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关于影视音乐
电影音乐泛指电影中所用的一切音乐和歌曲,也专指作曲家为影片创作的音乐和歌曲。电影音乐是电影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是音乐艺术的一种新的体裁。作为听觉艺术和时间艺术,音乐进入电影综合艺术之后本质不变,其要素仍是旋律、和声、节奏和色彩,但电影音乐创作的艺术构思、艺术结构和音乐形象的体现,都受影片的艺术总构思、总结构和画面视觉形象的制约,有时,音乐的听觉形象还要与语言、音响效果的听觉形象相结合。 电影音乐突出影片的抒情性、戏剧性和气氛方面起着特殊作用。电影音乐已经成为一种新的现代音乐体裁。(shenmeshi.cn收集) 电影音乐的性质与特点: 电影成为综合艺术之后,音乐虽然仍保持着本身所具有的艺术表现的特殊性。如擅长抒情、不擅长叙事、需要听觉来感受、需要时间的过程展现形像、通过演奏和演唱的再创作才能欣赏,但是,在表现的方式上却发生了相应的变化:①音乐构思须根据电影的题材内容、风格样式、人物性格及导演的艺术总体构思,使音乐的听觉形像与画面的视觉形像相融合,体现综合性的美学原则。除神话片、童话片、科学幻想片以及现代的实验性的电影以外,电影中的人物造型、表情、动作、语言、环境气氛等,大都是接近现实生活的自然形态。因而,电影音乐也不象一般供音乐会上演出的纯器乐曲和舞台演出的歌剧音乐、舞剧音乐那么夸张和程式化。②音乐常常与对话、自然音响效果相结合。在无声电影时期,有时音乐是唯一的声音,从头至尾贯串全片。由于录音技术的进步,进入有声电影时期,除音乐之外,还可以录制语言和自然音响效果,解脱了在无声电影时期音乐超负荷的现象。导演和作曲家从电影的真正需要出发,只有在表现抒情性、戏剧性气氛的时候才恰当地、有效地使用音乐。这样,既符合音乐的艺术规律,又提高了电影综合艺术的美学功能。这使音乐真正地发展成为电影综合艺术的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对电影音乐形成分段陈述的结构,也有促进作用。 现实性与功能性 电影音乐,按照在电影中出现的方式,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现实性的音乐,也叫做客观的音乐,这类音乐在画面上有声音的来源;另一类是功能性的音乐,也叫做主观的音乐,这类音乐在画面上没有声音的来源。 现实性音乐包括在电影场景中出现的各种音乐(或歌曲)。例如在音乐会上表演的音乐(或歌曲)、歌剧音乐、舞剧音乐、节日歌舞、街头小唱、街头音乐以及通过收音机或录音机播放的音乐。还包括特别引人注目的剧中主要人物的独唱与对唱、独奏与合奏等等。这类音乐(或歌曲)都是由剧作家、导演事先在文学剧本和分镜头剧本中安排的。 功能性音乐一般是由作曲家专为电影创作的,着重表现画面中所没有或不能表现的剧中主要人物的动作,特别是心理活动。 在电影中,虽然从音乐出现的方式上分为两种类型,但在实际的运用上常常相互转化,有时从现实性的音乐转化为功能性的音乐,也有时从功能性的音乐转化为现实性的音乐。 音乐在电影中的美学功能大体上包括:(1)抒情性。音乐是最长于表现情感的艺术,在电影中能够充分发挥抒发感情的功能,从而深入揭示剧中人物的内心世界。(2)戏剧性。交响音乐的创作经验,有助于表现影片的戏剧性矛盾冲突,烘托戏剧高潮。(3)气氛性。在无声电影时期,音乐从头至尾不断,但是只起伴奏的作用。进入有声电影时期,影片中的听觉形象除音乐之外,增加了语言和音响效果,使音乐在电影综合艺术中得到了解放,开始能够更符合音乐艺术规律地、合理地使用音乐。电影音乐的曲式,也改变为分段陈述。音乐在电影中美学功能的发挥,必须与画面视觉形象相结合。由于影片的题材内容、体裁形式丰富多样,在音画结合上也各有特色,大体上可以归纳为两大类:(1)音画统一,包括音画同步和音画平行。音乐形象和画面形象互为补充,相得益彰。(2)音画矛盾,包括音画对比。音乐形象和画面形象各自独立发挥作用,推动戏剧性矛盾冲突的展开。电影音乐艺术的处理手法丰富多样,变化无穷。其美学功能是:①通过音乐主题的贯串发展、矛盾冲突、高潮布局,达到对剧中主要人物的歌颂或批判,帮助明确电影的意义。②用音乐加强人物的动作性、心理活动,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使人物的形像更加鲜明动人。③暗示剧情的进展或延伸。这样的音乐,有时先于画面的视觉形像出现,例如在困难的时刻预示胜利和希望,在顺利的时刻预示艰苦挫折;有时后于画面视觉形像出现,延展戏剧情绪。④引起一定时间(古代的或现代的)、空间(人类世界的或外空间)、环境(人间或仙境)的联想。⑤加强影片的总的艺术结构。电影音乐虽然是分段陈述的,但是通过分段陈述的结构,能反映出影片总的艺术结构。⑥增加立体感。人类习惯于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感受客观事物。结合音乐的听觉形像,音乐旋律的起伏,和声、对位的织体,色彩丰富的配器等等,能更有效地表现听觉形像的立体感。音画结合可形成“四维时空”的运动着的立体感。 音乐与画面相结合的方式 音乐与画面相结合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乐画平行和乐画对位。 乐画平行,是音乐与画面表现着同样的节奏、速度、情绪、意境和倾向。常常用在抒情时以进一步渲染情绪,或是用在戏剧性的情节中以加强矛盾冲的紧张度。 乐画对位,是音乐与画面表现着不同的或相反的节奏、速度、情绪、意境和倾向。乐画对位,使音乐与画面相反相成,对立统一,可以反映生活的复杂性、多面性,更有力地揭示生活的本质,产生具有深刻内涵的艺术形像。 音乐与画面相结合,较多的时侯是画面起决定作用。当音乐起决定作用时,导演在构思的开始就和作曲家合作,采用音乐先期录音然后根据音乐拍摄画面的方法。例如爱森斯坦是根据 С.С.普罗科菲耶夫的音乐拍摄影片《亚历山大?涅夫斯基》中冰湖大战画面的。特别是音乐片(歌剧片、舞剧片、歌舞片、戏曲片),音乐起着更加主动的作用。音乐的材料、主题与曲式结构 电影艺术拥有文学、艺术和科技的丰富表现手段,能够表现天上地下、古往今来、童话神话、科学幻想等等各种题材。电影音乐材料使用的范围也是非常广阔的,可以用民间音乐、古典音乐或通俗音乐,也可以通过电子合成器和电子计算机的数码程序创造新的音乐音响,还可以完全由噪音构成具体音乐。所有已经在音乐艺术中使用了的材料,在电影音乐中都可以使用,而且在必要时还可以创造未用过的新音响。自然音响效果和具体音乐都是用噪音构成的,区别在于前者模拟现实生活中的自然音响,如枪炮声、风雨声、脚步声等等,逼真地再现真实生活的音响,增加真实感和立体感,后者则是经过作曲家,或作曲家与录音师合作,对自然音响效果进行艺术加工(包括音响的音区音色变化,节奏速度的变化以及多层次、多色彩、多节奏的组合等等),提高噪音的艺术表现力。具体音乐在电影的发展中越来越多地代替了用音乐作效果的音响,特别是在惊险片和打斗片中。 音乐主题是音乐曲式的基础,是体现音乐形像的核心。音乐主题经过一定的音乐曲式的发展,完成音乐形像。音乐主题通常是用少数几个乐音构成的短小的动机或由稍多的乐音构成的旋律。L.van贝多芬和 F.李斯特都曾在作品中使用过贯串发展的动机。到了R.瓦格纳,更进一步在歌剧中使用了主导动机,一个人物、一件事物、一个意念都用一个音乐形像鲜明的主导动机,在歌剧中贯穿发展,取得了良好的艺术效果。这影响了电影音乐,有不少的作曲家在电影音乐创作中使用了主导动机,也获得了成功。在电影音乐中所使用的主导动机,大多数是由乐音构成的,在个别影片中,也使用了由噪音构成的主导动机。 电影音乐的演进过程是一连串不断创新的冒险历程。在电影音乐发展的过程中,每一个时期所展现出来的风格是一个值得注意的特徵,每一个时期也构成电影音乐本身的延续,体现了电影音乐自身不断变化、不断充实的生命力。
2. 音乐在影视电影中起着什么重要的作用
1、通过音乐主题的贯串发展、矛盾冲突、高潮布局,达到对剧中主要人物的歌颂或批判,帮助明确电影的意义。
2、用音乐加强人物的动作性、心理活动,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使人物的形像更加鲜明生动,可以为电影加不少的分数。
3、暗示剧情的进展或延伸。这样的音乐,有时先于画面的视觉形像出现,例如在困难的时刻预示胜利和希望,在顺利的时刻预示艰苦挫折;有时后于画面视觉形像出现,延展戏剧情绪。
4、引起一定时间(古代的或现代的)、空间(人类世界的或外空间)、环境(人间或仙境)的联想。
5、加强影片的总的艺术结构。电影音乐虽然是分段陈述的,但是通过分段陈述的结构,能反映出影片总的艺术结构。
6、增加立体感。人类习惯于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感受客观事物。结合音乐的听觉形像,音乐旋律的起伏,和声、对位的织体,色彩丰富的配器等等,能更有效地表现听觉形像的立体感。音画结合可形成“四维时空”的运动着的立体感。
3. 为什么电影既是时间的艺术又是空间的艺术
你是要单讲戏剧还是要单讲电影,
电影的综合性
电影同时具有空间艺术和时间艺术的特点与属性,可以在特定时间内展示空间,同时在空间的变换中表现时间。电影吸收、融合了传统艺术中绘画、雕塑、建筑、音乐、文学、戏剧等多种门类的不同元素于一身,形成自身的全新属性。
电影同时诉诸于人的视觉与听觉,在时间、空间两个维度上共同,它将时间艺术和空间艺术的不同功能结合起来,形成二者的复合体,从而获得了多种手段、不同方式的强大的表现力。
电影在延续的时间过程内不断展示画面,以此获得运动感和节奏感,这与以音乐为代表的时间艺术有共通之处。
电影镜头的光线、构图、色调等,运用并强化了造型艺术的各种规律、原理,直接诉诸于视觉形象,突出形象自身的直接性和感染力,这都是从建筑、绘画、雕塑等造型艺术中吸取而来。
电影从戏剧中吸取表演、冲突等特定空间内的调度和运用
从文学中吸收了反映生活、摹写人生的能力和要求,并借用文学描写和叙述的语汇和结构以形成自身独特的视觉语言。
以上都是电影作为传播媒介和艺术活动所具有的综合性的重要体现。
虽然时空和各种艺术元素的综合性是电影与生俱来的特性,而且这一特性随着电影技术与艺术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不断趋于复杂与多样,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它能取代和超越其他各类艺术。它同样受到自身局限的限制。因此,强调电影的综合性不能脱离对于电影的局限性的清楚认识 .
戏剧
一、时空——视听综合
戏剧是时空——视听综合艺术,戏剧以戏剧动作、情节或故事的方式对人的命运发展直至结局的模仿,需在一定时间和空间的综合运行过程中才能进行。
二、审美手段与表现元素的综合
古希腊戏剧作为一种综合艺术,在审美因素构成上包含了文学、表演、化妆、服装、布景、建筑、音乐邓多种审美因素。
三、直观与想象的综合
4. 音乐在电影中的作用
1、音乐是电影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电影的诠释纽带,一首好的音乐,对整个影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常一部电影会由多首音乐相衬,以更好地衬托出电影需要表现的内容。
2、音乐在电影中还可以让人们在视觉效果的基础上,与听觉动两者结合,让剧情更充分地感动人们,震憾人们。
(4)电影音乐如何塑造时间空间扩展阅读
音乐(抽象艺术)
音乐是反映人类现实生活情感的一种艺术(英名称:music;法文名称: musique;意大利文:musica)。
音乐可以分为声乐和器乐两大类型,又可以粗略的分为古典音乐、民间音乐、原生态音乐、现代音乐(包括流行音乐)等。在艺术类型中,音乐具有抽象性,音乐从历史发展上可分为东方音乐和西方音乐。
东方以中国汉族音乐为首的中国古代理论基础是五声音阶,即宫、商、角、徵、羽,西方是以七声音阶为主。音乐让人赏心悦目,并为大家带来听觉的享受。音乐能提高人的审美能力,净化人们的心灵,树立崇高的理想。我们通过音乐来抒发我们的情感,使我们的很多情绪得到释放。
5. 中西方电影音乐的特点和作用
电影音乐首先是一种音乐。它不同于其他音乐是因为它是要
体现影片的艺术构思和创作,它成为电影这个综合艺术的一个
有机组成部分。 电影音乐由于溶入了电影以后,在它的表现
形式上也发生了相应的较大的变化。具体表现在:
(1)电影音乐的创作和构思必须根据电影的创作要素,
使电影音乐的听觉形象和画面的视觉形象完美融合,体现导演
的总体构思和美学欣赏原则。
(2)电影音乐根据影片剧情和画面长度分段陈述间断出
现,并受电影蒙太奇的制约,曲式概念有了新的发展。
(3)电影音乐改变了以前音乐必须用“乐音”构成的传
统观念,和电影中的话语、音响等结合,形成了新的分段陈述
的结构。(4)另外,电影音乐的演奏、演唱必须通过录
音、洗印等一系列电影制作工艺,最后通过放映影片才能体现
它的艺术功能和效果。 电影音乐按照在影片中出现的方式分
为现实性音乐和功能性音乐。
电影音乐的作用有以下几点:
(1)能通过电影音乐突出影片的主题,达到歌颂主题思
想,帮助观众明确电影的思想意义。
(2)用音乐来加强剧中人物的动作、思想和心理活动
等,使人物形象的塑造更立体化,更加鲜明动人。
(3)推动和帮助剧情的进展、延伸情绪等并起到连贯作
用和加强蒙太奇的组接作用。能用音乐和歌曲把一些原来分散
的镜头组合成完整的有关联的艺术整体。
(4)描绘自然生活,描绘时代空间,描绘民间民俗,描
绘地方风貌,能引起观众对时间、空间和环境的联想。
(5)擅长用节奏和速度的变化来处理和改变影片的节奏
和人物的动作、心理活动,对刻划人物性格起很大作用。
(6)通过听觉感受使观众的心理感觉上形成视觉形象、
听觉形象的立体感,因而使银幕形象更丰富、生动、真实,大
大加强了电影艺术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6. 电影是时空复合体的艺术表现在哪几方面
表现在画面和空间塑造上。
它既象时间艺术那样,在延续时间中展示画面,构成完整的银幕形象,又象空间艺术那样,在画面空间上展开形象,使作品获得多手段、多方式的表现力。但是,在以往的影视创作中,比较强调影视艺术作为时间艺术的观点一直影响着我们的创作方法。
作为一门综合性艺术,那就不得不说电影的综合性了。电影既不是戏剧,也不是绘画,也不是文学,也不是音乐,它包含了这些艺术的共性,而同时又表现了它们全部的差异。
由于作为电影,展现给观众,它也具有运动性,反映的是运动的画面、镜头、运动的故事情节。
再者就是其逼真性了。电影艺术通过摄影等现代化手段把现实生活中的人、景、事、真实地再现出来,使观众消除了距离感,感觉外部世界发生的一切都成了自己生活的一部分,有逼真性。现代科技的发展赋予了逼真性必备的条件。
举个例子:
环境空间的营造要给人以物化情感的可能,空间环境能与人的情绪、心境吻合,人物的情绪就会自然而贴切地找到情感的外在物。
内在的情绪便能在环境中延伸开来。影片《出租汽车司机》一开始拍摄了查尔斯一双清澈明亮、闪着青春和纯真但又并不欢快的眼睛,坐在车厢里的主人公查尔斯与川流不息、五颜六色的汽车。
7. 音乐与电影之间有什么关系150字
音乐能为影片的局部或整体创造—种特定的气氛基调(包括时间和空间的特征),从而深化视觉效果,增强画面的感染力。这种音乐不是简单重复画面的内容,而是细致入微地为影片营造—种背景氛围。 这种渲染气氛的音乐在影片中用的很多的。由于用得多,便往往处理得一般化,缺乏个性,不够考究,也常常分量过重,因此遭到评论家的批评。如果能克服这些不足,提高背景气氛音乐的品位,那么,这种渲染气氛的音乐对增强影片的艺术感染力是能起到重要作用的。 这种音乐的作用,可以包括渲染环境气氛、渲染时代气氛、渲染地方色彩、渲染民族特点等方面。 1.渲染环境气氛 音乐可以为整部影片渲染一种总的环境气氛。 例如上海电影制片厂1983年摄制的故事片《城南旧事》(导演吴贻弓,作曲吕其明)。它通过小姑娘英子的眼睛所看到的人和事来表现二三十年代北京城南的风土人情,表达了作者林海音从这些往事的回忆中所引起的那种“离我而去”的惆怅之情和对故土的思念。为此,影片导演吴贻弓规定了整部影片的情绪基调是“淡淡的哀愁、沉沉的相思”。 作曲家吕其明根据这个总的基调,选用二三十年代流行的学堂歌曲《送别》为这部影片音乐的主旋律,并采用非常规的配器,只用了弦乐队和抱笙等几件有特色的民族乐器,以非常简洁凝练的音乐语言,为整部影片渲染了一种惆怅惜别之情。这种情绪的音乐在片头音乐中有较完整的展示,在影片的中间也有所流露。而在影片的结尾则表现得更为强烈;英子的父亲已去世,她和妈妈、弟弟去为父亲扫墓,从小把她带大的纯朴的农村妇女宋妈也要离开她们回农村去了,英子和妈妈、弟弟在满地黄树叶的秋天坐着车子和宋妈告别……这段画面的背景音乐就是在弦乐队的轻弱陪伴之下,抱笙吹奏《送别》的曲凋,这平缓、疏淡的音乐,恰如其分、含而不露地渲染了那种“淡淡的哀愁、沉沉的相思”之情。 由于吕其明成功地创作了这部影片的音乐,使他荣获1983年第三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音乐奖。 音乐也可以为影片的局部渲染制造气氛。在一部影片中,有时某个场面表现的是人物的一种情绪;或是欢乐、喜悦,或是悲苦、伤心,或是紧张、惊恐,或是轻松、愉快等等;有时影片的某个场面营造的是一种特定环境的气氛:或是喧闹或是静寂,或是繁华或是萧条,或是庄严肃穆或是活泼热烈,等等,而此时往往很少对话或没有对话。在这种情况下,音乐从听觉这个角度介入,参与画面视觉内容的表达,使画面内人物的某种情绪得到进一步的强调,环境气氛得到进一步的渲染,从而达到深化视觉效果、增强画面艺术感染力的目的。当然这种音乐要用得准确适度。 例如影片《红高梁》中贴窗花一段:酿酒作坊掌柜、麻疯病人李大头死后,九儿(巩俐饰)带领伙计们把老掌柜用过的东西烧的烧、埋的埋,还用红高粱酒在地上连泼了3遍,用以消毒去火。九儿把自己的住房也重新粉刷过,被褥重新换过。此时画面上,身穿红上衣的九儿在新窗户纸上贴着新窗花,脸上绽开从未有过的喜悦,好像这回才真正做了新娘。伴随着此画面的音乐,是一段柔和、优美而又含蓄的唢呐曲,音乐为这个场面渲染了一种欢欣、祥和的气氛。 再如影片《红高粱》中抬花轿的队伍经过青杀口这一段,气氛是很恐怖的,刚才还疯狂颠轿的轿夫们,此时偃旗息鼓,收敛了那股嬉闹劲,个个低头屏息、蹑手蹑脚地走在两旁长满野高粱的小路上。只听画外音说道:“我家到十八里坡要过青杀口,这地方不知从哪年起,长出了百十亩高粱,没人种也没人收。老家的人都说这是野高粱,还说这儿常闹鬼。”画外音说完,音乐仅以小锣、低音大锣等打击乐器的两三下声响,便十分形象、准确地制造了那种令人毛骨悚然的恐怖气氛。作曲家赵季平写的这段渲染环境气氛的音乐真可谓惜墨如金,十分精练。它去除了有些影片这类音乐过于臃肿累赘的弊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