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巴黎圣母院」是一座怎样的建筑它在人类历史中的地位是怎样的
圣母院约建造于1163年到1250年间,是一座哥特式风格基督教教堂,是古老巴黎的象征。它矗立在塞纳河畔,位于整个巴黎城的中心。它是欧洲早期哥特式建筑和雕刻艺术的代表,巴黎第一座哥特式建筑。集宗教、文化、建筑艺术于一身。
文章图片2
巴黎圣母院之所以闻名于世,主要是因为它是欧洲建筑史上一个划时代的标志。在它之前,教堂建筑大多数笨重粗俗,沉重的拱顶、粗矮的柱子、厚实的墙壁、阴暗的空间,使人感到压抑。
文章图片3
法国著名作家维克多·雨果曾在他的小说《巴黎圣母院》中对圣母院作过最充满诗意的描绘,比喻它为“石头的交响乐”。
文章图片4
它建造全部采用石材,其特点是高耸挺拔,辉煌壮丽,整个建筑庄严和谐。远眺高高矗立的圣母院,巨大的门四周布满了雕像,一层接着一层,石像越往里层越小。所有的柱子都挺拔修长,与上部尖尖的拱券连成一气。中庭又窄又高又长。从外面仰望教堂,那高峻的形体加上顶部耸立的钟塔和尖塔,使人感到一种向蓝天升腾的雄姿。巴黎圣母院的主立面是世界上哥特式建筑中最美妙、最和谐的,水平与竖直的比例近乎黄金比1:0.618,立柱和装饰带把立面分为9块小的黄金比矩形,十分和谐匀称。后世的许多基督教堂都模仿了它的样子。
文章图片5文章图片6
当然,作为哥特式风格的建筑除了高耸入云的尖顶还有窗户上巨大斑斓的玻璃画。南侧玫瑰花形圆窗,这扇巨型窗户建于13世纪,但在18世纪时作过修复,上面刻画了耶稣基督在童贞女的簇拥下行祝福礼的情形。其色彩之绚烂、玻璃镶嵌之细密,给人一种似乎一颗灿烂星星在闪烁的印象,它把五彩斑斓的光线射向室内的每一个角落。
在教堂的平面上,承袭自老教堂的基本格局,圣母院被设计成有五个纵舱(Nave)的规划,包括一个中舱与两侧各两个的翼舱。但相对的,整栋建筑的尺度规模都放大许多,教堂全长128米,光是中舱就有12.5米宽,而整座教堂的全宽则为40米,穹顶(Vault)则为33米宽。东端是圣坛,后面是半圆形的外墙。走进大教堂里面,参观者首先为它的宏伟气势所震惊。几排直径5米的大圆柱将内部分为五个殿,而在十字交叉堂和唱诗堂周围还有两个回廊环绕。
文章图片7
巴黎圣母院的内部并排着两列长柱子,柱子高达24米,直通屋顶。两列柱子距离不到16米,而屋顶却高35米,从而形成狭窄而高耸的空间,给人以向天国靠近的幻觉。
主殿四周,连拱廊上方是一带双层窗户的走廊,在它之上是大
2. 巴黎圣母院这部电影如何
<<巴黎圣母院>>是一部值得慢慢品味的电影,他给我们带来了美与丑善与恶的灵魂冲击,每当我细细的欣赏这部伟大的爱情悲剧时都会有不一样的感受。是雨果告诉了我们什么是真正的爱情,有的时候一个隐藏在美丽外表下的丑恶的心灵更应该被人们所鄙视,相反的是,主人公之一的圣母院敲钟人卡西莫多,虽然他的外表丑陋可他有一颗善良的心,更应该被人们所记住。在这部电影中美与恶相碰撞,擦起了凄美的灵魂的赞歌。而且这部巨著更是有着许许多多的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地方。前也曾读过《巴黎圣母院》,因当时懵懂,不甚明白。这次因为论文故,我决定重读这部西方经典巨著。一读之下竟不能释卷。《巴黎圣母院》是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写于1831年的一部以爱情为主题,具有浪漫主义文学特征的作品,堪称19世纪浪漫主义的顶峰之作。它的诞生奠定了雨果一代浪漫主义文学宗师的地位。记得有人说过:作家因不朽的作品而不朽,作品因永生的人物而永生。雨果和《巴黎圣母院》就是如此。好的作品就像真理一样,能放之四海,存乎古今;也像英雄一样,后人瞻仰,永留世间。爱情是永恒的主题,幸福是共同的目标。这是万古不错的。作家因作品的不朽而不朽,作品因永生的人物而永生。雨果和《巴黎圣母院》一样都会永远不朽、永生!
3. 《巴黎圣母院》中,反映了什么道理
《巴黎圣母院》中,反映了什么道理?
读巴黎圣母院的启示?
《巴黎圣母院》是法国文学家维克多·雨果创作的长篇小说,1831年1月14日首次出版。
《巴黎圣母院》以离奇和对比手法写了一个发生在15世纪法国的故事:巴黎圣母院副主教克洛德道貌岸然、蛇蝎心肠,先爱后恨,迫害吉ト赛女郎埃斯梅拉达。面目丑陋、心地善良的敲钟人卡西莫多为救女郎舍身。小说揭露了宗教的虚伪,宣告禁欲主义的破产,歌颂了下层劳动人民的善良、友爱、舍己为人,反映了雨果的人道主义思想。
《巴黎圣母院》艺术地再现了四百多年前法王路易十一统治时期的历史真实,宫廷与教会如何压迫人民群众,人民群众怎样同两股势力英勇斗争。小说中的反叛者吉卜赛女郎爱斯梅拉达和面容丑陋的残疾人加西莫多是作为真正的美的化身展现在读者面前的,而人们在副主教富洛娄和贵族军人弗比思身上看到的则是残酷、空虚的心灵和罪恶的情欲。作者将可歌可泣的故事和生动丰富的戏剧性场面有机地连缀起来,使这部小说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小说浪漫主义色彩浓烈,且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它是运用浪漫主义对照原则的艺术范本。小说的发表,使雨果的名声更加远扬。
《巴黎圣母院》这部伟大的巨著,让我读懂了人海沧桑, 旅途坎坷,哪能没有折不尽的荆棘藤蔓,哪能没有踏不平的沟沟坎坎,哪能没有碰不到的险阻艰难……假如你用青春的火花点燃心房的的希骥却被飓风泯灭,假如一次次期待都化作秋天的落叶……那么,请你要面对现实,珍惜你自己。
4. 法国巴黎圣母院详细资料
巴黎圣母院大教堂(Cathédrale Notre Dame de Paris)是一座位于法国巴黎市中心、西堤岛上的教堂建筑,也是天主教巴黎总教区的主教座堂。圣母院约建造于1163年到1250年间,属哥特式建筑形式,是法兰西岛地区的哥特式教堂群里面,非常具有关键代表意义的一座。始建于1163年,是巴黎大主教莫里斯·德·苏利决定兴建的,整座教堂在1345年全部建成,历时180多年。另有小说,电影,音乐剧等以此为名。
【中文名称】巴黎圣母院
【法文名称】Notre-Dame de Paris
【英文名称】Notre-Dame Cathedral 巴黎圣母院
【教堂所在地】法国巴黎, 西岱岛(Cite)的东南端
【建造时间】1163年~1345年
【建筑风格】哥特式 【建筑师】尚·德·谢耶(Jean de Chelles) 皮耶·德·蒙特厄依(Pierre de Montreuil) 尚·哈维(Jean Ravy ) 维优雷·勒·杜克(Viollet-le-Duc)
【简介】巴黎圣母院是一座哥特式风格基督教教堂,是古老巴黎的象征。它矗立在塞纳河中西岱岛的东南端,位于整个巴黎城的中心。它的地位、历史价值无与伦比,是历史上最为辉煌的建筑之一。该教堂以其哥特式的建筑风格,祭坛、回廊、门窗等处的雕刻和绘画艺术,以及堂内所藏的13~17世纪的大量艺术珍品而闻名于世。虽然这是一幢宗教建筑,但它闪烁着法国人民的智慧,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
历史沿革
圣母院的法文原名"Notre Dame"原意"我们的女士",这位女士不是指别人,正是意指耶稣的母亲圣母玛丽亚。圣母巴黎圣母院照片(20张)院大教堂并不是在它位址上的第一栋宗教性建筑,根据教堂地底下挖掘出来的一些文物,该地点被作为宗教用途的历史,可以回溯到罗马的提庇留大帝(Emperor Tiberius)时代,在西堤岛的东半部上可能建有一座用来祭祀罗马与高卢神祇的神殿。 至于在此地址上所修筑的第一座基督教教堂,则众说纷纭,圣母院的旧址有着曲折的历史,4世纪时是一座用来祭拜圣史蒂芬的基督教教堂,6世纪时又成为一座罗马式教堂,而这座教堂有12块基石取自原先罗马神殿的遗址。也有说法认为大教堂是在墨洛温王朝(Mérovingiens)的希尔德贝尔特一世(Childebert I)在528年时,以先前已经存在的教堂为基础进一步改建。 到了12世纪路易七世时期,原有的罗马式教堂已经毁损不堪,在1160年被选任为巴黎主教的莫里斯·德·苏利(Maurice de Sully)决定在这个地方建造一座可以和圣坦尼大教堂(the Cathedral of St. Etienne)媲美的宏伟教堂。也有史料显示,在这里曾有两个教堂,一个是圣坦尼大教堂,另一个是圣母玛丽亚教堂。圣坦尼大教堂早在10世纪时,就已经成为巴黎、或整个法国的宗教中心。但是,也正因为这样的重要性,人们开始发现原有的圣史蒂芬教堂与其所承担的重任不相符,再加上原本的教堂已经随着时间而老旧,而开始思索重新修筑教堂。 现在的巴黎圣母院始建于1163年,在1345年建成。该教堂曾经是全欧洲工匠组织和教育组织集会的地方。因为这些历史渊源,巴黎最著名的索邦大学(Sorbonne),便坐落于此。18世纪末的法国大革命时期,教堂的大部分财宝都被破坏或者掠夺,处处可见被移位的雕刻品和砍了头的塑像,唯一的大钟幸免没有被熔毁,此时圣母院已是千疮百孔了。之后教堂改为理性圣殿,后来又变成藏酒仓库,直到1804年拿破仑执政时,才将其还为宗教之用。 法国著名作家维克多·雨果(Victor Hugo)曾在他的小说《巴黎圣母院》中对圣母院作过最充满诗意的描绘。这本小说写成于法国文学史上的浪漫主义时代。1831 年书出版后,引起很大的回响,许多人都希望修建当时残旧不堪的圣母院,并且发起募捐计划。也引起当时的政府当局对圣母院建筑惨状的关注。修复计划于1844年开始,由历史学家兼建筑师奥莱.勒.迪克(Eugene Viollet-le-Duc)主持,重现了圣母院久违的光彩。在1845年,拉素斯(Jean- Baptiste-Antoine Lassus,1807-1857)和维优雷o勒o杜克(Viollet-le-Duc)负责全面整修教堂,工程持续了23年,修缮了尖顶和圣器堂,因此今日我们见到的巴黎圣母院,有非常多的要素是由他们来重新诠释的。 在今日,圣母院依然是法国哥特式建筑的旷世杰作,并几乎保持了最初的原始风貌。圣母院也展现了哥特式教堂的发展史。
5. 在电影中经常出现巴黎的景点,巴黎有哪些经典的场景值得推荐游览一观
作为一名影迷的我,可以说是通过电影间接欣赏了不少巴黎的著名景点。有生之年一定要去看看。
《天使爱美丽》中的双风车咖啡馆
在这部电影里,女主角Ameli是一个古灵精怪的女孩子,她在双风车咖啡馆工作,这是一家装修简单、有着当地色彩的咖啡馆,让人觉得十分亲近。当地人需要在这里喝咖啡,两个人坐在位子上,你一句我一句,偷得浮生半日闲,十分惬意。
《达芬奇密码》中的罗浮宫玻璃金字塔
《筋疲力尽》里的香榭丽舍大道
这部电影呈现了巴黎六十年代的风貌,其中香榭丽舍大道的美景尽收其中,男主角和女主角肩并肩走在香榭丽舍大道派发报纸的片段是我非常喜欢的,时刻在我脑海中浮现。但是现在的香榭丽舍大道已经大变样了,成为了一条商业街。
6. 电影《巴黎圣母院》,和雨果原著出入大吗改后还能够看
《巴黎圣母院》是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维克多·雨果的一部长篇小说,自1831年问世以来,曾被多次改编成同名电影,电视剧以及音乐剧。雨果作为浪漫主义和人道主义作家的代表人物,其对人民苦难的同情以及社会弊病的洞察在这部作品中都有很好的体现。
三 故事主题
《巴黎圣母院》揭示了克洛德这样的神权人士的狠辣和虚伪,也揭露了菲比斯这样的上流“绅士”的无情和冷血,歌颂了善良纯真的卡西莫多和艾斯梅拉达,可在那样一个黑暗的时代里,纯洁美好注定斗不过伪善和权势,只能在黑暗势力的步步催逼之下黯然凋零。卡西莫多和艾斯梅拉达的死,是一首人性的悲歌,也是对宗教和王权邪恶统治的控诉,而故事所歌颂的人性之美也是这部作品流传至今的生命力所在。
7. 巴黎圣母院被烧毁仅半年,为何这么快就要把这件事情拍成电影呢
觉着这可能是让我们更多人都去能够记住巴黎圣母院这个历史性建筑。是为了纪念这个历史性建筑,所以才要尽快的把它拍成电影。
巴黎圣母院当时被烧的时候可以说真的是令很多人都是很痛心的,因为它是我们全国性的标志性建筑。虽然是法国建筑。但是我们全国人都很敬仰。当它被大火燃烧的时候,很多人知道这个新闻都是感觉到既痛恨又惋惜,虽然也是没有办法去拯救的,所以只能让它这种美好藏在我们心里了。
巴黎圣母院虽然不再那么完美,但是我相信它给我们带来的记忆是永远不会消失的。
8. 巴黎圣母院人物关系图
【人物关系图】:
【作品简介】:
《巴黎圣母院》(港译钟楼驼侠,台译钟楼怪人)是法国文学家维克多·雨果所著,在1831年1月14日初版的小说。故事的场景设定在1482年的巴黎圣母院,内容环绕一名吉卜赛少女爱丝梅拉达和由副主教克洛德·弗洛罗养大的圣母院驼背敲钟人卡西莫多。此故事曾多次被改编成电影、电视剧及音乐剧。
【作者简介】:
维克多·雨果,法国浪漫主义作家,人道主义的代表人物,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代表作家,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几乎经历了19世纪法国的所有重大事变,被人们称为“法兰西的莎士比亚”,人道主义代表人物。一生写过多部诗歌、小说、剧本、各种散文和文艺评论及政论文章,是法国有影响的人物。雨果的创作历程超过60年,其作品包括26卷诗歌、20卷小说、12卷剧本、21卷哲理论著,合计79卷之多,给法国文学和人类文化宝库增添了一份十分辉煌的文化遗产。
9. 出现在电影中,“巴黎”有哪些经典的场景值得推荐游览一观
艾菲尔铁塔:埃菲尔铁塔(法语:La Tour Eiffel)是一座于1889年建成位于法国巴黎战神广场上的镂空结构铁塔,高300米,天线高24米,总高324米。埃菲尔铁塔得名于设计它的桥梁工程师居斯塔夫·埃菲尔。铁塔设计新颖独特,是世界建筑史上的技术杰作,因而成为法国和巴黎的一个重要景点和突出标志。
卢浮宫:卢浮宫,位于巴黎市中心的赛纳河北岸(右岸),是巴黎的心脏,始建于1204年,历经700多年扩建重修达到今天的规模。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大、最著名的博物馆之一。
凯旋门:凯旋门(Triumphal Arch)是欧洲纪念战争胜利的一种建筑。始建于古罗马时期,当时统治者以此炫耀自己的功绩。后为欧洲其他国家所效仿。常建在城市主要街道中或广场上。用石块砌筑,形似门楼,有一个或三个拱券门洞,上刻宣扬统治者战绩的浮雕。
香榭丽舍大道:香榭丽舍大街(爱丽舍田园大街)(法语Avenue des Champs-Élysées或les Champs-Élysées),是巴黎城一条著名的大街。根据法国一个常用的说法,她被看作是巴黎最美丽的街道。
协和广场:巴黎协和广场(Place de la Concorde in Paris)位于巴黎市中心、塞纳河北岸,是法国最著名广场和世界上最美丽的广场之一。广场始建于1757年,是根据著名建筑师卡布里埃尔的设计而建造的。因广场中心曾塑有路易十五骑像,1763年曾命名“路易十五广场”。
巴黎圣母院:巴黎圣母院大教堂(Cathédrale Notre Dame de Paris)是一座位于法国巴黎市中心、西堤岛上的教堂建筑,也是天主教巴黎总教区的主教座堂。圣母院约建造于1163年到1250年间,属哥特式建筑形式,是法兰西岛地区的哥特式教堂群里面,非常具有关键代表意义的一座。
塞纳河两岸 挺漂亮的 从协和广场 走到巴黎圣母院那一块 最好是傍晚 你会觉得巴黎还是很美好的
克洛吕斯城堡:在图尔以东的昂布瓦斯市坐落着克洛吕斯城堡。莱奥那多•达芬奇应弗朗索瓦一世邀请在这里度过了人生的最后三年,完成了诸多作品,最后于1519年5月2日 离世。从近期整修过的卧室走到文艺复兴客厅,再经过其仆人马图丽娜的厨房,这一游览可以让您近距离走进这位文艺复兴时期天才大师的生活。
拉丁区 也就是文艺的左岸 那里算是我最喜欢的地方了 saint-michel saint-germain des pres 这两条街上有很多明星作家造访 有很多书店 旧书店里真是文艺到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