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3段婚姻,4任男友,“黑寡妇”罗曼史你了解多少
斯嘉丽约翰逊,从出道以来就被冠以“性感尤物”的称号,是无数人眼中的性感女神。曾有媒体这样评价她:“她的身材曲线可以和玛丽莲·梦露相媲美,斯嘉丽身上融合了老一代好莱坞女星的风格,她的身材让她浑身散发出一种自信的气质。”
漫威迷们对她是再熟悉不过了,《美国队长》、《钢铁侠》、《复仇者联盟》中都可以看到斯嘉丽的身影,最深入人心的还是她饰演的黑寡妇,在很多人的心中,斯嘉丽·约翰逊和她扮演了十年的“黑寡妇”,基本上已经合二为一了。所以粉丝基本上都喜欢叫她,寡姐。
然而这段婚姻也没有持续很长时间,他们2016年夏天分开,2017年6月正式离婚。
后来寡姐遇到了现在的丈夫柯林·乔斯特,两人2017年开始交往,于去年5月订婚。他们的关系相处的非常好。在《复仇者联盟4:终局之战》做宣传时,乔斯特就一直陪伴着斯嘉丽·约翰逊。而且在很多场合,他们都是以情侣身份出现的。今年10月,他们举办了秘密婚礼。祝福吧!
❷ 同学会的内容简介
罗曼是一个独立的电视节目策划人,在寻找投资人的过程中认识了做外贸生意的黎健,而黎健的外贸生意利润大减,也有意于投资别的行业。在黎健同学的鼓动下,决定投资给罗曼。渐渐地两人就开始相恋,不曾想黎健有一个因舍身救他而成为植物人未婚妻,他五年未娶。罗曼明白,暗暗等候着最后的答案。谁知在他们结婚的第二天,植物人便醒了,两人被廹离婚。离婚后,罗曼发现怀孕,因她是RH阴性血型无法打胎,便悄悄地将孩子生了下来。一晃,孩子就要一岁,罗曼也成了知名的电视节目主持人。
林新远是罗曼的大学同学,罗曼曾暗恋过他。毕业后两人并无来往,林新远是家电脑公司的小老板,已婚几年。两人因为另一个同学陈大其想请罗曼帮他调工作到电视台,而在陈大其特意安排来接近罗曼的同学会上重逢。往事在现在的生活中产生一系列的化学作用,林新远因大名人罗曼爱慕过他而自豪无比,罗曼因林新远的殷勤而有被平反的欣慰。林新远是个享受于家里红旗不倒,外面彩旗飘飘的人。罗曼便成了他的下一个目标。罗曼也因为感情的受挫,情愿沉睡于他温柔的陷阱中。
❸ 远方的家《暑假去游学》女主持 求科普
网络 谭文颖
❹ 罗曼·波兰斯基的人生经历
波兰斯基出生后不久,全家就遇到在法国兴起的反犹排犹浪潮迫害,而迁回在波兰的老家克拉科夫(Kraków)。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德军迅速占领克拉科夫,并下令驱逐波兰人以供德国人居住。波兰斯基的母亲、父亲和叔叔相继被抓入集中营,母亲死于奥斯威辛,父亲在奥地利毛特豪森集中营侥幸保存了性命,波兰斯基本人则逃出克拉科夫的犹太人居住区,并通过一个波兰农夫的帮助在二战中存活下来。这个童年阴影对波兰斯基日后的人生观与电影生涯产生非常大的影响,以至于斯皮尔伯格多次邀请他出任《辛德勒的名单》(Schindler's List,1993年)的导演都被其因“挥之不去的痛苦”而拒绝。
50年代开始,他自编自导自演了一些电影短片,其中有《自行车》(Magical Bicycle,1955年)、《凶手》(A Murderer,1957年)等。随后他进入波兰罗兹电影学校(Łódź Film School)开始了为期五年的学习,并逐渐崭露头角。他在学生期间自编、自导、自演的荒诞短片《两个男人与衣柜》(Two Men and A Wardrobe,1958年)获得了5项国际大奖,包括布鲁塞尔电影节最佳影片第3名,初次引起欧洲电影界的注意。
1959年波兰斯基拍完《灯》(The Lamp,1959年)后从学校毕业,并掌握了六种语言:波兰语、英语、俄语、法语、西班牙语以及意大利语。随后他拍摄了一系列短片,如《胖子和瘦子》(The Fat and the Lean,1961年)和《哺乳动物》(Mammals,1962年)等,均受到一致推崇,这时他已显示出对黑色风格独特的兴趣。
1962年3月,波兰斯基首次编导了他的第一部长片《水中刀》(Knife in the Water,1962年),这部讲述战后波兰社会婚姻悲喜剧的影片没有得到波兰官方和评论界的好评,但在西方却引起了轰动。该片在第25届威尼斯电影节上获得“费比西”(Fipresci)最佳导演,并获得第36届奥斯卡奖最佳外语片提名,从此他迈出了跨上世界影坛的第一步。 1968年1月,罗曼和莎朗·塔特在英国伦敦举行了婚礼,并一起前往好莱坞发展。就在这一年罗曼成功地推出其编导的第一部美国恐怖片《魔鬼圣婴》(Rosemary's Baby,又名《罗丝玛丽的婴儿》),成为了恐怖片中的经典之作。
随着《罗丝玛丽的婴儿》的热映和塔特的怀孕,波兰斯基以重金在比弗利山的班奈迪克山谷购置了一套豪华住宅,这就是著名的茨埃罗大道10050号。1969年8月9日的清晨,这座气派的豪宅成为了屠戮与血腥的地狱。经警方证实,包括女主人塔特在内有五人被害,尸体上总共发现102处刀伤,且均中数枪,死者表现得极为痛苦。已有八个月身孕的塔特身中16刀,她和化妆师杰伊·斯普林被用绳子吊在起居室内。由于没有任何物品失窃,凶案显得扑朔迷离,波兰斯基本人也成为了警方怀疑的对象,经过8750个小时的工作,塔特凶杀案终告侦破。凶手系邪教组织“曼森家族”的一男三女四名成员,而幕后主使者就是他们的领袖查理·曼森(Charles Manson)。关于凶杀动机,有人说曼森希望以此惩罚统治阶级的奢华堕落,也有人说房子的前任主人曾与曼森有过节。无论如何,塔特血案因此蒙上了一层神秘色彩。儿时的丧母与如今的丧妻之痛使波兰斯基的创作变得更为黑暗,《麦克白》和《唐人街》等影片就是那个时期的代表。
1971年,他在欧洲改编拍摄自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之一的黑色古装片《麦克白》(Macbeth),被认为是对曼森一伙的回应。
1974年,罗曼经不起好莱坞的诱惑重回故地,推出了杰克·尼克尔森(Jack Nicholson)和Faye Dunaway主演的犯罪动作片《唐人街》(Chinatown)。罗曼黑暗阴冷的恐怖执导风格贯彻全片,影片成为了70年代美国黑色电影的代表作品之一,也使他的事业达到了顶峰,获得了第28届英国学院、第32届金球奖最佳导演,以及第47届奥斯卡奖最佳导演提名。
1976年《怪房客》(The Tenant)获戛纳金棕榈奖提名。
1977年,罗曼被指控强暴了一位13岁的少女,在加州被逮捕。罗曼花了42天的时间进行辩解,法官最后犹豫了。在进一步的法律程序开始前,他逃离了美国,定居法国巴黎,虽避免了牢狱之灾,但从此再也没敢去美国。 1979年拍摄的娜塔莎·金斯基(Nastassja Kinski)主演的《苔丝》,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他以一种写实手法将哈代(Thomas Hardy)的小说浪漫地形象化,影片弥漫着罗曼对宿命的无奈之情。罗曼凭借此片先后获得了法国恺撒奖、洛杉矶影评人协会最佳导演奖,以及第38届金球奖第53届奥斯卡奖最佳导演奖提名。
罗曼后来的作品开始走下坡路,很少能达到鼎盛时期的水准。他开始出现在一些舞台剧中,1981年,他回到了波兰,执导并主演了舞台剧《莫扎特》。
1988年,罗曼编导了悬念惊悚片《惊狂记》。这部由哈里森·福特(Harrison Ford)和Betty Buckley主演的影片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评论界的认可和商业上的成功。
1992年,他在法国编导了《苦月亮》,这是一部反映情感和性堕落的影片。他病魔似的将扭曲的情欲和暴力倾泻在影片中,成了一部情色经典。
1994年执导的惊悚片《不道德的审判》,成为他最为黑暗压抑的一部电影。
1999年波兰斯基编导惊悚片《第九道门》。影片改编自西班牙作家Arturo Paris Riverte的恐怖小说,深刻揭示了人类内心深处的善恶、美丑,获第12届欧洲电影奖最佳导演。 2002年,一部《钢琴师》,让世界重新认识了波兰斯基,也让波兰斯基重新回到世界电影的颠峰。前面说过,在1992年波兰斯基曾经因不敢自揭伤疤而拒绝斯皮尔伯格的邀请,拍摄二战题材电影《辛德勒的名单》,而后者最终无奈的自己拿起导筒,却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近十年之后,已年近古稀的波兰斯基看到了同样涉及屠杀犹太人题材的《钢琴师》,终于不再顾及自己童年的阴影,决定拍摄它的同名电影。顶着“跟风《辛德勒的名单》”的巨大舆论压力,波兰斯基将自己童年的真实经历倾注其中,又加之故事本身就是真实事件;在电影语言上,他决定摒弃多年来使自己独步天下的构图和对光线的精雕细琢,以一种近乎冷峻的半纪录片式手法进行《钢琴师》的拍摄,突出“真实”而使大量屠杀史实的残酷毫无修饰的渗入人心;而在电影内涵上,他却又少见地在本片中注入了对人性的关怀,使得一个钢琴家的偷生故事在他这个亲身受害者的编排下又显得如此悲天悯人。
这样,在冷酷的镜头中又留有人性的温暖,《钢琴师》使人拍案叫绝。最终,《钢琴师》获得了空前的赞誉和成功,先是在当年的戛纳电影节上,《钢琴师》帮助波兰斯基捧回了他的第一座金棕榈奖;又在第二年的奥斯卡奖上,使本片主演阿德里安·布劳迪(Adrien Brody)成为奥斯卡历史上最年轻的影帝(29岁)。
2005年,波兰斯基拍摄了根据查尔斯·狄更斯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雾都孤儿》。此片不仅吸引奥斯卡影帝本·金斯利加盟,更是几乎再造了一个“伦敦”的外景,此片上映后评价颇高,甚至有人认为在众多的《雾都孤儿》电影版本中(20多部同题电影),此片和大卫·里恩版及卡洛尔·里德版是最好的三个版本。05年,《雾都孤儿》在中国大陆院线上映。
2008年,波兰斯基将拍摄一部新作《幽灵》,“奥斯卡影帝”尼古拉斯·凯奇与“007邦德”皮尔斯·布鲁斯南慕名而投,将成为本片主演。
2010年2月19日,新作《影子写手》(The Ghost Writer)在美国上映,伊万·麦格雷格最终代替尼古拉斯·凯奇担任主角,并获得2010柏林电影节最佳导演银熊奖和2010西班牙圣塞巴斯蒂安国际电影节年度最佳影片奖。
现年76岁的波兰斯基于1975年加入的法国籍,至2013年一直居住在法国。 《尖峰时刻3》Rush Hour 3(2008)
《幽国车站》 Pura formalità,Una (1994)
《飞越北极星》 Back in the U.S.S.R (1992)
《怪房客》 Locataire,Le (1976)
《唐人街》 Chinatown (1974)
《天师捉妖》 Fearless Vampire Killers,The (1967) 《穿裘皮的维纳斯》(Venus in Fur 2013年)
《杀戮》(Carnage ,2011年)
《影子写手》(The Ghost Writer,2010年)
《雾都孤儿》(OliverTwist,2005年)
《钢琴师》(ThePianist,2002年)
《第九道门》(TheNinthGate,1999年)
《死亡与少女》(DeathandtheMaiden,1994年)
《苦月亮》(BitterMoon,1992年)
《惊狂记》(Frantic,1988年)
《海盗》(Pirates,1986年)
《苔丝》(Tess,1979年)
《怪房客》(TheTenant,1976年)
《唐人街》(Chinatown,1974年)
《禁梦手记》 (DiaryofForbiddenDreams,1973年)
《麦克白》(TheTragedyofMacbeth,1971年)
《罗丝玛丽的婴儿》(Rosemary'sBaby,1968年)
《天师捉妖》(TheFearlessVampireKillers,aka:DanceoftheVampires,1967年)
《荒岛惊魂》(Cul-de-Sac,1966年)
《厌恶》(Repulsion,1965年)
《漂亮骗子》(TheBeautifulSwindlers,1964年)
《水中刀》(Nozwwodzie,1962年)
《哺乳动物》(Mammals,1961年)短片
《胖子和瘦子》(TheFatandtheLean,1960年)短片
《天使下凡》(Gdyspadajaanioly,1959年)短片
《灯》(TheLamp,1959年)短片
《两个男人与更衣室》(TwoMenandaWardrobe,1958年)短片
《毁灭》(BreakUptheDance,1957年)短片
《笑颜》(AToothfulSmile,1957年)短片
《凶手》(AMurderer,1957年)短片
《自行车》(MagicalBicycle,1955年)短片 《第九道门》 The Ninth Gate (1999)
《钥匙孔的爱》 Bitter Moon (1992)
《惊狂记》 Frantic (1988)
《海盗夺金冠》 Pirates (1986)
《苔丝》Tess (1979)
《怪房客》 Locataire,Le (1976)
《魔鬼圣婴》 Rosemary's Baby (1968)
《天师捉妖》 Fearless Vampire Killers,The (1967)
《荒岛惊魂》 Cul-de-sac (1966)
《冷血惊魂》 Repulsion (1965)
《水中刀》 Knife in the Water (1962)
《两个男人与衣柜》 Dwaj ludzie z szafa (1961)
❺ 悬疑电影《罗曼蒂克消亡史》经典台词
悬疑电影《罗曼蒂克消亡史》经典台词
《罗曼蒂克消亡史》是一部由华谊兄弟、英皇影业出品,程耳执导,葛优、章子怡、浅野忠信、杜淳、钟欣潼、倪大红等主演的电影。下面是电影中的经典台词,欢迎欣赏。
旁白:电影我没看懂,我也没看懂,导演没打算让大家看懂,这是艺术片,是拍给下一个世纪的人看的。
我只知道大家随随便便装装新潮,装装风流,就你是真花痴
只要是为了上海好,我可以出面帮大家解决
我有时候会想到你,你应该是在北方
哎,你看这些日本人,都是小鸡鸡。
你还真不把我们当流氓啊?
这些人没有正常人的情感,他们不喜欢现在的这些。高楼啊,秩序啊,好看的好玩的,好吃的,他们都不喜欢,或者是由其他什么目的,毁掉上海也不可惜
要说真爱,不能说假话,否则一语成箴
导演:我帮你看一眼得了。
陆先生:不要催。
拓展阅读
剧情简介
他一直拖到一九四九年五月初才坐上去香港的轮船,算得上真正的末班车。没有人知道他在拖什么或等待什么,我想他自己也未必知道,不过是下意识的拖延。不久他就死在香港,死前再没有值得记述的事件或说过的话,他基本没再说话,这没什么可奇怪的,一切都不值一提,他终于走向自己的沉默。上世纪30年代的上海,叱咤风云的帮派大佬,不甘寂寞的交际花,说着地道上海话的日本妹夫,只收交通费的杀手,被冷落却忠诚的姨太太,外表光鲜的电影皇后,深宅大院里深不可测的管家,偶尔偷腥的电影皇帝,荷尔蒙满溢大脑的帮派小弟,一心想要破处的处男,善良的妓女,随波逐流的明星丈夫,投靠日本人的帮派二哥,日理万机却抽空恋爱的戴先生。战争之下,繁华落尽。帮派大佬逃亡香港,交际花不知所踪,日本妹夫死在上海,电影皇后被丈夫抛弃,处男遇上妓女,姨太太杀死二哥。战争惨烈,战争终于结束。他轻易选择沉默,因为伤口无法弥合。罗曼蒂克消亡史。被浪费的时光。
角色介绍
陆先生 | 葛优
叱咤上海滩的黑帮大佬,其上有已经处于归隐状态的帮派首领,其下有与日本人暗通款曲的帮派三弟,不仅仅要在家国大义与兄弟情深中做艰难选择,更要在随心所欲的交际花与柔美忠心的舞小姐中处理情感纠结,最终逃亡香港。
小六 | 章子怡
不甘寂寞的交际花,她追求自由与爱情,最后却不知所踪。
渡部 | 浅野忠信
黑帮大佬的日本妹夫,说着地道上海话,在黑帮事务和民族国家中要做出艰难选择,最后死在上海。
车夫 | 杜淳
只收交通费的冷酷杀手,杀人收费低廉却惜字如金,几乎没有任何台词。
影评:你真的看懂了《罗曼蒂克消亡史》?
首先,需要再次强调的是:一部电影的片头和片尾都十分重要!先让我们来看一下《罗曼蒂克消亡史》的片头字幕——他住在上海很久,说上海话穿长衫打麻将,也像上海人那样泡茶馆和泡澡堂子,已经没有人把他当作日本人。所以抨击这部电影支线庞杂同学可以闭嘴了。电影从开始就一直在试图告诉你:大boss是浅野忠信 饰演的日本人!
不信你再回过头去看片头,这位日本人做了两份的秋刀鱼,他只拿走了一份,另一份是给谁的呢?
本片的叙事,看似杂乱无章的插叙,实则在插叙中遵循了一个大的定律——通过前后两个视角的转变,呈现出浅野忠信饰演的角色转变——从上海人到日本人。
电影的前半段,主要讲上海人。
以杜月笙为原型的陆先生,在导演程耳的刻画之下,朝着《教父》的方向义无反顾地前行,特别是葛优饰演的陆先生,给赵宝刚饰演的对手拿来一只血淋淋的手时,明显在致敬《教父》里,给对手寄了一个血淋淋的马头。不仅致敬科波拉的《教父》,片尾的陆先生过安检的那一幕,也在致敬李安的《喜宴》。片尾陆先生抬起双手的那一幕,可以解读为:跟《喜宴》中的父亲一样,表示投降!对日军侵华之下,曾经的十里洋场尽失我手的投降。而陆先生摘下帽子的解读可以分为两层,一层是在向逝去的黄金时代谢礼,因为陆先生的赴港,表示一个黄金时代的逝去;第二层是对以往经历的谢罪,无论是对自己的家人还是对那个枪杀的孩子。个人偏向第一层含义的解读,因为片名叫《罗曼蒂克消亡史》,可见陆先生对于曾经的罗曼蒂克是怀念的,并没有负罪感一说。
以黄金荣为原型的王老板,由倪大红饰演,虽然寥寥几个镜头不多,但是明显可以感受到他的时代已经过去,所以他的女人也被人所惦记。
以张啸林为原型的张老板,在投奔日本人之后,被陆先生暗杀。他跟王老板、陆先生组成了上海三大亨,因为时代的变迁,虽然都走向了没落,但是张却是没有其中没有格调的那一个。首先张联合日本人企图暗杀陆先生,然后投奔日本人开设东亚共荣银行,这一切的出发点源于日本人求王老板合作未遂、说服陆先生未遂、只有张对于日本人提出的股份有多少感兴趣,所以他是变成了日本人的上海人。
而浅野忠信饰演的渡部,则是变成了上海人的日本人,他可以说自己是上海人,然后在上海开了一家日本餐厅。所以当吴小姐跟陆先生讲到“大概是喜欢哪里,就会喜欢吃哪里的菜”,而渡部嘴上说着喜欢上海,却在上海开了一家日本餐厅,所以陆先生察觉到了渡部是有问题的。
最后一个上海人,是一直没有出来的戴先生——原型国民党军统一把手戴笠,作为喜欢玩女明星的代表人物,戴笠的戴公馆,就像一个酒池肉林,而吴小姐就是戴的囊中之物之一。吴小姐的这条线,看似表现了她跟没出息的丈夫的一段插曲,实则衬托出了本片中一直没有露面的戴先生。正是因为戴先生对吴小姐的喜欢,帮其牵线搭桥的陆先生,也得益于此,并没有落得一个太落魄的下场,要知道王老板在送走陆先生的时候,也就送了一个钱匣子。并且在小说里,王老板最后混得十分落魄,反倒是电影里的童子鸡,给了他一些施舍。
到了电影的后半段,主要讲日本人。
首先是求合作被王老板、陆先生接二连三拒绝的两个日本人,一个穿军装,一个戴眼镜。穿军装的日本人嘲笑戴眼镜的日本人要杀一个陆先生,还要童子军开会。指戴眼镜的日本人,要跟一直伪装成上海人的日本人渡部开会。
为什么穿军装的日本人,要嘲笑戴眼镜的日本人和伪装成上海人的日本人是童子军呢?原因很简单——生殖是推动人类进步的原始动力,嘲笑他们是童子军,自然是嘲笑他们目前的地位和目前所拥有的权利较为低阶罢了。
所以王传君饰演的马仔会一直嘲笑杜江饰演的马仔是童子鸡,一个道理。看上去是说他没有性经历,其实是说他目前的经验和地位不够,所以当老司机开错路的时候,王传君发火说:“难道你也是童子鸡?”
毛主席曾说过: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归根结底还是你们的!所以遵循生殖是推动人类进步的原始动力,世界归根结底是属于童子鸡们的!
所以被嘲讽为童子军的日本人渡部,随着电影语言视角的转变,开始反转。一个十分有意思的镜头就是渡部一直在脱衣服,直到脱到裤子的时候戛然而止,电影也从这里开始开始反转,导演通过画面语言表示:前半段让大家看到的都是这个日本人的上体,接下来,是下体部分了!
首先,这位日本人早期对章子怡饰演的小六就是爱慕的,在一家人的餐桌那里,一个很细微的'动作就是小六的手帕掉到了地上,于是日本人帮她捡了起来。所以当日本人强奸了小六之后,小六递给日本人一个手帕,这里表示在两个人的潜意识里,有一种潜在的受虐和施虐倾向。
让我们回到陆先生跟小六在车上的谈话,小六说:“到处都是人,吵哄哄的,人挤人,你带我跑了吧,就我跟你,只有我们两个人,远离喧嚣”,虽然如此推断有些武断,但是小六的本我思想里,必然是有后来被日本人囚禁起来,吃饭-亲热-吃饭-亲热,没有一句话也没有一死情感表达的东西,纯粹的animal sex。但是小六到最后也是受不了了,因为当小六坐在日本人身上自己动的时候,细心的观众可以发现她的眼角有眼泪划过,所以她来到了她曾经构想过的乌托邦,但是并不如她所期望的一样,这个时候的小六才发现,原来这跟对象有关——从倪大红饰演的王老板、到钟汉良饰演的舞蹈老师、到韩庚饰演的赵先生,再到浅野忠信饰演的日本人,这些人在小六的生命里,其实不过像浮云一样。
或许你会觉得这个小六就像一个性瘾患者,为什么一直在寻觅结合的对象,却一直没有得到幸福呢?
让我们来看三处细节:
一:小六,是否名字这般熟悉?没错,姜文的《让子弹飞》里也有六子,六子“剖腹取粉”以证清白。六子是谁?小六是谁?这里值得大家细细把玩一下了。所以程耳也在电影里问了:“导演,我是怎么死的?自杀呢,还是别人杀的?”
二:日本人强奸小六的车上,车牌号是1845,正好是马克思被法国政府驱逐出境的那一年。这里也请自行脑补。
三:小六跟韩庚饰演的赵先生亲热的那场戏,是否画风和配色都像极了姜文的《一步之遥》里马走日和五六的那一段配色?注意,这里的五六也有一个六哦~
日本人强奸了小六,小六没有杀日本人,并且小六随之被圈养。
同样,日本人没有杀陆先生,并让陆先生抚养了他的两个孩子。
原本日本人精密的筹划可以在杀死了小六之后,永不被人知道,就像他的老婆,直到死都不知道他一直囚禁着小六。但是日本人因为心底的那个手帕,没有杀死小六,于是最后自己被杀。
这里需要再次解释一下——日本人渡部的两个孩子并没有被杀!!!虽然陆先生一行先跟监狱长打好了招呼,并且带来了两个孩子,但是被杀的孩子并不是渡部的孩子!因为这个孩子也是陆先生妹妹的孩子,他是不会忍心杀这两个外甥的!所以导演在最后用镜头解释了陆先生妹妹和日本人的两个孩子,两个戴眼镜的孩子都在战俘营里呢!
陆先生设计这一幕,不过是用假的儿子真死,来报复日本人的假死。
最后,不得不说本片的细节,都处理地都十分到位。陆先生从教训张妈含沙射影告诉小五要本分,到一个电话就让“最近吃得开的小五”付出了生命的代价,陆先生对小五是吃得死死的。相反,小六则是把陆先生吃得死死的,小五为陆先生死了,不见陆先生有丝毫的反馈镜头,但是陆先生回来之后,心心念念想的都是:“我有时候会想到你,你应该是在北方”。两次看到这里,心底总会有些莫名的惆怅。
这部电影就像一个精致的艺术品,而不是程耳自嘲,并没有打算让大家看懂,而是拍给下一个世纪的人看的东西。因为《罗曼蒂克消亡史》的确是这个平平无奇的2016年中国电影市场里,唯一令人惊艳的存在了。
;❻ 你认为中国最帅的10位男主持人都有谁
1.撒贝宁1976年3月23日出生,是广东湛江人!籍贯却是湖北武汉的,祖籍是安徽和县人!撒贝宁是中央电视台非常著名的节目主持人!1999年撒贝宁开始主持法制节目《今日说法》到2018年已经有19年的主持经验了,撒贝宁主持了好几档节目,都是非常让人记忆深刻,是名副其实的北京大学的高材生,绝对的才子!
4.杨帆是中央电视台综艺频道的新生代节目主持人,出生于1981年10月23日,是辽宁省铁岭市人,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播音系,2006年开始进入央视,主持2017 2018年春晚分会场,还主持数档知名节目,时至今日,已经有12年的央视主持经验,不光人长得帅,就连才华也是非常高深,非常得观众喜爱!
还有很多,我不一一列举了
❼ 罗兰和罗曼·罗兰 是一个人吗
罗兰
罗兰,原名靳佩芬,1919年出生于河北省宁河县芦台镇,河北省立女子师范学院师范部毕业。1948年去台湾,1959年至1991年,在台湾“警广”主持音乐及教育节目,长达32年。出版作品除《罗兰小语》外,还包括散文、小说、游记、诗歌、诗论等。2003年获世界华文作家协会“终身成就奖”。1988 年深圳海天出版社首次向中国内地读者推介台湾作家罗兰和她的作品,其后陆续出版了《罗兰小语》、《罗兰散文》以及部分书信体文集和论文集,获得极大反响,在中国内地迅即形成“罗兰热”。其中《罗兰小语》曾经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青年热衷的“励志书”。《罗兰小语》、《罗兰信箱》等作品,是她在广播电台做主持人向广大青少年进行教诲、或交流心得体会谈心式的作品。由于它充满关爱,充满对人生哲理的思索和概括,因而不仅广受台湾青少年的喜爱,而且经过岁月沉淀之后,又在大陆青少年中掀起一股热潮。由于出生于中国传统的书香世家。她的作品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蕴含着深厚的中国文化的底蕴,含蓄、隽永;洋溢着中国式的哲思,睿智、通达;体现着作家对现代社会的深层思考,深刻、清醒。
罗曼·罗兰
罗曼·罗兰(Romain Rolland,1866-1944)法国作家、音乐评论家。1866年1月29日生于法国中部高原上的小市镇克拉姆西。15岁时,随父母迁居巴黎。1899年,罗曼·罗兰毕业于法国巴黎高等师范学校,通过会考取得了中学教师终身职位的资格。其后入罗马法国考古学校当研究生。归国后在巴黎高等师范学校和巴黎大学讲授艺术史,并从事文艺创作。这时期他写了7个剧本,以历史上的英雄事件为题材,试图以“革命戏剧”对抗陈腐的戏剧艺术。
20世纪初,他的创作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罗兰为让世人“呼吸英雄的气息”,替具有巨大精神力量的英雄树碑立传,连续写了几部名人传记:《贝多芬传》(1903)、《米开朗琪罗传》(1906)和《托尔斯泰传》(1911)等。同时发表了他的长篇小说杰作《约翰·克利斯朵夫》,该小说于1913年获法兰西学院文学奖金,由此罗曼·罗兰被认为是法国当代最重要的作家。1915年,为了表彰“他的文学作品中的高尚理想和他在描绘各种不同类型人物所具有的同情和对真理的热爱”,罗兰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
❽ 罗曼加里 简介
罗曼·加里原名罗曼·卡谢夫,俄籍犹太人后裔,童年时代在俄国和波兰度过,1926年移居法国。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赴伦敦投奔戴高乐,参加“自由法国”空军,转战欧洲、北非和中东,获十字军功章和代表法国最高军事荣誉的解放勋章。
战后二十年间在外交界工作,曾任法国驻洛杉矶总领事。罗曼·加里于1945年发表处女作《欧洲教育》,一举成名。长篇小说《根深蒂固的天性》(《天根》)和《如此人生》荣获龚古尔奖,但真正给他带来国际声誉的还是他的自传体小说《童年的许诺》。
他的作品充满对自由和正义的幻想,并贯穿着人道主义和乐观主义的奋斗精神,着力揭示人类文明所面临的种种灾难,谴责“欺诈,谎言和伪善”。 他从而成为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两次获得法国龚古尔文学奖的作家。
(8)中国电影报道主持人罗曼图片扩展阅读:
传奇一生
罗曼·加里是波兰人的后裔,跟随着母亲在立陶宛长大,母亲对他寄予了厚望,从小就到处夸耀他是一个天才,遇到有不识趣的邻居说这不过是一个普通的孩子,或者用别的方式侮辱了罗曼·加里是。
14岁,罗曼·加里是跟随母亲逃到了法国的尼斯,后来考上巴黎的大学学法律。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夕,罗曼·加里是参军入伍,先是担任射击教练,而后迅速成为法国的王牌飞行员。
在伦敦、非洲和诺曼底战役中,罗曼·加里是驾驶着战斗机,立下了赫赫功勋。母亲的话得到了应验,他不但见到了英国女皇、丘吉尔、戴高乐,并且和后两位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认识好莱坞女影星琼·塞贝格后,罗曼·加里是辞去了外交部的工作,从此专职写作,间或自己编剧自己导演,玩玩电影,周游列国,过着常人无法企及的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