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在中国抗日战争和革命战争时期所诞生的文学作品 越多越好 急急急急急急急急!!!!!!
《雁翎队》
《铁道游击队》
《两个小八路》
《小英雄雨来》
《小兵张嘎》
《鸡毛信》《国殇》描写抗日战争时期敌占区(也俗称沦陷区)人民生活、反抗的作品是不少的,比较著名的有:
老舍的《四世同堂》,郭宝昌的《大宅门》,写了沦陷后的北平。
张爱玲的《倾城之恋》,写了沦陷后的香港。
刘知侠的《铁道游击队》、冯德英的《苦菜花》,描写的是山东沦陷区游击队对敌的斗争。
孔厥、袁静的《新儿女英雄传》,描写的是河北地区在日军占领后开展斗争的情况。
当然,由于抗战时期游击区与沦陷区的界定并不十分明显 ,所以广义来说,像《吕梁英雄传》、《烈火金刚》,电影剧本《地道战》、《地雷战》、《平原游击队》等也应该满足楼主的要求。
『贰』 最激烈的抗日战争电影
大陆拍的:【51号兵站】【地道战】【地雷战】【铁道游击队】【平原游击队】【太行山上】【烈火金刚】【鸡毛信】【狼牙山五壮士】【雁翎队】【老少爷们打鬼子】【巧奔妙逃】【三毛从军记】【国际大营救】【南京、南京】【敌后武工队】【七七事变】【马石山十勇士】【回民支队】【【奇袭】【血战台儿庄】【铁血昆仑关】《赵一曼》、《小兵张嘎》、《鸡毛信》、《地道战》、《地雷战》、《野火春风斗古城》、《苦菜花》、《铁道游击队》、《回民支队》、《平原游击队》、《平原枪声》、《西安事变》、《破袭战》、《血战台儿庄》、《血性山谷》、《七七事变》、《关东大侠》、《鬼子来了》、《屠城血证》 、《小英雄雨来》 、《二小放牛郎》、《紫日》《步入辉煌》、《剑吼长城东》、《燃烧的港湾》、《飞虎队》、《二个小八路》
《抗战狙击手/狩猎者》《黄河绝恋》香港电影人在1937年拍的:《肉搏》《焦土抗战》、《大义灭亲》、《儿女英雄》、《时代先锋》、《锦绣河山》、《铁血锄奸》、《女性之光》、《回祖国去》、《时代先锋》、《锦绣河山》台湾拍的:《梅花》 《英烈千秋》 《八百壮士》【笕桥英烈传】
『叁』 介绍几个中国抗日经典电影
《地道战》《地雷战》《铁道游击队》《平原游击队》 《太行山上》,烈火金刚、鸡毛信、狼牙山五壮士、雁翎队、老少爷们打鬼子、巧奔妙逃、三毛从军记、笕桥英烈传、国际大营救、南京、敌后武工队、七七事变...
暂时这么多,还有没记住的,给点分吧,哥们这最多了。
『肆』 雁翎队的经典战例
“鱼儿,游开吧,我们的船要去作战了。雁啊,飞走吧,我们的枪要去射杀敌人了。”唱着这样的歌,冀中白洋淀的好男儿们开始了他们的水上抗日作战。
当时,白洋淀是天津通往保定的水路,日本人大批量的物资运输都是由此而过,白洋淀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为了巩固这一战略要地,日军在白洋淀周边修建了大批炮楼。而雁翎队最主要的战斗任务就是攻击通过白洋淀的敌军运输船,以打击敌人的后勤运输线。
1943年秋,白洋淀的抗日武装越来越壮大。日军据点所剩无几,他们企图把军用物资从赵北口等据点用包运船运往保定。100多只包运船由100多名伪军和十六、七个鬼子分乘3条船押送。雁翎队侦察到这个重要情报后,于9月14日凌晨,埋伏在包运船要经过的王家寨和赵庄子之间的苇塘里。
上午8点钟,黑压压的一大片包运船开过来了,第一条船上的民工发现了埋伏的雁翎队员,朝战士们点点头,并装做不经意地把手指头向后指指,意即敌人的押送船在后面。
包运船开过去了,3只押运船懒洋洋地开过来,为首船上的几丈高的桅杆上吊了个箩筐,筐里一个瘦猴似的伪军正拿着望远镜东张西望,他好像发现了芦苇丛中的雁翎队战士,放下望远镜刚想喊,队长郑少臣眼明手快,抬手一枪瘦猴就从筐里栽了出来。
枪声如号令,30副大抬杆和各种长枪、短枪一齐向鬼子开了火,敌人被这突如其来的打击打得晕头转向,几个伪军还没醒过味来,雁翎队队员已经跳上大船,“叭叭”几枪,送他们回“老家”了。
突然“咔嚓”一声,隔着木板的另一个船舱里的敌人,从舱口支出一挺轻机枪。侦察员赵波见此情况,一个箭步冲上去,左手抓起枪管往上一抬,子弹射到空中,右手一枪打死敌射手。
战斗正激烈,第三只船上的敌人把重机枪架上船头,疯狂地朝苇塘扫射,两名雁翎队员中弹倒下,雁翎队赶紧用机枪压住敌人火力。十几个队员嘴叼大刀片,扎猛子朝敌船游去,游二三十米露出头换一口气,再扎入水中,一直绕到敌船后面,敌人只顾往前面扫射,没想到雁翎队员会从后边出现,当他们听到动静,再要回头时,已经来不及,呼呼生风的大刀片抡过来,鬼子的脑袋滚到河中。敌人的重机枪哑巴了,战斗很快结束了,伪军河防大队长秦凤祥被生擒。
1943年10月4日,雁翎队接到侦察员赵波报告,敌人为了收缩兵力,要把从天津运来的和在赵北口库存的军用物资以及从白洋淀抢掠的苇席、麻袋、大米、鸭蛋等物品,分装在四只保运船上,运往保定,准备逃窜。当时,三区区委给雁翎队下达了命令:全歼护送保运船的敌人,不准一粒米、一丝物资运出白洋淀。雁翎队队员赵波经过深入敌穴侦察,了解到押运物资的有15名日军,120余名伪军,保运船在前,押运船在后。便将敌情汇报给雁翎队领导。
“那时,敌人武器占优势,可是我们环境占优势;敌人在明处,我们在暗处;敌人是逃窜,我们是进攻。再加上秋末多刮西北风,敌人向西北逆风行船,必定靠北岸行驶。我们只要指挥得当,埋伏稳妥,攻击时间、地点合适,必获大胜。”雁翎队老战士孙革回忆说。经过周密部署,午夜12时,由队长郑少臣指挥的雁翎队就进入了阵地。
第二天上午8点左右,敌人的保运船进入了雁翎队的伏击阵地。队长郑少臣一枪把敌人设在船高处的瞭望哨打掉。当第一声枪响过后,孙革等三人从水中攀上敌人的指挥船,恰好船上的日军中队长从小木房中拿指挥刀掀起了门帘向外探,一刹那间,孙革扣动扳机,一枪就打在了日军中队长举刀的手上。孙革本想再补一枪,但是枪却意外卡壳。日军中队长虽然右手中弹,但依然用左手持枪还击,孙革身后的两名雁翎队队员相继中弹,日军中队长又对着孙革连开三枪,却没有打中。就在日军中队长一扭身的功夫,孙革猛地扑上去将他手中的枪紧紧握住。 谁知,日军中队长的左手仍然用力地握着枪。 “我一着急,冲着他的手用力地咬了好几下,把他的大拇指都咬折了。抢下了那支盒子枪。”孙革老人回忆说:“我一手端着日军中队长的指挥刀,一手握着刚刚缴获的盒子枪抵住在地上正抱着左手哇哇大叫的日军中队长的头,我向船上的日伪军大喊‘抓到你们队长了,缴枪不杀!’这一招还真管用,敌人见状纷纷缴械。”一场激烈的战斗就这样结束了。
这次激烈的伏击战是雁翎队历史上最为典型的战斗之一,整个战斗不到半个小时,战斗大获全胜,雁翎队出色地完成了上级交给的任务:截下全部物资,全歼日伪军,并活捉了日军中队长初士加三郎和伪军河防中队长秦凤祥。 雁翎队成立之前,日伪军常从冀中一带以低价强迫收购老百姓的大米、席箔之类的农副产品,然后装船运往天津、保定等地。常常是日军的汽艇在前面开,后面拖带着一串三五十只大船结队而行。雁翎队成立后,在队长郑少臣带领下,曾巧妙地趁敌人汽艇拐弯时,截下后面的几只货船。这使敌人十分恼火,便多次开着汽艇在白洋淀上横冲直撞,搜寻截船的雁翎队。
雁翎队经过几次侦察,摸清了敌艇活动的规律。汽艇多在河道中心行驶,日伪军面对面坐在船舱里,机枪架在船头。区委经过研究分析,认为如果雁翎队埋伏在河道两边的苇塘里,同时开火,一定会消灭敌人。
方案确定以后,又选择了靠近何庄子的地点作为伏击点,并选择了一所高房设立了监视哨和指挥所,雁翎队队员分成两组埋伏在河道两岸苇丛中,使用的武器主要是大抬杆和火枪。这些枪的特点是射程较近,打出的都是铁砂子。从枪膛射出后立刻散开,一打就是一片。根据这一特点,雁翎队决定敌船不到跟前不准开枪,并确定老射击手——雁翎队班长赵老群对准船头敌人的机枪射手开第一枪,要一枪命中,把敌人的机枪打哑巴了。然后,一齐瞄准敌人开火。
第二天,敌人的汽艇又开过来了。当敌船走进伏击点后,赵老群一枪就把敌人的机枪射手打倒了。跟着轰隆隆震响,几十支火枪、抬杆一齐发威,就像天上突响惊雷,火光烟雾弥漫。敌人猝不及防,伪军哭爹喊娘,日寇哇啦哇啦怪叫。敌人乱挥乱舞,想挣扎逃跑,又被一排排火枪、抬杆打死在水中,还有的被打死在船舱中,或被打翻在船头上。其中一个日军小头目屁股上被抬杆打得像个筛子底。开船的鬼子歪在舱里,勉强挣扎着把船开走了。
回到新安据点以后,被打坏屁股的鬼子,一边号叫,一边捂着屁股喊:“雁翎队扫帚炮的厉害!”事后调查,这次战斗打死鬼子18名,伪军30名,而所有被打死的鬼子胸口、脑袋上都布满铁砂子。从那以后,只要一提雁翎队的‘扫帚炮’,日军就吓得心惊胆战,四处乱窜。
白洋淀内土枪小船与坚船利炮的对决
雁翎奇兵(上)
白洋淀地处河北的中北部,位于安新、任丘、高阳、雄县、容城5县交界处,由唐河、府河、漕河、瀑河等9条水系汇集而成,是天津到保定水陆交通的必经之地。
白洋淀有143个淀泊,被370多条沟壕纵横切割,芦荡荷塘星罗棋布,使得白洋淀成了一个奇特的水上迷宫。
抗日战争时期,日寇的魔爪伸进了白洋淀。妄图利用天津至保定的这条水路,作为其侵华战争的一个重要运输航线。他们在这里为非作歹,无恶不作,实行了血腥的三光政策,把这块宁静,富足的地方变成了尸横遍野,满目废墟的人间地狱。
1938年,日寇以‘献铜献铁’为名,强迫白洋淀的猎户们交出土枪土炮。当时中国共产党的安新县三区区委书记徐健、区长李刚义等深入渔村,揭露敌人企图收缴村民手中武器的阴谋,动员人们组织起来,参加抗日斗争。很快一个有30多人,40多支大抬杆的游击队便成立了。由于这支队伍的武器主要是猎枪,而猎枪信口为了放水,插有雁翎,再加上猎户围猎打雁时,小船行驶为人字形,所以被人们称为“雁翎队”。
1938年8月的一天下午,雁翎队得到情报:安新县城的20多个鬼子和30多个伪军,分别乘坐两艘巡逻汽艇到赵北口去运东西,预计下午返回。雁翎队遂即决定,中途打掉这两支日军汽艇。队员们装扮成渔民,划着船陆陆续续进入了一片茂密的芦苇荡。待船停稳后,他们把放在船边上的渔网拿开时,赫然露出两只胳膊一般粗的钢管。这一只只两米多长、前面略细后面稍粗的金属管,被当地老百姓称为大抬杆。
大抬杆是白洋淀一带老百姓用来打猎的土枪,由于它的枪身很重,往往需要两个人才能抬起来,所以人们都习惯地叫它大抬杆.大抬杆的枪管有近三米长,后半截装火药,前半截装铁砂,点着尾部的药捻,就能引燃火药,把铁砂子迅速地推出去,一散就是一片,杀伤面积大,五十米之内的目标基本上是弹无虚发.
八月份的白洋淀,是一个碧波浩渺,芦苇如林,荷花盛开的季节。一望无际的荷塘和茂密的芦苇荡就成了雁翎队隐蔽打埋伏的天然屏障。对白洋淀环境了如指掌的雁翎队很快把设伏地点选在了李庄子村东。
李庄子在白洋淀大清河道一侧。大清河在这里河宽水深,没有杂草,是敌汽艇和大型船只的必经之路。这块苇塘方圆几十里,芦苇长得高而且密,小船划进两,三米就什么也看不见了,很便于隐蔽,是个打伏击的好地方。
战士们在大抬杆里装了比平时更多的火药,铁砂也装的是最大号的。他们逐个仔细地调整小船上大抬杆的方向和角度,为了提高发射速度,他们不用药捻,而直接用火药将两个“大抬杆的引火处连接起来。
他们把大抬杆牢牢地固定在小木船上,然后找到最佳的射击位置,以便扩大杀伤面积。一切准备就绪,队员孙革用火柴点燃了手中的檀香。大家都在静静地等待,就像以前在等待猎物出现一样。
太阳偏西,敌人的汽艇划破平静的水面,嘟嘟地朝这边驶来。狡猾的敌人把两艘船的距离远远地拉开了,一前一后,如果出现情况可以互相照应。日军汽艇愈来愈近的,上面架设的机枪已清晰可见。雁翎队的队员们当机立断,决定集中火力打掉第一只船,速战速决。
伴随着雷鸣般的响声,一束束绿豆般大的铁砂被准确地射向敌人。抬杆有力度啊,打出去的是一桶砂子。艇上的敌人还没明白是怎么回事,就被报销了一多半,有的中枪后还掉到水里头了。最后只剩下了一个扶舵的开船的人,他也受了伤。
后面的敌船发现情况后,立刻机枪步枪一起开火。糟糕的是雁翎队的大抬杆刚打完,要装火药和铁砂还需要几分钟的时间。此时,雁翎队员们已处于敌人机枪的射程之内,而大抬杆即使装好药了,它的射程又够不着敌人,对敌人形不成威胁。
凭着强大火力赶过来的敌人,向苇塘里拼命地开枪扫射。打了一阵后,见没有任何动静,敌人以为雁翎队员早已被他们打死了,便小心翼翼地进入了芦苇荡。可找了半天,连个雁翎队员的人影也没发现。原来,雁翎队员在敌人赶来之前,迅速将鞋放在小船上,并把它推向另一片芦苇地,他们则在高密的芦苇和大片的荷叶掩护下,朝着相反的方向安全撤离了。
自从白洋淀出现了神勇的雁翎队,使得进犯白洋淀的日伪军惶惶不可终日,敌人从天津,保定等地调集了大批汽艇、汽船,一起出动,要对雁翎队进行空前的扫荡,妄图一举消灭雁翎队。一时间,敌人的巡逻汽艇穿梭般地在淀上横冲直撞.这种马力大,速度快,火力强的汽艇,将对雁翎队的水上活动构成多大的威胁?能否达到他们消灭雁翎队的目的?(来源:《科技博览》)
『伍』 小兵张嘎的原型是谁 详细介绍一下
《小兵张嘎》原型、原雁翎队队员赵波
日本帝国主义凶残的炮火摧毁了中国成千成万孩子们的家庭,但是摧毁不了中华民族儿女们从血的教训中觉醒了的团结精神。孩子们小小的灵魂开始明确地认清了他们小小国民的责任,开始以铁的纪律锻炼自己,大踏步地走上救亡的岗位。
他们的天真、坚决、勇敢、青春的吼声,宣告了民族前途的光明!日本帝国主义残杀了我们民族千万的男女,然而我们民族复兴的后备军已经在炮火中长成。
“嘎子哥”赤手夺下伪军枪
——访电影《小兵张嘎》原型、原雁翎队队员赵波
驾枪排、顶荷叶、打鬼子、炸敌船,一部历久弥新的红色经典电影《小兵张嘎》使人们认识了抗日战场上让侵略者闻风丧胆的“淀上神兵”——雁翎队。
但也许你还不知道,当年的3名雁翎队员仍在白洋淀安度晚年,被认为是《小兵张嘎》原型之一的赵波就住在白洋淀深处的赵庄子村。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之际,记者寻访昔日的英雄,聆听还在延续的美丽传说。
赵波?白洋淀的人都知道
白洋淀位于河北省安新县境内,当年参加过雁翎队的游击队员前后近两百人,目前仍然有三人生活在白洋淀,其中就有被认为是电影《小兵张嘎》原型之一的赵波老人。
家住赵庄子的赵波在整个白洋淀绝对是一个家喻户晓的人物。从小张庄码头到赵庄子村有约16公里的水路,小船在芦苇荡中穿行,耳边似乎响起了当年雁翎队战士们的豪言壮语:“天当被地做床,芦苇是屏障,喝淀中水吃人民粮,打败鬼子保家乡……”
1938年秋,为镇压白洋淀人民的反抗,日军以“献铜、献铁”为由,强迫白洋淀猎户交出土枪土炮。针对这种情况,中共新安县三区区委书记徐建、区长李刚义赶到猎户集中的大张庄村,召集猎户开会,揭露日军收缴猎枪的阴谋,号召组织抗日武装。当场有22名猎户报名参加,并自带枪排、大抬杆、火枪组成了由陈万任队长的抗日武装。因为火枪和大抬杆的引火处易被水打湿,所以插上雁翎。又加上猎户过去行围打猎时,小船行驶像雁翎群飞翔的“人”字形,因而当时的县委书记侯卓夫便为这支队伍起名为“雁翎队”。
这些年来,不知道有多少记者采访过赵波老人,特别是近一段时间,中央级和地方媒体的记者几乎踏破了老人家的门槛。而村里人似乎也习惯了他这样一位名人,听说记者来找赵波,几乎每个人都能顺手指出他家的位置。
从鬼子眼皮底下转移
赵波今年84岁,老人耳不聋眼不花,只是当年中过枪的右手有些萎缩。“雁翎队成立后,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开展水上游击战,伏击日伪军过往船只,截断敌人的水上运输线,端岗楼、拔除敌人的据点。”对当时打鬼子的情况,老人仍记忆犹新。
1938年,只有17岁的赵波参加了雁翎队,当时的主要武器是大抬杆,一个抬杆里装半斤火药、一斤沙子,队员对这个抬杆能否打鬼子没有信心,“我们决定试一下。”
那天,赵北口的汉奸张德清带着20多个日伪军,乘着一只汽船到新安据点。雁翎队得知这一情况后,就派班长赵老群带领10多名队员,埋伏在王家寨和季庄子之间的苇塘里。下午3时,鬼子的汽船进入伏击圈,日伪军坐在船上,船上架着一挺歪把子机枪。一声“打”的命令下达后,18个抬杆一起打响,鬼子的汽船受重创后逃跑,船上的8个伪军当场被打死。
大抬杆的威力鼓舞了队员的士气。1941年3月,驻新安的日军头目龟本,从天津、保定调集了130多只汽船,配合有步兵、骑兵,对白洋淀进行水、陆联合“扫荡”。赵波还记得在大张庄附近的伏击战,当天早上8时,分别乘有60多名日伪军的两艘汽船向张庄开来,在开出一公里后,一艘汽船出了故障抛锚,而我们的侦察员没有发现这一情况,所以,我们得到的情报是敌人只来了一艘汽船。
“鬼子的汽船开来后,我们就开火了,枪声震动了整个白洋淀,日伪军被打得晕头转向,我们刚要上鬼子的船,鬼子的第二艘汽船修好后开了过来,并向我们开火,压得队员们抬不起头来。”
队员们把小船开往苇塘,故意蹬翻,队员们在水下每人头顶着一个荷叶。鬼子调来了100多艘船,把苇塘围个水泄不通,并向苇塘疯狂扫射,芦苇都被打掉了一截。天开始黑下来,队员们踩着水,从鬼子的眼皮底下转移到了安全地带,清点人数,60多人一个不少。
虎口夺枪就是没害怕过
最初没有枪,只能“借”鬼子的枪打鬼子,赵波和另两名队员化装成卖芋头的小贩去抢枪,“离城门越近,心里越兴奋,腿都打颤了。”一个伪军从城里走出来,赵波看到他的腰上别着一把王八盒子,和同伴瞄准时机,一下子就制服了伪军。“我把枪攥在手里不肯放,喜欢得要命,可说实话,我连枪怎么开都不知道。最后连人带枪都弄了回来。”
后来,从敌人手里缴来的枪越来越多,民兵队还自力更生,仿造出不少土枪。枪多了,任务也艰巨了,敌人在水区不少村庄建起了岗楼,妄想遏制雁翎队的活动。然而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雁翎队以智取胜,利用敌人内部矛盾分化瓦解,里应外合,端掉了敌人一个个岗楼,挫败了敌人封锁雁翎队的阴谋。1942年,赵波还和战友们化装成锄草的农民,到敌人据点埋炸药,炸碉堡。“那时候年轻,干什么都没害怕过。”
雁翎队员都是“嘎子哥”
赵波家挂满了全国各地送来的锦旗,其中有不少写着敬赠“老兵张嘎”。谈到电影《小兵张嘎》,赵波说自己就是嘎子的原型,先前有不少媒体采访白洋淀的老英雄时,总爱有意无意地寻找“小嘎子”的原型,赵波和仍健在的雁翎队副队长孙革都曾被当作“活嘎子”报道过。
让老人骄傲的不是张嘎的原型,而是整个雁翎队在抗战时期取得的成绩,老人说,雁翎队利用白洋淀的有利地形,驾着小船藏匿于芦苇丛中,伏击日寇、铲除汉奸,与敌人交战70余次,先后击毙和俘获了1000多名日伪军,缴获了大量军火和军用物资,有力地配合了主力部队打击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