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八百壮士完整版电影
你好,我是大大大大鱼儿01,用网络网盘分享给你,点开就可以保存,链接永久有效^_^链接:
提取码:5upk
复制这段内容后打开网络网盘手机App,操作更方便哦
㈡ 八百壮士电影
八百壮士03.mp4
㈢ “八百壮士”明明只有414人,谢晋元为什么对外称有800人
四行仓库,位于上海原闸北区南部。83年前,中国军民因“淞沪会战”受挫而士气下降时,四行仓库的战士们用生命和鲜血奏响了抗日的壮丽凯歌。国人从他们身上找回了信心和力量,使中国人坚定了抗日的必胜信念!同时,四行仓库保卫战的结束,标志着淞沪会战的结束,而参加这场保卫战的中国士兵则被称为“八百壮士”。但当时参战的士兵没有八百人那么多,只有四百人。
之后,“八百壮士”被英军卸下武器,过了4年集中营一般的生活,远离抗日正面战场。1941年4月,汪伪政权企图诱降谢晋元,被他严词拒绝。结果汪精卫一怒之下,收买了郝鼎诚等4个叛军,命他们杀掉谢晋元。
24日凌晨5点,谢晋元像往常一样率领官兵们进行早操,郝鼎诚他们因为迟到被他训斥了一顿。突然,他们掏出匕首、铁镐等凶器,刺向谢晋元。最终,他身体多处受伤,血流不止,一代英雄最后竟然死在了自己的同胞手上,年仅37岁。至于那4名凶手,当场被捕。
时隔多年,我们不能忘记“八百壮士”,向他们致以最崇高的的敬意!
㈣ 电影《八佰》第二日发生了什么
死守四行仓库,正是出于士兵素质太差的无奈之举。蒋介石原本命令第88师全师死守闸北,为全线撤退的40万大军断后,并向租界内的全球媒体展现中国抗战到底的牺牲意志。师长孙元良据理力争指出,第88师火线补充五次,全师都是新兵,“虽然一样忠勇爱国,但训练时间较短,缺乏各自为战的技能”。若按照委员长的命令,新兵可能会陷入混乱,在全球媒体镜头前“被敌军任意屠杀”,贻笑国际。
缩小死守规模,反而能达到宣传效果。孙元良选定外观坚固的四行仓库,配置一营兵力死守。这个“非典型阵地”,老兵看来不堪一击,新兵却会得到安全感,才能从容为国赴死,达到国际宣传的目的。于是,全师死守闸北计划缩小为一营死守四行仓库。唯一目的就是整营官兵慷慨战死,在全球媒体前展现中国抗战到底的意志。对军人而言,这是很憋屈的一个战斗,却创造了对日抗战永恒不朽的宣传奇作。
炮兵不开炮,攻坚一筹莫展,在全球媒体前开打的四行仓库保卫战持续4天。苏州河南岸的观众亲眼见证第10大队伤亡狼藉,而杨惠敏送旗、陈树生舍身炸日兵以及谢晋元一枪击毙200米开外日兵等精彩画面,更燃起全球媒体同情中国的舆论热潮。孤军误打误撞,打赢了宣传战,也就不必非得战死在四行仓库了。
拖到第四天深夜11时,第10大队才以步兵炮与迫击炮猛烈射击四行仓库,“最激烈时,每秒钟发炮一响。轰轰之声,震破长夜的沉寂”。就在这个深夜,第1营接到撤退命令。
八百壮士成为抗日战争的精神碉堡。送旗女童军杨惠敏以参加世界青年和平大会为名,出洋宣传,引发旋风,受到罗斯福与希特勒的召见。四行孤军的英雄们则成为媒体焦点,无数的访问与演讲,产生巨大号召力。
最快捷的宣传法还是拍电影。1938年,香港片商火速拍成《八百壮士》,成为抗战年代最经典宣传片。1975年,国民党党营“中央电影公司”拍摄《八百壮士》,由林青霞主演,成为台湾最受欢迎的战争巨片。重播40年,感召力至今不衰。2019年的《八佰》,已是第三代八百壮士电影了。
望采纳
㈤ 八百电影里的仓库还在吗
资料显示,四行仓库是一座位于上海静安区中南部,苏州河北岸,西藏路桥西北角的仓库建筑。正门门牌号为光复路1号,它是座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六层大厦,占地0.3公顷,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屋宽64米,深54米,高25米。
这座仓库创建于1931年,为当时闸北一带最高、最大的一座建筑物。它原是大陆银行和北四行(金城银行、中南银行、大陆银行及盐业银行)联合仓库,即紧靠西藏北路的大陆银行仓库与紧靠现晋元路的北四行仓库两部分组成的,但一般均统称为“四行仓库”。
88师524团副团长谢晋元带领一个营大约420多号人退守四行仓库,选择此地的原因也是极为特殊的,除了四行仓库本身易守难攻外,就是为了让仅有一河之隔的租界看看中国军人为抵抗侵略者固守家园的牺牲精神以及日本侵略者的惨无人道。
㈥ 台湾版电影《八百壮士》创作背景
叙述1937年8月13日日寇侵略上海,国民党八八师五二四团团长谢晋元,为牵制日军,掩护国民党军队后撤,率领四八青年军官号称八百壮士,固守四行仓库,达三个月之久,军人英勇杀敌,
女童子军杨惠敏(林青霞饰)冒着生命危险给守军输送食物、医药等物资,和国旗,当牵制任务完成,守军越过苏州桥后撤。此部影片的格局手法与《英烈千秋》完全不同,只局限于几成孤岛上海的苏州河畔的四行仓库,数百国民党军人与包围的日军的阵地战。
导演根据一些史实,利用四行仓库周围有英法租界,苏州河对面又是国统区,苏州河两岸战争与和平不同环境造成的戏剧冲突,表现了爱国军队抗击侵略者英勇无畏的精神,和上海人民热烈声援国民党守军的时代气氛
(6)8百电影图片扩展阅读:
七十年代前期,对台湾当局来说是一段风雨飘摇的岁月。1971年10月25日,联合国大会通过第2758号决议,决定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利,并立即把蒋介石的代表从其在联合国组织及其所属一切机构中所非法占据的席位上驱逐出去。
1972年2月21日,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发表《上海公报》,美国承诺和台湾当局“断交、废约、撤军”。 以这两件事为契机,新中国迎来了又一个建交高潮。仓皇之下,蒋经国做出了重用“台籍菁英”的决定,而这项政策的最大受益者就是李登辉。
《八百壮士》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上马的,拍摄过程中得到了蒋经国的大力支持,其要借助“八百壮士”的“英雄史诗”提振民心士气,并强调“正统”的动机是不言而喻的。
㈦ 八百壮士影片观后感悟
相信《八佰》大部分的观众都已经看完了吧,不得不承认电影拍得十分精彩,可是,大家知道吗?我们看到的《八佰》是经过二次删减的,而且电影从始至终都没有拍完,毫不夸张地说,这部电影只是讲了整个《八佰》的一部分,实际上后续还有剧情,甚至剧情比现在看到的还要精彩。
他们将匕首带回营地里面,在早操的时候,手持匕首等利器,将谢晋元残忍杀害了,谢晋元牺牲之后,接替他指挥孤军营的是他的副手,后来,日军占领了租界,为了报复孤军营,将他们全部送去了各地做苦力,以此来削弱他们的意志,可没想到的是他们仍然坚持了下来,直到日军投降,这支孤军营只剩下不到100多人了。
所以,这才是孤军营真正的结局,其实,我们可以很明显看出来一件事情的,就是电影《八佰》只拍了那么一半而已,如果能够把电影的后续也给拍上去的话,相信《八佰》一定会是一部神作,但导演并没有这么做,或许导演只是想给我们呈现英雄们的事迹,而不想让大家看到他们悲壮的结局吧!
㈧ 电影八佰最后为什么过桥时日本人开枪
在看《八佰》的时候,有很多值得回味的细节,比如当时为什么要义无反顾的冲桥?日本人为何要在那个时候开枪?
(一)撤离四行仓库
和之前在四行仓库的战斗相比,在最后离开仓库过桥的过程中,四行仓库守军遭到日军机枪扫射,出现了部分人员伤亡,其中就包括实际的战场指挥官杨瑞符营长,确实是比较憋屈的,可能很多观众都会觉得,与其如此,还不如继续在四行仓库坚持战斗,像死守宝山的姚子青营一样,战斗到最后一个人,打死一个够本儿,打死两个赚一个。
所以说,和在四行仓库的坚决战斗相比,八百勇士真正的遭受的屈辱其实并不是日本人给予他们的,而是在撤离四行仓库之后,进入租界才开始的,而且是当时中国的所谓的友邦给予他们的。这也是中国在当时的国际秩序中的地位的反映。中国人不怕死,尤其是为了抵抗侵略,都愿意捐躯报国,但列强却不允许中国抵抗,要制止中国人抵抗。这才是更大的屈辱。
㈨ 八百壮士跳黄河是什么电影
八百壮士跳黄河是电影《咆哮无声》。《咆哮无声》是以抗日战争为背景,以一个记者的采访为引线,讲述了一个尘封多年、可歌可泣的抗日英雄故事。通过两个不同国籍的军人的经历以及后代人的回忆剖析了两个民族对这场战争的反思。电影《咆哮无声》的背景是历史上的中条山战役。中条山会战是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中国守军在山西范围内进行的唯一一场大规模对日作战,会战历时一个多月,中国军队伤亡惨重。
剧情简介
中国女孩万云(刘芸饰)在姑奶奶万静娴(汪裴饰)去世以后看见了她当年的日记。日记里姑奶奶在青年时代的战争经历和情感以及当年800抗战壮士英勇投江的故事,深深打动了她。她决定沿着当年姑奶奶的脚步,走上寻找真之路。日本人中村一郎(涩谷天马饰)由父亲老中村一手然带大。老中村患有老年痴呆症,被自己的战争经历困扰着。
为了让父亲有个平静的晚年,中村一郎踏上了去马家崖的旅途。两个不同国籍、不同文化、不同经历的年轻人在相同的地点相遇了。纪念碑、千人坑、革命纪念馆、老人杨镇江(李立群饰)的回忆,记忆碎片渐渐拼合,一个尘封已久的抗战故事慢慢浮现在两人面前。
㈩ 八百壮士是共产党还是国民党
八百壮士是国民党。
谢晋元等八百壮士,即国民革命军陆军第9集团军88师524团,是指在上海即将沦陷之时,奉命退守四行仓库,在那里与日军激战四天四夜,鼓舞了全国军民的抗战士气的英雄群体。
1937年10月,持续三个月的淞沪会战进入尾声,为掩护主力部队撤退,88师524团团副谢晋元率“八百壮士”进驻四行仓库,孤军奋战四天四夜,用生命守护了一个民族的尊严。
(10)8百电影图片扩展阅读:
在八百壮士四行仓库保卫战中,一直有一个战争史上少有的奇特景观——大批的民众聚集在苏州河南岸,为勇士们助威打气。
一发现敌军企图进攻,观战的民众就以各种方式迅速告诉我军。有的齐声高呼,告知敌军进攻方向;有的以几块大黑板拼接起来,写字或画图,向我军示警;更有一些人设法一次次将电话打入仓库。
看到勇士们打得日军遗尸累累、狼狈而逃时,大家就拍手欢呼,唱歌庆祝;看见我军战士舍身杀敌,英勇牺牲,大家就满含热泪,高呼口号。
而上海的各种新闻媒体,也是第一时间把四行仓库八百壮士英勇抵抗的消息,用最激昂、最悲壮的色彩,传播到全国、全世界。上海民众很快就不满足于站脚助威,他们决心用实际行动给勇士们以支援。大批民众捐钱捐物、捐赠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