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电影 音乐之声 的插曲名称
1.The Prelude and The Sound Of Music 序曲及音乐之声
影片一开始以这首歌曲为背景,展现了奥地利山峦起伏、森林茂密的美丽自然风光。玛利亚来到山上纵情歌唱,歌曲抒发了她对故乡、对大自然、对音乐的无比热爱。
2.Morning 早晨
镜头从野外转到修道院,这是Hymn Alleluia(修女合唱团在演唱。
3.Maria 玛利亚(修女合唱团演唱)
修道院里,又不见了玛利亚,修女们你一言我一语地向院长嬷嬷诉说她们各自眼中不守修道院规矩的玛利亚。
4.I Have Confidence 我有信心
玛利亚遵照院长嬷嬷的吩咐去上校家担任7个孩子的家庭教师,途中她既担心又期盼,歌曲表现了她复杂的内心活动、对新生活的向往和信心以及她乐观向上的性格。
5.Sixteen Going On seventeen 今年16岁马上17岁
玛利亚来到上校家的第一天,晚饭时,邮差送信来了,上校的大女儿莉莎Liesl悄悄出去和邮差罗夫Rolfe在花园约会,他们高兴得唱起了歌,跳起了舞。纯真可爱、浪漫甜蜜一对年轻人,唤起人们对青春年少时的美好回忆。
6.My Favourite Things 我最喜爱的东西
玛利亚来到上校家的第一个夜晚,突然雷雨交加,受惊的孩子们躲到玛利亚的房间,她用歌声告诉孩子们,如果害怕
7.Do Re Me 哆唻咪
玛利亚带领孩子们外出郊游时教他们学唱歌,为他们开启音乐的大门。
8.The Sound Of Music 音乐之声
为迎接上校的女朋友-男爵夫人,玛利亚特地教孩子们学会这首歌。正是孩子们的演唱,让失去妻子、心灵禁锢已久的上校重新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从而恢复了原先的活力。
9.The Lonely Goatherd 孤独的牧羊人
玛利亚带领孩子们为男爵夫人表演木偶剧,他们的表演和歌曲都十分幽默而风趣。
10.So Long Farewell 晚安,再见
上校在家举行舞会,邀请了许多嘉宾,孩子们告别宾客上楼睡觉时演唱的歌。此外,影片快结束时,在音乐比赛上,他们全家最后演唱了这首歌。
11.Climb Every Mountain 翻过每一座山
玛利亚从上校家回到修道院,心情不佳。院长鼓励她要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困难。
12.Professional Maria (see the song of 03.Maria)
和第三首歌相同,由修女们在玛利亚和上校的婚礼上演唱。
13.Edelweiss 雪绒花
上校一家参加为德国纳粹举行的音乐会,他们决定当夜离开奥地利,前往维也纳。音乐会上,上校弹起吉他,唱起了这首奥地利民歌,哽咽地唱不下去了,玛利亚走上去和他一起唱,他们的深情感动了在场的奥地利观众,他们全部起立与上校夫妇合唱。
14.Something Good 一些好事
玛利亚沉浸在与上校的爱情喜悦之中,这是她在上校家花园里的一段独唱
电影《音乐之声》的插曲如下:
1.Prelude And The Sound Of Music / Maria
序曲和音乐之声/ 玛丽亚
2.Overture And Preludium (Dixit Dominus) / Orchestra and Nuns Chorus
序曲(赞颂我主) / 管弦乐队与修女合唱团
3.Morning Hymn And Alleluia / Nuns Chorus
晨祷和哈利路亚/ 修女合唱团
4.Maria / Nuns Chorus
玛丽亚/ 修女合唱团
5.I Have Confidence / Maria
信心/ 玛丽亚
6.Sixteen Going On Seventeen /Rolf and Liesl
即将十七岁/ 罗夫和丽莎
7.My Favorite Things / Maria
我最喜爱的东西/ 玛丽亚
8.Do-Re-Mi / Maria and the Children
哆来咪/ 玛丽亚和孩子们
9.The Sound Of Music / The Children and the Captain
音乐之声/ 孩子们和上校
10.The Lonely Goatherd / Maria and the Children
孤独的牧羊人/ 玛丽亚和孩子们
11.So Long,Farewell / The children
晚安,再见/ 孩子们
12.Climb Every Mountain / Mother Abbess
攀越群山/ 院长
13.Something Good / Maria and the Captain
有些好事/ 玛丽亚和上校
14.Processional And Maria / Organ,Orchestra and Nuns Chorus
婚礼进行曲和玛丽亚/ 管风琴,管弦乐队和修女合唱团
15.Edelweiss / The Captain, Maria ,the Children and Chorus
雪绒花/ 上校、玛丽亚、孩子们和合唱队
16.Climb Evry Mountain(Reprise) / Chorus and Orchestra
攀越群山(重奏)/ 合唱队和管弦乐队
17.My Favorite Things/Salzburg Montage / Maria and Orchestra
我最喜爱的东西/萨尔斯堡组合/ 玛丽亚和管弦乐队
18.Edelweiss / The Captain and Liesl
雪绒花/上校和丽莎
19.The Grand Waltz / Orchestra
大华尔兹/ 管弦乐队
20.Laendler / Orchestra
兰德勒/ 管弦乐队
21.Processional Waltz / Orchestra
婚礼进行曲 华尔兹/ 管弦乐队
22.Climb Every Mountain/ Mother Abbess
攀越群山/ 院长
23. Sixteen Going On Seventeen (Reprise)
即将十七岁(重奏) / 玛丽亚和丽莎
24.Edelweiss( Reprise)/ The Captain,Maria,the Children and Chorus
雪绒花(重奏)/ 上校、玛丽亚、孩子们和合唱队
25.The Chase / The Orchestra
追捕/ 管弦乐队
26.Escape/ Climb Every Mountain(Reprise)/Finale/ Chorus
逃亡/攀越群山(重奏)/终曲/ 合唱队
影片介绍:
《音乐之声》是由罗伯特·怀斯执导,朱莉·安德鲁斯、克里斯托弗·普卢默主演的音乐片,该片于1965年3月29日在英国上映。
该片讲述了修女玛丽亚到特拉普上校家当家庭教师,并和上校的7个孩子很快打成一片,上校也渐渐在玛丽亚的引导下改变了对孩子们的态度,并与玛丽亚之间产生了感情的故事。
该片获得了第38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等五个奖项。
⑶ 电影《音乐之声》中插曲《do re mi》,伴奏版、原声版,见附件。 从电影中 00:57:13
电影《音乐之声》中插曲《do re mi》,伴奏版、原声版,网盘地址见附件。
如果看不到附件,请用电脑访问。
⑷ 高分急求电影《音乐之声》中的《孤独的牧羊人》英文原版伴奏,真的很急很急,希望各路大神可以伸出援手,
给你一个直接下 载的网 站
电 影天 堂
有几个版本的
随意下载
PS:认准dy2018
假冒的那些小心被挂马
⑸ 电影《音乐之声》中都有那些歌曲
1、Overture / Preludium
在电影开始部分,作者运用了一段管弦乐来配合描绘阿尔卑斯山的画面,秀丽辽阔的阿尔卑斯山的自然风光与恢宏壮丽的交响乐效果融为一体,生动地向观众展示中人物活动的背景——和平而美丽的奥地利。
2、The Sound of Music
当女主人公玛利亚出场后,随即演唱了一段无限深情的“音乐之声”,歌曲中对音乐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真实而生动的刻画了玛利亚的内心世界。
这首歌曲出现在片头,由玛利亚在山顶独唱,抒发了自己对故乡、对大自然、对音乐的无比热爱之情。乐曲气息宽广,饱含深情,生动刻画了女主人公的内心世界。
3、Maria
而修道院里,其它修女正在议论令他们哭笑不得“玛利亚”。她们的对话采取了类似宣叙调的演唱方式,使整个场景看上去轻松、活泼而生动。
既描绘了剧情也调动了观众对这部电影的兴趣。然而音乐在这部电影中的作用并不仅限于此,在以后的剧情发展过程中,音乐甚至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4、Do-Re-Mi
玛利亚教孩子们初学音乐时的歌曲《哆唻咪》。这首歌曲是由“1 2 3 4 5 6 7 ”最简单自然音阶的骨干音构成,与词的结合几乎是一字一音。乐曲非常简单,也很容易上口,看过这部影片的观众几乎都能够现场跟着哼唱。
它与电影中流动的画面相结合,为人们展开了一幅幸福美好的生活图卷。关于这首歌曲,就影片的内容看,因为玛利亚要教的是从没有学过音乐的孩子们,所以音乐必须简单易懂;然而就整部电影音乐的风格来看,这首歌曲则显示出这部电影音乐通俗性的特点。
5、The Lonely Goatherd
伴随着剧情的发展,在家庭教师玛丽亚的指导下,孩子们表演了提线木偶戏《孤独的牧羊人》。乐曲欢快活泼热情幽默。
从表面看这是一首提线木偶戏的配乐,然而结合剧情内容,我们会发现这首歌曲以它热烈欢快的气氛衬托出上校一家精彩愉快而又祥和温馨的家庭生活,也反衬出玛利亚带给这个家庭的精彩生活,为两人的最后结合埋下伏笔。
⑹ 求电影《音乐之声》插曲So long farewell ,雪绒花。的伴奏
如果实在找不到伴奏的话,可以用CE消除歌曲中的原唱,不过再怎么做也是不能完全做到原版的效果,一般都会残留部分原唱的声音 方法如下: 首先进入“单轨编辑模式”界面。用“File”→“Open”调入一个音频文件。我已庾澄庆的《命中注定》为例,文件名为“命中注定.MP3”。调入后选择“Effects”→“Amplitude” →“Channel Mixer…..”(中文版的为“效果”→“波形振幅”→“声道重混缩”),在“预置”中选择“Vocal Cut”见(图1),保持对话框上的默认设置,点“OK”按钮。经过处理后,就得到了《命中注定》这首歌的伴奏音乐。“Vocal Cut”功能的原理是:消除声像位置在声场中央的所有声音(包括人声和部分伴奏)。所以用此功能主要的还是要看伴奏的来源,混音前是否有乐器和人声放在声场的中央,如果有的话用此功能都会把它给消除掉,造成了音质的衰减。比如说一般声场放在中央的有“主人声”、BASS……等等。如果大家需要消音音频来源是我说的这些原理的来源的话,我还是建议不要使用此功能,这样人声没消掉到把伴奏音乐全给消除了,真让人郁闷呵呵 好了来试听下自己的成果吧!请非常仔细地听,你会发现伴奏与原声带的声音是不同的。伴奏带中的原唱声音已变得非常“虚”,但是隐约还是能听到原唱的声音,其实这就是所谓的消声后的效果(绝对滴消除原唱是不可能滴)。这样的伴奏效果基本上可以拿去当作卡拉OK的背景音乐了,当你演唱时,你如牛般的吼叫声足以能掩盖住原唱的声音了呵呵。如果不是要求很原版的伴奏的朋友,这个因该还是行了吧呵呵。(这里我可还没说完喔!) 此外,整个伴奏带中的音频质量有所下降,我们所听到的是缺乏立体感的伴奏声音(类似于单声道音频),还可能有一些“咝咝啦啦”的声音,低频部分也被消弱了很多。总之,听起来很不“爽”。或许你现在已经非常不满意这种效果了吧,不是吗?别急,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一些进阶的处理技巧,这里请留意下前面我所说的“消声原理”的思路。 四、Cool Edit Pro消原唱进阶 先总结一下我们不满意的结果有那些。第一,原唱的声音似乎消除得还不够干净;第二,有“咝咝啦啦”的杂声;第三,立体声效果降低了;第四,低频效果减弱了。以下针对上述四个问题进行一一修正。首先在Cool Edit Pro中打开“命中注定.MP3”原声带。 1.把原唱声消除得更干净 选择“Effects”→“Amplitude” →“Channel Mixer…..”(中文版的为“效果”→“波形振幅”→“声道重混缩”),在“预置”中选择“Vocal Cut”。先前我们是以默认值处理,现在我们来试着调节左面的各个参数见(图2)。在调节过程中,可以随时点“Bypassa (直通)”复选框来对比原音。左面有两个“Invert (反相)” 复选框,默认状态下其中一个前面有“√”,现在我们把“√”取消,声音变得更“干”,但是声场变得要开阔一些,立体感增强,但低频被消减得更多。或许这个效果对某些歌曲比较合适,但对有些歌曲效果不是很好,处理的时候还是得靠大家来慢慢、仔细的调试,如果次方法对你要处理的歌曲不好的话,自然保持默认设置。 http://mp3..com/m?f=ms&rn=&tn=mp3&ct=134217728&word=so+long+farewell&lm=-1&tn=shnetzone_pg 试听一下,应该有你要的
⑺ 电影《音乐之声》中插曲《do re mi》的伴奏
电影《音乐之声》中插曲《do re mi》,伴奏版、原声版,见附件。
从电影中 00:57:13 到 01:02:48 截取,大约是5分30秒,做了消人声处理。
⑻ 美国电影《音乐之声》中的插曲是哪一首
美国电影《音乐之声》中的插曲是《哆来咪》。
《哆来咪》为美国电影《音乐之声》中插曲,被称为好莱坞音乐歌舞片经典中的经典。美国音乐剧的泰斗理查德·罗杰斯(Richard Rodgers)作曲和奥斯卡·汉默斯坦二世(Oscar Hammerstein II)作词。
歌词
大家一起来从头学从这里开始最最好
念书你就先学ABC唱歌你就先唱哆来咪哆来咪哆来咪
这三个音符正好是哆来咪哆来咪哆来咪发索拉梯
哦让我们看看怎么更好记
哆,就是那一只母鹿
来,是太阳光辉
咪,是我,是我自己
发,是路程跑得远
索,是穿针又引线
“拉”,就跟在“索”后面
“梯”,是我们吃茶点
随后我们又回到“哆”
哆,就是那一只母鹿
来,是太阳光辉
咪,是我,是我自己
发,是路程跑得远
索,是穿针又引线
就跟在“索”后面
梯,是我们吃茶点
随后我们又回到“哆”
在你懂得音符以后
你几乎可以唱出任何歌曲
⑼ 跪求哆来咪电影原声的伴奏
电影《音乐之声》中插曲《do re mi》,伴奏版、原声版,见附件。
从电影中 00:57:13 到 01:02:48 截取,大约是5分30秒,做了消人声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