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谁知道中国十七年电影各个阶段特征和作品
1、革命历史、英雄主义影片(军事题材影片):20世纪五十六年代是英雄模范辈出的时代,也是英雄电影创作的大好时机,宣扬革命英雄主义的“十七年电影”不胜枚举,尤以军事题材居多。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有《南征北战》、《中华女儿》、《钢铁战士》、《翠岗红旗》、《风暴》、《老兵新传》(中国第一部宽银幕影片)、《红色娘子军》、《红日》、《燎原》、《霓虹灯下的哨兵》、《上甘甘岭》、《战火中的青春》、《英雄虎胆》、《永不消逝的电波》、《英雄儿女》、《回民支队》、《海鹰》、《战上海》、《东进序曲》、《苦菜花》、《南海潮》等,英雄人物传记则有《雷锋》、《赵一曼〉、《刘胡兰》、《董存瑞〉、《狼牙山五壮士》、《白求恩大夫》,表现历史人物事迹或历史事件的有《聂耳》、《林则徐》、《甲午风云》等。在战争叙事中融入健康的抒情场景,是“十七年电影”不少军事题材影片至今魅力不衰的“奥秘”。如由新中国第一位女电影导演王苹执导的《柳堡的故事》,以女性的视听语言,述说了一段兵民之间的经历,从而使人们对战争历史的追忆平添出一份浪温和温馨。
2、名著改编的影片:这是“十七年电影”的主流之一,如《祝神速》(鲁迅原著)、《林家铺子》(茅盾原著)、《家》(巴金原著)、《龙须沟》(老舍原著),以及《早春二月》、《青春之歌》、《红旗谱》、《革命家庭》、《暴风骤雨》、《小二黑结婚》、《烈火中永生》、《林海雪原》、《野火春风斗古城》等。其中《林家铺子》是“十七年”诸多名著改编的方式成为银幕经典的创作范例之一。影片传达原中国古典美学神韵,始终是研究者们饶有兴趣的。
3、惊险片:惊险片历来是中国各时期电影创作最精彩的样式之一,是当代中国形态较完备的“类型片”,“十七年电影”自然也不例外,出现了《渡江侦察记》、《平原游击队》、《秘密图纸》、《跟踪追击》、《铁道游击队》、《羊城暗哨》、《51号兵站》、《国庆十点钟》、《地下尖兵》、《徐秋影案件》、《冰山上来客》等一批作品,与现在大量的惊险动作片不同,“十七年电影”中的惊险片少有追逐和格斗场面,但也出现了少数武术功夫片,如《飞刀华》、《林冲》等。
4、爱情片:这无疑是“十七年电影”中最为优美抒情的一个板块,与当代爱情片相比,更显得细腻、精致、尽管有些“保守”,但十分动人,给人以美好向上的追求。代表作大多以民间传说为题材,以喜剧、悲剧或音乐片的样式出现。比如:集音乐、舞蹈和诗歌于一身的《阿诗码》(杨丽坤主演)当属中国爱情电影的巅峰作品之一;《刘三姐(黄婉秋主演)、《画中人》(李忆兰主演)等也是诗情画意的精品之作。同时,一批现实题材的爱情片大量涌现,如《五朵金花》、《我们村里的年轻人》等。
5、儿童片:“十七年电影”中的儿童形象从不“失真”,既坚强勇敢又天真可爱,其影片甚至吸引了许多的成年人,如:《祖国的花朵》、《小兵张嘎》、《鸡毛信》、《小铃铛》、《英雄小八路》等。
6、体育片:竞技体育的魅力被众人倾倒,体育电影则艺术地再现了运动员的风采,如《女蓝五号》、《水上春秋》、《冰上姐妹》、《女跳水队员》等。
7、喜剧片:“十七年电影”中的喜剧片以轻喜剧和讽刺喜剧居多,演员表演到位,无矫揉造作,幽默诙谐,如《游园惊梦》(侯宝林主演)、《今天我休息》、《乔老爷上轿》、《李双双》、《魔术师的奇遇》(中国第一部立体故事片》、《女理发师》《锦上添花》、《大李、小李和老李》、《球迷》、《满意不满意》、《哥俩好》、《抓壮丁》、《七十二家房客》(“十七年电影”中唯一的内地与香港合白的故事片)等。
8、戏曲片:属中国独有的影片样式。较具代表性的作品有:《梅兰芳的舞台艺术》(上下集)、《红楼梦》、《孙悟空三打白骨精》、《野猪林》、《群英会》、《梁山泊与祝英台》(新中国第一部彩色影片)、《牛郎织女》、《天仙配》、《杨门女将》、《铡美案》、《花木兰》、《花为媒》、《刘巧儿》等。其中多部与香港合拍。
9、艺术性纪录片:这也是中国独有的一种故事影片样式,是纪录片与故事片结合的产物,其大多产生于“大跃进”时期的1958年至1959年,代表作是由真人真事改编,并由本人扮演的《黄宝妹》。
10、少数民族题材影片:中国是一个具有56个民族的国家,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意义,除了具有影视人类学的意义(即纪录或表现少数民族的真实生活状况)以外,还可以以其奇观性而具有对非少数民族观念的娱乐性意义。代表作品有《阿诗玛》、《刘三姐》、《农奴》、《达吉和她的父亲》等。其中,反映===========民主进程的《农奴》,以版画式的粗犷、遒劲的光影处理,成为“摄影参与剧作”的一个极佳例证。
11、其他:舞台艺术片《东方红》、动画片《大闹天空》(上下集》等。
B. 在线求达吉和她的父亲(1961)陈学洁,刘莲池,朱丹南主演的高清视频免费观看资源
链接:
该片讲述了马赫社长按照彝族的礼节热情招待前来帮助他们修水库的工程队。工程队汉族工人任秉清一边设计施工,一边培养彝族技术人才。他经过了解,证实了学得最快最好的马赫社长的女儿达吉,就是自己解放前被奴隶主掠去的女儿。马赫闻知,感情上受到很大震动。达吉思想上也很矛盾。但通达的马赫觉得任师傅已年过半百,应当让达吉去认自己的亲生父亲。任师傅则不愿给马赫带来痛苦,认为达吉跟着马赫更为合适。崇高的父女,兄弟之情将他们紧密地连在一起。最后任师傅决定来凉山。
C. 达吉和她的父亲老电影是在那儿拍的
尽管说的是四川凉山的故事,不过基本上都是在东北拍摄的,大部分拍摄地是吉林省的四道沟。
D. 峨眉电影制片厂的成就
回眸半个世纪的四川电影,犹如从一个侧面欣赏中国的当代史,电影这种大众最喜爱的娱乐方式之一,透出的是百姓的生活与梦想,透出的是我们所不能淡忘的时代风貌。 四川的第一家电影制片厂,是1959年7月1日正式挂牌的,它由郭沫若亲笔题写了“峨眉电影制片厂”的厂名。当时它是全国六大电影制作基地之一,厂址设在成都市西门外罗家碾。当时的偏僻田园,如今已是车水马龙的中心城区,峨影厂仍矗立原地。
峨影厂所拍的,同时也是四川电影史上的第一部本土电影,是1959年7月开机的故事片《嘉陵江边》。这部电影最初名为《焊茶壶的人》,后来听从老电影艺术家蔡楚生建议,改了名。这部影片的外景是在重庆、隆昌、西昌等地拍的,随后的内景拍摄和后期制作,都是在北京的八一电影制片厂进行的,1960年4月完成全片。
这部影片着力塑造了从旧社会走来的老工人纪大明,在新社会中的觉悟与成长。纪大明在解放前谋生无着,只好挑担四处游走,为人补锅焊壶。影片情节感人,人物刻画细腻,1960年6月在全国公映后,反响强烈。峨影厂打响了第一炮。
惊动周总理的影片:1960年初,峨影厂酝酿拍第二部故事片,一下就看中了当时四川青年作家高缨发表的小说《达吉和她的父亲》。不料,英雄所见略同,长春电影制片厂的同志也想把这小说拍成电影。都与作者进行了联系,最后两厂商讨决定,合作拍片。
该片摄制组是1960年7月成立的,其中大部分演员都来自四川的话剧表演团体。主角达吉由长影的陈学洁饰演,而达吉的汉族父亲和彝族父亲,则分别由四川的艺术剧院院长刘莲池、峨影厂厂长朱丹南扮演。
1961年7月该片上映,观众都大为感动,川内许多高校师生开始热烈讨论它,一时间,从原创小说,到剧本,到电影,媒体都好评如潮。
让人想不到的是,此时出现了批判文章,认为作品宣传了所谓的“资产阶级人性论”,使活跃的文艺风气变得紧张起来。
这种情况引起了周恩来总理的关注。他百忙之中抽出时间看了小说,也看了电影,专门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发表了《论艺术民主》的重要讲话。周总理在讲话中说:《达吉和她的父亲》,这是一部好作品。周总理甚至说到了一些细节:“我昨天看电影也几乎流泪,但没有流下来……因为导演的手法使你想哭而哭不出来,把你的感情限制住了。例如女儿要离开彝族老汉时我们激动得要哭,而银幕上的人却转身子,用手蒙住脸……”
后来,峨影厂厂长朱丹南还和其他艺术家一起,被邀请到周总理家做客,周总理一眼就认出:朱丹南是马赫社长(片中角色)嘛。 岁月如歌,历史有痕。50年的四川本土电影,除“文革”期间停产外,涌现了不少佳作。比如1962年所摄的《乔太守乱点鸳鸯谱》,在全国乃至海外华侨中间都很受欢迎,那些省外看不懂川剧的,都被这部幽默的影片逗得哈哈大笑。当时有统计,《乔》片的上座率,仅次于那个年代最红火的影片《白毛女》。1970年代末期,峨影厂又开足马力拍片,随后几年推出了大量风靡一时的故事片,如《被爱情遗忘的角落》、
《红衣少女》等颇有“伤痕文学”意味的影片,如今回眸,它们与那个时代的文学创作、阅读风气,互相印证,代表着一种时代气氛。在王朔的轻松笑侃式的小说流行之时,四川电影也有了《顽主》、《京都球侠》等名片。尤其是充满周星驰那种“无厘头”风格的《京都球侠》,至今仍有球迷影迷清楚记得。再往后,四川拍出了不少反映新时期主旋律的重点影片,揽获众多奖项。比如颂扬优秀共产党人的《焦裕禄》,1994年出品的《被告山杠爷》,2003年拍摄的抗击“非典”题材的《38度》等,先后夺得了全国“金鸡奖”、“百花奖”、政府奖项“华表奖”等,大为业内瞩目。不过,平心而论,近两年四川电影在国内放映市场上叫得响的不多。不过,相信四川电影人会继续努力,重铸四川这个历史久远的电影摄制基地的辉煌。峨影厂的新作《让子弹飞》《大武生》《观音山》 等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
E. 求《达吉和她的父亲》下载地址
在土豆网上有 我非常确定 你去那网输入名字即可 能下也能在线看 你可以去看看 我一直用呢 感觉不错
F. 达吉和她的父亲的介绍
《达吉和她的父亲》是王家乙导演,刘莲池、朱丹南演唱的歌曲。
G. 搅合和搅和区别
1、意思不同:搅合是搅拌搅在一起的意思,搅和是拆散,破坏的意思。2、出处不同:搅合出自高缨《达吉和她的父亲》,搅和来自象形文字。
1、意思不同:搅合是搅拌搅在一起的意思,搅和是拆散,破坏的意思。
2、出处不同:搅合出自高缨《达吉和她的父亲》,搅和来自象形文字。
H. 电影五朵金花妲己和他的父亲的导演是
王家乙。电影《五朵金花》是长春电影制片厂1959年制作的音乐爱情电影,由王家乙执导,杨丽坤、莫梓江、王苏娅等主演。电影《达吉和她的父亲》是王家乙导演,刘莲池、朱丹南演唱的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