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简述不同电影作曲家的风格
约翰·威廉姆斯(John Williams)是美国历史上名气最大、获奖最多、商业上最为成功的作曲家之一。提起他,就很容易让人想到约翰·菲利普·苏萨、阿伦·科波兰或是列昂纳多·伯恩斯坦,因为他再次诠释了美国作曲家时代的内涵。迄今为止,约翰·威廉姆斯先后45次获奥斯卡提名,捧回5座奥斯卡奖杯,20余次黄金及白金唱片奖,2次艾美奖,4次金球奖,20次格莱美奖,6次土星奖,7项英国电影和电视艺术学院奖等,毫无疑问是全世界最受人尊重的作曲家之一。
威廉姆斯先后出任过无数国家及世界级管弦乐队的指挥,其中最著名的是1980到1993年期间,担任波士顿通俗交响乐团第19任指挥,率领乐团在美国和日本等地举办过3场大规模的通俗音乐巡演。目前,威廉姆斯担任该交响乐团的名誉指挥。他还为1984、1988和1996年的夏季奥运会、2002年的冬季奥运会谱写过主题曲。
威廉姆斯于1932年2月8日生于纽约长岛,父亲是哥伦比亚电台的一名打击乐器手,从小在音乐环境里长大。15岁那年,决心成为一名可以在音乐会上表演的钢琴家;1948年,搬迁到洛杉矶居住,成为一名年轻的钢琴家,自己组建了一个爵士乐队;19岁举办了自己原创曲子及钢琴奏鸣曲的音乐会。
青少年时代的威廉姆斯曾就读于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和洛杉矶城市大学,在米高梅电影公司音乐人罗伯特·万·艾普斯手下学谱曲和指挥,同时在课外向作曲家马里奥·卡斯特诺沃·特德斯科求教作曲真谛。大学毕业后,威廉姆斯在美国空军里呆了三年,负责军乐队指挥。后来又师从钢琴教师罗西娜·莱维妮,磨练表演技巧。这时候,他靠在爵士乐俱乐部打工挣学费,罗西娜鼓励他把主要精力放在作曲上面。于是,威廉姆斯重新返回洛杉矶,做好进军好莱坞的各种准备。到洛杉矶后,先是到制片公司当钢琴演奏员,为一系列电视剧配乐,并和伯纳德·赫尔曼结成了朋友。
24岁的威廉姆斯正式加盟哥伦比亚电影公司,后来到了20世纪福克斯公司,为阿尔弗雷德·纽曼、弗朗兹·瓦克斯曼等知名音乐人谱写乐曲。威廉姆斯同时也参加流行音乐的表演和筹划,这时候他向女演员兼歌手的芭芭拉·瑞克(Barbara Ruick)求婚,两人后来结了婚,直到1974年芭芭拉去世。两人生育有3个孩子:女儿现在是医生,两个儿子都是摇滚音乐人。
60年代,威廉姆斯为许多知名电视作品谱曲,他还在大剧院举办个人原创音乐会。70年代,威廉姆斯得到了一个“灾难唱片之王”的称号,相继为《海神号历险记》(The Poseidon Adventure)、《大地震》(Earthquake)和《火烧摩天楼》(The Towering Inferno)三部讲述灾难故事影片创作音乐唱片。1972年,威廉姆斯为影片《幻像》(Images)创作了一首心理乐曲,至今仍然是世界音乐史上最具创新精神的音乐作品。他为《流氓好汉》(The Reivers)(1969)谱写的主题曲,吸引了好莱坞名导史蒂芬·斯皮尔伯格的注意,此后两人开始合作,实现了强强联手。斯皮尔伯格还把威廉姆斯推荐给另外一位好莱坞大导演乔治·卢卡斯。虽然好莱坞影坛风雨变幻,但威廉姆斯依然保持着旺盛的创作激情,创作了大量电影音乐。
拍摄于80年代初的科幻片《E·T》为威廉姆斯赢得第三座奥斯卡奖杯。这一时期,他重返电视界,为NBC的“晚间新闻”等创作了很多音乐作品。这一时期,他和斯皮尔伯格的合作大大减少。威廉姆斯于1980年被任命为波士顿通俗交响乐团第19任指挥,自1993年退休至今任该团名誉指挥。同时他还担任波士顿交响乐团坦格尔伍德音乐节的驻会艺术家。
进入90年代之后,打算退休的威廉姆斯作品逐渐减少,尤其是在《侏罗纪公园》(Jurassic Park)和《辛德勒的名单》(Schindler's List)这两部影片之后更是如此。短暂的休整之后,威廉姆斯耐不住内心对音乐的渴望和激情,重新回到音乐创作上来。先后为《刺杀肯尼迪》(JFK)、《拯救大兵瑞恩》(Saving Private Ryan)等10多部电影创作音乐或担任音乐总监。
进入21世纪后,威廉姆斯并没有放慢事业的脚步。他继续与斯皮尔伯格和卢卡斯进行合作,作品包括《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星战前传》、《少数派报告》(Minority Report)等。威廉姆斯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音乐会方面,为迪斯尼音乐大厅创作主题曲、谱写轻歌剧等。另外,他的音乐魔力在2001、2002和2004年所拍摄的《哈利·波特》(Harry Potter)魔幻电影中也有明确的体现。如今,世界各地的人们都会哼唱威廉姆斯的曲子,在音乐会大厅里,在散步的小路上,音乐专辑收藏者的书架上,体育竞技场上,游行队伍中,到处都有他创作的音乐的影子。
年岁已高的威廉姆斯在05年的一阵创作高峰期后又沉寂了下来,一直没有新作的他也让更多的乐迷为他的身体感到了担忧,只是希望他在推出更多优秀作品的同时保重身体~
是电影造就了约翰威廉斯,而约翰威廉斯则进一步的,将自己的音乐带出电影外,走入音乐演奏会中。同时,约翰威廉斯也一直尝试协奏曲,音乐剧等非电影音乐创作,曾和不少知名交响乐团,如伦敦爱乐合作发表他的非电影音乐作品。
在电影音乐工作者中,大概很难再找到一个如同约翰威廉斯般,跨越古典与流行,电影界与音乐界的多元化作曲家,如果没有了约翰威廉斯的音乐,我们又怎能想象这世上竟然有这样一颗心,它可以容得下这两款截然不同的曲风缪斯;你或许更难想像这位鼎鼎大名的作曲家,从来都不愿读剧本,他只相信眼睛看到的,因为他独具慧眼,不但可以看到影片风情,还可以读出电影无法捕捉到的爱……
Hans Zimmer
出生在德国的作曲家汉斯被认为是好莱坞最富创意的音乐天才之一。他在世界流行乐坛上展露头角时,还是巴格斯(The Buggles)乐队的成员。
季默在与著名的作曲家斯坦利·梅尔斯(Stanley Myers)长期合作时,开始了他的电影音乐制作历程,不久他就成功地制作出了很多独立作品,如广受好评的《A World Apart》。这些年来,季默别出心裁地将新老音乐手段结合在一起,这一创新使得他成为把电子音乐和传统管弦乐和谐统一的第一人。1988年是汉斯·季默音乐生涯的一个转折点,这一年,他应邀为巴里·莱文森(Barry Levinson)执导的电影《雨人》(Rain Man)作曲,该片获得了当年奥斯卡最佳影片奖,而季默也拿到了他的第一个奥斯卡最佳原创作曲奖。第二年,汉斯又为同样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的《为戴茜小姐开车》(Driving Miss Daisy)创作电影音乐。
90年代初期,汉斯·季默凭借动画大片《狮子王》(The Lion King)的电影音乐再次巩固了他创作天才的地位,影片原声带卖出了1500万张拷贝,他也由此再次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原创作曲奖,此外他还获得金球奖、美国音乐奖、托尼奖和两项格莱美。
20多年辉煌的音乐生涯中,汉斯共获得了7项金球奖提名,3项格莱美奖和7项奥斯卡奖。他主要的获奖电影作品有《雨人》、《角斗士》(Gladiator)、《狮子王》、《尽善尽美》(As good As It Gets)、《天使保镖》(The Preachers Wife)、《红色警戒线》(The Thin Red Line)、《埃及王子》(The Prince Of Egypt)和《最后的武士》(The Last Samurai)等
Alan Silvestri:著名电影音乐作曲家,1950年3月26日生于纽约。Alan Silvestri小时候就对音乐有浓厚的兴趣,3岁开始便玩鼓、学吉他以及木管。1967年高中毕业后,他进入以爵士乐著称的波士顿伯克利音乐学院学习。19岁的时候搬到拉斯维加斯,与当地的一个节奏布鲁斯乐团一起巡回演出。此后,他接受一份合同,准备出一张可能是为了他女朋友而写的专辑。但第一张支票就被拒付,他们意识到很可能是被骗并签了份假合同,而且还要为此终生背上债务。于是Alan Silvestri来到洛杉矶,准备重新借款自己发行专辑,但没能成功。一无所有的Alan Silvestri滞留在了洛杉矶。后来他的朋友把他介绍给了Bradford Craig。Bradford Craig 曾凭借和Quincy Jones的合作获过一次奥斯卡金像奖提名,他为Alan Silvestri安排了一些工作,亚伦·史维斯查(Alan Silvestri)早年以电视剧和B级片配乐维生,直至1985年为卖座大片《回至未来》配乐才一战成名,自此成为好莱坞最具代表性的电影作曲家,并开创了“重低音打击乐”派别,赢得“重击老大”美誉。他为《阿甘正传》所作的配乐改走温情高雅路线,重视情感深度,令人耳目一新,获当年奥斯卡最佳配乐提名。一段段乐音伴随那根羽毛从神秘的空中飘来,时降时起,漂浮不定,钢琴略带诙谐的点奏,让人感到了难得的轻松,就如影片中阿甘毫无目的长跑竟产生那么多的追随者一样,而随着钢琴的主旋律愈奏愈欢快,另一组弦乐峰回路转突然出现,好象被命运的鸣响包围,Alan Silvestri:著名电影音乐作曲家,1950年3月26日生于纽约。Alan Silvestri小时候就对音乐有浓厚的兴趣,3岁开始便玩鼓、学吉他以及木管。1967年高中毕业后,他进入以爵士乐著称的波士顿伯克利音乐学院学习。19岁的时候搬到拉斯维加斯,与当地的一个节奏布鲁斯乐团一起巡回演出。此后,他接受一份合同,准备出一张可能是为了他女朋友而写的专辑。但第一张支票就被拒付,他们意识到很可能是被骗并签了份假合同,而且还要为此终生背上债务。于是Alan Silvestri来到洛杉矶,准备重新借款自己发行专辑,但没能成功。一无所有的Alan Silvestri滞留在了洛杉矶。后来他的朋友把他介绍给了Bradford Craig。Bradford Craig 曾凭借和Quincy Jones的合作获过一次奥斯卡金像奖提名,他为Alan Silvestri安排了一些工作。
后来,Bradford接到一家小电影公司的电话,说他们对Bradford和Quincy Jones合作为一部电影写的音乐印象深刻, 所以问他是否可以为他们的电影写以爵士乐为主题的电影配乐。由于Bradford实际上是词作家而不是作曲家,所以就把这份工作搁置起来,后来乾脆推荐给了潦倒的Alan Silvestri。Alan Silvestri兴冲冲的冲进一家书店,买来Earl Hagen写的关于如何给电影配乐的书,他通宵读完这本书,两周后给电影公司寄去了自己时长60分钟的配乐。影片《六犬大盗》在当年(1972)取得了成功,并拍摄了续集,Alan Silvestri仍为为续集担任配乐工作。
作品:
回到未来 (又名: Back to the Future)
阿甘正传
荒岛余生
Ⅱ 我国著名的音乐作曲家,曾为《五朵金花》、《刘三姐》等电影谱写的乐曲家喻户晓。他是谁
雷振邦,(1916—1997)中国著名的电影音乐作曲家,国家一级作曲,曾任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中国电影家协会理事,中国电影音乐协会副会长、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代表作有:《刘三姐》、《五朵金花》、《冰山上的来客》、《芦笙恋歌》、《重整河山待后生》
Ⅲ 请问下有哪些关于音乐家的电影
音乐家?
看过legend 1900没 中文叫海上钢琴师
写无名音乐家的 超级好看
Ⅳ 请推荐几部关于音乐家的电影~
1.《莫扎特传》,人物传记片的顶峰之作,轰动世界的第一流的视听享受音乐片,深刻洞悉人性的经典之作。我喜欢莫扎特的音乐,而且非常非常喜欢这部电影,不断响起莫扎特的曲子,台词,剧情,演员的演技,天哪!一定要看!
http://ke..com/view/471709.htm
2.《贝多芬传》又名《永恒的爱人Immortal
Beloved》,加里奥德曼主演,演技派啊。也不错http://ke..com/view/457847.htm
3.《复制贝多芬》,这个只讲了贝多芬将近晚年的一段跟爱情有关的事(他的一个学生),其中贝多芬在剧院指挥第九交响乐那段不错(个人看法)。当然里面有很多贝多芬的曲子!
4.《海上钢琴师》,与以上不同,这大概是一个虚构的故事,主要去看动人的故事,传记型,出生-》传奇的经历-》死亡...
我非常欣赏导演对他音乐天赋以及人格的刻画!
Ⅳ 介绍几位国内著名作曲家
国内著名作曲家有:华彦钧、刘天华、任光、雷振邦、李焕之等。
1、华彦钧
华彦钧(瞎子阿炳,1893-1950)民间音乐家。小名阿炳,江苏无锡东亭人,当地雷尊殿道士华清和之子。华清和号雪海,擅长演奏各种民间乐器,尤精于琵琶。华彦钧自幼从其父学习音乐。他四岁丧母,二十一岁患眼病,三十五岁时双目失明。
2、刘天华
刘天华,(1895-1932) 我国著名作曲家、民族乐器演奏家、音乐教育家。江苏省江阴县人。出生于知识分子家庭,是文学家刘半农之弟。1909年入常州中学,开始学习西洋管乐器。
3、任光
任光(1900-1941) 浙江嵊县人。从小喜爱民间音乐,会拉琴、吹号、弹风琴。1919年到法国勤工俭学,当过钢琴修理工人,同时学习音乐。1927年回国后,参加左翼剧联音乐小组及歌曲作者协会。
4、雷振邦
雷振邦,(1916--1997)是我国著名的电影音乐作曲家,国家一级作曲,曾任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中国电影能够家协会理事,中国电影音乐协会副会长、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
5、李焕之
李焕之,(1919-2000)原籍福建晋江,生于香港。1936年入上海国产音专从师于萧友梅。抗战爆发后,在厦门、香港等地从事革命歌曲创作。1938年就读于延安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结业后留校任教,并主编《民族音乐》。解放战争时期,任华北联大文艺学院音乐系主任。
Ⅵ 中国十大杰出音乐家音乐家有哪些名人
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国音乐也有着非常悠久的创作历史,在中国音乐史上,产生过无数杰出的音乐家,他们为人们创作了很多不朽的音乐作品,今天小编为大家盘点了中国十大杰出音乐家,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1、聂耳
代表作品:《义勇军进行曲》
聂耳原名聂守信,是中国近现代有名的音乐家,虽然他年仅23岁就不幸去世,但他参与创作的数十首革命歌曲影响了中国音乐几十年,他的《义勇军进行曲》也成为了我们国家的国歌。
2、黎锦晖
代表作品:《麻雀与小孩》《葡萄仙子 》
黎锦晖是中国著名的儿童歌舞音乐作家和中国流行音乐的奠基人,他自幼学习古琴和各类弹拨乐器,受民间音乐和戏剧音乐的影响非常大,他不仅创作了大量的儿童歌曲,而且后期还创作了很多流行音乐作品。
3、冼星海
代表作品:《黄河大合唱》
冼星海也是我国近现代杰出的音乐家,也是中国十大男钢琴家之一,他创作了很多非常具有感染力和战斗性的群众歌曲,他的《黄河大合唱》《生产大合唱》等歌曲不仅振奋了民族精神,还成为了抗敌救国的精神武器。
4、贺绿汀
代表作品:《牧童短笛》《游击队歌》
贺绿汀是当代中国著名的音乐家和教育家,他创作了很多脍炙人口的歌曲,其中包括大量的电影歌曲,还有钢琴曲、管弦乐曲等,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有《牧童短笛》《游击队歌》等。
5、阿炳
代表作品:《二泉映月》《昭君出塞》
阿炳原名华彦钧,是中国近代杰出的民间音乐家,他年仅12岁时就能够演奏笛、二胡、琵琶多种乐器,一生中创作了两百多首民间乐曲,著名的二胡曲《二泉映月》《昭君出塞》等都是他的作品。
6、王洛宾
代表作品:《在那遥远的地方》《半个月亮爬上来》
王洛宾是中国杰出的民族音乐家,他一生中创作了多首西部民歌,为西部民歌的传播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有着“西北民歌之父”和“西部歌王”的称号,他最知名的作品有《在那遥远的地方》《半个月亮爬上来》等。
7、马可
代表作品:《南泥湾》《咱们工人有力量》
马可是中国近现代著名的作曲家,他一生中创作了两百多首音乐作品,其中《南泥湾》《咱们工人有力量》等歌曲流传非常广泛,他在音乐理论上也深有研究,也为中国音乐理论做出了重要贡献。
8、雷振邦
代表作品:《刘三姐》《五朵金花》
雷振邦是中国著名的电影音乐人和作曲家,他一生中创作了一百多首电影歌曲,其中很多歌曲都十分脍炙人口,被人们广为传唱,他也成为了中国影坛最受欢迎的电影作曲家之一。
9、谷建芬
代表作品:《滚滚长江东逝水》《海滩的石子》
谷建芬是中国当代著名的女作曲家,她自担任中央歌舞团的成员至今已创作有近千首歌曲,很多作品都十分脍炙人口,深受听众欢迎,她的作品《滚滚长江东逝水》《烛光里的妈妈》等到现在依然被广为传唱。
10、刘天华
代表作品:《光明行》《良宵》
刘天华是中国近代著名的作曲家、演奏家和音乐教育家,他自幼受家乡民间音乐的熏陶,一生中创作了大量的在民族器乐曲,包括多首二胡曲、琵琶曲等。
Ⅶ 如何评价电影配乐家詹姆斯·霍纳(James Horner)
电影配乐家有许多代表作,我心永恒、勇敢的心等等非常优秀的电影配乐,都是出自他。
好的电影配乐能为电影增添不少色彩,让电影变得更出彩更吸引人。有许许多多的电影当中,都会有那么回荡在人们心中的,专属于这部电影的电影之歌。就像我们提到泰坦尼克号这部电影,就一定会回忆起我心永恒这首歌。
詹姆斯·霍纳是一名非常伟大的电影配乐师,虽然他已经不幸离世,但是他所创造出来的音乐却会传承下来。
Ⅷ 中国有哪些伟大的音乐家
中国古代音乐家
孔子:春秋时著名的教育家、音乐家。约公元前481年,作琴曲《陬操》,以伤悼被赵简子杀害的两位贤大夫。现存琴曲《龟山操》、《获麟操》、《猗兰操》相传都是孔子的作品。
伯牙:春秋时代的琴师。《荀子·劝学》有“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之说,可见他的琴艺之高超。相传代表作品有《水仙操》、《高山流水》。
师旷:春秋时期晋国的乐师。双目失明,但他的听觉敏锐,辨别音律十分准确。他的代表作品有《白雪》、《玄默》。
雍门周:战国琴师。善鼓琴,尝为孟尝君鼓琴。后世说他是最早发明琴谱的人。
李延年:汉代宫廷音乐家。曾担任乐府的协律都尉。他的代表作品有根据张骞从西域带回的《摩柯兜勒》,制作了28首新曲调,作为仪仗使用的军乐。
桓谭:东汉琴家。任掌乐大夫。所著《新论》,常论及音乐。并著《琴道》,介绍有关琴及琴曲的事迹。
蔡邕:汉末琴家。他创作了著名的《蔡氏五弄》,包括《游春》、《渌水》、《幽思》、《坐愁》、《秋思》。现存《秋月照茅亭》、《山中思友人》亦传为他的作品。
蔡琰:汉末女琴家,字文姬,蔡邕的女儿。汉末,她被虏入胡地,十二年后被曹操赎回。琴曲中表现这一题材的有《大胡笳》、《小胡笳》、《胡笳十八拍》等。这些往往被认为是她的作品。
嵇康:三国时期魏末琴家、文学家、思想家。他学识渊博,善写诗赋文论,热爱音乐,擅长弹琴,以弹奏《广陵散》著称。他的代表作品有《声无哀乐论》和《琴赋》,对音乐和琴的奏法及表现力,作了细致而生动的描写。
阮籍:魏晋名士,竹林七贤之一。精于琴道。现存琴曲《酒狂》传说是他的作品。有音乐论文《乐论》传世。
阮咸:魏晋琴家,竹林七贤之一。琴曲《三峡流泉》相传为他的作品。
刘琨:晋代琴家。创作琴曲《胡笳五弄》,包括:《登陇》、《望秦》、《竹吟风》、《哀松露》、《悲汉月》,是最早以胡笳声编为琴曲的作品。
苏低婆:南北朝时宫廷音乐家。她善弹胡琵琶,家传龟兹乐调“五旦七声”宫调体系。其音乐理论,有力地促进了我国古代宫调体系的建立和发展。
贺若弼:隋代琴师。创作琴曲《石博金》、《清夜吟》、《不换玉》等。《西麓堂琴统》中存有《清夜吟》。
万宝常:隋代音乐家,善弹多种乐器。他的代表作品有《乐谱》。
赵耶利:初唐琴师。琴艺冠绝当世。曾整理《蔡氏五弄》及《胡笳五弄》等琴曲。著有《琴叙录》九卷,《弹琴手势图谱》和《弹琴右手法》。他总结琴派说:“吴声清婉,若长江广流,绵延徐逝,有国士之风;蜀声躁急,若急浪奔雷,亦一时之俊。”这些评论至今仍符合吴、蜀两派的特点。
李隆基:唐代音乐家,他也是我国古代第一位皇帝音乐家。他擅长演奏羯鼓和横笛,创作改编了《夜半乐》、《小破阵乐》、《霓裳羽衣曲》等。建立了唐代音乐机构教坊、梨园。
李龟年:唐代乐师,他演奏的吹管乐器筚篥技艺高超,很多诗人都听过他的演奏,并且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句。
董庭兰:盛唐琴师。从凤州参军陈怀古学得当时流行的“沈家声”“祝家声”,而青出于蓝。在唐代享有很高的声誉。今存《大胡笳》、《小胡笳》、《颐真》等琴曲相传为他的作品。
薛易简:唐代琴家。他九岁弹琴,十二岁能弹杂曲三十及《三峡流泉》等三弄,十七岁弹《胡笳》两本及《别鹤》、《白雪》等名曲。他在讲究“用指轻利,取声温润,音韵不绝,句度流美”之外,更强调“声韵皆有所主”的内在表现。还指出了从弹琴姿势反映出的精神不集中的“七病”,为后世琴家所重视,从而引申出许多的弹琴规范。
姜夔:宋代音乐家、词人,别号白石道人,世称姜白石。代表作品有《扬州慢》、《凄凉犯》、《白石道人歌曲》等。
义海:北宋琴家。夷中的入门弟子。在越州法华山学琴,“积十年不下山,昼夜手不释弦,遂穷其妙。”著有《则全和尚节奏指法》。
郭楚望:南宋琴家。因感政治腐败,犹如云雾遮蔽九嶷山,遂作琴曲《潇湘水云》。又有《秋鸿》、《泛沧浪》等琴曲作品。刘志方传其琴艺与毛敏仲、徐天民形成著名的浙派。郭楚望实为浙派的创始人。
徐天民:南宋琴师。为杨瓒门客时,由学江西谱改学郭楚望谱,并参与编辑《紫霞洞琴谱》。其祖孙四代皆是著名琴师。后人推崇为“徐门正传”。现存《神奇秘谱》中的《泽畔吟》为其作品。
毛敏仲:南宋琴师。为杨瓒门客时从刘志方学郭楚望传谱。创作琴曲甚多,有《渔歌》、《樵歌》、《列子御风》、《山居吟》、《佩兰》等。其中,《渔歌》、《樵歌》的艺术水平很高。
严徵:明末琴家。虞山派创始人。琴风“清、微、淡、远”,所编的《松弦馆琴谱》为虞山派主要的谱集。
朱载育:明代乐律学家。著有《乐律全书》、《律吕正论》、《律吕质疑辨惑》等书。《乐律全书》总结了前人的乐律理论,并加以发展,首创了“新法密率”的理论。
徐上瀛:明末琴家。虞山派集大成者。他和严徵同学艺于陈爱桐的弟子,但是琴风大不相同。他吸收《雉朝飞》、《乌夜啼》等快节奏的琴曲,收入《大还阁琴谱》。琴风“徐疾咸备”,弥补了严徵的不足。所著《溪山琴况》,对琴曲演奏的美学理论有系统而详尽的阐述。
庄臻凤:清代琴家。弹琴近三十年,创作了首琴曲,收入《琴学心声》中,较为流行的有《梧叶舞秋风》、《春山听杜鹃》等。
徐常遇:清初琴家。广陵琴派的先行者。所传琴谱于1702年刊为《澄鉴堂琴谱》,为广陵派最早的谱集。
徐祺:清代琴师。广陵派的继起者。传谱辑为《五知斋琴谱》,所收琴曲以虞山派为多,并对各曲进行了加工发展,从中可以看出广陵派与虞山派的渊源关系。
吴虹:清代琴师。学琴于徐常遇之孙徐锦堂。当时是广陵派鼎盛时期,琴家云集,日夜弹奏,对他很有帮助。他致力学琴数十年,编琴曲八十二首,于1802年刊印《自远堂琴谱》,为广陵派集大成者。
祝凤喈:清代琴家。十九岁学琴,致力琴学三十多年。著有《与古斋琴谱》,对琴学理论有深入探讨。
张孔山:清代琴师。学琴于浙江人冯彤云。咸丰年间为四川青城山道士,1875年协助唐彝铭编成《天闻阁琴谱》。所传诸曲如《流水》、《醉渔唱晚》、《普安咒》都很有特点。经他发展加工的《流水》流传甚广。
华彦钧 (1893-1950) 民间音乐家。小名阿炳,江苏无锡东亭人,当地雷尊殿道士华清和之子。阿炳的器乐演奏深为群众欢迎,其超群技艺,早在十八岁时就已被当地的道教音乐界看好。他曾广泛学习各种民间音乐,能超脱狭隘的师承和模仿,根据自己对现实生活的感受,创作、演奏各种器乐曲。但他一生中的大部分作品,由于种种原因未能流传于世。仅有二胡曲《二泉映月》、《听松》、《寒春风曲》;琵琶曲《大浪淘沙》、《昭君出塞》、《龙船》等得以保存下来,并成为中国民族音乐殿堂中的瑰宝。
刘天华(1895-1932)著名作曲家、民族乐器演奏家、音乐教育家。江苏省江阴县人。出生于知识分子家庭,是文学家刘半农之弟。1922年受聘赴北京,任教于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同年秋又兼任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音乐体育专科教师。1926年任教于北京艺术专门学校音乐系和北平大学女子文理学院音乐系,直至去世。一生中总共编写了四十七首二胡练习曲,十一首琵琶练习曲。奠定了二胡专业创作和演奏的基础。
任光(1900-1941)浙江嵊县人。从小喜爱民间音乐,会拉琴、吹号、弹风琴。1919年到法国勤工俭学,当过钢琴修理工人,同时学习音乐。1934年创作了著名的《渔光曲》(同名进步影片插曲,周璇主演并主唱)而一举成名。以后还创作了《月光光》、《新莲花落》、《大地行军曲》等电影插曲和一些救亡歌曲,如《打回老家去》(署名前发)、《高粱红了》等著名歌曲。此外,还创作过歌剧《台儿庄》(《洪波曲》)的音乐。
贺绿汀(1903-1997)原名贺楷,当代著名音乐家、教育家,湖南邵阳人。1931年考入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早年参加湖南农民运动和广州起义。先后任武昌艺术专科学校教员,明星影片公司音乐科科长、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政治部宣传队音乐教员、延安中央管弦乐团团长、华北文工团团长。半个世纪以来,贺绿汀共创作了三部大合唱、二十四首合唱、近百首歌曲、六首钢琴曲、六首管弦乐曲、十多部电影音乐以及一些秧歌剧音乐和器乐独奏曲,并著有《贺绿汀音乐论文选集》。1999年4月27日在上海逝世。
冼星海(1905-1945)原籍广东番禺,生于澳门一个贫苦船工的家庭。中国近代著名作曲家、钢琴家,有“人民音乐家”之称。1926年入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1928年进上海国立音专学习音乐。1929年去巴黎勤工俭学,师从著名提琴家帕尼·奥别多菲尔和著名作曲家保罗·杜卡斯。1935年回国后,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1938年赴延安,后担任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主任。1945年10月病逝于莫斯科。
聂耳(1912-1935) 原名聂守信,字子义,一作紫艺。云南玉溪人,生于昆明。自幼喜爱花灯、滇剧等民间音乐,会演奏多种民间乐器。他从小家境贫寒,对劳苦大众有深厚的感情,他在有限的生命中创作了数十首革命歌曲,他的一系列作品,正是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的产物。聂耳开辟了中国新音乐的道路,是中国无产阶级革命音乐先驱。聂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的作曲者。
马思聪(1912-1987)是中国第一代小提琴音乐作曲家与演奏家,在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上占有重要地位。1945年抗战胜利后,先后担任台湾交响乐团指挥、广州艺术音乐系主任、上海中华音乐学校校长、香港中华音乐院院长等。1950年后任中央音乐学院首任院长,并兼任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音乐创作》主编等职。
王洛宾 (1913-1996),著名的西部民歌传播者,被誉为中国现代歌曲之王。中国20世纪最负盛名的民族音乐家之一。籍贯北京。1934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音乐系。他1938年在兰州改编了第一首新疆民歌《达坂城的姑娘》之后,便与西部民歌结下了不解之缘,并从此在大西北生活了近六十年(其间曾先后两次入狱达十八年之久),将传奇般的一生都献给了西部民歌的创作和传播事业。
雷振邦 (1916--1997)是我国著名的电影音乐作曲家,国家一级作曲,曾任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中国电影能够家协会理事,中国电影音乐协会付会长、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几十年来,雷振邦创作的故事影片音乐主要有:《董存瑞》、《马兰花开》、《芦笙恋歌》、《花好月圆》、《五朵金花》、《金玉姬》、《达吉和他的父亲》、《刘三姐》、《万木春》、《冰山上来客》、《景颇姑娘》、《战洪图》、《钢铁巨人》、《暗礁》、《吉鸿昌》、《小字辈》、《幽谷恋歌》、《明天回答你》、《精变》《赤橙黄绿青蓝紫》、《东方大魔王》……还有82集电视连续剧《四世同堂》等。
马可(1918-1976) 江苏徐州人。1939年抵延安,在鲁迅艺术学院音乐工作团工作、学习,得到冼星海、吕骥等人的指导,记录、整理过大量民族资料。后在东北解放区从事音乐活动,解放后任中国音乐学院副院长。一生写了二百多首(部)音乐作品,其中以歌曲《南泥湾》、《我们是民主青年》、《咱们工人有力量》、《吕梁山大合唱》,秧歌剧《夫妻识字》歌剧《周子山》(与张鲁、刘炽合作)、《白毛女》(与瞿维、张鲁、向隅等合作)、《小二黑结婚》,管弦乐《陕北组曲》等流传最为广泛。以他为首集体创作的《哀乐》是现在国内最正式的傧仪用曲。
李德伦(1917-2001)出生于北京,少年时期学习钢琴及小提琴,在辅仁大学读书时曾与师生组成学生管弦乐团,并参加演奏。1940年考入国立上海音专,先后师从舍夫佐夫(I.SHEVTZOV)及杜克生(R.DUCKSON)学习大提琴,师从弗兰克尔(W.FRANKEL)学习音乐理论。指挥家、中央乐团艺术指导。中国音乐家协会第八届副主席兼表演艺术委员会主任。在人们的心目中,李德伦的名字总是和“交响乐”联系在一起。84岁的他在抱病多年后溘然长逝,令人发出“世上空余《田园》曲,人间不见李德伦”的感慨。
李焕之(1919-)原籍福建晋江,生于香港。1936年入上海国产音专从师于萧友梅。抗战爆发后,在厦门、香港等地从事革命歌曲创作。1938年就读于延安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结业后留校任教,并主编《民族音乐》。解放战争时期,任华北联大文艺学院音乐系主任。建国后,一直活跃在音乐战线,现任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四十余年来,创作了大量音乐作品,除了传唱一时的《民主建国进行曲》、《新中国青年进行曲》、《社会主义好》等歌曲外,主要有管弦乐《春节组曲》、《第一交响乐——英雄海岛》,古琴弦歌合唱《苏武》,古筝协奏曲《汨罗江幻想曲》,独幕歌剧《异国之秋》等,还编有《作曲教程》,并撰写了三百余篇论文,部分收入《音乐创作散论》一书。
傅聪(1934—)生于上海,8岁半开始学习钢琴,9岁师从意大利钢琴家梅百器。1954年赴波兰留学。1955年3月获“第五届肖邦国际钢琴比赛”第三名和“玛祖卡”最优奖。1959年起为了艺术背井离乡,轰动一时,此后浪迹五大洲,只身驰骋于国际音乐舞台,获得“钢琴诗人”之美名。
何占豪(1932—)何占豪是中国杰出的音乐家,世界著名作曲家。现任中国上海音乐学院教授,中国上海音乐家协会副主席。创作了中国第一部小提琴协奏曲《粱祝》。但是在这之后的几十年里他鲜有作品问世。有人说这首作品不仅是何占豪本人音乐生涯的最高峰,也是中国传统音乐和西方音乐完美结合的典范。
陈钢(1935-)上海市人。从小跟父亲陈歌辛学音乐,十岁起随匈牙利钢琴家伐勒学钢琴。大学四年级时,与何占豪合作写了蜚声国内外的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
Ⅸ 中国音乐名人
中国音乐名人有,冼星海,马思聪,何占豪,吕其明,刘天华等。
1,冼星海
冼星海(1905年6月13日-1945年10月30日),男,曾用名黄训、孔宇,祖籍广东广州府番禺县(现属广州市南沙区榄核镇),出生于澳门,中国近代著名作曲家、钢琴家,有“人民音乐家”之称。
2,马思聪
马思聪(1912年5月7日——1987年5月20日),小提琴家、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广东海丰人。中国第一代小提琴音乐作曲家与演奏家,在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3,何占豪
何占豪,1933年出生在浙江诸暨的一个农民家庭。以唱绍兴剧维生的父亲不希望儿子将来像自己一样过着穷困潦倒的生活,在何占豪12岁时,父亲用借来的钱把他送到杭州念初中,希望他将来成为一个有文化的人。
没想到酷爱戏曲的何占豪最后还是学上了越剧。一次上海之行让何占豪无意中考上了上海音乐学院,并且创作了中国第一部小提琴协奏曲《梁祝》。
4,吕其明
吕其明,出生于1930年5月 ,中国最杰出的交响乐作曲家,著名电影音乐作曲家。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届荣誉委员。
以其管弦乐序曲《红旗颂》、交响叙事诗《白求恩》等一批大气磅礴的交响乐杰作,开一代先河,奠定了他在中国音乐史上不可撼动的地位。
5,刘天华
刘天华(1895年2月4日—1932年6月8日),原名刘寿椿,江苏省江阴市澄江镇西横街人,中国近代作曲家、演奏家、音乐教育家。
清末秀才刘宝珊之子,与诗人刘半农、音乐家刘北茂是兄弟。自幼受到家乡丰富的民间音乐熏陶。辛亥革命爆发后,回到江阴参加“江阴反满青年团”,执掌军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