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音乐图片 > 关于红色电影海报的图片手绘

关于红色电影海报的图片手绘

发布时间:2022-09-27 13:02:04

❶ 你喜欢哪部电影的海报

最近我看了很多电影,也一直在想怎样才算是一张优秀的电影海报?

看电影前,它能激发你的强烈兴趣;

看电影后,它让你对电影中某些情节产生“顿悟”之感;

电影之外,它是一幅独立的审美作品。

八十年代以前,电影海报是以画家手工精心绘制的画稿为母本印刷制作的,特别是那些由大师级画家加盟的手绘电影海报画稿,它不但提升了电影海报的艺术品位,还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现今高科技的引入,带来电影海报制作的革命,使得电影海报的制作变得非常便捷容易,相对于以往传统的工艺海报来说,几乎没有收藏价值。

电视机不普及的年代,看电影是奢侈品。手机都能看电影的年代,看电影变成日用品。因此电影海报也变得更大众化,商业化,由此弱化了电影海报的艺术性。

但不乏有一群设计师,他们凭自己的表达方式来叙述自己对电影的爱好。他们的作品风格多变,不强调明星效应,更注重电影本质的表达。这些海报作品,目的并非要如何将电影“卖”出去,而是作为从观众角度的对电影的更深层次的诠释,更像是电影的观后感

因此我精选了一系列海报,从三大方面和大家分享与赏析:

一、给你一种顿悟的喜悦

01《泰坦尼克号》

如题所示——“最后的绝地武士”,Andrew Kwan海报设计没有悬念,用最直观的方式点题:残阳如血衬托下那疲惫的背影缓缓消逝,一段传奇已然落幕,空中悬挂着两轮太阳,那是卢克的起源,也是卢克的最好归宿……

04《逃出绝命镇》

第90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原创剧本,一部充斥着恐怖、种族问题、融入了细思极恐的科技元素的电影。

Jay Shaw的设计是90年代常见的海报设计风格,去掉色彩,侧重图形和版式表现,画面定格在勺子从人头杯子中“取出”一动作,有意形置换的意思,也将视觉重点放在"Get Out"上面,意味深长。就像这部电影一样,惊吓不会在你以为它要来的时候出现,而隐藏在背后的秘密,比你所能想象的都更加大胆。

影片其中的爵士配乐和罗德的阴谋论让电影充满黑色幽默,也很有讽刺意味。

05《007:幽灵党》

不管你有没有看这部电影,都一定要看《007:幽灵党》的片头,其表现手法可以作为一个独立的影片来欣赏,甚至有人给出片头比影片还精彩的评价。

片头中所出现的戒指,是该片的主题:幽灵党,戒指上的图案正是一个八爪鱼和幽灵结合体图形。《007:幽灵党》原版海报的表现都在帅哥美女丹尼尔·克雷格和莫妮卡·贝鲁奇身上了。

由此来看Pedro B. Maia版本的海报,和《007:幽灵党》片头一样,更偏向于用八爪鱼、幽灵、骷髅头等元素来表达影片的主题。

《007:幽灵党》片头

题外话:《007:幽灵党》片头配乐是由英国男歌手Sam Smith演唱的《Writing》。

《瑞士军刀男》

星爷说得对,演死尸是个技术活。Daniel Radcliffe,著名的哈利·波特一角饰演者,在《瑞士军刀男》里演一具非常重要的尸体,这具“尸体”会做鬼脸、喷口水,几乎“无所不能”,甚至展现出惊人的功能——剧烈的“屁流”可以成为喷气式划艇,带另一位主角汉克离开荒岛。

这是一部被网络归为剧情、喜剧、冒险类的影片。正确来说,这是一部黑色喜剧。Pedro B. Maia版的《瑞士军刀男》海报,采用一个特别的视觉角度来设计,细看这特别的构图、荒诞的行为,就如观看这部电影一样,笑着笑着就哭了。

07《超能陆战队》

无疑,“大白”的受欢迎程度远远高于电影本身。“大白”面部造型灵感来自于日式铃铛,角色设计师Shiyoon Kim发现铃铛的上部有一个细长豁口连接两个孔,这启发了一条线连接两只眼睛的设计。

这种没有嘴巴的极简的设计概念让“大白”用眨眼和肢体动作表达情感,反而给大家对“大白”丰富肢体的语言有更多的解读。Berkay Daglar这张海报可谓诠释得非常到位了。

二、让一场电影变成静止的画面

抛开情节,许多电影都拥有优质的画面。其中要数韦斯•安德森的电影《布达佩斯大饭店》,电影中的色调、道具、布景,高饱和度的色彩,每一帧画面的注重细节到达了偏执狂的水准。

这种画面构图及色彩运用给观看电影的人带来视觉盛宴。

下面推荐的海报作品,并非从影片中截取画面创作那么简单,而是设计师通过个人风格,用自

08《星球大战VI:绝地归来》

出自Jaehwa Lee之手的海报,干净的背景,营造出广阔的空间感,角色造型因此而更突出,STAR WARS 字体美感一览无遗。

09《蝙蝠侠》

黑色的美。蝙蝠侠作为暗黑系英雄,再加上剧情本身和场景风格都是在黑暗的整体氛围中活动,巧妙地用黑色做插画,奠定黑暗的画面情感基调。

10《水形物语》

哑巴姑娘爱上鱼人,虽然时代定格在压抑的冷战背景,涉及到了当今社会中种族歧视、同性恋、弱势性别等这种现实社会问题。但故事将情欲与近乎神圣的爱情融入到了“水”这意象里,完成了一个美丽奇幻的成人童话。

11《剪刀手爱德华》

女主家居住的地方以前是从不下雪的,只有当爱德华出现后洁白的雪花才开始飞扬在那片土地上空。作为一个机器,爱德华几乎没有表情,一双尖利的剪刀手也不利于表达感情,冰冷的色调衬托在他惨白的脸上反而更加令人难忘。

12《银翼杀手2049》

在凸显色彩的同时而不失去反乌托邦的感觉,此片摄影指导为罗杰·狄金斯之作,画面中不是烟雾和粉尘的沙漠,就是阴冷潮湿的雨夜,成功地让你人感到未来的不适,随便一帧画面都是一件艺术品。

而下面这张海报,Chris Skinner通过他个人的风格,将赛博朋克式的末世街景和暧昧的霓虹灯管重现你的面前。

13《黑客帝国》

20年前的经典科幻片,Chris Skinner用自己的手法来描绘场景,细节处理得非常精细,可以作为一部独立的作品来欣赏。

❷ 学校要一个电影的宣传海报,手绘的电影宣传海报。

ocol,即邮局协议,用于电子邮件的接收,它使用TCP的110端口。现在常用的是第三版 ,所以简称为 POP3。POP3仍采用Client/Server工作模式,Client被称为客户端,一般我们日常使用电脑都是作为客户端,而Server(服务器)则是网管人员进行管理的。举个形象的例子,Server(服务器)是许多小信箱的集合,就像我们所居住楼房的信箱结构,而客户端就好比是一个人拿着钥匙去信箱开锁取信一样的道理。
关于POP

什么是POP海报?

POP海报(广告)--英文point of purchase Ad的缩写,其英文愿意为“在购物场所能促进销售的广告”。所有在零售店面内外,能帮助促销的广告物,或其他提供有关商品情报、服务、指示、引导等标示,都可称为POP广告。可以称做为“最贴心的传播者”

POP入门基础

1)、POP的定义
POP(Point Of Purchase)本来是指商业销售中的一种店头促销工具,其型式不拘,但以摆设在店头的展示物为主,如吊牌、海报、小贴纸、大招牌、实物模型、旗帜等等,都是林立在POP的范围内。POP的中文名字又名「店头陈设」。

POP手绘海报的兴起

近年来,由於日本引进店头展示的行销观,店家们开始重视门面的包装,而店面上出现大量以纸张绘图告知消费者讯息的海报出现,也许是大量印刷的或是手工绘制的,形成一波流行的潮流。而之中最令人侧目的是手绘POP的兴起。
早期由十分简单,不重视美观仅在乎告知讯息的文字POP,到最近演变出的一波手绘POP文化,大量的图案及素材活泼地呈现在海报纸上,色彩丰富吸引人的目光,手绘POP是近年来的一项艺术。而除了在商业上应用之外,校园内也逐潮流行起海报绘制的工作,举凡社团活动、学会宣传、校际活动周知,无不利用最简单的工具来绘制出五花十色的海报。而手绘海报也由最初的「大字报」时期变型成为文图并茂的「图文看板」。

三、POP手绘海报常使用的工具

绘制一张精美的POP海报,可以利用以下的工具来混合搭配,不限定一定要利用某一种特定的工具,这些都是完成一张POP手绘海报的基本工具,可以在美术行或是书店中买到:
一、彩色笔:分角头及圆头二种笔头。
二、麦克笔:分角头及圆头二种笔头,又分酒精、水性、油性三种溶液的麦克笔。
三、粉、蜡笔。
四、粉彩笔。
五、色铅笔、素描铅笔。
六、水彩、广告颜料、圆或平的水彩笔。
七、毛笔、墨汁、色丹。
八、笔刀、美工刀、割圆器、造型剪刀、剪刀。
九、双面胶、口红胶、透明胶带、纸胶带、胶水、照片胶、台湾黏胶。
十、切割板、切割钢尺(三十公分、七十公分、一百公分各一)、小尺、波浪尺、软尺。
十一、圆规。
十二、针笔。
十三、立可白、修正带、白漆笔、金漆笔、银漆笔。
十四、手提袋、纸卷筒。

四、手绘POP海报的纸材

绘制一张精美的POP海报,常见利用下列的纸材,这些纸材大都可以在坊间的美术社买到,价格也不贵,而若需要利用到较特殊的纸材,也可以至美术社购买。
一、书面纸。
二、海报纸。
三、模造纸。
四、粉彩纸。
五、丹迪纸。
六、牛皮纸。
七、瓦愣板。
八、保利龙。
九、珍珠板。
十、色纸。
十一、绵纸。
十二、宣纸。
十三、绉纹纸。
十四、塑胶板。

五、手绘POP海报的组合因子

手绘POP海报的组合因子可大致划分如下:
一、插图
(一)主题式
(二)装饰式
(三)整题式
二、文案
(一)大标题
(二)重点提示
(三)内容

六、如何写好手绘POP字

一、练拆字,「画字骨」。
二、拿硬笔书写→用圆头笔书写→用角头笔书写→软笔练习
三、由上而下,由左而右练习转笔及接合。
四、创意字体练习。
五、方格字空间分配。
六、字体装饰。
七、书籍阅读。
八、先字体→大字海报→图文海报→立体海报→立体实物
柒、电脑与美工的运用
除了手绘POP海报之外,最近也常见利用电脑绘图合成,藉由彩色喷墨印表机输出的电脑稿海报。利用电脑除了可以做整体输出之外,电脑印出的字也可以供做不擅昼写POP字体的制作者一个利用及搭配的工具。利用CroalDraw、Pagemaker、Quack等电脑软体的使用,我们可以得出许变化多端的电脑文字。
捌、手绘POP海报的行销
写好一张POP海报,并不代表这张海报就成功了。时效、张贴的时期长短、张贴的地点都在在影响这张海报传达讯息的效能。如果做了一张十分好看的海报,张贴时间仅有一天,而张贴的地方也不是目标对象群能看到的地方,那么海报的效能就浪费了。手绘POP海报不光写得美美的就好了,就是因为制作时间花费大量的心力,所以更要用心照頧它。

POP的制作形式

POP的制作形式有彩色打印,印刷,手绘等方式。随着电脑软件技术的发展,在美工设计应用上更尽显其美观高效的优势,甚至可将手绘艺术字形的涂鸦效果模仿的淋漓尽致,并可以接拨来自数码相机,扫描仪的LOGO图片等素材。特别适合对POP需求量较大的卖点快速高效低成本的制作。

POP的应用

POP主要应用于超市卖场及各类零售终端专卖店等,目前各大型超市卖场多采用印刷成统一模板后由美工根据要求填写文字内容,以满足玲琅满目的货品柜面不同的使用要求,机动性和时效性都很强.所以一般单纯的手绘POP是难以胜任的,必需以模块化方式批量制作.中小型零售店,产品专卖店目前有向品牌经营连锁经营的趋势发展,在产品组织结构促销计划,店面风格等不少和品牌经营者厂家同步运作,但在POP的使用上不少还是各自主张采用不同的文案,推出不同的折扣信息,有的店面甚至还有用黄纸毛笔书写"特大喜讯"之类的招贴....这显然不适应品牌运作的趋势,也许在这一点上品牌供应商应该考虑的更多.

海报的六大原则

美国是广告的王国,海报在广告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根据美国名海报设计家所倡导的海报制作六大原则是:
(1)单纯:形象和色彩必须简单明了(也就是简洁性)。
(2)统一:海报的造型与色彩必须和谐,要具有统一的协调效果。
(3)均衡:整个画面须要具有魄力感与均衡效果。
(4)销售重点:海报的构成要素必须化繁为简,尽量挑选重点来表现。
(5)惊奇:海报无论在形式上或内容上都要出奇创新,具有强大的惊奇效果。
(6)技能:海报设计需要有高水准的表现技巧,无论绘制或印刷都不可忽视技能性的表现

经典POP网站:

连接:
手绘POP海报人才短缺!
近日,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发布的一则消息称,美术人才的供需出现了严重的不平衡,其求人倍率为10.08。也就是说,一个美术人才有10个职位等待他去选择。而美术人才中最为短缺的就是商业美工人才,记者在调查中发现,目前北京需要美工人才大约在5000人左右,而市场上的商业美工人才总共有2000多个。
国内院校还没这类专业
北京POP技术教育推广中心负责人王少华介绍说,POP广告是英文 point of puchas advertisinng的简称,译为购买点的卖点广告。商业美工专业目前在国内来说,还是一个空白,所以,导致商业美工人才的培养呈现一种畸形发展的局面,人才缺口非常大也是自然的事情。而POP手绘技术,作为商业美工的一个分支,这方面的人才更是少得可怜。记者也在北京电影学院等国内培养美术人才的学校进行了了解,的确还没有一家学校开设POP手绘专业。
王少华给记者解释说,商业手绘POP海报,是一种手绘艺术品,内容通常是一些动感性、趣味性很强的产品、人物或卡通形象,通过悦目的色彩调配及滑稽行为、语言表白引人注意,回味无穷,从而给顾客留下深刻的印象。而单调、呆板、千篇一律的招牌很难达到吸引行人注意的目的。手绘POP海报主要应用于强调艺术氛围的茶社、酒吧、饭店和专卖店等。
熟练人才月薪3000元
王少华介绍说,目前,学习商业手绘POP海报,可以不需要有一定的绘画功底,只要学习者喜欢就行。
在专业的培训学校里,学生经过一个月的学习,大概就能掌握商业手绘POP海报基本的绘画原理,成为一个初级的商业手绘POP海报绘画人才。记者在市场上了解到,目前一个初级水平的商业手绘POP海报人才,其月薪是1500元左右。如果想做专业的商业手绘POP海报策划人才,在入门之后还需要最少三个月的学习和实践。当做了专门的商业手绘POP海报策划人才时,收入通常也会随之上涨,大约会在2500元至3000元之间。而像目前在沃尔玛公司、家乐福、华普、华堂、华润、普尔斯马特、欧尚、世都百货、燕莎、双安商尝工体100等诸多外企从事商业手绘POP海报企划宣传的人月收入可以达到7000元左右。但是这样的商业手绘POP海报企划人才,不仅有良好的专业水准,还要能正确领会企业的文化和销售理念,把它们贯穿到手绘POP海报中,达到提高销售额的目的。

❸ 横版儿童手绘电影海报(班马总动园)

其实POP字体很好学的! 你只要去书点买一本POP字体教程的书,自己学就OK了,我学的时候只花了一个多星期就已经掌握了POP字体的写法! 纸张用专业的海报铜版纸,1元钱1张! 如果你给商家写POP海报的话一般的说也就是5元一张!

❹ 正规电影海报应该怎样做(手绘)

在电影情节里选比较,唯美,暴力,性感,温馨,纠结,恐怖(噱头)。
手绘应该难度比较大,在以前有用油漆做电影海报的
现在有很多材料可选
水粉(广告画颜料)
漫画颜料
我真的觉得用手绘画电影海报是自找纠结啊
海报现在都是喷码打印
手绘
效果哎。。。

❺ 有我在中国做电影海报原图资源嘛,高清免费谢谢!!

https://photo..com/photo/wap/albumShare/invite/gPPJOmTIPX?from=zdWZZGZDYHB

点击链接-查看所有图片-打开一刻相册-可批量下载/无限存储

楼主康康,我收集了不少。希望被采纳~

❻ 电影海报手绘设计技法

一.电影海报手绘表现技巧


海报创作过程中手绘技法的运用,需要做到以下三点:


①大胆而新奇的想法,触动观者并吸引观者的注意力。



②独特、个性的表达方式和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③单纯而又独特的形式感。


二.线条造型法


①省略法。抓住形象显著的特征,强化为轮廓简化内部结构,以线省略、光影省略的手段,把繁杂的解构单纯化,把杂碎部分归纳统一,使不整齐的形象组织秩序化。


②夸张法。在电影海报的造型规律中夸张是必不可少的。夸张是在概括简化的基础上进行的,有整体夸张和局部夸张。整体夸张就是抓住形象的整体感觉和主要特征进行夸张,为了使装饰形象更加强烈、鲜明;局部夸张是选择物象的某一部分进行夸张,例如:在人物电影海报中,可以夸张其五官、神态或者配饰等。


③添加法。在原有的形象上添加图释打破原型的单调空荡;通过联想,添加与原图内容相关的形象。


④变形法。变形法中又有块状变形、伸缩变形、扭曲变形和拓展变形。


以上就是环球青藤小编关于电影海报手绘设计技法的相关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想要了解更多设计相关内容,欢迎关注本平台,小编将一直陪伴大家左右,和你们共同学习成长。

❼ 海报对于电影有多重要他画一张要100万

在国内影视业有这么一句话:一张好的电影海报价值2000万票房。


电影海报构成了人们对电影的第一印象,这对于作品的宣传有很重要的作用。甚至有人会为了一张海报而去为一部电影买单。


国内有这么一位顶级电影海报设计师:他需要提前一个月预约,而且工期长,给出的作品不再返工,并且开价100万起。


但很多大导演仍愿意花时间等他的作品,观众甚至会为了他的海报,走进影院去看一部烂片。


这个设计师叫做 黄海 ,福建人,毕业于厦门大学设计系。



在黄海之前,我国电影业对于电影海报的重视程度并不高,片方主要还是停留在用明星吸引观众的阶段—— 一张张大脸往海报上堆砌,根本谈不上审美。


2015年 《寻龙诀》 的海报就是典型的例子。



什么,你说看着有点眼熟?我也这么觉得。



黄海在意识到喜欢堆砌明星头像这一问题后,决定打破这一惯性思维。


在他的海报里,电影本身的故事才是重点,明星的脸只是电影的一小部分而已。所以他为《寻龙诀》设计的先导海报是这样的——



自从2007年开始设计电影海报,黄海就是在做减法——刨去无用的边角料,挖出电影的内核。


他最感谢的是姜文,因为他的第一款作品就是姜文导演的 《太阳照常升起》 ,这也奠定了他往后的设计风格。


当时姜文对海报的要求简单粗暴:看感觉,不拍写真,素材就从电影里找。在否决掉了几百个设计后,黄海的作品被姜文一眼相中。



这款海报在戛纳电影节上“一炮而红”:大红色的背景,赤脚的女人,挂在树枝上的绣花鞋,故事一下子就出来了。


这种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独特的意境令所有人印象深刻,他又接连给这部片子设计了另外几款海报,一下子就扬威国际。



之后黄海的海报开始更多中国风的尝试。


他总是会先仔细研读剧本,从剧照中挑选人物和素材,然后到拍摄现场体验,细致捕捉人物的 情感 ,把中国传统元素作为视觉语言运用到海报设计中。


2014年黄海受邀为许鞍华导演的 《黄金时代》 设计海报,他给出这样一幅作品:



一位知识青年装扮的女性站在凌乱滴落墨汁中的一角,墨汁洒落的痕迹毫无规律,肆意铺开,暗喻女主生逢乱世却又安静平和的姿态。


动与静的结合体现了时代背景和人物的矛盾与冲突。女主顽强伫立纸上,就如小人物置身大时代的洪流之中。


女作家萧红的故事历历在目,也预示了一生的飘零。


之后黄海还设计了五个国际版本,总共用了半年多时间。向来对细节严苛的导演许鞍华看到海报后,说了一句“好”,再无修改。



黄海对于水墨、书法的运用具有强烈的感染力,既不喧宾夺主又能画龙点睛。


在张艺谋 《影》 的海报设计中,他只用了黑白两种颜色,把墨汁的黑和宣纸的白提炼出来,形成海报基调。


整部影片围绕替身与真身展开,两者既对立有统一的关系,就像太极八卦的形状——相互融合又永远分立。


“影”字运用行书,笔法苍劲飘逸,尤其最后一笔时断时续的走笔和收笔时的间断,给人以艰涩的感觉,恰好暗示了“影子”的性格特点。



在为王家卫 《一代宗师》 设计的美国版海报中,黄海用了中国传统的拱门元素。


门内两个人对立而站,摆出了武术的步态和拳法——拱门、武术、长袍,是动与静的完美平衡与诠释,是朦胧细腻的情谊表达,也有绵长的 历史 感。


既展现了一代宗师叶问的风采,又极具镜头感和文艺感。这些都与王家卫的个人风格相当契合。



在动画电影的海报设计上,黄海也展现了超高的水平。


《大鱼海棠》 的海报就用了饱和度很高的颜色,通过线条、层次、颜色的变化,描绘出了一副色彩瑰丽,想象奇幻的画卷。


一条线条流畅的红色大鱼在中央,少女触摸着鱼嘴,画的是两者奇妙的相遇。


红色与青色的交织,是海洋和火焰的交融,包括展翅的凤凰都有浓郁的东方美学特征,也开启了观众对一场神秘梦境的想象。



在为数码修复版 《龙猫》 设计的中国版海报中,小梅和小月欢快地奔跑在龙猫毛茸茸的肚皮上,整个风格温暖而治愈。


这张海报一问世便在日本引起了强烈反响,一度还登上了热搜,大家盛赞该海报的设计丝毫不逊于原版。



在日本电影 《小偷家族》 中国版海报中,黄海以浮世绘风格,结合影片经典一幕加入了一把雨伞,形成“家”的感觉。


在具有强烈美感之外,也将电影所传达的关于家庭的理念表现得淋漓尽致。导演是枝裕和看完后,大加赞赏这种委婉含蓄的东方美。


在英国某电影杂志评选的2018年全球最佳海报中,《龙猫》和《小偷家族》均入选前20名。



包括2016年大火的纪录片 《我在故宫修文物》 的一系列海报也是黄海设计的。


其中一张,他选取了“汝窑天青釉弦纹三足樽”的局部作为海报的背景色,在碎裂的瓷片中加入了一个色调统一的人物侧影。


不仅使人物和器物融合为一,也细致地展现了工匠日常的修复工作。将“大 历史 、小工匠、择一事、终一生”的主题完美传达出来。



黄海还帮陈凯歌的 《道士下山》 设计过一款非常吸睛的预告海报。


当时这张水墨风的海报一出,让人觉得高级感十足,大家对电影的期待高了不少。



无奈最后的正式版海报,导演还是选择了明星扎堆的版本,也算不负烂片之名了。


也是,没有明星谁会去看这部电影?故事?陈凯歌已经不会讲故事很久了。



一张优秀的电影海报,所承载的是一部电影背后所传达出最真挚的 情感 和意境,不是简单的堆人头。


是在充分引导电影商业性的同时,又能将东方的美学发扬光大。也难怪那么多人说: 基本上都是电影配不上他的海报。


最后再来欣赏几张大师的作品。





❽ 动脑时间 - 八张电影海报手绘 猜八部电影名称

图一 白雪公主
图二 哈利波特
图三 三个火枪手
图四 不知
图五 福尔摩斯
图六 钢铁侠
图七 不知
图八 加勒比海盗

❾ 如果让你选一部红色经典拍成电影,你会有哪些办法与创意呢设计一份海报来表现吧!

1、《闪闪的红星》是由八一电影制片厂摄制的中国儿童红色电影。该片由李昂、李俊执导,祝新运、赵汝平、刘继忠主演主演。于1974年10月1日上映。

2、《刘胡兰》拍摄于1996年,由山西电影制片厂出品,是沈耀庭执导,池华琼主演的战争剧情片。该片讲述了女英雄刘胡兰的英雄事迹。

3、《南征北战》是上海电影制片厂摄制的军事影片,由成荫、汤晓丹联合执导,陈戈、冯喆、汤化达等主演,于1952年上映。

4、《地雷战》是由唐英奇、徐达、吴健海执导,白大均、张长瑞、吴健海等人主演的战争片。该剧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各村民兵联防运用地雷战术,歼灭了进犯的日军,取得反扫荡胜利的故事。

5、《红色娘子军》是由上海电影制片厂出品的战争片,由谢晋执导 ,祝希娟、王心刚等主演,1960年7月1日上映 。
我觉得我要是想嗯拍成电影的话,就觉得《智取威虎山》那部电影特别的好,我觉得对于红色记忆也是一种传承。
当下影视界兴起了新一轮的红色经典改编热潮。在此背景下,笔者以《林海雪原》为例,来探讨由红色经典改编的电视剧、电影的若干问题,并对不同艺术形式的描写手法进行分析,目的在于研究和探寻红色经典深受人们青睐的原因。

一、红色经典产生的时代背景

新中国成立后,面对复杂的外部环境,国家主流意识形态要从各方面加强,红色经典成为当时传播文化意识形态的主力军和主流的文化意识形态。红色经典的含义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红色经典是指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至1976年“文革”结束之前以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为背景、以革命斗争为题材内容的文艺作品,包括红色小说、红色歌曲、红色电影、红色戏剧(主要是“样板戏”)等。广义的红色经典则是指凡以革命年代为时代背景、以英雄事迹或英雄人物为表现内容的所有经典文本,除20世纪80年代以前的红色经典的母本外,还包括1990年以后出现的各种衍生文本,如重拍或新拍的关于红色经典的影视剧、由当红歌星翻唱的红色经典歌曲等。红色经典本身是一个在“文革”后期产生的词汇,最初指的是“文革”时期创作的革命样板戏,后来被怀旧的人们泛化到用以指称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指导下创作的,反映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政治运动和普通工农兵生活的典范性作品。红色经典作品主要出现于20世纪50至70年代,这些作品都不可不避免地沾染了当时的政治色彩。红色经典的建构是有意识、有计划地把文化生产和经典的两个过程结合起来,比如作品刚刚创作完成就被奉为经典之作,或开始创作时就当成经典来创作,“文革”期间样板戏的创作堪称典型。这似乎违背经典创作过程中自然形成的过程,而这种方式又是一种快速的飞跃的创作方式和理念,它与“文革”时期的革命要求完全相符合。这种创作方式也符合“文革”时期的时代特点,以至于在“文革”结束后受到了一些读者的诟病。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当下社会又兴起了新一轮的红色经典的改编热潮,这说明虽然这些红色经典有着浓重的政治文化色彩,但是在创作上都吸取了中国文学创作的多种艺术手法,刻画出了一批生动的具有现实主义精神的英雄形象,而这些形象有着巨大的榜样作用,能够不断地教育和鼓舞一代代人。当时创作的红色经典有很多,而《林海雪原》的发行量在红色经典中位居前列。同时《林海雪原》被后来的人们改编为不同的影视作品,而在不同时代所产生的改编影视剧也有着不同的含义。

二、《林海雪原》的内容与改编

《林海雪原》是曲波根据自己的经历创作的长篇小说。讲述了解放战争初期,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压向东北。在我军后方,国民党又组织了一些伪满洲国官员、地主、恶霸、流氓、大烟鬼等组建所谓的“中央一号队伍军”,不断进行军事骚扰,疯狂地烧杀抢掠,闻所未闻的邪恶。为了清除匪患,少剑波带领一支36人组成的小分队,插入到白雪皑皑的森林,与不同类型的敌人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小说问世后受到了热烈的追捧,其中很多经典的桥段被人们牢记,如杨子荣深入土匪老巢与土匪头子座山雕的对话:“天王盖地虎,宝塔镇河妖,莫哈莫哈,正晌午说话,谁也没有家,脸红什么?精神焕发,怎么又黄啦?防冷涂的蜡。”这些经典的话语表现出了小说主人公的机智与勇敢。此后对于这部小说的改编有很多。不同时期改编的版本体现了不同时期的时代背景下人们对于红色经典的解读。

阅读全文

与关于红色电影海报的图片手绘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再见萤火虫电影观后感作文 浏览:810
男人十大必看热血电影 浏览:263
法国电影主要风格 浏览:159
电影院鲁信 浏览:263
天才少女电影英语观后感 浏览:951
2017网络大电影8月排行 浏览:344
朱莉演动画的电影大全 浏览:843
高清字幕电影下载网站推荐 浏览:304
电影大全搜狐视频 浏览:653
电影僵尸照片大全真实照片 浏览:892
种族歧视黑人钢琴家电影名字 浏览:404
什么是美国电影 浏览:344
狗的名字叫嗨皮电影 浏览:492
007电影免费网站 浏览:421
南京德基二期电影院怎么走 浏览:577
电影长城演员谁死了 浏览:526
美国电影猎鹰突起完整版 浏览:242
电影巨齿鲨英文为什么用meg 浏览:265
致命的狙击电影完整版 浏览:507
电影薰衣草结局 浏览: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