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一部香港的老电影,女主角说自己是外星人,她叫米勒,里面的配角有刘以达
《他来自江湖》
2007
《恋爱兵法》
《大灌蓝》
2006
《功夫状元 》
《白色巨塔 》
2005
《九岁县太爷》
《一石二鸟 》
2004
《少年大钦差 》
《新梁山伯祝英台》
2001
《少林足球》
《小宝与康熙》
1999年
《娱乐之王》
《喜剧之王》
1998年
《古惑仔情义篇之洪兴十三妹》
《天生绝配》
《行运一条龙》
1997年
《黑狱断肠歌之砌生猪肉》
《火烧岛之横行霸道》
《喜气逼人》
1996年
《黄金岛历险记》
《杀手三分半钟》
《漫画王》
《食神》
《玩火》
《顽皮炸弹》
1995年
《95陀枪女警》
《百变星君》
《无敌反斗星》
《赌圣II之街头赌圣》
《蜡笔小小生》
《小飞侠》
《西游记大结局之仙履奇缘》
《西游记第101回之月光宝盒》
《中国龙》
1994年
《灯笼》
《笑林小子II新乌龙院》
《都市情缘》
《九品芝麻官之白面包青天》
《伦文叙老点柳开先 》
《苏乞儿》
《济公》
《破坏之王》
1993年
《碧血剑》
《的士判官》
《花田囍事》
《黄飞鸿对黄飞鸿》
《情天霹雳之下集大结局》
《马路天使》
《笑八仙》
《武侠七公主》
《神经刀与飞天猫》
《水浒笑传》
《千面天王》
《一本漫画闯天下II之妙想天开》
《异域之末路英雄》
《芝士火腿》
1992年
《车神》
《飞虎精英之人间有情》
《伙头福星》
《绝代双骄》
《鹿鼎记》
《鹿鼎记II之神龙教》
《庙街十二少》
《女校风云之邪教入侵》
《审死官》
《黄飞鸿笑传》
《逃学威龙 II》
《逃学英雄传》
《逃学外传》
《一代枭雄之三支旗》
《真的爱你》
《飞女正传》
《武状元苏乞儿》
《明月照尖东》
1991年
《赌侠II之上海滩赌圣》
《非洲和尚》
《豪门夜宴》
《带子洪郎》
《机Boy小子之真假威龙》
《契妈唔易做》
《表姐,你玩o野!》
《夜生活女王之霞姐传奇》
《五亿探长雷洛传I之雷老虎》
《赌霸》
《赢钱专家》
《与龙共舞》
《整蛊专家》
1990年
《龙凤茶楼》
《义胆雄心》
《爱的世界》
《越轨行动》
《香港舞男》
《血在风上》
《赌圣》
《赌侠》
《天若有情》
《江湖最后一个大佬》
1989年
《盖世豪侠》
《杀手蝴蝶梦》
《杀手天使》
《省港双雄》
《阿郎的故事》
《血裸祭》
《赌神》
《富贵再三逼人》
1988年
《特警屠龙》
1987年
《龙在江湖》
《英雄本色续集》
1986年
《魔翡翠》
1985年
《疯狂游戏》
《求爱反斗星》
1984年
《停不了的爱》
香港近期的老电影
② 和《生死阻击》类似的电影有哪些
类似的有:美国狙击手、女狙击手、狙击电话亭、双狙人123、一号通缉令、狙击精英:重装上阵、烈血军魂/最后一颗子弹、神枪手、狙击手:幽灵射手等。
一、《美国狙击手》
克里斯·凯尔是美国德克萨斯州奥德萨人,美军海豹部队狙击手,曾四次前往伊拉克参战,这期间他共射杀160名敌人,有美国“最致命的神射手”称号。在2008年,凯尔从2100码(1920米)远距离外,以狙击步枪用一发子弹击毙敌人;这是凯尔最著名的战绩。
二、《女狙击手》
苏联女学生柳德米拉·帕夫柳琴科在一次射击游戏中无意间发现了自己的射击天赋,1941年她不顾家人反对毅然参军。帕夫利琴科成长为全苏联最出色的狙击手,同时她被德军视为不惜一切代价也要除掉的巨大的威胁。柳德米拉遇到一名男子并坠入爱河。
三、《狙击精英:重装上阵》
传奇狙击手托马斯·贝克特之子、美国海军陆战队布兰登·贝克特中士受命与战友们从阿富汗前往非洲刚果,对那里的政府军进行培训以使其能够反击叛军。
上峰为了撤出滞留刚果边境的白人植物园主,派遣贝克特等人深入叛军盘踞的边境,贝克特一行在见到植物园主后遭遇叛军狙击手袭击,战友全部阵亡,贝克特被猎人马丁救出,侥幸逃生。
四、《烈血军魂/最后一颗子弹》
澳军在婆罗州受到日军疯狂自杀式袭击,经过连番激战,双方皆伤亡殆尽,只有一名年轻的澳大利亚士兵史丹利和日军头号狙击手山川侥幸生存。但两个狙击手为了家仇国恨,旋即又展开一场比枪法,比耐力,比心理的困兽之战。最后,两人都只剩下一发子弹。究竟谁会取得最后胜利?
五、《狙击手:幽灵射手》
精英狙击手布兰登·贝克特(查德·迈克尔·柯林斯)和理查德·米勒(比利·赞恩)负责保护一个重要目标。在与敌人战斗时被未知目标射击,谁知道了他们的确切位置? 谁与敌人有联系?谁与敌人达成了秘密的交易? 谁是幕后黑手?
③ 北京老炮儿如何评价电影《老炮儿》
这部电影首先让我想到的是亚瑟米勒的《推销员之死》。很可惜,网上只有一篇影评提到了这部国宝级的剧。一部电影一座城以及与它有关的精神
这篇影评提到了老炮儿和儿子晓波的关系和威利罗曼和比夫的关系相似。没错,两个儿子都不尊重父亲,两个父亲都霸道并且不理解儿派镇册子,并把儿子当作自己的延伸,而不是独立人格。他们都在死前和儿子入戏地讨论未来美好前景。但两部作品的相似之处不止于此。老炮儿和威利都有体贴并且理性的女人,她们至他们死时还是全身心爱着他们,而她们也是被他们的悲剧影响最深的人。老炮儿和威利都是可以和人打交道的能人,却因为年迈和社会脱节。他们都有一套过时的理念——老炮的规矩,威利的美国梦——这两部剧主要的悲剧就是这些理念的破灭。
对了,老炮儿那个有钱朋友洋火,几乎是抄袭了威利的邻居查理。
观众看完《推销员之死》走出剧场时,会为了威利理想破灭感到悲哀。但从影评上来看,大家看完《老炮儿》要么为老炮儿的“规矩”鼓掌,要么抗议导演美化街痞流氓。这是为什么呢?
这是因为《老炮儿》并没有按照悲剧的路子写。账单和老炮儿的病这两个道具起了很大作用。账单的存在让老炮儿最后不可能输。但这并不合理,因为老炮儿喜欢的赢法是把别人揍一顿,而不是用天外救星(deus ex machina),也就是中纪委,来取胜。老炮儿的病让他最后的毁灭变成上天安排,而旅山不是他自己悲剧性格特点影响的选择。更合理的剧情应该是把账单的事全部删掉。老炮儿和一群小伙伴赴会,被人暗算,老炮儿一怒之下大骂“都不守规矩了还打啥打”,几刀把小飞,小飞那傻逼朋友,和打晓波脑勺那人砍死,自己因为心脏病发作身亡。届时,老炮儿的所有成败都可以归结于他的规矩。但很可惜,反腐比表达人性(human condition)更重要。
好,我的影评写完了。最让我惊喜的是,在搜索《老炮儿》和《推销员之死》时,我无意发现亚瑟米勒在1983年时居然来中国亲自指导北京人民剧场版的《推销员之死》,并把自己的编导日记出版了,叫《推销员在北京》。
我还没看这本书。尘宏书评里提到米勒担心当时中国还没有冰箱,还没有推销员,还没有人寿保险,观众无法理解剧情。我觉得当时中国人无法理解的也许不只是冰箱和保险。《推销员之死》讲的是,归根结底,一个信念慢慢腐化的悲剧。1983年的中国文化人不会理解看着坚信几十年的信念慢慢腐化的感觉,因为他们刚从快速消灭信念的闹剧里走出来。面对中国人的不是生锈的水管滴水,而是海啸过后的退潮。他们也许会更喜欢米勒的另一部作品《The Crucible》。
而30年后的今天,《推销员之死》会更受欢迎,因为很多中国人,比如胡同里的老炮儿,理解了生锈的水管滴水的感觉。老炮儿就是“推销员在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