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评价皮克斯动画电影《寻梦环游记》
《寻梦环游记》的底色,有一点宿命论的悲剧色彩。它讲的根本不是有了家庭的祝福,梦想才走得更远这种鸡汤鬼话,它讲的是,你以为你走了十万八千里去追寻自己,成为自己,但你始终在如来佛的掌心。人的一生只有两个主题:一个是活成父母,一个是活成自己。在影片最后,该修通的情结已经修通,禁忌也已经烟消云散,家族里飘荡着音乐,Miguel抱着吉他,蹦蹦跳跳地弹着琴唱着歌。那时候,我想他是有一点活成自己了吧?――跟梦想这种华丽的词无关,这孩子只是喜欢唱歌而已。
② 你是如何评价这部《寻梦环游记》的
其实是一部好看的动漫,让我们知道追求梦想的东西,大家应该努力的前进
③ 深挖《寻梦环游记》,有什么不一样的领域
导演李.昂克里奇保持原创又是登封制造。
《寻梦环游记》不仅仅与电影领域而且还有音乐领域,爱的领域。再有什么其他领域只能说明我没有到达题主您的高度,恕我难以理解。
正是因为导演精心的设计,后期动画效果的尽心制作,影片才得以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
如果你喜欢我的回答,记得点赞哦!
④ 如何评价电影《寻梦环游记》
前阵子看完《寻梦环游记》之后,再次感叹,很多动画片,都不是给孩子看的,小孩子能够看懂那“寻梦”?能够看懂那“亲情”?能够理解那“生死之间”?
死亡不是生命的终点,遗忘才是。——《寻梦环游记》
而最后一个亮点,则是“生死之间”。
我们都知道,人死如灯灭。但是导演跟编剧,却呈现给我们一个不同的世界,人死了之后,还有亡灵世界,每年亡灵节还可以“回家探亲”。而一旦真的被人彻底遗忘,就连在亡灵世界立足的机会都没有,彻底消失了。
那么,我们应该如果看待我们的生存与死亡呢?我们又应该怎么样去做出让人记住的事情呢?
很多人在电影院听到小男孩给自己的老奶奶唱《Remember Me》曲子的时候,会感动得流泪。我想,感动我们的,不是歌曲,而是我们已经逝去的亲人了吧。
总而言之,这部动画电影,不仅仅是在讲述一个儿童故事,更是要引起我们关于“梦想”、“亲情”、“生死”之间的思考,值得我们好好看,好好想。
⑤ 如何评价皮克斯动画电影《寻梦环游记》(Coco)
《寻梦环游记》开创性地以墨西哥亡灵节为灵感,加入音乐元素,释放出与市场上大多喜剧动画截然不同的气息。该片中场景造型有着艳丽的色彩和繁复的花纹,音乐洋溢着拉丁风情,追寻自己的梦想而前进,是一部不错的动画电影。
⑥ 如何评价电影《寻梦环游记
非常值得一看,毫无疑问是今年最好的动画电影。
虽然基本的故事架构是个很常见的故事,主题也是永恒的“家+爱+理解支持”,但画面之瑰丽精致,让人眼前一亮,空间、色彩和故事的奇妙组合,让人动心。
还有很多小巧思和小创意,给影片原本稍显平淡的故事增加了很多生机和趣味。
从中线起,影片就为观众打开了一扇多彩的世界,这种视觉体验就像当初看到《阿凡达》那样。
建议大家选择3D巨幕,虽然我们的《大鱼海棠》已属国产动画的精良之作,但笔触的细致、画面想象力以及人物动态的捕捉还与迪斯尼梦工厂皮克斯等动画大厂相距甚远,我们还有很多的路要走。
再说说故事吧,就像刚才说的,基本架构很简单。
以下剧透很严重,可选看,重点看图。
墨西哥小男孩米格,非常喜欢音乐,但他却偏偏生在了一个拒绝音乐的家庭,原因是他的曾曾祖父因为爱好音乐离开了家再没回来,于是曾曾祖母只能一个人把女儿养大,并决定家族从此与音乐隔绝,世代改为从事制鞋事业。
米格被发现跑到广场上为音乐人擦鞋,奶奶大发雷霆
米格执意学习音乐并称不在乎亡灵节,祖母生气并砸毁了米格的吉他,米格为了参加才艺大赛必须得找到乐器,于是想起自己的偶像德拉库斯纪念堂里的那把吉他,并决定去偷出来。
米格必须得到家人的祝福才能重返人间,但曾曾祖母祝福的同时却希望他永远别接触音乐,米格没办法只得去找自己那被家人唾弃的超级明星曾曾祖父德拉库斯,希望能得到他的祝福重返人间,并继续学习音乐
米格必须得到家人的祝福才能重返人间,但曾曾祖母祝福的同时却希望他永远别接触音乐,米格没办法只得去找自己那被家人唾弃的超级明星曾曾祖父德拉库斯,希望能得到他的祝福重返人间,并继续学习音乐
2015年的《头脑特工队》无疑是近年来皮克斯最优秀的作品,它展现了皮克斯最完美的一面。而现在,皮克斯再次为《寻梦环游记》赋予了充分的野心和创造力,试图重新找回往日的荣光。
这将是自从《头脑特工队》之后的两年来皮克斯最优秀的一作,也是今年最好的美国动画电影。
豆瓣网友对本片打出了9.4的高分,高于99%的动画!而影评网站烂番茄也对本片给出了96%的超高新鲜度,可以说在大众眼中本片已经达到皮克斯巅峰档的水准,直逼《头脑特工队》。皮克斯的影迷们都在欢呼着:当年那个皮克斯又回来了!
⑦ 电影《寻梦环游记》主要是想表达什么主题呢
大家好,我是倾情,很高兴在这里回答这个问题。《寻梦环游记》是皮克斯又一力作,这个片子的素材来自于墨西哥的亡灵节。内容讲的是酷爱音乐的男孩的冒险故事。皮匠家庭出身的小米格,从小就有一个音乐梦,但不幸的是他的家人们认为他们被音乐诅咒了,因此,音乐在他的家庭是被禁止的。于是小米格只能秘密追寻音乐梦。他碰触了一把吉他使他踏入了亡灵之地。亡灵节是死去的家人返回人间与亲人团聚的节日,可谁又去过亡灵世界呢?小米格被多彩纷呈的亡灵世界所震撼,激动的小米格惊喜的发现了他死去的父亲和祖辈们,在狂喜之后,大家又要想办法把小米格送回人间,毕竟他们是两个世界的人。
很高兴今天在网络知道给大家答疑解惑,希望我的解答可以帮助到大家,也欢迎大家在这里和我一起讨论。
⑧ 如何评价皮克斯动画电影《寻梦环游记》coco
《寻梦环游记》本来是一个恐怖故事。
这个故事讲的是,很久以前,一个年轻人,不顾家人的反对,离家去北漂,搞音乐,死了。后来他的重孙子Miguel,不顾家人的反对,也要搞音乐。
结果一冲出家门,也死了。
是的,他死了,但没死透,一缕阴魂去了地府。
故事就是从这里展开的,走的是童趣路线。他在冥界一场大冒险,不但顺利还阳(姑且先用这个词吧),还查明了多年前的事实真相,修复了一大家人的情感创伤。不过温情脉脉的面纱之下,仍然有一层若隐若现的,冷冰冰的桎梏:根据这个阴间的设定,他必须拿到家人的祝福,才可以获准还阳。伴随这个祝福,他必须同时接受家人附加的一切条件,否则就死透了。
换句话说,这个设定赋予了家人绝对的权力,可以掌控Miguel的生死。
好在这是一个童话故事,有一个光明的结局。一方面,Miguel很会想办法,做不通这个人的工作,他转去找别人。另一方面,家人还算是通情达理,当年的误会又是事出有因。所以最终有了两全其美的解决方案:家人送他还阳,不附加任何条件。相当于是家长松了口,给了Miguel活着去追寻梦想的权限。
但你仍然要想一想,如果不是这样呢?
如果那个晚上,没能找到唯一有可能支持他音乐梦想的高祖父,而其他家人又咬死了不松口,非要放弃梦想才送你还阳,主人公该何去何从?
不是在梦想vs.家庭中做选择,而是在梦想vs.活下去中做选择。
这一来,就只能放弃梦想了吧。
――你说,这算不算一个恐怖故事?
要理解这一点,首先要问,Miguel为什么会去冥界?
电影给出来的解释是,因为他在亡灵节偷了死者的东西,按照冥界的设定,这样的人就会被送来冥界一日游。但这个解释稍微有一点牵强,如果真是这样的话,冥界恐怕就要接待大量的访客了――有多少活人想在亡灵节亲自去冥界拜访一下先祖啊。只要偷一下死者的东西,就可以触发这种隐藏剧情吗?
显然不可能。除了偷死者的东西之外,要进入冥界,一定还需要其它条件。这一点在电影里交代得有些草率。小男孩拿起高祖的吉他,就莫名其妙地死了。但这件事如此关键,它不应该看成一场莫名其妙的偶然。
毕竟,这个设定是后续一切矛盾的源头。它直接导致Miguel的音乐梦想,由一种不被家人支持的简单爱好,上升为一种事关生死的诅咒。
要理解这件事为什么会发生,我们就要回到电影一开始Miguel说的一句话。他说,他一直觉得自己和曾祖母Coco之间,存在着某种联系。
Coco,是这部电影的名字。
曾祖母,是这个故事隐藏的主角。
虽然她大部分的时间都在昏昏欲睡,但她无疑是家族活着的人里,至高无上的权威。她是被父亲抛弃的小女孩,也是后来家里的老祖宗。关于音乐的禁忌,是她妈妈设定的,却在她的手里严格执行,变成整个家族的禁令。
是的,在她的时代,禁绝音乐的意志是她贯彻的。
她真正封锁的,是对父亲的感情。
从这个禁令被贯彻的强度之深,执行之严,可以感觉到Coco对父亲的恨意之切。我们也可以从奶奶(Coco的女儿)身上,看出Coco曾经的权威。或者从家里其他人的畏手畏脚上,猜想那些敢于挑战禁令的人会是什么下场。
而在Coco弥留之际,Miguel又一次打开了这个禁区。
对孩子来讲,禁忌往往具有致命的吸引力。他们无知无畏,兴致盎然,翻箱倒柜地在家里翻找那些埋藏最深的秘密。家庭治疗中,有一个概念叫派遣,说的就是某一个家庭成员,在自己都不知道的情况下,稀里糊涂接受了家族给他的任务。而家族里最小的那个孩子,往往最容易承担这种派遣。
他被派遣的任务,就是找回对高祖父的情感。
那么,派给他任务的人又是谁?
不是别人。正是守护这个禁区的,曾祖母Coco本人。
是的,最严厉禁止这段情感的人,心里一直有个隐秘的渴望,想要唤回这段情感。在弥留之际,这份渴望也许更容易冲破封锁它的铜墙铁壁。
在故事结尾,一切谜底揭晓的时候,我们才会看到Coco的这份渴望,竟是如此的触目惊心。那张被撕掉多年的照片,一直就保存在她手边的抽屉里。代表她在这个与父亲绝缘的家里,又暗暗地为这个人保留了一席之地。
与此对应的,是Miguel在家里的秘密房间,以及他对音乐执著的爱。
那是他在这个家族里,在所有人都不被允许谈论这个人的地方,坚持为这个人保留的一席之地。这一老一少,形成了鲜明的互文关系。
理解了吗?Miguel说,他和曾祖母有某种联系。
他对音乐的梦想不仅属于他这个人,也属于整个家族,属于他的曾祖母。压抑越深,渴望越强。他是曾祖母内心挣扎的外化,是Coco用来找到父亲和解的一个代理人。在Coco将不久于人世的那一年,Miguel出发了。
――他冲出家门,冲进了冥界。
整个冒险的内核,是家族的创伤记忆修复。
这样就顺理成章了。为什么他拿起吉他的瞬间,有如遭遇十万伏特的电击,直接从阳世打入了地府?那根本是一个家族积压了多少年的诅咒啊。他拿起琴的同时,打开了一个封印,那是被抛弃的女儿到死都不能放下的心结。
Miguel闯入了这个家族的禁区。
Coco也冲破了内心的禁令。
像一个义无反顾的勇士,在失落的世界里上天入地,寻找丢失的拼图一角。电影把它讲成了一个五彩斑斓的童话。Miguel在经历一场冒险,对抗一个看似无理的诅咒:如果不能在那个人被遗忘之前把他带回,Miguel也会随之迷失。但你不妨想象,这个童话里的每一幕,也都在Coco的脑海里上演。
Coco跟Miguel是一体的,他们向逝去的家人寻找答案。高祖母让Miguel还阳,但永远不能碰音乐,意味着母亲要求Coco永远忘掉父亲,这不失为一种解脱。Miguel没有听从,意味着这一次,Coco拒绝了母亲的要求。
他们找到了父亲,也争取到母亲和父亲沟通的空间。Miguel成功得到夫妻两个人的祝福,从冥界返回的结局,意味着Coco最终选择了原谅。
到此,诅咒的力量消失了。
我们稍微说一下,梦想背后的对立。
这个对立的两极,不是追寻梦想和压制梦想,也不是做我自己和听家人的话,而是对待创伤的两种态度:封禁伤痛,和直面伤痛。
其实无关乎梦想本身。
高祖父年轻时离家寻梦,客死他乡,这是家族最大的伤痛。而家族应对伤痛的方式最初来自于高祖母:把这个人彻底封禁起来,剪掉他的照片,不提他的名字,甚至不允许音乐在家里响起。简单来说,就是把有关这个人的记忆――无论是美好还是痛苦的――都一股脑儿地打个包,藏起来,仿佛这个伤痛从没有发生。
这种方式自欺欺人,但不得不承认它有效。
一奏效就是好几十年。
整个家族因此隔离了痛苦。但这种隔离终于走到尽头。他们只是假装这个人从未存在过,而他是存在过的。那首家喻户晓的《Remember Me》是一个象征,在这个家族之外,它就像一个幽灵般无处不在。整个家族必须付出极大的努力,才能让自己保持绝缘。直到当初的小女孩变成耄耋老人,快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这个家族终于借小孩子之手,以寻梦的名义,开启了第二种尝试:
重建跟这个人的联结,承认他的存在。
在一个心理学家看来,这是一个经典的,创伤疗愈的元素――对禁忌的重新讲述。音乐只是一个东西,但是对音乐的禁忌,却为这个东西赋予了某种诅咒般的魔力。使每一个触碰它的家庭成员,都因为强烈的恐惧而缩手。但他们恐惧的究竟是什么?追求音乐,难道就一定十恶不赦?恐怕没有人能说清。因为没有人真的想过这种事。大家只是说:不可以??那是绝对不可以的??
禁忌本身的影响,超过了被禁忌的内容。
对它的挑战是危险的。心理治疗中的暴露疗法认为,曝光的第一时间,冲击会尤其强烈。在电影的隐喻里,它直接威胁到了小男孩的生死:要么别碰这个禁忌,要么就死。它是家族埋放了几十年的,秘而不宣的情感。但如果咬咬牙,多面对它一下呢,又会怎么样?――你会看到,这件事根本没有想象中的可怕。我们人为地为它赋予很多意义:背叛,罪恶,抛弃,生离死别??
那些都只不过是替罪羊。背后的真相是,这些沉重的情绪跟梦想无关,只跟那个人有关,诅咒的本质,是指向那个人的私人情感:正面的,负面的??既有强烈的愤怒,怨恨,委屈,也有浓烈的,像阳光一样无法直视的眷恋。
这些情感,才是最吓人的。
如果我们勇敢地打开这个封印,直面这些情感的存在,承认它们,让这些被封存了几十年的记忆像狂风一样呼啸而来,又席卷而去,而我们始终睁着眼睛,不否认也不逃避。等到一切被讲述完成的时候,我们就会发现――
音乐,不过是单纯的音乐而已。
这个家族的孩子可以像任何人一样,弹琴,唱歌,并没有什么特别。
那些魔力和诅咒,不存在的。
说到这,我们可以撕去梦想的伪装了。
当我们为Miguel的梦想之路感动的时候,我们要理解,这里所谓的梦想,既是Miguel本人的东西,也是家族借以修通创伤情感的一个代号。
Miguel喜欢的是音乐,但音乐为什么会变成一个闪闪发光的梦想呢?
因为家里人坚决不许他碰音乐。
所以这个梦想的背后,有多少来自于音乐这个东西?又有多少是想要挑战家族的禁区?一个东西被赋予了如此热切的情感,非实现不可的强烈意志,它就与家庭发生了扯不断的联系。他在替家庭寻找救赎,尽管他自己并不知道。
从头到尾,故事就是以家庭的视角展开的。小男孩只是家庭的一个代理人,他的梦想是家庭的一部分,对禁忌的挑战也是家庭的一部分。他从来就没有离开家。不是家庭变成了梦想的禁区,而是家庭的禁忌,幻化成他的梦想。
我们在生活中常常看到类似的情况。一个人苦苦追求一样东西,冲破家庭的层层阻挠,以为是为了自己的梦想,但或许只是家庭以另一种形式派遣给他的任务。你永远都不知道,他是因为单纯的热爱才追求呢?还是同时在实现对家庭的叛逆?他那么执着地叛逆,难道不是另一种形式的认同吗?
我以前也写过这样的文章,说有的孩子努力反抗父母,以为自己终于跟父辈完全不同了。但他的努力,其实也是在继承父辈自己未完成的夙愿。
有时会听到一种对家庭的质疑声:大人怎么可以把自己的意愿强加到孩子身上?这个电影告诉我们的答案是:这是宿命,是无法避免的。
你做鞋,这是一种强加。你做音乐,这也是一种强加。你不让孩子碰音乐,这不还是一种强加吗?你对孩子说:我不管你了,你爱怎么样都好。难道不是一种强加吗?我希望你不受家庭的影响,做你自己,这还是一种强加。哪怕大人彻底消失,他还会以缺席的身影,把十倍的影响延续下去。
所以,《寻梦环游记》的底色,有一点宿命论的悲剧色彩。它讲的根本不是有了家庭的祝福,梦想才走得更远这种鸡汤鬼话,它讲的是,你以为你走了十万八千里去追寻自己,成为自己,但你始终在如来佛的掌心。
@刘丹老师说,人的一生只有两个主题:一个是活成父母,一个是活成自己。
在影片最后,该修通的情结已经修通,禁忌也已经烟消云散,家族里飘荡着音乐,Miguel抱着吉他,蹦蹦跳跳地弹着琴唱着歌。那时候,我想他是有一点活成自己了吧?――跟梦想这种华丽的词无关,这孩子只是喜欢唱歌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