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观影人群是什么意思
是去看电影的人群描述。
他们当然也追踪热点,跟随潮流,关注社交,强调自我,但所有外在呈现出来的包装在他们眼里的都是浮云,一眼就能看透。他们对所有一切都在意,也关注背后的创作者和创作背景,进而关注现实,关注自己。看电影对他们来说是一项仪式,他们当中也有是同行,或者是其它某个领域精英,他们会像普通观众一样普通,像认真观众一样认真,更用他们自身不可忽视的专业,分析观察,发现提高。
近年来主力观影用户有年轻化的趋势,并且很明确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样的电影。从2018年起,主力观影人群已不再是25岁-29岁的人群,而是24岁以下的年轻人。在去年更加明显的是,19岁以上和40岁以上的观影人群在激增,并且这些观众很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毒舌电影在去年春节前的一项调查显示,75%的用户已经很明确的知道自己要看哪部春节档的影片。
⑵ 影视剧观众和粉丝的区别是什么
影视剧观众会因为剧认识明星,并喜欢上ta,粉丝会因为明星去看剧,更爱ta
⑶ 观众是什么意思,"观众"的汉语解释
观众,释义指观看表演或比赛的人。
拼音:guān zhòng
出处:洪深《电影戏剧表演术》第一章:“但是恐怕这样复杂的戏剧,也和复杂的人生一样,不是一般观众,一看所能了解的了。”
例句:张天翼《欢迎会》:“台上的人也瞧着观众。”
“观众”出自洪深《电影戏剧表演术》。
洪深(1894年12月31日—1955年8月29日),民国时期导演、剧作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江苏武进人。1912年,考入清华大学,1916年考入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化工系,1919年考入哈佛大学戏剧训练班,1922年回国,1923年9月加入戏剧协社。
1930年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并以光明剧社名义加入左翼剧团联盟。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立即投身于抗日洪流之中。1938年4月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成立,洪深任戏剧科科长,和田汉一起组建了十个抗敌演剧队。1940年因经济拮据服毒自杀,经抢救后脱离危险。1949年5月赴苏联参加第一届世界和平代表大会。1955年病逝。
⑷ 影视剧观众和粉丝的区别是什么
影视剧观众是因为一部剧而观看一部电视剧,而粉丝是因为他们喜欢的某个偶像而去追一部剧,他们也可能会因为喜欢一个偶像而去看完所有他们偶像参演的电视剧、电影以及综艺节目等。
⑸ 电影的观众有哪些
中国电影产业报告发放1000份问卷,对观众的观影偏好做了调查。
该问卷调查显示,女性观众占54.4%,男性观众占454%(0.2%未填写),在该报告连续6年的观众调查中,女性观众数量一直高于男性观众。18-30岁是观影的主体,占75.5%,其次是31-40岁,占15.7%。
调查还显示,4成多的观众选择在下午看电影,27.7%的观众选择在晚上看电影,只有5.1%的观众选择在上午,2%的观众选择深夜观影。他们对影院的选择,交通便利是影响最大的因素,占了66.1%。
⑹ 什么是电影观众心理学
电影观众心理学是研究电影观众观看动机、行为及心理特性的一门学说。为什么有人喜欢看电影,有人不喜欢看电影。同一部影片,为什么有人非常喜欢,有人很喜欢,而有人喜欢甚至不喜欢,很不喜欢呢。对于一部电影的评介有截然不同的标准,这不仅是因为人的年龄、职业、民族、地理环境、经历等方面的差异,还有心理因素的直接参与。 从观众看电影的动机来分析,可以分情感动机、理智动机、信任动机三种。 1.情感动机:凡是由于外界刺激,如电影广告、电影简介、电影发行人员宣传或他人影响而促使观众感情冲动而产生看电影的动机和由于观众本身好奇、好胜、高兴、刺激等因素而引起的看电影动机,都是情感动机。2.理智动机:它是建立在人们对电影的客观认识基础之上,经过思维分析后产生的动机。在理智动机驱使下去看电影的人,比较注意电影的质量、思想性、知识性等因素。3.信任动机:是由于观众对某制片厂、某国的影片或某位演员、某导演的信任程度决定的,有的人去看电影主要是为了看某演员表演而走进影院的。 从观众的性格方面来看,观众的行为可分为5 种类型: (2)理智型。这种观众在看电影前,首先要了解影片节目,理智地有选择地看电影。 (3)选择型。这一类观众在选择影片时,十分注意比较,选择那些自己喜欢的电影看。 (4)冲动型。这一类观众情感易冲动,往往受片名、广告等影响,往往从一时兴趣出发。 (5)想象型。多属于情感反应者,以丰富的联想力衡量影片的内容。选择影片时,注意力容易转移、兴趣容易变换、审美感比较灵敏。对影片的内容简介、导、演、片名等都较重视。 从观众欣赏电影的心理特性来看,不论是哪个层次的观众,都需要娱乐,都需要某种刺激。这也正是娱乐片大受欢迎的原因。观众欣赏电影,不仅是为了娱乐,还有审美性,获得艺术的审美享受。 另外,还有观众的好奇心理、认同心理。好奇心是人类普遍存在的一种天性。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把好奇心视为精神健康的一个特征。雨果说:好奇心是一种食欲,看就是吃。正因如此,那些故事离奇、充满悬念的侦破片、惊险片,那些具有传奇色彩的影片,往往更吸引观众,更有较高的上座率。除此之外,还有观众的逆反心理、求知性、窥视隐秘性等心理特性,都是电影观众心理学所研究的范畴。
⑺ 观众是什么意思
观众:释义指观看表演或比赛的人。
拼音:guān zhòng
出处:洪深《电影戏剧表演术》第一章:“但是恐怕这样复杂的戏剧,也和复杂的人生一样,不是一般观众,一看所能了解的了。”
例句:台上的人也瞧着观众。
(7)电影的知名观众是什么意思扩展阅读
同义词:
1、观客:参观或观赏之客人。
拼音:ɡuān kè
出处:巴金 《灭亡》第五章:“周围渐渐地聚集了一群观客。”
例句:普通新剧,当以能号召观客为第一义。
2、看客:指观众;读者;旁观者。
拼音:kàn kè
出处:鲁迅《〈呐喊〉自序》:“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
例句:我既不是演员,又不担任什么职务,我只是一个看客。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观众
⑻ 电影营销中种子观众的意思,作用
就是最先看电影的观众,这些人是第一批看电影往外传播电影是否好看的人,所以具有营销价值,一般是看首映或点映的观众会是种子观众,有些人会被收买传播虚假的影评。
⑼ 求助场外观众是什么梗
就是求别人帮助的意思。
观众,读音为guān zhòng,汉语词语,指观看节目或比赛、表演等的人
梗(拼音:gěng),网络用语,常出现在综艺节目及网络中。所谓“梗”的意思是笑点,铺梗就是为笑点作铺垫,系对“哏”字的误用。一般来说,梗用于流行事物比如综艺、动画剧、动画电影、真人剧、真人电影、漫画 小说、电子游戏等。“梗”字的词义被不断扩大引申,大到某个时间段,小到情节插曲,乃至故事中发生的片段都可以叫“梗”,比如“身高梗”、“经典梗”、“撞脸梗”、“言情梗”、“创意梗”、“幽默梗”等。
⑽ 电影中的受众效益如何理解
电影观众是影片的消费者,在产业化的发展路径中,唯有尊重观众的喜好、满足其观影愿望,才能为影片创造更好的市场效益。但同时,电影作为大众文化的一个门类,电影观众往往被视为平庸的大众群体,被放置在对立于知识精英的位置上,他们的审美趣味和思想深度颇受质疑。于是,一种悖论式的心态产生了,一方面有求于观众,一方面又不信服观众。
当代电影产业以市场运作为核心,寻求世俗的回报和利益。电影生产需要较高的专业门槛,但它又必须承受市场的经济压力,必须争取尽可能多的观众来观看影片并获取票房。理性地把握电影受众的观影反应,才能更好地促进电影产业的发展。观众的观影反应是丰富的,共鸣或者间离都是典型的反应。观众的需求并非是中庸的或低级的,而是层级化。观众是具有差异性的群体:一方面,电影的受众群体分化为专业化的观众和大众化的观众,两者有着不同的逻辑和表述。另一方面,专业观众或大众观众本身都由诸多差异的个体组成,他们不尽相同。任何观影行为或多或少需要复杂的解码,个人越是充分地拥有欣赏艺术作品的方法,便越能充分意识到某些强势分析对它者的贬损与驱逐,越能发表自己真实的感受。电影产业越是能捕捉观众不同的趣味和需求,越能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便是受众的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