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音乐图片 > 杜拉斯情人电影音乐

杜拉斯情人电影音乐

发布时间:2022-08-22 06:12:35

1. 杜拉斯情人+字幕

我有字幕
中文版的
给我你的邮箱或则QQ嘛

没有字幕确实挺。。。 虽然也看过书
我只听得懂merci一类的

还有电影配乐 是在电驴里下的

用暴风可以手动裁入字幕

很不错的电影。。。

2. 杜拉斯的详细资料

玛格丽特·杜拉(Marguerite Duras,1914年]]4月4日-1996年3月3日),法国作家。

1914年玛格丽特·多纳迪厄生于印度支那嘉定市(即后来越南的西贡/胡志明市)。她父亲是数学教师,母亲是当地人小学的教师。她有两个哥哥。在印度支那度过的童年和青少年时代成了她创作灵感的源泉。1943年她自己把自己的姓改成了父亲故乡的一条小河的名字 - Duras 杜拉。

杜拉的在大学里学过数学、法律和政治学。毕业后从1935年到1941年在法国政府殖民地部当秘书,后来参加过抵抗运动并加入共产党;1955年被共产党开除党籍。

她的成名作是自传体小说《抵挡太平洋的堤坝》(1950年)。后来作品中,她通常描写一些试图逃脱孤独的人物。她早期的作品形式比较古典,后期的作品打破了传统的叙事方式,并赋予心理分析新的内涵,给小说写作带来了革新,常被认为是新小说派的代表作家,但遭到作者本人的否定。1984年,她的《情人》获得龚古尔文学奖。

杜拉的文学作品包括40多部小说和10多部剧本,多次被改编成电影,如《广岛之恋》(1959)《情人》(1992)。同时她本人也拍摄了几部电影,包括《印度之歌》和《孩子们》。

杜拉的一生,就是她不停创作的一部小说。这个故事充满着酷热、暴风雨、酒精和烦躁不安,对话和失语、闪电般的爱情等等。描述杜拉很难: 温柔还是暴躁?天才还是自恋狂?(参看劳尔·阿德莱尔的杜拉斯传《玛格丽特·杜拉斯》)她自己写到:"我是作家。其它的都尽可忘掉”。她在作品中叙述了“说”的需要、艰难和恐怖。“试着”写作,就像“试着”去爱一样,心里明知道永远也不可能达到。不可能的爱情和对爱情的追求,是她作品的重要主题。

她的小说经常围绕着一个爆炸中心,通常由一个瞬间的暴力场面引起叙述。广岛与爱情,死亡和肉欲象征地的糅合在一起。“毁灭,她说”。这种语言又与音乐结合在一起——这是一种大海一样的音乐,围绕一个主题无穷的变幻,倾诉和欢庆,控制和失控……

玛格丽特·杜拉与1996年3月3日逝世,葬于蒙帕纳斯公墓。

[编辑]杜拉的作品
《厚颜无耻的人》 1943年/小说 布隆出版社,1992年伽利玛出版社再版

《平静的生活》 1944年/小说 伽利玛出版社

《抵挡太平洋的堤坝》 1950年/小说 伽利玛

《直布罗陀的水手》 1952年/小说 伽利玛

《塔吉尼亚的小马》 1953年/小说 伽利玛

《树上的岁月》1954年/短篇小说集 伽利玛,收有《蟒蛇》、《多丹夫人》、《工地》

《街心花园》 1955年/小说 伽利玛

《慢板如歌》 1958年/小说 子夜出版社

《塞纳-瓦兹的高架桥》 1959年/戏剧 伽利玛

《夏日夜晚十点半》 1960年/小说 伽利玛

《广岛之恋》 1960年/电影脚本 伽利玛

《如此漫长的缺席》 1961年/电影脚本 与热拉尔·雅尔罗合作,伽利玛

《安德马斯先生的下午》 1962年/短篇小说 伽利玛

《劳儿·维·斯坦茵的迷醉》 1964年/小说 伽利玛

《戏剧——卷一》 1965年/戏剧 伽利玛

《副领事》 1965年/小说 伽利玛

《音乐》 1966年/电影 与保尔·瑟邦合作执导

《英国情人》 1967年/小说 伽利玛

《英国情人》 1968年/戏剧 伽利玛

《戏剧——卷二》 1968, 伽利玛

《毁灭,她说》 1969年 子夜

《毁灭,她说》 电影 伯努瓦·雅戈

《阿邦.萨芭娜和大卫》 1970年 伽利玛

《爱》 1971年/小说 伽利玛

《黄色太阳》 1971年/电影 伽利玛

《娜塔丽·格朗热》 1972年/电影 伽利玛

《印度之歌》 1973年/戏剧,电影 伽利玛

《恒河女子》 1973年/电影 伯努瓦·雅戈发行

《娜塔丽·格朗热》 1973年 伽利玛

《谈话者》 1974年/与克萨维耶尔·高提埃的对谈 子夜

《巴克斯泰尔,蔽拉·巴克斯泰尔》 1976年/电影 伽利玛

《加尔各答的荒漠里她的名字叫威尼斯》 1976年/电影 伯努瓦·雅戈发行

《树上的岁月》 电影 伯努瓦·雅戈发行

《卡车》 1977年/电影

《卡车》1977年/剧本 子夜 收有与米歇尔·波尔特的对谈

《玛格丽特·杜拉斯的领地》1977年 子夜 与米歇尔·波尔特合作

《伊甸影院》 1977年/戏剧 商神出版社

《黑夜号轮船》 1978年/电影

《塞扎蕾》 1979年/电影

《墨尔本奥蕾里娅·斯坦纳》 1979年/电影

《温哥华奥蕾里娅·斯坦纳》 1979年/电影

《薇拉·巴克斯泰尔或大西洋海滩》 1980年 阿尔巴特罗斯出版社

《坐在走廊上的男人》 1980年/短篇小说 子夜

《80年夏》 1980年 子夜

《绿眼睛黑头发》 1980年 《电影日志》

《阿伽达》 1981年 子夜

《阿伽达或无限阅读》 1981年/电影

《外面的世界——卷一》 1981年 阿尔班·米歇尔出版社

《年轻姑娘和小孩》 1981年/录音磁带 扬·安德烈亚根据《80年夏》改编,玛格丽特·杜拉斯朗读

《罗马对话》 1982年/电影

《大西洋人》 1981年/电影

《大西洋人》 1982年/短篇小说 子夜

《萨瓦纳海湾》 第一版1982年,增补版1983年 子夜

《死亡的疾病》 1982年/短篇小说 伽利玛

《戏剧——卷三 1984/戏剧 伽利玛

《情人》 1984年/小说 子夜

《痛苦》 1985年 P.O.L.出版社

《音乐之二》 1985年 伽利玛

《契河夫的海鸥》 1985年 伽利玛

《孩子们》 1985年/电影 与让·马斯科罗和让·马克·图里纳合作制片

《蓝眼睛黑头发》 1986年/小说 子夜

《诺曼底海岸的妓女》 1986年 子夜

《物质生活》 1987年 P.O.L.出版社

《爱米莉·L.》 1987年/小说 子夜

《夏雨》 1990年/小说 P.O.L.出版社

《来自中国北方的情人》 1991年/小说 子夜

《扬·安德烈亚·斯坦纳》 1992年 P.O.L.出版社

《写作》 1993年 伽利玛

《一切结束》 1995年 P.O.L.出版社

《小说,电影,戏剧,1943年一1993年回顾》 1997年 伽利玛

玛格丽特·杜拉斯(1914-1996)是法国当代最著名的女小说家、剧作家和电影艺术家。她于1914年4月4日出生在越南嘉定,父母都是小学教师。1914年生于法国统治越南时代西贡市北郊的朱登地方。18岁首次返回祖国法国。在巴黎在大学攻读法律、数学、政治学。但却立志要做小说家。1942年出版处女作《厚脸皮的人们》,接着又出版《静静的生活》、《太平洋的波堤》、《吉尔布达的水手》等小说。当法国掀起新潮热潮后,法国文坛也随而产生了新小说运动。他也因在1958年出版的小说《麾狄拉特干达毕业》而被誉为新小说代表作家之一。曾获文学奖。1959年名导演亚兰勒纳请她为他的第一部剧情长片《广岛之恋》撰写电影剧本。这部作品在法国大受欢迎,创下很高的票房纪录,而她的名字也传扁世界。之后她编剧的另一部片又获大奖,她的名气更响了,她的小说纷纷被改为电影。1966年她开始了导演生涯。 杜拉斯以小说《厚颜无耻之辈》(1943)开始她的文学天涯,她的作品不仅内容丰富,体裁多样,而且尤其注重文体,具有新颖独特的风格。她早期的小说《太平洋大堤》(1950)充分反映了童年时代的贫困生活,还有不少作品也是以印度支那的社会现实为题材的。《直布罗陀海峡的水手》(1952)等充满了镜头般的画面和口语式的对话,因此,大都被改编成影片;后来的小说如《塔吉尼亚的小马》(1953),《琴声如诉》(1958),《洛尔·V.斯坦的迷醉》(1964)等则善于打破传统的叙述模式,把虚构与现实融为一体,因而使她一度被认为是新小说派作家,其实她的小说只是在手法上与新小说类似,重视文体的诗意和音乐性,但在构思方面却大不相同,她在作品中描绘贫富对立和人的欲望,是在以独特的方式揭露社会现实。杜拉斯在戏剧和电影方面同样成就卓著,她分别在1965、1968和1984年出版了三部戏剧集,在1983年还获得了法兰西学院的戏剧大奖。作为法国重要的电影流派"左岸派"的成员,她不仅写出了《广岛之恋》(1960)、《长别离》(1961)这样出色的电影剧本,而且从1965年起亲自担任导演,从创作优秀影片《印度之歌》(1974)开始,每年都有一两部影片问世,而且有不少获得了国际大奖。 杜拉斯的六十余种作品始终拥有广泛的读者和观众,其中最著名的是杜拉斯在七十岁时发表的小说《情人》(1984)。在这部十分通俗的、富有异国情调的作品里,她以惊人的坦率回忆了自己十六岁时在印度支那与一个中国情人的初恋,荣获了当年的龚古尔文学奖,并且被译成40多各种文字,至今已售出250万册以上,使她成为当今世界上最负盛名的法语作家。

1996年3月3日,星期天。深受欢迎的法国当代女作家玛格丽特·杜拉斯走完了81年的生命旅程。她生前的最后一部作品具有一个预言般的名字--《这是全部》。

代表作品

1943:《厚颜无耻的人》(小说)

1944:《平静的生活》(小说)

1950:《太平洋大堤》(小说)

1952:《直布罗陀海峡的水手》(小说)

1953:《塔尔基尼亚的小马》(小说)

1954:《林中的日日夜夜》(小说)附:《蟒蛇》、《多丹太太》《工地》(小说)

1955:《广场》(小说)

1958:《如歌般的中板》(小说,中译本题为《琴声如诉》)

1959:《塞纳-瓦兹的旱桥》(剧本)

1960:《夏夜十点半》(小说)《广岛之恋》(电影剧本)

1961:《长别离》(电影剧本,与钱拉·雅罗合作)

1962:《昂代斯玛先生的午后》(小说)

1964:《洛尔·瓦·斯泰因的迷狂》(小说)

1965:《戏剧第一集》:《河流与森林》、《广场》、《音乐喜剧》;《副领事》(小说)

1966:《音乐》(电影剧本)

1967:《英国情人》(小说)

1958:《英国情人》(剧本)《戏剧第二集》:《苏珊娜·安德雷》、《林中的日日夜夜》、《是的,也许是这样》、《萨加语》、《一个男人来看我》。

1969:《她说毁灭》(小说)《她说毁灭》(电影)

1970:《阿巴恩,萨巴纳,大卫》(小说)

1971:《爱情》(小说)《黄色的,太阳》(电影)

1972:《娜塔丽·格朗热》(电影)

1973:《印度之歌》(电影剧本)《恒河的女人》(电影)《娜塔丽·格朗热》附:《恒河的女人》(电影剧本)

1974:《说话的女人》(同扎维埃·戈蒂耶谈话录)

1975:《印度之歌》(电影)

1976:《巴克斯泰尔,维拉·巴克斯泰尔》(电影)《她在威尼斯时的名字在荒凉的加尔各答》(电影)

1976:《林中的日日夜夜》(电影)

1977:《卡车》(电影)《卡车》,附:《同米歇尔·波尔特谈话录》(电影剧本)

《玛格丽特·杜拉笔下的地点》(同米歇尔·波尔特合作写成的谈话录)《电影伊甸园》(剧本)

1978:《夜船》(电影)

1979:《夜船》,附:《凯撒城》、《反面的双手》、《奥雷丽亚·斯代内》(电影剧本)

《凯撒城》(电影)

《反面的双手》(电影)

《奥雷丽亚·斯代内,奥雷丽亚·梅尔布尔纳说》(电影)

《奥雷丽亚·斯代内,奥雷亚而·旺库韦说》(电影)

1980:《维拉·巴克斯泰尔或大西洋海滨》(小说)《坐在走廊里的男人》(小说)《80年夏》(随笔)《绿眼睛》(电影剧本)

1981:《阿加塔》(小说)《阿加塔与没完没了的阅读》(电影)《外界》(随笔)《年轻姑娘与男孩》(录音磁带,扬·安德烈根据《80年夏》改编,玛格丽特·杜拉朗读)《大西洋人》(电影)

1982:《罗马对话》(电影)

1982:《大西洋人》(小说)《萨凡纳海湾》(剧本)《死亡的疾病》(小说)

1984:《戏剧第三集》:《丛林困兽》、《阿斯贝尔思的证件》、《死之舞蹈》;《情人》(小说)

1985:《痛苦》(小说)《音乐续集》(剧本)《契诃夫的海鸥》(随笔)《孩子们》(电影,与让·马斯科洛和让-马克·蒂里纳合作)

1986:《蓝眼睛黑头发》(小说)《诺曼底海边的妓女》(小说)

1987:《埃米莉·L.》(小说)

1987:《物质生活》(随笔)

1990:《夏雨》(小说)

1992:《来自中国北方的情人》(小说)《来自中国北方的情人》(电影剧本)

3. 杜拉斯《情人》的电影配乐

2009年刘亦菲也许会出演的中国电影(有依据) →→→→→→→转自网络贴吧 亦菲不是说过有一个非常好的中国剧本嘛,这两天比较空,发现这个有一个片子会在年后开拍。并且从几篇文章中,发现亦菲手中的中国剧本很可能是这部。 文章: 东方梦蝶(北京)国际文化传媒有限公司2009年度首批生产计划: (一)宽银幕胶片电影<湖南往事>(又名<美人书>) "哀伤的六十年湖南挽歌,史诗般地再现两个湖南女人跨越政治,历史、文化和性别的宽银幕电影,是一部集艺术和商业为一体的高品质电影作品.超35毫米胶片拍摄和八声道声音技术的第一次使用,国际化强大班底以及强大豪华的明星阵容.也是我自09年开始的一次大的转型." 出品人:刘烈雄 GEORGE MCKNIGH (法国) 导演:刘烈雄 编剧:赵俊辉 刘烈雄 摄影指导:赵非(拟定) 拍摄地:湖南南部.计划开拍时间:2009年2月-3月之间 演员待定. (二)刘亦菲讲述着《美人书》的女人秘密 《美人书》原名《湖南往事》,通过描述两个女人近60年的坎坷命运故事来展示湖南的文化和历史,故事发生的地点在湘南地区九嶷山的一个叫东塘小镇上,两个从小玩在一起的姐妹,一个叫“岫烟”,一个叫“橘子”,她们从小就学习女书这种女性文字,成为了闺中蜜友。后来18岁的岫烟被迫嫁入到西塘镇的大户人家七十岁的竺老爷当六姨太太,成婚那天,17岁的橘子作为陪嫁丫鬟也来到竺家。两姐妹出众的容貌,引起刚从欧洲留学回来的竺三少爷的爱慕之意,由此展开了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以至长达六十年。而在谈到两位女主角的人选时,刘导演表示:“《美人书》这部戏自去年上半年就一直策划筹备,开始我们倾向于选择刘亦菲和一个新人来扮演这对姐妹,刘亦菲的外形俏丽可人,是女一号“岫烟”的最佳人选。 (三)《美人书》:全英文对白电影 东方梦蝶国际传媒宣传总监慕容称:“根据公司和法国某人类进步基金会的合作精神,电影《美人书》(又名《湖南往事》)的英文对白翻译脚本已经于昨天全部完稿。这个英语剧本版本是请美国纽约大学的一位汉学家、一位曾经在北京生活过八年的美国教授翻译完成的。是非常正宗的英语电影风范脚本版本。”现在刘导演正在校对和修改。对于这部电影,东方梦蝶公司表示:将拍摄成两个版本,一个中文版本,一个是英语版本。这就要求演员能够用英语对白出演。在拍摄过程中,将采用中文对白和英语对白拍成两个版本。内容却一样。这样无疑对演员英语程度要求比较高。 刘烈雄导演表示:“其实英语对白的电影就算是英语电影的范畴了。对于一部投资上千万的中国电影,如果没有海外市场额份,回收成本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我们非常重视欧洲市场和美国市场。已经完成的电影《柏拉图之梦》,我们就开始了在国际市场发行研究和发行合同谈判。正因为这种考虑,我们和海外的合作方研究决定:在拍摄电影《美人书》中文版本的同时,再拍摄一种英语版本。两个版本的内容差不多,但英语版本可能西方的当代艺术观点贯彻的多一些。譬如对于“情欲”的表达,中文版本比较强调“写意”,追求意境。而英语版本则比较表现主义。” 中国电影在一般的海外市场推广上,一般都是以中文对白、英文字幕的方式来销售版权。但尽管如此,对于西方观众理解以“听中文对白、看英文字幕”的中国电影,还是比较费劲的。也有一位法国的资深国际市场发行经理认为:可否将全中文对白的中国电影以英语配音的方式做成西方观众听的懂的电影?但这种方式,刘导演认为这样就会很严重地损失了电影的原汁原味。也会因为英语配音,导致电影的国际技术标准的审定。因此刘导演于是坚持还是用同样的中国演员以英语对白出演另一个版本。 慕容表示,既然电影《美人书》选择要会讲英语对白的演员,这对公司和电影选择演员增添了很大的难度。但我们相信中国还是有许多演员会有一定的英语基础的。剧组也将聘请纯正的美国人来为演员上口语课。所有这一切工作,都表明东方梦蝶国际传媒精心打造出一部国际化电影的雄心来。 (四)电影《美人书》- 国际化途径 一 先行预先探求国际发行渠道 电影《美人书》(又名《湖南往事》)已经筹备了几个月,正邀请了三位八十年代后的青年画师进行主要分镜头故事图(Storyboard)的绘制工作,并开始选拔演员。在电影没有开拍之前,东方梦蝶公司就考虑到运作参加国际电影节和国际买片市场,这是该影片商业促销的一个重要的国际途径。通过
请采纳评分一下吧!

4. 杜拉斯情人电影插曲

看见你的补充问题了。
应该你要找的就是末尾的那段华尔兹钢琴曲吧
我找到电影原声的cd介绍了
上面的第十四首歌就是你要的。
你可以看看这个页面
http://www.mtime.com/group/filmsound/discussion/96006/?Ajax_CallBack=true

其中14.Nocturne

5. 玛格丽特 杜拉斯 生平简介 著作

杜拉斯 资料

玛格丽特·杜拉斯(Marguerite Duras, 台港澳地区译为玛格丽特·杜拉, 1914年4月4日-1996年3月3日),法国作家。

1914年玛格丽特·多纳迪厄生于印度支那嘉定市。她父亲是数学教师,母亲是当地人小学的教师。她有两个哥哥。在印度支那度过的童年和青少年时代成了她创作灵感的源泉。1943年她自己把自己的姓改成了父亲故乡的一条小河的名字杜拉斯。

杜拉斯的在大学里学过数学、法律和政治学。毕业后从1935年到1941年在法国政府殖民地部当秘书,后来参加过抵抗运动并加入共产党;1955年被共产党开除党籍。

她的成名作是自传体小说《抵挡太平洋的堤坝》(1950年)。在她后来的作品中通常描写一些试图逃脱孤独的人物的故事。她早期的作品形式比较古典,后期的作品打破了传统的叙事方式,并赋予心理分析新的内涵,给小说写作带来了革新,常被认为是新小说派的代表作家,但遭到作者本人的否定。1984年,她的《情人》获得龚古尔文学奖。

杜拉斯的文学作品包括40多部小说和10多部剧本,多次被改编成电影,如《广岛之恋》(1959)《情人》(1992)。同时她本人也拍摄了几部电影,包括《印度之歌》和《孩子们》。

杜拉斯的一生就是一部小说,她不停的创作的正是这部小说。这个故事里充满着酷热、暴风雨、酒精和烦躁不安,对话和失语、闪电般的爱情等等。杜拉斯很难描述,温柔还是暴躁?天才还是自恋狂?(参看劳尔·阿德莱尔的杜拉斯传《玛格丽特·杜拉斯》)首先我们应该相信她自己写的:“我是作家。其它的都尽可忘掉”。她在作品中叙述了“说”的需要、艰难和恐怖。

为了能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必须忘掉纠缠我们的烦恼。可是写作既能掩盖也能曝露。所以杜拉斯在试探,重复,在寻找恰当的词语,“试着”写作,就像“试着”去爱一样,心里明知道永远也不可能达到。不可能的爱情和对爱情的追求是杜拉斯作品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主题。

她的小说经常围绕着一个爆炸中心,通常由一个瞬间的暴力场面引起叙述。广岛与爱情,死亡和肉欲象征地的糅合在一起。“毁灭,她说”。这种语言又与音乐结合在一起——这是一种大海一样的音乐,围绕一个主题无穷的变幻,倾诉和欢庆,控制和失控……

玛格丽特·杜拉斯与1996年3月3日逝世,葬于蒙帕纳斯公墓。

杜拉斯的作品
《厚颜无耻的人》 1943年/小说 布隆出版社,1992年伽利玛出版社再版
《平静的生活》 1944年/小说 伽利玛出版社
《抵挡太平洋的堤坝》 1950年/小说 伽利玛
《直布罗陀的水手》 1952年/小说 伽利玛
《塔吉尼亚的小马》 1953年/小说 伽利玛
《树上的岁月》1954年/短篇小说集 伽利玛,收有《蟒蛇》、《多丹夫人》、《工地》
《街心花园》 1955年/小说 伽利玛
《慢板如歌》 1958年/小说 子夜出版社
《塞纳-瓦兹的高架桥》 1959年/戏剧 伽利玛
《夏日夜晚十点半》 1960年/小说 伽利玛
《广岛之恋》 1960年/电影脚本 伽利玛
《如此漫长的缺席》 1961年/电影脚本 与热拉尔·雅尔罗合作,伽利玛
《安德马斯先生的下午》 1962年/短篇小说 伽利玛
《劳儿·维·斯坦茵的迷醉》 1964年/小说 伽利玛
《戏剧——卷一》 1965年/戏剧 伽利玛
《副领事》 1965年/小说 伽利玛
《音乐》 1966年/电影 与保尔·瑟邦合作执导
《英国情人》 1967年/小说 伽利玛
《英国情人》 1968年/戏剧 伽利玛
《戏剧——卷二》 1968, 伽利玛
《毁灭,她说》 1969年 子夜
《毁灭,她说》 电影 伯努瓦·雅戈
《阿邦.萨芭娜和大卫》 1970年 伽利玛
《爱》 1971年/小说 伽利玛
《黄色太阳》 1971年/电影 伽利玛
《娜塔丽·格朗热》 1972年/电影 伽利玛
《印度之歌》 1973年/戏剧,电影 伽利玛
《恒河女子》 1973年/电影 伯努瓦·雅戈发行
《娜塔丽·格朗热》 1973年 伽利玛
《谈话者》 1974年/与克萨维耶尔·高提埃的对谈 子夜
《巴克斯泰尔,蔽拉·巴克斯泰尔》 1976年/电影 伽利玛
《加尔各答的荒漠里她的名字叫威尼斯》 1976年/电影 伯努瓦·雅戈发行
《树上的岁月》 电影 伯努瓦·雅戈发行
《卡车》 1977年/电影
《卡车》1977年/剧本 子夜 收有与米歇尔·波尔特的对谈
《玛格丽特·杜拉斯的领地》1977年 子夜 与米歇尔·波尔特合作
《伊甸影院》 1977年/戏剧 商神出版社
《黑夜号轮船》 1978年/电影
《塞扎蕾》 1979年/电影
《墨尔本奥蕾里娅·斯坦纳》 1979年/电影
《温哥华奥蕾里娅·斯坦纳》 1979年/电影
《薇拉·巴克斯泰尔或大西洋海滩》 1980年 阿尔巴特罗斯出版社
《坐在走廊上的男人》 1980年/短篇小说 子夜
《80年夏》 1980年 子夜
《绿眼睛黑头发》 1980年 《电影日志》
《阿伽达》 1981年 子夜
《阿伽达或无限阅读》 1981年/电影
《外面的世界——卷一》 1981年 阿尔班·米歇尔出版社
《年轻姑娘和小孩》 1981年/录音磁带 扬·安德烈亚根据《80年夏》改编,玛格丽特·杜拉斯朗读
《罗马对话》 1982年/电影
《大西洋人》 1981年/电影
《大西洋人》 1982年/短篇小说 子夜
《萨瓦纳海湾》 第一版1982年,增补版1983年 子夜
《死亡的疾病》 1982年/短篇小说 伽利玛
《戏剧——卷三 1984/戏剧 伽利玛
《情人》 1984年/小说 子夜
《痛苦》 1985年 P.O.L.出版社
《音乐之二》 1985年 伽利玛
《契河夫的海鸥》 1985年 伽利玛
《孩子们》 1985年/电影 与让·马斯科罗和让·马克·图里纳合作制片
《蓝眼睛黑头发》 1986年/小说 子夜
《诺曼底海岸的妓女》 1986年 子夜
《物质生活》 1987年 P.O.L.出版社
《爱米莉·L.》 1987年/小说 子夜
《夏雨》 1990年/小说 P.O.L.出版社
《来自中国北方的情人》 1991年/小说 子夜
《扬·安德烈亚·斯坦纳》 1992年 P.O.L.出版社
《写作》 1993年 伽利玛
《一切结束》 1995年 P.O.L.出版社
《小说,电影,戏剧,1943年一1993年回顾》 1997年 伽利玛

6. 杜拉斯个人简介

玛格丽特·杜拉斯,生卒:1914-1996。法国当代最著名的女小说家、剧作家和电影艺术家。籍贯:法国一个堪称当代法国文化骄傲的作家,一个引导世界文学时尚的作家,一个坦荡走入通俗读者群体的严肃作家,一个与昆德拉、村上春树和张爱玲并列小资读者时尚标志的女作家,一个富有传奇人生经历、惊世骇俗叛逆性格、五色斑斓爱情的艺术家 玛格丽特·杜拉斯(Marguerite Duras, 1914年4月4日-1996年3月3日),法国作家。 又译玛格丽特·莒哈丝。1914年玛格丽特·多纳迪厄生于印度支那嘉定市(即后来越南的西贡/胡志明市)。她父亲是数学教师,母亲是当地人小学的教师。她有两个哥哥。在印度支那度过的童年和青少年时代成了她创作灵感的源泉。 1943年她自己把自己的姓改成了父亲故乡的一条小河的名字 - Duras 杜拉斯。杜拉斯在大学里学过数学、法律和政治学。毕业后从1935年到1941年在法国政府殖民地部当秘书,后来参加过抵抗运动并加入共产党; 1955年被共产党开除党籍。她的成名作是自传体小说《抵挡太平洋的堤坝》(1950年)。后来作品中,她通常描写一些试图逃脱孤独的人物。她早期的作品形式比较古典,后期的作品打破了传统的叙事方式,并赋予心理分析新的内涵,给小说写作带来了革新,常被认为是新小说派的代表作家,但遭到作者本人的否定。 1984年,她的《情人》获得龚古尔文学奖。杜拉斯的文学作品包括40多部小说和10多部剧本,多次被改编成电影,如《广岛之恋》(1959)《情人》(1992)。同时她本人也拍摄了几部电影,包括《印度之歌》和《孩子们》。杜拉斯的一生,就是她不停创作的一部小说。这个故事充满着酷热、暴风雨、酒精和烦躁不安,对话和失语、闪电般的爱情等等。描述杜拉斯很难: 温柔还是暴躁?天才还是自恋狂?(参看劳尔·阿德莱尔的杜拉斯传《玛格丽特·杜拉斯》)她自己写到:"我是作家。其它的都尽可忘掉”。她在作品中叙述了“说”的需要、艰难和恐怖。“试着”写作,就像“试着”去爱一样,心里明知道永远也不可能达到。不可能的爱情和对爱情的追求,是她作品的重要主题。 她的小说经常围绕着一个爆炸中心,通常由一个瞬间的暴力场面引起叙述。广岛与爱情,死亡和肉欲象征地糅合在一起。“毁灭,她说”。这种语言又与音乐结合在一起——这是一种大海一样的音乐,围绕一个主题无穷的变幻,倾诉和欢庆,控制和失控。玛格丽特·杜拉斯与1996年3月3日逝世,葬于蒙帕纳斯公墓。 作品目录 《厚颜无耻的人》 1943年/小说 布隆,1992年伽利玛出版社再版。 《平静的生活》 1944年/小说 伽利玛出版社 《抵挡太平洋的堤坝》 1950年/小说 伽利玛 《直布罗陀的水手》 1952年/小说 伽利玛 《塔吉尼亚的小马》 1953年/小说 伽利玛 《树上的岁月》,收有《蟒蛇》、《多丹夫人》、《工地》 1954年/短篇小说集 伽利玛 《街心花园》 1955年/小说 伽利玛 《琴声如诉》 1958年/小说 子夜出版社 《塞纳-瓦兹的高架桥》 1959年/戏剧 伽利玛 《夏日夜晚十点半》 1960年/小说 伽利玛 《广岛之恋》 1960年/电影脚本 伽利玛 《如此漫长的缺席》 1961年/电影脚本 与热拉尔·雅尔罗 合作,伽利玛 《安德马斯先生的下午》 1962年/短篇小说 伽利玛 《劳儿· V·斯坦茵的迷狂》 1964年/小说 伽利玛 《戏剧——卷一:水和森林——广场——音乐之一》 1965年/戏剧 伽利玛 《副领事》 1965年/小说 伽利玛 《音乐》 1966年/电影 与保尔·瑟邦合作执导 《英国情人》 1967年/小说 伽利玛 《英国情人》 1968年/戏剧 伽利玛 《戏剧——卷二:苏珊娜·安德莱尔——树上的岁月——是的,也许——莎伽王国——一个男人来看我》 1968年 伽利玛 《毁灭吧,她说》 1969年 子夜 《毁灭吧,她说》 电影 伯努瓦·雅戈发行 《阿邦.萨芭娜和大卫》 1970年 伽利玛 《爱》 1971年/小说 伽利玛 《黄色太阳》 1971年/电影 伽利玛 《娜塔丽·格朗热》 1972年/电影 伽利玛 《印度之歌》 1973年/戏剧,电影 伽利玛 《恒河女子》 1973年/电影 伯努瓦·雅戈发行 《娜塔丽·格朗热》 1973年 伽利玛 《谈话者》 1974年/与克萨维耶尔·高提埃的对谈 子夜 《巴克斯泰尔,蔽拉·巴克斯泰尔》 1976年/电影 伽利玛 《加尔各答的荒漠里她的名字叫威尼斯》 1976年/电影 伯努瓦·雅戈发行 《树上的岁月》 电影 伯努瓦·雅戈发行 《卡车》 1977年/电影 《卡车》,收有与米歇尔·波尔特的对谈 1977年 子夜 《玛格丽特·杜拉斯的领地》 1977年/与米歇尔·波尔特合作 子夜 《伊甸影院》 1977年/戏剧 商神出版社 《黑夜号轮船》 1978年/电影 《塞扎蕾》 1979年/电影 《墨尔本奥蕾里娅·斯坦纳》 1979年/电影 《温哥华奥蕾里娅·斯坦纳》 1979年/电影 《薇拉·巴克斯泰尔或大西洋海滩》 1980年 信天翁出版社 《坐在走廊上的男人》 1980年/短篇小说 子夜 《80年夏》 1980年 子夜 《绿眼睛》 1980年 《电影日志》 《阿加莎》 1981年 子夜 《阿加莎或无限的阅读》 1981年/电影 《外面的世界——卷一》 1981年 阿尔班·米歇尔出版社 《年轻姑娘和小孩》 1981年/录音磁带 扬·安德烈亚自《80年夏》改编,玛格丽特·杜拉斯朗读 《罗马对话》 1982年/电影 《大西洋人》 1981年/电影 《大西洋人》 1982年/短篇小说 子夜 《萨瓦纳海湾》 第一版1982年,增补版1983年 子夜 《死亡的疾病》 1982年/短篇小说 伽利玛 《戏剧——卷三:<丛林猛兽>,根据亨利·詹姆斯小说改编,詹姆斯·洛德和玛格丽特·杜拉斯合作改编;<阿斯珀恩文件>,根据亨利·詹姆斯小说改编,杜拉斯和罗伯特·安泰尔姆合作改编;<死亡的舞蹈>,根据奥古斯特·斯特林堡的小说改编,杜拉斯改编》 1984年/戏剧 伽利玛 《情人》 1984年/小说 子夜 《痛苦》 1985年 P.O.L.出版社 《音乐之二》 1985年 伽利玛 《契河夫的海鸥》 1985年 伽利玛 《孩子们》 1985年/电影 与让·马斯科罗和让·马克·图里纳合作制片 《蓝眼睛黑头发》 1986年/小说 子夜 《诺曼底海岸的妓女》 1986年 子夜 《物质生活》 1987年 P.O.L.出版社 《爱米莉·L.》 1987年/小说 子夜 《夏雨》 1990年/小说 P.O.L.出版社 《来自中国北方的情人》 1991年/小说 子夜 《扬·安德烈亚·斯坦纳》 1992年 P.O.L.出版社 《写作》 1993年 伽利玛 《一切结束》 1995年 P.O.L.出版社 《小说,电影,戏剧,1943年~1993年回顾》 1997年 伽利玛

7. 这歌曲的名字叫什么

是刘德华的《今天》
《今天》这首歌是1995年9月刘德华加盟艺能动音的第一张专辑《真永远》中的一首歌。
这首歌虽然不是主打,但是我相信所有喜欢刘德华的人都会非常喜欢这首歌。因为刘德华在唱这首歌时,哪里是在简单地唱歌,分明就是在唱他自己。
“苍海有多广,江湖有多深,局中人才了解。”我们看电影.看电视时,都对80年代香港电影制造出的“江湖”这个概念不陌生。可观众再熟悉哪里会有那些局中人对江湖的血雨腥风.恩怨情仇体会得真切。很多人说“江湖”一词是文艺作品虚构出来的,但如果非要从现实社会中找一个地方称作“江湖”的话,恐怕娱乐圈是比较恰当的一个了。
从当年的无线“五虎将”之首到今天的歌坛“四大天王”,金像影帝,世界“十大杰出青年”,刘德华一手拉影迷,一手拉歌迷一路走来,屹立在华人演艺圈二十载,可谓风光无限。正如王家卫所说:“香港二十年才出一个刘德华。”与时下一帮年轻的酷哥靓妹一夜成名不同,在演艺圈摸爬滚打了二十年的他经历的风雨.荣辱只有他自己最清楚。“等了好久,终于等到今天,梦了好久,终于把梦实现”,当他站在台上听到台下排山倒海的欢呼与掌声时,那些刻在脸上的皱纹有算得了什么呢?
当所有人都羡慕他所拥有的一切的时候,他依然敬业,依然认真。“如今站在台上也难免心慌,如果要飞的高,就该把地平线忘掉。”
刘德华曾说:“如果你问我戏演得好不好,我会说不好;如果你问我歌唱得好不好,我会说不好。可是我有诚心,我会努力,总有一天我会让你为我鼓掌。”
他虽然已成为世界吉尼斯记录上获奖最多的艺人,但每次领奖时,他都谦虚得象个新人,因为他永远都是那个亲切的华仔。
早在十几年前的1992年,就有很多人说不知道刘德华这么拼命到底为什么。当年连周润发都曾奉劝刘德华不要太卖命,但发哥还是了解他的,又说:“我知道现在谁劝他,他都不会听的,他只会心领你的好意。”2000年作客湖南卫视《音乐不断》,主持人问华仔:“你的目标到底是什么?”刘德华颇有深意地笑着说:“我的目标就是没有目标。”这个回答太有“华式”风格了。
这就是为什么拥有天王身价的刘德华多年来一直如新人一样努力拼搏。不是他对自己没信心,也不是他故作谦虚,而是他对自己的要求与别人不同。“走过岁月,我才发现世界多不完美。”在演戏上前十年被称作“周润发的接班人”,后十年又被同时代的梁朝伟反超,演了二十年戏才获得一个影帝。在唱歌上虽是香港歌坛百年来最成功的演而优则唱的男艺人,却始终无法超越张学友,得过无数“最受欢迎男歌手”却从未获过“最佳演唱奖”从单方面来讲,哪一项他都不能占尽第一,又岂能谈什么“完美”二字。所以,不要随便说什么让他放手,也不要让他用什么精神胜利法,和周润发比唱功.和张学友比演技之类的话。如果他不再努力.不再认真,那他还是我们心中的那个“华仔”吗?“那些不变的风霜,早就无所谓,累也不说累”。这条路是他自己选的,他不会回头的。
我们这些随着刘德华一路走来的人(用Fans.影迷.歌迷好象都不太恰当了),早已过了疯狂尖叫的年代了,但却从未让自己的偶像改朝换代。就像杜拉斯《情人》里的一句话:“我爱你年轻时的模样,但我更爱你沧桑的皱纹。”我喜欢年轻时的刘德华,但我更欣赏“今天”的他,岁月让他更添魅力。

8. 杜拉斯是谁有何作为

玛格丽特·杜拉斯(1914.4.4~1996.3.3)
Marguerite Duras
生平概况
1914年玛格丽特•多纳迪厄生于交趾支那(现为越南南部)嘉定市。她父亲是数学教师,母亲是当地小学的教师。她有两个哥哥。
1921年她父亲去世。
1924年她住在金边、永隆、沙沥。她母亲在波雷诺(柬埔寨)买了一块不能耕种的土地。
1939年她同罗贝尔•昂泰尔姆结婚。
1940年~1942年她同菲利普•罗克合作,在伽利玛出版社出版《法兰西帝国》.在书业俱乐部工作,《塔纳朗一家》遭到伽里玛出版社的拒绝。 她第一个孩子夭亡。她的小哥哥在中国抗日战争期间去世。同迪奥尼斯•马斯科洛相识。
1943年她用玛格丽特•杜拉斯的笔名发表《无耻之徒》。参加莫尔朗(即弗朗索瓦•密特朗)领导的抵抗运动的活动。
1944年R.昂泰尔姆被捕并被放逐到布亨瓦尔德,然后放逐到达豪(参见《痛苦》)。她加入法国共产党,任维斯孔蒂街党支部书记,成立寻人处,出版《自由人报》,刊登战俘和被放逐者的情况材料。发表《平静的生活》。
1945年R.昂泰尔姆回来。同R.昂泰尔姆一起成立万国出版社。
1946年她夏天在意大利。同R.昂泰尔姆离婚。
1947年她的儿子让•马斯科洛出生。
1950年她发表《抵挡太平洋的堤坝》。被开除出法国共产党。
1957年同D.马斯科洛分居。
1958年发表《琴声如诉》。她从1955年起反对继续进行阿尔及利亚战争,后又反对戴高乐政权。为各种周刊和杂志撰稿。
1959年为阿兰•雷内写《广岛之恋》电影剧本。
1960年当选为美第奇奖评委,但于几年后辞职。“如果存在一个否定的评委会,我就参加。”
1961年她为亨利•科尔皮的影片写《长别离》,这个电影剧本是同1963年美第奇文学奖获得者热拉尔•雅尔洛合作的结果。
1968年她参加了五月风暴的那些事件。在《绿眼睛》中可读到关于大学生和作家行动委员会诞生的政论文,该文被委员会否定,委员会也在不久后解散。
1975年,《印度之歌》在戛纳电影节期间获法国艺术片影院及实验电影院协会奖。
1976年,《整天在树木之中》获让•科克托奖。
1982年在纳伊的美国医院进行戒毒治疗。
1984年《情人》获龚古尔奖。
1985年发表《痛苦》。 7月 17日在《解放报》上发表一篇文章,玛格丽特•杜拉斯在“魏尔曼案件”中所持的立场引起一部分读者的敌对情绪和好几位女权主义者的论战。
1986年《情人》获里茨——巴黎——海明威奖,是"当年用英语发表的最佳小说"。
1988年~1989年严重昏迷。住院。 1990年R.昂泰尔姆去世。
1991年发表《华北情人》。
1996年玛格丽特•杜拉斯逝世。
法国当代最著名的女小说家、剧作家和电影艺术家。
因为电影而成就一个作家的事,总是屡见不鲜的。《情人》与杜拉斯就是这样。杜拉斯从十几岁开始写作,但直到她70岁的时候,《情人》的出版,不,是《情人》拍成电影后,她才广为人知。《情人》出版于一九八四年,当年就荣获龚古尔文学奖,这使得杜拉斯成为享有世界声誉的法语作家。一九九一年,法国著名导演让雅克阿诺成功地把这部名噪一时的自传体小说搬上银幕后,又使得杜拉斯成为当今世界几乎家喻户晓的女作家之一。也正是《情人》这部电影,才使得中国读者熟悉她。
杜拉斯在写作《情人》时,已是七十高龄。她18岁离开出生地越南,奔赴巴黎读书。念的是法学、数学与政治学,但她却迷恋上了文学,并且走上终生从事职业写作的道路。《情人》可以说是一部自传体小说,至少具有浓郁的自传色彩 。小说以一个年仅十六岁的法国少女,在渡江时与一个中国富家少爷邂逅开始,沿着这条叙述线索,渲染出一幕疯狂而绝望的爱情悲剧。
《情人》的独特魅力之一是它的语言,她的语言对历史具有俯瞰式的洞察力,对回忆的积压表现得富有张力、深邃、沉痛,从而使文章中充满了悲绝的意味,读后让人唏嘘不已而又回味无穷。杜拉斯是一位极端唯美的实验型作家,平庸与通俗为她所不屑,她是那种把风格与先锋视为至高目标的作家,也是那种善于制造警句的作家。对语言的挑剔使得她的小说具有极强的冲击力与震撼力。
《情人》的魅力之二是它场景唯美的描述。你看《情人》的场景:八十多年前的一个夏天,殖民地时期的越南,发黄的湄公河上漂浮着菜叶、杂物,河水湍急,大地倾斜。轮渡上伫立着一个打扮不伦不类的少女,她头戴一顶男帽,脚穿一双廉价却缀满饰片的鞋子,一只脚踏在舷栏上,眺望远方。“他们一次次地激情相拥,除了做爱,还是做爱,什么都不多想。屋外此起彼伏的吆喝声伴随着他们的呻吟;来来往往的人的影子,透过木格子的门和窗投进来……”大胆又不失含蓄的镜头处理;最后,那场不同寻常的唯美的离别;那首肖邦的圆舞曲,小姑娘终于轻轻滑落的泪水……
《情人》的魅力之三是它的基调的绝望。杜拉斯笔下的爱情是绝望的,灵魂是绝望的,肉体是绝望的……甚至连语言都是绝望的……在《情人》里,湄公河上十六岁的白人小姑娘与中国北方的黄皮肤男人的爱情就是如此。
《情人》的最大魅力还在于它的自传性 ,真实的自传性。作为“情人”的杜拉斯,以一个白发苍苍的女人,在岁月的风尘染白鬓发之际,回眸那段尘封已久的异国恋情,依然有力量用极其惨痛的语言表达出人生的悲剧,把爱与恨演绎得如此分明、紧密,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情人》中绝望无助的性爱,无言悲怆的离别,爱到尽头的孤独感,使人流涕,令人痴迷。只有杜拉斯才能把把爱情的本质阐述得如此淋漓尽致。
也许,那份伤痛,那份绝望的无助,那份无法理解只可体察的苍茫。
作品目录
《厚颜无耻的人》 1943年/小说 布隆,1992年伽利玛出版社再版。
《平静的生活》 1944年/小说 伽利玛出版社
《抵挡太平洋的堤坝》 1950年/小说 伽利玛
《直布罗陀的水手》 1952年/小说 伽利玛
《塔吉尼亚的小马》 1953年/小说 伽利玛
《树上的岁月》,收有《蟒蛇》、《多丹夫人》、《工地》 1954年/短篇小说集 伽利玛
《街心花园》 1955年/小说 伽利玛
《琴声如诉》 1958年/小说 子夜出版社
《塞纳-瓦兹的高架桥》 1959年/戏剧 伽利玛
《夏日夜晚十点半》 1960年/小说 伽利玛
《广岛之恋》 1960年/电影脚本 伽利玛
《如此漫长的缺席》 1961年/电影脚本 与热拉尔·雅尔罗
合作,伽利玛
《安德马斯先生的下午》 1962年/短篇小说 伽利玛
《劳儿· V·斯坦茵的迷狂》 1964年/小说 伽利玛
《戏剧——卷一:水和森林——广场——音乐之一》 1965年/戏剧 伽利玛
《副领事》 1965年/小说 伽利玛
《音乐》 1966年/电影 与保尔·瑟邦合作执导
《英国情人》 1967年/小说 伽利玛
《英国情人》 1968年/戏剧 伽利玛
《戏剧——卷二:苏珊娜·安德莱尔——树上的岁月——是的,也许——莎伽王国——一个男人来看我》 1968年 伽利玛
《毁灭吧,她说》 1969年 子夜
《毁灭吧,她说》 电影 伯努瓦·雅戈发行
《阿邦.萨芭娜和大卫》 1970年 伽利玛
《爱》 1971年/小说 伽利玛
《黄色太阳》 1971年/电影 伽利玛
《娜塔丽·格朗热》 1972年/电影 伽利玛
《印度之歌》 1973年/戏剧,电影 伽利玛
《恒河女子》 1973年/电影 伯努瓦·雅戈发行
《娜塔丽·格朗热》 1973年 伽利玛
《谈话者》 1974年/与克萨维耶尔·高提埃的对谈 子夜
《巴克斯泰尔,蔽拉·巴克斯泰尔》 1976年/电影 伽利玛
《加尔各答的荒漠里她的名字叫威尼斯》 1976年/电影 伯努瓦·雅戈发行
《树上的岁月》 电影 伯努瓦·雅戈发行
《卡车》 1977年/电影
《卡车》,收有与米歇尔·波尔特的对谈 1977年 子夜
《玛格丽特·杜拉斯的领地》 1977年/与米歇尔·波尔特合作 子夜
《伊甸影院》 1977年/戏剧 商神出版社
《黑夜号轮船》 1978年/电影
《塞扎蕾》 1979年/电影
《墨尔本奥蕾里娅·斯坦纳》 1979年/电影
《温哥华奥蕾里娅·斯坦纳》 1979年/电影
《薇拉·巴克斯泰尔或大西洋海滩》 1980年 信天翁出版社
《坐在走廊上的男人》 1980年/短篇小说 子夜
《80年夏》 1980年 子夜
《绿眼睛》 1980年 《电影日志》
《阿加莎》 1981年 子夜
《阿加莎或无限的阅读》 1981年/电影
《外面的世界——卷一》 1981年 阿尔班·米歇尔出版社
《年轻姑娘和小孩》 1981年/录音磁带 扬·安德烈亚自《80年夏》改编,玛格丽特·杜拉斯朗读
《罗马对话》 1982年/电影
《大西洋人》 1981年/电影
《大西洋人》 1982年/短篇小说 子夜
《萨瓦纳海湾》 第一版1982年,增补版1983年 子夜
《死亡的疾病》 1982年/短篇小说 伽利玛
《戏剧——卷三:<丛林猛兽>,根据亨利·詹姆斯小说改编,詹姆斯·洛德和玛格丽特·杜拉斯合作改编;<阿斯珀恩文件>,根据亨利·詹姆斯小说改编,杜拉斯和罗伯特·安泰尔姆合作改编;<死亡的舞蹈>,根据奥古斯特·斯特林堡的小说改编,杜拉斯改编》
1984年/戏剧 伽利玛
《情人》 1984年/小说 子夜
《痛苦》 1985年 P.O.L.出版社
《音乐之二》 1985年 伽利玛
《契河夫的海鸥》 1985年 伽利玛
《孩子们》 1985年/电影 与让·马斯科罗和让·马克·图里纳合作制片
《蓝眼睛黑头发》 1986年/小说 子夜
《诺曼底海岸的妓女》 1986年 子夜
《物质生活》 1987年 P.O.L.出版社
《爱米莉·L.》 1987年/小说 子夜
《夏雨》 1990年/小说 P.O.L.出版社
《来自中国北方的情人》 1991年/小说 子夜
《扬·安德烈亚·斯坦纳》 1992年 P.O.L.出版社
《写作》 1993年 伽利玛
《一切结束》 1995年 P.O.L.出版社
《小说,电影,戏剧,1943年~1993年回顾》 1997年 伽利玛

阅读全文

与杜拉斯情人电影音乐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八仙过海完整版老版电影完整版 浏览:561
电影里士兵的英文单词 浏览:463
关于党的电影叫什么 浏览:768
养孩子的四大电影 浏览:471
放映哪些电影英语翻译 浏览:299
起跑线电影高清完整版在线观看 浏览:149
法国言情伦理电影 浏览:897
电影亲吻图片 浏览:377
很多老电影配音都是台湾人 浏览:569
韩国纯真年代电影图片 浏览:153
韩国一部写妓女的电影在线观看 浏览:126
王宝强演员工的电影是 浏览:692
周星驰新电影新浪发布会 浏览:24
飞屋环游记电影中文版观看 浏览:413
和女朋友去电影院干 浏览:83
结局很惊人的电影 浏览:696
电影放逐里主角拿的包 浏览:720
绝世天劫电影图片 浏览:430
音乐电影猫的读后感800字 浏览:186
大地电影院3月7放映表 浏览:5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