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求电影名。 讲述的是二战时期坦克战,一个坦克兵被围困在一辆坦克里孤军奋战,最后从坦克底部的弹坑逃走
狂怒
你说的片段在电影结尾处
2. 求一军旅电影的名字,讲的是一个坦克兵的心路历程...
是弹道无痕吧,我就因为这部电影去当得兵。
3. 大神们,为什么反映坦克兵的电影那么少
坦克内是一个车组,需要每个乘员分工配合,每个人都是重要组成部分,这容易干扰对主角的塑造。这一点和大多数电影选材到特种部队、飞行员或者高级军官有所不同,特种兵的队友可以领便当,飞行员的僚机可以开场就挂掉,军官的下属可以阵亡,前两者可以做孤胆英雄,后者的属下重要性不大可以迅速替代。但是坦克车组里的任何一个死了,直到补上新人之前坦克都打不了仗,这注定坦克里必然是不换人的群像剧,而群像剧是要花大力气才能处理好主配角塑造的。
坦克战里面伏击战不够紧张激烈,电影要表现就必然倾向没有花巧的正面遭遇战,而坦克正面交战往往非常惨烈,依靠的也是坦克自身性能,不是技巧高超就能改变多少的,坦克车组以一敌多大杀四方根本不现实,这点和飞行员显著不同。如果只是碌碌无为而不是大杀四方电影就不好看,然而坦克大杀四方多少都有些不现实,这也是以单一坦克为主角的电影少的原因。
4. 电影黎巴嫩演的是什么
电影《黎巴嫩》
该片讲述1982年的一天,黎巴嫩战场上来了四名年轻的坦克兵,他们独自驾驶着一辆坦克驶进了一个平民村庄。这四名年轻的士兵没有任何作战经验,甚至连驾驶坦克也是刚刚学会的。在这个村庄里,他们的任务是配合地面作战部队清除那些看上去是巴勒斯坦解放组织的恐怖分子。
他们的指挥官是贾米利(奥斯瑞·科恩饰),在他的指挥下,这次行动的要点是“快速、简单”。然而当坦克进入村庄那一刻起,这次的任务就不那么简单了。他们和地面部队失去了联系,毫无作战经验的坦克兵们像是无头苍蝇一样乱跑乱撞。一次简单的军事任务也就变成了屠杀。
5. 白色虎式的影片评价
《白色虎式》以二战为背景,讲述了一名前苏联坦克兵决心摧毁德军“白虎”坦克的故事。片中的白色虎式其实是一辆魔改IS(斯大林坦克),这一点从底盘上可以看出来,按海报上来看应该是要模仿虎式中期型,但由于IS(斯大林坦克)的炮塔靠前,因此被很多人误认为是虎P。入围2012年上海电影节金爵奖争夺。影片导演卡伦·沙赫纳扎罗夫的作品曾入围戛纳金棕榈奖,几次获得卡洛维法里电影节大奖,也曾担任过第一届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奖的国际评委。 俄罗斯电影《白色虎式 》,从残酷的战场到战后百废待兴的欧洲的转变也许有些突然,而白色虎式最终的去向也没有交代。很多人也许看得有些不知所措。
首先我要说的是,这部电影不是一部战争片也不是什么科幻片。准确的说,这是一部政治题材的电影。
搞清楚电影中的几个事物或一些情节所象征的什么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这部电影。
数次受重伤又奇迹般地痊愈后继续战斗。不知道自己是谁,不知道自己从哪里来。心中只有一个信念:消灭白色虎式。可以理解为这个俄国坦克手象征的就是俄罗斯民族。历史上数度被侵略者重创,却又总是能够顽强的战斗到底。而不知道自己是谁从哪里来寓意的是俄罗斯民族起源于欧洲,信奉基督教的分支东正教却从来不被西方所接纳这一事实。它既不属于东方也不被西方所承认。这就是打不死的俄国坦克手纳季亚诺夫,象征俄罗斯民族。
白色虎式是坦克手的对手,按纳季亚诺夫的话讲是“必须被消灭的”。白色虎式不是一件凡人的武器,即便是从电影中它的表现来说,它的能力也已经超出了一个重型坦克的范畴。德军俘虏在谈到白色虎式时也充满着恐惧。电影中有台词的德军俘虏一共有两人,前者从领章看是一个武装党卫军少尉,后者是一个国防军装甲师师部人员。其实这两人的台词很有意思,党卫军少尉供称:德国人知道白色虎式的存在,却不知道是谁在操纵它也没有相关资料,并且明确的说这不可能是希特勒的直接负责的计划。最后他的结论是认为白色虎式代表战无不胜的德意志精神。国防军俘虏也进一步肯定了白色虎式的存在,而对其详情也是一无所知,并且说德国人也对这个怪物充满恐惧。而纳季亚诺夫也凭借自己特有的能力或者说是直觉认为:白色虎式里面根本没有人,它是一个幽灵或者说它是一股不为人知的力量。这种力量神不知鬼不觉的出现,吞噬人的生命,让战争双方的士兵都感到恐惧。有人认为白色虎式代表的是纳粹极端思想或是战争,我认为这二者其实都很勉强。其实问题不在这里,问题在于究竟是什么力量在操纵恐怖的白色虎式?后面会说到这个。
这个对历史有些了解的话就能想明白,维斯瓦河是西欧的门户,1945年初苏军在维斯瓦-奥德河战役粉碎了德军的抵抗后攻克了柏林。突破了维斯瓦河一线后,战争的结果变得前所未有的明朗,侵略者已经彻底失败了。白色虎式的消失就意味着这个。其实在第二次纳季亚诺夫穷追不舍的击伤白色虎式之后就注定了战争的结局:侵略者失败了,幕后的力量暂时隐退出人们的视线。这期间有个插曲,纳季亚诺夫的车组在击伤白色虎式之前击毁了一辆四号坦克,可以肯定,四号坦克和白色虎式是一类——它并不是德国装甲兵操纵的。与其说白色虎式象征着纳粹思想或德国云云,不如说这个被击毁的四号更为贴切。就如同情节里描写的:这个四号坦克是白色虎式的炮灰和打手。就如同德国纳粹就是被推到前台来的一个炮灰和打手一样。
也许对有的人来说会很晦涩,其实这段对话是帮助观众理解这部电影的。首先希特勒称赞他的民族,并说很多人只是把我对你们的看法隐藏在心里。“很多人”是谁?“你们”又是谁?我认为很多人指的是世界上普通人或者说希特勒指的是西方世界的人们。而“你们”当然包括这一段情节里希特勒唯一的听众——那名神秘人物。注意,这是一群人,他们或者说它们是西方世界秩序的推行者。也就是当今鼓吹Freedom and democracy西方世界价值观的国际利益集团,这些势力无孔不入,他们控制舆论操纵玩弄着民意。民众当然能够意识到它们的存在,但是又不可能摆脱它们,因为它们是掌握着生产资料和国家经济命脉的势力,所以人们只能把看法“隐藏在心里”。而希特勒正是这样势力的一个代言人,他成为了它们将触手伸向东方的马前卒,最后却以失败收场。而希特勒的失败也让这股势力意识到:东方的民族会反抗,会对他们的利益成威胁。它们要把战争 动乱等等各种破坏稳定的因素引向东方的世界,而白色虎式就是它们操纵的傀儡!
这也很好的解释了为什么坦克手夏利波夫清楚白色虎式隐藏了起来,20年、50年甚至100年,并且一定要消灭它的原因。也许读一读《货币战争》或者马克思的《资本论》再结合一下俄罗斯这20多年来发展的国际环境,观影者会很容易理解这部电影的寓意。它暗示了究竟是什么人在操纵西方世界的价值观和舆论,赞扬了俄罗斯民族不屈的战斗精神,揭示了所谓东西方文化冲突的本质:那不过是背后利益集团的斗争罢了。
至于电影的道具、剧情安排的问题也不必深究,一般人都看得出来白色虎式是斯大林坦克改装的四号坦克底盘是T44/54/55改装的,为什么T-34-85三个人就能玩转,这些都没必要深究。
虎式坦克的设计概念不同于早期大部份坦克,在此之前的设计强调机动性、防护和火力三方面的平衡。虽然德国早期的坦克火力以及防护性能往往不及其它对手,然而战术上的优势抵销这些不利条件。虎I坦克的设计呈现出不同的设计理念,着重火力和装甲的而适度牺牲机动性。但事实上,虎I的机动性只是没有提高,而和之前的Ⅲ号、Ⅳ号相同(虎式采用了更大为先进的发动机和传动系统),也就是仍然拥有德国中型坦克的机动性,虽然比不上M4和T-34等中型坦克,但虎式是二战时机动性最好的重型坦克。其时速可达38km/h。
该坦克在1945年1月到3月生产了489辆,主要投入东线对苏联战场。它以牺牲部分机动性为代价换取了坚厚的装甲,是名副其实的重型坦克,在东线战场给苏军带来不小的损失。但德国坦克的建造过好的缺点使苏军相对劣质却数量巨大的T-34,T-34-85坦克取得了战场上的优势。
6. 一部二战的电影 求名字 关于坦克兵的
《狂怒》是由大卫·阿耶执导,布拉德·皮特、希亚·拉博夫、罗根·勒曼、乔·博恩瑟等主演的二战题材电影。
影片讲述了在1945年二战硝烟即将消散之时,同盟国军队准备在欧洲战场发动最后一轮猛烈攻击。在以寡敌众、弹尽粮绝的不利条件下,谢尔曼坦克的几名坦克手深入纳粹德国的中心地带执行一项死亡任务。
剧情简介
编辑
[3]1945年4月,第二次世界大战接近尾声。盟军越是深入德国腹地,纳粹德军的抵抗就越加凶狠。盟军新兵诺曼初上战场,即奉命与以“战爸”为首的5人坦克小队驱战车“狂怒”开赴前线,冒着敌人强大火力为大军劏开纳粹防线。4位经验老到的战狼阵上果断杀敌毫不犹豫,惟新兵诺曼难抵恐惧压力,他的迟疑与懦弱三番四次将战友置于生死边缘。经过炮火洗礼和多次的血腥教训,诺曼有所成长,坦克“狂怒”亦顺利向前推进。谁料即将完成任务之际,纳粹军团竟空群出动,决意拔走“狂怒”这根眼中钉。面对敌人殊死围剿,“狂怒”5位兄弟手足能否全身而退。
电影狂怒海报
7. 求一部苏联入侵阿富汗的电影名字
是电影《入侵阿富汗》。
讲述的是苏联大举入侵阿富汗,一坦克车队歼灭某部落,并将其首领辗死轮下,英勇的阿富汗勇士为报父兄之仇,率领该族勇士穷追坦克,并诱使陷入迷径,直至油粮枯竭。坦克兵柯佛奇克不满长官残酷冷血,而被弃于荒漠中,最后却协助阿富汗勇士围攻坦克,掳获苏俄兵。
本片只有描写整个战争的一小部分,一个苏联T62战车因故走失,阿富汗游击队则伺机解决这部战车,其中一人甚至还投靠了游击队,战车被游击队追得无路可走,车长十分坚决的不放弃战车,游击队差那么一点就可以毁掉,还好,一群复仇心强烈的女人完成了最关键的任务。
(7)坦克兵的电影叫什么名字扩展阅读:
真实战争
1973年阿富汗共和国成立后,苏联即支持激进的政党如阿富汗人民民主党,加紧使阿富汗在经济上依赖苏联,反对巴基斯坦。历届阿富汗政府虽然都曾试图改革,但均由此而告终。
1978年,人民民主党激进分子推翻阿富汗政府,暗杀了第一任领导人,组织新政府,并由党总书记努尔·穆罕默德·塔拉基出任国家元首(革命委员会主席),但在1979年9月又被其副手部长会议主席哈菲佐拉·阿明所取代。同年12月27日,苏联人支持的另一名左翼分子巴布拉克·卡尔迈勒在政变中上台。当卡尔迈勒推行俄国化的企图遭到武装反对时,他要求并接受苏联援助,对反对派进行镇压,导致阿富汗战争的爆发。
苏军入侵阿富汗,还遭到了世界大多数国家的强烈谴责。1980年1月,联合国第六届特别会议通过了《要求外国军队无条件和全部撤出阿富汗》的决议。以后历届联合国大会上,苏联都遭到各国的强烈谴责,要求苏军撤出阿富汗,实现政治解决阿富汗问题。苏军的入侵,给阿富汗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苏军进入后,阿富汗遭到了极大破坏,大约100万人死于战火,600万人被迫逃离家园,沦为难民。
8. 一部外国的电影,讲的是坦克的内容,坦克兵都是白种人,单背景是在中东地区,最后坦克车长被中东妇女给吃
这是美国拍摄的讽刺苏联入侵阿富汗的电影《入侵阿富汗》
请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