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寻找涉及佛教题材的电影
希望你看看 《解脱之路》大悲寺视频 看完能感到佛法的伟大 随然不是电影 可寓意深刻啊 南无诸佛
电影版是哪个版?据我了解好像只有四集电视剧版和二十集电视剧版。
C. 袁了凡居士传
一、袁了凡生平
(一)、袁了凡其人
袁了凡於嘉靖十二年(1533年)出生在嘉善县魏塘镇,(1)年轻时聪颖敏悟,卓有异才,为万历初嘉兴府三名家之一。万历十四年中(1586)进士,十六年授宝坻知县,颇有政绩,被誉为“宝坻自金代建县800多年来最受人称道的好县令”。(2)万历二十年(1592),倭寇进犯朝鲜,升任兵部职方司主事,不久调任援朝军营赞划,谋划平壤大捷,一举扭转战局。後罢归乡里,著书立说,担任《嘉善县志》主笔,1606年夏去世,享年74岁。天启元年(1621)追敍袁了凡东征之功,赠尚宝司少卿。清乾隆二年(1737)入祀魏塘书院“六贤祠”。
据不完全统计,袁了凡共计有著述22部,198卷,主要有《祈嗣真诠》、《皇都水利》、《评注八代文宗》、《宝坻政书》、《两行斋集》、《劝农书》、《史汉定本》、《群书备考》、《历法新书》等。(3)袁了凡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价值最高的一部大藏经《嘉兴藏》的最早倡刻者。(4)
袁了凡文集(二)、《了凡四训》
《了凡四训》是袁了凡的传世名作,共11600多字,由“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谦德之效”四篇文章组成。其中“立命之学”是他69岁晚年之作,“改过之法”和“积善之方”是他早年《祈嗣真诠》中的两篇,“谦德之效”是以前的《谦虚利中》篇。
在《了凡四训》裏,袁了凡以其毕生的学问与修养,融通儒道佛三家思想,用自己的亲身经历,结合大量真实生动的事例,告诫世人不要被“命”字束缚手脚,要自强不息,改造命运。《了凡四训》蕴涵著中国文化的深邃和智慧,被誉为“东方第一励志奇书”,问世以来深受推崇,被佛教界称赞为积德行善、改造命运的典范而广为印行,流传足有几千万册。袁了凡及其《了凡四训》对提高人们的道德素质、改造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
香港中华道德学会赞美袁了凡以“改造命运的精神,创造自己的幸福,以及社会、国家,乃至全人类的光明前途”,称此书“是创造幸福的宝典”。(5)曾国藩对《了凡四训》最为推崇,读後改号涤生,“涤者,取涤其旧染之污也;生者,取明袁了凡之言:‘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从後种种,譬如今日生也。’”将其列为子侄必读的第一本人生智慧之书。(6)胡适先生则认为,《了凡四训》是研究中国中古思想史的一部重要代表作。(7)
(三)、袁了凡的主要贡献
作为一位伟大的思想家,袁了凡在许多等方面做出了贡献,闪著耀眼的光辉。
1、博学多才、涉足极广
袁了凡在佛学、农业、民生、水利、医学、音乐、几何、数术、教育、军事、历法和太乙六壬奇门“三式”绝学等,“莫不洞悉原委,撰有成编。”(8)
袁了凡是“文理全才”的人物。他是明朝著名的农学家、水利学家及历法学家。譬如,他所著《历法新书》涉及46种历法,有岁差总数积算、五纬总数积算、推天正冬至五星自行限度、求第一东西差、求太阳食甚定分、求日月出入带食所见分秒、求朔望交会约率、四平方求弦术、太白黄道南北纬度、黄道南北各像内外星经纬度等,共150多种求算方法,(9)学问深邃。
袁了凡善於总结。譬如,他结合自己的经验探讨研究举业之道,组织编纂了《群书备考》等参考书。明朝末年,是嘉善历史上人才辈出、群星璀璨的年代。如在万历年间,嘉善有状元国相钱士升、名臣魏大中等进士29人,占明清两朝进士总数的六分之一,超过了任何年号。嘉善是全国26个巍科大县之一,这也与袁了凡等人在教育上的贡献分不开。
D. 电影版了凡四训里 了凡先生去找云谷禅师的时候 配的女声唱的南无阿弥陀佛是哪个版本的谁唱的在哪里
南无阿弥陀佛!
请网络搜索或者酷狗音乐搜索“阿弥陀佛四字五音版”
E. 觉海慈航往生故事电影,谁知道那首音乐是什么,得得得得得的那首
人生还是需要些智慧的,佛法学习,网络下以下优酷土豆、视频钟茂森讲的《弟子规》4集请听净空法师讲的《了凡四训》《太上感应篇》《地藏经》《无量寿经》《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净土大经解演义》元音老人讲的《拈花录》(注意讲公案的部分,也许能开悟)阿弥陀佛
F. 了凡四训电影中的音乐插曲阿弥陀佛在哪里能下载到
在酷我和酷狗上都有的。但是这个会员才能下载的。
G. 了凡四训原文及翻译是怎样的
原文:
壬辰岁,予入觐,晤夏建所,见其人气虚意下,谦光逼人,归而告友人曰:“凡天将发斯人也,未发其福,先发其慧;此慧一发,则浮者自实,肆者自敛;建所温良若此,天启之矣。”及开榜,果中式。
江阴张畏岩,积学工文,有声艺林。甲午,南京乡试,寓一寺中,揭晓无名,大骂试官,以为眯目。时有一道者,在旁微笑,张遽移怒道者。道者曰:“相公文必不佳。”张怒曰:“汝不见我文,乌知不佳?”道者曰:“闻作文,贵心气和平,今听公骂詈,不平甚矣,文安得工?”
张不觉屈服,因就而请教焉。道者曰:“中全要命;命不该中,文虽工,无益也。须自己做个转变。”张曰:“既是命,如何转变?”道者曰:“造命者天,立命者我;力行善事,广积阴德,何福不可求哉?”
张曰:“我贫士,何能为?”道者曰:“善事阴功,皆由心造,常存此心,功德无量,且如谦虚一节,并不费钱,你如何不自反而骂试官乎?”
张由此折节自持,善日加修,德日加厚……是科果中一百五十名。
由此观之,举头三尺,决有神明;趋吉避凶,断然由我。须使我存心制行,毫不得罪于天地鬼神,而虚心屈己,使天地鬼神,时时怜我,方有受福之基。彼气盈者,必非远器,纵发亦无受用。
稍有识见之士,必不忍自狭其量,而自拒其福也。况谦则受教有地,而取善无穷,尤修业者所必不可少者也。
古语云:“有志于功名者,必得功名;有志于富贵者,必得富贵。”人之有志,如树之有根,立定此志,须念念谦虚,尘尘方便,自然感动天地,而造福由我。
翻译:壬辰年我入京城去觐见皇帝,见到一位叫夏建所的读书人,看到他的气质,虚怀若谷,毫无一点骄傲的神气,而且他那谦虚的光采,就像会逼近人的样子。
我回来告诉朋友说:凡是上天要使这个人发达,在没有赐予他福气时,一定先启发他的智慧,这种智慧一开发,那就使浮滑的人自然会变得诚实,放肆的人也就自动收敛了,建所他温和善良到这种地步,是已开发了智慧了,上天一定要赐他的福了。等到放榜的时候,建所果然考中了。
江阴有一位读书人。名叫张畏岩,他的学问积得很深,文章做得很好,在许多读书人当中,很有名声。甲午年南京乡试,他借住在一处寺院里,等到放榜,榜上没有他的名字,他不服气,大骂考官,眼睛不清楚,看不出他的文章好。
那时候有一个道士在旁微笑,张畏岩马上就把怒火发在道士的身上。道士说:你的文章一定不好。张畏岩更加的发怒说:你没有看到我的文章,怎么知道我写得不好呢?
道士说:我常听人说,做文章最要紧的,是心平气和,现在听到你大骂考官,表示你的心非常不平,气也太暴了,你的文章怎么会好呢?
张畏岩听了道士的话,倒不觉的屈服了,因此,就转过来向道士请教。道士说:要考中功名,全要靠命,命里不该中,文章虽好,也没益处,仍不会考中,一定要你自己改变改变。张畏岩问道:既然是命,怎样去改变呢?
道士说:造命的权,虽然在天,立命的权,还是在我;只要你肯尽力去做善事,多积功德,什么福不可求得呢?张畏岩说:我是一个穷读书人,能做什么善事呢?
道士说:行善事,积功德,都是从这个心做出来的。只要常常存做善事,积功德的心,功德就无量无边了。就像谦虚这件事,又不要花钱,你为什么不自我反省,自己工夫太浅,不能谦虚,反而骂考官不公平呢?
张畏岩听了道士的话,从此以后就压低一向骄傲的志向,自己很留意把持住自己,勿走错了路,天天加功夫去修善,天天加功夫去积德。后来果然考中了第一百五十名。
从上面所讲的看来,举头三尺高,一定有神明在监察着人的行为。因此,利人、吉祥的事情,都应该赶快的去做;凶险、损人的事,应该避免,不要去做,这是可以由我自己决定的。
只要我存好心,约束一切不善的行为,丝毫不得罪天地鬼神,而且还要虚心肯迁就,使得天地鬼神,时时哀怜我,才可以有福的根基,那些满怀傲气的人,一定不是远大的器量,就算能发达,也不会长久地享受福报。
稍有见识的人,一定不肯把自己肚量,弄得很狭窄,而自己拒绝可以得到的福,况且谦虚的人,他还有地方可以受到教导,那么得到的善行,就没有穷尽了。尤其是读书、做学问的人,一定所不可缺少的啊!
古人有几句老话说:有心要求功名的,一定可以得到功名;有心要求富贵的,一定可以得到富贵。一个人有远大的志向,就像树有根一样;树有根,就会生出丫枝花叶来。
人要立定了这种伟大的志向,必须在每一个念头上,都要谦虚,即使碰到像灰尘一样极小的事情,也要使别人方便,能够做到这样,自然会感动天地了。造福全在我自己。
H. 《了凡四训》中的背景佛乐是什么呀听起来能让心静下来,有高手请回答
古琴曲名 普庵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