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华谊兄弟要求中小影院先交保底费,是在补缺公司亏损吗
华谊兄弟要求,中小型电影院,上映该公司的影片,需要交保底费,华谊兄弟这么捞钱确实是想补缺公司的亏损,但同时也是想更好的为影片《八佰》做宣传,就是俗话说的炒作!
华谊兄弟为什么要这么着急的捞钱,据说华谊兄弟影视公司,近年来,公司一直处于亏损状态,而且数额巨大!华谊兄弟也是看中了,现在各大电影院急需好的影片上映,才提出了先交钱再给片的要求!但是也有人说,华谊兄弟推出这样的方案,其实是为了给该影片炒作,这是一种商业手段,毕竟现在有很多影片都是需要靠炒作,才能获得更多的票房!不过华谊兄弟的如意算盘,并没有打响!
目前有很多中小型电影院,都一致决定,不买华谊兄弟的账!也决定暂时不上映他们发行的这部影片!估计华谊兄弟想一石二鸟的计划,就这么泡汤了!
㈡ .老炮儿电影保底多少
电影3亿保底
㈢ 电影院一个人也没有会取消放映吗
取消放映是肯定的,但是这个场次不会取消,因为影院的工作程序是查看近三天的票房成绩,然后在当天下午把第二天的排片表交给我们来进行第二天的排片。
所以就算当天这场电影一张票都没有卖出去那也不会取消这一场,只是在放映前告诉放映员,这场没有观众停止放映吧。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这场电影卖出去票了,但是观众并没有来观看,同样也会通知放映员停止放映,但是我们会在放映15分钟后才会停止放映,为的就是等一下迟到的观众。
当然如果这个观众在我们停止放映后才来,我们会有两个选择一是安排观众看同一天的另外一场,或者让放映快进到正常放映的时间。
㈣ 票房保底到底什么意思
意思好像就是票房至少(最差的情况)也能拿多少度少,比如票房保底三块二毛一,意思就是票房再差也有三块二毛一了。
㈤ 电影中保底发行是什么意思
保底发行一般是文艺片的处理方式。例如一部文艺片,拍摄完成是一部分,后期宣传是更大的一部分,有些电影拍摄后感觉很小众很难有票房高回报率,所以宣传就会减少开支。例如大电影一般都会电影主演主创往各个大城市跑场宣传,但小众电影就很少,打各种网络广告,跑宣传,那样可能会让发行商感觉会赔本。投资方式给钱的,从前期到后期,发行方是负责后期电影宣传的。
㈥ 李娜原型电影保底发行6亿,回本票房苛刻谁亏了
饱受瞩目的以著名网球运动员李娜为原型的《独自·上场》(原名《李娜》)电影即将上映。在这时候有消息称《独自·上场》这部影片的保底发行达到了6亿元人民币,回本票房苛刻,谁亏了?影片的发行商又在其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这毫无疑问是一场豪赌。
㈦ 3亿成本的《李娜》被6亿保底,这部电影是讲述什么故事的
相信这两天大家都被一个新闻给刷屏了,那就是“3亿成本的《李娜》被6亿保底”,那么这条新闻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首先《李娜》是一部电影,现在已经改名为《独自。上场》,这部影片是由陈可辛执导的,由胡歌、郝蕾等人主演的。
这部影片是根据网球运动员李娜的同名自传《独自上场》改编的,讲述了李娜从6岁少年时期、运动员时期到退役之后的故事,并通过她的成长,展现时代裹挟的人生传奇的故事。
她是亚洲首位大满贯单打冠军得主,也是亚洲第一位入选国际网球名人堂的球员。在其15年职业生涯中,她21次打入WTA女单赛事决赛,共获得了9个WTA和19个ITF单打冠军。
她在2014年9月的时候选择了退役。她的丈夫就是姜山,两人于2006年的时候结婚了,现在李娜与丈夫姜山生活的十分幸福,并且已经有两个可爱的孩子。
㈧ 影视里面的对赌协议是什么意思
对赌协议在影视圈的行内称呼叫“保底发行”,就是制片方与发行方在影片上映前签订的一个对赌协议。根据协议,双方确认一个数额,无论影片票房最终是多少,制片方都能提前锁定一笔高额收益,而发行方则在实际票房超出这个数额的部分,优先获得额外收入。
至于签订对赌协议的意义,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陈少峰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影视行业的利润具有不稳定性,上市公司为了保证营业的稳定性,对赌是有必要的,但是这并不能够从根本上保障行业竞争加剧,市场和利润空间有限。就中国电影而言,票房规模在增长,但实际净利润增长幅度不大。
影视传媒行业渐趋流行的“保底发行”,导致影视制作公司和发行公司之间的利益博弈和对赌,也催生出了票房造假现象。而票房造假的背后,多是为了用票房换股价。
㈨ 北京文化35亿票房只能分6500万元,这是怎么回事
因为每一部电影背后都不止一家企业等待分成,复杂的电影产业链会将简单的票房数据分割得“面目全非”。在国内电影行业中,电影产业可以分为基础设施、出品制作、营销发行、院线排片、影院放映等几个大环节。
这部陈思诚自导自演的作品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背后投资方新丽传媒与当时的乐视网从中获益不少,万达也尝到甜头。后来陈思诚成立上海骋亚影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下称骋亚影视),万达全资持股。此后,陈思成的电影版《北京爱情故事》和唐探系列1、2为万达影视贡献了大部分收入,但仍挡不住游戏、并购等带来的亏损。
同样亟需爆款“救命”的还有深陷困境的北京文化。相比已经IP化的唐探系列,贾玲这场“惊艳”的“处女作”对北京文化可能只算一个“意外”。有报道称,该片最初本为恒腾网络子公司儒意影业独家投资,北京文化后续获得大比例份额转让,而在口碑反转之前,市场对其票房预期在18亿元左右。
除北京文化、儒意影业之外,《你好,李焕英》的出品方还有天津猫眼传媒、阿里影业、新丽传媒,以及贾玲旗下的大碗娱乐等5家企业,联合出品方更是多达17家,包括中国电影、华谊兄弟等。北京文化虽也参与该片发行但并不在4家主发行方之列。
对于这块蛋糕北京文化能分多少,市场颇为期待。2月18日晚间,北京文化公告称,截至2021年2月17日24时,公司来源于该影片票房的营业收入约为6000万元至6500万元(最终结算数据可能略有误差),该影片其他收入因还在上映中暂无法估计。
值得注意的是,公告也坐实了北京文化保底发行的传言,公司称已经委托第三方公司进行保底发行,保底票房收入为15亿元。这也意味着,该片票房收入超过15亿的部分对北京文化已经影响不大。
2月19日,不少影视股出现回调,北京文化涨停开盘后很快开板,股价全天窄幅震荡,最终收涨7.36%,股价报6.71元/股,总市值48.04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