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北京电影学院的博士值得读么
不值得。北京电影学院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共建的艺术高校,博士专业是国家设立学科的必要,你是想想真的表演考上博士,到最后无非就研究一些有的没的培养本科教学的一些内容,只是因为国家需要博士,所以会出现一大堆的博士,但从本质上来说这些专业硕士就足够了,博士完全是没有必要的其是不值得的。
⑵ 北京电影学院有配音系吗
截止到2019年2月北京电影学院没有配音系。
相关介绍:
据2019年2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北京电影学院下辖19个教学实施单位,涵盖了电影创作的每一个行当,囊括了电影创作的全部环节,是唯一能独立进行故事片创作的院校。
北京电影学院具有系统、科学的电影学科专业体系,设有3个博士和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下设艺术学、电影学、广播电视艺术学、电影制作学、表演学、管理学、动画学和美术学等8个二级学科。
(2)北京电影学院音乐博士扩展阅读
相关背景:
1951年,表演艺术研究所为培养电影文学人才,决定增设编剧系(教育部确认为电影编剧编辑专修科,下简称编剧班),与此同时,电影表演艺术研究所也改名为中央电影局电影学校。
2002年,文学系增设了“影视文化与传播”本科专业方向,并于2003年招收了第一届本科生。同年,文学系增设了“电视剧剧作”专业方向。
除学历教育外,文学系历史上还招收过多种层次的进修班(如编剧进修班、理论进修班、高等学校电影课程青年教师进修班、高级编剧进修班等)。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北京电影学院
参考资料来源:北京电影学院-院系设置
⑶ 当红小明星王俊凯等都就读于名校,学历高的明星都有谁
张新成、黄磊、易烊千玺。娱乐圈里都是娱乐圈里名副其实的学霸,他们也都就读于明校。我们能够找到很多多才多艺。智商也特别高的人,他们就是很多人羡慕的对象,是很多人模仿的对象。
一、黄磊黄磊是北京电影学院的老师,很多明星都是他的学生,例如,海清、杜淳等等。在“极限挑战”这个节目里,他充分展现了他的高智商,让其中的嘉宾佩服地五体投地,张艺兴在节目还认了他为“师傅”黄磊懂得东西很多,知识面很广,尤其在教育儿女上,很是让人佩服。
不管是现实生活中,还是哪个领域,优秀的人很多,我们要以他们为榜样,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
⑷ 跪求北京电影学院博士华汉神曲《忐忑》歌词!!
[00:01.00][04:14.00]忐忑
[00:03.00][04:16.00]龚琳娜
[00:08.42]啊哦
[00:10.43]啊哦诶
[00:12.23]啊嘶嘚啊嘶嘚
[00:13.16]啊嘶嘚咯嘚咯嘚
[00:14.03]啊嘶嘚啊嘶嘚咯吺
[00:16.50]啊哦
[00:18.31]啊哦诶
[00:19.92]啊嘶嘚啊嘶嘚
[00:20.97]啊嘶嘚咯嘚咯嘚
[00:22.04]啊嘶嘚啊嘶嘚咯吺
[00:24.03]啊
[00:25.01]啊
[00:26.90]啊
[00:25.94]啊
[00:28.03]啊呀呦
[00:29.49]啊呀呦
[00:31.34]啊嘶嘚咯呔嘚咯呔嘚咯呔
[00:33.14]嘚咯呔嘚啲吺嘚咯呔嘚咯吺
[00:35.75]呔咯嘚呔咯嘚呔咯嘚
[00:37.27]呔咯嘚呔咯啲嘚呔咯嘚咯吺
[00:39.23]唉呀呦
[00:43.85]啊哦
[00:45.74]啊哦诶
[00:47.40]啊嘶嘚啊嘶嘚
[00:48.45]啊嘶嘚咯嘚咯嘚
[00:49.60]啊嘶嘚啊嘶嘚咯吺
[00:51.64]啊哦
[00:53.56]啊哦诶
[00:55.38]啊嘶嘚啊嘶嘚
[00:56.40]啊嘶嘚咯嘚咯嘚
[00:57.45]啊嘶嘚啊嘶嘚咯吺
[00:59.46]啊
[01:00.47]啊
[01:01.47]啊
[01:02.45]啊
[01:03.46]啊呀呦
[01:05.30]啊呀呦
[01:06.85]啊嘶嘚咯呔嘚咯呔嘚咯呔
[01:08.70]嘚咯呔嘚啲吺嘚咯呔嘚咯吺
[01:11.24]呔咯嘚呔咯嘚呔咯嘚
[01:12.76]呔咯嘚呔咯啲嘚呔咯嘚咯吺
[01:14.78]唉呀呦
[01:31.44]啊咿呀咿
[01:32.45]啊咿呀咿
[01:33.40]啊咿呀咿
[01:34.40]啊咿呀咿
[01:35.43]嘚咯呔嘚咯呔嘚咯呔
[01:36.34]嘚咯呔嘚啲吺嘚咯呔嘚咯吺
[01:39.24]呔咯嘚呔咯嘚呔咯嘚
[01:40.62]呔咯嘚呔咯啲嘚呔咯嘚咯吺
[01:42.66]唉呀呦
[01:59.28]呔卟啲呔卟啲呔卟啲呔卟啲
[02:01.20]呀儿咿儿呦
[02:04.34]呔卟啲呔卟啲呔卟啲呔卟啲
[02:06.49]呔卟啲呔咿呦
[02:09.25]呔哈啦哈啦哈啦哈哩哈啦哈啦哩哈啦哈啦哩
[02:14.55]呀咿呀咿呦
[02:24.20]啊诶
[02:28.47]啊咿啊咿呦
[02:31.75]啊
[02:33.77]啊咿呦
[02:36.34]啊
[02:38.72]咳咿呀咿呦
[02:42.93]咳呀
[02:46.93]啊哦
[02:49.28]啊哦诶
[02:50.55]啊嘶嘚啊嘶嘚
[02:51.61]啊嘶嘚咯嘚咯嘚
[02:52.71]啊嘶嘚啊嘶嘚咯吺
[02:54.86]啊哦
[02:56.70]啊哦诶
[02:58.22]啊嘶嘚啊嘶嘚
[02:59.22]啊嘶嘚咯嘚咯嘚
[03:00.28]啊嘶嘚啊嘶嘚咯吺
[03:02.71]啊
[03:03.53]啊
[03:04.48]啊
[03:05.52]啊
[03:06.52]啊呀呦
[03:08.15]啊呀呦
[03:10.00]啊嘶嘚咯呔嘚咯呔
[03:11.33]嘚咯呔嘚咯呔嘚啲吺
[03:14.48]呔咯嘚呔咯嘚呔咯嘚
[03:16.26]呔咯嘚呔咯啲嘚呔咯嘚咯吺
[03:18.02]唉呀呦
[03:19.84]呔咯嘚呔咯嘚呔咯嘚
[03:21.01]呔咯嘚呔咯啲嘚呔咯嘚咯吺
[03:22.94]呔咯嘚呔咯嘚呔咯嘚
[03:24.48]呔咯嘚呔咯啲嘚呔咯嘚咯吺
[03:26.45]呔咯嘚呔咯嘚呔咯嘚
[03:28.37]呔咯嘚呔咯啲嘚呔咯嘚咯吺
[03:30.35]呔咯嘚呔咯嘚呔咯嘚
[03:32.29]呔咯嘚呔咯啲嘚呔咯嘚咯吺
[03:34.19]呔咯嘚呔咯嘚呔咯嘚
[03:36.09]呔咯嘚呔咯啲嘚呔咯嘚咯吺
[03:37.71]呔咯嘚呔咯嘚呔咯嘚
[03:39.32]呔咯嘚呔咯啲嘚呔咯嘚咯吺
[03:41.78]呔咯嘚呔咯嘚呔咯嘚
[03:43.52]呔咯嘚呔咯啲嘚呔咯嘚咯吺
[03:45.50]呔咯嘚呔咯嘚呔咯嘚
[03:47.01]呔咯嘚呔咯啲嘚呔咯嘚咯吺
[03:48.73]呔咯嘚呔咯嘚呔咯嘚
[03:50.63]呔咯嘚呔咯啲嘚
[03:51.83]呔咯嘚呔咯啲嘚
[03:52.92]呔咯嘚呔咯啲嘚
[03:53.88]呔咯嘚呔咯啲嘚呔咯嘚咯吺
[03:55.92]啊咿呦咿
[03:56.89]啊咿呦咿
[03:57.84]啊咿呦咿
[03:58.78]啊咿呦咿
[03:59.88]呦
[04:01.98]咳呀
[04:07.58]呔咯嘚呔咯嘚呔咯嘚
[04:09.36]呔咯嘚呔咯啲嘚呔咯嘚咯吺
⑸ 北影有没有音乐系
截止到2019年8月北京电影学院没有音乐系,开设院系有继续教育学院,国际交流学院,高等职业教育学院,视听传媒学院,数字媒体学院,
动画学院,电影学系,文学系,导演系,影视技术系,管理学院,美术学院,声音学院,摄影学院,表演学院。
(5)北京电影学院音乐博士扩展阅读
北京电影学院师资力量:据2016年12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北京电影学院有教职工527人,其中专任教师287人,包括教授59人、副教授120人;博士生导师21人、硕士生导师158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6人。;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2个,北京市教学名师4人。
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录音系教学团队(带头人:黄英侠)、摄影教学团队(带头人:穆德远)
北京市教学名师:穆德远、郑洞天、周登富、陈山。
⑹ 请问音乐专业硕士,考中戏、上戏、北影或中传的博士需要参加同等学力加试吗
同学硕士毕业后,如果即拿到了毕业证又拿到了学位证,就不需要同等学力申硕。
⑺ 娱乐圈学历最高的有哪些人
高学历的很多,叶璇:美国卫斯理大学政治系,高中毕业时,叶璇全校成绩第一名、四年来180门功课全A的傲人成绩被WellesleyCollege(卫斯理大学)录取,并获得全额奖学金。同年,叶璇更因过人的科学头脑和天才研究成功电磁场与植物生长课题,获得了有“小诺贝尔奖”之称的ISEF世界青年科学竞赛植物学一等奖。
宣萱:伦敦大学帝国理工学院毕业。宣萱就读的伦敦大学帝国理工学院,全英排名第三,是英国入学标准最高的大学之一。另外,由于坐落在世界消费水平最高的——伦敦南肯辛顿,该校也是英国学费最贵的大学。这些数据都足以令人惊叹,更让人想不到的是,宣萱在大学里所学的专业竟然是材料工程学,真是个聪慧绝顶的美女!
⑻ 姚国强的个人生平
学术研究方向:影视声音艺术创作及理论,影视声音艺术史,影视声音美学。
北京电影学院学术委员会 秘书长、委员
北京影视艺术研究基地(部级)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常委
北京地区普通高等学校《数字数字电影技术与艺术》北京市级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
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副会长、常务理事、学术委员
中国高教学会影视教育专业研究会理事
中国高教学会科研管理学会理事
中国录音师协会理事
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
中国电影家协会理论评论工作委员会委员
中国电影家协会电影高新科技委员会理事
中国电影电视技术学会(CSMPTE)科普与教育工作委员会委员、声音委员会委员
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员
中国台港电影研究会会员
中国铁路文艺工作者协会会员
北京高教学会艺术教育研究会理事
北京高教学会信息化工作研究会理事
北京电影业协会会员
北京市哲学会美学会会员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出版顾问
《现代电影技术》编委会编委
1999年 第五届“全国影视节目声音学会奖”电影评委组组长、评委
1999年 第19届中国电影金鸡奖参评影片录音奖咨询组组长、评委
1999年 《当代影视声音系列丛书》编委会执行主编
1999年 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当代电影》编辑部“影片个案分析”专栏特约作者
2000年 北京市青少年科普顾问团科普顾问
2001年 北京电影学院申博系列丛书《电影学新论》编委会编委
2001年 第21届中国电影金鸡奖参评影片录音奖咨询组组长
2001年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电视节目声音制作技术质量奖”评委会委员
2002年 中国影视技术学会(CSMPTE)第一届“影视科技优秀论文”评委会评委
2003年 中国影视技术学会“全国影视节目声音学会奖”评委会评委
2004年 北京影视艺术研究基地(部级)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常委
2004年 中国影视技术学会“全国影视节目声音学会奖”评委会评委2004年 北京电影学院《中国电影专业史研究》编委会副主任、编委、主编之一
2004年 北京电影学院《当代中国电影艺术家创作研究》编委会副主任、编委、主编之一
2005年 中国影视技术学会(CSMPTE)第三届“影视科技优秀论文”评委会评委
2006年 第二届“声响亚洲”(广州)文化节录音作品评委会评委
2006年 北京市第九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综合学科评选组评委
2006年 《北京电影学院教育教学系列丛书》编委会编委
2006年 北京市属高等学校人才强教计划“学术创新团队建设计划”项目——北京电影学院《中国电影艺术家创作研究》创新团队骨干成员
2006年 北京市财政局、北京市教委教育专项经费联合评审专家
2007年 北京市财政局、北京市教委教育专项经费联合评审专家
2007年 北京市教委特色资源库项目评审专家
2008年 北京市第十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综合学科评选组评委
2008年 北京市教委北京市精品课程(艺术组)评委
2008年 北京市教委科技创新平台建设计划评审专家
2008年 北京电影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 、秘书长
2008年 北京市财政局、北京市教委教育专项经费联合评审专家
2008年 北京市属高等学校人才强教深化计划科研创新人才(2009-2011年度)
2009年 北京市教委北京市精品课程(艺术组)评委
2010年 北京电影学院《中外电影声音研究文库》编委会主编、编委、作者
2010年 北京学生文化创意国际交流活动之第八届“半夏的纪念”北京国际大学生影像展评委
2010年 北京市级重点实验室《数字电影技术与艺术》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
2010年 中国电影家协会电影高新科技委员会理事
2010年 中国影视技术学会(CSMPTE)科普与教育工作委员会委员
2010年 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副会长、常务理事、学术委员
2010年 北京高教学会信息化工作研究会理事
2010年 北京电影业协会会员 1976年 浙江省杭州市杭州电器厂金工车间车工
1978年 北京电影学院录音系录音艺术专业读大学,获(电影录音)文学士学位
1982年 浙江电视台技术部录音师
1985年 铁道部工程指挥部文工团录音室录音师
1997年 中铁建总公司文工团高级录音师
1997年 北京电影学院录音系讲师
1998年 北京电影学院录音系副教授、研究生导师
2000年 北京电影学院硕士课程研究生班毕业
2000年 北京广播学院(现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兼职教授
2000年 北京大学哲学系美学专业担任国内访问学者(导师:叶朗教授、博导)
2002年 哈尔滨工业大学人文和社会科学学院兼职教授
2002年 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研究生部兼职教授
2002年 北京电影学院教务办公室(科研管理)副主任
2003年 中国传媒大学兼职教授
2003年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影视传播研究中心担任国内访问学者(导师:尹鸿教授、博导)
2003年 北京电影学院教授
2004年 北京电影学院科研设备处处长
2005年 国家一级录音师
2009年 北京电影学院科研信息化处处长
2011年 北京电影学院博士研究生导师 1、本科生课程
录音艺术基础及实践技巧,影视声音艺术创作,电影声音,影视录音制片管理,影视声音基础,影视录音工艺,影视录音技巧,影片声音赏析,影视录音技术概论,影视声音艺术概论,影片分析,音乐录音工艺。
2、研究生课程
影视声音艺术创作,影视录音工艺及技巧,影片(声音)分析与赏析,影视声音艺术理论研究,学术规范及学术方法,音乐录音工艺研究,影视声音美学研究,中国影视声音艺术史研究、电影声音、数字视音频制作研究。 (一)艺术及管理类文章
1.挑战、机遇和展望,在广电部1997年中青年科技论文学术会上交流
2.从电影 《一个都不能少》读解——张艺谋影片的声音艺术构思,《当代电影》,1999年第2期;被论文集《中国电影美学:1999》转载,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0年10月
3.“网络新生代”的声音构思,《当代电影》,1999年第3期;被论文集《中国电影美学:1999》转载,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0年10月
4.读解电影“那山 那人 那狗”和那声,《当代电影》,1999年第4期;被论文集《中国电影美学:1999》转载,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0年10月
5.从第五届全国影视节目声音学会奖评奖谈起──全国影视节目声音学会奖评奖综述,《北京电影学院学报》,1999年第4期
6.让“国歌”声永世传唱──解析献礼影片《国歌》的声音构思,《当代电影》,1999年第5期;被论文集《中国电影美学:1999》转载,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0年10月
7.读解高科技类型片的声音艺术构思,《当代电影》,1999年第6期;被论文集《中国电影美学:1999》转载,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0年10月
8.全国影视节目声音学会奖评奖综述,在中国影视技术学会声音委员会1999年年会宣读
9.历史、现实和未来,在中国影视技术学会声音委员会1999年年会宣读
10.从声音学会奖看中国电影声音艺术创作趋势──第五届全国影视节目声音学会奖评奖综述,《当代电影》,2000年第1期;被论文集《电影艺术与技术》转载,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0年9月
11.新生代电影人的声音创作构思,《当代电影》,2000年第1期;被论文集《中国电影美学:1999》转载,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0年10月
12.电影声音数字化技术发展概述及展望,《当代电影》,2000年第1期;
13.90年代电影音乐创作中的多元化风格及运用(姚国强/李涛),《当代电影》,2000年第1期;被论文集《电影艺术与技术》转载,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0年9月
14.影片《我的1919》的声音创作解析,《当代电影》,2000年第2期;被编著《我的1919—从剧本到电影》转载,中国电影出版社,2000年;被论文集《中国电影美学:1999》转载,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0年10月
15.“三性”的和谐统一,《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0年第2期
16.青春呓语——斑驳陆离的失真年代(姚国强/甘凌/李理),《当代电影》,2002年第1期
17.爱谁是谁和惟我独尊(姚国强/甘凌),《当代电影》,2002年第2期
18.法国电影“新浪潮”与中国电影“第五代”比较,《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2年第3期;获美国《华文精撷》(Chinese Culture)杂志社2003年优秀华文奖
19.体育片声音创作解读,被编著《审美空间延伸和拓展—电影声音艺术理论》收入,中国电影出版社,2002年3月
20.多元化电影音乐风格(姚国强/李涛),被编著《审美空间延伸和拓展—电影声音艺术理论》收入,中国电影出版社,2002年3月
21.风格化影片声音读解,被编著《审美空间延伸和拓展—电影声音艺术理论》收入,中国电影出版社,2002年3月
22.经典电影理论中的声音,被编著《审美空间延伸和拓展—电影声音艺术理论》收入,中国电影出版社,2002年3月
23.经典声音理论辨析——评爱因汉姆的电影声音观点,《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3年第1期;被编著《影像本体论:作为创作的电影》(1)转载,中国电影出版社,2004年3月;被编著《中国当代思想宝库》转载,中国文联出版社,2006年6月;被编著《审美空间延伸与拓展—电影声音艺术理论》转载,中国电影出版社,2002年3月;获2004年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三届“学会奖”优秀学术论文一等奖;获2004年度国家广电总局高校(部级)优秀科研成果奖(文科论文类)三等奖;获2006年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优秀论文
24.译文:电影中的声音——我们到底听到了什么?(姚国强/姚睿),《世界电影》,2004年第3期
25.激情的浪漫主义(姚国强/吕甍),《当代电影》,2004年第5期;被《中国高教影视教育委员会2005年会暨第七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转载,2005年8月;获2005年中国高教影视教育委员会“第二届中国高校影视研究学术奖”论文类二等奖
26.一曲悲壮的英雄挽歌(姚国强/刘桐),《当代电影》,2004年第6期
27.中国电影声音事业的昨天、今天和明天——为纪念中国电影百年而作,被编著《中国电影年鉴——中国电影百年特刊》收入,中国电影年鉴社,2005年7月
28.当代中国电影录音师声音艺术创作现状全景扫描,被编著《银幕再现-与中国当代电影录音师对话》收入,中国电影出版社,2005年7月;在上海大学主办的2006“全球化视野中的艺术史论”国际学术研讨会宣读,2006年5月;被编著《艺术学》第3卷第2辑转载,学林出版社,2006年5月
29.调研报告:中国当代电影录音师艺术创作研究,《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5年第5期;获2008年中国高教学会影视教育委员会“中国高校影视学术论文二等奖”
30.国内外大学生影视作品之比较—对北京电影学院国际学生影视作品展的概览与思索(姚国强/吕甍),被编著《北京影视传媒精品论文集》收入,中国大网络全书出版社,2005年7月;在北京大学生电视节学术论坛上宣读,2005年12月;被《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影视教育专业委员会2006年年会暨第八届影视文化与教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转载,2006年9月;被编著《传承与梳理——高等电影教育研究》转载,中国电影出版社,2006年12月
31.影视同期录音的基本法则——解析“同期录音三原则”(上/下)(姚国强/王旭锋),《世界专业音响与灯光》,2006年第1期;被《现代电影技术》转载,2006年第4期;获2007年中国高教影视教育委员会“第三届中国高校影视研究学术奖”论文类二等奖
32.依托高等教育,构建中国电影学术研究的国际合作平台,在第十四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中国电影新百年:合作与发展》学术研讨会上宣读,2005年11月;被编著《中国电影新百年:合作与发展——第十四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全文收入,中国电影出版社,2006年5月;被编著《北京影视艺术研究报告2006》全文转载,同心出版社,2006年5月;在中国高教影视教育委员会2006年会上宣读,2006年9月;被《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影视教育专业委员会2006年年会暨第八届影视文化与教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全文转载,2006年9月;被编著《传承与梳理——高等电影教育研究》全文转载,中国电影出版社,2006年12月;被编著《探索与实践—艺术专业人才的培养与实践》全文转载,中国电影出版社,2009年1月;被编著《中国教育理论参考》全文转载,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09年1月;获2006年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四届“学会奖”优秀学术论文一等奖
33.学院“十一五”科研展望,《北京电影学院学术与科学研究2002-2006》,北京电影学院科研设备处,2006年12月
34.北京电影学院的科研工作发展回顾及展望——从“十五”到“十一五”的科研规划,《北京电影学院简报》2007年第1期(总第118期),北京电影学院宣传部,2007年3月
35.也许真实,也许虚构:试论影片《西洋镜》的声音设计(姚国强/吕甍);被编著《镜子里的山:一次电影文化的冲撞》收入,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7月;
36.简论北京电影学院“十一五”期间影视科研学术发展策略(姚国强/曾笑鸣);被《中国高等教育影视教育专业委员会2007年会暨第九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收入,2007年8月;被北京高教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努力增强高校创新与服务能力》(下册)转载,2008年1月
37.在跨界中行走——与中国著名电影作曲家对话,《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7年第5期
38.中国电影声音艺术年度分析,被编著《2008中国电影艺术报告》全文收入,中国电影出版社,2008年6月;获2008年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五届“学会奖”论文类二等奖
39.我院教师参加“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中国电影论坛”,《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8年第6期
40.中国电影声音发展进程中的新技术、新现象和新理论(孙杨/姚国强),被《中国高等教育影视教育专业委员会2008年会暨第十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全文收入,2008年9月
41.改革开放30年:中国电影音乐发展历程回顾(曾笑鸣/姚国强),被编著《求异与趋同—中国影视文化主体性追求与现代性建构》全文收入,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11月
42.艺术和技术的结合——访北京电影学院科研处姚国强处长,《DV时代》,2008年第11期
43.我与社科规划的点点滴滴,《北京社科》,2008年第11期
44.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电影声音创作与录音制作现代性的构建(姚国强/孙杨),被《改革开放与中国电影30年—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中国电影论坛论文集》全文收入,中国电影出版社2008年12月
45.探索与实践:北京电影学院科研学术发展历程回顾及展望(姚国强/曾笑鸣),被《中国电影年鉴2008》全文收入,中国电影年鉴社,2009年1月
46.电影声音创作观念的多元化趋势,《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9年第2期;被编著《北京影视艺术研究报告2009》全文转载,中国电影出版社,2009年12月;被《中国电影年鉴2009》全文转载,中国电影年鉴社,2010年1月
47.年度电影声音艺术分析(姚国强/曾笑鸣/孙杨/郝昕),被编著《2009中国电影艺术报告》全文收入,中国电影出版社,2009年6月
48.调研报告:当代中国电影作曲家音乐艺术创作现状全景扫描,被编著《银幕写意——与中国当代电影作曲家对话》全文收入,中国电影出版社,2009年6月
49.中国电影音乐发展历程回顾(1978-2008)(曾笑鸣/姚国强),被编著《银幕写意——与中国当代电影作曲家对话》全文收入,中国电影出版社,2009年6月
50.高等艺术院校科研学术发展策略研究——兼论北京电影学院科研管理工作对策(曾笑鸣/姚国强),被《东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全文收入,2009年7期
51.调研报告:当代中国电影作曲家艺术创作现状全景扫描,被《中国高教学会影视教育专业委员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全文收入,2009年8月
52.新中国60年电影声音艺术发展回顾,在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局主办的《社会变迁与国家形象——新中国电影60年论坛》上宣读,2009年10月;被编著《社会变迁与国家形象——新中国电影60年论坛论文集》全文收入,中国电影出版社,2010年4月
53.2008年部分影片电影音乐评析(姚国强/曾笑鸣/孙杨),被《中国电影年鉴2009》全文收入,中国电影年鉴社,2010年1月
54.新中国电影声音艺术发展历程,被编著《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成果选编2010》全文收入,同心出版社,2010年5月
55.讲座:大片时代的到来:中国电影艺术创作应该走向何方,浙江传媒学院讲座,2010年05月18日;国家图书馆《艺术家讲坛》,2010年09月26日;中原工学院,2010年11月04日
56.关于对电影声音学科可持续创新发展的若干思考和设想,2010年度《中国高教学会影视教育专业委员会年会报告集》全文收入,2010年10月;获2010年中国高教学会影视教育委员会“中国高校影视学术论文优秀奖”,2010年10月
57.大片时代的中国电影创作之道(姚国强/姚睿),在《中国电影评论学会成立30年学术论坛》宣读;中国电影评论学会,2011年4月8日
(二)工艺及技术类论文
1.环幕立体声电影《华夏掠影》的录音工艺和制作(张君/姚国强)《电影技术》,1990年第12期
2.超16mm电影录音工艺探讨(姚国强)在中国影视技术学会声音委员会1997年年会上宣读
3.超16mm电影电视剧录音工艺探讨(姚国强)《影视技术》,1998年第1期
4.数字化技术在电影录音工艺中的发展及应用(姚国强)《北京电影学院学报》,1999年第2期
被编著《影像本体论:作为创作的电影》(1)全文转载收入,中国电影出版社,2004年3月
5.数字多声道立体声环幕电影录音工艺探讨(姚国强)在中国影视技术学会声音委员会1999年年会是宣读
6.环幕电影《龙城风光》数字多声道立体声录音新工艺(姚国强)《影视技术》,1999年第9期
获2003年度中国影视技术学会影视科技优秀论文奖二等奖
7.电影声音数字化技术发展概述及展望(姚国强)《当代电影》,2000年第1期
被编著《电影艺术与技术》全文转载收入,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0年9月
8.电影数字化录音技术的应用及发展概述兼论数字多声道立体声环幕电影录音工艺(姚国强)
被《影视声音论文集》全文转载收入,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0年
9.即时性直播电视专题纪录片的录音工艺及其声音创作观念(姚国强/陈晨)《影视技术》,2001年第8期
10.2001年度电视节目声音制作技术质量奖评奖综述(姚国强)《影视技术》,2001年第12期
11.数字电影声音——3D时代的全维度环绕立体声(ADSS)的概念、创意与发展对策 (姚国强/姚睿)
在第19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中国电影科技之光论坛》上宣读,2010年10月科研项目
(三)出版著作
1.教材:影视声音基础(姚国强),北京电影学院教材科,1998年
2.编著:影视声音论文集(编委/作者之一),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0年
3.编著:我的1919——从剧本到电影(作者之一),中国电影出版社,2000年
4.编著:中国电影美学:1999(作者之一),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0年10月
5.编著:电影艺术和技术(作者之一),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0年9月
6.译著:电影和电视制作(审校之一),华夏出版社,2001年
7.专著:影视录音—声音创作与技术制作(姚国强),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2年3月;获2004年北京电影学院第五届院级“精品教材”称号;2006年入选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8.编著:审美空间延伸和拓展—电影声音艺术理论(姚国强/孙欣),中国电影出版社,2002年3月
9.教材:音乐录音(姚国强),北京电影学院教材科,2002年
10.专著:影视声音艺术与技术(姚国强),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3年1月;获2004年度国家广电总局高校(部级)优秀科研成果奖(工科著作类)三等奖
11.译著:电影电视声音—录音技术与艺术创作(姚国强/王旭锋/李理),华夏出版社,2004年8月
12.编著:银幕再现—与中国当代电影录音师对话(姚国强/孙欣),中国电影出版社,2005年7月
13.主编:北京电影学院学术与科学研究2002-2006(姚国强),北京电影学院科研设备处,2007年4月
14.编著:银幕写意—与中国当代电影作曲家对话(姚国强),中国电影出版社,2009年6月;获2010年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六届“学会奖”著作类二等奖,2010年11月
15.国家级“十一五”教材:电影电视声音创作与录音制作教程(姚国强),中国电影出版社,2011年3月
(四)科研项目
1.《音乐录音工艺》课题组组长(已结项)1997年度广电部首届高校科研(自然科学)项目
2.《电影录音技术概论》课题组代理组长(已结项)1997年度广电部首届高校科研(自然科学)项目
3.《电影录音艺术概论》课题组骨干(在研)2000年度广电总局高校科研(人文社科)项目
4.《影视声音艺术研究》课题组骨干(在研)2002年度北京市教委面上科研项目
5.《中国电影录音师研究》课题组组长(已结项)2003年度北京市教委面上科研项目
6.《影视声音研究》课题组组长(已结项)2003年度北京电影学院科研项目
7.《中国电影录音史研究》课题组组长(正在结项)2003年度北京电影学院重点科研项目
8.《中国电影作曲家研究》课题组组长(在研)2004年度北京电影学院面上科研项目
9.《中国电影录音史研究》课题组组长(正在结项)2004年度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项目
10.《当代中国电影艺术家创作研究》课题组子项目组《当代中国电影录音师研究》组长(已结项)
2004年度北京市哲社规划项目--《北京影视艺术研究基地》人文社科重点项目
11.《当代中国电影作曲家研究》课题组组长(在研)2005年度广电总局高校科研项目
12.《中国电影学史论研究》课题组子项目组《中国电影声音史研究》组长(正在结项)
2005年度北京市哲社规划项目·北京市教委人文社科重点项目
13.《中国电影学专业发展史研究》课题组子项目组《中国电影声音史研究》组长(正在结项)
2005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全国艺术科学规划年度项目
14.《中国电影作曲家研究》课题组组长(在研)2006年度北京市教委人文社科面上项目
15.《影视声音技术与艺术研究》课题组组长,2007年度北京市教委科技创新平台项目
16.《中国电影学史论研究》课题组子项目组《中国电影声音史研究》组长,2008年度北京市哲社规划项目·北京市教委人文社科重点项目
17.《科技创新平台—特色资源库-影视教育专题》课题组子项目组《学院大讲堂研究》组长,2008年度北京市教委科技创新平台重点项目
18.《北京地区部分高校影视专业发展现状研究》课题组子项目组《影视录音专业研究》组长,2008年度北京市教委人文社科面上项目
19.《电影声音的艺术与技术研究》项目组组长,2009年度北京市属高等学校人才强教计划“学术创新人才建设计划”
20.《中国影视学术创新理论》项目组组长,2010年度北京市属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平台项目
21.《从实践到理论:中国电影声音创意研究》(批准号:10DC16)项目组组长,2010年度文化部文化艺术科学研究项目
22.《当代中国电影声音艺术与技术研究》项目组组长(SZ),2011年度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北京市教委社科计划重点项目
⑼ 中国那几所高校可读音乐博士
1、中央音乐学院
截至2018年7月,学校设有15个教学单位,1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三大本科专业51个招考方向;共有全日制在校生3357人,其中本科生1546人,硕士生672人,博士生118人,附中(含附小)1021人。
2、中国音乐学院
学校总占地面积60.27亩,有普通本科生1329人,研究生(博士、硕士)524人,教职工387人。
据2017年3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开设11个教学单位;2017年,学校开设3个招生专业、15个专业方向;拥有博士后流动站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个、专业硕士学位点1个。
3、上海音乐学院
学校有专任教师291人,其中教授(正高级)54人、副教授(副高级)90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52人。有全国教书育人楷模1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全国高校教学名师2人。
(9)北京电影学院音乐博士扩展阅读
1、中央音乐学院
1950年初夏补行成立典礼。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中燕京大学音乐系并入。
1958年自天津迁至北京现址。1960年被确定为全国重点高等学校,1999年被列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学校。学校原隶属于文化部,2000年划转教育部管理。
2、中国音乐学院
学校成立于1964年,是根据周恩来总理的提议而建立;1973年,中国音乐学院与中央音乐学院合并成立中央五七艺术大学音乐学院;1980年5月,中国音乐学院恢复建制。
3、上海音乐学院
学院前身是民主革命家、教育家、思想家蔡元培先生和音乐教育家萧友梅博士于1927年11月27日共同创办的“国立音乐院”,是中国第一所独立建制的国立高等音乐学府,首任院长为蔡元培先生。1929年9月更名为国立音乐专科学校。
⑽ 您好,我是音乐专业的硕士,想要报考中戏或者北电的电影艺术研究方向的博士。您能推荐一些相关的书籍吗
博士招生简章上一般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