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给我讲一下动漫呗。。。比如剧场版是什么啊
剧场版:动画电影。
TV版:就是在电视上放的动画版本
OVA:Original Video Anime(原创影象动画),和TV相对,不在电视上放映,要看的话只能通过购买的方式。具体内容以后会作介绍。 剧场版:动画的电影版本。
*音乐:
OST:Original Sound Track(原创音乐专集)。收录与某动画有关的音乐。 [OST:Original Sound Track(原声音乐专辑)]
OP:片头曲/主题曲
ED:片尾曲
*片头和片尾的部分字幕解释:
监督:等于中国人说的'导演'
脚本:写剧本的人,也叫故事构成
原作:这个要区别于'脚本'。TV动画通常是由漫画,小说或者游戏……等改编的,漫画作者和动画的制作者通常是不同的(当然也有例外,比如宫崎骏的一些作品,GAINAX也经常是自己的原作自己制作成动画),因此有'原作'这一词。它指的就是原漫画/小说的作者。比如COWBOY BEBOP,原作是'矢立肇'。(关于矢立肇,看过梦总的朋友应该知道这个典故了,但目前看来还有很多人不知道,日后我会再作介绍)
CAST:声优,配音演员
STAFF:参与制作改动画的全体成员(一般的小虾小米都会包括进去)
制作:通常是指负责画该动画的公司,因为要制作一部动画通常是要N个部门/公司共同合作完成的,分工明确,有点像流水线操作。这个词也是需要大家关注的,一部动画的制作水准往往会受到制作单位的影响。有时甚至看看动画公司的名字也能知道这部片子值不值得收藏。
*圈内术语)
OTAKU:日语,原意为'御宅'。目前国内公认的意义是:容易沉浸在幻想世界中,欠缺正常社交生活经验的次文化族群,说的通俗点就是对动漫有着疯狂热情的一群人,举个例子(只能简单地提一下): 比如EVA的OTAKU能背得出每个使徒的中文,日文,英文名字,详细研究过《新约》《旧约》,熟悉犹太教,基督教和天主教的区别。关注GAINAX的一切活动……精通佛罗依得的理论……是邪 教组织的成员……
王道:最近非常流行的一个词语。意思是'权威','真理','本尊','最重要的东西'。
暴走:狂飙。GO MAD。症状通常是眼睛变色,行走呈爬行状。有时口冒白色气体……这要视情况而定。 典型角色……EVA初号机……
BT:变态的缩写
BL:BOY’S LOVE,男同性 恋
GL:GIRL’S LOVE
SM:……这个本来不想说的,但有人问了也没办法。性质跟上面两项差不多,相关词语是'女王''鞭子'之类,不能再具体了。
LOLI(罗丽):日语'幼女'的意思,指12岁以下的小女孩。LOLI也可以作为形容词使用,LOLI的标准在个人眼里可以有所不同,如果看上去觉得很小很可爱的就可以称她为LOLI,最典型的就是小叽了。
正太:和罗丽相同属性的词,专指12岁以下的小弟弟。
残念:可惜的意思。引申词语有'碎碎念'……类似的自己也可以造。
收声:闭嘴。
XD:这个很需要大家的想象力哦~第一种解释:X代表M。下面不用我说了吧。 第二种解释:一个表情符号。个人理解是'倒'或'晕'的意思。
口胡:语气词。相当于'靠!'之类的泄愤词语。
KUSO:恶搞的意思。但是也可以用来发表感叹,在动画中常常能听到男主角说这个词,翻译常常是'可恶~!''***!'
874:动词……论坛上疯狂批判的行为,一般如果你会被874的话肯定是触犯了某位OTAKU高手或者精神病患者,建议先和这种论坛保持距离,提高自己的实力以后再去或者干脆不要去了。
素人/幼齿:就是看动漫有些年头(2-3年)自己有点开窍了但其实还懂的很少的人。不算贬义词。
达人:看动漫不惜一切代价,总之实力很强的那种。
*动漫体裁: SF=SCIENCE FICTION 科幻机械类的作品,如EVA *动漫作品的缩写: 动漫发烧友之间常常用缩写代表自己熟悉的作品,缩写通常是能理解的,但也有些对于新人来说不是很熟悉,在此略举一二,以后逐渐补充。
FF:大家最熟悉的大概就是FF(FINAL FANTASY)系列了,FF系列本来是SQUARE公司的一个著名游戏,因为非常受欢迎所以有很多周边,比如游戏动画,OVA,电影等。但是 最近使用FF的缩写则需要辨别一下了,因为《黑客帝国》系列也出品了一部动画短片名叫FINAL FLIGHT OF THE OSIRIS(欧西里司最后的飞翔),缩写同样是FF。该片导演和《FINAL FANTASY》的电影版是同一个人(安迪*琼斯)。
M0=MACROSS ZERO(ZERO 是零的意思,所以用'0'表示) ROD系列:目前出品的有两个作品,一个是READ OR DIE(OVA),中文名为'死亡的思考';另一个是正在制作放映中的READ OR DREAM(TV),目前过内还没有D版。它们的缩写均为ROD
*OVA
首先解释一下什么是OVA
OVA=ORIGINAL VIDEO ANIMATION=原创动画录映带
OVA在动画历史里占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在各种动画资讯志让经常会看见她的踪影。能够作为OVA的作品在首次推出时必定是未曾在电视或戏院上映过,才能称作为OVA。当哪些在电视或戏院上映过的作品再推出的录映带/LD/VCD等等就不能称作OVA了。而OVA中的'V'亦泛指所有映带/LD/VCD/DVD媒体,并不是单单当作录映带。
Anime就是アニメ的发音,也就是Anime的日语词。一般被称为“日式动画”。
对比美国卡通,动画有着相当大的区别,通常以“Anime”来区分日美“动画”。首先在观念上,动画面向各个年龄层的各类观众,并且是作为和真人电影同等级别的传达故事或是提供娱乐的手段。
大多数Anime都改编自漫画,作为连续剧情的作品,都是长篇的连贯剧情故事,包含着起承转合以及人物关系的发展,大大增加了可看性,读者必须不断的购买连载的杂志才能跟得上故事。
由于本身的传统文化——不管好人坏人,只要具备一种超凡的境界,都可以成神;行事好与坏以及如何行事都无所谓,重要的在于出类拔萃,在于超越尘俗;死亡是光荣的,特别是为了某种崇高的目的而死的影响,因此不少动画都没有很明确的“好”与“坏”的界限,一些角色经常在两边阵营转换,甚至有些角色可以是“亦正亦邪”,而有些角色“非正非邪”。有时一个角色转入“正义的阵营”,但是其思想和人品却是邪恶的,反之亦然。同样,在表现一场战争时,有可能交战双方都不是“正义”或都不是“邪恶”。也因此动画常常直接表现死亡本身,而在西方社会看来,死亡无论如何都应该被避免,而且已经在媒体中成为了一种禁忌。
动画得以流利的另一个主要因素在于其题材的广泛性,流浪武士、太空冒险、荒诞喜剧甚至肥皂剧都可以变成动画故事,而且并不仅仅局限于日常生活的恶搞,更多的是对于人类角色的描写和带领观众走入天马行空的幻想。
而大多数人所熟悉的“卡通”,则来自一个英语词“Cartoon”,也就是大多数人所理解的“动画”——其实更多的是指美国风格的动画片。
美国的卡通强项在于剧场版,无论是迪斯尼、梦工场还是华纳,所出的卡通大片在模式上继承了好莱坞式的大制作风格——简练但是具备丰富变化的线条、震撼的大场面,华丽的视听效果、名演员本意和老少皆宜的戏剧化情节。毫无疑问,在制作上美国的卡通是全世界最强的,特别是在特技的运用方面更是遥遥领先,这是由美国的特殊电影市场环境所决定的,具备一定的本土特性,正义与邪恶的斗争是不少美国卡通的主题,当然,正义必胜。美国卡通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剧情的“片断化”,大致来说就是没有什么前后连贯性,单独成章。所以就算漏看了几话,或者是从中间开始看的话也不会有什么影响。
总的说来,美国的卡通主要面向儿童,宣扬犹太基督文件下的绝对正义邪恶之分,以及最终结局的“解决方法唯一”。剧情的片断化使得孩子们不必担心错过某一话而影响对故事的了解,而且不用为复杂的故事线索或者角色关系而费神,不少作品会故意的回避一些现实中的丑恶问题以保护孩子们。
而“动画”则是个很大的范畴。“Animation”涵盖了所有的动画模式。以大家日常所接触的爱猫扑,爱生活动画来说,使用“Animation”并不合适,而是应该用一个更正确的爱猫扑,爱生活人自造词——Anime,意为日式动画。
总的来说,美国的“卡通”多以剧场版的形式输出世界,而爱猫扑,爱生活赖以打入国际市场的主要是电视动画,两者间的区别目前来说还是比较明显的。
同人志
「同人志」一词原本指的是“一群有着相同兴趣的人,共同创作自己的文艺著作,称为同人志”。也就是说,只要志同道合的朋友们,将各自发表的文艺著作集结成册,不由商业出版社出版发行,而自己掏腰包印刷,在同好间流通者,均可称为「同人志」。
后来由于动漫画电玩文化盛行,各当红作品在同好间大受欢迎的结果,「将商业作品加以改编,编制外传形式的漫画同人志」便逐渐成为同人界的主流,这类作品多半沿用商业作品的角色设计以及时代背景等设定,再依同人作家的喜好,创作出不同的故事。举个例子来讲,当同人作家看了某部作品,觉得男女主角的结局实在太悲惨了,于是便沿用原作者的设定,自己画了一篇让男女主角可以幸福在一起的结局,或者是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将原作中本来严肃的情节略加修改,结果反而变成了一篇令人喷饭的爆笑漫画,像这些都是属于同人界内最常见的「改编派」的外传形式同人志。
OTAKU
Anime
动漫
“Anime”是一切的开始,也是产生Otaku的根源。一个Otaku在说出“Anime”这个词的时候,心里的感受不会亚于犹太人说“Adonai(主)”时的感受。动漫作为一种现代视觉现象,成就了自己的发展,也造就了Otaku,这些疯狂迷恋、研究动漫的人们;喜欢动漫、爱好动漫是Otaku之为Otaku的本原,Otaku的一切行为都源于这里,“我爱动漫”这句话是所有Otaku心中圣殿的第一锹土、第一块石头,也是他们开始攀登这座Otaku之山的第一个台阶。
Broad knowladge
兴趣广泛
Otaku们爱好动漫,但他们所爱好的并不仅限于动漫。以动漫为核心往外辐射,在喜爱的作品本身的资料无法满足自己无尽的资料搜集欲时,Otaku就会把魔爪伸向与作品有关的一切知识。你每每可以看到Otaku互相之间、甚至在专业圈子里头头是道地谈论战史、天文、多炮塔、西洋及东洋的冷兵器、北欧神话、天使位阶、所罗门72柱魔神、CZ75、织田信长、量子物理或种种能与动漫沾上边的东西。这些兴趣的范围没有任何限制,只要是被自己喜爱的作品所牵扯到的,Otaku也就没有理由不去研究。
Cartoon
卡通
这个简单的音译词是一般人对动漫的泛称,但对Otaku来说,这个词是亵渎的词语,他们坚持认为正确的称呼应该是“动漫”。因为Otaku觉得这个词能把他们和那些只懂得看热闹的小P孩区分开来。假如一个Otaku听到有人在大声谈论“卡通”(或更糟的,“卡通片”),他会轻哼一声,低声说一句“异教徒”,然后走开。跳起来义正词严地与对方理论“不是卡通,是动漫!”的Otaku也不是没有,不过他们的数量实在是太少了。
Dream
梦想
外人总会说Otaku“像小孩子一样”,主要的原因其实就是,Otaku不会随着年龄的增加、经历过社会的沧桑就放弃梦想。动漫作品是虚构的,而梦正是从对虚构世界的向往中产生。梦就是现实的延续;Otaku保存梦想不是因为他们相信梦会变成现实,他们只是认为梦想和现实可以共存,在现实世界存活不必舍弃美好的梦,在梦中的时候也不会无视、遗忘现实。思想在云端自由地翱翔,脚却始终踩在地上;说到底,梦想和现实之间并不存在什么截然坼裂的鸿沟。
Emotionality
富于感情,情绪化
在Otaku心里的天平上,比起理性来,感性总是要占优先的地位,其实看动漫本身就是培养感性的一个过程。经常可以看到一个大男人被一部动画感动得热泪盈眶,偶尔也能看到女生在看盖塔的时候兴奋得热血沸腾。Otaku对动漫的强烈感受性使他们在观看某部作品的审美过程中很容易出现狂喜的感觉,这种感觉再刺激他们去搜寻有关作品的资料以助更加深入地了解该作品。这是一个良性循环;正因为平时的这种养成,所以Otaku在现实生活中一般也是富有感情的,尽管那也意味着他们容易激动。
Fan
爱好者
Fan是Otaku的低级形态,Otaku的预备军。所有的Otaku都是从Fan进化而来的,因为爱好动漫是进一步增加对动漫的研究程度的基础。假如一个人会为动漫而感动并因而喜欢动漫,他就成了一个Fan;如果他不满足于看少数几部动漫画而开始去寻找那些动漫史上的经典名作来看、并且开始找和自己同样的人来交流思想,他就是一个地道的Fan;而当他再进一步、开始去关注动漫的相关资料的时候,他就走上成为Otaku的第一步了。
GAINAX
一个由一群超级Otaku组成的动画创作集团的名字。该集团所制作的所有动画都完全从Otaku的角度出发,将观众视觉和听觉的感动推到极至,被动漫界视为无上的经典。以某被尊称为“Otaku之王(Otaking)”的胖子创立的这个集团里的人几乎都是第一代的老Otaku,而且他们的作品对新一代Otaku来说也是人生旅途中重要的里程碑;GAINAX的每一部作品都带有浓重的Otaku特征:在作品中使用大量有意义或无意义的暗示、“服务观众的镜头”、旁征博引、向经典致敬、精益求精、浪漫、烧钱,并且不管收入多少,永远因开支过度而贫穷。
H
某个日文词汇发音的缩写,用以特指某一类特殊的作品。这个词的同义词,按照目前流行的写法可以写成“工口”;虽然不是一项定义,但是很奇怪地,所有Otaku都会接触H——他们对动漫的广博知识使他们必然会接触到这个在动漫中也占很大比例的词;——,而且无论男女,对H都不忌口。虽然Otaku对H的接触只限于形而上的领域而从来不会付诸实践,但托十几年前一个姓宫崎的胖子的福,Otaku曾在一段时间内被诬为是H的忠实实践者、甚至会超越法律和道德的限制来进行实践;这一偏见直至现在还未彻底消除。
Information
情报
“只看Anime的人不过是单纯的Anime fan而已。”
按照冈田斗司夫的定义,“搜寻参考资料的强大能力”是Otaku必备的特质之一。在这个影象过剩的时代中,为了能够把动漫中的每一个隐藏要素都发现和解读出来,Otaku必然会因为这种环境而进化出一种跨领域的资料搜寻能力。在Otaku看来,为了更好、更彻底地理解动漫,大量、多方面的情报是像空气一样必不可少的。Otaku都是考据狂;而且,这种考据行为本身也是一种至高的快乐。参见Broad knowladge(兴趣广泛)一条。
Juvenility
年轻的
Otaku被称为“长不大的小孩”,但这个说法也意味着,他们是年轻的。和实际的年龄不同,他们在心理上永远年轻:因为有梦,所以年轻,因为浪漫,所以年轻,因为有希望,所以年轻;——以及,因为热爱某项事物,所以年轻。就算有家有子,即使已是皓首苍头,Otaku就像神话中被命运女神祝福的诗人一样,永不放弃对生命和未来的向往,永远坚持自己的梦想,永远有着一颗年轻的心。
Kuso
恶搞
只产于Otaku大脑中的一种特殊的分泌物,这种分泌物在刺激Otaku的幽默神经时非常有效。Otaku必然会去恶搞,也只有Otaku才能看懂Otaku的恶搞。而且,Otaku的大脑对恶搞的创造性和感受性是随着Otaku度的加深而不断增强的,虽然在外人看来,Otaku只是对着自己根本看不懂的东西笑得花枝乱颤满地打滚;他们也许只会感到惊奇,也许也会随着他们干笑几声,但他们绝对无法理解这笑的意义,只是在人云亦云而已。
Love
爱
没有哪部作品会舍弃爱情这个永恒的主题,动漫更是这样。对Otaku来说,他们的爱不仅是对异性之爱,也是热爱动漫,热爱生命;看的动漫越多、越广泛,就越能理解这一点。宫崎勤那样的变态杀人犯,在精神上永远也不可能接近Otaku的领域。当然,BL还是要坚决唾弃的。
“——这个世界,便就是要有爱呀!”
Monomania
偏执狂
Otaku全部都是、而且必然是偏执的。其实他们的偏执,以及由偏执而产生的种种外人无法理解的事情,并不是Otaku所独有的,不管是在哪个方面,只要狂热地对一件事情投注了感情,人就一定会变得偏执。这种因热爱而产生的偏执是他前进的最大动力,能够推动他在攀登高峰的道路上克服一切障碍,奋力前行,最终开创出应得的业绩;这也就是为什么马克·吐温说:偏执狂离神最近。
参见Oddity(怪癖)一条。
New无效
新人类
New无效这个词被Otaku们视为最高的赞扬,也是他们对自己所下的最简单的定义。严格来说,Otaku不是一个称呼,而是一种状态:在这资讯发达的现代社会,他们面对席卷而来的影象及讯息大潮,并不是被淹没,而是在其中生存,从中寻找自己需要的资料和视觉元素。就动漫而言,画面中的每一个细节甚至画面之后的部分都无法瞒过他们;正是因为对资料讯息的需求,Otaku养成了高度的资料收集力和画面感受力,在这个层面上,的确可以说,这是人类的革新。
Oddity
怪癖
Otaku的种种怪癖早已为人所熟知,这些怪癖也成了外人诟病他们的一项理由。毕竟不是每个人都会在看电影的时候一边看一边在嘴里念念有词,或者去掀女性手办的裙子去看的;说实在的,不光Otaku,凡是极度迷恋某种事物的人都会因为太专注于自己喜欢的事物而忽视周围的世界,由此产生的种种可笑的怪癖,也就是可以理解、甚至是理所当然的。
Project oneself
突出自己,表现自己
自我表现的欲望是Otaku的本质,也是Otaku区别于一般的Fan的最主要的地方。收集各方面的情报然后加以综合解读、但关键还是要与同好讨论自己的观点,并以种种渠道发表;没有自我表现欲的Otaku不能算是Otaku,爱猫扑,爱生活的Otaku总是喜欢聚在一起做同人志,中国的少数Otaku们则固守几个杂志和沙龙式的论坛交流。但Otaku的表现欲所产生的最大结果还是在于,正是因为他们发表了观点,所以动画的制作者们才能根据他们的观点对制作的作品加以改进,而最早一代的Otaku们成长以后也开始把自己的同人志搬到屏幕和杂志上,开始引领动漫的发展方向和潮流。
Quixotic
唐吉诃德式的,狂想家的
构成Otaku的两个部分,可以说一半是collector,一半是mania。就是在最冷静的Otaku身上,都有着深刻的狂热、狂想的特性存在;在这种天性指引下,面对年龄的增长和被现实的磨石逐渐磨平的热情,Otaku们像那个冲向风车的骑士一样,勇敢地抵抗,与之战斗;这是一份无限的热情,当这种热情主宰了人的时候,人只能随着这种热情狂热地付出,为自己的梦想而战,因为那是他们自己心中最完美的补完,在那里他们能够得到至高的快感,那里是他们心灵的港湾。
Raunchy
不修边幅
“强烈建议前总蓄发明志。”
——Justice,2004年
在一般人心目中确立的所谓“标准”Otaku形象可以简称为“戴眼镜的长发胖子”,当然其实并不是那样,现在也没人是那种扮相了;但是,Otaku不修边幅的外表就像一道魔咒一样如影随形地跟着他们。不洗衣服和不洗澡对很多人来说是常有的事,长头发在Otaku群里也是很常见的,不过那只是因为他们懒得去理发而已。此外,Otaku的生活空间无一例外都像龙的洞穴一样被无数的动漫、周边、手办、游戏以及各类书籍塞满,杂乱不堪,假如没有父母整理,Otaku只有在实在乱到无法收拾的时候才会简单地拾掇一下,而且这个空间很快又会恢复原来的状态。爱好整洁的Otaku我不敢断言没有,不过这种人的数量不会比一只手上的手指多多少。
Specialist
专家
凡有资格被称为Otaku的,除了对动漫狂热的爱好之外,他也必然是动漫方面的专家。有些人能把7、80年代又多又杂的那些超级机器人动画对你如数家珍地列举并且加上专业的评述,有些人掌握的声优知识全部写出来的话足够编一本字典。有的人,在看到一个从没见过的动画片段时他会脱口而出“哦,这是大友克洋做的”并立即向你详细解释;冈田斗司夫曾经提到过有人能把星球大战电影的全部台词加音效背下来的强人,其实在Otaku看来这种人不是不可想象的。Otaku对动画的精通以大量的动漫知识、以及周边资料做基础,而这些基础和他们对动漫的狂热实为相辅相成。
True see
真视
Otaku的考据癖体现在方方面面。从动漫的表面看到本质,他们能把动漫中隐含的所有要素——以及动漫中根本没有的要素挖掘得一干二净;从每一话动画的作画监督之间的风格差异到画面中一个词语的意义及引申含义,他们都能看出来,然后把这一发现储存入头脑里的庞大情报库之中。被称为“Otaku动画”的动画,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在剧情和画面中充斥着大量讯息元素和暗示,Otaku可以在这“桢里画间”考据、搜寻;对他们来说,这是乐在其中的事情。
Unbowed
不屈的
在社会上,Otaku是受到广泛偏见的被歧视的一群;在中国,这种偏见则变成了对动漫及动漫迷全体的偏见。但是,Otaku,或者说动漫迷们从来就不会因这种偏见而退缩。正是在像GAINAX这样的第一代Otaku的努力下,90年代前期的歧视动漫的风潮终随着EVA的走红而结束。——我们呢?
Valentine's day
情人节
情人节向来是一个男性Otaku所不愿提起的伤心之日。大多数Otaku们在这一天既没有鲜花可送,也得不到一块巧克力;对这种冷落,老一辈的Otaku会在动漫那被理想化了的美少女中找一个自己的女神崇拜,而新一代Otaku们则干脆就把欲望发泄到恶俗美少女动画中那些汗牛充栋的花瓶上。但和一般人想象的相反,Otaku的女性朋友倒是比一般人还多:女孩子不一定能接受在她之外还有动漫要爱的男生,而志同道合的女性又很难成为爱人。而且,对不懂动漫的女生来说,Otaku的怪僻行为和不修边幅(参见此二条词条)的外表就首先会把她们吓走了。虽说爱情是要以互相理解为基础的,不过啊……这些Otaku兄弟们真是可怜哪……
With heart afire
热血
“热血”是一个很容易理解、但很难用语言确切解释的词汇。它特指一种感觉,最简单的说法就是激动到令人感觉自己全身的血液在沸腾起来;这种体验是纯粹感性的,因此有人用“理性崩坏”一语来形容热血。一般来说,在看超级机器人动画或体育类及硬派打斗类漫画时最容易产生这种感受;热血是人对作品中那种沸腾的气氛和震撼的画面的共鸣,这也就是为什么描写演戏的《Glass Mask》被称为“热血”的原因。“热血”和“萌”一样,是Otaku对自己的激情洋溢的两个最贴切的解释——参见Emotionality(富于感情,情绪化)一条。
Xenelasia
抗拒外人
Otaku是孤高的生物。对于Otaku们的爱好,虽然很多人不理解并对其表示鄙视,但Otaku们反倒认为应当被鄙视的是他们以外的绝大多数人。“非我族类”者打不进他们的圈子,圈子里的人也从来不想主动吸收圈外的“外人”进来;Otaku聚集之处总是会呈现出一种咖啡馆或沙龙的氛围,原因就在于此,无论这个Otaku的圈子是大是小,这一规律皆然。实际上,对外人来说,面对Otaku的唯一感受恐怕也只是像《GTO》里的神崎丽美那样,“他们和我说的都是同一种语言,可我就是一句也听不懂~~~”了吧……
Yamato
大和号
《宇宙战舰大和号》这部动画影响了一代人,也扭转了动画在人心目中的地位。同样地,《大和号》也造就了第一代Otaku;现在看来,《大和号》中的浪漫元素、严肃化的题材、加上写实表达方式的运用,都使它成为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也成了Otaku心目中最初的经典。其后动画的所有发展,无不是以《大和号》为其滥觞,《大和号》藉以成功的那些要素,也成了Otaku意识领域的基础。
❷ 悬疑恐怖片《怪形》,可看透人心,全场战斗力有点弱吗
看了标题,不知道小伙伴们有没有猜到这是哪一部电影,整个影片传播着不知所谓的恐怖气氛,从头到尾傻透了的,被玩的团团转的人类,一个一个被吃死,一点回旋生机都没有。就这么个玩意,不知道为什么评分还挺高,难道是恐怖片师祖?看过的小伙伴都知道,人心其实是更恐怖的,今天得心带大家走进这部能看透人心的悬疑恐怖片-《怪形》!
原创声明:本文由得心电影编辑得心原创,感谢分享,文章未经允许严禁转载抄袭,发现必究!在合适的时间,看一部合适的电影,你会收获很多;人生太短,等不及茶凉,若是常驻,得心愿奉上一篇最真实精彩的影评陪你走完这一场!
6.《怪形》当之无愧的既吓人又好看,还蛮恶心的,有些桥段很经典。与敌人斗智斗勇,慢慢发现敌方弱点,步步为营。也许有些小伙伴先看了《怪形前传》,因此认为在悬疑和人性的部分略重叠,所以冲击不大。但是作为1982年的怪形鼻祖,创作人员制造了一个非常绝望的噩梦。结尾整个南极大陆陷入茫茫无尽的黑夜,永远没有答案。特技简单但效果比30年后的中国依旧强悍。地狱就是从肉体到精神上的极度恐慌与痛苦,白色大地上绝望的火焰。非我族类,其心未必异,这就是伪装的可怕,节奏绝对的扣人心弦。结局算是个开放型的吧!
❸ 美国西部片的经典是哪一部
1. 关山飞渡Stagecoach (1939)
这部电影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开创了一种西部片的标准模式,是因为它把西部景观与剧情进行了的完美融合,是因为他造就了之后几十年中无可争议的西部片之王,是因为他开始了福特与韦恩的强强联手!犹他州纪念谷---一个西部片爱好者永远魂牵梦萦的地方!
关山飞渡
Stagecoach
(1939)
2.红河Red River (1948)
福特一直是公认的西部片的代名词。但是个人觉得西部片的大师一直是霍克斯,或者说,他是任何类型片的大师!因为他在他所涉及的所有类型中都做到了极致!此片就是他拍的第一部西部片。也是公认的最伟大的西部片之一!
虽然为黑白片,但是西部景观的黑白色调也同样让人赞叹!
大战红河边
Red River
(1948)
3.日落狂沙The Searchers(1956)
此片表现出来的非我族类大开杀戒的美国强权独裁精神可谓令人厌恶,这也是我不喜欢福特的原因,尽管他也使很温情的西部电影,但是在他几十部西部片中,却大多数表现出来的是白人种族的优越和印第安民族的低劣,而且残暴而无情!
但是本片作为一部里程碑式的西部片,而且隐喻运用也颇为深刻,并且一直被推为最伟大的西部片,那么有兴趣的影迷不妨也看一下吧。
日落狂沙
The Searchers
(1956)
4.赤胆威龙Rio Bravo(1959)
HOWARD HAWKS的每一部西部片都是经典!喜欢本片的程度甚至超过了红河。
本片娱乐效果十足,每一位明星都有极佳的表演,只是3个人唱歌的场景,韦恩居然被忽略了!霍克斯调到气氛的功力可谓前无古人,难怪能在每个类型电影中都做到极致!
赤胆威龙
Rio Bravo
(1959)
5.原野奇侠Shane(1953)
这是一部节奏较非常缓慢,但却值得慢慢咀嚼的的西部游侠片。
导演George Stevens第一次拍西部片就造就了一部无可争议的,氛围与故事都极为动人的经典。从看FRANK CAPRA的电影开始就喜欢上了 琪恩·亚瑟 Jean Arthur,虽然她的电影屈指可数,但每一部都是精品,本片当然也不例外!
原野奇侠
Shane
(1953)
6.双虎屠龙The Man Who Shot Liberty Valance(1962)
福特导演最后的一部西部经典!
到底是谁杀了Liberty Valance,通过对这个问题的解答,影片探讨了在西部开发的进程中的人性,道德,善恶等问题,并对无名的悲情英雄致敬。其实谁杀了已经不重要,因为现实与传奇之间,人们选择了相信传奇!这就是西部!
双虎屠龙
The Man Who Shot Liberty Valance
(1962)
7.荒野大决斗My Darling Clementine(1946)
又叫侠骨柔情,是福特导演西部片中富有诗情的杰作,也是浪漫化的一部西部片。而这也应该是 描写WYART EARP警长的电影中最经典的一部了,尽管关于他的佳作有很多!
电影主题曲余音绕梁,令人难以忘怀:oh my darling, oh my darling, oh my darling clementine, you were lost and gone forever, dreadful sorry, clementine.....
另外,方达的演出也令人印象深刻。
侠骨柔情
My Darling Clementine
(1946)
❹ 电影《第九区》是真实故事吗
电影《第九区》不是真实故事。
《第九区》是2009年索尼出品的一部科幻电影,由尼尔·布洛姆坎普导演,沙尔托·科普雷、詹森·库伯等联袂出演主演。影片于2009年11月26日在中国内地上映。电影讲述了维库斯感染了某种神秘病毒,正逐渐变成一个外星人,为了不沦为研究的对象遭受非人的实验,他只有逃往唯一安全之地第九区。
相关信息:
1990年,一艘巨大的飞船出现在地球上空,人们惶恐不安,却又分外好奇。经过一段时间紧张的等待,外星飞船始终没有动静。人类终于小心翼翼靠近它,强行走进舱内,结果发现了不计其数的外星人。他们形容丑陋,宛如虾子,而且健康状况极差,虚弱无力。
原来这是一群来自外星的难民,他们最终被地球人接纳,并隔离在南非约翰内斯堡的一片区域内生活,此地名为“第九区”。经过长达20年的繁衍,外星难民的数量扩张至180万之多,且和周边人类的矛盾冲突不断,越来越多的人类呼吁将“大虾”赶出地球。
❺ 求墨白先生的文,《蒋凯文去了哪里》《非我族类》《七夜》《请安眠,我的王》《失眠症患者》《病毒》《午
姓 名: 王墨
生 日: 1990年3月28日
生 肖: 马
星 座: 白羊座
职 业: 歌手
国 籍: 中国
籍 贯: 辽宁省大连市
民 族: 汉族
身 高: 177cm
体 重: 70公斤
个 性: 风趣幽默
特 长: 唱歌、主持
音乐爱好:钢琴 吉他 贝司 架子鼓
体育爱好: 足球 台球
粉 丝: 墨水
喜欢的食物:面条
喜欢的口味:辣
喜欢的女孩类型:温柔 可爱 不注重外表
喜欢的颜色:粉 黑 白
心中偶像:王菲 、张学友 、安在旭 、Rain 、林肯公园、 真命天女 、美声男伶 、VITAS
最喜欢的影视明星 : 金·凯瑞 、尼古拉斯·凯奇、梁朝伟 [编辑本段]【参赛历程】
大连在线第二界网络歌手大赛冠军
大连在线第三界网络歌手大赛冠军
蒙牛酸酸乳全国选秀大连赛区第2名
冰红茶杯全国校园歌手大奖赛辽宁赛区第一名
蒲公英全国青少年歌手比赛辽宁赛区第一名
雪碧飞扬新声绝对唱响大连赛区10强
2009年中央电视台《星光大道》 周冠军、五月份月冠军、年度总决赛第四场分赛分亚军(进入09星光大道年度总决赛前十强)、年度半决赛10晋8成功晋级 进入八强、年度半决赛8晋6成功晋级 进入六强。年度总决赛第6名。
★参赛歌曲★——星光大道的参赛歌曲
◆周赛◆
第一关 闪亮登场 《歌剧2》 ;
第二关 才艺大比拼 现代舞表演《Rainism》 ;
第三关 家乡美 新金大鼓表演;
第四关 超越梦想 《烛光里的妈妈》。
王墨凭着扎实的唱功 完美的表演 获得了CCTV星光大道09年第十三期周赛的周冠军。
◆月赛◆
第一关 反败为胜 《歌剧2》;
第二关 乘胜追击 《草帽歌》;
第三关 一锤定音 《等待》。
王墨以扎实的功底 沉着的表演 获得了星光大道09年第五月的月冠军。
◆“三枪”特别节目◆
与毛毛《爱是你我》
◆年赛分赛◆
第一关 闪亮登场 《第五元素》 ;
第二关 才艺大比拼 二胡演奏《世上唯一的花》;
第三关 家乡美 新金大鼓表演;
第四关 超越梦想 《墨攻天下》。
本场比赛 王墨亮出了自己的原创歌曲《墨攻天下》 这也是王墨写给所有墨水(粉丝)的歌曲 希望大家喜欢。
◆年度半决赛10晋8◆
第一关 闪亮登场 《人间情多》;
第二关 棋逢对手 《破晓》;
第三关 一锤定音 《歌剧2》。
本场比赛 王墨绝对震撼全场 顺利进入09星光大道年度前八强。
◆年度半决赛8晋6◆
第一关 闪亮登场 《等待》 ;
第二关 一锤定音 《歌剧2》。
本场比赛 王墨凭借自己扎实的唱功 完美的海豚音 赢得了在场所有嘉宾、评委的青睐 最终成功晋级 进入09年度总决赛前六强!!!
◆年度总决赛◆
第一关 闪亮登场 《歌剧2》。
❻ cctv6放过的电影 很多年前了,当时没看懂,现在想重温一遍
非我族类 法国2014
简介:年轻的哲学教授克莱芒被分配到偏远北部一年,远离巴黎百无聊赖的他想找东西打发时间,这时他遇到了美丽的理发师珍妮弗,两人很快相爱了。如果克莱芒的生活是被哲学或者意识流引导的,那珍妮弗的生活就是言情小说,娱乐杂志,和朋友们的晚会和卡拉OK。在爱情面前,灵魂和身体是自由的,但它足以去跨越文化和社会阶层的鸿沟吗?
❼ 《狼的孩子雨和雪》,这部影视作品看了是浪费时间还是物有所值
《狼的孩子雨和雪》是细田守的一部刻画母爱的动画电影。它延续了细田守导演一贯的细致和温情。看这部电影,需要静下心来慢慢品味。
电影一开始,是女孩雪讲述的母亲和父亲的故事。温柔的花子和狼人混血相爱,生下了两个孩子,女孩取名为雪,小一些的男孩叫雨。意外发生,狼父亲突然离世,只剩下花带着两个尚且年幼的孩子。花对着死去的爱人含泪说,我会把他们好好养大的。而她确实也做到了。
这是一部能让人看哭的电影。母亲这个词是多么伟大又神奇,它让什么都不会的女孩子变成顶天立地的大英雄。细田守的镜头和脚本,都无可挑剔。电影里面的矛盾、挣扎和爱,是世间最真实而珍贵的东西。
❽ 如何评价电影《上帝保佑美国》
“美国已经沦落为一个残忍而邪恶的地方。”弗兰克端着AK47闯进了“美国巨星”选秀现场,面对现场观众及摄像镜头他开始慷慨陈词,接着他朝这群“该死”的美国人扫射。这是《上帝保佑美国》的情节,而在2012年7月20日凌晨,在美国丹佛的《蝙蝠侠前传3》的首映现场发生了跟电影极其相似的情景,一名男子戴着面具在电影院朝人群扫射,共造成12人死亡,58人受伤。
现在并不能完全确认这位24岁男子朝人群扫射的具体原因,但在这个由网络推动的泛娱乐化时代,族群之间的隔膜从宗教、文化渐渐演变为品味(我不想用这个词,但找不到更准确的表达)之间的隔膜。这种品味隔膜在近几年越演越烈。
网络时代造就了无比多元的社会,而它的问题也渐渐显现。在这一点上笔者感同身受,在没有互联网的时代人们通过传统媒体获得信息,在我小时候每一位小朋友都看黑猫警长和葫芦娃,每逢周末地方台会放港台片,我们看着差不多的小人书,听着差不多的音乐,喜欢差不多的明星,吃着差不多的食物,玩着差不多的玩具,我们就是差不多先生,(但我们不是哈狗帮)。在这个时候,我们在信息接收方式上的趋同造成了我们品味的一致,这个时代你想看更多的东西也很难看到,这时我们在品味上还没有出现大的分野。之后录像带和VCD的出现让我眼界大开,大量的盗版碟充斥市场,在信息的获取上,我们完成了大规模的从被动接受到主动选择的过程。这时我开始淘碟,当大家还整天看王晶的时候,我已经满大街地寻找王家卫了。不光是电影,你对音乐、书籍、报刊的选择也更明晰了起来,你渐渐找到了适合你的隐性圈子,看王小波的人不会去看琼瑶,听崔健的人大概对毛阿敏不会太感冒。由此每一个人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也渐次观变,不同的人对同一个事物的看法也渐渐多元。这再也不是几亿人同时看7个样板戏的时代了,对于你不喜欢的东西,你可以回避,甚至可以讥讽或批判。于是我们的品味在这时开始正式分野,但还远没达到水火不容的地步。
再之后网络时代到了,信息的无限扩张使每一个人都猝不及防,获取信息的手段从未如此方便过。在这个时候我深切地感到,家里有电脑的孩子和没电脑的孩子,区别越来越大,传统媒体所获取的知识已大大落后于用搜索引擎获取信息的人。大概在2000年,我们家也买了台电脑,我对父亲预言:“你等着看吧,人与人的智商差距会越来越大”这没什么好预言的,网络造成的智力差别在一两年内就已泾渭分明了。玩网络游戏的人会没完没了地玩下去,对某些人来说网络就是游戏,而对另一种人来说,网络成了一个知识的无底洞,你掉进了信息和知识所组成的汪洋大海,你的首要工作再也不是获取信息,而是选择信息。之后发生的事大家也都很清楚了,社会上的人开始产生巨大的分野,的确有的人越来越傻逼,有的人越来越聪明了,这些不同的人群在文化、品味、政治观点等等不同领域的分歧也越来越大,且相互敌视。
且不论传统媒体和网络所造就的人群分野,这种分野基本存在于代际之间。传统媒体所代表的父辈一代跟我们上网的一代的世界观自然不同,不过这并不是社会文化矛盾的燃点,真正的矛盾是网络内部所造成的分野。因为网络无限大,每一个人都能从中找到自己所属的那个圈子,而一个个的小圈子小社区的存在,反而造成了更大的人群分野。我们可以回忆一下,在没有网络的时代,不同政治观点和不同品味的人可以坐在一起互相争论,可能面红耳赤,也可能大打出手。但像这样坐在一起不同思想的交锋变得越来越少。思想的交流被网络替代,而通过网络我们又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圈子,于是争论变少了,不同思想的交流自然也变少了。缺少了不同思想的交流,我们的思想也变得越来越偏激,品味也越来越极端。你活在自己的网络小社群里,自己的思想跟大家没有什么不同,自然也就看不出自己的思想有什么问题。比如上牛博网的人绝不会喜欢新华网,看《南方周末》的人不可能去看《环球时报》,而韩寒的铁杆粉丝决不会去想郭敬明有什么可取之处,而真正喜欢《赛德克·巴莱》的人,打死我也不会相信他会喜欢《举起手来》……
就是这样,我们品味的差别已经水火不容,政见也左右分野,世界观自然也泾渭分明。在网络上的社区里如果遇到了非我族类,大家口诛笔伐一下倒无所谓。可如果这种矛盾和争论上升到了现实世界就会出现像《上帝保佑美国》这样的惨剧。
影片中的弗兰克面对着美国道德的败坏;文明的缺失;品味的低下,他终于忍无可忍,用一种极端暴力的方式去操翻这个世界。对于这样一部B级影片,情节和故事不再重要,影片几乎也没什么情节可言,影片充斥着弗兰克和女高中生对品味及政见的喋喋不休然后就是去杀掉那些“该死”的美国人。影片虽是B级片,充满着喋喋不休和血浆,但弗兰克在某种层度上代表了美国菁英阶层对当代流行文化的看法。弗兰克只是用一种更为极端的方式去表达自己的看法而已。
影片所刻划的美国社会极其庸俗,虽显夸张,但一定存在。弗兰克这样的人也一定存在,而想象着干掉那些恶心的傻逼的人也一定大有人在。不但在美国,在中国在全世界,这都是一个不能乎视的潜在社会矛盾。弗兰克失去了婚姻;失去了工作,还得了脑瘤,在这种绝望到要自杀的境况下,当看到电视上的选秀节目时,仍然把他恶心得无法安然离开这个世界。是的,不把电视上那个贱货干掉死都不能瞑目。于是惨剧发生了,弗兰克也似乎找到了生存下去的意义,于是惨剧一个接一个地发生。我相信,一定有很多观众看得大块人心,而这就是B级片的最大意义。影片中的人物帮你出了口恶气。
而多少次午夜梦回,你也想象着干掉那些恶心的人,而更可怕的是,那些恶心的人是社会上的大多数。他们在聚会时只顾着低头玩手机,他们是非诚勿扰和中国好声音的忠实粉丝,他们的最大理想就是上星光大道,终极理想是我要上春晚……还有一群可怕的文青,他们追求知识,把穿越小说当成恶补历史的工具,常看百家讲坛,疯狂热爱于丹,女生们不看琼瑶了,张口毕口的张爱玲;他们通过范曾认识了中国画,通过文怀沙喜欢上了国学,通过张悟本学会了养生……他说他超爱摇滚乐,比如苏打绿;他说他热爱文学,比如郭敬明;他说他喜欢看电影,比如泰坦尼克号;他说他研究历史,比如甄环传……说完了,这就是我们身边的大多数。
而你如果像影片中的弗兰克一样整天看这些垃圾,你当然有把他们全都干掉的冲动。但你可以选择不看,或者躲进自己的小圈子里总可以了吧。而如弗兰克这种自诩的所谓文化精英撑权的话,就会造成大规模的思想改造和文化革命,甚至种族屠杀。在近代史上我们已不止一次的看到,像弗兰克这样的自认为掌握了真理的人,用血腥的手段屠杀有着另一种信仰的族群,然后控制出版,堵塞言论,把自己认为错的,或者低俗的东西消灭掉,然后大家同唱一首歌,同跳一支舞,同看一出戏,祖国山河一个色儿……相比用暴力强制趋同的社会,我更愿意回到这个庸俗不堪的世界。
你可以改造社会,改造国家,但绝不能直接改造一个人的思想。这是最大的灭绝人性。思想改造应该通过社会改造来实现,而不是直接把思想消灭更不能通过消灭肉体的方式消灭思想。1689年,英国通过了宽容法案,1787年,美国第一宪法修正案,都已立法不得干涉公民的信仰自由,而说到底是不得干涉一个人的思想自由。不管这个人多么的伤风败俗,品味低下,只要他不犯法。我们都拿他没办法。革命不能革到人心深处,对社会及体制可以有大规模的改造工程,但要来一次重塑新人的运动,誓与旧我绝裂,欲重新作人的人,都是危险的。
影片所表达的思想和它的内在情感是十分可怕的。当然,这样的影片看上去会很过瘾,而这种简单的情绪发泄是比《蝙蝠侠》之类的影片还要直接,而它的模仿效应也比后者更大。对于这种有着社会现实意义的B级片,以及影片中所涉及的“该死的”人,我们需要的是宽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