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做出《哪吒闹海》的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是不是名存实亡了
在我看来,做出《哪吒闹海》的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是名存实亡了。1958年,一部动画电影的出现改变了宫崎骏未来的生活方向。这部动画电影是东映公司根据中国民间故事改编的《白蛇传》,宫崎骏看这部作品就好像他遇到了一个命中注定的爱人。他疯狂地爱上了动画,宫崎骏及其随行人员对上海电影艺术工作室的一些作品赞不绝口,尤其是中国水墨动画。
这也是吉卜力工作室羡慕的地方:社会主义者首先实现了艺术的动画。然而,之后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创作停滞了10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核心创作能力被抛弃。改革开放后,大量外国电影进入中国,商品经济占了上风。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在经济转型的大时代被推向市场,并受到海浪和沙滩的洗礼。然而,在这种趋势下,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因追求利润而失去了最初的信心,不再看到那些涌出的优秀作品,在之后的几年里它慢慢走向沉默。所以在我看来,做出《哪吒闹海》的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是名存实亡了。
2. 上海电影制片厂还存在吗
还在的,上海电影公司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
在万航渡路(近武定西路)的地方。
3. 中国排名前十的电影制片公司有哪些
八一电影制片厂
北京电影学院青年电影制片厂
北京电影制片厂
北京科学教育电影制片厂
长春电影制片厂
峨嵋电影制片厂
福建电影制片厂
广西电影制片厂
内蒙古电影制片厂
上海电影译制厂
上海电影制片厂
上海科学教育电影制片厂
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
天山电影制片厂
西安电影制片厂
潇湘电影制片厂
云南民族电影制片厂
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
珠江电影制片厂
中国农业科学电影制片厂
中国儿童电影制片厂
保利华亿
民营的非常多。
4. 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现在的状况如何
我感觉九十年代是传统电影制片厂最艰难的岁月,美术电影的不景气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而已。而那个时代美术电影和其它电影相比情况则更糟。
首先正如电影制片厂这个名称所暗示的,他们当时的经营方式还没有从计划经济的国家拨款模式过渡到市场化的投资——电影——周边的资金循环。除了极少数比如《大决战》那种面子工程之外,大部分自谋出路的电影人都面临揭不开锅的境地。一个典型的例子是九十年代以后的《魔方大厦》和80年代后半的《邋遢大王奇遇记》,相比之下《魔方大厦》大片大片的空白背景让人觉得就是个半成品。
在这个框架下,战斗和死亡被禁止了(《黑猫警长》1985、《邋遢大王奇遇记》1987)、欺骗和背叛消失了(《葫芦兄弟》1986),甚至稍尖锐点的想象最终都不被允许(《魔方大厦》1994)。当整个世界被圈养在一个温室里的花园里时,这个世界离死亡就不远了。九十年代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变化,基本上也就是这个规律一个现实的证明而已。
5. 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现在还有吗
还在的,上海电影公司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在万航渡路(近武定西路)的地方。
6. 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重要人物
特伟是第一任厂长。历任厂长有严定宪、周克勤、常光希、金国平
上海美影厂在发展过程中汇集了蜚声动画影坛的编剧、导演、美术设计师、摄影师、作曲家和技术专家,有中国美术电影创始人万氏兄弟(万籁鸣、万古蟾、万超尘)、漫画家特伟、美术家靳夕、儿童文学家金近等。
7. 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是不是名存实亡了
我感觉有多少80后,90后,曾坐在电视前苦苦的等待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这行字的出现,这个代表了中国、甚至亚洲动画希望的一行字,在今天成为了中国动画难以逾越的巅峰。
而提起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巅峰之作,相信《大闹天宫》绝对是很多人心目中当之无愧的作品。这部被无数人奉为经典的动画电影,凭借出色的美术风格和跃然于纸上的齐天大圣,满足了几乎全世界观众对于中国动画的所有想象。
由于身体健康问题,张光宇只画了三个版本的孙悟空,然后放下大师的身份,表示万籁鸣可以根据需要,做出修改。最后,美猴王的形象经严定宪指导定稿,而他参与过《哪吒闹海》、《金猴降妖》的制作,被称为美猴王之父。
最终,《大闹天宫》中的孙悟空身穿鹅黄色上衣,腰束虎皮短裙,大红的裤子下,配一双黑靴。
看到定稿形象后,万籁鸣用“神采奕奕、勇猛矫健”表达了激动之情。
在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全场人员以及特邀美术设计张光宇先生的通力协作下,1964年,《大闹天宫》全本首映,因政策原因,于1978年全本公映,为美影厂、为中国动画带来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深远影响。
8. 我还挺好奇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第一部动画是什么
谢谢小花猫 (1950)
1950年9月上影美术片组摄制完成。这是最早归在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名下的动画片。
9. 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发展历史
正式建厂前,美术片组摄制美术片94部。建厂后,1957~1982年摄制美术片 187部、纪录片9部、共计220部。建厂前摄制的动画片《骄傲的将军》、木偶片《神笔》在探索民族风格方面,取得了成功的经验,对美术片的民族化方向产生了重要影响。1958年,万古蟾带领一批青年美术片工作者,吸取中国民间皮影戏和剪纸片的艺术特点,成功地拍摄出第一部剪纸片《猪八戒吃西瓜》。1960年在特伟、钱家骏的指导下,一批青年美术片工作者把具有民族传统的水墨画搬上银幕,摄制了第一部水墨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取得成功。同年,虞哲光以儿童手工折纸为造型手段,拍出第一部折纸片《聪明的鸭子》。
1960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在北京、上海等6个城市举行了美术电影展览,受到观众的欢迎,并得到国家领导人的称赞。1962年,又在香港展出,受到港澳同胞的热烈欢迎,1963年,周恩来总理曾赞扬美术电影部门在中国电影事业中,是具有独特风格、比较优秀的部门。
中国美术片在国际享有盛誉。从东影时期到1985年底共生产美术片275部,有22部获国内31次奖,有29部获国外45次奖;木偶片《神笔》和水墨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均5次获奖。
1980年6月,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创办了以介绍美术片为主要内容的儿童双月刊《孙悟空》,发行量最高达40多万份。 50多年来,《大闹天宫》、《牧笛》、《三个和尚》、《宝莲灯》、《大耳朵图图》等优秀作品享誉国内外,获得了包括丹麦欧登塞童话电影节“金质奖”、柏林国际电影节“银熊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及中国电影“金鸡奖”、“华表奖”、“童牛奖”等在内的200多个奖项。
美影不断推出影院动画片引领电影市场。2006年出品影院木偶片〈西岳奇童〉,票房突破300万,并受到市委常委、宣传部王仲伟的赞誉:动画片有此业绩,实属可喜可贺。望很好总结,并乘势而上,深化改革,促进转制,提升原创力,以重振我美影雄风。
2007年美影厂又创佳作,出品了大型民族史诗影院动画片〈勇士〉。该片是美影厂继〈大闹天宫〉、〈哪吒闹海〉、〈天书奇谭〉、〈金猴降妖〉、〈宝莲灯〉之后又一部动画长片。全片83分钟,历时4年,斥资1500万人民币打造而成。国际著名导演吕克.贝松也曾亲临〈勇士〉剧组,被〈勇士〉流畅的线条、创新的三维技术及坚持的民族特色所折服,无比钦佩地感叹道:〈你们的人物造型是别人画不出来的!“并表示要做”“牌推销员”,把〈勇士〉带到欧洲去。〈勇士〉继获得“第12届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动画片奖”、“常州最佳中国长片奖”之后,还获得了电影届学术影响很大的“金鸡奖”最佳美术片奖和“金熊奖”国际动画作品——最佳影院动画片奖。
此外,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还以动画产业化发展为目标,为社会各界提供影视片、广告片的制作、形象设计、卡通产品的研制开发、制作等,又新增动画卡通艺术长廊,同时美影厂下属上海美术专修学校是一家为动画片创作提供专业人才培养的学校,在卡通动漫领域为社会提供全方位的卡通艺术产品。 1993至1995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全年拍摄动画片约500分钟左右,数量上不能满足播放的需要,而且这500分钟的动画片并非都是精品,大好的市场白白拱手让了人。而动画片生产数量直线上升,仅仅2000年一年,就完成创历史纪录的5000分钟。到7月10日为止,已经完成剧本6049分钟,分镜头4278分钟,原动画2147分钟,样片2560分钟,再创新纪录指日可待。中国正在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动画片加工国。
尽管动画产业无论从产量和参与的制作单位都处在一个急剧膨胀的时期,但是在其市场运作方面,却仍然停留在“小儿科”的阶段。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在市场化的运作上花了不少功夫。一部10分钟的国产动画片,在电视台播出一次只能卖到100元人民币,成本却高达30万元。作为国内老资格的动画制作单位,该厂2000年全年的销售额为2279.6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