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谁知道地狱男爵中的怪物的来历
地狱男爵是一个来自地狱的恶魔,在二战的最后几个月中,纳粹党为了扭转战局进行秘密实验,阴差阳错的将还在年幼的他召唤到人间,幸好美军首先发现了他,将他带到一个位于新墨西哥州的空军基地,在那里他被科学家布鲁姆教授抚养长大,并取名地狱男爵(Hellboy),1952年,联合国授予他荣誉人类身份。
成年之后,他成为美国政府设立的超自然调查防御局(B.P.R.D)的首席工作人员,专门处理各种超自然事件,被称为世界上最伟大的超自然现象调查员。
影片评价
《地狱男爵》营造了另外一种英雄形象,看以往的英雄片内的主角,无论是怎么的怪诞但无疑都是围绕着帅气威猛主题,但地狱男爵却意外的打破了这个规律。影片的主角从外表的角度上来看,是个怪物,几乎融合了电影中所有反面角色必备的外观要素。
《地狱男爵》改编于漫画,电影模型给人的视觉感受更为丰满、立体,似乎这个另类英雄出现在荧屏以外的地方让人感觉并没有那么唐突。
2. 求教一部电影名称
翼龙
开放分类: 自然科学、生物学、古生物、爬行动物、恐龙
翼龙(Pterosaur)
原意为「会飞的爬虫类」。中生代三叠纪出现在地球上的翼龙是最早能够飞行的脊椎动物,但有人怀疑它只是徒有虚名,充其量只能在天空滑翔。然而,最新的研究表明,因其大脑中处理平衡信息的神经组织相当发达,翼龙不仅能像鸟类一样飞翔,而且很可能是飞行能手。
美国俄亥俄大学的研究人员在最新一期《自然》杂志上报告说,他们使用计算机分层造影扫描技术,依据化石建立了翼龙大脑的三维图像。图像显示,翼龙的小脑叶片相当发达,其质量占脑质量的7.5%,是目前已知的脊椎动物中比例最高的。与之相比,擅长飞行的鸟类的小脑叶片也只占其脑质量的1%到2%。
最大的翼龙是披羽蛇翼龙。展开双翼有12米长。
世界上第一枚翼龙胚胎化石,近期在中国辽西热河生物群被古生物学家汪筱林、周忠和博士发现。今年6月10日,相关研究论文刊登在世界最著名的学术刊物———英国的《自然》杂志上。由于这次重大的发现,《自然》杂志还在其网站首页“今日新闻”栏目中同时配发了相关的新闻报道和图片。在6月11日出版的美国《科学》杂志上,也报道了这一重要。由于这样一块无比珍贵化石的发现,今天的人们已获得了强有力的证据,证明翼龙这类与恐龙同时出现又同时绝灭,比鸟类早约7000万年飞向蓝天的中生代空中霸主不是胎生,而是像其他爬行动物和鸟类一样卵生。
早在今年3月,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研究员汪筱林就向记者展示了他们的一项重大发现。据说那是一个尚未出壳的翼龙的化石,发育中的翼龙胚胎,骨骼了了,清晰可辨。
它是汪筱林和同事周忠和两位研究员在辽西热河生物群中考察时发现的。化石产自辽西锦州义县一个湖泊沉积的地层中,距今约1.21亿年。这一地点曾经发现大量保存精美的狼鳍鱼、满洲鳄以及一些翼龙和鸟类化石。
然而,它的重要意义似乎远不止于此,在科学探索的路上,它更像一个神奇的时空穿梭机,从1.21亿年后的今天,人们依旧能够管窥史前翼龙生息的许多细节。
胚胎化石传达了最明确的信号:翼龙,与鸟类和其他爬行动物一样是卵生而非胎生。
“相信它解开了一个谜团。”汪筱林说,“它所传递的最大信息,就是翼龙是卵生,而非胎生。”一直以来,翼龙是胎生还是卵生,是个充满争论的话题。
虽然自18世纪翼龙被发现以来曾经有报道发现了一些被认为是翼龙蛋的碎片,但是没有科学的证据证明这些蛋壳碎片就是翼龙的,因此这次发现的第一枚翼龙蛋,也是第一个翼龙胚胎化石,意义非常重大。
据汪筱林介绍,翼龙是恐龙的近亲,二者生活在同一时代,是第一个飞向蓝天的爬行动物,人们经常将翼龙误认为是“会飞的恐龙”。翼龙起源于约2.2亿年前的晚三叠世,绝灭于6500万年前的白垩纪末期。当恐龙占据着陆地时,翼龙却一直控制着天空。
翼龙具有与今天的鸟类相似的复杂行为。科学家有理由相信,它们以卵生的方式繁殖后代,把卵产在湖泊或者海滩的沙地上,也许还会孵卵,照顾幼仔。
翼龙是一类非常特殊的爬行动物,具有独特的骨骼构造特征。
早在1784年意大利的古生物学家科利尼在德国发现第一件翼龙化石时,甚至不能确定它属于哪一类动物,有人认为它生活在海洋中,也有人认为它是鸟和蝙蝠的过渡类型等等。直到1801年,法国著名的比较解剖学家居维叶才鉴定它为翼龙,归于爬行动物。事实上,翼龙化石的发现比恐龙早了半个多世纪,自从翼龙化石被发现,人们对这类非常奇特的最早飞向天空的动物就充满了好奇,一直在苦苦地探求。
翼龙的前肢高度特化,第4指加长变粗成为飞行翼指,它由四节翼指骨组成,前端没有爪,与前肢共同构成飞行翼的坚固前缘,支撑并连结着身体侧面和后肢的膜,形成能够飞行的具有类似鸟类翅膀的翼膜。翼龙的腕部发育一个特有的向肩部前伸的翅骨,对翼膜起支撑作用。第一至三指生长在翼膜外侧,变成钩状的小爪,第五指退化消失。
支撑翼龙飞行的翼膜结构,完全不同于其后能够飞行的脊椎动物———鸟类和蝙蝠类翅膀结构。
胚胎毫无疑问属于翼龙,保存的骨架尽显无疑。
“不但骨骼完整,而且保存有翼膜纤维和皮肤,蛋壳及其乳突状结构也有很好的保存。”汪筱林研究员对记者说。对于化石骨架的保存状况,这位科学家是以“精美”二字形容的。
透过显微镜,记者观察到更为清晰的表达。蛋的边界光滑,蛋内呈褐色,颜色较深,与灰黄色之围岩区别明显。
“胚胎毫无疑问属于翼龙,因为保存的骨架显示具有相当长的第4指和具发达的三角脊的肱骨。”汪筱林说,“另外,在许多区域,有规律地保存大小几乎相等近于圆形的乳突状纹饰结构,这是蛋壳和胚胎的直接证据。”
令人称奇的是,在翼龙胚胎化石的一边,竟还有一条小鱼的化石。
“在自然界中找到一个物种的胚胎化石,实属不易,但这次发现的尤其重要,它不是普通的物种,而是第一个飞向天空,又是三种飞行脊椎动物中惟一绝灭的翼龙的胚胎的首次发现。”汪筱林说。
不过,更具“传奇色彩”的并不止这些,在翼龙胚胎化石的一边,竟还有一块小鱼———与翼龙生活于同一时代的狼鳍鱼的化石,两者相映成趣,极为罕见。
这样一块“珠联璧合”的化石所激发的人的想像力是震撼性的。两具化石形体不大,但保存都很精致,鱼身上的骨骼和鳞片完整无缺。两类动物由于火山爆发导致其同时死亡“终结”时的故事,似乎历历在目。
鸟类的翅膀上长有对飞行和身体保温非常有效的羽毛,蝙蝠类的翼膜虽然没有羽毛,但有对振翼飞翔起重要作用的三个指骨作支架。在翼龙的翼膜内除了分布着纤维外,没有骨骼支撑,因此,传统的观点认为,翼龙并不能像鸟类那样自由的、长距离的翱翔于蓝天,只能在它的生活环境附近如海边、湖边的岩石或树林中滑翔或在水面上盘旋。不过,最新的有关翼龙大脑CT扫描以及肩带等研究表明,翼龙并不仅仅能够进行短距离的滑翔,而且很可能具有强大的飞行能力。
迄今为止,世界上已经发现命名了超过120种的翼龙化石。
翼龙的个体大小和形态差异非常大,大者如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得克萨斯州发现的翼手龙化石,它的两翼展开约12米,宽度相当于F-16战斗机,小者形如麻雀。翼龙有两大类,早期的喙嘴龙类比较原始,主要生活在侏罗纪,有一条很长的尾巴;晚期的翼手龙类主要生活在白垩纪,尾巴很短甚至消失。
翼龙类属于爬行动物,然而它很可能是温血动物。20世纪除,英国古生物学曾认为,翼龙具备快速运动的能力,像蝙蝠一样,体上有毛,并有鸟类相似的生活习性,因此,翼龙应该是体温恒定的温血动物。后来在德国发现的喙嘴龙化石上找到“毛”的印痕。1970年,在哈萨克斯坦发现了一件比较完整的带有“毛”的翼龙化石,英国古生物学家通过对这件标本毛状物和翼膜结构的研究,认为它无疑属于温血动物。翼龙身体上的这些“毛”隔热保温,防止体内热量的散失,具有调节体温的作用,能直接证明翼龙是热血的恒温动物。
此外,在内蒙古宁城发现的全身覆盖“毛”的热河翼龙完整骨架,进一步证明了翼龙为温血动物。最近在巴西掠海翼龙巨大的头部脊状构造上发现具有调节体温的血管的印痕,也是翼龙为温血动物的直接证据。另一个证据来自于翼龙的骨骼像鸟一样有一些具有调节体温的小气囊。
事实上,翼龙为了适应飞行的需要,已经具有内热和体温恒定的生理机制,较高的新陈代谢水平,发达的神经系统以及高效率的循环和呼吸系统,成为一类最不像爬行动物的爬行动物。
翼龙是恐龙的近亲,生活在同一时代,是飞向蓝天的爬行动物,有时也被误认为是“会飞的恐龙”。翼龙起源于约2.15亿年前的晚三叠世,灭绝于6 500万年前的白垩纪末期。当恐龙称霸着陆地时,翼龙却控制着天空。
翼龙是一类非常特殊的爬行动物,具有独特的骨骼构造特征。早在1784年,意大利的古生物学家科利尼在德国发现第一件翼龙化石时,甚至不能确定它属于哪一类动物,有人认为它生活在海洋中,也有人认为它是鸟和蝙蝠的过渡类型等等。直到1801年,居维叶才鉴定它为翼手龙,归于爬行动物。
翼龙并不能像鸟类那样自由地、长距离地翱翔于蓝天,只能在它的生活环境附近,如海边、湖边的岩石或树林中滑翔,有时也在水面上盘旋。
翼龙比鸟类早了约7 OOO万年飞向天空,大约在三叠纪晚期就开始适应空中生活,在地球上成功地生存了1.5亿年。翼龙为了适应飞翔的需要,具有许多类似鸟类的骨骼特征,如头骨多孔,骨骼中空轻巧,胸骨及其龙骨突发达等等。
迄今为止,世界上已经发现命名了超过120种的翼龙化石。翼龙的个体大小和形态差异非常大,大者如上个世纪70年代在美国得克萨斯州发现的翼手龙化石,它的两翼展开约16米,宽度相当于F一1 6战斗机,小者形如麻雀。翼龙有两大类,早期的喙嘴龙类比较原始,主要生活在侏罗纪,有一条很长的尾巴;晚期的翼手龙类主要生活在白垩纪,尾巴很短甚至消失。
翼龙类属于爬行动物,然而它很可能是温血动物。2 0世纪初,英国古生物学者曾推测,翼龙具备快速运动的能力,像蝙蝠一样,体上有毛,并有与鸟类相似的生活习性,是体温恒定的温血动物。后来在德国发现的喙嘴龙化石上,找到了毛的印痕。1970年,在哈萨克斯坦发现了一件比较完整的带有“毛”的翼龙化石,英国古生物学家通过对这件标本毛状物和翼膜结构的研究,认为它无疑属于温血动物。翼龙身体上的这些“毛”隔热保温,防止体内热量的散失,具有调节体温的作用。另一个证据来自于翼龙的骨骼,它们像鸟一样有一些用于调节体温的小气囊。最近,我国辽西带“毛”的热河翼龙的发现,进一步佐证了至少部分小型的翼龙类为温血动物。越来越多的化石证据表明,一些翼龙为了适应飞行的需要,已经具有内热和体温恒定的生理机制、较高的新陈代谢水平、发达的神经系统以及高效率的循环和呼吸系统,成为一类最不像爬行动物的爬行动物。
繁盛于中生代侏罗纪(2.08亿年前至1.44亿年前)和白垩纪(1.44亿年前至6,640万年前)的飞行爬虫类的成员。翼龙目(Pterosauria)属于爬虫类的古龙亚纲(Archosauria)。恐龙类和鳄类也属于古龙亚纲,鸟类是古龙类的后裔。三叠纪(2.45亿年前至2.08亿年前)的古龙类趋向两足步态,因此前肢自由地作其他方式的应用。鸟类和翼龙类二者同样将前肢转变成翼。翼龙类由皮膜形成翼面,像蝙蝠而不像鸟。蝙蝠除大拇指外,以其他指骨支撑著膜。然而翼龙的膜只附著在细长的一个指状物(第4指)上,向后沿体侧延伸到膝盖;在颈部与「臂」之间有附加的皮膜。前面3个指骨为爪状的细长钩。其膜看来已完全适应飞翔和滑翔,但不如蝙蝠的膜或鸟类的翼灵活,而且较为脆弱。身体结实,后腿长而细,其构造表明不适应垂直移动或停歇,休息时靠后肢悬挂。颈部似乎在飞行时持竖式,与头部连成直角并向前。头骨轻而强壮,大多数骨头融合在一起;有细长的嘴;眼睛大,像许多鸟类那样,眼球被一系列位于其四壁的骨板(巩膜环)所加固。脑子大,明显地可与鸟类相比。该类占优势的感官是视力而不是嗅觉。大多数化石见于海相地层,因此很可能通过潜水捕鱼获取食料。但难以理解飞落后如何从地面或水中起飞。
已知翼龙有两个主要类别。虽然在晚三叠世有早期类型,但在晚侏罗世索伦霍芬(Solenhofen)板岩中的喙嘴龙属(Rhamphorhynchus)是较原始的典型。该类的特徵包括急剧变尖的大齿、较短的(支撑手指的骨)掌骨、末梢有菱形的长尾。翼展大约1公尺(3.3英尺)。翼龙类第二大类出现一晚侏罗纪,延续到白垩纪,典型的侏罗纪类型是翼指龙属(Pterodactylus),许多标本见于索伦霍芬板岩。翼指龙(pterodactyl)一般是小爬虫类,有些标本和麻雀一样小,特徵包括一些小齿、长掌骨、短尾巴。翼指龙型的后裔延续到白垩纪,通常较大。最好的代表是堪萨斯白垩层中的无齿翼龙属(Pteranodon)。无齿翼龙属比信天翁大,翼展达7公尺或更长。1975年,德克萨斯州大本德(Big Bend)国家公园内的晚白垩世非海相地层中,发现了3个非常大的翼龙类的部分骨骼,最大的标本翼展约15.5公尺(51英尺),使其成为见闻中最大的飞行动物。这些爬虫类的解剖及化石发现处的地形表明,其食料是腐肉而不是鱼。翼龙化石不超过白垩纪,它在自然界中的地位被真正的鸟类所取代。
3. 关于一部猿人影片,高分进
你说的是《智人》
一部名为《智人》的电影,由法国和加拿大共同拍摄。
该电影通过还原的方法,以记录片的形式,讲述了根据现有的发现所推测出的关于人类史前文明的故事:
在四十万年以前,一个非凡的种群加入到了这个世界,他们是智人,我们的祖先。他们翻山越岭,不断改变自己以适应环境的每一处细微变化。一次又一次地他们失去了一切,然而他们总是可以超越自己的极限并最终幸存下来。他们学会了种植农作物、驯化动物,修建村庄,改善环境,人类成为动物王国中最强大的种群,他们在想象的世界中遨游,并在这个过程中发现了美术和梦幻的能力。但种群又是怎样出现的,从哪里来的呢?
八百万年以前,这个星球突然变冷,水被冻结在地球两极,巨大的冰盖覆盖了整个欧亚大陆。在北方生命必需开始适应寒冷。热带地区,生命要和干旱进行绝望的斗争。而在非洲大陆人类发现他们的森林正在逐渐消失。他们中的奥瑞恩和图梅逐渐适应了大草原的生活,并学会了直立行走。四百万年前,他们消失了,进化成一种更具适应性的新族群——南方古猿。他们的后代继续直立行走,并靠着食用耐寒的植物生存了下来,但最终他们还是灭绝了,他们无法抵抗强大的肉食动物。
接下来出场的是哈比利斯人,事实上这个灵巧的人种才可以称得上真正意义上的人类代表。他们学会了使用工具,并开始了对整个地球的探索,他们发展成了一个新的人种——直立人。这些会站着的人发现了火,他们完成了一个伟大的飞跃,直立人开始了他们征服世界的旅途。他们离开非洲,来到了欧亚大陆。在不知不觉中,一小部分男人和女人已经为现代人的形成做好了准备。而此时,生存了一百多万年的直立人也逐渐地消失了。
类现代人的时代到来了,经历了上百万年,他们的身体逐渐苗条,前额变平,大脑容量逐渐变大,结构逐渐复杂。而类现代人的探索也来到了中东地区,他们开始穿衣服,进化成新的人种。智人发现了亚洲大陆,在迁徙途中,他们的外貌有了很大变化,并与直立人融合,组成了亚洲人。一万两千年前,全球温度开始升高,各个大陆逐渐呈现现在看到的情况,类现代人开始定居生活。他们学会饲养家畜,史前文明结束了。
过去,给真正的人下个定义,对人类的状况作出描述,以及确定人类的界限,通常是哲学家、神学家、政治家以及思想家的任务。但是自从1920年代以来,随着人类进化这方面研究工作的进展,对于真正的人——智人——的定义问题,已经不仅是人类学家和解剖学家所从事的课题,而是遗传学家、生物化学家、生物统计学家、分类学家以及其他生物学专家们共同关心的问题。现在日益清楚的问题是,早期智人在中更新世晚期(距今大约25万∼10万年)曾经发展得相当迅速,就是这个马赛克式进化过程的主题。
人类的头骨由颅骨与面骨两部分组成。颅骨包括头盖骨与颅基部分,面骨包括眼窝、鼻骨、颧骨、上腭骨以及下腭骨各部分。从人类似猿祖先的头骨进化到人类头骨的过程中,主要趋势是∶脑子增大(根据颅容量的测定),颅盖骨变圆,咀嚼器官变小。智人牙齿的特征与咀嚼器官的缩小这一基本事实有关。齿列拥挤,每一颗牙齿也随之变小,尤以第3臼齿明显。智人躯干与四肢骨骼(颅下骨骼)形态的特征是,充分适应于直立姿势与两足跨进步态。这种特殊的运动能力,是至少经历200万年进化过程才达到的,这个过程的某些方面,在人属的一些早期成员身上以及在南猿(可能已经发展成为人属的祖先)身上也表现得很明显。人在步行时,为了使两脚充分有效地交替跨步,必须使每一条腿能够轻松地离开地面摆动;骨盆倾斜的机制使摆动的一侧升高,腿部得以抬离地面。上肢对于两足行走的姿势,需要配合的地方较少,而与身体移动时的动力平衡有关系。手臂的摆动是两足行走姿态的正常组成部分,可以补偿身躯向持重一侧所产生的扭曲作用。对于上肢来说,双足行走的选择优势是巨大的,主要表现在双手获得解脱,人可以腾出手来携带幼儿、食物、工具或者武器,同时也使双手有可能发挥出诸如制造工具等操作上的功能。
尼安德塔人:过去根据出土的头、齿以及颅下骨骼等全部组合的特征,通常将尼安德塔人看作是一个独立的种。现代大多数分类学者,倾向于把尼安德塔人包括进智人种内,而把玉木(Wurm)冰期典型尼安德塔人定为智人的一个亚种;因此称作智人尼安德塔亚种,而不是尼安德塔人。
维特斯佐洛人:1965年,在匈牙利盖赖切(Gerecse)山麓的维特斯佐洛遗址出土一些人类化石遗存,并有石器文化遗存和哺乳动物骨化石。最早发现的人化石是属于一个儿童下牙中的一些乳齿碎片(维特斯佐洛第1号标本)。第二次出土的成人化石(维特斯佐洛第2号标本)是裂成两块的大枕骨。
斯旺司孔人(Swanscombe man):早期智人中比较著名的一个代表,是1935∼1936年间发现于英国肯特郡斯旺司孔泰晤士河砾石层中层的一些旧石器和一具人头骨的两部分,砾石层形成于40万∼20万年前的明德-里斯(Mindel-Riss)间冰期。20年之后,从这个地点又出土了第三块人头骨,与以前出土的两块头骨恰好可以拼合成一个颅骨的后半部分。这三块骨片实际上都是完整的,估计属于一个成年人。根据测量数据,与智人无差别。
施泰因海姆人:1933年在德国斯图加特(Stuttgart)附近施泰因海姆曾出土与斯旺司孔头骨时代大致相同的另一头骨化石。标本出土的层位是夹在更新世沉积物中的砾石坑中,其时代为明德-里斯间冰期。这具头骨属于一个成年人,包括颅骨与面骨的右侧部分,颅骨的基部大部分遗失,但是还保留了相当大的一块腭骨与一些牙齿,牙齿包括一颗前臼齿与左右两侧全部臼齿。
丰德谢瓦人(Fontechevade man):在欧洲发现的第四个早期智人的头骨化石,包括颅盖骨的一些破片,出土地点是法国夏朗德省(Charente)丰德谢瓦。根据随同出土的动物化石与石器,确定其时代属于里斯-玉木间冰期。法国人类学家瓦洛瓦(H.V. Vallois)认为标本与智人无异,据称,标本无眶上脊,颅容量在1,400立方公分以上。
奥莫人(Omo man):1967年,由肯亚古人类学家利基(Richard Leakey)领导的国际奥莫遗址发掘队肯亚小组,在衣索比亚南部两个地点发现了两个头骨的大部分化石遗存和数量相当多的肢骨,据测定,这两个遗址的时代是东非的中更新世晚期或者晚更新世的早期(大约距今20万∼7万年)。其中最完整的奥莫第II号标本,其颅容量为1,430立方公分,是发展中的智人的非洲早期代表。
早期智人在35万年前可能出现在东南欧,20万∼25万年前出现在西欧,13万年前出现在东非。以后,在欧洲其馀地区、地中海沿岸、中国以及远东地区都有智人的遗存出土。约2万年前智人渡过白令海峡进入美洲,从东南亚半岛进入澳大利亚的时间则较早。
已知最早石器文化始于更新世早期(约100万年以前),大体上可以分为基本上平行发展的两个系统,一个是手斧文化,另一个是石片石器文化。两种类型进一步多样化之后,石器品种增多,每种石器都有较专门的用途。
近年来由于化学技术与辐射测量技术的发展,对于地下埋藏的古物之年代测定方法也有了很大的改进。智人化石遗存的年代测定数据是∶维特斯佐洛遗址距今35万年;斯旺司孔遗址距今25万年;施泰因海姆遗址距今20万年;丰德谢瓦遗址距今7万∼15万年;奥莫遗址距今13万年。
精彩视点:《智人》是2003年法国第三电视台播出的电影《人类进化史》的第二部曲,本剧在2005年1月首播立即创下了极高的收视率。超过九百万的法国人都守在电视前面观赏这部巨作,创下法国电视史上最高的收视率。随后发行的原声带和DVD更是造成轰动,单单法国一地便狂卖了数十万张。
《智人》是导演雅克·马拉特继《人类进化史》之后,再次用镜头记录人类世界的发展过程的经典之作。影片的拍摄周期长达13个月,素材影像超过120个小时。而在这之前,导演雅克·马拉特用了几年的时间进行筹备,了解有关人类发展的专业知识。据介绍,智人是人类演化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阶段之一。影片《智人》用搬演的方法,记录了人类在演化过程中必须面对的许多艰难与危险。运用旁白的方式,片中由智人其中一员“开口”介绍他们的生活,也使观众接近智人的生活,为风雪中找不到避难所就冻死的部落成员而难过;会为失去了自己爱人的部落女孩悉心照顾他人之子的做法而动容。
《智人》带领了我们去探究伟大的祖先是如何与大自然不屈不挠地抗争,也让我们对今日所拥有的生活心怀感恩,是的,有时候真的觉得我们的生活很累、很艰辛,但是,和我们的祖先比起来,我们真的是叫幸福很多了,最起码我们生活在科技发达的文明时代,不用时刻担心野兽的袭击,不再恐惧雷电的来临,不再天天为了食物的来源而发愁……感谢那些伟大的发现,人类的生活再也不像过去那样了。
我会记住智人这个人类演化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阶段之一,我会把他们的故事告诉他们的孩子,永远不要忘记了。无论我们的肌肤是什么颜色,无论我们的眼睛是什么颜色,现在我们60多亿人的祖先是同一个祖先,他们生活在时间之初。我们就是来自我们父母亲的礼物,感谢他们,因为他们,我们才能在其它星球上开始新的旅途……
4. 南京大屠杀电影
1、《拉贝日记》
影片《拉贝日记》由佛罗瑞·加仑伯格执导,乌尔里奇·图克尔、丹尼尔·布鲁赫、史蒂夫·布西密、张静初和香川照之等联袂领衔主演。影片取材自拉贝撰写的战时日记《拉贝日记》,通过这个“中国版辛德勒”的传奇故事,再现了南京那段惊心动魄的惨烈记忆。
影片从亲历者角度记录了“南京大屠杀”始末,是证实“南京”事件信息最为完整详实的史料。曾对纳粹主义深信不疑的拉贝,在战争的残酷现实中挺身而出,在“南京大屠杀”期间一手组建起“国际安全区”,挽救了20万中国百姓的生命。
2、《南京1937》
《南京1937》是由龙祥影业公司、中国电影合作制片公司联合制作,吴子牛执导,秦汉、刘若英等人主演的战争片。该片以1937年发生于中国南京的战事为背景,讲述了一个中日结合的家庭在南京大屠杀中遭遇的故事。
3、《黄石的孩子》
《黄石的孩子》是由中国、澳大利亚、德国联合拍摄的一部抗战期间的影片。由罗杰·斯波蒂伍德执导,乔纳森·莱斯·梅耶斯、周润发、拉达·米契尔和杨紫琼等联袂出演。影片的背景是上个世纪三十年代末饱受战争蹂躏的中国。电影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讲述了一个英国人乔治·何克,带领60个孤儿踏上不平凡的征程。
南京相关介绍:
中国四大古都、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 ,历史上曾数次庇佑华夏之正朔 ,是四大古都中唯一未做过异族政权首都的古都 ,长期是中国南方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南京早在100-120万年前就有古人类活动,35-60万年前已有南京猿人在汤山生活,有着7000多年文明史、近2600年建城史和近500年的建都史,有“六朝古都”、“十朝都会”之称。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南京
5. 有一部描写远古人类到现代的电影
不知道楼主说的是哪一部,就给你介绍一部吧:
称:时空访客(JUST VISITING)
编剧:克里斯蒂安·克莱威尔、让-马里·波尔、约翰·休斯
导演:让-马里·波尔
主演:让·雷诺、克里斯蒂安·克莱威尔、克里斯蒂娜·艾伯格特
故事梗概:
故事发生在12世纪的法国。以勇气著称的瑟伯特家族领军人物——康特公爵,带着家人、随从赶到城堡与美丽的罗萨琳公主订婚。在接风宴会上,一直垂涎于公主的美貌和财富的渥里克公爵暗地买通巫婆,在康特的酒中下了迷药。康特酒后神志不清亲手杀死了公主,被打入大牢。
康特忠诚的下人安德烈找来了巫师帮助康特回到宴会开始以前,以挽回发生的一切。但粗心的巫师少放了一味药,当康特和安德烈清醒后,发现自己来到了21世纪的美国芝加哥!
康特遇到了他的后人——朱丽亚,这位和罗萨琳公主长相酷似的女孩更加唤起了康特要挽救心上人的决心。如果康特不尽快赶回到12世纪,罗萨琳公主不能复生,那就意味着朱丽亚将从这个世界上消失。与康特的急切心情完全相反的是安德烈,他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安德烈结识了邻家女孩,尽管在12世纪安德烈只是个一无所有地位卑贱的仆人,但在今天的芝加哥,他身上随便一件物品都是价值连城。安德烈和女孩一起购物、跳舞,他第一次体会到自由的滋味。
一方面朱丽亚带着康特寻找回到12世纪的途径,另一方面巫师也赶到了芝加哥。康特与巫师重逢,大家相约在来到芝加哥的地点回到过去。此刻的安德烈既不愿离开主人康特,又放不下心爱的姑娘。左右为难之际,朱丽亚出面向康特提出要安德烈留下。
安德烈获得了自由,踏上了周游世界的旅途。康特和巫师回到了宴会上,揭穿了渥里克的阴谋,挽救了公主。这之后康特将会和公主幸福的生活在一起,但对于芝加哥这段奇妙的旅行,康特一生都不会忘记。
精彩视点:
本片拍摄于2001年,由曾出演过《这个杀手不太冷》、《达芬奇秘密》等影片的著名影星让·雷诺领衔主演。与让·雷诺以往出演的角色不同,在本片中,他一改往日英雄硬汉形象,出演了一个极具喜剧色彩的人物。表情夸张、眼神游离、穿着古怪、行动笨拙,这一切本身就已让人捧腹,加上让·雷诺出彩的表演,令整个影片笑料百出。
公爵再次到访
《Just Visiting》-刚接触到这个片名,可能很多人都会感觉这是某部影片的续集。没错,《时空访客》确实是一部续集影片,但更确切地说,它是一部法国卖座片的“美国版本续集”。
早在1993年,法国高蒙电影公司就曾推出了一部非常卖座的科幻喜剧《来访者》(Les Visiting)。它不仅在法国及全欧洲赚得了丰厚的票房,甚至在当年的亚洲也有不错的收益,以至于高蒙公司在当时美国翻拍法国片的热潮中扬言:坚决不把翻拍权卖给美国!1998年,高蒙公司又拍摄了《来访者》的续集《时间走廊:来访者2》(The Corridors of Time:The Visitors2),反响依然很好。
但到了1999年,不知是何原因高蒙公司最终还是把翻拍权拱手交给了美国迪斯尼公司。迪斯尼立刻投资4000万美元,如数请来了当年法国版的导演、编剧、演员等原班主创人马,再加上美国这边身手不凡的专家,风风火火地拍摄了今天我们要看到的这部美国版《时空访客》。
重量级的演员阵容
对于影片的第一男主演让·雷诺,影迷们对他可以说是非常熟悉。让·雷诺出生于摩洛哥著名城市卡萨布兰卡,父母都是西班牙裔法国人,为了逃避纳粹统治才来到了北非。12岁时他随父母回到法国居住,但不久后母亲的去世给他带来了巨大的打击,也在各方面影响了他的生活,更磨练了他坚毅的性格。自幼对演戏就情有独钟的他高中毕业后进入当地的公立戏剧学校读书,毕业后却因演戏无门而不得不靠打零工维持生计,之后得朋友推荐才得以有机会进入电视台参加演出。1980年,让·雷诺遇到了导演吕克·贝松,从此开始了亲密友好的合作。在吕克·贝松指导的《夜海倾情》、《这个杀手不太冷》等5部影片的合作中,两人建立起极佳的信任和默契。尤其是吕克·贝松为他量身打造的《这个杀手不太冷》,更是令让·雷诺跻身世界级影星之列,从此开始了他的好莱坞电影生涯。之后他与梅格·瑞恩合作主演了《情定巴黎》、与汤姆·克鲁斯合作了影片《职业特工队》以及和罗伯特·德尼洛主演了《浪人》,这些与好莱坞当红影星的合作使让·雷诺身价倍增。作为法国中生代演员中出类拔萃的一个,让·雷诺演戏功底十分扎实,戏路多变,不仅在多部动作片中有上佳表现,另外他还极具喜剧天份,在CCTV-6即将播出的这部《时空访客》中,观众就可以欣赏到他幽默风趣的一面。尽管让·雷诺演技精湛,也算是功成名就,但却似乎一直与国际大奖无缘,多次失之交臂。直到2000年底,才因在叫好又叫座的影片《赤色追缉令》中出色的表演被欧洲电影奖颁赠了终身成就奖。
另一位男主演-扮演仆人的克里斯蒂安·克莱威尔对于许多观众来说就比较陌生了,因为他是一名百分之百的法国本土演员,此前从未出演过好莱坞的片子。但是对于热衷于CCTV-6的观众来说,克莱威尔可不是第一次和大家见面。在曾经播出的影片《埃及艳后的任务》中,观众就已经欣赏到他精彩的演出了。虽然观众对克莱威尔的了解不多,但这并不代表他是个无名的演员。在法国,他是观众公认的最有天赋的喜剧演员兼剧作家之一,知名度并不低于让·雷诺。用美国人的话来说,克莱威尔在法国人心目中的地位就如同金·凯瑞在美国人心中的位置一样。此外,克莱威尔还担任了本片的编剧和制片工作。对于他全方位的才能可见一斑。
除了两位男主角以往,本片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演员,她就是同时扮演康特的情人罗萨琳公主和后代朱丽亚两个角色的克里斯蒂娜·艾伯格特。这位年轻漂亮的女演员是美国家喻户晓的电视明星,在少女时代就已出演过了不少电视连续剧。成年后演出的电影渐多,但主要还是以电视为主。如她和格温妮斯·帕尔特洛主演的《空姐梦》(A View From The Top)、和卡梅隆·迪雅兹主演的《最甜蜜的事》(Sweetest Thing)等都是当年相当卖座的电视连续剧。
强大的背后制作班底
《时空访客》的制作人员可以说都是功力相当深厚的高手。法国导演让-马里·波尔是两集法国版《来访者》的导演,此外,他还曾与克里斯蒂安·克莱威尔合作过多部喜剧,在法国有很高的声誉。美国制片人雷卡杜·密斯特里斯是迪斯尼公司的一员大将,曾制作过《101斑点狗》、《飞天法宝》、和《家有杰克》等卖座片。
因为是美法两国演员共同合作拍片,拍摄过程中自然牵扯到语言问题。尽管让·雷诺和克里斯蒂安·克莱威尔的英语都说得不错,但讲起台词来还是难免心虚。尤其对于从未拍过英语片的克莱威尔来说,用英语念台词就更没底了。因此,剧组特别为他请来了当年在《英国病人》中辅导朱丽叶·比诺什发音的语言老师,训练和纠正他的英语发音,以便在影片上映时不会给美国观众造成听力障碍。不光是法国演员要纠正发音,未了让克里斯蒂娜·艾伯格特扮演的法国情人更有说服力,剧组也请来了在《莎翁情史》中辅导格温妮斯的语言老师来专门训练艾伯格特的英式发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