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谁能给我酷玩乐队COLDPLAY的《VIVALAVIDA》的精细封面及封底和内页及歌词和碟片的原盘的图片
我最多就找到这样的 上面有封面内页和盘的一点儿http://i326.photobucket.com/albums/k430/monitor-records/VivaLaVida.jpg
单独的封面照到处都有 就和楼上的一样 这里有一张封面的大图
http://spaceinvaders.com.br/wp-content/uploads/2008/04/coldplay.jpg
打口应该有卖 你可以去找卖打口的问问
假货好像还挺多的 楼主要是上网买的话要小心了哈~
B. 大众电影的封面
《大众电影》1979年第一期(复刊号)是粉碎“四人帮”后《大众电影》复刊的第一期,内有茅盾先生书写的祝词,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上官云珠追悼会通知,电影《祥林嫂》、《蝶恋花》、《哪吒闹海》的介绍,《红河激浪》的平反纪实以及杨丽坤的公开信等等。所有的这些都从侧面见证了那个年代中国电影不屈不挠的旺盛生命力,中国电影人对艺术的执著追求和那些历久弥新的影像。
1980年《大众电影》第二期
该项期封面李仁堂在影片《泪痕》中扮演朱克实,获电影百花奖最佳男演员奖和上海电影文汇奖最佳男主角奖。
《泪痕》是北京电影制片厂1978年拍摄的彩色故事影片,于1979年春节公演。该片描写了粉碎“四人帮”以后,新上任的县委书记朱克实针对县里存在的严峻现实和复杂的历史问题,顶住“四人帮”余党设置的重重阻力,大刀阔斧平反冤假错案的艰难过程。影片以“疯女人”孔妮娜为主线,围绕着被迫害致死的前县委书记的历史疑案,以及现实中大干快上、劳民伤财的“土石岭工程”,把七十年代末期全国范围的拨乱反正工作浓缩到了一个基层县,是当时拨乱反正题材影片的代表作品。
1980年《大众电影》第三期
该期封面取自影片《归心似箭》剧照。下方是斯琴高娃,扮演剧中山民玉贞。
《归心似箭》由八一电影制片厂1979年摄制。1939冬,抗联连长魏得胜在激战中负伤与战友失散,并被捕。他设法逃出,并到金矿干活,伺机找部队。后又被日寇抓获到煤矿做苦工。魏再次逃出,被山民玉贞所救。两人产生了感情,但为了抗日魏得胜毅然告别玉贞。踏上了归队的路。
1980年《大众电影》第四期
该期封面女郎程晓英,在北京电影学院青年电影制片厂拍摄的第一部故事片《樱》中扮演女主角森下光子,较为成功地表现了一个含蓄多情,内心丰富的日本知识妇女形象。
1980年《大众电影》第五期
该期封面女郎张瑜,在《庐山恋》中扮演女一号周筠。
1980年电影《庐山恋》,号称是中国第一部吻戏,不仅完美地呈现出了庐山的景色,而且还创造了多个纪录。比如《庐山恋》是“文革”后国内首部表现爱情主题的电影,并且出现了当时罕见的吻戏;女主角张瑜片中的服装,换了43套,远远超过《花样年华》里张曼玉的23套旗袍;当年的新人张瑜也凭这部《庐山恋》成为上世纪八十年代观众心中的“梦中情人”,并当选第一届金鸡奖和同年百花奖的“双料影后”。
1980年《大众电影》第十期
该项期封面女郎邵慧芳,在影片《幽灵》中扮演女主角夏征兰。
1980年《幽灵》轰动了影坛,影片的女主角夏征兰是由邵慧芳扮演的。邵慧芳身材高佻,紧身的喇叭裤穿在她身上,衬托出了她的“魔鬼身材”,不夸张地说,在没有服装模特的80年代初,邵慧芳首先让人们知道了身材美的标准。《幽灵》中女主角是一个文革期间被迫害的芭蕾舞女演员,邵慧芳以她纯熟的肢体语言和茫然哀怨的眼神,入木三分地刻画了这个角色特有的外貌。这个角色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演员的气质与外貌和角色的要求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也可以说是非邵慧芳莫属。
1980年《大众电影》第十一期
该封面取自影片《苦恋》一张剧照。从这张剧照上我们看到了演员黄梅莹年轻的面孔。
民众谁也没有看过《苦恋》。因为该片当时在中南海遭禁。
《苦恋》的剧本由白桦创作,剧本写了归侨画家凌晨光的遭遇。在美洲的某个国家,凌晨光享受着有别墅、汽车、画室的豪华生活。祖国解放后,凌晨光夫妇返回祖国。在轮船驶入祖国领海看到五星红旗之时,他们的女儿降生了,并取名为“星星”。回到祖国享受了短暂的快乐时光后,“文革”开始,凌晨光一家被赶到没有窗户的昏暗斗室。女儿星星觉得在这个国家已经不能容身了,决定到国外去。凌晨光表示反对,女儿反问父亲:“您爱这个国家,苦苦地恋着这个国家……可这个国家爱您吗?”凌晨光无法回答。此后,凌晨光被迫逃亡,藏身芦苇荡,成为一个靠吃生鱼、老鼠生活的荒原野人。剧终时,雪停天晴,文革刚结束,凌晨光的生命之火已经燃尽,他用最后一点力量,在雪地里爬出“一个硕大无比的问号”,尸体就是那个问号的点。
电影基调沉郁,画面反复出现大雁在天空写成人字,从开头贯穿到晨光的死去,像“电影诗”一样含蓄、隽永。电影圈内人士普遍看好,所以当时的《大众电影》在封面重点推荐。
1980年《大众电影》第十二期
该期封面女郎高英,在影片《燕归来》中扮演女主角路燕。
1980年的影片《燕归来》,是一部描写右派的故事片,影片虽然是控诉“四人帮”迫害知识分子的有悲剧色彩的电影,但电影拍摄的很美,一经上映,立刻得到了观众的好评。作为影片的女主角,高英的表演自然、流畅、深沉、细腻,把一个深受迫害的知识分子的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从而达到了高英表演生涯的新的高峰。男演员达式常,因成功出演主角林汉华这个角色,一举获得了1981年百花奖的最男演员奖。
1981年《大众电影》第十一期封面人物——白杨(影片《祝福》剧照)
由著名表演艺术家白杨1956年主演的影片《祝福》,1957年获第十 届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评委会特别奖,1958年获墨西哥国际电影周银帽奖。
1984年《大众电影》第一期封面人物——潘虹(影片《寒夜》剧照)
《寒夜》根据巴金同名小说改编。1944年,在大学教书的汪文宣带全家逃到陪都重庆,靠当小职员的微薄收入供养家庭。妻子曾树生(潘虹饰)不甘于这样的清贫生活,主动出去做“交际花”来贴补家用,但最终受不了汪母的冷嘲热讽而离家出走。抗战胜利后,曾树生回到家中,丈夫却已经不幸病故。
1984年《大众电影》第十期封面——攀登
1984年10月是令人难忘的。国庆当天,北京举行了隆重的35周年庆祝仪式,我和我的同学们训练了半年时间,为的就是能在国庆之夜到广场去表演集体舞。而这一期的《大众电影》也破天荒地将封面与封底连在一起,刊登一批当时活跃在银幕上的中青年演员照片。
1987年《大众电影》第一期封面人物——宋佳
宋佳,1962年生于山东青岛。 1981年考入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荣获第十三届、十四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女主角奖。1993年前往美国耶鲁大学学习戏剧, 1998年正式回国重返演艺圈,成功塑造了电视剧《嫂娘》中张敏的角色。获第二十届“飞天奖”最佳女演员、“金鹰奖”、“五个一”工程奖、“神农奖”。
1987年《大众电影》第五期封面人物——张晓敏
张晓敏,1963年9月13日生,北京人。1982年考入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非常大总统》是张晓敏表演最为突出的一部影片,她在该片中饰演国母宋庆龄,她不追求形似而追求神似,从一个眼神,一个运作等细枝末节上与宋庆龄靠拢,影片上映后,观众居然认定了张晓敏就是宋庆龄,在第十届《大众电影》“百花奖”的评选中,四项表演奖有三项被影片《芙蓉镇》夺去,唯独最佳女配角奖落在了张晓敏的头上,张晓敏凭实力击败了在《芙蓉镇》中有上乘表演且夺魁呼声很高的两位女配角,这在当时一时传为佳话。1998年张晓敏去了美国。
1989年《大众电影》第三期封面人物——钟楚红
1986年—1989年钟楚红主演影片《秋天的童话》(1987)、《月亮·星星·太阳》(1988)、《流金岁月》(1989)、《伴我闯天涯》(1989)。
1989年《大众电影》第四期封面人物——盖丽丽
盖丽丽,1967年10月4日出生,山东青岛人。1986年进入上海戏剧学院深造,影片《瀚海潮》(1985)是盖丽丽第一次走上银幕的影片,随后,她分别在《金鸳鸯》、《老少爷们》、《断喉剑》、《滴血黄昏》、《天朝国库之谜》、《天出血》、《山神》、《月落玉长河》等影片中扮演不同的角色。
1989年《大众电影》第七期封面人物——陈冲
陈冲1981年赴美留学。只身勇闯好莱坞,出演《大班》(Tai-Pan,1986)、《末代皇帝》(The Last Emperor,1987)。
1989年《大众电影》第十期封面人物——巩俐
巩俐1987年主演《红高粱》,1988年主演《一代妖后》、《代号美洲豹》,1989年主演《古今大战秦俑情》。
1990年《大众电影》第三期封面人物——周洁
周洁主演的影片《杨贵妃》、《垂帘听政》、《解放大西北》等使她获得了电影“百花奖”和大学生电影节最佳女主角“学士奖”的殊荣。
1990年《大众电影》第七期封面人物——贾宏声
1990年主演电影《银蛇谋杀案》、《北京你早》。
1990年《大众电影》第八期封面人物——张艳丽
1990年在电影《龙年警官》中饰演女模特阿玲
C. 论文答辩ppt结尾
论文答辩ppt结尾
毕业的论文答辩应该把ppt设计成怎样才能把重要的中心观点呈现给考核老师看呢?看看制作的心得与技巧对同学们有一定的帮助哦!
一、幻灯片的模板
下面向读者简单介绍一些关于幻灯模板的使用技巧。
1.页面大小的选择
此为幻灯片模板选择的第一步(许多人从来没有用过这个设置)。打开“文件”→“页面设置”→选择“幻灯片大小”.默认设置是屏幕大小,可根据需要更改设置。例如35mm页面,长度比默认页面要宽一些。
2.幻灯片的通用模板
大家可以通过搜索引擎可以找到许多通用模板,特别是Office XP系列。由于同一个模板可选择不同的配色方案(页面击鼠标右键→“幻灯片配色方案”),从而有了很多的选择。但使用者也会发觉,喜欢的模板实在太少,并且又被别人频繁使用,缺乏创意。
3.自己制作模板
由于模板可以编辑,因此设计一个与众不同的模板并不很难。首先选择一个幻灯片模板,然后选择菜单“视图”→“母版”,一般有标题母板和文本母板二个式样,这个时候原来在普通视图下不能更改的许多东西,就都可以编辑了,即使是文字的颜色也可统一编辑。例如想要每一张幻灯片都有自己学校的校徽,直接插入母板即可。以上的操作并不复杂,但要设计出一个彻底全新的模板相对较难。笔者的策略是,找到一个喜欢的模板,然后稍微做一些改动,看上去就与众不同了。
4.回归简单的模板
幻灯片做多了,就不会喜欢比较花哨的模板了。因为模板太花哨,会影响到表达过程,让观众过多注意模板,从而忽略幻灯所要表达的实际内容。此外,选择一个从来没有用过的模板也有风险。如果对配色没有经验,计算机的色彩也未经过校正,电脑屏幕上的显示与投影仪屏幕上会有较大差别。特别是底色和文字色相近的配置,在光线很亮的地方效果就会很差。如果是答辩或学术汇报,推荐选择简洁明了的幻灯片,可以显示出严肃认真的学术气氛。
5.模板的基本要求
(1)尽量选择同一个底色的模板,至少要在文字或图片的地方保持同一颜色。如果采用两种或多种底色,且反差较大,则文字颜色搭配难以达到协调,看起来过于花哨。
(2)文字或图片颜色不能过于接近底色,要有一定对比度。比如,采用蓝天白云的底色,白云上的文字则显示不清。同时一张幻灯片上的颜色尽量不要超过3种,不要在一个主题下显示多种颜色。有时为了强调,在一个句子里使用多种颜色,反而给人花色刺目的感觉。
(3)整个幻灯的配色方式要一致。比如标题使用蓝色,后边幻灯的标题中应尽量使用蓝色。字号、字体、行间距保持一致,甚至插图位置、大小,均不应随意改变。
(4)文字、图表的“出现方式”的选择中可适当选用动画,但不可过多。显示同一幻灯片上不同内容的情况下,可考虑使用动画。
6.推荐模板
(1)白底:可以选择黑字、红字和蓝字。如果觉得不够丰富,可改变局部的底色。
(2)蓝底:深蓝更好一点,可配以白字或黄字(浅黄和橘黄),但应避免选择暗红色。这是最常用、最稳妥,也是最简单的配色方案。
(3)黑底:配以白字和黄字(橘黄比浅黄好)。
这三种配色方式可保证幻灯质量,如果是初次做,强力推荐。一般幻灯不应该只有文字,同时可适当加入模式图或流程图,使幻灯增加色彩。也可加一点小小的花边,标题和正文之间加一条线,或插入学校、医院的图标,都可使幻灯避免单调。
二、文字的作用
做为幻灯片的主体,文字的表达和处理非常重要。总的原则如下:
1.文字不能太多,切忌把Word文档整段文字粘贴到幻灯片内。
2.文本框内的文字,一般不必用完整句子表达,尽量用提示性文字,避免大量文字的堆砌。做到在1分钟内要让观众看完,且不觉吃力。
3.文字在一张幻灯片内要比例适宜,避免缩在半张幻灯片内,也不要“顶天立地”,不留边界。
4.每一张幻灯,一般都希望有标题和正文,特别是正文内容较多时,如没有标题,会很难找出重点,观众也没有耐心去逐行寻找。
文字安排需要注意的细节:
1.字体大小:PowerPoint默认的文字大小为常用选择,一般标题用44号或40号。正文用32号,一般不要小于24号,更不能小于20号。
2.行、段间距:正文内的文字排列,一般一行字数在20~25个左右,不要超过6~7行。更不要超过10行。行与行之间、段与段之间要有一定的间距,标题之间的距离(段间距)要大于行间距。
3.字体选择:做为答辩幻灯,推荐中文字体为宋体,英文字体为Times New Romans,中文字体建议加粗。也可选择其他字体,但应避免少见字体,届时如果答辩使用的电脑没有这种字体,既影响答辩情绪也影响幻灯质量。
4.字体颜色:字体颜色选择和模板相关,一般不要超过3种。应选择与背景色有显著差别的颜色,但不要以为红色的就是鲜艳的,同时也不宜选择相近的颜色(在上一讲模板颜色搭配中有讲述)。标题字体的颜色要和文本字体相区别,同一级别的标题要用相同字体颜色和大小。一个句子内尽量使用同一颜色,如果用两种颜色,要在整个幻灯内统一使用。
5.层次分明:内容顺序:题目-->大纲-->内容-->结束(致谢)。每页内容中又分几小点时,最好在有个小标题;如果这几小点内容较多要分几页来表示时,第一页的大标题可设置动画,后几页复制此页再做修改,后几页中的大标题不做动画,这样放映时让人感觉大标题没有动,只是在换下面的内容。
6.加入标注:如果你怕答辩时忘了词,那就在框图中加入标注,在绘图栏的自选图形中选择标注,可以为标注增加效果,在效果的下三角箭头中选效果选项,将“动画播放后”改为“下次点击后隐藏”,你试试,效果很好。
7.当这页内容条数很多,但很短时,不应一条一条的弹出,会因答辩当时紧张而失手出差错,应一下子都弹出,再一条一条的讲。
8.其他文字的配置:幻灯内的脚注、引用的参考文献(一般要求在幻灯内列出本张幻灯片引用的参考文献)、准备一句话带过的材料或在前面幻灯片内多次重复的内容,字体颜色选择和底色较为相近的颜色,不宜太醒目,避免喧宾夺主。
三、流程图的制作
使用流程图是制作高质量幻灯的一个重要法宝,特别在描述研究过程的时候,最好用流程图进行说明。
有许多专业软件可用于流程图的制作,但PowerPoint本身自带的绘图工具,功能也很强大,其使用Office组件通用的绘图工具,与在Word里经常应用绘图工具方法相同:打开“视图”→“工具栏”→在“绘图工具栏”上打钩,就会在底下出现绘图工具栏。有绘图、自选图形、线条、箭头、文本框、艺术字体、组织结构图、剪贴画、插入图片等工具。利用组织结构图可直接制作流程图,但模式较为固定。
剪贴画是新手最喜欢插入的内容,但个人认为在学术幻灯不易插入太多,因为剪贴画会减少学术分量。重要的是要学会利用自选图形制作直接需要的模式图和流程图。自选图形中有些是标注,可直接插入文字,图形则必须利用文本框重新插入。只要有足够的耐心,任何形式的模式图都可作出来。在作模式图之前一定要注意图形之间连接的次序,个人认为最有用的工具是“组合”和“叠放次序”.组合工具可把多个小图拼合起来,既减少重复劳动也可避免前功尽弃。因此在完成一部分工作后尽量将其组合。“叠放次序”可以利用图形颜色的差异把不需要的部分遮盖。此工具使用恰当,既减少工作量也可利用多个图形的相互关系创造出复杂且视觉美观的图形。
本人建议用mirosoft visio来画,使用简单,不仅可以画出美观的框图,还可以加入形象的电脑、手机、电动机等剪贴画,让框图不再单调,还是那句不要放太多剪贴画。
四、图片的插入
随着数码相机的普及,幻灯片中的图片应用也越来越多。图片较为直观、视觉上比文字容易接受,因此答辩论文中应适当选用图片。
插入图片过程比较简单,本文主要关注图片格式。JPG格式由于容量小是幻灯片制作中的最常见图片格式。而TIFF格式的相对很大,过多使用该格式,将会造成幻灯文件很大。幻灯文件过大,携带不方便,会使电脑运行变慢。目前,相同分辨率TIFF与JPG格式图片通过电脑屏观看很难区分开来。TIFF格式图片主要用于出版和论文发表,对于幻灯制作并非最佳选择。图片格式的转换可以通过Phtoshop、Acdesee等软件完成。
此外,Office XP增加了图片编辑功能,打开“视图”→“工具栏”→在“图片”前面打勾,就会出现图片菜单,也可直接在图片上点击右键,选择“显示图片工具栏”.工具栏中最有用的是裁剪工具和压缩工具。裁剪工具,可直接去除图片中不需要的外周部分;压缩工具,可把图片分辨率改为屏幕分辨率,即96 DPI,一般不影响显示效果,这样整个文件要小许多。当然,复杂的图片编辑,还需要用专业的图片编辑工具来编辑,在此不再赘述。
GIF格式的图片是网页最常用的格式,文件小,有动画形式,亦可一个图片显示多帧,但其动画效果必须在PowerPoint 2000以后的版本才支持。如果幻灯片中有GIF格式动画,一定要注意版本问题,否则不会出现预想效果。
至于加入图片和公式等,就是复制-->粘贴-->调试大小-->调试位置。
图片放置的位置也很有讲究,包括图片大小、图例位置和大小。如果图片较多,最好统一格式,一方面很精制,另一方面也显示出做学问的严谨态度。图片的外周,有时候加上阴影或外框,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五、毕业答辩幻灯制作技巧
毕业答辩幻灯不同于一般的幻灯片。做好幻灯片是研究生答辩成功的一个重要环节。下面具体谈谈毕业答辩幻灯的主要内容及制作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希望对研究生有用。
(一)答辩报告中需包含的内容
答辩报告包含的内容根据事先拟定的提纲来安排。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一般概括性内容:课题标题、答辩人、课题执行时间、课题指导教师、课题的归属、致谢等。
2.课题研究内容:研究目的、方案设计(流程图)、运行过程、研究结果、创新性、应用价值、有关课题延续的新看法等。
(二)答辩幻灯制作技巧
1.答辩幻灯的基本要求
答辩幻灯的篇幅:一般20~30分钟的演讲时间,博士答辩一般应在60张左右,硕士在40张左右,除去封面和篇章标题页和致谢等无内容页面,真正需要讲解的分别为50和35张左右。每页8~10行字或一幅图。只列出要点、关键技术。
封面和封底:幻灯封面内容一般选择特征性图片,最好是校园风情照片,用于等待答辩前播放或者回答问题时播放。
母版:由于科学研究的严肃性,幻灯母版应选择深底浅字。Office里面附带的母版较少且过于单调,最好自己设计或从因特网上下载。
正文:标题页的内容包括课题名称、研究生和导师姓名等,也可加上课题资助项目来源。由于属于学术性幻灯,字体和编排均应适当严肃,避免花哨。正文文字的安排可参阅上文“文字的'作用”.
(三)答辩态度和心理状态
1.硕士论文的答辩准备
(1)思想准备
答辩是学校对硕士论文成绩进行考核、验收的一种形式。研究生要明确目的、端正态度、树立信心,通过论文答辩这一环节,来提高自己的分析能力、概括能力及表达能力。
(2)答辩内容准备
在反复阅读、审查自己硕士论文的基础上,写好供20分钟用的答辩报告。反复练习必不可少,尚需注意以下细节:事前亲临现场,熟悉现场布置,测试设备(如存放答辩幻灯的U盘/移动硬盘是否在答辩使用电脑上正常播放;PowerPoint版本兼容问题等);熟悉讲稿;练习如何表达,尤其着重于引言部分和结束部分。
(3)物质准备
主要准备参加答辩会所需携带的用品。如:硕士论文的底稿、说明提要、主要参考资料,画出必要的挂图、表格及公式,必要时准备相关内容幻灯以备答辩委员会提问。
2.如何陈述硕士论文
(1)良好的开场白
开场白是整个论文答辩的正式开始,它可以吸引注意力、建立可信性、预告答辩的意图和主要内容。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应包括:引言、连接、启下三个作用。良好的开场白应做到:切合主题、符合答辩基调、运用适当的语言。应避免负面开头,如自我辩解等(如“我今天来的匆忙,没有好好准备……”),既不能体现对答辩委员会专家的尊重,也是个人自信不足的表现,答辩者在各位专家的第一印象中大打折扣。牢记谦虚谨慎是我国的传统美德,但是谦虚并非不自信。同时也要避免自我表现,洋洋得意,寻求赞赏。过度的表现,会引起答辩委员会专家的反感。
(2)报告的中心内容
报告的中心内容包括:论文内容、目的和意义;所采用的原始资料;硕士论文的基本内容及科研实验的主要方法;成果、结论和对自己完成任务的评价。在答辩报告中要围绕以上中心内容,层次分明。具体做到:突出选题的重要性和意义;介绍论文的主要观点与结构安排;强调论文的新意与贡献;说明做了哪些必要的工作。
讲稿一般采用幻灯片的方式展示,做到主题明确,一目了然;精选文字,突出重点,简明扼要;适当美化视觉效果,加深印象。幻灯片制作具体注意事项见本章上节。
答辩时应注意:掌握时间、扼要介绍、认真答辩。为此须做到以下几点:
1.不必紧张,要以必胜的信心,饱满的热情参加答辩;
2.仪容整洁,行动自然,姿态端正。答辩开始时要向专家问好,答辩结束时要向专家 道谢,体现出良好的修养;
3.沉着冷静,语气上要用肯定的语言,是即是,非即非,不能模棱两可;
4.内容上紧扣主题,表达上口齿清楚、流利,声音大小要适中,富于感染力,可使用适当的手势,以取得答辩的最佳效果;
(3)答辩委员会专家可能提出的问题
研究生报告结束后,答辩委员会专家将会提出问题,进行答辩,时间10~15分钟。一般包括:需要进一步说明的问题;论文所涉及的有关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考察研究生综合素质的有关问题。
评委可能提出的问题一般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1.答辩委员的研究方向及其擅长的领域;
2.可能来自课题的问题:是确实切合本研究涉及到的学术问题(包括选题意义、重要观点及概念、课题新意、课题细节、课题薄弱环节、建议可行性以及对自己所做工作的提问);
3.来自论文的问题:论文书写的规范性,数据来源,对论文提到的重要参考文献以及有争议的某些观察标准等;
4.来自幻灯的问题:某些图片或图表,要求进一步解释;
5.不大容易估计到的问题:和课题完全不相干的问题。似乎相干,但是答辩者根本未做过,也不是课题涉及的问题。答辩者没有做的,但是评委想到了的东西,答辩者进一步打算怎么做。
(4)如何回答答辩委员会专家提出的问题
首先要做到背熟讲稿,准备多媒体,调整心态,做提问准备,进行预答辩。在随后的汇报中突出重点、抓住兴趣、留下伏笔。忌讳讨论漫无边际,由于课题是自己知识的强项,讨论时毫无收敛,漫无边际,往往是内容复杂化,过多暴露疑点难点,给提问部分留下隐患。一个聪明的研究生应该“就事论事”,仅围绕自己的结果进行简单讨论,这样提问往往更为简单,回答更为顺畅。
到了提问环节,专家提问不管妥当与否,都要耐心倾听,不要随便打断别人的问话。对专家提出的问题,当回答完整、自我感觉良好时,不要流露出骄傲情绪。如果确实不知如何回答时,应直接向专家说明,不要答非所问。对没有把握的问题,不要强词夺理,实事求是表明自己对这个问题还没搞清楚,今后一定要认真研究这个问题。
总之,答辩中应实事求是,不卑不亢,有礼有节,时刻表现出对专家的尊重和感谢。注意答辩不纯粹是学术答辩,非学术成分大约占一半,要显示出自己各方面的成熟,要证明自己有了学术研究的能力。
(5)结束语和致谢
报告结束前一定要进行致谢。导师为研究生的成长付出了很多心血,在答辩这种关键时刻,对导师表示正式而真诚的感谢,体现了对导师的尊重,这是做人的基本道理。建议全文念出对导师致谢的段落,其他的致谢段落可以简略一些。同时应当说明汇报结束,欢迎各位专家的提问,使答辩工作顺利进入下一环节。
成功的演讲是自信和技巧的结合,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细致周到的答辩准备工作是成功的前提。使用一些答辩技巧也不可缺少,可以充分展示整理研究材料、展示研究成果的能力,让别人知道自己都做了什么。要想这场战争获胜,就必须对答辩的目的、程序、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进行深入剖析,做到胸有成竹!
;D. 陈肖依的主要作品
《走向大海深处的女人》
《山西有个工人旅》
《李大钊》
《吴玉章》
《远亲不如近邻》 1982年第10期《电影之窗》封面
1983年第8期《电影之友》封面
1983年第9期《电影介绍》封面
1983年第10期《戏剧与电影》封面
1984年第9期《上影画报》封面
1984年第11期《电影故事》封面(与马晓伟一起)
1985年第2期《电影故事》封底
1985年第4期《戏剧界》封面
1985年第5期《大众电视》封面
1985年第11期《北京影谭》封面
1995年第8期《大众电影》发表散文《凯彼的梦》
1995年第10期《大众电影》发表散文《好莱坞随想》
1999年《中国电视》增刊发表论文《人文精神和演员的艺术境界》
2007年4月16日,CCTV6流金岁月之《代号213》嘉宾
2007年9月10日,CCTV6流金岁月之《智截玉香笼》嘉宾
2012年1月30日,CCTV6流金岁月之《高朋满座》嘉宾
E. 黑胶唱片还有吗感兴趣
黑胶唱片现在还是有的,淘寳上有卖.
下面这文章是之前从网上转载下来的,出处现在已弄不清,LZ如有兴趣可以慢慢阅读.
[转贴]黑胶漫谈
序 言
黑胶唱片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用来贮存声音信号的载体。从爱迪生的第一只滚桶唱片诞生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黑片胶唱为人类记录保存了大量珍贵的有声资料。在数字音响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黑胶唱片并没有因为传统古老而退出历史舞台,尽管它有很多使用上的不便,但它仍然是音质与听感的最高标准。黑胶唱片真实地记载着音乐的历史,饱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始终散发着让人无法拒绝的魅力。 第一章 黑胶唱片
黑胶唱片的定义:
德国发明家爱米尔.贝利纳(Emile Berliner)在1887年设计出一种供留声机使用的薄形录音圆盘,取代了爱迪生(Thomas Alva Edison)在十年前发明的管状录音圆筒而风行于世,从此诞生了唱片这个名副其实的称呼。很多发烧友其中也包括不少有黑胶唱片收藏的朋友他们都习惯把黑胶称之为LP,这是不正确的,起码是不准确的。其实LP只是黑胶唱片的一种记录格式,并非指黑胶唱片。黑胶唱片正确的称呼是Vinyl (乙烯基),这是各种规格唱片的总称。Wax 是黑胶唱片发展早期的一种称呼,因为早期压制黑胶唱片的母盘是用蜡膜刻成,但现在已很少有人这样称呼。Records也是黑胶唱片的一种习惯称呼。在国外,黑胶迷认为只有卖黑胶唱片的店才算是Record Store(唱片商店),而只有CD的商店,他则称其为CD Store。
黑胶唱片的规格:
黑胶唱片的常规转速有78转、45转和33.3转;黑胶唱片的常规尺寸有7英寸、10英寸和12英寸;黑胶唱片的厚度由0.8毫米至2.2毫米;黑胶唱片的重量在80-220克;黑胶唱片使用的材料主要是Vinyl (乙烯基);黑胶唱片的颜色通常为黑色,不过也有彩色的制作。
先谈转速。在黑胶唱片的规格中,对音质影响最大的是转速。在唱片发展的初期,唱头的制作和唱片刻纹技术还不是很发达,只有以提高转速增长音轨来保证唱片的频率响应,黑胶唱片转速定为每分钟78转,这是当时一个标准,因此英文叫做Standard-Playing,缩写为“SP”。由于78转的高转速,可录音时间非常有限,78转的SP唱片每面只能记录5分钟左右的音频信息,一首约30分钟的贝多芬《命运》交响曲,灌录78转的SP唱片需要6-8张。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唱头的制作和唱片刻纹技术不断提高,从1948年开始,33又3分之1转速的唱片正式 投放市场,单面记录时间比78转唱片提高了好几倍,记录时间已可容纳30分钟左右(在我收藏的LP中有一张由EMI出品卡拉扬指挥的德沃夏克第8与第9交响曲,唱片A面有36分钟,而B面竟长达42分钟!),所以将唱片制造商给33又3分之1转的唱片取名“Long-Playing”,它的缩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LP”!33又3分之1转的唱片在整个黑胶唱片的发展历程中持续的时间最长,发行的数量最大,声音品质也最好,应该说33又3分之1转的唱片是黑胶唱片的发展的顶峰。黑胶唱片除了78和33又3分之1转还有45和16又2/3转。45转的唱片通常用于灌录流行歌曲,每面一曲。当然也有少数录有古典小品的45转唱片。唱片制造商给45转唱片定义为 Extended Playing,缩写为“EP”。这个“延长”的概念是相对78转而言的,确认是否EP唱片有两个特征可寻,一是EP唱片的直径是7英寸(约180毫米),二是唱片的中心孔径为1.5英寸(约38毫米)16又2/3转的唱片问世,目的是希望在12寸的唱片上录制更多音乐。但由于转速太慢,音频信号记录密度很低,它的频率响应、动态范围、信噪比等指标均很不理想,虽然一度被用在语言教学中,最终还是很快被淘汰。80年代起,数码录音技术的迅速发展,对传统的模拟唱片是一个无情的挑战,尤其是90年代SACD的出现,使得数码系统在频宽、动态和静噪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大有超越模拟系统之势。为了与SACD数码唱片抗衡,黑胶唱片制造商在不断提高刻纹技术的同时,把33.3的转速提高到45转,请注意,这时的45转唱片的定义已不是过去的“EP”,而是LP的极至规格,它的尺寸与33.3唱片完全相同,唱片轴孔径也与33.3唱片一样,唯一不同之处就是转速,唱片转速的提高与开盘录音机提高带速有着相同的目的,就是提高单位时间内记录密度,从而获得更高的声音品质,通过实际比较聆听,45转的黑胶唱片的确在频宽、动态和静噪各方面提高到空前的水准。近几年黑胶唱片厂家推出的复刻唱片,一张内容完全相同的唱片同时发行33又3分之1转和45转两个版本,不同的是45转版由4张唱片组成,每张唱片只录一面,反面是光板,据厂家说这样可保证有唱纹的一面平整性。尽管此举有商业行为之嫌,但音质的确有很大的提高,每当听了45转版后,总觉得33.3转的唱片似乎有点“营养不良”之感。
再谈尺寸。黑胶唱片尺寸有7英寸、8英寸、10英寸和12英寸,换算成公制单位分别是:177.8毫米、203.2毫米、254毫米和304.8毫米。7英寸唱片的中心孔径为38.20毫米(这个38.20毫米的中心孔径的唱片是专门为自动换片唱机设计的,普通唱机使用时需要给唱轴套上45转定位器 )、8英寸、10英寸和12英寸唱片的中心孔径都是7.24毫米。当然还有一些特株尺寸的唱片,我见过的超常规大唱片,是一张美国流行歌曲的唱片,它的直径有16英寸,也就是40.64厘米;有大就有小,1924年英国一家公司出品了一张英国国歌的唱片,其直径只有35毫米,还不足1.5英寸,限量发行250张。如今这张世界上最小的微型唱片已成为收藏家的追逐搜寻的宝贝,在少数博物馆里或许你能看到这件珍品。黑胶唱片的厚度一般在0.8-1.5毫米之间,为了提高刻纹深度和唱片的刚性,增加唱片厚度是一个好办法,因此唱片制造商将唱片的厚度提高到1.8至2毫米,极少数唱片制造商竟加到2.2毫米(美国MFSL的UHQR唱片就是2.2毫米厚,TELARC炮制的《1812》序曲,有德国压片140克的普通版DG-10041,也有日本JVC压片240克的超重量高品质的UHQR限量版DGQR-10041,我收藏此片的压片编号为2250(编号是水笔手书)。此碟只有看的份没有听的福,因为加农炮轰鸣时唱纹的纹矩超过了1毫米,是常规纹矩的5-6倍,肉眼可以非常清楚的看见S形的唱纹,如果您一定要以身试法,麻花般的唱纹定会让您“针毁机亡”。您一定想问我听过没有,说实话我是揪着心听过两三次,音量只有平时的1/3,炮声袭来仍然让人大呼过瘾,动态之大同版CD与其无法相提并论!黑胶唱片的厚度与唱片的重量成正比,经测量唱片的厚度值是唱片的重量值的百分之一,换句话说就是唱片的厚度为1.2毫米的唱片重120克,唱片的厚度.为1.4毫米的唱片重140克(这里指12英寸)其它不同厚度的唱片的重量以此类推。唱片的外缘最不起眼,不过它的作用不容忽视。唱片外缘的设计形式有几种,最普通的是直角倒边,另一种是半圆边,它的手感比直角倒边要好,但较滑手,取片时要小心,不慎滑落唱片最令人心痛。还有一种“火柴头”设计,所谓“火柴头”就是唱片外缘断面的形状非常象火柴头,操作时唱片与手的接触面较大,不易滑手。由于火柴头状的外缘形成一道圆滑过度的围坝,放唱时唱针落下后不会滑出唱片以外,这种安全的设计十分科学(见图- )。
谈谈材料。黑胶唱片使用的材料化学名称叫Vinyl (乙烯基),近几年发行的180-220克唱片所用的乙烯基的纯度更高,这对提高唱片音质有着积极意义。也有用特殊材料制作的唱片,比如用金属压制的唱片表面镀金,这样的唱片都是用作奖状或装饰,1941年美国的格伦•米拉乐团演奏的歌曲《卡达努加•秋•秋》灌录了唱片,仅仅几个月就售出100万张(在国外唱片销售达100万张即可获金唱片奖)。为此,美国无线电公司特别制作了一张镀金的金属唱片赠给格伦•米拉乐团。这是世界上第一张镀金唱片。 黑胶唱片放唱的过程中是有磨损的,只要我们系统的调整正确,磨损的程度是很小的,如果您还是不放心,特别喜欢的曲目再买一张备份吧。一辈子听不坏的唱片也有,这就是1977年8月20日,从美国肯尼迪宇航中心发射的“旅行者1号”太空船上所用的一张用特殊材料制作的喷金唱片,唱片内记录了地球上自然界的声响有35种,如风雨雷电、鸟鸣兽叫等等。唱片中还收录了人类60多种不同语言的问候语。唱片有四分之三录制了地球上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音乐共27首之多,其中有中国的古琴曲《流水》。这张唱片的使用寿命长达10亿年以上,是世界上最耐用最长寿的唱片。
最后谈颜色。模拟唱片之所以我们习惯叫它黑胶唱片是因为其颜色常规为黑色,由于各厂家材料成分的差别,厚度的差别,在用灯光透视下观察,大多数为不透明的黑色,不过也有些呈现半透明的茶褐色。不过也有多彩的唱片制作,我国文革前后发行的唱片多数是用透明PVC塑料制作的,颜色红黄蓝绿都有。最近国内网站上出现一张西齐崇子的《梁祝》唱片,它既不是黑色,也不是彩色,而是透明无色的,唱片主人声称是水晶制作,从叫价2-3百元看当然不会是水晶制作,但这张唱片确为黑胶的收藏添加了乐趣。现在黑胶唱片使用的材料基本上还是乙烯基,用PVC制作的唱片很薄,虽然价格低廉但因音质较差早已退出历史舞台。颜色对音质并没有什么直接的关系,我们只要泛泛了解一下,不去过多的讨论。
黑胶唱片的装祯:
唱片的装祯包含唱片片芯、唱片内外套和说明书。
唱片的片芯上印有唱片的品牌和唱片系列与编号,还印有音乐内容、段落、放唱时间、演奏者、演唱者,还有录音年代、转速以及立体声/单声道的识别标记等,为使用者提供了唱片的主要信息。紧靠片芯外边缘还印有一些暗刻的文字和数字,这是刻版的专业数据,与使用者没有什么大的关系。有一种唱片的片芯是白纸,所示内容为水笔手写,这样的唱片是唱片正式生产前测试时压制的示范片,通常称之为“白板片”,白板片属非卖品,品质极高,数量奇少,有很高的收藏价值,二手市场偶有交易,但价格高昂。同一版本的唱片其片芯有很多不同之处,这是因为发行年代不同之故,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头版、二版、再版的区别。版别有很深的学问可究,唱片的收藏最大的乐趣也在于此,如果您的收藏中有不同时期发行相同的版本,可以拿出来比较一下,它们不仅片芯不同,唱片厚度、唱纹的宽窄、深浅、排序也有所不同,声音当然也就会有所不同。比如英国DECCA公司发行的唱片就有英国DECCA黑宽标版、红宽标版、黑窄标版、紫窄标版、黑、红、兰、紫、橙、墨绿方标版;在美国、日本DECCA唱片以LONDON标志发行,同样有各种版别。DECCA唱片在德国大部分都是蓝底黑方标的再版,还有银底红蓝标的直刻板。荷兰版的DECCA唱片片芯部分与德国相同,还有一部分与美国相同。有关唱片版别知识,国外出有专门书籍,这本重达几公斤用铜板纸精印的唱片版别大全,收集了世界最著名的唱片品牌,图文并貌,是黑胶收藏的指南。唱片片芯中的品牌标志、图案和色彩属于VIS范畴(企业形象识别系统),这是唱片公司企划的课题,我们就无须多做深究。
唱片的包装通常有内外两层。外包装有单封套,双折封套和盒装三种。它们的封面、封底与唱片的片芯具有相同的功能,记录有唱片相关的信息,由于可视面积充裕因此所提供的内容更多一些。唱片的包装封面除了实用性还有一定的装饰性,设计精致典雅的封面会给人极大的视觉享受,提高了唱片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唱片内套是唱片的内包装,就象人的贴身内衣,其主要作用是保护唱片唱纹免受磨损,因此它的质量不容轻视。通过内套,我们可以从一个侧面窥视到各唱片厂家的整体水平与层次。小厂家低档次唱片内套只是一个粗糙纸套。稍讲究的内套分内外两层,外面是细致的白纸套,内里是透明的薄膜内套。高档的唱片套外层用120克光洁的铜板纸,内套是有抗静电功能柔软的薄膜。豪华的包装除了制作精良的内外套,还有防震的垫(盒装)。一些大布头制作先由小盒包装,最后再由大盒包装。卡拉扬和索尔第的《指环》都有如此制作。
唱片说明书是唱片的一个组成部分。单张唱片少数有说明书,套装唱片的盒内有宽裕的空间,唱片厂家都提供有单页或多页的说明书,其内容非常详尽,除了对乐曲的介绍外还介绍演奏(唱)者、乐团和指挥并附有他们的照片,象德国DG公司1977年发行编号为2740 172的贝多芬交响曲全集(8LP),就附有40页印刷精美的彩色说明书,其中自然少不了介绍贝多芬的九部交响曲、指挥卡拉扬,对乐队的介绍十分详尽,每个器乐组有单独的照片,并依次标写出演奏员的姓名和席位。更有少数豪华版的唱片甚至不惜工本附上乐曲的总谱。
黑胶唱片的工艺:
一张黑胶唱片从录音到发行其过程十分复杂,从实用出发我们还是直接从唱片的刻纹开始,通过对刻纹到压片工艺过程的了解,为我们日后唱盘系统的有序调校建立基础。
唱片的母版是通过用尖刀刻纹的方法记录声音的,这是典型的机械式录音。早年唱片的母版在刻录制作时,音乐家们对着大喇叭筒使劲的演奏或歌唱,使声音送入筒内,传到筒底的振膜,被声能震动的金属膜驱动刻纹刀,随着声波振幅的快慢强弱变化在旋转着的蜡盘便上刻划出弯弯曲曲的纹槽,这个把声能转化成机械能的过程,人们把它叫做灌唱盘。声音信号被记录到蜡盘上之后,还要经过真空镀膜和电铸等工艺才能制成金属模母版。其后就可以用它压制出唱片。这样的产品是唱片工艺最原始的阶段。
自从出现电子管放大器,唱片的生产逐渐实现了电气化,刻纹刀的驱动也由原始的机械式改为电动式(动圈式)的结构,音乐家们的演奏和歌唱通过高保真传声器(话筒)将声能转变成音频电流经过电子管的放大再去驱动刻纹刀。可以雕出精密纹槽的胶片很快就取代了昔日的蜡盘,从而使唱片的音质有了明显的提高。这时灌录唱盘是一个由声能转为电能再转为机械能的转换过程。
磁性录音技术的诞生,改变了唱片刻膜工艺的流程。先用磁带将声源录下,然后通过磁带放音再进行刻纹,这种刻膜工艺流程有利于音乐内容的编辑和节目源的保存。受磁带本身品质的限制,唱片声音品质有所折扣,唱片实际上成了磁带的复制品。随着磁性录音技术的日益发展和提高,唱片声音品质是水涨船高。
进入80年代,现代化唱片刻纹设备在技术上已经相当先进的。频率特性、信噪比、失真度、动态范围和静噪等主要技术指标都已达到极高的水平。为使唱片的这些优势能充分发挥,一些发烧唱片制造商重新回到直刻唱片的研发和生产上来。直刻唱片都有文字标示,如DIRECT TO DISC,DIRECT DISC RECORDING,还有DIRECT METAL MASTERING(缩写为DMM,见图- 它是TELDEC直刻唱片的专用标志)。无论怎样组词,它们的含义都一样,即“直接刻纹唱片”简称“直刻唱片”。直刻唱片的工艺流程是由声能转为电能再转为机械能的转换过程。它没有通过磁带录音、混音、放音再进行刻纹的程序。转换过程最直接、最简单,声音品质也最好。由于没有母带,所压制的唱片数量很有限,因此唱片上注有LIMITED EDITION"有限发行"的字样(有限发行不是人为的,直刻母版压片数量是有限的,母版一旦报废那就绝版了),也有直接标示COLLECTORS EDITION"收藏版"。最有代表性的有美国的SHEFFIELD LAB(舍菲尔德实验室,俗称喇叭花公司)以及英国DECCA与德国TELEFUNKEN组合成立的TELDEC公司,他们都是直刻唱片的推崇者。直刻唱片的声音品质固然很好,但制作工艺要求非常高,一般唱片公司不敢轻易染指,因此真正具备直刻工艺水平的唱片厂家屈指可数,喇叭花唱片公司是直刻唱片的典型代表,他家所录唱片并不多,但张张皆为极品,很多唱片都已绝版,今天再想收藏,相当难。TELDEC公司发行唱片中有不少是用DMM直刻方式制作,音质相当不俗。多多收藏这样高保真度的名牌唱片,没错。
唱片压制工艺有两种:一是压纹法,将已压制定形的塑料薄片加温软化,送入模板下施压定型。此压制工艺大多用于薄膜唱片的生产,薄膜唱片的确非常薄,片厚仅在0.15-0.5毫米。因片基薄而软,记录讯号品质不高,多用于语音和一些要求不高的流行歌曲使用,价格很便宜。在高保真时代的今天薄膜唱片早已消声若迹。第二是塑纹法,把已热熔的乙烯基注于母模腔内再施加压力定型,这是密纹唱片压制标准工艺。说起来很简单,其实压制唱片工艺很复杂,这已不是我们需要了解的范畴。
接下来我们再深入一步,了解一下唱片的唱纹。唱纹又叫音槽或声槽,声槽是构成唱片的最小单位 ,声频信号就记录在这个最小单位上。再看看刻录唱片母版的过程:随着转盘的旋转,被加热到特定温度的刻纹刀在线圈信号电流的驱动下在母版胶片的表面产生振动、开始雕削胶膜(即刻纹),纵向刻纹是初期的雕削制式,横向刻纹是单声道录音唯一的雕削制式。由于刻纹刀的尖端断面近似三角形,因此无论纵向或横向制式,刻出的声槽都是宽窄不匀的。声槽横截面呈V字形,为避免串音,相邻两槽的间距不能太窄。唱片表面Y轴线每厘米长度内所刻录的声槽数目称之为声槽密度。78转时代,由于唱针的材料和加工水平都很低,针尖相对较粗,唱片刻纹精度也不高,声槽V字口较宽,声槽密度很低,故称之为粗纹唱片(Coarsegroove record),78转唱片因噪声大、失真大,放唱时间短等缺点早已退出市场。声槽横截面V字的夹角叫‘包含角’,通常为90°。槽的宽度与深度不仅取决于刻录时的入刀深浅,也跟声音信号的变化有关。33又3分之1的和45转唱片的声槽密度高,最窄的声槽宽度仅1/20毫米,相对78转的粗纹我们称33又3分之1的和45转唱片为密纹唱片(Microgreove record),它噪声小,失真度低,记录时间长,额定针压也低,放唱损耗小。
立体声取代单声道是录音和音响史最伟大的变革,是真正意义上HI-FI的开始。立体声唱片是在一个声槽里同时记录两个声道的信号,左声道的信号刻录在声槽的内侧壁上,右声道则刻于外侧壁上。每个声道的刻录方向皆垂直于各自的壁面,并与刻纹刀的中心线保持45°的关系,这就是45°/45°制式称呼的由来。
刻录声槽颇似耕田犁地,不同的是耕田是犁动地不动,刻录声槽则相反,按相对运动原理来看,它们就没有区别了。刻纹刀杆与转盘水平表面并非90度角,而是有一定的倾斜度,该夹角称为垂直刻录角。界定的方法是:在刀杆活动支点和刀尖之间作出一条连线,这个角究竟多大为宜,直到70年代后期国际上才明文规定以20±5°为标准。由于立体声唱片的声槽里纵向信息含量远远大于横向信息,因而准确设定垂直刻录角对降低失真、保证音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唱片声槽是一条阿基米德螺旋线,由外到内有四个部分组成,其顺序为:导入槽、声槽、过度槽、导出槽和终止槽。导入槽的螺距相对声槽要宽的多,导入槽的时间长短各唱片厂家设计差异不小。最短的只有几秒多,您放下唱臂来不及坐下已经开始放唱,听这些唱片时,您必须跑步到座位上;而最长的导入槽有10至15秒,放唱后您能十分从容地回到座位上,喝上一口咖啡,定一定神,这是非常科学和人性化的设计。唱针由导入槽引入声槽,乐段之间有若干秒的无声的过度槽,过度槽螺距也较宽,用肉眼可以分辩。声槽的末端与螺距较宽导出槽相接,乐曲结束后唱针由导出槽引至终止槽。终止槽是一个闭环设计,它可以让唱针停留原地,防止唱臂继续向内滑移而损伤宝贵唱针。制作不佳终止槽‘喀哒喀哒’声令人心烦,而设计良好的终止槽非常安静。
通过以上的论述,我们对黑胶唱片有了一些基本的概念。接下来我们将对模拟系统的每个环节进行逐一介绍,只有当我们正确的认识和了解模拟系统每组件的功能与特性后,才能进入系统调校的学习,祝您顺利!
F. 幻灯片中master slide 是什么意思 把master slide 使用到图片 标题又是如何操作
幻灯片中master slide是模版的意思,操作方法如下;
1、打开powerpoint2013,新建一个空白演示文稿。打开视图 → 幻灯片。
G. 如何制作电子名片
通过“拍照识别”或“手动输入”,可以便捷地新建个人名片,在“发名片”页面向左滑动,可以制作更多张名片,对于拥有多重身份的人十分方便。
另外,“递名片”不仅核心功能强,还提供了很多让人惊喜的功能。
比如:微信群换名片时,递名片可以自动整合各个微信群中的所有名片,供用户一键收取。把名片发送到任意一个微信群即可体验。
“递名片”微信小程序免费为用户提供了电子名片制作,名片收发,以及名片信息管理等功能,可谓商务人士必备的名片工具。
使用“递名片”微信小程序,让商务沟通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