⑴ 广西民歌有哪些
1、赶圩归来阿哩哩
《赶圩归来啊哩哩》是一首描写彝族姑娘赶圩归来时的欢乐心情。 广西词人古笛词、黄有异曲, 唱出名的是广西歌舞团的唐佩珠、彝族著名歌唱家曲比阿乌等。演唱者还有罗宁那、吴彤、阿果、汤灿、轮回乐队等。
2、山歌好比春江水
《山歌好比春江水》是广西歌舞剧《刘三姐》的主题曲,其词曲原创均出自广西作者之手。《山歌好比春江水》成型于柳州彩调剧《刘三姐》,定型于广西歌舞剧《刘三姐》。彩调剧和歌舞剧《刘三姐》反映广西壮族歌仙刘三姐以山歌为武器带领乡亲们与恶霸财主作斗争的故事。
3、山歌年年唱春光
《山歌年年唱春光》是一首无伴奏混声合唱原生态歌曲,原唱为广西那坡“尼的呀”合唱团,由梁绍武词、傅馨曲,风格为中速稍慢、民歌风,七字歌谱,用黑衣壮的方言演唱。歌曲内涵丰富、旋律优美,音乐欣赏价值高。
4、藤缠树
《藤缠树》,改编于刘三姐经典民歌《世上哪有树缠藤》,由姐弟歌手齐秦齐豫联手演绎。藤缠树,取自于九腔十八调的客家山歌。
5、月亮女儿
《月亮女儿》这首作品由著名音乐人浮克精心创作具有少数民族风情的民族流行乐。张燕的演唱甜美清澈,婉约灵动。听起来清新自然,旋律优美动听,朗朗上口。MTV由著名导演杨东升精心制作。画面唯美,色彩鲜艳。
⑵ 美在广西影评
好风光,喜欢听山歌,我没有去过广西呢,什么时候能到海海的生活地走走啊~~
U0
`4
r5
P(
j3
[;
J
估计可以看一个多小时,来不及,到这里吧~~民族文化真的很浓厚。
⑶ 关于民族团结的电影有哪些
1、《阿诗玛》是上海电影制片厂摄制的音乐歌舞故事片,由刘琼执导,杨丽坤、包斯尔主演,从1964年开始曾在小范围内放映,于1979年元旦在中国大陆公映。该片根据彝族撒尼人的同名民间叙事长诗改编,讲述了美丽的姑娘阿诗玛与勇敢的青年阿黑不畏金钱权势,勇敢追求爱情的故事。
2、《五朵金花》是长春电影制片厂1959年制作的音乐爱情电影,由王家乙执导,杨丽坤、莫梓江、王苏娅等主演。该片讲述了白族青年阿鹏与副社长金花在大理三月街一见钟情,次年阿鹏走遍苍山洱海寻找金花,经过一次次误会之后,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爱情故事。
3、《红河谷》,是1996年上映的一部历史剧情类电影,该片由冯小宁执导,宁静、邵兵、多布吉、应真等共同出演。影片讲述了以20世纪初的中国西藏为背景,演绎了一段汉藏儿女生死相依的爱情故事和并肩抗战的英雄传奇的故事。
4、《刘三姐》是1978年由广西电影制片厂出品的一部影片。由吴永刚、陈正鸿联合执导,傅锦华、张青、岑汉伟、罗亮等主演。影片讲述了刘三姐以歌声为武器与封建统治阶级作斗争的故事。
5、《冰山上的来客》于1963年由长春电影制片厂制作发行,由赵心水执导,梁音、阿依夏木、谷毓英等人主演。影片从真假古兰丹姆与战士阿米尔的爱情悬念出发,讲述了边疆战士和杨排长一起与特务假古兰丹姆斗智斗勇,最终胜利的阿米尔和真古兰丹姆也得以重逢的故事。
⑷ 中国大陆第一部风光音乐故事片是什么
中国大陆第一部风光音乐故事片是《刘三姐》。
《刘三姐》是长春电影制片厂于1961年摄制的故事片,根据广西壮族民间传说改编。由苏里执导,黄婉秋、刘世龙、夏宗学等人主演,是中国大陆第一部风光音乐故事片。
影片主要讲述了刘三姐用山歌反抗财主莫怀仁的故事。
评价
这部人美歌美风光美的电影让人陶醉,好像进入了一个如仙如幻的境界。美丽的刘三姐、优美的插曲、梦幻般的风光完全让人沉浸其中。通过展现广西美好的风光,壮族优美的歌曲,给人以美的享受,巧妙地以唱山歌的形式进行,充满了机智、诙谐、娱乐以及广西民族歌舞艺术本身所特有的优美,这使得《刘三姐》从诞生之初就有别于当时多数文艺作品。
⑸ 天上的恋人的影片评价
这部爱情电影将给观众带来一种纯真爱情感受,将对人们现代的爱情生活产生极大的冲击。
《天上的恋人》中国第一位在日本获得电影硕士学位的青年导演蒋钦民执导,该片在日本大受欢迎,被日本观众誉为“最美丽的爱情故事”。此片不同于中国以往几部打入国际市场的农村片,没有笼罩着一种愚昧的氛围,而是充溢着浓艳的浪漫与美丽,片中主人公虽然大多是残疾人,但却表达一种美好向上的精神,这使该片既有一种清新不流俗的外貌,又具备了更深切的人文思想。这部电影可以归入诗意电影一类。农村题材,广西山区的天成景色,竹楼石径暮归的老牛,“代仔求亲”唱山歌的古老风习,刘三姐传下来的“树缠藤”民谣,这些都美丽得很实在。人物的时髦着装则不属于山里人,陶虹一转身就一套绝色的裙子,董洁素净得像个小仙子,这些则美丽得很虚幻。故事是这样的:山里人瞎子爹和聋儿刘烨留宿了寻亲的哑巴董洁,不识字的刘烨深爱着邻家凤凰陶虹,求兽医站的张站长代笔写求爱信,比《周渔的火车》里那个兽医还花的张站长狸猫换太子,以自己的名义写了情书,山里妹子陶虹自然经不起“文化人”的勾搭,二人背着刘烨就成了好事。
后来不知情的刘烨父子摆开阵势唱歌求亲,结果自然是未果。张站长回城,抛弃了怀孕的陶虹,陶虹乘气球而去,一直暗怀情愫的董洁与刘烨牵了手。整个故事洋溢着一种简约的美丽。人们常说“盲婚哑嫁”误会多,这片子正是借用各种人的生理死角,荡出了故事的层层波澜。这固然有些戏剧化,好在人物的内心活动是真实无欺的。
全片没有一个坏人,张站长也不过是个软弱自私的人。也没有以道德的名义评判什么,只是一味地展示,展示田园牧歌,展示淳朴心灵,展示山里人的某种生存状态。当然,劳苦困窘那个侧面全然从略,留下的只是一片浅浅的美丽。
《那山那人那狗》则在美丽的山水之间从容勾画了一个平凡的邮递员,他的美丽心灵还有挣扎与痛。讲故事全然不动声色,只是走过了一村又一庄,父亲与儿子隔阂层层消融,而父亲平凡敬业的形象一步步走向观众。这样的片子没有刺激性的视觉效果,当然远不如商业片叫座,我甚至不知道它是什么时候上映的,只是它拿了金鸡奖后偶然在电影频道看见。这当然不是什么庙堂之作,也绝非农村面貌的典型展现,这就是城里人的溢美想象加上乡村的真实表面,合成一首轻歌曼舞中略带愁苦的散文诗。它不同于同样可以归入诗意电影的《那时花开》、《那山那人那狗》。《那时花开》表述青春的感伤,有恍惚迷离的情绪而无完整故事,感同身受的则情难自已,更多的人是老虎吃天。据说,《天上的恋人》在东京被誉为“最美丽的爱情故事”,2000观众为之把巴掌都拍肿了,法国导演吕克·贝松单独约见董洁,影片最终得了最佳艺术贡献奖。这个奖项的具体含义我搞不清楚,但显然从规格上来说低于“最佳影片”,我就想,假如它在美丽而外还能有些捶打人心窝子的东西,也许就真的最佳了。《那山那人那狗》在美得不遑多让的同时,直达了人们心灵深处的隐痛,其“蛊惑”人心的力量自然更加醇厚而绵长———那应该是诗意电影的更高境界。
这部片子反映了两位聋、哑青年男女用独特生活语汇演绎的爱情故事。董洁依然是那副平静的表情,她的一招一式都是那么矜持而有分寸,没有丝毫的夸张与张扬,而陶虹却簇满一脸的笑容。她二人的性格反差,正好与这部即电影里人物的性格反差相吻合。制片方称:“她俩搭配很适合。尤其董洁,不说话的时候更有味道。”本片在第十五届东京电影节上大放异彩,被日本观众誉为“最美丽的爱情故事”。 作为惟一一部入围的华语电影,《天上的恋人》有幸成为东京电影节上第一部与观众见面的影片,2000个座位的观赏券在电影节开幕10天前便全部售磬。放映当天连平常很少有人光顾的二层都座无虚席。主演刘烨、董洁在这次盛典上成为万众瞩目的偶像,长达一个半小时的影片放映结束后,全场掌声雷动,2000名观众无人离去,都参加了舞台见面会,观众的提问十分踊跃,限制在30分钟的见面时间一拖再拖,这在电影节上也是很少见到的。该片的日本制片人佐佐木亚西子在广西天峨县看样片后说:“在以往的爱情电影中还没有过这样的环境,一个哑巴、一个聋子、一个瞎子和其他正常人能和谐地生活在一起,而且他们当中发生了一段纯真浪漫的爱情故事,很难得。这部片子在日本市场会受到欢迎。”
第十五届东京国际电影节大会对《天》片在演员、音乐及导演手法艺术上的成就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尤其对青年摄影邵丹的个人才能给予了高度评价,评价影片就如一幅充满诗意的中国画画卷。
艺术风格
《天上的恋人》,是根据东西获首届鲁迅文学奖的作品《没有语言的生活》改编而成。无论是在人物形象上、情节发展上、叙事风格上,原著和电影都有很大不同。经过从写实到写意,从现实到浪漫,从叙事到抒情的转换,电影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这是一部由两位聋、哑青年男女用独特生活语汇演绎的爱情故事影片。剧本的视角与表达手段极端独特,在广西如歌如诉的优美景色里,有聋人对爱情的炽热倾诉,有哑女对情爱的欢呼高歌,构成了青春、健康、纯美而朴实的爱情画卷。故事的主角是残疾人,他们在积极的生活,健康的爱,但它不是一部残疾人题材的影片,这就是本片最大的特色。
电影画面本身提供了一些更宽阔的背景,可以使人有更大的空间添加各种元素的音乐。在创作《湘雨潇潇》时,基本上还是出什么样的画面就配出什么音乐,而《天上的恋人》则将有些音乐游离于画面之外,把声音与画面按照立体的状态处理的。
因为他内涵比较大,他的文化含量也很大,这部影片把历史、文化、地域全都折射出来了。
应该说为这个诗意的电影加了一层彩,音乐使影片的诗意更加明显,使影片在思想上更有厚度,使观众看到影片后有更深刻的思索。给了观众更多的信息量。
主线有一条,就是那个女孩子的那条(音乐)主线,她非常的温柔善良,虽然她的情绪从总体上说很平静,但也有波澜壮阔的。在表现她的善良、她内心美好时用了很多广西民歌。
另外一个就是那个聋子,描写他的音乐动态比较大,音乐中有些烦躁不安的东西,就是这些烦躁不安的东西构成了这个电影音乐中比较现代化的那些元素。这些现代元素的电影音乐正好与当地这种未经雕琢、淳朴的自然环境很吻合。
在音响效果的处理上有些与众不同。因为如果一部情节性很强的影片它的线条肯定是单一的,但由于这部电影线条并不单一,所以在音乐上我可能会处理的风格更多样化,会与画面的情绪反着走。比如在家宽(刘烨饰)理发这一段落,用了一个非常奇怪的节奏,和理发的那个动作以及当时的情绪都不搭调的,但是组合在一起特别新鲜。
民乐的运用是很重要的,因为民族音乐的音色对于这部片子的勾画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如果这个民族乐器的音色变成西洋乐器可能就不是那么回事了,所以这个音色起了绝对性的作用。至于(用)弦乐队是因为这个电影是立体声的电影,需要强烈的感情冲击时光用几个民族乐器是不够的,还需要弦乐队给予强烈的听觉冲击,所以把这两个结合在一起。比如刘烨在悬崖上跳舞这段音乐,长笛和竹笛混合在一起就是要突出一种比较诡异的风格,这时音乐充满了想象力。这两种音色的组合会造成一种新的视听感觉,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意义。另外,在影片最后我还加入了童声合唱,这样做主要是为了表现画面上没体现出的那种感情强烈冲动。
在该影片中用了很多广西民歌,比如说刘烨唱的那首歌以及那个女孩子摇着橹去找她哥哥时,这些唱段都是当地的一些音调,这些都是典型的广西音调。广西的民族音乐风格是很重要的,别的地方不可能产生这样的旋律,这是相当具有地域化的。
因为这个电影其实最后还是很伤感的,它是一个能令人静下来沉思的故事。所以音乐尽量去符合。去营造电影的气氛,使观众在离开电影院时能若有所思。
董洁这个演员选得非常合适,她的形象、气质特别符合这个角色,非常的质朴。所以在音乐上主要突出她善良的品质,所以等到最后陶红演的那个角色飞走以后,用了一些童声表达这个女孩子的心情,在音乐创作上给予这个女孩子很大的同情。如果这个电影音乐中有抒情部分的话,那很大的成分都是给这个女孩子的。
她的令人同情在于她喜欢家宽,但是家宽又是喜欢另外一个人,她目睹了很多很多事情,她的心情非常复杂。我觉得我很能理解她的这种心情,所以一旦有这个机会我绝对不会放过去渲染她一下。比如有一段画面是玉珍对着镜子梳头,然后家宽来送桂花,那一段是玉珍顾影自怜的一段音乐,充满了对他充满了同情,特别希望人家观众看到这能掉眼泪,说:“这个女孩多可怜”!这种艺术上的渲染是必要的。
结尾是很伤感的,感情其实是很强烈的它只是表现的比较含蓄,他们两个人目睹她的气球远飞。关于气球远飞这种处理要是放在生活中它很可能就掉下去了对,可能就是自杀。电影只是将其做了一个唯美的处理,所以这个远走高飞其实是很惨的,令人震惊的一种结尾,所以音乐到最后是很煽情的,情绪也比较悲。到最后上字幕时音乐也一直在延续,要把情绪做足了,这样也能增强音乐的感染力。
电影所讲述的故事虽然是比较个别的现象,但是它或多或少的折射了一些社会发展脉络。另外它表现了当代农村年轻人的思想状况,他们也不是说两眼只看到黄土,像陶红演的那个角色她不甘于在乡村里呆着,她愿意跟外面的人好,恐怕有这方面的精神追求在里面,这是无可指责的。那么这部影片把这个社会发展的那种思想状况以及社会状况表现出来了,还是有一定意义的。那么他们三个人在表达爱情时,也是非常含蓄、不可言状的,这恰如其分的表现这个年龄层当地人的生活状况。
不同于中国以往几部打入国际市场的农村片,《天上的恋人》不再笼罩于一种愚昧的氛围中,反倒处处洋溢着浓艳的浪漫与美丽,即便主人公大多是残疾人,它依然在传达着美好向上的精神。这不仅使本片有了一种清新不流俗的外貌,更使它具备了更深切的人文思想。(新浪评)
⑹ 有关一个歌星到少数民族地区收集音乐的电影
电影<<冈拉梅朵>>
主演 姜世贞(韩国) 仁青顿珠(藏族) 索朗措(藏族) 郑昊
导演:戴玮
曾经因一曲《冈拉梅朵》红遍全国的著名女歌手安羽,在突然失声后从歌坛悄悄消失转而做了一名录音师,从声音的传唱者变成了声音的记录者和聆听者。她被西藏的一个歌声,湖边的一个幻像召唤,执拗地前往遥远的西藏神湖寻找那神秘歌声,沿途录下西藏大地的天籁之音,踏上了一程充满神秘和未知的音乐朝圣之旅。与她结伴而行的具有奇幻般魔力的鼓手阿扎,一路上不断和她产生冲突和摩擦,两人怀着各自的梦想和目的,几番分分合合,既难以相处又难舍难分,殊不知两个人的命运在冥冥之中早已被“冈拉梅朵”这个名字系在了一起。
http://ke..com/view/527205.html?wtp=tt#2
⑺ 给《一样的情缘》作曲的杜鸣是谁啊干什么的
杜鸣是广州军区政治部文工团创编室主任、国家一级作曲、中国音协会员,曾荣获广东省2003年、2004年度“优秀音乐家”称号。他创作踏实,为人诚恳,处世低调,常体现出与同行得合作精神和守信原则。1956年,杜鸣出生于音乐教师的家庭,父亲杜光是一位音乐教育家。15岁时,他考入了湖南省歌舞团任单簧管演奏员,一干就是14年。期间他凭自己的兴趣自学作曲技术,并先后进入湖北艺术学院(现武汉音乐学院)和湖南师大音乐系学习。1986年,他被调到湖南省广播电视厅音像出版社任音乐编辑。1992年调入广州军区战士歌舞团工作。自此,他以其认真严谨的创作态度和不断精良的音乐作品被大家所认识,也成为在军内外有一定影响的作曲家。
杜鸣之所以能不断出好作品,他认为,这只是他能比别人更刻苦一点,花更多的时间去做好每一件事。他说:“一个人最重要的是能正确认识自己和评价自己。山外有山,天外还有天。所以,为人一定要谦虚谨慎”。人们都说:杜鸣的创作和制作很讲究。但杜鸣对自己的评语仅仅是“一位埋头苦干的曲作者”。他曾经创作过大量歌曲、舞蹈音乐、杂技音乐、电影和电视音乐、音乐剧、舞剧以及各种各样的晚会音乐;担任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九运会”开幕式音乐总监、作曲以及闭幕式作曲。他说:“将来能写出一些交响乐和歌剧是我的创作理想”。
杜鸣的音乐天赋使他没有辜负军队对他的期望,这些年,他为部队创作了不少好作品,均获全军汇演奖。同时,他的作品又在全国连连得奖:1997年,由他创作的舞蹈音乐《西楚悲歌》荣获文化部及其组委会颁发的第五届全国青少年“桃李杯”舞蹈比赛优秀音乐创作奖;同年创作的舞剧音乐《虎门魂》(合作)荣获文化部颁发的全国舞剧观摩演出优秀作曲奖;1998年该剧又一次荣获第八届文华奖评奖中的文化音乐创作奖。值得一提的是,1998年他创作了由张继纲导演的大型民族音乐剧《白莲》音乐,这是广西继50年代末创作上演并饮誉全国的《刘三姐》之后,推出的又一部力作,是国家文化部邀请进京庆祝建国50周年的献礼演出优秀剧目中唯一一台大型民族音乐剧。杜鸣在这台音乐剧中,为广西人民留下了几个精彩的民歌与舞蹈音乐,如:《壮族铜鼓舞》、《柳州姑娘爱梳头》、《银落舞》、《迎亲盘歌》等。其中《迎亲盘歌》尤为突出,是继“刘三姐”中盘歌流传以来目前在广西流传最广的盘歌。2000年,音乐剧《白莲》荣获“文华新剧目奖”;2001年,该剧又荣获了第七届中国戏剧节优秀音乐奖。2003年,创作歌曲《情系人民》(合作)在第三届中国音乐“金钟奖”音乐作品评选中荣获组委会特别奖;2004年,创作大型歌舞音画剧《八桂大歌》荣获文化部颁发的文化大奖音乐创作奖;同年,贯穿于《八桂大歌》剧中的新创民歌《摆呀摆》荣获中国原创歌曲十大金曲奖(排名第一)。
⑻ 电影刘三姐的歌曲都有哪些
电影《刘三姐》中的歌曲有:
1、《序曲》
2、《山顶有花山脚香》
3、《渔船虽小能安身》
4、《小小鲤鱼不吞钩》
5、《蜜蜂过岭为花开》
6、《只有山歌敬亲人》
7、《我家不是财神庙》
8、《不种芝麻他吃油》
9、《采茶姐妹上茶山》
10、《心想唱歌就唱歌》
11、《今天看见锅煮饭》
12、《众人水来众人山》
13、《对白》
14、《山歌不唱忧愁多》
15、《隔山唱歌山答应》
16、《你歌哪有我歌多》
17、《财主请来当奴才》
18、《劝你莫进圣人门》
19、《富人只会吃白米》
20、《这里是条清水河》
21、《财主心肠比蛇毒》
22、《姐妹二人梭对梭》
23、《花针引线线穿针》
24、《财主有把铁算盘》
25、《砍柴过岭又过坡》
26、《砍来虎头垫柱脚》
27、《这里原是老虎口》
28、《眼望青山难出笼》
29、《才把金钩丢下水》
30、《好篮从来不装灰》
31、《一只小船轻悠悠》
32、《刀切莲藕丝不断》
33、《世上那见树缠藤》
34、《山歌好比春江水》
前33首歌曲是由傅锦华、蔡秀英和李敏玲演唱。而《山歌好比春江水》本是歌舞剧《刘三姐》的插曲,歌曲原唱为黄兴宁,后经乔羽、雷振邦改编成为《刘三姐》主题歌。
(8)广西民族音乐电影扩展阅读:
电影《刘三姐》有两个版本,第一个是1961年苏里执导的《刘三姐》,第二个是1978年吴永刚、陈正鸿联合执导《刘三姐》。
电影《刘三姐》的剧情:
刘三姐被财主迫害,到外婆家投亲。财主莫怀仁的管家莫进财强夺猎户李小牛的猎物,刘三姐打抱不平,迫使莫进财把猎物还给李小牛。随后,莫怀仁利诱刘三姐为妾不成,便以讨租、强索田地来威胁刘三姐。刘三姐约财主对歌,财主请来三个酸秀才,刘三姐用山歌战胜了他们。莫怀仁勾结官府,禁唱山歌,阴谋迫害刘三姐,并要拿刘三姐问斩。刘三姐在乡亲们的掩护下,时隐时现,把莫怀仁愚弄得匍匐在迷魂阵中。后来,刘三姐和李小牛告别亲人,转到外地传歌去了。
关于刘三姐:
1、壮族民间传说人物:刘三姐
刘三姐是民间传说的壮族人物,古代民间传说歌手,聪慧机敏,歌如泉涌,优美动人,有“歌仙”之誉。人们对刘三姐无比喜爱,有关她的故事与记载很多,更是在每年的三月三当成节日来纪念她。2006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宜州市申报的“刘三姐歌谣”,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民间文学项目类别,序号23。 经国家考证研究决定:宜州市作为刘三姐故乡。
2、祖海演唱的歌曲:《刘三姐》
《刘三姐》是祖海演唱的歌曲,出自专辑《梦·蝶变》。
3、张艺谋执导剧场:《印象·刘三姐》
《印象·刘三姐》是世界上最大的、最具魅力的山水实景剧场,传唱最久远的民族山歌,史无前例的漓江风情巨献。《印象·刘三姐》由桂林广维文华旅游文化产业有限公司投资建设、我国著名导演张艺谋出任总导演,国家一级编剧梅帅元任总策划、制作人,以及两位年轻导演 -- 王潮歌、樊跃的加盟,数易其稿,历时三年半努力制作而成。它集漓江山水风情、广西少数民族文化及中国精英艺术家创作之大成,是全世界第一部全新概念的“山水实景演出”。演出集唯一性、艺术性、震撼性、民族性、视觉性于一身,是一次演出的革命、一次视觉的革命。
4、2010年舒畅主演电视剧:《刘三姐》
《刘三姐》是中共广西柳州市委、北京天星亿源影视文化公司于2010年联合拍摄的电视剧,由余明生执导,李功达任制片人,舒畅、刘冠翔、肖雨雨、程怡等领衔主演。该剧以唐代的柳州为背景,讲述“壮族歌仙”刘三姐历尽悲欢、追求自由和爱情的故事。
5、2018年中国歌剧舞剧院编排的民族歌剧:《刘三姐》
《刘三姐》是由中国歌剧舞剧院携手桂林市文化新闻出版广电局共同打造的大型民族歌剧,该剧获得2017年度国家艺术基金资助。《刘三姐》已于2018年7月25日、26日在国家大剧院上演。
⑼ 电影刘三姐是反映 什么民族的生活故事
《刘三姐》是长春电影制片厂于1961年摄制的故事片,根据广西僮族民间传说改编。由苏里执导,黄婉秋、刘世龙、夏宗学等人主演,是中国大陆第一部风光音乐故事片。
影片主要讲述了刘三姐用山歌反抗财主莫怀仁的故事。
中文名
刘三姐
出品时间
1961年
出品公司
长春电影制片厂
发行公司
长春电影制片厂
制片地区
中国大陆
拍摄地点
中国广西、桂林、柳州
导演
苏里
编剧
乔羽
类型
戏曲/艺术/剧情
主演
黄婉秋,刘世龙
片长
112分钟
上映时间
1961年
对白语言
普通话
色彩
彩色
在线播放平台
搜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