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雾都茫茫的创作背景
这是一部中国电影史上经典的彩色反特侦破片,其剧本堪称“解放初期反特创作的惊险之作”,特别是影片开篇的紧张、惊险、恐怖的一幕令几代电影观众难以忘怀。
1958年,作者况浩文完成了中篇小说《在茫茫的夜色后面》,1964年又将其改成了电影剧本,这个作品从那年开始就开始在重庆地区流传,书名被重庆一位民间说书艺人改为《一双绣花鞋》,后来由于“文革”爆发,影片拍摄工作被迫停止。
1979年,《在茫茫的夜色后面》(又名《一双绣花鞋》)这一剧本终于发表在了复刊的《红岩》杂志上,读者排队购买,当期杂志一再加印到了23万册;国内70多家话剧团争先恐后上演该剧,剧种也有10个之多,风靡一时,各类同名连环画也层出不穷。 影片开篇中那令人心惊肉跳“露出一双绣花鞋”的惊险一幕,据影片剧本作者况浩文(时在西南军区公安部队司令部侦查处工作)回忆,1951年一天深夜,他在参加对一个反革命分子家中的搜捕中,他的手电筒光柱无意之间扫到了一个衣柜下面,突然看见了一双黑底白花的绣花鞋……似乎还在动了一动,作者猛然一惊,迅速扑向柜子后面,但却空无一人……
作者后来说这件事情给我的印象太深刻了,所以最后在剧本的创作中一直将这一情节写进了剧本开篇。
《一双绣花鞋》从手抄本流传,到拍成电影,再拍成电视剧(更名为《雾都茫茫》、《C—3计划》),到正式出版发行,走过了一段曲折而辉煌的历程,在中国文学史上是极其罕见的现象。《一双绣花鞋》的成功说明,只要是真正的文学,任何人为的阻挠,都掩盖不了其艺术的光芒和恒久的魅力。然而,在巨大的成功背后,况浩文却陷入了深深的思索。
他想到《一双绣花鞋》在苦难年代不仅仅使他个人蒙受灾难,好多善良的读者也为此含冤受屈。一本书,其实仅仅是一个手抄本,在那个荒唐的年代里,承受了太多的苦难。 重庆一○三厂干部李泽忠和他的学生因痴迷“绣花鞋”被罚打扫厕所和劳改。回忆起那段往事,李泽忠至今仍心有余悸。
“文革”中,江青把持的“中央文革”下令全国查抄《一双绣花鞋》。李泽忠凭着父亲是老工人,自己是厂团委干部的“红色”身份,将手抄本带到厕所“偷看”,旁边的一个日本学生张洋(其母是日本人)也凑过来看。正当他们看得入迷之际,厕所门口突然亮光一闪,咔嚓一声。他们在厕所偷看禁书的“动人情景”被造反派照了下来。
张洋被押去劳动改造。李泽忠因为“根正苗红”,被从轻发落,根据“从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爬起来”的伟大指示,被罚扫厕所一周。而张洋因为有海外关系,后来遭到种种迫害。
二十多年后,况老谈起这些事,声音哽咽,陷入长时间痛苦的回忆中。他说:“这样的事情还很多。这些年来,最使我不安的事,就是对不住这些善良的读者,是我害了他们呀!”
就在此前不久,重庆市工商联原党组书记江成海告诉况老,他一下买了五本《一双绣花鞋》,他自己还没有翻看这些书,而是把它们整整齐齐供奉在妻子的灵前。他妻子生前最喜欢《一双绣花鞋》的故事,但因为种种原因没有看到。如今书正式出版了,他要让妻子好好看看它,仔仔细细地看。妻子视力不好,读书慢,他准备供三天三夜,让妻子一页一页细细品读。
一个作家的作品能受到读者如此厚爱!一部作品的命运能够和一代人的命运联系起来。身为作家,况浩文感到欣慰和神圣。 况浩文(1930—),笔名林兰,重庆市巴县人,中共党员,大学文化;1950—1952年在西南革大一期学习,后分配到西南军区公安部队司令部侦察处任参谋,1955年转业至重庆市二工业局任党组秘书,1959年任市化工局秘书副科长。
文革中遭受迫害,长期无正式工作,文革结束后恢复正常生活后,历任重庆化工局办公室副主任,重庆化肥矿山公司副经理,重庆市外贸局长兼党组书记,重庆市外经贸委主任、党组书记,重庆市委第五、六届委员,重庆长发集团公司董事长,高级经济师。
1956年开始文学创作,200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小说《一双绣花鞋》,中篇小说《南岭之鹰》、《在茫茫的夜色后面》、《企业家》,电影文学剧本《宝笈疑云》等。
2008年,况浩文出版了《一双绣花鞋》的姊妹篇《风荷》。
B. 庞敏的主要作品
拍戏缘由及历程庞敏1977年从上海歌剧院歌剧班毕业后,学习女次高音的她到歌剧院演员剧团工作。“文革”一结束,上海歌剧院便开始复排《白毛女》《江姐》《洪湖赤卫队》等经典剧目,吸引了不少全国各地的文艺工作者前来观摩。所以当长影的王家乙导演他们出现在排演现场的时候,演员们习以为常,以为又是哪里来参观学习的。几个人离开后,剧团导演叫住庞敏:“愿不愿意演电影?”当然愿意。对已经习惯琴房、食堂、家三点一线的她来说,专业除了声乐就是表演,去演电影有什么不可以? 和王家乙的会面很顺利,剧组原本计划找几个新面孔的上海年轻人。不过见面的重头戏不是面试,而是思想工作。1979年的电影《小字辈》,表现了改革开放之初上海青年人的钻研精神和懵懂爱情,主角是29路003号公交车上的售票员小青与和平饮食店的青年工人小葛。小青热情开朗,小葛见他们长时间报站嗓子沙哑,制作了一个扬声器来减轻报站负担,这甚至打动了一直态度不佳的售票员小黄。小葛曾通过前女友小方买装配材料,却被小方轰了出去。庞敏喜欢小青,王家乙想让庞敏演的,却是那位爱慕虚荣的小方。庞敏成长在正面人物“高大全”的氛围中,行当又是女次高音(她以前舞台上扮演的一系列人物都很正,譬如《白毛女》的张二婶,《洪湖赤卫队》韩母,《红灯记》的李奶奶),她有些接受不了。而且这一出门少则三个月,多则半年,本工歌剧要受影响,庞敏一时想到了放弃。王家乙导演耐心地给她讲道理,演员对角色的热爱是方方面面的,不该分正面反面。而且《小字辈》里出演胖嫂的叶琳琅,也是以反面人物见长的。庞敏被说服了,跟其他几名上海演员一起,高高兴兴地坐上去长影的列车。 80年代的电影观众,大概没有几个不熟悉《雾都茫茫》片头,老更夫走到窗边、长长的窗帘下绣花鞋一抖的镜头。那双惊吓了无数观众的绣花鞋,就穿在庞敏扮演的林晶脚上。珠影厂找庞敏谈话的时候,她已经在《毕 升》剧组做小品体验生活。对于出演《雾都茫茫》,她是有过犹豫的,一来是可惜做了很多功课的毕夫人,二来是女特务林晶带来的压力非同一般。尽管不舍得下了功夫的《毕 升》,作为演员服从分配,庞敏进入了《雾都茫茫》剧组,而林晶成了后来她很喜欢的一个角色。
彼时庞敏的状态可谓痴迷。这是她的第二部戏,又是如此有名作品的改编,拍摄以外的事情庞敏浑然不知,完全沉浸在人物中。事后别人问起拍摄地重庆是不是传说中那么潮湿闷热,庞敏一片茫然。她行动坐卧都想着林晶不同时期的变化,下楼梯也把林晶的戏带进去,嘴里还念念叨叨。这种忘我的状态,庞敏觉得很美好,难得的美好。直到现在她仍然跨不了戏,不喜欢从一种状态跳出到另一种状态。 面对面交谈,事务再忙始终温和的庞敏,怎么看也不像是女特务的最佳人选。但成功出演了《雾都茫茫》,她成了这类角色的代言。1982年电影《诱捕之后》中,她又演了一个敌伪特务芳岛,一开始就在万国公墓诱捕了青岛地下党农运部长。对导演来说,启用她有保障;对她来说,要做到不重复。为了把日本人的跪、走路、行礼做到标准,庞敏每天反复跪坐、穿木屐、鞠躬,练到头昏脑胀。80年代初反面人物正演是很时髦的话题,单一化模式化的表演方式逐渐被摒弃。庞敏将之用在了芳岛身上。芳岛效忠天皇,有自己的价值体系,可以说她非正义,却不能说她一无是处。在芳岛不多的出场中,唯一让庞敏不舒服,是和医生调情一段。以她的理解,此时芳岛也在做戏,为的是得到情报。各为其主并非没有原则,不管是穿和服还是国民党制服,电影造型没有丑化芳岛。影片开始接头的场景,庞敏没有让观众一眼看穿这个是反面人物,俨然一副共产党地下工作者的做派。这也是庞敏选择反面人物正演的原因。 带着前几部戏积累的经验,1983年电影《何处不风流》中的艾娜庞敏演绎得十分自如。1979年,一群温州姑娘组成了光明汤团服务社,在旅游风景区江心岛卖汤团。尽管小本经营困难重重,还要面对工商所是否属社会主义性质的质疑,光明社还是发展成了多种经营的公司。尽管这是一部紧跟时代号召的改革剧,但特定环境、人物的设置,使《何处不风流》比同时期同类型的电影更真实更生活。温州民间当时已经很富庶,很有商业意识。买卖不管大小,招呼客人一样热情周到。有时庞敏他们去吃馄饨,一看排队人多自言自语:“算了算了,不买了。”老板会跑来问他们住在哪里,一会儿给送去。一碗馄饨也送,庞敏印象十分深刻。温州的色彩和节奏其它城市看不到,上海那时还是小碎花小资调,温州却是火辣辣的。电影中庞敏花衬衫喇叭牛仔裤的搭配让很多观众瞪圆了眼睛,其实这些衣服在温州街头比比皆是,只不过电影的热播让这身装束又流行了几年。 2002年中央电视台影视部、八一厂20集《民心》(监制)
2002年八一电影制片厂8集《强渡嘉陵江》(监制)
2002年八一厂、中央台7集《陈云在临江》(制片人)
2002年八一厂、中央台、爱华影视中心20集《我是一个兵》(制片人)
2002年八一厂、中央台六频道电视电影《曾克林出关》(监制)
2002年八一厂、中央台20集《山里红》(制片人)
2003年八一厂、中央台六频道电视电影《王树声征战豫西》(监制)
2003年中央电视台影视部、广东省委组织部20集《天高云淡》(策划人)
2003年中央电视台影视部、八一厂20集《无愧苍生》(执行制片人)
2003年八一厂、中央台六频道电视电影《美丽的同心结》(制片人即制片主任)
2004年电视电影《曾克林出关》(监制)
2004年20集电视剧《动什么,别动感情》
2005年八一厂、中央台25集《八路军》(制片人)
2005年八一厂、中央台20集《天地粮人》(监制)
2005年《暗算》(制片)
2006年《雄关漫道》(制片)
2008年《霓虹灯下新哨兵》(制片)
2009年《夜来香》(制片)
2009年《今生欠你一个拥抱》(制片)
2010年《高粱红了》(制片)
2011年《奢香夫人》(制片)
2011年《夜隼》(总制片)
2011年《飞天》(监制)
C. 关于《谁不说俺家乡好》的作者简介是什么
《谁不说俺家乡好》由吕其明、杨庶正、肖衍作词作曲。
作词者:萧珩,又名萧培珩(1941~),山东牟平人,作曲家。1946年参军,当过卫生员、通讯员、文艺宣传队队员。1948年初,调入山东胶东军区文工团任小提琴手,并随军南下。1951年经组织选送进上海音乐学院干部进修班学习。1952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本科。在校期间 ,由他作词谱曲的作品《张大妈唱丰收》曾获得学院歌曲比赛一等奖。1957年毕业后进上海电影制片厂从事专业电影音乐创作。30余年,他先后为《苦菜花》、《红日》(合作)、《年青的一代》、《家庭问题》、《大刀记》、《白莲花》、《雾都茫茫》、《张衡》、《烦恼的喜事》、《咱们的牛百岁》、《本案没有结束》、《八仙的传说》、《咱们的退伍兵》等近三十部影片作曲,又与人合作创作了交响乐《郑成功》。此外,他还为《聊斋的故事》、《节振国》等三十余集电视剧作曲,并撰写了《电影音乐创作与欣赏》、《音乐浅谈--挖掘、发展我国古代音乐遗产》等深入浅出的理论文章。 1983年,《咱们的牛百岁》获上影厂“小百花”最佳作曲奖。现为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影音乐学会理事。
作曲者:吕其明(1930~),安徽无为人,1930年5月出生。父亲吕惠生是一位革命烈士,在抗日战争的峰火中为国捐躯。10岁随父去淮南抗日根据地参加新四军,先后在二师抗敌剧团、七师文工团、华东军区文工团任团员。194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1年调入北京电影制片厂,从事电影音乐创作,先后在二师抗敌剧团、七师文工团、华东军区文工团任团员。1955年回上海电影制片厂任作曲。1964年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作曲指挥系。历任上影乐团团长、上海电影总公司音乐创作室主任,历任上海音乐家协会副主席、上海文联委员、中国电影音乐学会副会长。是中国音乐家协会第四、五届理事。创作了60多部电影、200多部(集)电视剧的音乐,还有10多部大中型交响乐作品,成为中国乐坛的风云人物。
D. 跪求雾都茫茫1980年由 颜世魁主演的百度云资源
《雾都茫茫》网络网盘高清资源免费在线观看
链接:https://pan..com/s/1hYdDYw8-p0LOH9vea_8ZJw
导演:张波、王进
主演:颜世魁、庞敏、吴竞
类型:惊悚
制片国家/地区:中国大陆
语言:汉语普通话
上映日期:1980
又名:一双绣花鞋、静庐凶杀案
解放初期,重庆。打更的老更夫(王枫饰)在阁楼内发现一双移动的绣花鞋,惊咤中,他被人击倒。侦察科长沈兰(颜世魁饰)在侦察中发现一幅油画,他不由回想起一年前所经历过的往事:他奉命去搞弹药,无意中救了敌军工总管林南轩(史进饰)的女儿林晶(庞敏饰),得知林南轩手上有敌爆炸山城的C-3计划。他决定以救命恩人身份打入林家,窃取计划。沈的表现赢得林全家信任,他智取到保险柜钥匙,怎奈唾手可得之时功败垂成。重庆解放前夕,林南轩出逃后自杀,C-3计划仍无踪迹,沈兰和助手朱玉雯(吴竞饰)并不灰心,通过走访群众,终于找到设计C-3方案的工程师江漓帆(章杰饰)......
E. cctv-6老电影雾都迷案
这部电影我也找了好久!记得儿时看的。
剧情大约:一位盲人男主人公,在咖啡馆听到邻座2个男人谋划杀1名女士,盲人男主人公模仿人说话惟妙惟肖,并把这个信息告知警察,但警方好像不相信。不知预谋犯从哪儿得知这个消息,潜入盲人男主人公的家中,欲灭口,后被男主人机智拖延并被赶来的警方擒获!!
希望网上若有播放,请告知,谢谢!!
推荐您韩国的电影《盲证》也很精彩哦!
F. 当年看经典谍战剧《一双绣花鞋》时你害怕了吗
山城午夜,漆黑街巷,神秘别墅,黑影闪现,窗缝窥视,长长的窗帘下一双绣花鞋格外惹眼,突然,那双绣花鞋动了一下。。。。。。
用原著作者况浩文评价本剧的话说,这部剧在整体理念上是正确的,但对于高智商斗争的表现则是弱项,服化道过于现代化,语言对话和剧情一样太平淡。总体来看,如果你看过原著小说听过《一双绣花鞋》的大名再看本剧的话,你就会有一种感觉,恐怖?还好吧,就是那个女娃娃和那个女老师蛮好看的。
另外本剧的片尾曲《你还记得吗》,挺好听的!
G. 彼得·梅尔的《峦峦山城》
在刚刚解放的峦城,一天深夜,一所名叫“静庐”的房子里,发生了一起凶杀案。被害人是一个老更夫。凶手是一男一女。这所房子曾是伪兵工署副署长兼驻峦城办事处主任林南轩的秘密住宅。从现场勘查的迹象看,凶手是在寻找什么东西。面对这起非同一般的案件,侦察科长沈兰思潮起伏……
峦城解放前夕,林南轩奉蒋介石的旨意,制定了一个毁灭峦城的“C-3计划”。在我地下党特委指示下,曾以美军顾问团翻译身份为掩护,并在一次车祸中对林南轩之女林晶有救命之恩的沈兰,借机打入林家,以搞到“C-3计划”。由于林晶对沈兰一见钟情,沈兰又机智地经受了林南轩的一次次考验,他终以林晶朋友的身份经常出入林家。一次,沈兰与伪装成林家佣人的朱玉婉冒着生命危险,打开了林南轩的保险柜,但是未能找到“C-3计划”,而朱玉婉却为此付出了生命。由于我军迅速逼近峦城,敌人未能实施“C-3计划”就仓惶逃走。林南轩由于怕被沈兰活捉一枪结束了自己的老命,沈兰仅得到被林南轩烧毁了的,曾挂在林书房的一张“古塔青色”油画的残角。根据沈兰的回忆和从林家查获的电报稿的启示,公安人员认为,凶手到“静庐”来,可能是找“C-3计划”。公安局长刘丹竹决定诱敌上钩,暗中监视“静庐”。沈兰等好不容易找到“C-3计划”的设计工程师,但是很快,工程师被暗杀了。侦察员设法拍到“静庐”凶手的照片,经沈兰指认是当年林南轩的副官陈浩。公安人员又在一只铁皮箱里找到一张《古塔春色》油画,化验结果,这就是“C-3计划”图。在公安紧急会议上,沈兰将案情作了全面的综述:“静庐”作案的凶手是陈浩和一个穿绣花鞋的女人,他们潜回峦城是为了执行“C-3计划”,杀死工程师的是另一个潜伏特务吴蒙,他也是林南轩的“C-3计划”埋下的“钉子”,现在他们双方已接上头,正在加紧进行破坏活动。刘丹竹命令公安局立即行动。在敌人已将导火线点燃,整个山城即将化为灰烬的千钧一发之际,我公安人员及时赶到将险情排除,特务吴蒙、陈浩被擒,穿绣花鞋的女人林晶在绝望中服毒自杀。
《雾都茫茫》回首三叹
[编辑本段]
摄制于1980年的电影《雾都茫茫》是根据上世纪70年代非常流行的手抄本小说《一双绣花鞋》改编的,该片情节曲折、悬念迭出,公映时引起了较大轰动。在央视《流金岁月·相聚》节目现场,《雾都茫茫》的主创人员向我们抖出了怎样精彩的幕后故事?
●穿绣花鞋、“服毒”,苦!
《雾都茫茫》里,曾多次出现一个女人穿着绣花鞋的镜头,这个穿着绣花鞋的神秘女特务林晶是由八一电影制片厂的庞敏扮演的。曾是上海歌剧院歌唱演员的庞敏,在1979年凭借反映当时青年生活的电影《小字辈》步入影坛。
相信不少观众还记得这个画面:打更的老人走到窗边,长长的窗帘底下露出一双绣花鞋。审片时,电影厂的领导对这个镜头很疑惑,问:“这怎么是双男人的脚,不像女人的啊?”
其实,这还真是庞敏的脚。影片中,女特务有不少穿着绣花鞋的镜头,这双鞋可让庞敏的脚受了不少苦。只有小脚的女性才能把绣花鞋穿得好看,为了达到拍摄效果,剧组专门做了一双尖头的42码绣花鞋让庞敏穿。庞敏把脚伸进去,鞋头前面都是空的,得用棉花塞住,才能保证穿着跟脚。可42码的鞋子太大了,实在不好看,剧组又重新做了一双小号的鞋。但要想把这双鞋穿上,庞敏的脚就要受点儿委屈了:她得先用橡皮膏把小脚趾缠起来,然后再用布裹上。就这样,本来穿37码鞋的庞敏硬生生地穿上了35码的鞋。
这个一会儿是千金大小姐,一会儿是怀着复仇之心的女特务的角色,还有一场服毒自杀戏。演到这里,庞敏犯了难:服毒?还是吃剧毒氰化钾!谁也没吃过呀,谁知道吃了以后是什么感觉?拍了几遍,庞敏都找不到感觉,导演就想办法启发她:“庞敏,你就找那个烫的感觉,说不定就跟吃辣椒似的。”于是,再拍的时候,庞敏吃了一大口辣椒,嘴里火辣辣地烧得慌,还真就演出了“服毒”的感觉。
●找能压过钱勇夫的男主角,难!
影片有两位男主人公,一位是正面人物,由颜世魁扮演的革命者沈兰,另一位就是对林晶一往情深的大反派,钱勇夫饰演的陈浩。
那时候的钱勇夫还是一个电台播音员。一天,《雾都茫茫》的导演之一张波看到朋友家的玻璃板下压着一张照片,就问:“这个小伙子形象不错嘛,是干嘛的啊?”照片上的人正是时年38岁的钱勇夫。后来,在张导的力荐下,钱勇夫连戏都没试,就直接进了剧组。
既然是反映敌我斗争的电影,那最后的结局必然是邪不压正,因此男一号必须能在气势上压过反派。可钱勇夫不仅身材高大,还有一副沉稳的面孔,导演连试了3个男演员都没能盖过他的气势。张导非常着急,大队人马很快就要出发到重庆开拍了,男一号还没有,怎么行呢?他立刻赶往北京,千挑万选之后,终于把男一号给带来了。正式开机时,站在庞敏对面的是北影厂一位挺帅气的演员。可惜,这位男演员的个子有点矮,不但没有反派钱勇夫魁梧,甚至和穿起旗袍、高跟鞋的庞敏站在一起,都显得很瘦小。
拍了一段时间,效果实在不好,无奈,这位男演员也被换掉了,张导只好二上北京。这次,他领回来的是一个身高1米82、浓眉大眼、满脸硬气的演员,他就是颜世魁。颜世魁一进组,钱勇夫就知道这个男主角一定能行!庞敏也特别满意,因为自己在戏里终于可以痛痛快快地穿上高跟鞋来搭配漂亮的旗袍了。
●男女主角传绯闻,冤!
根据剧情,沈兰和林晶有一场跳探戈的戏。颜世魁和庞敏都不会跳探戈,要让他们在短时间内跳得像模像样,确实有些难度。
为了练好舞姿,两人时常在阳台上练习,可响亮的音乐和看起来陌生的舞蹈,招来了许多人的非议。本来庞敏就是怕招惹是非,才特意挑在四周敞亮的阳台上练习的,没想到一些不知情的人竟然指指点点,说:“这小姑娘长得挺好的,怎么这样呢?大半夜还搞在一块儿,真不像话!”
“没办法,就算我为艺术奉献了一把!”庞敏回忆至此,一笑而过。
H. 天国路雾茫茫歌曲原唱
黄莺莺。黄莺莺是台湾著名女歌手,早年艺名为黄露仪,1974年推出第一张唱片《云河》,之后便嫁到新加坡,其是《天国路雾茫茫》的原唱,歌唱功底深厚,受到广大歌迷的喜爱。
I. 雾都茫茫的电影评论
穿绣花鞋、“服毒”,苦!
《雾都茫茫》里,曾多次出现一个女人穿着绣花鞋的镜头,这个穿着绣花鞋的神秘女特务林晶是由八一电影制片厂的庞敏扮演的。曾是上海歌剧院歌唱演员的庞敏,在1979年凭借反映当时青年生活的电影《小字辈》步入影坛。
相信不少观众还记得这个画面:打更的老人走到窗边,长长的窗帘底下露出一双绣花鞋。审片时,电影厂的领导对这个镜头很疑惑,问:“这怎么是双男人的脚,不像女人的啊?”
其实,这还真是庞敏的脚。影片中,女特务有不少穿着绣花鞋的镜头,这双鞋可让庞敏的脚受了不少苦。只有小脚的女性才能把绣花鞋穿得好看,为了达到拍摄效果,剧组专门做了一双尖头的42码绣花鞋让庞敏穿。庞敏把脚伸进去,鞋头前面都是空的,得用棉花塞住,才能保证穿着跟脚。可42码的鞋子太大了,实在不好看,剧组又重新做了一双小号的鞋。但要想把这双鞋穿上,庞敏的脚就要受点儿委屈了:她得先用橡皮膏把小脚趾缠起来,然后再用布裹上。就这样,本来穿37码鞋的庞敏硬生生地穿上了35码的鞋。
这个一会儿是千金大小姐,一会儿是怀着复仇之心的女特务的角色,还有一场服毒自杀戏。演到这里,庞敏犯了难:服毒?还是吃剧毒氰化钾!谁也没吃过呀,谁知道吃了以后是什么感觉?拍了几遍,庞敏都找不到感觉,导演就想办法启发她:“庞敏,你就找那个烫的感觉,说不定就跟吃辣椒似的。”于是,再拍的时候,庞敏吃了一大口辣椒,嘴里火辣辣地烧得慌,还真就演出了“服毒”的感觉。 找能压过钱勇夫的男主角,难!
影片有两位男主人公,一位是正面人物,由颜世魁扮演的革命者沈兰,另一位就是对林晶一往情深的大反派,钱勇夫饰演的陈浩。
那时候的钱勇夫还是一个电台播音员。一天,《雾都茫茫》的导演之一张波看到朋友家的玻璃板下压着一张照片,就问:“这个小伙子形象不错嘛,是干嘛的啊?”照片上的人正是时年时年38岁的钱勇夫。后来,在张导的力荐下,钱勇夫连戏都没试,就直接进了剧组。
既然是反映敌我斗争的电影,那最后的结局必然是邪不压正,因此男一号必须能在气势上压过反派。可钱勇夫不仅身材高大,还有一副沉稳的面孔,导演连试了3个男演员都没能盖过他的气势。张导非常着急,大队人马很快就要出发到重庆开拍了,男一号还没有,怎么行呢?他立刻赶往北京,千挑万选之后,终于把男一号给带来了。正式开机时,站在庞敏对面的是北影厂一位挺帅气的演员。可惜,这位男演员的个子有点矮,不但没有反派钱勇夫魁梧,甚至和穿起旗袍、高跟鞋的庞敏站在一起,都显得很瘦小。
拍了一段时间,效果实在不好,无奈,这位男演员也被换掉了,张导只好二上北京。这次,他领回来的是一个身高1米82、浓眉大眼、满脸硬气的演员,他就是颜世魁。颜世魁一进组,钱勇夫就知道这个男主角一定能行!庞敏也特别满意,因为自己在戏里终于可以痛痛快快地穿上高跟鞋来搭配漂亮的旗袍了。 男女主角传绯闻,冤!
根据剧情,沈兰和林晶有一场跳探戈的戏。颜世魁和庞敏都不会跳探戈,要让他们在短时间内跳得像模像样,确实有些难度。
为了练好舞姿,两人时常在阳台上练习,可响亮的音乐和看起来陌生的舞蹈,招来了许多人的非议。本来庞敏就是怕招惹是非,才特意挑在四周敞亮的阳台上练习的,没想到一些不知情的人竟然指指点点,说:“这小姑娘长得挺好的,怎么这样呢?大半夜还搞在一块儿,真不像话!”
“没办法,就算我为艺术奉献了一把!”庞敏回忆至此,一笑而过……
J. 跪求雾都茫茫(1980)颜世魁和庞敏主演的高清视频在线观看求免费分享
《雾都茫茫》网络网盘高清资源免费在线观看
链接: https://pan..com/s/1f3T1grw2vm_FA9ANR7oLnA
电影名,1980年上映,珠江电影制片厂拍摄;一双绣花鞋、一条幽深的石阶、一座阴森的老宅、一段深留在人们心中的惊险故事……影片《雾都茫茫》改编自“文革”期间流传全国的手抄本《一双绣花鞋》,讲述了刚解放不久重庆地下党反特的惊险离奇故事,作为当时新年上映的影片,《雾都茫茫》上映后立刻吸引了众多看过手抄本的观众涌入电影院,体验影片营造的悬疑恐怖气氛——特殊年代的深刻记忆,神秘故事的经典再现;本片由颜世魁、庞敏、钱勇夫、史进、吴竞主演;除此之外,原著《一双绣花鞋》还被移植为话剧、川剧等10多个剧种搬上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