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你喜欢哪部电影的海报
最近我看了很多电影,也一直在想怎样才算是一张优秀的电影海报?
看电影前,它能激发你的强烈兴趣;
看电影后,它让你对电影中某些情节产生“顿悟”之感;
电影之外,它是一幅独立的审美作品。
八十年代以前,电影海报是以画家手工精心绘制的画稿为母本印刷制作的,特别是那些由大师级画家加盟的手绘电影海报画稿,它不但提升了电影海报的艺术品位,还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现今高科技的引入,带来电影海报制作的革命,使得电影海报的制作变得非常便捷容易,相对于以往传统的工艺海报来说,几乎没有收藏价值。
电视机不普及的年代,看电影是奢侈品。手机都能看电影的年代,看电影变成日用品。因此电影海报也变得更大众化,商业化,由此弱化了电影海报的艺术性。
但不乏有一群设计师,他们凭自己的表达方式来叙述自己对电影的爱好。他们的作品风格多变,不强调明星效应,更注重电影本质的表达。这些海报作品,目的并非要如何将电影“卖”出去,而是作为从观众角度的对电影的更深层次的诠释,更像是电影的观后感。
因此我精选了一系列海报,从三大方面和大家分享与赏析:
一、给你一种顿悟的喜悦
01《泰坦尼克号》
如题所示——“最后的绝地武士”,Andrew Kwan海报设计没有悬念,用最直观的方式点题:残阳如血衬托下那疲惫的背影缓缓消逝,一段传奇已然落幕,空中悬挂着两轮太阳,那是卢克的起源,也是卢克的最好归宿……
04《逃出绝命镇》
第90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原创剧本,一部充斥着恐怖、种族问题、融入了细思极恐的科技元素的电影。
Jay Shaw的设计是90年代常见的海报设计风格,去掉色彩,侧重图形和版式表现,画面定格在勺子从人头杯子中“取出”一动作,有意形置换的意思,也将视觉重点放在"Get Out"上面,意味深长。就像这部电影一样,惊吓不会在你以为它要来的时候出现,而隐藏在背后的秘密,比你所能想象的都更加大胆。
影片其中的爵士配乐和罗德的阴谋论让电影充满黑色幽默,也很有讽刺意味。
05《007:幽灵党》
不管你有没有看这部电影,都一定要看《007:幽灵党》的片头,其表现手法可以作为一个独立的影片来欣赏,甚至有人给出片头比影片还精彩的评价。
片头中所出现的戒指,是该片的主题:幽灵党,戒指上的图案正是一个八爪鱼和幽灵结合体图形。《007:幽灵党》原版海报的表现都在帅哥美女丹尼尔·克雷格和莫妮卡·贝鲁奇身上了。
由此来看Pedro B. Maia版本的海报,和《007:幽灵党》片头一样,更偏向于用八爪鱼、幽灵、骷髅头等元素来表达影片的主题。
《007:幽灵党》片头
题外话:《007:幽灵党》片头配乐是由英国男歌手Sam Smith演唱的《Writing》。
《瑞士军刀男》
星爷说得对,演死尸是个技术活。Daniel Radcliffe,著名的哈利·波特一角饰演者,在《瑞士军刀男》里演一具非常重要的尸体,这具“尸体”会做鬼脸、喷口水,几乎“无所不能”,甚至展现出惊人的功能——剧烈的“屁流”可以成为喷气式划艇,带另一位主角汉克离开荒岛。
这是一部被网络归为剧情、喜剧、冒险类的影片。正确来说,这是一部黑色喜剧。Pedro B. Maia版的《瑞士军刀男》海报,采用一个特别的视觉角度来设计,细看这特别的构图、荒诞的行为,就如观看这部电影一样,笑着笑着就哭了。
07《超能陆战队》
无疑,“大白”的受欢迎程度远远高于电影本身。“大白”面部造型灵感来自于日式铃铛,角色设计师Shiyoon Kim发现铃铛的上部有一个细长豁口连接两个孔,这启发了一条线连接两只眼睛的设计。
这种没有嘴巴的极简的设计概念让“大白”用眨眼和肢体动作表达情感,反而给大家对“大白”丰富肢体的语言有更多的解读。Berkay Daglar这张海报可谓诠释得非常到位了。
二、让一场电影变成静止的画面
抛开情节,许多电影都拥有优质的画面。其中要数韦斯•安德森的电影《布达佩斯大饭店》,电影中的色调、道具、布景,高饱和度的色彩,每一帧画面的注重细节到达了偏执狂的水准。
这种画面构图及色彩运用给观看电影的人带来视觉盛宴。
下面推荐的海报作品,并非从影片中截取画面创作那么简单,而是设计师通过个人风格,用自
08《星球大战VI:绝地归来》
出自Jaehwa Lee之手的海报,干净的背景,营造出广阔的空间感,角色造型因此而更突出,STAR WARS 字体美感一览无遗。
09《蝙蝠侠》
黑色的美。蝙蝠侠作为暗黑系英雄,再加上剧情本身和场景风格都是在黑暗的整体氛围中活动,巧妙地用黑色做插画,奠定黑暗的画面情感基调。
10《水形物语》
哑巴姑娘爱上鱼人,虽然时代定格在压抑的冷战背景,涉及到了当今社会中种族歧视、同性恋、弱势性别等这种现实社会问题。但故事将情欲与近乎神圣的爱情融入到了“水”这意象里,完成了一个美丽奇幻的成人童话。
11《剪刀手爱德华》
女主家居住的地方以前是从不下雪的,只有当爱德华出现后洁白的雪花才开始飞扬在那片土地上空。作为一个机器,爱德华几乎没有表情,一双尖利的剪刀手也不利于表达感情,冰冷的色调衬托在他惨白的脸上反而更加令人难忘。
12《银翼杀手2049》
在凸显色彩的同时而不失去反乌托邦的感觉,此片摄影指导为罗杰·狄金斯之作,画面中不是烟雾和粉尘的沙漠,就是阴冷潮湿的雨夜,成功地让你人感到未来的不适,随便一帧画面都是一件艺术品。
而下面这张海报,Chris Skinner通过他个人的风格,将赛博朋克式的末世街景和暧昧的霓虹灯管重现你的面前。
13《黑客帝国》
20年前的经典科幻片,Chris Skinner用自己的手法来描绘场景,细节处理得非常精细,可以作为一部独立的作品来欣赏。
Ⅱ 盘点一下80年代最经典的电影,哪些电影你印象最深刻呢可以分享一下吗
一,三个和尚,豆瓣评分8.8,本片是由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1981年制作的动画短片,根据中国民间谚语改编而成。短片通过三个和尚没水吃,寺庙失火,三个和尚齐心协力救火,直至后来三人合作吊水的情节,既批判了三个和尚没水吃这种社会上存在的落后思想,又提倡了人心齐,泰山移的社会新风上,把影片与现实生活紧密的联系在了一起。影片还把西方动画片的现代漫画表现手法巧妙的结合,并融化在民族风格之中,使生动活泼的画面形象中蕴含着深刻的道理。
四,天书奇谈,豆瓣评分9.2,这是一部完全可以用中国动画史上的杰作来形容的影片,它是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生产的第三部动画长片,其独特的风格与魅力甚至超越了美影之前的两部动画长片大闹天宫和哪吒闹海,前者是中国动画长片开山立派的鼻祖,而后者更因有些悲情色彩的故事情节和优美灵动的艺术风格而获奖无数。天书奇谈的超前性在当时并未获得超越前两者的口碑,但放到现在来看,绝对是中国动画片历史上的里程碑之作。
Ⅲ 宣传画的收藏
众所周知,宣传画属于招贴画的范畴,源于广告、海报,与广告,海报所不同的是:宣传画主要是为政治服务,它的诞生要远远晚于广告和海报。在文化大革命中,宣传画更是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并将宣传画的发行和张贴推到了极致。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由于政治运动的结束,宣传画逐渐走向衰落。然而,十年文革的浩劫给人民留下的创伤和印象实在是太深刻了,它很难从人们的记忆中抹去。今天,凡是那个时代过来人只要看到文革宣传画,就会勾起对往日的回忆。比如这次西泠印社2006年春拍推出的文革时期著名的《欢呼毛主席革命路线的伟大胜利》、《伟大的长城》宣传画原稿就是如此。这两幅宣传画是由著名画家何建国创作于1967年,曾被作为电影海报广泛张贴,能完好保存至今实属不易。凡是过来人,只要重温这两张画,想必往事会历历在目,记忆犹新。有专家认为:它的价值集中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首先,作者创作没有名利思想和商品气息。当时画家以空前的热情和无私的奉献投身到《欢呼毛主席革命路线的伟大胜利》、《伟大的长城》宣传画创作中,并把它作为政治任务来看待,其忘我而严谨的创作态度是史无前例的。
其次,作品开门见山,并深深地打上了鲜明的文革时代烙印。整个画面可以让观者感受文革初期“红海洋”和“万岁不离口、语录不离手”的气氛。
再次,作品有极强视觉冲击力和感染力。为了配合史无前例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高潮,艺术家在创作宣传画中,采用“红光亮”,让观者一看就能融入到这场轰轰烈烈运动中去,画面色彩鲜明、亮丽,领袖人物形象突出。
最后,文革宣传画原稿存量稀少,弥足珍贵。由于当时人们没有意识到对文革宣传画进行保管和收藏,使得原稿凤毛麟角,即使发行量巨大的印刷品,目前市场上也难见踪影。像《伟大的长城》印刷品已成为各路藏家竟相寻觅的对象,现市场价已高达上万元。
特殊的年代、特殊的题材成就了文革宣传画特殊的价值。这恐怕是造成当今文革宣传画在拍卖市场上屡创天价的主要原因。
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宣传画收藏的市场价值,现在收藏宣传画正是时候。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进展,中国的艺术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注意,中国宣传画作为热门种类,也出现在国外的网站上和苏富比等国际大型拍卖公司的拍卖会上,而且中国宣传画在国外的价格要比国内高数倍。
中国宣传画为什么在国际市场如此走俏,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1、表现了强烈的历史事件,内容丰富多彩;包括政治、经济、外交、运动、妇女、儿童等题材,是研究现代中国和艺术的绝好材料。2、作为宣传画在国际宣传画的历史中有其独特的风格;尤其“三结合”方法 领导出题目、画家来创作、群众提意见,和在色彩要“红、光、亮”,形象上要“高、大、全”的独特风格,在世界各国的宣传画历史中是独放异彩的。
国外对于真正中国宣传画的珍品和精品只展不卖,在拍卖会上或者网上销售的宣传画大部分是中等水准或者印刷数量比较多的作品。所以说“由此可以看出经营者用心良苦。经营者目前只是想在世界市场上开拓新的领域,等这一领域热度上去以后,其收购的上等精品会在不久的将来巨有更大的升值空间”。
国内宣传画的交易市场集中在北京、上海、广州、东北等地。虽然国内没有专门介绍或销售宣传画的网站,在价格上也只是国外的1/10 1/5,但这种差距“正在逐渐缩小”。
Ⅳ 80年代电影具体怎么做宣传
1、海报。那时的电影海报大多数是手绘,张贴于影院门口。
2、杂志。最有名的数《大众电影》,国民的电影知识多半来自于它。
3、电台。在电视还不普及的年代,听收音机是最重要的娱乐方式和信息来源。那时候还有专门的节目播放电影录音,也就是从头到尾完整地“听”一部电影。
4、口耳相传。口碑是最重要的。
那时候还没有很商业化,票房的概念还没流行。电影制作和发行都集中在国有制片厂和电影院手里,所以导演和制片不用太操心这方面的问题。另一方面,由于娱乐产品稀缺,所以几乎每一部电影都会受到足够关注,有很多的人去看,还不止看一遍,所以那个年代的“经典”也就很多——看的人多,就成了经典。
Ⅳ 80年代电影圈5朵金花,如今最小的已经58了,除了刘晓庆潘虹,还有谁
说起80年代的电影圈 ,那时的影视剧和人物可谓是个个经典 。而在那个时候也被人们选出来电影圈的五朵金花 。除了刘晓庆和潘红,你知道还有谁吗 ?
通过上面五位金花我们可以看出 ,他们之所以能够成为金花 ,靠的并不是自身的美貌 ,而是他们那超强的实力 ,还有极高的艺术造诣 。同时我觉得现在的演员们应该和他们学习 ,他们也是现在演员的楷模 。
Ⅵ 八十年代的日本电影有哪些
1、《凶暴的男人》是由北野武执导,北野武、川上麻衣子等人主演的一部剧情片。影片讲述了特立独行的刑警我妻谅介由于作风粗暴在警局内被视为异端的故事。出品时间1989年。
2、《忠犬八公物语》是由神山征二郎执导,仲代达矢、柳叶敏郎等主演的剧情片。该片于1987年8月1日在日本上映。该片主要讲述了一条名叫阿八的狗对主人的深厚感情,这条狗在主人死后的九年里,每天都到车站等候主人的归来。
3、《利休》是由敕使河原宏执导的古装历史片,三国连太郎、山崎努主演,于1989年上映。该片改编自野上弥生子的作品,讲述了千利休担任丰臣秀吉的茶头的十年,由宠臣直至被迫自尽的故事。
4、《阿基拉》是由东宝株式会社出品,大友克洋执导,岩田光央、佐佐木望、小山茉美、玄田哲章、北村弘一等配音的科幻动画电影,于1988年7月16日在日本上映。该作品根据大友克洋的原作漫画改编,讲述未来的日本东京,军方一直在秘密进行的“阿基拉”项目导致巨大灾难的故事。
5、《竹取物语》该片由市川昆导演,日高真也、菊岛隆三、市川昆编剧,中井贵一、泽口靖子、三船敏郎、若尾文子、石坂浩二等出演,于1987年9月26日在日本上映。该片改编自日本传说,讲述了一位伐竹翁在竹林中遇到美丽女婴,遂和老伴收留其为养女的故事。
Ⅶ 80年代的出版物是什么字体
这是那个年代特有的字体,其主体是宋体,但是由于当时的宣传画很多时候要人工绘制到大型的宣传板(墙)上,字体部分为了成行成列,要先打格子再在格子里面写字。因此,对字体进行了一定的改变,以便于书写。现在这种字体已经不常用了。我仿佛已经能闻到那个年代书特有的那种油墨味道了,那种很奇特的香味你们懂我的不。看到清竹列出的书目,忍不住把自己的一些旧版书也拿出来摩挲了一番,特意关注了一下出版年份和印刷数量,没想到八十年代的文学出版物竟会有着如此让人惊叹的印数!随便列举一些书名,这二十多年来国内出版界的文化趣味和商业化走势也可从中略见一斑了。难怪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八十年代”会成为一个特殊的文化名词被人津津乐道,甚至以此为题辑成专著。
Ⅷ 八十年代的小本电影画册有没有收藏价值
肯定有收藏价值,那是八十年代好多人的回忆,现实也有很多人偶读在收集这个
Ⅸ 八十年代给你留下最深印象的是哪一部电影
八十年代其实有不少优秀国产电影问世,但由于我那时候年纪非常小,真正第一时间看过的影片其实极少,应该也只有《少年犯》、《金镖黄天霸》等几部,还都是学校组织六一活动才观看的。
那十年其实有很多好电影出现,比如谢晋执导的《牧马人》,张艺谋执导的《红高粱》,还有凌子风执导的《骆驼祥子》等等。但我看到这些电影,都是在多年之后,差不多到了九十年代末。
对我来说,回看过的八十年代电影,印象最深的是一部喜剧片,《顽主》。
影片中拍摄过的很多北京街头景象,如今再看也多了很多纪录片的味道。那个时代不一定完全好,至少不像我们怀旧时那样好,但不管是好是差,我们都永远回不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