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地球最后的夜晚插曲在影片中起了什么作用
《地球最后的夜晚》的那一段电影配乐是现实到记忆的媒介,是情绪的催化剂,也是真实与梦境的响铃。
两个多小时的《地球最后的夜晚》作为一部电影太长了,但作为一个梦似乎又太短了。
Ⅱ 举例说明色彩在电影中的象征意义
《人鬼情未了》 光线和色彩:影片的开始,一声杂响开始了影片的发展,杂乱的场景,诡异的画面,一种不规则的布光,以及鬼魅的音乐让片子的开始便充满了诡异的气氛。这时的时空的狭窄的,是让人感到不安和压抑的。这是前期的铺垫,为故事的发展埋下了伏笔。
Ⅲ 香港电影中凄惨音乐
您好题主,您说的应该是这首------《流浪者之歌》,歌手:萨拉萨蒂,网易云音乐在线播放:网页链接
拓展:
《流浪者之歌》又名《吉普赛之歌》,是西班牙小提琴家、作曲家帕布罗·德·萨拉萨蒂的代表作之一, 也是小提琴独奏曲中不朽的名篇。回肠荡气的伤感色彩与艰涩深奥的小提琴技巧所交织出来的绚烂效果,任何人听后都会心荡神驰不已。萨拉萨蒂的《流浪者之歌》,又名《吉普赛之歌》,小提琴独奏曲中不朽的名篇。萨拉萨蒂的作品自始至终十分讲究效果和技巧,都是纯粹的小提琴作品。这一首乐曲是萨拉萨蒂所有作品中最为世人所熟悉的名作,它那回肠荡气的伤感色彩与艰涩深奥的小提琴技巧所交织出来的绚烂效果,任何人听后都会心荡神驰不已。吉普赛民族在世界上分布广泛,但都是从不定居的流浪民族,世世代代过着清苦而又饱受歧视的生活,但这个民族活泼、乐观、能歌善舞。作者萨拉萨蒂运用十分恰当的手笔描写了这一民族性格的几个侧面,并使小提琴的旋律性与技巧性得到相当完美的结合。本曲中的管弦乐伴奏部分,也是作者亲自编配的。
最后,希望有帮助到您~望题主及时采纳,谢谢~
Ⅳ 音乐在影视电影中起着什么重要的作用
1、通过音乐主题的贯串发展、矛盾冲突、高潮布局,达到对剧中主要人物的歌颂或批判,帮助明确电影的意义。
2、用音乐加强人物的动作性、心理活动,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使人物的形像更加鲜明生动,可以为电影加不少的分数。
3、暗示剧情的进展或延伸。这样的音乐,有时先于画面的视觉形像出现,例如在困难的时刻预示胜利和希望,在顺利的时刻预示艰苦挫折;有时后于画面视觉形像出现,延展戏剧情绪。
4、引起一定时间(古代的或现代的)、空间(人类世界的或外空间)、环境(人间或仙境)的联想。
5、加强影片的总的艺术结构。电影音乐虽然是分段陈述的,但是通过分段陈述的结构,能反映出影片总的艺术结构。
6、增加立体感。人类习惯于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感受客观事物。结合音乐的听觉形像,音乐旋律的起伏,和声、对位的织体,色彩丰富的配器等等,能更有效地表现听觉形像的立体感。音画结合可形成“四维时空”的运动着的立体感。
Ⅳ 音乐在电影中的应用(结合例子)
我不太清楚你说的是那一段,不过给你一个交响乐版的。
很不错哦!
http://www.6621.cn/yy/6571.htm
大碟介绍:作为宫崎俊"御用"音乐制作,久石让在宫崎俊作品中所起的作用,可以用画龙点睛来形容.这张幽灵公主电影原声的交响乐组曲,充分体现了久石让一贯的作曲风格,整体表现气势恢弘,细节细致入微.这张CD和原声大碟不同之处,在于是捷克爱乐乐团(Czech Philharmonic Orchestra)作为伴奏。 该乐团成立于1896年,是捷克代表性乐团,特别是弦乐部分早享佳誉,合奏力高强,具有古雅的情调。下面会对每个曲子做一一介绍. 第一章 アシタカせっき此曲为《幽灵公主》开篇序曲,在日语配音中,这段没有人物对白,但在英语配音中,加入了对白,或许让美国人看这么深奥的电影,一时半会无法理解里面出现的一些名词的含义,所以加了段注释意义的对白,好把思维有点愚笨的美国人带入剧情。不过个人觉得,加了对白,就破坏了此曲的完整性。此曲对整个影片来说,起着引子的作用,在片头云雾缥缈的群山中,镜头慢慢推移,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森林出现在观众眼前。开始时大提琴的低音和画面融合,如同置身于群山之中,随着画面的移动,高音部分渐起,随后进入故事情节。 第二章 TA·TA·RI·GAMI 此曲运用在影片的第一个高潮部分,就是开始时猪神由于被恶魔附体,威胁到村庄的安全,主人公骑着长角鹿成功用弓箭阻止了其前进,但也身受重伤。这个战斗过程动作流畅,音乐配合到位紧凑。 第三章 旅立ち~西へ~这是本张CD中,笔者最喜欢的一曲,主人公由于受到恶魔的侵入,为了不连累族人,被迫离开村庄,去寻找解救方法。旅途中,在此曲的伴奏下,一望无际的草原上,主人公和长角鹿慢慢的行进,风吹过,掀起一波波的草浪,美丽异常。此曲被港产电视剧多次使用,过去不知道是那里出处,还以为港人的作曲水平奇高! 第四章 もののけ姫这是主人公和幽灵公主初次相遇时候的配乐,在这张CD中,久石让重新编曲,加入了钢琴的独奏部分,在曲子后半部分,运用捷克爱乐乐团的拿手好戏----弦乐合奏把这个高潮部分演绎的完美无缺~! 第五章 シシ神の森这个部分是主人公进入了神秘森林时的配乐,这个部分主要使用管乐,用簧管营造出诡异的气氛,合奏渲染背景,使听众感觉置身与那个充满神秘色彩的森林。 第六章 レクイエム~呪われた力~这曲起伏很大,时而管乐独奏,时而弦乐合奏,极力表现战斗时的紧张气氛。此曲结合影片,感觉会好些。 第七章 黄泉の世界~生と死のアダージョ~最后的决战部分的配乐,巨大的森林之神出现,整个战斗出现了逆转,但当森林之神的头被和尚砍下后,发生了变化,森林之神变成了恶魔的化身,群山开始变成了死丘,森林被侵蚀,灾难发生了。这曲中鼓点使用频繁,烘托战斗的紧张气氛。 第八章 アシタカとサン结尾部分,一切恢复了平静,树木开始发芽,死丘开始变绿,主人公和公主分手的时候也来到了,钢琴伴奏成为主旋律,蔚蓝的天空下是青山绿水,平直的交响乐合奏加上钢琴伴奏,把一个美丽的世界呈献在你我眼前。 整张CD听下来,人心神舒畅。说不出的舒服感觉。这个组乐是重新录制的,并不是单纯的节选原声大碟中的部分曲乐,由捷克爱乐乐团重新演绎,而原声大碟中的伴奏是东京交响乐团,知名度没有捷克爱乐乐团高。论收藏价值,组乐比原声来的珍贵。
参考资料:6621首页 → 音乐欣赏 → 久石让 → 幽灵公主- 交响乐版本歌曲列表
Ⅵ 花样年华中作用了哪些电影要素及形式
1、视觉要素
《花样年华》中的一个绝妙之处在于运用了大量的特写,特写的运用大部分是为了表达剧中人物的情绪。如拍摄周慕云、苏丽珍与各自的另一半对话时,都没有拍摄过他们的正面,而是拍摄周、苏两人的面部特写以表达情绪。
2、角度要素
画面一开始就一直跟拍着苏丽珍的腰腹部,使观众模拟出一种行走的感觉。之后通过近景及特写两人的肢体动作和眼神交流及面部表情的组接,使观众明白苏丽珍和周慕云是在模仿苏的丈夫及周的妻子,试图通过模仿了解两人是如何开始的。
3、色彩要素
整部影片的主色调是暗色,多种颜色的运用也使本片增色不少。路灯是带点温馨的黄色,影片中每次苏丽珍和周慕云在路灯下行走时,都会使观众感觉到两人在内心深处都把彼此当作此时心灵上的慰藉,是他们感到温暖。而周慕云和苏丽珍靠在作为背景的墙上,色调是青灰色,表达出了两人此时的忧郁和压抑的气氛。
4、服装要素
据不完全统计,影片《花样年华》中陈太太(张曼玉饰演)在整个影片的出场过程中,一共穿了二十三套款式各异的旗袍,它们就像是张曼玉身上的另一套肌肤,能够呼吸,有着生命的质感,灵动犹如有着生命一般。
张曼玉因旗袍更显婀娜窈窕,旗袍也因张曼玉而更加绚烂多姿。显然,旗袍是该影片中最耀眼最重要的道具之一,那么它发挥着怎样的作用。
另外,影片中使用频率较高的还有中景。
同时,《花样年华》的电影音乐体现了电影配乐处理的三个要素:
一、配合影片的节奏。
二、注意特殊年代的时间参数。
三、影像和声音的化学效应。
电影简介
《花样年华》是一部怀旧的影片,是王家卫借影像悼念和缅怀一个已逝去的风华绝代的时代的恋恋赞歌,这些款式各异风情万种的旗袍和诸如周璇的《花样的年华》等等老唱片、报刊连载的武侠小说……是那个已远去消失在历史烟云中“花样年华”的篇章段落,更是重温“花样年华”的钥匙。
华丽典雅的旗袍象征着那个表面繁华有序,实质内部已礼崩乐坏道貌岸然的时代(以20世纪60、70年代上海、香港为代表)最后的繁盛与典雅。
Ⅶ 在影视作品中,配乐到底有多么重大的作用
1确立一场戏的情绪气氛,加强戏剧性效果,配合人物和画面运动的节奏。
2概括和爱是主题。音乐就像非剧中人的解说词一样,可以从音乐的角度对叙事空间中的事件(感情、情绪)作出评价。
3创造一种地点感和时代感。每个时代的音乐,无论是社会内容,乐曲旋律还是曲式,演唱方式还是乐器都各有不同。使用得到时代音乐,可以很好的配合视觉上的时代布景,道具,服装,发式,把观众带入过去的某个年代。
4提升对话的戏剧效果。音乐有时像对白中的情绪符号,可以传达语言之外的微妙情绪。但这类音乐不应该喧宾夺主,几乎不能让人察觉到它的存在。
5揭示人物内心。音乐有时要超越画面从属地位,而承担部分叙事功能,使导演得以传达那些无法直接通过语言或画面说出的内容,常用于表现人物的心理状态。
6塑造人物形象。电影中的主要人物会有自己的主体乐,像一个声音符号代表人物的性格特征。
7评价场面。配乐后的画面多了一层意味,特别是在一些反讽意味强烈的场景中,音乐的这类用法更为常见。
8独立的表现主题。音乐可以充当画面的平台,伙伴扩展场面的含义和情绪内容,独立于影片的具体情节,情景之外。在有的影片中,主题配乐可以非常强烈的吸引和感染,观众,已经超越了配合画面的基本功能,而成为独立的艺术表现元素。
——《影视视听语言》
Ⅷ 含有颜色的歌曲有哪些
歌词中含有“颜色”的歌有:《菊花台》、《后来》、《夜曲》、《黑色幽默》、《气球》、《菊花台》、《越来越爱》、《白色恋歌》、《初恋粉色系》、《红色石头》、《灰色空间》、《鸿雁》、《老人与海》、《红豆》等等。
1、《菊花台》是中国流行音乐人男歌手周杰伦演唱的一首歌曲,由周杰伦谱曲方文山填词,收录在周杰伦2006年9月5日发行的专辑《依然范特西》中,同时也是古装电影《满城尽带黄金甲》的片尾曲。
部分歌词:
夜,太漫长,凝结成了霜,是谁在阁楼上,冰冷地绝望,雨,轻轻弹,朱红色的窗
2、《后来》是由施人诚作词,玉城千春作曲,王继康编曲,刘若英演唱的歌曲,收录于刘若英1999年11月1日发行的专辑《我等你》中。《后来》是刘若英的代表作品之一 。
部分歌词:
有些人,一旦错过就不再,栀子花,白花瓣,落在我蓝色百褶裙上
3、《夜曲》是歌手周杰伦演唱的歌曲。由方文山作词、周杰伦作曲、林迈可编曲,收录在周杰伦2005年11月发行的专辑《十一月的肖邦》中。
部分歌词:
送你的白色玫瑰,在纯黑的环境凋零,乌鸦在树枝上诡异的很安静,静静听,我黑色的大衣
4、《黑色幽默》是由周杰伦作词作曲并演唱的一首歌曲,收录在周杰伦2000年发行的专辑《Jay》中 。
部分歌词:
只是我怕眼泪撑不住,不懂你的黑色幽默,想通却又再考倒我,说散你想很久了吧
5、《白色恋歌》是李安修填词,Daniel Troha谱曲,S.H.E演唱的国语歌曲。该歌曲收录于华研国际2003年1月23日发行的S.H.E专辑《Together》中。
部分歌词:
雪白的脚印是你昨夜离去的痕迹,一整夜化不去它清清楚楚深深的烙印,喔 ,是你那道长长的足迹
6、《初恋粉色系》由宋健彰作词,詹宇豪作曲,台湾创作偶像团体南拳妈妈演唱。收录在专辑《调色盘》中。
部分歌词:
蓝天赶走了乌云,教室里偷吻了你,初恋的粉色系,脸颊旁的唇蜜
7、《黑色幽默》是由周杰伦作词作曲并演唱的一首歌曲,收录在周杰伦2000年发行的专辑《Jay》中。2001年,该歌曲获得第一届马来西亚金曲红人奖十大中文金曲奖。
部分歌词:
不懂你的黑色幽默,想通却又再考倒我。
8、《红色石头》是由李智楠演唱的一首歌曲。由郭美珒进行填词与谱曲,由蔡安佳进行编曲,由台湾知名音乐制作人马兆骏进行监制。该歌曲也是电视剧《十八岁的天空》主题曲。
部分歌词:
你的心就像一颗红色石头,有着热情血液和石头的冰冷。
9、《气球》是由许哲佩作词作曲并演唱的歌曲。该曲收录于许哲佩2001年11月1日发行的同名专辑《气球》中。
部分歌词:
黑的白的红的黄的紫的绿的蓝的灰的,你的我的他的她的大的小的圆的扁的。
10、《灰色空间》是改编于韩国经典爱情电影《假如爱有天意》主题曲。由台湾歌手罗志祥演唱,由姚若龙填词,韩国作曲家Yoo Young Seok(刘英石)作曲。收录在其2004年发行的专辑《达人SHOW》和《斗鱼Ⅱ 电视原声带》。
部分歌词:
灰色空间,我是谁,记不得,幸福是什么滋味。
Ⅸ 有谁有关颜色的歌曲(什么颜色都可以如:红橙黄绿.....,至少一种)
1、红像蔷薇任性的结局,红像唇上滴血般怨毒,在晦暗里漆黑中那个美梦,从镜里看不到的一份阵痛。——张国荣《红》
2、橙色的恋人时代,初恋的橙色彩,罚站过高中年代,你微笑的痕迹,都记忆在我脑海玩篮球手插兜,我安静打着节拍。——乔洋《橙色》
3、你摘下黄色枫叶,证明我在秋天离开,我答应你会回来,当红色枫叶再开成海,秋风掠过战场深爱的人两散。——薛之谦《黄色枫叶》
4、你的悲伤难过我不参破,我也会把曾经的且过当施舍,不去计较你太多,从此你在我心里,只剩绿色。——陈雪凝《绿色》
5、我喜欢蓝蓝的颜色,它代表忧郁的爱情,海洋是蓝色的蓝色的,我喜欢蓝蓝的颜色,它代表忧郁的爱情。——吴霞《蓝色》
Ⅹ 电影中配乐的作用是什么
一、渲染背景气氛
音乐能为影片的局部或整体创造一种特定的气氛基调,从而深化视觉效果,增强画面的感染力。这种音乐不是简单重复画面的内容,而是细致入微地为影片营造一种背景氛围。对增强影片的艺术感染力能起到重要作用,包括渲染环境气氛、渲染时代气氛、渲染地方色彩、渲染民族特点等方面。
1、渲染环境气氛
音乐可以为整部影片渲染一种总的环境气氛。例如故事片《城南旧事》(导演昊贻弓,作曲吕其明)。它通过小姑娘英子的眼睛所看到的人和事来表现二三十年代北京城南的风土人情,表达了作者林海音从这些往事的回忆中所引起的那种“离我而去”的惆怅之情和对故土的思念。
所以,影片导演吴贻弓规定了整部影片的情绪基调是“淡淡的哀愁、沉沉的相思”。因此,选用二三十年代流行的学堂歌曲《送别》为这部影片音乐的主旋律,只用了弦乐队和抱笙等几件有特色的民族乐器,以非常简洁凝练的音乐语言,为整部影片渲染了一种惆怅惜别之情。
2、渲染时代气氛
每个时代的乐曲或歌曲,从内容、音调、演奏演唱方式以及流行的乐器都有所不同。电影音乐可以根据影片的时代背景,选用那个时代特有的乐曲或歌曲作为影片的主题音乐。同时,也可以运用这种音乐为影片制造背景气氛,以达到渲染影片时代气氛的作用。
例如,表现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影片,常采用《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的音乐旋律等等。这些音乐都较好地反映了影片的时代特征。
3、渲染地方色彩
电影音乐根据影片故事发生的地点,选用具有当地特点的歌曲、地方戏曲、地方曲艺的音乐,即可为影片营造渲染出一种地方色彩来。
王云阶作曲的影片《林则徐》,吸收了广东民间音乐和地方戏曲,为林则徐“广州禁烟”标明了地点。 至于国外影片,其音乐的地域性也十分明显。例如我们熟悉的印度、日本、朝鲜、俄罗斯等国的影片,音乐都有鲜明的各国地域特色。
二、刻画人物心理
音乐是听觉艺术,它区别于其他艺术的最大特征是高度的抽象概括。它在对人物的情绪和情感上的概括能力,是任何其他艺术所无法比拟的,音乐可以通过独特的方式来体现人的丰富复杂的感情状态。
音乐最大的长处,在于可高度概括地表现人类最内在的心理体验与微妙丰富的感情状态。电影音乐最擅长的就是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表达银幕上无法直观的人物复杂的内心情感。
电影借助音乐的主要目的,是用音乐加强影片的感情色彩,从而促成整部影片与观众情感的契合。起到这种作用的音乐,在影片中的表现形式有很多:可以是画内音乐,也可以是画外音乐;可以是乐曲,也可以是歌曲。
1、以画内音乐的形式出现
影片《甲午风云》中邓世昌弹奏琵琶曲《十面埋伏》借以宣泄心中的愤慨这一段,就是电影音乐这类借声抒情的著名范例。 这段激昂悲壮的琵琶古曲,以画内音乐形式抒发了邓世昌壮怀激烈的内心情感,表达了他对民族危亡的忧虑以及誓与侵略者决战到底的大无畏精神。
2、以画外音乐的形式出现
影片《红高粱》中贴窗花一段:酿酒作坊掌柜、麻疯病人李大头死后,九儿带领伙计们把老掌柜用过的东西烧的烧、埋的埋,还用红高粱酒在地上连泼了3遍,用以消毒去火。
九儿把自己的住房也重新粉刷过,被褥重新换过。此时画面上,身穿红上衣的九儿在新窗户纸上贴着新窗花,脸上绽开从未有过的喜悦,好像这回才真正做了新娘。伴随着此画面的音乐,是一段柔和、优美而又含蓄的琐呐曲,这段画外音乐为这个场面渲染了一种欢欣、祥和的气氛。
三、连贯镜头
在电影中,音乐有时就像一条锦带,把一些分散的、跳跃的镜头串连起来,这就是音乐的连贯作用。由于一部电影的时间有限,如果把一些短暂的镜头都详细地交待清楚,那要占用很多篇幅(画面)。而音乐是不占空间的,音乐把这些表面并无关联的镜头连接起来,使其成为一个整体,这是电影音乐独具特色的功能之一。
四、发挥情节评论作用
电影音乐发挥的评论作用,即用音乐表达创作者对影片中人物和事件的主观态度,如歌颂、赞美、同情、控诉、哀悼等等。在电影中虽然有时可以采用类似戏剧旁白的画外音方式进行评论,但这种方式如运用得不好容易产生生硬、不自然的感觉,而用音乐进行评论则是比较理想的方式。
音乐在时间的流程中作用于观众的听觉,当观众聚精会神地观看着银幕上出现的人物和事件时,音乐的评论作用可能不一定被观众觉察到,但正是这不被觉察的音乐,强化了银幕的视觉效果,使观众受到强烈的感染。
五、深化主题思想
每一部电影都有它所要表达的主题思想。电影中的各个艺术元素,诸如导演、摄影、表演、美术……都围绕着主题思想而发挥着各自不同的作用。电影音乐则用音乐这一手段为深化影片的主题思想发挥自己独特的作用。
在我国的电影音乐中,运用“主题歌”来概括一部影片主题思想的做法,有着优良的传统。.
人民音乐家聂耳、冼星海等人在30年代创作了大量的电影主题歌,如《毕业歌》、《义勇军进行曲》、《新女性》等等。新中国成立以后,又涌现了许多成功的电影主题歌,如《送战友》等,这些主题歌与影片内容紧密结合在一起,起到了突出影片主题思想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