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星球大战音乐
楼主想找的东西都在里面了,记得给红旗哦!
中文名称:星球大战三部曲
英文名称:Star Wars Trilogy
别名:星球大战,Star Wars,星战
资源类型:MP3!
版本:4CD套装收藏版
发行时间:1991年
专辑歌手:原声大碟
地区:美国
语言:英语
简介:
专辑介绍:
1977年,当乔治卢卡斯的《星球大战》横空出世,谁也不曾料到它会对好莱坞乃至世界电影制作技术与观念产生如此深远的影响。不仅影片本身被公认为影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就连它的原声音乐,也超越了单纯的附属品地位,成为当代乐坛最经典的管弦乐佳作之一。从《星球大战》的辉煌壮丽、《帝国反击战》的阴郁沉重、《武士归来》的感性唯美,回溯到《幽灵威胁》的矛盾紧张、《克隆人的进攻》的荡气回肠、《西斯的复仇》的肃穆悲痛,善于创造主题旋律的电影音乐大师约翰·威廉姆斯,写下了创作生涯中最漫长而亮丽的一笔……
Ⅰ.星球大战:新的希望
如同第一部“星战”影片的全名,约翰·威廉姆斯用慷慨激昂的管弦乐笔触,为人们勾勒出一副充满希望、宏伟浩淼的史诗画卷。
从有声片问世开始,电影音乐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一直处于点缀的地位。即使是被誉为黄金时期的五、六十年,也鲜有能独立于影片存在的作品。加之电视等流行文化所带来的冲击,为了压缩制作成本,迎合普通观众的欣赏口味,小规模管弦乐搭配大量现代音乐元素的手法逐渐占据了原声创作的主流。早年从事爵士及音乐剧创作的约翰·威廉姆斯,恰好是这一风气的主要推动者之一。富有戏剧性的是,当这股现代化风潮在七十年代达到高潮时,约翰·威廉姆斯却以前所未有的回归姿态创作出《星球大战》,使古典管弦乐式的编排传统在电影配乐创作领域得到了复兴。
影片《星球大战》1977年上映时,CD技术尚未问世,当年,它的原声仅发行了黑胶唱片和磁带。直至1986年,Polydor唱片公司才首次推出了它的 CD版。约翰·威廉姆斯创作并指挥,伦敦交响乐团演奏的16段乐曲,在几个版本中都被拆分成了上、下两部分,总长接近74分钟。尽管从选曲到制作,这张原声唱片都受到了不少电影音乐迷的抱怨,但并不影响作品本身的受欢迎程度。
作为一部包揽了金球奖、奥斯卡和葛莱美最佳电影配乐殊荣的作品,《星球大战》的魅力甚至征服了许多专门演奏古典音乐的大型管弦乐团,美国国家爱乐管弦乐团就是其中之一。影片上映的同年12月,在指挥家Charles Gerhardt的率领下,他们重新演奏了约翰·威廉姆斯所创作的6段配乐,并连同约翰创作的另一部作品《第三类接触》,一起发行了黑胶唱片。较之于首版原声粗糙的制作,这张33分钟的浓缩版《星球大战》,更无愧于作品本身的经典地位。1989年,RCA唱片公司又采用数字技术制作了它的CD版,使声音的品质进一步得到了提升。迄今为止,这款经过杜比环绕混音的CD,仍是所有《星球大战》唱片里最出色的一张。
1993年,“星战”三部曲首次以套装的形式推出。四张CD中,除了《星球大战》、《帝国反击战》和《武士归来》各自的原声,还有一张集合了这三部影片配乐的合集。尽管每张唱片都增加了一些从前未发行的曲目,但由于这些曲目为画面节奏服务的痕迹太重,加之编排的失误,它并没有象预期那样引来一片喝彩之声。
1997年,正值影片《星球大战》上映20周年之际,为了给即将开始拍摄的《星战前传》预热,导演乔治卢卡斯对原来的版本进行了重新修复和剪辑。同年,为了配合这个特别版《星球大战》的公映,RCA唱片公司趁机推出了特别版原声。尽管还是两张CD,却比1977年的首版增加了将近半个小时的内容。其中既有一些从未公开发行过的华彩段落,也有一些与以往不同的替换版曲目,创下了所有《星球大战》原声中,曲目最全的记录。经过20年的等待,乐迷终于有机会完整地欣赏到《星球大战》美妙乐章。
去年年底,为了配合“星战”三部曲套装DVD的发行,Sony古典唱片公司将《星球大战》的原声唱片,再度以收藏版的名义推向了市场。虽然在封面、包装上有所变化,并采用CD-ROM格式添加了屏保等噱头,所收录的曲目却与RCA唱片公司1997年发行的特别版如出一辙,因此并没有造成更大的反响。
Ⅱ.帝国反击战
昂扬华丽的铜管乐,在约翰·威廉姆斯手中发生一百八十度的逆转,压迫感十足的黑武士主题,成为“星战”系列片的灵魂之音。
随着一连串具有强烈个人风格的配乐作品陆续取得成功,约翰·威廉姆斯在70年代后期就稳稳地跻身于“音乐大师”的行列,气势磅礴的进行曲风,渗透在他的每一部作品之中。尤其是他所创作的主题曲,即使脱离影片单独欣赏,也丝毫无损其艺术价值。因此,当卢卡斯于1980年继续在银幕掀起他的“星战”风暴时,约翰·威廉姆斯顺理成章地成为配乐创作的不二人选。续集电影里的主题旋律通常会大量继承前一部的旋律基因,因此超越的可能性微乎其微,这一定律却被约翰·威廉姆斯在《帝国反击战》中打破了,威武中夹杂着矛盾的号角之声挖掘出更加深刻的精神内涵。
1980年,随影片上映而首度推出的《帝国反击战》原声唱片,与《星球大战》有颇多相似之处,同样由约翰·威廉姆斯创作,并指挥伦敦交响乐团演奏、同样只发行了黑胶唱片和磁带、同样收录了74分钟左右的音乐,只是曲目总数略有变化,由16首变成了17段。1986年,Polydor唱片公司首次推出了它的 CD版时,却发生了严重缩水的情况。原来黑胶唱片与磁带版中的17首乐曲,只有10首被保留下来,曲目时间总长锐减到41分钟不说,连黑胶唱片中制作精美的小册子也不见踪影,因此,该款原声的CD版,受欢迎程度反而不及黑胶唱片和磁带的版本。
《帝国反击战》为约翰·威廉姆斯再次赢得了问鼎金球奖和奥斯卡最佳电影配乐的资格,虽然最终无功而犯,却赢得了葛莱美奖的最佳器乐作品和最佳电影配乐专辑两大专业奖项的肯定。如今,越来越多的人经过重新审视发现,约翰·威廉姆斯这次创作的《帝国进行曲》(即黑武士的主题),才是掌握整个星战故事脉络的核心乐章,也是所有星战的主题音乐中最为发人深省的一部作品。同是1980年,《帝国反击战》的原声唱片推出后不久,指挥家Charles Gerhardt率领美国国家爱乐管弦乐团梅开二度,对约翰·威廉姆斯专门为此片所创作的12段乐曲进行了重新演绎,并以黑胶唱片的形式推向了市场。 1989年,RCA唱片公司以CD的形式同时发行重新录制的《星球大战》和《武士回归》时,却没有将这个长达45分钟的录音公诸于事。直到1992年,籍由当时正在电影原声制作与发行领域崛起的Varese Sarabande唱片公司,它才没有沦为沧海遗珠。比起《星球大战》,这次重新录制的《帝国反击战》,从录音质量到演奏水平多了不少瑕疵,尤其是《帝国进行曲》中原本最出彩的铜管乐也因欠缺足够的气势而疲态尽显。
1993年,RCA唱片公司首次将《星球大战》、《帝国反击战》和《武士归来》的原声唱片制作成套装发行。除了三张各自独立的原声CD,还有一张汇集了三部曲的配乐作品于一身的合集。尽管在每张唱片都增加了一些从前未发行的曲目,但是让人满意的只有《帝国反击战》这一部分。长达108分钟的乐曲,增加的几乎都是曾被错误忽略掉的主乾旋律,而非无关痛痒的枝节乐章,充分弥补了1986年该片第一个CD版原声造成的诸多遗憾。
当《星球大战》在1997年迎来20周年之际,导演乔治卢卡斯继《星球大战》之后,对《帝国反击战》也进行了重新修复、剪辑,使之以特别版面貌再现于银幕。RCA唱片公司利用这一时机,首次发行了特别版原声。尽管,此前发行的“星战”三部曲原声套装里,《帝国反击战》这部分的曲目已经比较完整,水准也臻完美,但是特别版的《帝国反击战》还是又增加了16分钟的新曲目和一些与以往不同的替换版配乐,除了让星战迷在比较乐曲细微差别方面感觉有些趣味之外,效果却不能和特别版《星球大战》原声同日而语。
时隔七年,Sony古典唱片公司利用“星战”三部曲套装DVD发行的机会,将《帝国反击战》的特别版原声,转换为收藏版原声进行了发行。由于没有添加任何新的音乐段落,唱片公司将主要精力放在一些枝节性噱头的制造上,不仅更换了新的封面和包装,还以CD-ROM格式增加了屏保、图片、背景介绍等一些音乐以外的内容,颇有换汤不换药的嫌疑。
Ⅲ.武士归来
约翰·威廉姆斯另辟悉径,浓墨重彩的铜管乐,终被轻描淡写的弦乐取代,第一轮星战故事在细腻平和的新世纪乐章中安然落幕。
经过时间的磨砺,约翰·威廉姆斯创作电影音乐,尤其是打造主题旋律的造诣逐渐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1983年,当乔治卢卡斯再度发出邀请时,约翰·威廉姆斯的进行曲情结已经到了家喻户晓的程度。无论是星战系列片本身还是约翰·威廉姆斯,都面临盛名带来的巨大压力。一明一暗两大经典主题之后,抛却现代音乐元素多年、宏扬古典管弦乐创作手法的约翰·威廉姆斯,首次在最受人瞩目的代表作中,做出了大胆地尝试。传统与现代相融的新世纪曲风,将否极泰来的喜悦与恬淡,植根于利雅公主的主题旋律之中。虽然未能先声夺人,却成就了星战中最别致的人性诗篇。
《武士归来》于1983年上映时,传统黑胶唱片的未来已经开始受到质疑,新问世的CD(即激光唱片)凭着便于保存等优势,直接威胁到黑胶唱片在商业市场上的老大地位。因此,尽管黑胶唱片和磁带版的《武士归来》原声还是率先问世,但是约翰·威廉姆斯和伦敦交响乐团三度合作而成的音乐遭到了更加严重的断章取义,只有11段乐曲被收录其中,总的时间长度还不到45分钟。从这张原声唱片开始,人们发现每隔一段时间,“星战”系列片的原声必定有更新更好的版本出现,从曲目内容上弥补上一个版本中的某些缺陷。
从恢弘壮阔的史诗篇章到小家碧玉的唯美天籁,《武士归来》引发的最大争议在于它似乎没有一首象前两部影片特别有分量的主题旋律。虽然也获得了金球奖、奥斯卡以及葛莱美最佳电影配乐的提名,却一无所获。这也是约翰·威廉姆斯为“星战”系列片作曲以来,第一次遭遇颗粒无收的境况。客观地说,约翰·威廉姆斯为《武士归来》创作的《利雅公主的主题》这一核心乐章,虽然没有其他主题那么有气魄,但那细腻婉约的风格恰似万绿丛中一点红,散发着与众不同的风情。指挥家 Charles Gerhardt当时正是意识到这一点,才率领美国国家爱乐管弦乐团,第三次对约翰·威廉姆斯创作的配乐进行了重新录音。这张新版本的黑胶唱片,在曲目编排及可听性上较首版原声都有很大的改观。1989年,RCA唱片公司又采用数字技术制作了它的CD版。经过杜比环绕混音,作品本身的旋律魅力得到了充分发挥,受到乐迷的广泛推崇。
1993年,对“星战”音乐迷来说是一个重要的时刻,首次以套装的形式面世的“星战”三部曲原声,满足了人们想要听到更多片中曲目的愿望。其中,《武士归来》自身的原声加上三部影片配乐合集中所收录的相关曲目,足足增加了53分钟的音乐。唯一遗憾就是这些音乐中,真正能够独立欣赏的有限,大部分都是需要配合画面的细节段落,因此并没有取得预期的轰动效果。
当《星球大战》上映20年后,乔治卢卡斯也开始为完成他心目中的“星战”神话再度摩拳擦掌。他重新对“星战”三部曲进行了全面修复与剪辑,制作成特别版在全球发行。在此期间,RCA唱片公司也以特别版的名义,重新发行了约翰·威廉姆斯为三部“星战”影片创作的原声音乐。在这个版本中,《武士归来》和其他两部一样,所收录的曲目是有史以来最全的。两张CD包含内容长度达到了148分钟,创下了“星战”系列原声的最高记录。这些曲目中不仅有从前未发行的精彩乐章,还有包含一些约翰·威廉姆斯为增加的情节新创作的曲子,极具收藏价值。
为了给《星战前传》三部曲的终结篇《西斯的复仇》宣传造势,旧的“星战”三部曲去年推出了套装DVD。得到原声版权的Sony古典唱片公司,顺势推出了三部“星战”影片的收藏版原声,包括《武士归来》。该版本除了封面和包装有所更换,并以CD-ROM格式增添了一些幕后资料外,曲目完全照搬了之前的特别版,因此吸引力有限。为了便于保存,Sony古典唱片公司这次不仅单独发行三部“星战”影片的收藏版原声,还将三部“星战”影片的收藏版原声组合在了一起,推出了一款收藏版的套装。
本音乐专辑为《星球大战三部曲(Star Wars Trilogy)》电影原声音乐,128kbps,4CD,套装收藏版,Music By John Williams
专辑曲目:
CD1: A New Hope
1.Twentieth Century Fox Fanfare With CinemaScope Extension - Alfred Newman (1954) (00:22)
2.Main Title (05:23)
3.Imperial Attack (06:41) [*]
4.The Desert / The Robot Auction (02:51)
5.The Little People Work (04:08)
6.The Princess Appears (04:06)
7.The Land Of The Sand People (02:55)
8.The Return Home (02:48)
9.Inner City (04:44) [*]
10.Mouse Robot / Blasting Off (04:03)
11.Rescue Of The Princess (04:48)
12.The Walls Converge (04:33)
13.Ben's Death / TIE Fighter Attack (03:51)
14.Princess Leia's Theme (04:23)
15.The Last Battle (12:13)
16.The Throne Room / End Titles (05:32)
[*]Contains Previously Unreleased Music.
CD2: The Empire Strikes Back
1.Twentieth Century Fox Fanfare With CinemaScope Extension - Alfred Newman (1954) (00:22)
2.Main Title / The Imperial Probe (Extended Version) (07:58)[*]
3.Luke's Escape (03:34)[*]
4.Luke's Rescue (01:45)
5.The Imperial March (Darth Vader's Theme) (02:59)
6.The Battle In The Snow (03:45)
7.Luke's First Crash (04:12)[*]
8.The Rebels Escape Again (02:59)
9.The Asteroid Field (04:14)
10.Yoda's Theme (03:26)
11.Han Solo And The Princess (03:26)
12.The Training Of A Jedi Knight (03:13)
13.The Magic Tree (03:32)
14.Yoda And The Force (04:02)
15.City In The Clouds (06:50)[*]
16.Lando's Palace (03:52)
17.The Duel (04:14)
18.Hyperspace (04:03)
19.Finale / End Credits (06:18)
[*]Contains Previously Unreleased Music.
CD3: Return of the Jedi
1.Twentieth Century Fox Fanfare With CinemaScope Extension - Alfred Newman (1954) (00:22)
2.Main Title / Approaching The Death Star (05:18)
3.Han Solo Returns (At The Court Of Jabba The Hutt) (04:06)
4.Fight In The Dungeon (03:38)[*]
5.The Return Of The Jedi (04:59)
6.The Emperor Arrives (02:05)[*]
7.The Death Of Yoda (06:03)[*]
8.Parade Of The Ewoks (03:25)
9.Luke And Leia (04:43)
10.The Emperor Confronts Luke (03:26)[*]
11.Into The Trap (02:36)
12.First Ewok Battle / Fight With The Fighters (07:18)[*]
13.The Forest Battle (04:01)
14.Final Duel / Into The Death Star (03:37)[*]
15.The Emperor's Death (02:41)
16.Darth Vader's Death (02:31)[*]
17.Through The Flames (01:36)[*]
18.Leia Breaks The News / Funeral Pyre For A Jedi (02:19)
19.Ewok Celebration / Finale (07:58)
[*]Contains Previously Unreleased Music.
CD4: Outtakes and Previously Unreleased Music
1.Twentieth Century Fox Fanfare With CinemaScope Extension - Alfred Newman (1954) (00:22)
2.Main Title (Alternate) (02:16)[*]
3.Heroic Ewok / The Fleet Goes Into Hyperspace (03:05)[#]
4.A Hive Of Villainy (02:12)[*]
5.Destruction Of Alderaan (01:31)[*]
6.Drawing The Battle Lines / Leia's Instructions (04:02)[@]
7.The Ewok Battle (02:48)[#]
8.Attack Position (03:04)[@]
9.Crash Landing (03:35)[@]
10.Cantina Band (02:46)[+]
11.Lapti Nek (02:48)[-]
12.Cantina Band #2 (03:44)[*]
13.Faking The Code (04:10)[#]
14.Brother And Sister (03:08)[#]
15.Standing By (01:14)[*]
16.Leia Is Wounded / Luke And Vader Duel (02:57)[#]
17.Carbon Freeze / Luke Pursues The Captives / Departure Of Boba Fett (11:08)[@]
18.Losing A Hand (05:20)[@]
19.The Return Of The Jedi (Alternate) (05:03)[#]
20.Leia Breaks The News (Alternate) / Funeral Pyre For A Jedi (Film Version) (02:27)[#]
21.Ewok Celebration (Film Version) / End Credits (Film Version) (06:22)[@][#]
[+]From STAR WARS: EPISODE IV - A NEW HOPE
[-]From STAR WARS: EPISODE VI - RETURN OF THE JEDI
[*]Contains Previously Unreleased Music From STAR WARS: EPISODE IV - A NEW HOPE
[@]Contains Previously Unreleased Music From STAR WARS: EPISODE V - THE EMPIRE STRIKES BACK
[#]Contains Previously Unreleased Music From STAR WARS: EPISODE VI - RETURN OF THE JEDI
⑵ 约翰·威廉姆斯(John Williams)的代表曲目有哪些
schindler`s list《辛德勒的名单》 john williams
http://www.xbzh.net/dvbbs/uploadfiletee/2006324446840378.mp3
star wars《星球大战》 john williams
http://www.ntut.e.tw/~s4370073/music/Star%20Wars.mp3
jurassic park《侏罗纪公园》john williams
http://hbcw.hndt.com/bbs/uploadfile/2005-11/20051136372686255.mp3
saving private ryan《雷霆救兵/拯救大兵瑞恩》 john williams
http://www.home.no/carlberg/Saving%20Private%20Ryan%20-%20John%20Williams%20-%20Hymn%20To%20The%20Fallen.mp3
indiana jones《夺宝奇兵》 john williams
http://cecile.nt.free.fr/musique/Indiana%20Jones%20Theme.mp3
e.t.《e.t.外星人》 john williams
http://media.ewen.cc/wma/n00000081/n0000008145005706.wma
jaws《大白鲨》 john williams
http://www.nk.cq.cn/oblog313/uploadfiles/2006-4/429383265.mp3
约翰·威廉姆斯曾为90多部影片创作音乐并担任音乐总监包括:
《星战前传》、《继母》、《拯救大兵瑞恩》(获格莱美奖)、《断锁怒潮》、《失落的世界》、《紫檀》、《安吉拉的骨灰》(获格莱美奖)、《沉睡者》、《尼克松》、《情归巴黎》、《辛德勒的名单》(获奥斯卡与格莱美奖)、《佛罗纪公园》、《小鬼当家》、《小鬼当家II》、《大地雄心》、《刺杀肯尼迪》、《霍克船长》、《无罪推定》、《生于七月四日》、《印第安纳-琼斯》三部曲(获格莱美奖)、《意外的旅客》、《太阳帝国》(获英国学院奖)、《东镇女巫》、《外星人》(获奥斯卡奖、金球奖与格莱美奖)、《超人》(格莱美奖)、《第三类接触》(格莱美奖)、《星球大战》三部曲(获奥斯卡奖、金球奖与格莱美奖)、《大白鲨》(获奥斯卡奖、金球奖与格莱美奖)、《屋顶上的小提琴手》(获奥斯卡奖)、《万世师表》、《人工智能》……
⑶ 作曲家约翰·威廉姆斯计划在《夺宝奇兵5》后退休,他有哪些经典的作曲
大白鲨,流氓好汉,万世师表,横冲直撞大逃亡,曾经为这些电影配乐,是非常优秀的作曲家,而且也特别有才华。
⑷ 有哪些著名的电影配乐大师
TOP1:电影音乐的王者——— 约翰·威廉姆斯(John Williams)
约翰.威廉姆斯是电影配乐家中的佼佼者,曾超过24次获得奥斯卡金像奖最佳配乐提名,并5次获奖。同时,他的配乐还15次获得格莱美奖。其著名代表作有:《侏罗纪公园》、《拯救大兵瑞恩》、《星球大战》三部曲、《辛德勒名单》、《第三类接触》、《大白鲨》、《E.T.》、《爱国者》等。
主题式变化是威廉斯配乐的惯用手法,他常为电影中的主角或主题事件谱写一段主题旋律,然后在影片中随着角色的遭遇和剧情的转折,将这个主题变化出各种情绪的变奏,这样的技巧实际上是出自瓦格纳歌剧,但同样的手法在不同的音乐家手上,自然是各有巧妙不同。约翰威廉斯的主题往往呈现精确的诠释和高度的可辨识性,使得音乐和电影中的情节形成密不可分的结合,大白鲨的神出鬼没,印第安那琼斯的传奇冒险,绝地武士的神秘力量,银河帝国的大军压境,正义化身的超人,流落他乡的E.T.,在约翰威廉斯的音乐中彷佛历历在目,这也使得他的音乐不仅深受影迷与乐迷的喜爱,更一再受到金像奖与葛莱美奖的垂青。
很难再找到一个如同约翰威廉斯般,跨越古典与流行,电影界与音乐界的多元化作曲家,如果没有了约翰威廉斯的音乐,我们又怎能想象这世上竟然有这样一颗心,它可以容得下这两款截然不同的曲风缪斯;你或许更难想像这位鼎鼎大名的作曲家,从来都不愿读剧本,他只相信眼睛看到的,因为他独具慧眼,不但可以看到影片风情,还可以读出电影无法捕捉到的爱。
TOP2:电影音乐的唯美主义者———约翰·巴瑞(John Barry)
约翰·巴瑞原名JonathanBarryPredergast,1933年9月3日生于英国的约克镇,是电影配乐史上最负盛名的老一辈电影音乐大师之一。他早期为11部007系列影片所谱写的配乐中,带有爵士摇滚风格的邦德主题脍炙人口、历久不衰。约翰·巴瑞曾获得4座奥斯卡金像奖最佳配乐奖———《生的自由》、《冬狮》、《走出非洲》和《与狼共舞》,以及1座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电影歌曲奖———《生的自由》中的《BornFree》。约翰·巴瑞的作品大致可以区分成早期的爵士摇滚,与近期的唯美管弦乐两种典型风格。
他的代表作为大家所熟知的有:《007系列》前期的作品、《午夜牛郎》、《远离非洲》(out of Africa)、《与狼共舞》、《时光倒流70年》(Somewhere in time)、《桃色交易》、《卓别林和他的情人》(Chaplin)。
TOP3:电影音乐灵魂诗人—— 埃里奥.莫利康内(Ennio Morricone)
在众多的配乐大师中,埃尼奥·莫里康内是一个绝对无法被忽视的名字。从工作时间上,他已经浸淫配乐届超过50年之久;从作品数量上,他参与制作的影视配乐近500部,绝对称得上是高产;从涉猎领域来看,电影、电视全面开花,而且从欧洲到亚洲再到好莱坞,配乐作品涵盖全球各大国,建树颇丰;在业界获得的荣誉也堪称重量级,第79届奥斯卡所赋予他的终身成就奖,更是对这位配乐大师的最大肯定。回望他的配乐作品,《海上钢琴师》《天堂电影院》《美国往事》《镖客三部曲》《西西里的美丽传说》……埃尼奥·莫里康内经手的经典之作不胜枚举。
TOP4:独树一帜的风笛——詹姆斯·霍纳(James Horner)
詹姆斯·霍纳1953年8月14日生于美国加利福尼亚,早年师从伦敦皇家音乐学院古典音乐大师GyorgiLigeti,后在南加州大学获得学士学位后,又继续攻读获得音乐作曲硕士和博士学位。在他获得博士学位后,于20世纪70年代末期转入电影界,为美国电影学院及新世界电影公司出品的一些低成本恐怖片或科幻片配乐。詹姆斯·霍纳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最炙手可热的电影配乐高手,他所创作的情感主题音乐以其优雅的旋律、强烈的情节暗示带出唯美华丽、充满诗意的配乐风格,在乐坛独树一帜。
其代表作有:《光荣》、《燃情岁月》(legends of the fall)、《勇敢的心》(Brave heart)、《阿波罗13号》(Apollo 13)、《泰坦尼克》、《蒙面佐罗》(The mask of Zorro)、 《Deep impact>(末日大撞击)、《The devil’s own》 (Harrison Ford)、《美国鼠潭》。
TOP5:如日中天的配乐大师——汉斯.季默Hans Zimmer
汉斯.季默是最近最如日中天、炙手可热的电影配乐大师之一,擅长将传统的弦乐与先进的电脑合成乐相结合,他的创意和胆识令他足以胜任不同类型影片的音乐创作,成为当今乐坛不可多得的电声配乐奇才。
其著名的作品有:《狮子王》(The Lion King)、《埃及王子》(Prince of Egypt)、《The Thin Red Line》、《猎杀红色十月》(Crimson Tide)、 《石破天惊》(the rock)、《断箭》(Broken Arrow)、《雨人》、《黑雨》(Black Rain)、《绿卡》(Green Card)。
TOP6:电声配乐的高手—— 范吉利斯(Vangelis)
范吉利斯(Vangelis)是一位伟大的音乐家,集创作,演奏和音乐制作于一身,一个真正的全才。被人们称为现代的瓦格纳(Richard Wagner)。他的许多史诗般的电子音乐作品和电影配乐深得乐迷们的钟爱。如 『Chariots Of Fire』 影片〖火的战车〗配乐,『Theme from Antarctica』电影〖南极〗主题曲, 『1492 Conquest of Paradise』 影片〖哥伦布〗配乐等等。
1970年代的范吉利斯全心投入电子音乐创作,并转往伦敦为电影制作配乐,开启他辉煌的电影配乐时代,其中包括1981年荣获奥斯卡金像奖最佳配乐的「火战车」、1982年的「银翼杀手」、1983年的「南极物语」、1992年的「1492征服天堂」等重要作品,范吉利斯开创了电子音乐与电影配乐的崭新前景,奠定了所谓未来太空音乐的发展,可谓居功厥伟。
也许正是因为范吉利斯的无师自通,他的音乐具有独特的无法复制性,他以键盘音乐为基础,巧妙融合古典、流行、电子、new age 等音乐元素,发展出绵密的管弦乐法以及崭新的电子音乐语法,而他身兼作曲、编曲、制作的能力,更完整地呈现他的音乐理念,从早期古典乐器到后来的新电子音乐,在范吉利斯手中诞生出崭新的表现方式,成为一种未来感十足的新音乐。范吉利斯的成就,不仅反应在全球的唱片销售数字以及无数的得奖纪录,国际天文联盟更决定将新发现的「6354号星云」正式定名为「Vangelis」,藉以向这位音乐大师致敬。
TOP7:电影配乐多面手——莫里斯.贾尔(Maurice Jarre)
大家熟知的《人鬼情未了》(Ghost)的主题曲,就是他的佳作之一。电影配乐多面手-莫里斯.贾尔(Maurice Jarre):作为著名导演大卫.里恩的亲密合作伙伴,电影配乐多面手-莫里斯.贾尔无疑是本世纪电影音乐创作领域最有成就的作曲家之一。
莫里斯1924年9月13日出生于法国里昂,少年时代,和乎对音乐一窍不通。一次偶然的机会,莫斯被父亲播放的一张唱片《匈牙利狂想曲》深深吸引,于是便立志成为一名指挥。在朋友的鼓励下,莫里斯考取了巴黎国家音乐学院,毕业之后,他加盟圣路易斯马胡剧院管弦乐团担任编曲和指挥。从50年代起,莫里斯正式开始他的电影音乐创作生涯。由于他精通俄罗斯、印度、日本、南美和阿拉伯等不同国家和地域的音乐文化,因此被称为“电影配乐多面手”。
在莫里斯众多的配乐作品中,最为著名的作品皆来自大卫.里恩执导的影片,它们是《阿位伯的劳伦斯》(1962年),《日瓦戈医生》(1965年)和《印度之路》(1984年),他精湛的配乐艺术使他三次登上奥斯卡领奖台。其中,他为电影《日瓦戈医生》创作的“拉拉主题曲”更是当年最为畅销的单曲。60年代中期以后,莫里斯奖创作重心转移到了莱坞,他与不少世界级名导如希区柯克、约翰.休斯顿、伊里来.卡赞等都有成功合作。1988年,由他为电影《雾中的猩猩》创作的音乐使他再度荣获奥斯卡提名。1991年,影片《人鬼情未了》中的精彩音乐又赋予他ASCAP大奖得主这一无上荣耀。莫里斯.贾尔辉煌的音乐生涯足以他成为世界电影音乐创作史上最具光彩的人物之一。
TOP8:日本电影配乐的殿堂级人物——喜多郎
说喜多郎是天才,是因为他从未接受过音乐方面的教育,甚至看不懂五线谱,从前用他自己的方式记录音乐(有点类似图画),但他的确是个多才多艺的音乐家,除了演奏吉他、贝斯、键盘、箫及许多其他的乐器之外,他还作曲、编曲、制作。
可以说,早在70年代便开始致力于研究电子合成音乐的喜多郎(kitaro),是New Age音乐的首席代表,他的作品有着日本New Age音乐开路先锋的独特风格。
将古典、流行、爵士融入电子音乐,这种不同于西方音乐的东方魅力,使得kitaro从首部作品《天界》面世开始,就得到了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听众的肯定(当然很多人对于他的音乐比对他本人更为熟悉)。
1980年喜多郎与美国GeffenRecords签约,(他现在的唱片公司是DomoRecords),喜多郎的专辑正式进军美国。1993年及1997年,喜多郎完成了两张原声带:《天地》和《宋家皇朝》。前者获得金球奖最佳电影配乐,后者则赢得台湾金马奖和香港金像奖。在喜多郎的音乐生涯中,共被格莱美奖提名多次。喜多郎后来的风格和早期不同了,乐器的使用也更为广泛,有人说少了早期的宁静,但是,不论过去现在或是未来,不论曲风再怎么改变,喜多郎作曲的用心及对大自然的关怀是永远不会变的。
TOP9:电影音乐家——托马斯.纽曼Thomas Newman
一般来说,Thomas Newman的音乐并不像典型的好莱坞电影音乐,具有高度的戏剧性和煽动力,反而呈现内敛沈稳的性灵色彩,看似平淡却另有一番省思沉静的意境,其间也不乏令人意外的轻狂,活力与热情。
Thomas Newman到目前为止,曾在1994年以《新小妇人》与《肖申克的救赎》同时入围金像奖,并在次年以《Unstrung Heroes》再度入围金像奖喜剧既音乐剧类最佳电影音乐,1999年的《美国丽人》更是大受瞩目,此外Thomas Newman也一再受到其它影展与影评人的肯定,配乐的邀约不断,虽然如此,有一位声名显赫的父亲,对于电影配乐的工作,Thomas Newman偶尔还是会感慨:I Never Felt Easy。但从Thomas的成绩与受到的欢迎来看,他已然走出自己的音乐生涯,并且走的有声有色,
TOP10:用真诚感动人们——泽贝纽·普瑞斯纳(Zbigniew Preisner)
泽贝纽·普瑞斯纳,1955年出生于波兰的Bielsko-Biaka,第一部电影配乐是在1978年,由Antoni Krauze导演的《The Weather Forecast》。从此,普瑞斯纳与电影配乐结下不解之缘,尤其是与波兰大导演基耶斯洛夫斯基(Krzysztof Kieslowski)的合作,更让普瑞斯纳一跃而成为国际知名配乐大师。
普瑞斯纳所获得的荣耀奖项包括:1997年柏林影展银熊奖;1996年吉恩·贝克(Jean Becker)导演的《爱丽莎的情人》(Elisa),以及1995年《红**深》两片让他获得两次法国影艺学院恺撒奖;1995年获得波兰录音工业奖;1994年获得The Mayor of Krakow’s Medal终生成就奖;1991年、1992年、1993年三度获得洛杉矶评论协会年度最杰出电影配乐奖;1992年、1993年两度获得金球奖;1992年因为向海外介绍波兰文化的杰出成就,获得最佳外交总理奖等等。目前普瑞斯纳是法国影艺学院会员。
在电影原声带的销售成绩上,《双面维罗妮卡》原声带自1991年发行后,至今全球销售超过三十万张,1992年获得法国金唱片。红白蓝三部曲全球销售超过七十万套;另外《普瑞斯纳的音乐》(Preisner’s Music)专辑收录近十年来他的电影音乐创作,在波兰销售超过六万张成为白金唱片。
⑸ 简爱电影中的那首钢琴曲叫什么名字
简爱电影中的那首钢琴曲为The Jane Eyre Theme,是约翰·威廉姆斯的作品。并在1972年第24届艾美奖中获得杰出音乐成就。
作曲作曲:John Williams(约翰·威廉姆斯) 演唱(奏):赵胤先
歌词:
Youth's the season made for joys, Love is then our ty.
She alone who
that employs, Well deserves her beauty.
Let's be gay while we may.
Beauty's a flower, Despised in decay.
Youth's the season made for joys,
Love is then our ty.
Let us drink and sport today, Ours is not
tomorrow.
Love with youth flies swift away, Age is not but sorrow.
Dance
and sing, Time's on the wing.
Life never knows the return of spring.
Let us drink and sport today, Ours is not tomorrow.
中文翻译:
青春是欢乐的季节,爱情是我们的本份。只有懂得此中真谛,方能不辜负你的美貌。
让我们及时行乐,莫虚度年华。美貌有如花朵,凋谢后便遭唾弃。
青春是欢乐的季节,爱情是我们的本份。 今日有酒今日醉,何必等到明天?
青春和爱情稍纵即逝,白头即是悲哀。跳吧,唱吧,光阴似箭。
生活不似春天,去而复返。今日有酒今日醉,何必等到明天?
(5)约翰威廉姆斯电影配乐音乐欣赏扩展阅读
《简·爱》是2011年焦点电影公司出品的一部美国爱情片,由凯瑞·福永执导,由迈克尔·法斯宾德、米娅·华希科沃斯卡、杰米·贝尔、朱迪·丹奇等联袂主演。影片于2011年3月11日在美国上映。
影片改编自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同名小说,讲述一位从小变成孤儿的英国女子在各种磨难中不断追求自由与尊严,坚持自我,最终获得幸福的故事。
《简·爱》在美国首映时,共在4家影院进行放映,放映后的首个周末获得18.2万美元的票房收入,首周累计票房2559万美元。最终全美累计票房为1124万美元,而美国之外的累计票房为3471万美元 。影片于2011年3月25日在台湾正式公映,放映首周收获93万新台币的票房收入。
⑹ 约翰威廉姆斯的电影配乐
约翰-威廉姆斯是世界上名气最大、最受尊重的作曲家之一,曾获得过五次奥斯卡奖、十八次格莱美奖、三次金球奖、一项英国学院奖以及39次奥斯卡奖提名。其中最近一次提名来自他为《爱国者》一片所创作的音乐。
威廉姆斯曾为90多部影片创作音乐并担任音乐总监,其中包括《星战前传》、《继母》、《拯救大兵瑞恩》(获格莱美奖)。《断锁怒潮》、《失落的世界》、《紫檀》、《安吉
拉的骨灰》(获格莱美奖)、《沉睡者》、《尼克松》、《情归巴黎》、《辛德勒的名单》(获奥斯卡与格莱美奖)、《佛罗纪公园》、《小鬼当家》、《小鬼当家II》、《大地雄心》、《刺杀肯尼迪》、《霍克船长》、《无罪推定》、《生于七月四日》、《印第安纳-琼斯》三部曲(获格莱美奖)、《意外的旅客》、《太阳帝国》(获英国学院奖)、《东镇女巫》、《外星人》(获奥斯卡奖、金球奖与格莱美奖)、《超人》(格莱美奖)、《第三类接触》(格莱美奖)、《星球大战》三部曲(获奥斯卡奖、金球奖与格莱美奖)、《大白鲨》(获奥斯卡奖、金球奖与格莱美奖)、《屋顶上的小提琴手》(获奥斯卡奖)、《万世师表》。他最近的一部创作是史蒂文-斯皮尔伯格的《人工智能》一片的原声音乐。
威廉姆斯于1980年被任命为波士顿通俗交响乐团第19任指挥,自1993年退休至今任该团名誉指挥。同时他还担任波士顿交响乐团坦格尔伍德音乐节的驻会艺术家。
威廉姆斯的许多电影音乐都已作为唱片单独发售,其中他所创作的《星球大战》原声专辑销量己超过400万张。威廉姆斯从1980年起就与波士顿通俗交响乐团合作推出系列音乐专辑,深受好评。到目前为止他们已经录制了20余张成功的唱片,其中最新的录音作品《呼唤英雄》的标题曲目则是他为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所创作的正式主题曲。
此外,威廉姆斯还为NBC电视台创作了主题曲《使命》;为自由女神像的献礼活动创作了《自由的号角》:为残疾人奥运会创作了《我们看起来很好!》以庆祝1987年的国际夏季运动会;同时还创作了1984到1986年的夏季奥运会主题曲。他最近的音乐会作品《七好运》是一部根据美国前桂冠诗人里塔.多佛的诗作而创作的7章节循环曲,由波士顿交响乐团与女高音歌手李西亚-海蒙在1998年音乐节上首演。威廉姆斯最新的作品《欢庆2000》是一部纪念新干年的管弦乐曲,与史蒂芬-斯皮尔伯格执导的回顾影片《未完成的旅程》一道,于2000年的新年夜在华盛顿特区的“美国千禧”音乐会上首演。
威廉姆斯于1985年、1989年以及1992年先后三次率波士顿通俗大道交响乐团巡回美国演出。他还曾率波士顿通俗交响乐团于1990年和1993年两度赴日本做巡回演出。除了在交响乐大厅与坦格尔伍德音乐节上指挥波士顿交响乐团演出之外,威廉姆斯还曾作为客座指挥与许多大型乐团合作,其中包括伦敦交响乐团、克里弗兰交响乐团、费城交响乐团、芝加哥交响乐团。匹兹堡交响乐团、达拉斯交响乐团、旧金山交响乐团以及曾与他在好莱坞碗型剧场多次合作过的洛杉矾交响乐团。威廉姆斯拥有18所大学的荣誉学位,这些学校包括波士顿的伯克利音乐学院、波士顿学院、东北大学、塔夫茨大学、波士顿大学、新英格兰音乐学院、马萨诸塞州大学波士顿分校、伊斯特曼音乐学院以及奥博林音乐学院等等。
===========================
以上是他的资料,含有他的作品。
推荐网站:
http://61.152.95.140/music/index.asp
可以找到部分他配乐的电影的原声带下载。
⑺ 辛德勒的名单的背景音乐有什么
电影《辛德勒的名单》的背景音乐如下:
1、《Theme From Schindler's List》是一首由John Williams谱曲,John Williams编曲,John Williams演奏的纯音乐歌曲。
该歌曲收录在专辑《Schindler's List (Soundtrack from the Motion Picture)》中,由环球唱片公司发行于1993-01-01。
2、《Jewish Town》是一首由John Williams谱曲,John Williams编曲,John Williams演奏的纯音乐歌曲。
该歌曲收录在专辑《Schindler's List (Soundtrack from the Motion Picture)》中,由环球唱片公司发行于1993-01-01。
3、《Immolation》是一首由John Williams谱曲,John Williams编曲,John Williams演奏的纯音乐歌曲。
该歌曲收录在专辑《Schindler's List (Soundtrack from the Motion Picture)》中,由环球唱片公司发行于1993-01-01。
4、《Remembrances》是一首由John Williams谱曲,John Williams编曲,John Williams演奏的纯音乐歌曲。
该歌曲收录在专辑《Schindler's List (Soundtrack from the Motion Picture)》中,由环球唱片公司发行于1993-01-01。
5、《Schindler's Workforce》是一首由John Williams谱曲,John Williams编曲,John Williams演奏的纯音乐歌曲。
该歌曲收录在专辑《Schindler's List (Soundtrack from the Motion Picture)》中,由环球唱片公司发行于1993-01-01。
6、《Oyf'n Pripetshok/Nacht Aktion》是一首由John Williams谱曲,John Williams编曲,John Williams演奏的纯音乐歌曲。
该歌曲收录在专辑《Schindler's List (Soundtrack from the Motion Picture)》中,由环球唱片公司发行于1993-01-01。
⑻ 请介绍著名电影配乐大师以及他们的作品
要求原创,这个技术含量有点高,好久没敲字了,呵呵。
“四大贱人”之一John Williams.-------
目前原声界最具古典气质的配乐大师之一。在电声融入配乐越来越流行的今天,JW仍然高举古典风格大型交响乐队配乐的旗帜,巍然不动。(笔者在德国收听当地的“古典音乐电台”惊奇地发现其中收录了好多J.W的作品,其古典化受承认程度可见一斑)
而且,就是这么一个风格很古典化的配乐大师,还十分偏爱为儿童题材影片配乐,(可能也跟好友斯皮尔伯格拍摄儿童题材很多有关系)
推荐:(太多太多,简单选几个)
1.辛德勒的名单
…………与老皮的影片一样有感天动地的强大感染力,其中帕尔曼的小提琴独奏更是令人动容。
2.侏罗纪公园
…………2大段的标准交响乐团器乐主题音乐。End Title更是气宇开阔之极。被笔者誉为贱威作品中思想性与艺术性结合得最好的一部作品之一。
3.星战前传2-克隆人进攻
…………星战就不用提了,开场曲、帝国进行曲等等多处主题可以用伟大来形容。值得一提的是前传2中描写的阿纳金与阿米拉达爱情的主题,Across the Stars (Love Theme)非常地壮美,堪称为沉寂已久的星战原声中闪亮的一笔。
附:笔者在VC的相关发布:
(大白鲨)http://lib.verycd.com/2005/12/23/0000081260.html
“四大贱人”之二 Jerry Goldsmith.-------
刚刚仙逝的大师,堪称原声乐坛数十年来几块活化石之一。
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贱狗曾经疯狂接片、到处留情,导致现在遗作无数,多如浩淼。
在横跨了数十年的创作生涯中,JG历经了不同曲风之间的变化。令人惊奇的是,在JG后期的作品中他不断尝试新的风格各异的配乐,而且多获成功,这确实不能不令许多年纪轻轻就“江郎才尽”的配乐家们汗颜!
笔者曾经在VC发布过JG的“The Mummy”,现将当时的短评截来----原声方面:Jerry Goldsmith 负责本片的音乐创作,对影片的内容和氛围 拿捏得极为准确,简直准确到了让人膛目结舌的程度。呵呵。如果大家分别听到了贱狗的Mulan--(东方风格)、The 13th Warrior--(中东风格)、The Mummy--(埃及风格),就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大师啦~ 谨以此帖,拜祭已经逝去的大师:Jerry Goldsmith。----
附:笔者在VC的相关发布:
(木乃伊)http://lib.verycd.com/2006/01/12/0000084294.html
未完待续。。。 。。。
⑼ 《辛德勒的名单》小提琴曲谁谁谱写的
《辛德勒的名单》是由美国电影配乐大师约翰·威廉姆斯创作的主题音乐。1992年,当斯皮尔伯格决定拍摄以二战时期犹太人的屠戮与拯救这样沉重历史题材的《辛德勒的名单》时,他找来威廉姆斯,要求他创作不同于以往风格的配乐。
威廉姆斯放弃了他个人擅长的交响式配乐,以小提琴SOLO为基调旋律,创作出这部经典影片的配乐,也成就其个人的经典,并荣获1993年奥斯卡最佳配乐。
《辛德勒的名单》音乐鉴赏
《辛德勒的名单》这首曲虽然不长,但却有着电影配乐的完整结构,长笛的简洁序曲之后,帕尔曼的小提琴演奏出了主旋律,那琴声如怨如慕,如泣如诉。
忧伤的旋律仿似倾诉犹太人的悲惨命运,但细听之后,流畅的旋律中又有一些亮色和希望,并非是完全的悲伤,正如片头中黑暗的一点烛光,这是善良如辛德勒之人给予这些曾经灾难深重的人们。
在这里,帕尔曼的琴声并非是一成不变的,时而明亮;时而低回,但都充满激情,让人感动不已,这当然是和帕尔曼身为犹太人,对这段历史感同身受的缘故。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约翰·威廉姆斯
⑽ 结合辛德勒的名单》片主题,谈谈乐曲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和精神理念
乐曲表达了作者一种强烈的同情和愤慨之情。饱含了对法西斯主义的愤恨,和对人类和平的期盼。
该片的主题曲是由好莱坞电影配乐家约翰·威廉姆斯创作的,他通过小提琴独奏突出主题,采用轻柔简练的旋律记录了灾难深重的犹太民族的心路历程。
《辛德勒的名单》的主题曲是结构完整的三部曲式:
第一次为中低音区,旋律高低起伏、音色如泣如诉;第二次为反复的高八度,音质哀而不伤,饱含了反思与缅怀;第三次再高八度,蕴含着犹太民族难以言喻的苦难与充满感恩的心情。最后,音乐在深情绵长而又极具穿透力的小提琴演奏中落下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