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电影大全 > 佛教电影大全玄奘法师传记

佛教电影大全玄奘法师传记

发布时间:2022-09-20 09:46:11

① 推荐几部好的关于佛教的电影或电视剧,谢谢

电视剧:观世音传奇、玉琳国师之再世情缘、地藏王、鉴真东渡、俞净意公遇灶神、百年虚云、布袋和尚、玄奘
电影:妈祖、玄奘、六祖慧能、达摩祖师、一轮明月(弘一法师)、圣心、元晓大师、密勒日巴、希望树、旅行者与魔术师、逆缘

② 西天取经的玄奘故事简介

为探究佛教各派学说分歧,玄奘于贞观元年一人西行五万里,历经艰辛到达印度佛教中心那烂陀寺取真经,前后十七年,遍学了当时大小乘各种学说。公元645年玄奘归来一共带回佛舍利150粒、佛像7尊、经论657部,并长期从事翻译佛经的工作。

玄奘及其弟子翻译出典75部(1335卷),译典著作有《大般若经》《心经》《解深密经》《瑜伽师地论》《成唯识论》等。《大唐西域记》十二卷,记述他西游亲身经历的110个国家及传闻的28个国家的山川、地邑、物产、习俗等。《西游记》即以玄奘取经事迹为原型。

(2)佛教电影大全玄奘法师传记扩展阅读

贞观十九年,玄奘返祗长安,时年46岁,出游外达17年,历56国。史载当时“道俗奔迎,倾都罢市”。玄奘从印度及中亚地区带带回国的梵筴佛典非常丰富,共526筴、657部 ,对佛教原典文献的研究有很大的帮助。

玄奘法师回国后翌年,即贞观二十年(646年)即开始组织翻经译场,首先在弘福寺翻经院进行,其后在大慈恩寺,北阙弘法院、玉华宫等处举行,直至麟德元年(664年)圆寂前为止,共19年,先后译出佛典75部,1335卷。所译之经,后人均称为新译。

他还口述由辩机笔受完成《大唐西域记》。全书记述高昌以西玄奘所经历的110个和传闻所知的28个以上的城邦、地区、国家的情况,内容包括这些地方的幅员大小、地理形势、农业、商业、风俗、文艺、语言、文字、货币、国王、宗教等等。

不仅是是研究中亚、南亚地区古代史、宗教史、中外关系史的重要文献。

此书传世版本很多,这三个古本,对校勘、研究《大唐西域记》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此外,玄奘又奉敕将《老子》等中国经典译作梵文,传于印度。

③ 影片《玄奘大师》的感想以及评价

最近无意中观看了电影纪录片《玄奘大师》,本着看一看真人西游的想法才看的。
谁知到看过之后,很有感觉,就又看了2遍,突然有醍醐灌顶的感觉,总是有一肚子话要表达,所以就在这里写下了以下这些话,冥冥之中上天注定我要写的吧,谁知道~
纪录片《玄奘大师》观后感
萧瑟磬铭演奏着浑厚古老的音乐,朴实无华的3D动画一段一段描绘出了一个个古迹,最终浮现出一纸地图天竺-那烂陀。
天竺,我知道,古印度一代的统称。古印度是一个著名的文明古国,也是佛教的发源地。古印度人曾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古代文明并有许多发明,例如阿拉伯数字、国际象棋、甘蔗制糖法等。据说天竺的叫法也是从唐代开始的,估计也是玄奘大师给音译的吧。那烂陀我可不知道了,所以网络了一下(那烂陀[Nālandā] 古印度佛教寺院及学术中心)之后就明白了,这里就是西天取经的地方。
解除了以上疑惑,认真的观看起来。纪录片就是一部流水账,要不是这样,使用电影常用的倒叙,插叙,双线并行等常用手段拍摄出来的就不是记录片了。影片真是地记录了玄奘大师的一生,以及他的精神。对理想永不放弃,对信念始终坚持,这就是玄奘的精神,这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这个就是该片的中心思想。
影片看完了,还有N多不解之处,于是网络N次,一一解疑。我在这里可以负责任的说,本片基本就是照着玄奘大师(大唐西域记)所记载的真实故事拍摄,拍摄的线路也是按照(大唐西域记)里面记载的古“丝绸之路”路线拍摄的,所有能拍摄到的遗址(就连战火中阿富汗)都一一记录影像,靠着电脑动画再复原出1500多年以前的样子,还原历史,电影做的很是认真。
说道玄奘大师,就不能离开佛,佛教。什么是佛-梵语 buddha 之音译,巴利语同。全称佛陀、佛驮、休屠、浮陀、浮屠、浮图、浮头、没驮、勃陀、馞陀、步他。意译觉者、知者、觉。觉悟真理者之意。亦即具足自觉、觉他、觉行圆满,如实知见一切法之性相,成就等正觉之大圣者。乃佛教修行之最高果位。用现代的话来说,是一个对于宇宙人生彻底明白的人,真正圆满觉悟的人,又被称为一切智人或正遍知觉者。佛教与耆那教都以“佛陀”这个称号来尊崇他们的创始者;也用这个称号来称呼真正解脱的“人”。(网络提供)
佛教-佛教(Buddhism):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由公元前6-前5世纪古印度的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王子所创,他的名字是悉达多 (S.Siddhārtha, P. Siddhattha),他的姓是(S. Gautama, P. Gotama)。因为他属于释迦 (Sākya)族,人们又称他为释迦牟尼,意思是释迦族的“圣人”。(网络提供)
请大家看好“人”,对是人不是神。1500多年以前玄奘大师是被佛的文化,知识所吸引偷渡留学去的,抱着把学成好武艺、服务帝王家的那种理想去的,最重要的恰恰是他的回归,那才是他的精神,也就是玄奘精神最根本的体现。
1500多年的佛和现在中国化的佛有着本质的区别,佛教中国化之后,不知道是佛教的悲哀还是中国的悲哀。
好好的一个人“佛-乔达摩.悉达多”,为了寻求无限的知识、宇宙的奥秘、人类本心等诸多疑问,所做的诸多论文、动作及方法,被N年以后的中国化的佛家理论无限的夸大、神话、唯物唯心。这就是佛教中国化佛教的悲哀,人类的悲哀!
佛教-应该是著作、典籍、知识、故事会等,不应该是迷信、报应、鬼怪等妖魔化的综合体。
观看影片以后,知道了1500年以前的寺院,本身的功能类似于学校,是为了那些追求佛教修行之最高果位,用现代的话来说,是一个对于宇宙人生彻底明白的人学习、生活、上课的地方,不是象中国寺庙烧香、请愿、求财、辟邪的地方。
1500年以前的人都可以拥有的智慧和素质,怎么到了1500年以后的中国,变的这么俗气,无知,铜臭,不要脸了呢?真的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快。
希望佛是属于全人类的,佛的知识也是属于全人类的,千万不要被中国化的佛密闭了大家的心灵,扰乱了大家的视听,污染了大家的双眼。

④ 有关佛教的电影

1.达摩祖师(这是上个世纪90年代的片子,讲述的达摩从印度来中国传法的故事。这个片子拍摄的很好,不过,个人觉得如果将那些没有意义的打斗场面删去,增加一些佛理故事,会更好。本片能够给人不少启发,对于入门来说,相当有帮助。在片中,中国人的丑态有所暴露,很值得深思。这也可能是导演刻意的在解析国人吧。非常推荐这一部电影。我也看了十几遍,今天又看了一遍。每看一遍都感触很深)
2.禅(日本拍的,讲述了日本佛教的道元来中国学佛有成后,回日本弘扬佛法,规范日本佛界戒条,并自开门户的故事)
3.春夏秋冬又一春(又叫《春去春又来》,韩国拍的。对佛理有一些深刻的阐发。看了后,可以去看一下相关的影评,相信对你一定有所启发。比如说他们的水上寺庙,禅房里有门,但是却没有墙壁,代表的是,佛家的戒条)
4.释迦牟尼佛传(电影有些老了。最感触之处是那个乞讨的老太太,将辫子卖了换香油,供奉佛)
5.鉴真大和尚(这是一部动画片,最经典的一句话是“天下的事,很少有一次就能完成的。所以,尽管无常来临,对的事情,做就对了。”主线是鉴真六次东渡)
6.玄奘之路(这部片子类似于纪录片,几乎没什么剧情,也很少阐述佛理,但是宣传却很火)
7.百年虚云(这是电视剧,感觉编剧不行,似乎有故意美化的感觉。这个片子,我看着感觉相当肤浅,不推荐。)
8.一轮明月(讲的是弘一法师李叔同的故事,濮存昕演的。这部片子,片头给人一种佛家的大气魄感觉,但是整个片子不知道为什么拍着拍着就越来越显示出了小情调之感。根本就没有将文化大师弘一法师的内涵展现出来。我就不明白为什么有这么好的题材、人物、剧情,甚至是社会的广泛影响力,却依旧拍不成好片子来。赶《达摩祖师》差了不止一个火候)
9.了凡四训(这部片子好像是一个系列的。不是简单的电影,看着更像是在看书。剧中的人物对白,就像是在背书一样。有些故事,还用了动画来演述。但是道理确实很深刻。值得一看)

⑤ 玄奘的主要事迹有哪些

玄奘及其弟子翻译出典75部(1335卷),译典著作有《大般若经》《心经》《解深密经》《瑜伽师地论》《成唯识论》等。《大唐西域记》十二卷,记述他西游亲身经历的110个国家及传闻的28个国家的山川、地邑、物产、习俗等。、

玄奘(602~664),名陈袆(一说名为“陈祎”),洛州 缑氏(今河南偃师 滑国故城)人。世称三藏法师,俗称唐僧。他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相,不畏生死的精神,西行取佛经,体现了大乘佛法菩萨,度化众生的真实事迹。

他的足迹遍布印度,影响远至日本、韩国以至全世界。玄奘的思想与精神如今已是中国、亚洲乃至世界人民的共同财富。

贞观十九年(645年),在唐太宗的支持下,玄奘在长安设立译经院(国立翻译院),参与译经的优秀学员来自全国以及东亚诸国。他于长安弘福寺组织译场,开始译经,其后在大慈恩寺,北阙弘法院、玉华宫等处举行。

译经讲法之余,玄奘还口授由弟子辩机执笔完成了著名的《大唐西域记》一书,全面记载了他游学异国的所见所闻。

(5)佛教电影大全玄奘法师传记扩展阅读:

玄奘之弟子:

神昉、嘉尚、普光、窥基,号称奘门四哲,皆为法相之大家;普光、法宝、神泰,则称俱舍三大家;窥基、神泰、顺憬又为因明巨匠;新罗高僧圆测,为玄奘神足,新罗元晓,为华严大家;西域利涉,为护法名僧;南山道宣为之证义,乃律学宗师;玄应,义学名家;东塔怀素,后为新疏之主。

玄奘对唯识学说的整理和研究,付出了很大的力量。他在印度求学时,在杖林山胜军居士处学习唯识两年。

回国之前,把那烂陀寺解释世亲《唯识三十颂》及十大论师的注疏共2500颂,统统搜集起来,并揉译成《成唯识论》一书,成为中国唯识宗的主要经典。

⑥ 中国佛教三大翻译家之一的玄奘,有关他西天取经的故事有那些

玄奘(600-664年)是唐代著名高僧,法相宗创始人,佛经翻译家、旅行家。俗姓陈,名炜。洛州缑氏(今河南偃师)人。也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翻译家、旅行家、外交家、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

他西行5万里,历时17年,到印度取真经,并穷一生译经1335卷。他的足迹遍布印度,影响远至日本、韩国以至全世界。他的思想与精神如今已是中国、亚洲乃至世界人民的共同财富。

隋大业八年(612年),玄奘时年13岁,于东都洛阳净土寺出家。隋大业十二年(616年),玄奘随其兄长赴长安居留,后入汉川,北至益州,适逢空、景二法师,从之受学。继而至高僧大德云集的成都学习。武德五年(622年),玄奘于成都受具足戒。后玄奘游历各地,参访名师,讲经说法。

通过多年来在各处讲筵所闻,他深感异说纷纭,无从获解。特别是当时摄论、地论两家关于法相之说各异,遂产生去印度求弥勒论师之要典《瑜迦师地论》作为依据,发扬法相唯识宗之根本理论。贞观元年(627)玄奘结侣陈表,请允西行求法。但未获唐太宗批准。

然而玄奘决心已定,乃“冒越宪章,私往天竺”,长途跋涉五万余里。贞观元年,玄奘从长安出发西行,在途中经兰州到凉州(姑藏),继昼伏夜行,至瓜州,再经玉门关,越过五烽,渡流沙,备尝艰苦,抵达伊吾(哈密),至高昌国。

贞观二年正月玄奘到达高昌王城(今新疆吐鲁番县境),受到高昌王麴文泰的礼遇。后经屈支(今新疆库车)、凌山(耶木素尔岭)、素叶城、迦毕试国、赤建国(今苏联塔什干)、飒秣建国(今撒马尔罕城之东)、葱岭、铁门。

到达货罗国故地(今葱岭西、乌浒河南一带)。南下经缚喝国(今阿富汗北境巴尔赫)、揭职国(今阿富汗加兹地方)、大雪山、梵衍那国(今阿富汗之巴米扬)、犍双罗国(今巴基斯坦白沙瓦及其毗连的阿富汗东部一带)、乌伏那国(巴基斯坦之斯瓦特地区),到达迦湿弥罗国。

在此从僧称(或作僧胜)学《俱舍论》、《顺正理论》及因明、声明等学,与毗戌陀僧诃(净师子)、僧苏伽蜜多罗(如来友)、婆苏蜜多罗(世友)、苏利耶提婆(日天)、辰那罗多(最胜救)等讨信纸佛学,前后共2年。

贞观五年,抵摩揭陀国的那烂陀寺受学于戒贤。玄奘在那烂陀寺历时5年,备受优遇,并被选为通晓三藏的十德之一。前后听戒贤讲《瑜伽师地论》、《顺正理论》及《显扬圣教论》、《对法论》、《集量论》、《中论》、《百论》以及因明、声明等学,同时又兼学各种婆罗门书。

贞观十年玄奘离开那烂陀寺,先后到伊烂钵伐多国(今印度北部蒙吉尔)、萨罗国、安达罗国、驮那羯碟迦国(今印度东海岸克里希纳河口处)、达罗毗荼国(今印度马德拉斯市以南地区)、狼揭罗国(今印度河西莫克兰东部一带)、钵伐多国(约今克什米尔的查谟),访师参学。

他在钵伐多国停留两年,悉心研习《正量部根本阿毗达磨论》及《摄正法论》、《成实论》等,然后重返那烂陀寺。

不久,又到低罗择迦寺向般若跋陀罗探讨说一切有疗三藏及因明、声明等学,又到杖林山访胜军研习唯识抉择、意义理、成无畏、无住涅槃、十二因缘、庄严经等论,切磋质疑,两年后仍返回那烂陀寺。此时,戒贤嘱玄奘为那烂陀寺僧众开讲摄论、唯识抉择论。

适逢中观清辨(婆毗呔伽)一系大师师子光也在那里讲《中论》、《百论》,反对法相唯识之说。于是玄奘著《会宗论》三千颂(已佚),以调和大乘中观、瑜伽两派的学说。

同时参与了与正量部学者般若多的辩论,又著《制恶见论》一千六百颂(已佚)。还应东印迦摩缕波国(今印度阿萨姆地区)国王鸠摩罗的邀请讲经说法,并著《三身论》(已佚)。

贞观十九年,玄奘返祗长安,时年46岁,出游外达17年,历56国。史载当时“道俗奔迎,倾都罢市”。玄奘从印度及中亚地区带回国的梵筴佛典非常丰富,共526筴、657部,对佛教原典文献的研究有很大的帮助。

玄奘法师回国后翌年,即贞观二十年(646年)即开始组织翻经译场,首先在弘福寺翻经院进行,其后在大慈恩寺,北阙弘法院、玉华宫等处举行,直至麟德元年(664年)圆寂前为止,共19年,先后译出佛典75部,1335卷。所译之经,后人均称为新译。

他还口述由辩机笔受完成《大唐西域记》。全书记述高昌以西玄奘所经历的110个和传闻所知的28个以上的城邦、地区、国家的情况,内容包括这些地方的幅员大小、地理形势、农业、商业、风俗、文艺、语言、文字、货币、国王、宗教等等。

不仅是是研究中亚、南亚地区古代史、宗教史、中外关系史的重要文献。此书传世版本很多,这三个古本,对校勘、研究《大唐西域记》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此外,玄奘又奉敕将《老子》等中国经典译作梵文,传于印度。

(6)佛教电影大全玄奘法师传记扩展阅读

敦煌壁画现中国最早玄奘取经图,揭秘西行取经历程:

近日,敦煌研究院披露了敦煌壁画中现存的六幅《玄奘取经图》,画面均象征性地表现了玄奘西行取经17年的艰苦历程。这些壁画都绘制在甘肃瓜州境内西夏时代的洞窟里,是目前中国最早的玄奘取经图。

据了解,敦煌壁画中6幅取经图都是以玄奘与悟空两个关键人物刻画的。玄奘取经的故事因神话小说《西游记》而家喻户晓,书中以唐玄奘法师西行取经为题材,结合民间传说故事,塑造了一个敢于反抗、善于斗争,无所畏惧的叛逆者“美猴王”孙悟空的形象,深受人们喜爱。

敦煌研究院认为,丝绸之路是玄奘西行取经的必经之路,后世民间的艺术画师和当地的一些佛教信徒,为了表达对唐僧西行取经伟大精神的敬仰,即以当时流传的唐僧取经的神话故事为素材,在佛教石窟、寺院壁画中,创作了多幅《西游记》还没有成书前的《玄奘取经图》。

据敦煌研究院分析,敦煌藏经洞出土文献中有关玄奘西游取经的事迹多有记载,玄奘西行取经路过瓜州时得到地方官吏和民众的冒险帮助,因此留下了一段广泛流传的历险故事。画师们发挥艺术的想象力,将这段故事画上了墙壁。

以榆林窟第2窟西壁北侧的“取经图”为例,身披袈裟的唐僧站在激流滚滚的岸边,双手合十,礼拜观音。他身后的孙悟空毛发披肩,头戴金箍,一手牵白马,一手举额前遥望观音,并不施礼,大为不敬之态跃然壁上,白马仅露马头。画家把猴子顽皮、机敏,野性未泯的性格特征,刻画得惟妙惟肖。

敦煌研究院称,敦煌壁画中的六幅《玄奘取经图》的内容和表现手法基本一致。大都不是独立画面,而是穿插在观音经变和普贤经变中的插曲。这跟神话小说《西游记》中描述唐僧师徒路遇险恶,求助观音菩萨的内容相符合。

⑦ 电影《大唐玄奘》真的就是佛教的真实写照吗

您好,是这样的,电影中的诸多场景真实还原了玄奘西行的真实故事,可是电影中所展现出的佛教场景细节仍有着较大的争议。
电影中,玄奘法师出了瓜州后收了胡人弟子石磐陀,在给他皈依受戒的时候有这样一段台词,大概内容就是“我为你授的这个居士五戒很重要,不仅作为居士的你要好好持守,比丘、比丘尼也都需要持守”。有点佛学常识的人都应该知道,居士五戒是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和不饮酒。出家人的戒律中不杀生、不偷盗、不妄语和不饮酒是跟居士戒一样的,但在“淫”这一条上,出家人与在家居士的戒律是有根本区别的。出家人的戒是“不淫”,是完全断欲的,绝对不可以有男女关系。而居士是“不邪淫”,也就是说没有完全断绝淫欲,正常夫妻之间的生活还是可以的。虽然不淫包括不邪淫,但是作为精通三藏的玄奘法师口中对一个居士说不邪淫是比丘和比丘尼也需要遵守的,这种表达难免有表达不准确之嫌。
玄奘初见戒贤论师的时候,说的梵语基本都是对的,应该是有高人指点。但后面就不对了,开始说印地语。印地语属印欧语系印度语族,是由古梵语发展而来的一种现代印度雅利安语言。印地语是受到了阿拉伯语和英语的影响后才形成的语言,唐代的印度人肯定是不说印地语的。还有,无遮大会时候挂的那些梵语书写的贝叶经,写的竟然都是天城体。天城体是13世纪以后才有的,玄奘的时候,流行的应该是笈多体或巴米扬体,或者写悉昙体也行啊。对于不懂梵语的观众来说,写什么体,说什么语都无所谓,反正听不懂。但是毕竟佛教题材的电影,还是有很多懂梵语的人看的,如果细节方面能处理的再严谨一点恐怕会更好。
另外,当时的印度出家人是严格持守非时食戒的,就是所谓的过午不食。但是电影中出现了玄奘法师晚上与胜军论师一起吃饭的镜头,这显然也是不妥的。佛陀为什么制定这条非时食戒呢?是因为有一次一个长得比较吓人的比丘晚上进城乞食,结果吓到了一个怀孕的妇女,被他人讥嫌,故而佛陀制定戒律,过了中午就不可以再乞食了。当然,现在因缘环境变化了,很多出家人晚上开缘吃药食,那是另当别论。

⑧ 佛教电影都有哪些

《玄藏》《六祖法师》《释迦牟尼佛》

⑨ 有什么介绍佛教高僧的比较好的电影

[纪录片]禅者的脚步——《百年虚云》——特别推荐
《六祖慧能传》
《一轮明月》弘一大师
《鉴真东渡》
《济公》
《达摩祖师》
《玉琳国师》
《唐玄奘》

⑩ 好看的佛教电影

《一轮明月》濮存昕演的弘一法师光辉的一生非常好!

阅读全文

与佛教电影大全玄奘法师传记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没鼻子哈密赤是什么电影 浏览:821
电影少年结局剧情分析 浏览:469
前任三电影里的高清图片 浏览:754
全国万达电影院有几个 浏览:939
绵阳出的电影叫什么名字 浏览:957
电影情书图片海报 浏览:525
主角德彪东梅韩国电影 浏览:916
电影演员罗晋演的电视剧 浏览:358
圆月弯刀电影版完整版 浏览:690
小说遇见电影观后感 浏览:738
电影女作家去泰国旅游 浏览:120
蜡笔小新最新大电影完整版 浏览:526
法国电影凯撒奖中国演员 浏览:373
回到二十岁泰国电影 浏览:709
有可以看新电影的网站吗 浏览:100
一部游戏改编的恐怖电影 浏览:897
哆啦a梦大电影动物星球音乐 浏览:110
少林门电影完整版 浏览:27
大哥大续集电影开头曲 浏览:168
电影名字神权荷鲁斯之眼 浏览:9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