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困在时间里的父亲》已确认在中国内地定档,这部电影是讲述什么故事的
父亲在我们脑海里就像一把万能钥匙,我们想要买衣服,父亲会带我们去买衣服,父亲从来不考虑衣服价格,我们要买玩具,带上父亲,选好玩具,父亲付钱。家里水龙头坏了,父亲修一下就好了,周末孩子想去吃肯德基,父亲就带孩子去了。在我们孩子眼里,父亲给我们太多惊喜,父亲也让我们看到了什么担当和责任。
这部电影实在告诉我们,父亲需要我们,就像小时候我们需要父亲一样。尤其是父亲生病了,我们要帮助父亲走出困境,让父亲相信身边人,相信自己,让父亲重新找回记忆。让父亲找到那个快乐自己。
我有两个月没给父亲打过电话,没有给父亲寄钱,心里有些愧疚,希望父亲永远健康快乐。
❷ 有一部中国电影好像叫爸爸,或者父亲,老爸。求告知名字,重赏。
是 父子TCK
❸ 有没有关于父亲的感人的中国影片,注意是中国的哦!!
1、《和你在一起》
影片最后的选择被赞为“智慧的选择”这部“人心是一样”的中国电影在美国各地举行的首映活动中屡试不爽地受到同样热烈的欢迎。动人的故事,生动的情节和鲜活的人们,使很多人热泪盈眶,不能自已,感受到热烈的情感冲击。放映结束时全场起立,掌声如潮的风暴对他们来说已是屡见不鲜。短短几个月内,“和你在一起”已经囊括了纽约、芝加哥、华盛顿、佛罗里达、旧金山五个国际电影节“最受观众嘉赏”奖,观众称赞剧中人物刘小春在影片结束时做出了“智慧的选择”,“完美的音乐,完美的故事”,“看到了同想象中完全不同的中国”。
时代周刊形容该片“壮丽”美国主流媒体也称《和你在一起》在美国的上映予以关注,“时代”周刊的“壮丽”二字形容影片,“纽约时报”的影评称“影片营造了史诗的感觉”,“不止一次的使人落泪”,NBC电视影评人则用“自‘偷自行车的人’以来最好的有关父子天伦的电影”对影片的肯定,也有影评认为影片“…煽情,虽不是我杯中之茶,但音乐之美无可挑剔。”
2、《父子》
《父子》这部戏,父子由关爱到对立,生活在父亲影子下的儿子和挣扎在儿子目光下的父亲一起,用整个身心在“父子宿命”上刻下了浓厚的一笔。我们可以从这部电影中看到一个久违了的澄静无比的世界,在这场没有战争、没有政治,有的只是一个爱却不知道该怎么用力去爱的父亲、一个恨却包含善良与温情的稚子。
3、《那山那人那狗》
故事本身很简单,但我感觉似乎发现了内心一种城市里久远的东西,或者说是我们现代人心地一份久远的东西,也许正因如此,经历了经济泡沫的日本人才能体会的更强烈吧:那就是人的本性关怀和关爱。 最让我感动的画面就是父亲被儿子背着过河时,他偷偷地流下了眼泪,那是一种伟大的父爱,也是对儿子长大成人懂事的感怀。影片中还有很多细节的描写,就象父亲坚持给孤寡老人长年读信送钱等等,试问下我们自己,我们现在,面对着自己的亲人,面对着自己身旁的人和事物,面对着自己周遭的一切一切,是怎么做的呢。
4、《向日葵》
每个儿子,尤其是每个中国儿子,对这样的父子关系恐怕都体验至深,所经历的对抗与原谅,甚至更激烈、更动情,所以我想《向日葵》这部自传性很强的电影肯定能打动很多想表达却又不知该如何表达的人。我在看这部电影的时候,便回忆起了从小到大跟父亲之间很多类似的矛盾冲突,关于一次考试、一本小说、一场恶作剧,直至后来的理想、爱情和生活,到现在也没停止过,甚至更尖锐。现在,父亲已经老了,我不在他身边,我们谁也看不见,但我知道他无时无刻不在惦念着我,我也总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思虑重重地想念着他,他变了,变得虚弱渺小、无话可说,他没变,仍然充满个性、伟大坚强,我不想让他再为我担忧挂念,不想让这担忧挂念继续拴住他也拴住我,却又在这矛盾重重的想念的同时,那么清楚地知道,我永远是长不大走不稳的孩子,他永远是牵着我走下去的父亲。
父亲始终都在你我心里,可这样的电影在内地却还没有出现过,直至《向日葵》,所以我被它打动了,这“打动”让我宁肯忽略掉它在表演和技法上的略显老套与呆板,以及片名的概念模糊,更愿去欣赏它的单纯与真挚——谁让那么多获得了难能可贵的拍摄机会的人,却都远离了这最重要的纯与真呢?
5、《洗澡》
老刘与大明之间的矛盾可以说是从澡堂开始又从澡堂结束。影片中大明因为痛恨澡堂而离家出走,去深圳谋求发展,他一直不理解自己的父亲,直到收到二明寄去的明信片才重新回到家。他看到澡堂还是那个热热闹闹的澡堂,父亲还是那个含辛茹苦的父亲。改变的只有他自己而已。他不再泡澡了,而已经习惯了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大明在家停留数日后,准备离去,不料遇到的一系列变故,使他毅然回到了那曾令他深恶痛绝的澡堂里,代替父亲撑起了大局。他一方面要照顾生病的父亲和智障的弟弟,另一方面还要料理澡堂。大明第一次体会到父亲的不易,也第一次真正去感受这个澡堂。一天晚上,父子三人在洗澡时,大明提出要为父亲搓搓背,这时电话响了……他回来时,父亲已经永远的离去了。这是老天对他以前的惩罚,但父亲不会怪他,他看到他的儿子为他所做的一切已经满足了。在父亲去世后,大明第一次走进水池,泡在水里。他已经明白了一切:父亲、洗澡堂,但一切都太晚了。
影片中有一场戏,让我印象深刻。那是在一个雨夜,大明和老刘一起为屋顶上漏雨的窗户钉防雨布的那场戏。父子俩人谁也没有说话,但配合的十分默契……,清晨雨过天晴,父子俩坐在屋顶上,看来是忙了一夜。大明说:“这儿一点都没变。”老刘叹了一口气,说:“老多了,一下雨没几家不漏的。”房子旧了、破了如人老了一样。房子尚且有人维修,人老了谁来抚养呢?通过这场戏,分隔了多年的父子又走到了一起,也寓意着大明开始接管这个家了。
❹ 爆红的《摔跤吧,爸爸》,有哪些是中国电影
印度大片《摔跤吧!爸爸》在中国市场爆红,尽管印度市场已经验证了它的票房实力,但却在中国市场来了个大奇袭。截止发稿时间,5天累计票房1.33亿,单日票房2473万,无论票房亦或口碑,都会给中国电影带来一些启示。
爆红的印度电影:曲折中或刷新记录
由于这部影片是华谊引进的,而去年冯小刚就院线排片和王思聪撕过,因此这次情况大抵类似,万达院线只给了3%的排片率,远低于其他院线13%的排片率。尽管不受万达待见,但是《摔跤吧!爸爸》凭借超好的口碑上座率一直排在首位,相比同一天上映的《银河护卫队2》,上座率是是后者2倍多。同样的数据在5月5日首映当天,《银河护卫队2》,排片占比约13%,票房1600万,上座率21.4%,只比《银河护卫队2》的19.5%,高出一点。
爆红的《摔跤吧!爸爸》,有哪些是中国电影应该学习的?
一般电影上映后,豆瓣评分都会出现下降的情况,但是《摔跤吧!爸爸》上映后,评分不降反升,从8.7飙升到9.3。
在豆瓣评分排行榜上,9.3分排在第8位,排在它前面9.4分的分别是1994年罗伯特•泽米吉斯导演的《阿甘正传 Forrest Gump》和1993年史蒂文•斯皮尔伯格 导演的《辛德勒的名单 Schindler\'s List》。
依照目前的形势,《摔跤吧!爸爸》超过《我的个神啊》,刷新印度电影在中国的票房记录已不在话下。就像影片中的故事,很激励人,但是丝毫不觉得被灌输鸡汤,它本身就足够好,配得上好的票房和口碑。
中国国产电影:还在沉睡中
与之相比的是中国电影,正处在十分尴尬的位置,从票房来看,,截止到目前,2017年票房最高的的是《速度与激情8》,总票房263219万元,但制片方是美国,票房前十名,制片方为中国的占2个名次,分别是排名第7的《乘风破浪》,总票房104914万元和排名第8的《大闹天竺》,总票房75853万元。
2016年全年,票房排列前10,制片方为中国的共有5席,其中包括3部电影是和香港合作制片,但不包括2部和美国合作制片。如果只算中国大陆,票房排列前十的中国电影只有2部,2015年这个数字是6部。
从豆瓣评分来看,《摔跤吧!爸爸》取得9.3分高分,2017年无出其右,已是高不可攀。2016年评分最高的华语电影是《驴得水》,评分8.3分,评分最高的外语电影是《血战钢锯岭》,评分8.7分。
由此看来,《摔跤吧!爸爸》是中国电影难以企及的一个高度,豆瓣评分里历史上能超过9.3分的只有陈凯歌导演的《霸王别姬》,评分跟他相邻排位却相差甚远的1995年刘镇伟导演的《大话西游之大圣娶亲》,评分9.2分。
相比与《摔跤吧!爸爸》这样来自生活,从平凡中打动观众的电影,中国的国产电影似乎仍在沉睡中。投资方希望投资很快能获得收益,导演、制作人则大多只考虑最近什么类型火?哪些“小鲜肉”能带动票房?
学习好莱坞:工业化生产
中国电影底子薄,基础差,因为改革开放几十年,首先解决了温饱问题,也就是最底层的需求,其次才是精神需求,现在我们制作的主力还是第五、第六代导演,第一批、第二批接受专业教育的导演,和发展了100多年电影基础成熟的有电影工业化体系的好莱坞相比,判若云泥。
目前来看,中国电影行业的规则、秩序、逻辑都没成型,从上游到下游都这样,从内容端到市场端都没形成一套完整的成熟的逻辑和秩序,还都处在试错的阶段,仍存在烂片横行、捞钱成风的情况。
所以,近年来中国电影向好莱坞看齐,去年上映的《长城》无疑是近年来中国向好莱坞学习的一个案例,而《长城》也成为张艺谋想要在电影工业体系中生产的一个标准化产品。但《长城》从电影艺术或是商业层面来说,都不算成功。
而学习好莱坞的工业模式则是里面的重中之重,学习如何流水化、标准化生产一部影片?学习好莱坞创作的模式,这样能够更快地创作故事,但产生更好的电影靠流水线依然不够,或许《摔跤吧!爸爸》爸爸就是,没有炫酷的特效,也没有蓝幕抠图,甚至没有很华丽的道具,主角诠释不同年龄状态,完全靠主演自身增肥或减肥来完成。
超越好莱坞:普世价值观的作品
无论是正在热映的电影《摔跤吧!爸爸》,还是前不久的票房黑马《一条狗的使命》,这些低成本,小故事的电影在上映后,不仅收获国内观众的爆棚口碑,也为国产电影上了一课,我们究竟什么时候才能拍出这样一部激励人心的体育电影?
中国电影市场对大IP、大明星、大制作的力量深信不疑,却往往忽略了一个好故事,才是直指人心的文化内核;能够引发观众共鸣的才是一部好电影。当我们越来越注重大IP、大制作,拼尽全力追赶世界一流的视觉效果,在故事上费尽全力玩“烧脑”、玩悬疑时,像《摔跤吧!爸爸》这样故事朴实,却激励人心的电影则反而越来越少。
毕竟,打动人心,应该是任何一部好电影的初衷。具有普世价值观的作品,才能冲出地缘界限,抵达全球观众的内心。
随着我们的资本“出海”和人才的成长,中国电影的2.0时代或许不日就会到来,那是好莱坞的生产模式,就像工业革命之后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靠流水线生产降低成本扩大规模才能盈利,但是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工业制品不再是千篇一律,而是定制化,每个人都可以定一个不一样的工业品,同样依赖流水生产,成本能够接近大规模制造,而销量却能更上一层楼。
那一天的到来,或许就是中国电影3.0时代的到来,每一部电影都是不一样的,流水生产已经刻在我们脑海里。但我们不以大规模制造降低成本来获得市场认可,而是能够引起观众共鸣的,具有普世价值观的故事。
希望这个回答对你有帮助
❺ 一部关于父亲的电影,里面是移民加拿大的,是中国的
父子TCK (2012)
导演: 胡纪华
主演: 薛奇 / 杨晨 / 郭芷岑 / 边红丽
类型: 剧情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 / 加拿大
语言: 汉语普通话
上映日期: 2012-11-22
又名: The Third Culture Kids
参考资料:http://movie.douban.com/subject/20399026/
❻ 电影《我和我的父辈》中“我爸爸和我以前的爸爸都死了”是什么意思
爸爸是指养父,以前的爸爸是指生父
继2019年《我和我的祖国》、2020年《我和我的家乡》,国庆三部曲之《我和我的父辈》接棒定档2021年国庆。由吴京、章子怡、徐峥、沈腾导演,“中国电影追梦人”再次集结,以革命、建设、改革开放和新时代为历史坐标, 通过“家与国”的视角描写几代父辈的奋斗经历,讲述中国人的血脉相连和精神传承,再现中国人努力拼搏的时代记忆。
《我和我的父辈》网络网盘高清免费资源在线观看
链接: https://pan..com/s/1_WW0uo_leMmZr7iNymPfDA
❼ 我是你爸爸。
《我是你爸爸》是北京电影制片厂制作发行的一部电影,由王朔导演,冯小刚、徐帆等主演,于2000年8月11日在中国上映。 影片讲述了丧妻的男人马林生与他一手拉扯大的儿子之间日趋紧张的关系。这个在机关里混日子的小职员在对待儿子的时候,时而滥施暴力、时而摇尾乞怜,有时又满腔热情地和儿子称兄道弟。但最终父子之间仍然存在着不可逾越的鸿沟。
❽ 《爸爸去哪儿》大电影,叫好又叫座
昨天去看了《爸爸去哪儿》在电影票这么紧张的情况下可以求得一票,真实幸运。到了电影院,没过多久,就发现我买票的那一场已经标识“满场”,票已经售罄。以前从来没有在电影院看到过“满场”两个字。真是奇迹。
刚进电影院的电梯就看到老老小小的蜂拥而至,一看就知道是看哪个电影的。真是盛况空前啊,估计这部电影是涵盖年龄层最广的一部电影了,之前以为只有我们这样的准妈妈是特杆粉丝,没想到小朋友们也喜欢看,爷爷奶奶也喜欢看,少男少女也喜欢看,看来好东西的标准是一样的。
电影一开始,就笑爆全场,我是笑中带泪。可能是孕妇的原因吧,期待宝宝的降生,看到这五个萌发天真无邪的出场,真是一种久违的亲切感。抹了半天的眼泪,终于在张亮的蠢跑之后刹住了闸,开始只笑不哭了。满场都是咯咯的笑声,所以一定是叫座得好“电影”。
今天看网上,开始很多人吐槽,基本吐槽的都是一些资深的电影人或观影人。他们以中国电影未来为核心,痛骂《爸爸去哪儿》的高票房可能会毁了中国电影之类的,也对我们这些花钱去电影院看《爸爸去哪儿》观众表示出了极大的不解,怎么那么脑残?
我是粉丝,可是我们不脑残,你怎们知道我们花了这张电影票获得了多少快乐呢?谁说花了5年6年拍出来的电影就一定是好电影呢?真的天真的认为一部《爸爸去哪儿》就可以改变中国电影的格局吗?是不是你太幼稚了,太杞人忧天了。我只想问问你们看过《爸爸去哪儿》的电视吗?
说实话,在《爸爸去哪儿》电视节目开播之前我们已经很久没有开过电视机了。虽然现在的节目多,电视台也多,但是电视里大多充斥着抄袭、低俗、还有就是虚情假意的煽情。真以为我们观众是傻子啊,我们就选择不看。可是《爸爸去哪儿》为什么热播,戳中了观众的几个点,这些是我们期盼多年,但不会表达又无法言语的东西。
❾ 一个很感人的关于爸爸的电影(中国)到底是哪个电影
喜剧片 - 了不起的爸爸
片 名:了不起的爸爸
导 演:邱礼涛
监 制:未知
领衔主演:梁家辉 蔡卓妍 曾志伟
类 型:喜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