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电影《辛弃疾》读后感
辛弃疾是我最崇拜的伟人,他于公元1140年5月18日生,公元1207年10月3日逝世,他是南宋著名爱国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中年名所居曰稼轩,因此字号“稼轩居士”。他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豪放派词人、爱国者、军事家和政治家。
我最欣赏稼轩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这首词作于乾道四至六年(1168-1170),整首词抒发了辛弃疾郁结心头的悲愤之情。特别是最后一句:“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更使人感
受到《水仓吟·登建康赏心亭》整首词荡气回肠。但是整首词还不是辛弃疾的代表作,他的代表作《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是那么的豪放。当时,辛弃疾南归十余
年,在江西任刑法狱颂方面的官吏,经常巡回往复于湖南、江西等地,来到造口,俯瞰不舍昼夜流逝而去的江水,词人的思绪也似这江水般波澜起伏、绵延不绝,于
是写下了这首词。
当然,最让我感动的就是辛弃疾的爱国之情。辛弃疾22岁就拉起千人队伍、率万人南下归宋,当时他还是个英雄少年,却如此血气方刚,欲为朝廷通杀贼寇,收复失地这又是何等的豪壮呀!
但是,世上的事并非都能心想事成,南归之后,他手里立刻失去了钢刀利剑,就剩下一支羊毫软笔,他再也没有机会奔走沙场,血溅战袍,而只能笔走龙蛇,泪洒宣纸,为历史留下一声声悲壮的呼喊、遗憾的叹息和无奈的自嘲。
时隔千年,当今天我们重读他的作品时,仍感到一中凛然的杀气和磅礴之势。我们要永远记住,热爱祖国是每个中国人必备的品格,我们现在唯一要做到的是认真、努力地学习,我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2. 大家推荐几首好听的带点古典味道中国风的爱情歌曲
如果您听过那个全球首播版的《千里之外》,就可以听到周杰伦自己的旁白:“每一张专辑一定要有一首中国风的歌曲。”不管您是否喜欢周杰伦,但他对中国风的青睐是有目共睹的,从《东风破》到《发如雪》,到《霍元甲》,再到现在的《千里之外》,无不洋溢着中国传统的音乐元素。
在我们对传统音乐没落而无奈叹息的时候,包括周杰伦、王力宏在内的流行歌手们则是无意之间担起了复兴传统音乐的重任。他们都是才华横溢的音乐人,除了关注流行音乐,也深谙传统音乐的价值,所以他们为了创作富有特色的音乐,就在流行音乐中加入传统音乐的元素,这样的结合使得音乐更具有可听性,更能满足国人耳朵的欲望。相信不少年轻人听了这些偶像们的歌曲之后,会玩起二胡、大鼓、琵琶等传统乐器,也会对昆曲等传统的戏曲产生或多或少的兴趣。 这就是偶像的魅力,也正是富有才华的偶像们花费了极大的心思将传统的音乐融合到流行音乐当中,让这些几乎被大众遗忘的音乐形式得以在街头巷尾被播放 、被传唱,继续被发扬。
所谓“中国风”就是:
1. 中国风的歌曲多采用“宫调式”的主旋律。(五音调式是我国特有的民族调式。五音的名称分别是:宫、徵、商、羽、角。以宫音为主音的调式称为“宫调式。
2. 在音乐的编曲上大量运用中国乐器:如二胡、古筝、箫、琵琶
3. 唱腔上运用了中国民歌或戏曲方式。
4. 题材上运用了中国的古诗或者传说故事。
好了,废话少说,推歌开始。首推还是当今最流行的天王周董了。虽然他的中国风歌曲不是很多,但每一首都非常经典的。个人认为最好的有下面几首:
1 、《东风破》这首歌的音乐风格中主要包含的流行元素是r&b。r&b,是rhythmandblues的简称,翻译过来就是节奏和布鲁斯(或者说是蓝调)。“蓝调”的特点使这首歌有了一种难以磨平的忧郁的味道“破”——《东风破》这个破字应该就是曲破,是指一种词调。词调是指词的曲谱,词调名有遍、序、歌头、曲破等等的,都表示它是出于大曲。大曲是以许多曲子连续歌奏。大曲的第一部分是序曲。序之后为入破。这是写历经岁月之后的沧桑,对儿时美好的回忆!歌词就怒要我说了,很优美的。看过mv 的就知道,里面周董扮演的是徐志摩的故事。
2、《发如雪》,能把中国古典诗词运用得如此娴熟的,我看现在的歌坛上也只有方文山了。“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前世柜、尘埃是非、铜镜。古典意象加上周杰伦的声音,很是感人啊!
3、《霍元甲》,周杰伦说这首歌结合了《龙拳》《双截棍》的精髓,我想他是指曲风,而不是歌词吧。其他没什么说的,最喜欢他的那段假声!
4、《乱舞春秋》。真的是乱舞哦,春秋时期的中国,那可是群雄争霸的年代,“我不是乌龟你也不是鳖”,哈哈
5、《爷爷泡的茶》,中国的茶道可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哦,陆羽的《茶经》也是众多经书里很独特的一本书吧。茶的味道,家的味道。
6、《千里之外》,没说的了,优美的歌词,优美的意境!费玉清丰满圆润的声音和周杰伦带点嘶哑的,绝了!方文山,天才!自己学中文的,汗颜哦!~
跟周杰伦一个曲风的,也是他一手提拔的南拳妈妈,也有很多好听的歌哟。《水晶蜻蜓》、《小时候》、《香草噗吧》、《人鱼的眼泪》。不过所中国风的还是最爱 《牡丹江》,还是方文山的词。牡丹江好像是黑龙江的吧,最尤其lara的后面一段,可爱的声音,完美演绎!
王力宏是个创作型的歌手,之前的虽然流行,但是一般般了。后面的新专辑《盖世英雄》可就不同凡响了。给大家推几首吧!
7、《心中的日月》,旅途中总是有很多故事发生,尤其是你到民风淳朴的少数民族,呵呵,一定能找到跟王力宏类似的感觉。
8、《在梅边》,梅是指柳梦梅,汤显祖《还魂记》里的女主角,再加上王实甫剧中的杜丽娘,唉,真让人唏嘘不已哦!前面跟后面都是 rap,中间四句经典,忍不住把它转贴过来。“在梅边落花似雪纷纷绵绵谁人怜,在柳边风吹悬念生生死死随人愿,千年的等待滋味酸酸楚楚两人怨,牡丹亭上我眷恋日日年年未停歇。”
9、《花田错》,其实“花田错”是元曲里的宫调名。并没有什么实际的意义。京剧唱腔,想不到力宏还有这么一手。
10.《在那遥远的地方》,改编的一首歌曲,个人觉得很成功。
11、陶喆的《susan说》,《苏三起解》是中国京剧里的经典了。这个r&b教父,看来也喜欢到老祖宗的口袋里掏点东西来呢。
12、陶喆《今天没回家》,歌词算不上太古典,曲子很是有中国特色的。
13、陶喆《孙子兵法》,自己听,自己感觉吧!
14、徐若瑄的《小女子》,这首歌是我无意在广播里听到的,第一遍就喜欢上它了,后来一直放,被一个朋友无意听到了,第一遍,他就问我这是什么歌,谁唱的。呵呵。
15、后弦的作品。不要以为就是周杰伦才有那样的嗓音和曲风哦,初听后弦的还以为是周杰伦呢。强推几首:《小白》、《西厢》、《九公主》、《昆明湖》、《桥段》、《情画》、《逃学儿童》、《东爱》、《踢馆》。还有哦,喜欢的话,把他是专辑都下过来,一首一首听吧。个人最喜欢《西厢》、《桥段》、《昆明湖》,《昆明湖》歌词很长,可以说是一首很美丽的诗歌呢!
16、陈升、彭佳慧合唱的《北京一夜》。歌词是古典跟现代的结合,曲子是流行唱腔和京剧(老旦)唱腔的融合。很有种沧桑的感觉哦!
17 、林俊杰的《江南》。不知道《曹操》算不算,也一并推荐吧。
18、罗志祥的《岁堤春晓》、胡彦斌的《红颜》,这两首典型的中国风的歌曲值得一听。
19、tank的《三国恋》。《七剑下天山》的主题曲,还蛮不错的,京剧部分很有味道。顺便提下他和sellina合唱的《独唱情歌》。
20、曹格的《姑娘》。改编自民族经典《茉莉花》,很好听哦,声音也很特别,喜欢的话,顺便把他的其他的也找来听听哦!
21、羽泉的《辛弃疾》。其实就曲风来说也算不上中国风。可是歌词好,把豪放派词人辛弃疾的几首词结合到一起,很有气势哦!
22、信乐团的《千年之恋》。注意不是fir的哦。也是融入了京剧唱腔的。歌词也美。
23、信乐团的《离歌》。听名字就有种。
24、she的《月桂女神》和《长相思》。应该听过吧,自己去体会吧。
25、周华健的《难念的经》,《天龙八部》的主题曲。林夕也是个鬼才咯。不懂中国文化,不懂佛家文化,能写出那样的歌词嘛?很遗憾,到现在为止,我还不能唱那歌,太快了!就曲风来说好像不怎么符合中国风的范畴,可是那歌词是在写得太好了,没办法,禁不住连同一起推荐了。
26、最后特别推荐一下方迪的这张专辑《蝶离飞》。专辑封面以黑色为基调,在体现神秘的同时,尽现“秦”の帝国风范。专辑以《蝶离飞》这种似文物类的古诗级抒情歌曲做为主打,颇有些《广陵散》的功效。大量史实类作品更加填充了当今乐坛的一大空缺,抛开了情爱串联的“中国风”歌曲,更加尽现它所存在的魅力。强力推荐不一样感觉的中国风歌曲《兵马俑》、《春秋战国》、《壹佰零捌》等。在2006中国内地乐坛萎靡的今天,我们非常希望可以看到一个不一样的明天
3. 求 辛弃疾1162 百度网盘免费资源下载链接,谢谢
使用网络网盘免费分享给你,链接:https://pan..com/s/1v2RREPrZ-VoLuvFG7KFdMQ
《辛弃疾1162》是由浙江美视众乐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出品的网络电影,由张哲执导,谢苗、南笙领衔主演。影片根据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北上伐金的历史为背景,讲述了辛弃疾从一介书生到驰骋疆场的将军,始终坚持报国信念、家国情怀的故事。该片于2020年1月2日在爱奇艺上线。
4. 求中国风的歌,最好是具有京剧元素的歌。
所谓“中国风”就是:
1. 中国风的歌曲多采用“宫调式”的主旋律。(五音调式是我国特有的民族调式。五音的名称分别是:宫、徵、商、羽、角。以宫音为主音的调式称为“宫调式。
2. 在音乐的编曲上大量运用中国乐器:如二胡、古筝、箫、琵琶
3. 唱腔上运用了中国民歌或戏曲方式。
4. 题材上运用了中国的古诗或者传说故事。
具体推荐
1 、《东风破》这首歌的音乐风格中主要包含的流行元素是r&b。r&b,是rhythmandblues的简称,翻译过来就是节奏和布鲁斯(或者说是蓝调)。“蓝调”的特点使这首歌有了一种难以磨平的忧郁的味道“破”——《东风破》这个破字应该就是曲破,是指一种词调。词调是指词的曲谱,词调名有遍、序、歌头、曲破等等的,都表示它是出于大曲。大曲是以许多曲子连续歌奏。大曲的第一部分是序曲。序之后为入破。这是写历经岁月之后的沧桑,对儿时美好的回忆!歌词就怒要我说了,很优美的。看过mv 的就知道,里面周董扮演的是徐志摩的故事。
2、《发如雪》,能把中国古典诗词运用得如此娴熟的,我看现在的歌坛上也只有方文山了。“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前世柜、尘埃是非、铜镜。。。。古典意象加上周杰伦的声音,很是感人啊!
3、《霍元甲》,周杰伦说这首歌结合了《龙拳》《双截棍》的精髓,我想他是指曲风,而不是歌词吧。其他没什么说的,最喜欢他的那段假声!
4、《乱舞春秋》。真的是乱舞哦,春秋时期的中国,那可是群雄争霸的年代,“我不是乌龟你也不是鳖”,哈哈...
5、《爷爷泡的茶》,中国的茶道可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哦,陆羽的《茶经》也是众多经书里很独特的一本书吧。茶的味道,家的味道。
6、《千里之外》,没说的了,优美的歌词,优美的意境!费玉清丰满圆润的声音和周杰伦带点嘶哑的,绝了!方文山,天才!自己学中文的,汗颜哦!~
跟周杰伦一个曲风的,也是他一手提拔的南拳妈妈,也有很多好听的歌哟。《水晶蜻蜓》、《小时候》、《香草噗吧》、《人鱼的眼泪》。。。。不过所中国风的还是最爱 《牡丹江》,还是方文山的词。牡丹江好像是黑龙江的吧,最尤其lara的后面一段,可爱的声音,完美演绎!
王力宏是个创作型的歌手,之前的虽然流行,但是一般般了。后面的新专辑《盖世英雄》可就不同凡响了。给大家推几首吧!
7、《心中的日月》,旅途中总是有很多故事发生,尤其是你到民风淳朴的少数民族,呵呵,一定能找到跟王力宏类似的感觉。
8、《在梅边》,梅是指柳梦梅,汤显祖《还魂记》里的女主角,再加上王实甫剧中的杜丽娘,唉,真让人唏嘘不已哦!前面跟后面都是 rap,中间四句经典,忍不住把它转贴过来。“在梅边落花似雪纷纷绵绵谁人怜,在柳边风吹悬念生生死死随人愿,千年的等待滋味酸酸楚楚两人怨,牡丹亭上我眷恋日日年年未停歇。”
9、《花田错》,其实“花田错”是元曲里的宫调名。并没有什么实际的意义。京剧唱腔,想不到力宏还有这么一手。
10.《在那遥远的地方》,改编的一首歌曲,个人觉得很成功。
先推这10首吧,我怕停电,mmd,落后的地方就这样。到wps里编辑好再复制过来。记着喜欢的话要顶哦@—@。
11、陶喆的《susan说》,《苏三起解》是中国京剧里的经典了。这个r&b教父,看来也喜欢到老祖宗的口袋里掏点东西来呢。
12、陶喆《今天没回家》,歌词算不上太古典,曲子很是有中国特色的。
13、陶喆《孙子兵法》,自己听,自己感觉吧!
14、徐若瑄的《小女子》,这首歌是我无意在广播里听到的,第一遍就喜欢上它了,后来一直放,被一个朋友无意听到了,第一遍,他就问我这是什么歌,谁唱的。呵呵。。。
15、后弦的作品。不要以为就是周杰伦才有那样的嗓音和曲风哦,初听后弦的还以为是周杰伦呢。强推几首:《小白》、《西厢》、《九公主》、《昆明湖》、《桥段》、《情画》、《逃学儿童》、《东爱》、《踢馆》。。。还有哦,喜欢的话,把他是专辑都下过来,一首一首听吧。个人最喜欢《西厢》、《桥段》、《昆明湖》,《昆明湖》歌词很长,可以说是一首很美丽的诗歌呢!
16、陈升、彭佳慧合唱的《北京一夜》。歌词是古典跟现代的结合,曲子是流行唱腔和京剧(老旦)唱腔的融合。很有种沧桑的感觉哦!
17 、林俊杰的《江南》。老实说,我不太喜欢他的。什么原因也说不上来,不过就这首《江南》,客观来说还是很不错的,来自马来西亚的居然还知道 “三生石”和“殉情”。我不知道《曹操》算不算,也一并推荐吧。
18、赵艺鹏的《西关》。嘿嘿。。。没有听过吧,kugoo上还不一定有哦,到网络找吧。还有一个版本是廖伟力唱的,本家,呵呵,顺便提一下。听说这是专辑里第一首,后面还有《天涯歌女》,以10个城市为题材,唉,可是到现在为止,我还没找到其他的呢@只好先推这首了,描写她与西关旧貌那段时光,我们可以从歌词里了解这位末代美人。
19、周慧敏的《红颜知己》。虽然是粤语的,但其中的几句京剧蛮有味道的。不过我不知道这歌是不是老歌。应该是吧。周慧敏,已经淡出了我们的视线了!
20、曹格的《姑娘》。改编自民族经典《茉莉花》,很好听哦,声音也很特别,喜欢的话,顺便把他的其他的也找来听听哦!
21、元气的《风中少林》。很霸道的一首歌哦,难怪,天下武术出少林嘛,不牛才奇怪呢!
22、董燕妮的《龙族》。听名字,应该是说我们的龙的民族吧!
23、乔维怡的《花好月圆》。今年的超女,不是很漂亮,所以被涮了!不过它翻唱的一些歌曲真的很不错的。这《花好月圆》是翻唱周旋的,轻轻的柔柔的,很好听哦,不过kugoo上好像没有哦。顺便提一下,本人从未关注过超女,是朋友推荐的。
24、王菲和梁朝伟的《喜相逢》。很好玩的一首歌哦,电影《天下无双》的插曲。轻快俏皮的对唱。民族乐器运用德很好的。
25、周华健的《难念的经》,《天龙八部》的主题曲。林夕也是个鬼才咯。不懂中国文化,不懂佛家文化,能写出那样的歌词嘛?很遗憾,到现在为止,我还不能唱那歌,太快了!就曲风来说好像不怎么符合中国风的范畴,可是那歌词是在写得太好了,没办法,禁不住连同一起推荐了。
26、信乐团的《千年之恋》。注意不是fir的哦。也是融入了京剧唱腔的。歌词也美。
27、she的《月桂女神》和》《长相思》。应该听过吧,自己去体会吧。
28、羽泉的《辛弃疾》。其实就曲风来说也算不上中国风。可是歌词好,把豪放派词人辛弃疾的几首词结合到一起,很有气势哦!
29、tank 的《三国恋》。《七剑下天山》的主题曲,还蛮不错的,京剧部分很有味道。顺便提下他和sellina合唱的《独唱情歌》。
30、信乐团的《离歌》。听名字就有种。。。
31、罗志祥的《岁堤春晓》、胡彦斌的《红颜》,对这两个歌手,本人不是很感冒。不过这两首典型的中国风的歌曲还是值得一听的。
32、还是方文山的词《茶汤》。不错不是周杰伦唱的,而是明萌派唱的。去听听咯。
33、王蓉和萧正楠合唱的《三生三世》。仙剑的主题曲,越听越好听咯。
34、谢雨欣的《天仙子》,好像也是什么游戏的主题曲,她的声音很甜的,好听。
35、其实歌神张学友的《楚歌》也是蛮有代表性的中国风的。低沉的乐器伴奏,大概是什么长笛吧,呜呜的,还有鼓点,爽~~~!
5. 上铃鼓音乐在哪个影视剧
上铃鼓音乐为《青玉案·元夕》,是浙江广播电视集团出品的纪录片《南宋》的主题曲。
这首主题曲当时是由古典音乐演唱家哈辉演唱,并在2015年12月发行的。
《上铃鼓》是优酷于2021年12月播出的古典舞曲,一下子就在互联网流传开。其背景音乐为纯音乐,编曲上也有一些改动。《青玉案·元夕》是南宋诗人辛弃疾的诗作,不少歌手都以此词重新编曲,编曲上都会有所差异。
6. 《辛弃疾1162》:在武侠与历史之间,也在娱乐与严肃之间
文 和运超
《辛弃疾1162》是2020年初上线的一部古装动作新片,在反映历史人物故事的国产电影中,让人眼前一亮。倒不是过分夸耀这部影片有多么出类拔萃,而的确出于当前实在罕见,值得推荐和点赞。客观上这部片也不是凭空出现,背后张哲、谢苗、李柔、南笙等编导演团队,已经一路从《大汉十三将》等系列影片走来,算是在古装网大方面积累下一定口碑。这一次的《辛弃疾1162》算是继承过去的种种优点,把古装历史动作类的影片继续打磨出些许品质。
一、优点:武侠外衣下的一点反思
虽然《辛弃疾1162》包装出娱乐化的形象,但首要优点还是故事内容贴近史实。围绕辛弃疾在1162年参与义军反金,试图为宋朝收复北方,在完颜亮南征时,后方趁机举事。结果遭到奸细,义军首领耿京遇害,辛弃疾率义军铲除叛徒,最后孤身投宋。
次要从塑造人物而言,辛弃疾的生平事迹足以体现他有勇有谋。谢苗作为一个功夫演员,重点表现出辛弃疾有军事行动的长处,对谋划山东境内数城的收复,对拖延金军南下的战略呈现。且不说是否合乎当时打败完颜亮大军的可能性,但对辛弃疾的能力塑造来说,的确是比较突出。尽管从观众角度来看充满理想化,但考虑当时辛弃疾就二十出头,这也算得上贴近实际的演绎,谢苗完成的不算差,但也并非多么出众。
回想谢苗当年跟着李连杰演戏,顺便蹭红的一代功夫童星,当他长大混迹影视圈也算多年,能让人记住的形象实在不多。谢苗塑造辛弃疾的问题就是,虽然凭借一身武功底子,他演出了辛弃疾的一种武勇气质,但毕竟和大多数人心目中文武双全,更主要还是充满文人形象距离有点远。毕竟辛弃疾哪怕当时十几二十岁,已经具有出众的文学修养,并且和党怀英齐名。
影片中虽然偶尔会穿插点缀辛弃疾的词表明他是有才华的,可从头到尾,谢苗演的辛弃疾并没有多少涉及辛弃疾流露对“文”的热爱和交流,哪怕开头结尾的老年形象也只是一种苍白的叙话。换句话说,假如不是谢苗的这个角色叫辛弃疾,观众丝毫不可能把这样一个人和辛弃疾联系到一起,还以为是另外一个江湖豪杰喜欢品味辛弃疾的诗词而已。
可能还是出于辛弃疾历来评价充满“豪放”气质,加上他的确具有武人底子,谢苗的塑造就偏重参与义军的英雄气概,顾不上对文学方面的演绎。实际辛弃疾始终是一种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他的豪气都深深透着一种英雄末路的无限孤独。因为,辛弃疾的起事失败已经说明他的心怀大宋在北方是缺少知音的,前往南宋以后,一生牢牢打上“招抚归顺”的烙印。上书北伐,无人响应,被放逐地方,假如辛弃疾要是作为一个武将,恐怕结局和岳飞相差无几了。
至于额外添加的女主角霜花,南笙的表演也是比较到位,并没有过分渲染儿女情长,但也把女主角的情感和形象能够让人记住。为了烘托主人公辛弃疾文采风流,虚构当时有一个志同道合的红颜知己也说得过去,好比宋代民间流传的穆桂英、梁红玉等女人都是英姿飒爽、有情有义的形象。虽然片中偶尔渲染霜花其实更向往与辛弃疾远离不断地打打杀杀,希望有安定的二人世界,但霜花毕竟没有拖后腿,最后为保护辛弃疾而死的一幕也轰轰烈烈。
在主要人物之外,笔者真正觉得影片非常难得的优点其实是表现了辛弃疾与耿京等义军的分歧。
当时北方民众究竟对金人是一种什么态度?生活在金人势力范围的今天河北、河南、山东各地百姓,对于从契丹辽代到女真金代,有多少可以像辛弃疾那么充满强烈的宋金之分的观点?这对一部主打动作娱乐戏的古装片,能够进行这种思考非常不容易。这就是辛弃疾希望去联系临安宋皇的时候,他已经和耿京等义军有了比较明显的隔膜。耿京等多数人虽然也不满金人的欺负,但不代表就一定希望投诚远在江南的宋皇。耿京等人只是为了相对安定的好日子,辛弃疾还指出他们是想称王称霸,这是非常微妙的立场问题。
之所以北方会有一些义军,归根结底不是这些百姓怀念宋朝,为了所谓民族大义。而是完颜亮为了南征,到处征集民夫打造战船,军械、铠甲等,搞得许多百姓活不下去,这才揭竿而起,凑巧给辛弃疾这种有心怀大宋想法的人一个机会。更巧妙的是,辛弃疾一厢情愿联系南宋,当时朝廷就对接纳辛弃疾意见不统一,实际已经为南下以后,辛弃疾一生无所事事的命运做了铺垫。
辛弃疾这一类著名历史人物的基本事实,多数观众都心知肚明,如何在银幕上具有感染力和震撼力?除了需要情节场景入戏好看,一一传递到位,甚至需要对命运事件超出一般理解,引发观众更多思考,才是体现电影艺术魅力的地方,而不是停留在历史人物事迹介绍的肤浅层面。
总的来说,《辛弃疾1162》的立意和角度都很不错,倾向娱乐化的设计也不算错,可惜过于武侠风格的场面反而有点拉低格调。毕竟看过影片的观众都能体会,故事还是相对严肃和沉重,实际是走历史正剧的路子。要说一部电影不是为了宣传历史,不用计较对历史还原,显然并非这部影片的初衷。
反过来还可以看出,但凡认可该片的观众,十之八九都是肯定电影尊重辛弃疾的事迹,恰恰遗憾的地方就是比较粗糙,毕竟以不到2000万的投入能做到这个程度已经很难得。
二、遗憾:虽有一些反思,但不一定站得住脚
关于电影对编织辛弃疾的遗憾,该片总体倾向于辛弃疾符合史实一面的呈现,实际不少地方又不够尊重历史。最大问题并不在那种武侠风的夸张,要害在于一般人可能不会注意,当时北方百姓的态度立场,他们真是出于投宋抗金而反完颜亮吗?这一义军的动机才严重脱离事实,看起来好像和人物塑造无关,其实这一点对辛弃疾形象也是大大削弱的。
正如电影名字,完颜亮南征是1162年,距离靖康耻辱开封城破已经30多年。片中辛弃疾多次提到当年汴京繁华云云,燕京、大名、大同、长安、洛阳……除了开封算在恢复(辛弃疾祖父辛赞就是金朝任命的开封知府),其他大城市都很繁华(燕京在金熙宗、完颜亮时已经算都城)。汉人当真都活不下去吗?为什么耿京等人起事?本来电影已经多少发现问题,由于主角一心投宋的正义光环,并没有更多挖掘,连耿京遇害完全没有演出来。
实际耿京等人起事和金宋矛盾没有关系。完颜亮因为备战,破坏山东河北一些百姓的正常生活。山东地区如益都府(今青州市)是制造军械的重点地方,由于赶工,很多质量不合格,下令焚毁,造成百姓不满。包括征集输送马匹,河北、山东也是重点地段,可见《金史》和《三朝北盟会编》有关章节。
由于电影主要以武侠风、娱乐化为特点,编导主创貌似就简单粗暴划分正派与反派。金朝人物形象很流于表面,尤其以某王爷完颜拔速和郡主女儿围剿义军。对于原本走正剧路线塑造的主人公辛弃疾,如何抉择北方和南方?如何分别对待金人和更多留在北方的汉人,其实故事绝非拉起一支队伍,大家攻城略地,不行就浩浩荡荡南下那么简单。
这一类立足真实历史的故事要好看,辛弃疾的正面与金人的反面需要同等分量,难度正在于大多数编导对辽金夏以及蒙古方面缺乏深入了解,这些人物的历史面貌很不好把握。进入不了历史层面,很难有深度、有震撼力。今天电影呈现貌似作为金人就是坏蛋,是汉人的敌人,自然影响影片的吸引力和说服力。这也根本不合乎今天要求对历史上内部矛盾的呈现,历史的本来面目根本并非如此。
电影中那个什么王爷完颜拔速根本就立不住。完颜亮时期,完颜家族的贵族已经不太被重视,作为金朝皇帝的完颜亮到底对汉人乃至其他部族的待遇,编导主创根本没有考证过当时的背景,即使尊重了辛弃疾的生平,但这个辛弃疾和历史环境几乎是脱节的,整个形象也就感觉立不住了。
完颜亮重用完颜家族将领不多,至少南征动用的几路大军全不是完颜姓氏挂帅,像徒单贞、刘萼、徐文、耶律元宜、李惟忠、萧阿窊等,女真、汉人、契丹人、奚人都有,偏偏就没有完颜姓氏。作为中都燕京附近,倒有完颜蒲查等将领在,留任中都路行军兵马判官,级别也不算高,但确实专门对付地方盗贼,古时候的盗贼自然包括不忠的定义。
更多完颜贵胄子弟全在接近边塞的地方,如完颜鹤寿号称宗室,是管理牛羊马匹的群牧使,一度被准备起事的契丹人游说,不愿参与一家被杀。其他边塞地区的群牧使有完颜术里骨、完颜速没葛,完颜辞不失等,同时表明起事的并不只是耿京、辛弃疾等汉人,这些义军和所谓投宋、复辽等家国情怀没有多少关系。
史书描绘完颜亮好像是一个很反面的形象,金朝太祖太宗子嗣被除掉七七八八,能征惯战的大量凋零。要说全部被消灭并不客观,被重用的确实寥寥无几。如夺位时他拉拢的完颜秉德是粘罕孙子,也是朝中丞相,并非乃祖一样的骁勇将帅。即便是地位很高,可他们一家是旁支贵胄,并非完颜阿骨打家族的子嗣。因此,电影用一个完颜拔速代表金人贵族王爷对北方汉人的压迫,当看戏可以接受,但不合完颜亮时期的事实,其实对辛弃疾和耿京义军的兴灭,比较流于表面。
历来认为完颜亮性格严酷暴虐,恰恰他的暴虐并不是对汉人,反而是对女真,尤其贵胄。理由很简单,因为完颜亮得位不正。他是庶出父亲宗干所生的庶出儿子,由于女真的日益汉化,完颜亮用不正当手段当皇帝自然引起家族子弟不服,所以完颜亮大开杀戒,有了暴虐名声,加上还存在掠夺他人妻女的不光彩行为。
附带的现象就是,完颜亮在位期间压制完颜同族,大量提拔其他部族人才,像渤海靺鞨人、契丹人、奚人、自然包括有汉人,甚至完颜亮的汉化也是世所闻名。要论诗词豪放,恐怕也不亚于辛弃疾。两人的豪放往往都属于脱口而出,带有口语色彩,甚至辛弃疾的豪放渊源可以认为与他来自北方有很大关系。
即便不提完颜亮对汉人文化的吸收。前期金军南下占据中原时,启用汉人已经非常普遍,像主帅完颜粘罕重用高庆裔(渤海名门高氏),更著名的是与宋人从东面打到西面的完颜兀术,也非常重视汉人,像身边的赵元尤为看重,一直是心腹。另外还提拔韩企先、蔡松年、曹望之、许霖,都是北方各地留存的汉人才子,像蔡松年是当年宋金联合灭辽,短暂收回燕京时派守燕山府(就是今天的北京)的蔡靖之子,也是诗词书法高手。
之所以会如此,因为金朝也在宣扬中华正统,从金熙宗引入中原制度到完颜亮以中原为重心,提倡融合,试图统一南北,再到世宗安抚稳定,带出“小尧舜”的名声,实际都表明金朝对中华名义的争取和巩固。
所以像与辛弃疾在北方齐名的党怀英,两人当过名士刘瞻的学生。党怀英比辛弃疾大几岁,同样是北宋世家子弟(祖上党进是宋朝开国勋贵),党怀英就没有那么头脑发热,他就积极参加完颜亮提倡的科举。要说党怀英的态度,可能与党氏家族不算汉人有关,党怀英一家来自河东朔州,属于边塞,推断是党项族的可能性很大。
宋辽金时期虽然互相对立,但各方对外族人才都比较宽容。宋朝对正统传承更为看重,境内外族也不少,如赫赫有名的杨家将,杨继业在北汉扬名立万,来自西北麟州(今陕西省神木县),娶佘太君,严格说姓折,正是河东党项姓氏,可见北宋时期的史料《宋朝事实类苑》说明。传说的杨门女将穆桂英,同样是党项姓氏。麟州汉人杨氏和党项联姻一直有深厚渊源,可见汤开建先生的研究。也包括北宋著名的米信、米芾家族。只不过这些家族入中原多年,都已经非常汉化,所以党怀英、米芾这些和汉族文人已经没什么区别。
因为历史上有专门所谓“遗民”文化心理,宋末和明末是两大热门阶段。如党怀英、蔡松年,乃至熙宗年间被害的宇文虚中,这些人在金朝为官,对宋朝有怀念是客观事实,未必一定要表现出反对金朝的行动。包括辛弃疾崇敬的祖父辛赞,既在伪齐当官,也在金朝当官,不过是心里的一种情结而已。
电影中辛弃疾对伙伴说开封怎样怎样,都出于辛赞亲眼所见,只不过辛赞时代的开封,距离靖康时期较近,那种怀念宋朝的情结的确更加显著。客观来说,辛弃疾对辛赞当年心向宋朝种种描绘,很多是出于后来身在南宋,为了彰显一份忠义进行追忆,为了鼓舞激励南宋的文人士大夫,难免还有一些渲染和美化。
多年来受文艺作品影响,尤其流行的港台武侠小说和影视,容易被好看的戏剧冲突把艺术真实概念化。反映宋金这个背景最著名当属梁羽生的《狂侠天骄魔女》 ,辛弃疾、耿京乃至南方的虞允文都出现,对汉人、女真、契丹各方矛盾都有体现。梁羽生比金庸相对传统,也在武林天骄檀羽冲这个金人角度开始有动摇。到晚期再单独写《武林天骄》,心里更为纠结,已经发现对金宋矛盾和汉人女真的矛盾不能简单对立,一般文艺作品想要挖掘诠释,深化好主题,实在太难。
即便金庸比梁羽生更进步,后期的《天龙八部》对萧峰的境界塑造历来广受称赞。放在历史背景下,实际萧峰的定位也不太成立。因为我们思考萧峰的出身是否平等种种,他的英雄气概所谓超越宋辽界限,这种设定根本就立足在汉人的夷夏心理。萧峰的身份纠结完全来自他是汉人抚养长大,更错位的是,金庸设定北方的丐帮一定是暗中反对契丹,站在宋人立场。当时的江湖草莽到底会不会像小说那样抱有宋辽观念,在历史情境下实在都成问题。
像《射雕》《神雕》设定全真派,金庸很清楚历史上王重阳、丘处机、王处一等人根本不反对金朝,他们很受推崇,甚至可以说全真派是积极迎合金朝统治。假如不是如此,当时派别林立,全真教不会在金末元初短短几十年就成为北方最大宗派。尤其王处一在金朝的影响和功劳比丘处机大得多,《射雕》写王处一出没北方燕京遇到郭靖。金庸明明知道真实背景与小说完全相反,假如“尊重”一点历史,杨康在金人王府做小王爷,王处一和丘处机不晓得该多么兴奋激动吧,因为身为出家道人,他们对族别身份从来没太多执念。
再如金朝后期势力更大的义军红袄军和首领杨妙真李全夫妇。他们是典型的江湖豪杰,两人都以枪法闻名。蒙古木华黎开始灭金,先收买李全、杨妙真对付金军,红袄军占据青州益都,南下进发淮南的楚州。南宋发现他们势力渐大,拉拢李全、杨妙真定下协议帮助收复淮南山东。由于宋军相距遥远,实际李全是希望得南宋提供粮饷。宋军痛恨李全拿了钱不办事,还试图进犯泰州,反而是宋军消灭这个汉人的义军首领。
所以《辛弃疾1162》最大问题是,辛弃疾和耿京这批义军代表的江湖草莽并不一样,大量当时义军只是看重生活质量,稍有机会就为了占据山头,称王称霸。像辛弃疾那样有忠于宋朝观念的人十分罕见,也因此才显得辛弃疾的光芒闪耀,被后世广为传颂。
辛弃疾参加义军最终失败是被金军扑灭,但金军就代表女真也并非准确。严格说,山东、河南各州府以及徐州等地,多数是过去伪齐地盘,十之八九全是汉人做官员,军中也以汉人居多,大多数民众的立场原本就是比较灰色的。所以,本来像《辛弃疾1162》的故事并不大涉及今天影视剧担忧的汉人、女真产生冲突的问题。
辛弃疾这一人物的震撼,归根结底是一场扑空,去了南宋居然变得无所作为,所以辛弃疾的豪情只能化为词句,充满悲凉之气。但更深一层的反思是,辛弃疾不被南宋重视的悲剧也不能说是“必然”。比辛弃疾稍早,作为武将前来投靠的还有其他人,如西北军出身的李显忠,比辛弃疾年长一辈,和辛弃疾祖父辛赞一样,曾在金人册立的伪齐效力。然后从川陕领几十心腹出走,从西夏境内投奔宋朝,一路招兵买马,最后带两三万人投宋,视为忠勇无双。
就在完颜亮南征时候,李显忠是江淮地区宋军将领之一。采石矶大战后,张浚、虞允文建议宋孝宗趁机谋划北伐,李显忠也在淮南为主将,一度进攻包围灵璧城,但宋军其他部将为了抢功制造不和,导致北伐败绩。可李显忠的事迹表明,南宋也不完全因为从北方来投就一定搁置不用,甚至李显忠还是带兵力来投的武将,南宋对武将的猜忌可以算天下闻名,李显忠从宋高宗赵构到宋孝宗赵昚一直战斗在江淮前线。
总的来说,任何一个著名的历史人物,其命运轨迹都是相当复杂的。所以像辛弃疾的故事绝不是单纯金宋冲突、南宋故意压制有才华的人,这种诠释看似演绎历史,只能对辛弃疾这等人物过于儿戏。
尤其以汉人为代表的中华文化不都被诠释充满包容性、接纳性,正因为此才至今都被认为是一种优点和开明吗?为什么每每一到多民族背景的历史故事,往往千篇一律喜欢背道而驰 ?假如历史进程都像影视剧描绘这样的简单粗暴,中华历史的悠久和博大只怕真相完全会是另外一副脸孔了。
2020年2月
7. 电影《辛弃疾1162》的豆瓣评分是多少
豆瓣评分6.4分。
《辛弃疾1162》是由张哲执导,谢苗、南笙、郑文森、颜世魁等主演的历史英雄史诗电影。于2020年1月2日上映。讲述了辛弃疾心怀收复故土、一统山河的伟大抱负,从率乡亲起义到投靠起义军,从一介书生到驰骋疆场的将军,始终坚持报国信念、家国情怀的故事。
整体来说,还是值得认可的
8. 推荐几首中国风的歌曲
1 、《东风破》这首歌的音乐风格中主要包含的流行元素是r&b。r&b,是rhythmandblues的简称,翻译过来就是节奏和布鲁斯(或者说是蓝调)。“蓝调”的特点使这首歌有了一种难以磨平的忧郁的味道“破”——《东风破》这个破字应该就是曲破,是指一种词调。词调是指词的曲谱,词调名有遍、序、歌头、曲破等等的,都表示它是出于大曲。大曲是以许多曲子连续歌奏。大曲的第一部分是序曲。序之后为入破。这是写历经岁月之后的沧桑,对儿时美好的回忆!歌词就怒要我说了,很优美的。看过mv 的就知道,里面周董扮演的是徐志摩的故事。
2、《发如雪》,能把中国古典诗词运用得如此娴熟的,我看现在的歌坛上也只有方文山了。“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前世柜、尘埃是非、铜镜。。。。。古典意象加上周杰伦的声音,很是感人啊!
3、《霍元甲》,周杰伦说这首歌结合了《龙拳》《双截棍》的精髓,我想他是指曲风,而不是歌词吧。其他没什么说的,最喜欢他的那段假声!
4、《乱舞春秋》。真的是乱舞哦,春秋时期的中国,那可是群雄争霸的年代,“我不是乌龟你也不是鳖”,哈哈...
5、《爷爷泡的茶》,中国的茶道可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哦,陆羽的《茶经》也是众多经书里很独特的一本书吧。茶的味道,家的味道。
6、《千里之外》,没说的了,优美的歌词,优美的意境!费玉清丰满圆润的声音和周杰伦带点嘶哑的,绝了!方文山,天才!自己学中文的,汗颜哦!~
跟周杰伦一个曲风的,也是他一手提拔的南拳妈妈,也有很多好听的歌哟。《水晶蜻蜓》、《小时候》、《香草噗吧》、《人鱼的眼泪》。。。不过所中国风的还是最爱 《牡丹江》,还是方文山的词。牡丹江好像是黑龙江的吧,最尤其lara的后面一段,可爱的声音,完美演绎!
王力宏是个创作型的歌手,之前的虽然流行,但是一般般了。后面的新专辑《盖世英雄》可就不同凡响了。给大家推几首吧!
7、《心中的日月》,旅途中总是有很多故事发生,尤其是你到民风淳朴的少数民族,呵呵,一定能找到跟王力宏类似的感觉。
8、《在梅边》,梅是指柳梦梅,汤显祖《还魂记》里的女主角,再加上王实甫剧中的杜丽娘,唉,真让人唏嘘不已哦!前面跟后面都是 rap,中间四句经典,忍不住把它转贴过来。“在梅边落花似雪纷纷绵绵谁人怜,在柳边风吹悬念生生死死随人愿,千年的等待滋味酸酸楚楚两人怨,牡丹亭上我眷恋日日年年未停歇。”
9、《花田错》,其实“花田错”是元曲里的宫调名。并没有什么实际的意义。京剧唱腔,想不到力宏还有这么一手。
10.《在那遥远的地方》,改编的一首歌曲,个人觉得很成功。
11、陶喆的《susan说》,《苏三起解》是中国京剧里的经典了。这个r&b教父,看来也喜欢到老祖宗的口袋里掏点东西来呢。
12、陶喆《今天没回家》,歌词算不上太古典,曲子很是有中国特色的。
13、陶喆《孙子兵法》,自己听,自己感觉吧!
14、徐若瑄的《小女子》,这首歌是我无意在广播里听到的,第一遍就喜欢上它了,后来一直放,被一个朋友无意听到了,第一遍,他就问我这是什么歌,谁唱的。呵呵。。。
15、后弦的作品。不要以为就是周杰伦才有那样的嗓音和曲风哦,初听后弦的还以为是周杰伦呢。强推几首:《小白》、《西厢》、《九公主》、《昆明湖》、《桥段》、《情画》、《逃学儿童》、《东爱》、《踢馆》。。。还有哦,喜欢的话,把他是专辑都下过来,一首一首听吧。个人最喜欢《西厢》、《桥段》、《昆明湖》,《昆明湖》歌词很长,可以说是一首很美丽的诗歌呢!
16、陈升、彭佳慧合唱的《北京一夜》。歌词是古典跟现代的结合,曲子是流行唱腔和京剧(老旦)唱腔的融合。很有种沧桑的感觉哦!
17 、林俊杰的《江南》。老实说,我不太喜欢他的。什么原因也说不上来,不过就这首《江南》,客观来说还是很不错的,来自马来西亚的居然还知道 “三生石”和“殉情”。我不知道《曹操》算不算,也一并推荐吧。
18、陈艺鹏的《西关》。嘿嘿。。。没有听过吧,kugoo上还不一定有哦,到网络找吧。还有一个版本是廖伟力唱的,本家,呵呵,顺便提一下。听说这是专辑里第一首,后面还有《天涯歌女》,以10个城市为题材,唉,可是到现在为止,我还没找到其他的呢@只好先推这首了,描写她与西关旧貌那段时光,我们可以从歌词里了解这位末代美人。
19、周慧敏的《红颜知己》。虽然是粤语的,但其中的几句京剧蛮有味道的。不过我不知道这歌是不是老歌。应该是吧。周慧敏,已经淡出了我们的视线了!
20、曹格的《姑娘》。改编自民族经典《茉莉花》,很好听哦,声音也很特别,喜欢的话,顺便把他的其他的也找来听听哦!
21、元气的《风中少林》。很霸道的一首歌哦,难怪,天下武术出少林嘛,不牛才奇怪呢!
22、董燕妮的《龙族》。听名字,应该是说我们的龙的民族吧!
23、乔维怡的《花好月圆》。今年的超女,不是很漂亮,所以被涮了!不过它翻唱的一些歌曲真的很不错的。这《花好月圆》是翻唱周旋的,轻轻的柔柔的,很好听哦,不过kugoo上好像没有哦。顺便提一下,本人从未关注过超女,是朋友推荐的。
24、王菲和梁朝伟的《喜相逢》。很好玩的一首歌哦,电影《天下无双》的插曲。轻快俏皮的对唱。民族乐器运用德很好的。
25、周华健的《难念的经》,《天龙八部》的主题曲。林夕也是个鬼才咯。不懂中国文化,不懂佛家文化,能写出那样的歌词嘛?很遗憾,到现在为止,我还不能唱那歌,太快了!就曲风来说好像不怎么符合中国风的范畴,可是那歌词是在写得太好了,没办法,禁不住连同一起推荐了。
26、信乐团的《千年之恋》。注意不是fir的哦。也是融入了京剧唱腔的。歌词也美。
27、she的《月桂女神》和》《长相思》。应该听过吧,自己去体会吧。
28、羽泉的《辛弃疾》。其实就曲风来说也算不上中国风。可是歌词好,把豪放派词人辛弃疾的几首词结合到一起,很有气势哦!
29、tank 的《三国恋》。《七剑下天山》的主题曲,还蛮不错的,京剧部分很有味道。顺便提下他和sellina合唱的《独唱情歌》。
30、信乐团的《离歌》。听名字就有种。。。。。。
31、罗志祥的《岁堤春晓》、胡彦斌的《红颜》,对这两个歌手,本人不是很感冒。不过这两首典型的中国风的歌曲还是值得一听的。
32、还是方文山的词《茶汤》。不错不是周杰伦唱的,而是明萌派唱的。去听听咯。
33、王蓉和萧正楠合唱的《三生三世》。仙剑的主题曲,越听越好听咯。
34、谢雨欣的《天仙子》,好像也是什么游戏的主题曲,她的声音很甜的,好听。
35、其实歌神张学友的《楚歌》也是蛮有代表性的中国风的。低沉的乐器伴奏,大概是什么长笛吧,呜呜的,还有鼓点,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