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电影金陵十三钗剧情简介
1937年的南京,日军残暴,满目疮痍,但由国际友人主持的一个教堂暂时还是一方净土。几个神职人员收留了一群躲在教堂里的金陵女大学生、13个躲避战火的秦淮河上的风尘女子,以及6个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国军伤兵。
共同面对有史以来最惨绝人寰的大屠杀的故事,结果竟然是那13个最“下贱”的女子成了保护众人的英雄。在这个相对封闭的空间里,他们共同面对有史以来最可怕、最没有人性的屠杀,产生了各种各样奇妙的感情。然而,教堂也不是永远的净土,日军终于冲进了这里。
伤兵被杀,女大学生则眼看就要被日军掳走凌辱。在这个时刻,这13个平日里被视为下贱的女子,在侵略者丧失人性的屠刀前,激发了侠义血性:她们身披唱诗袍,怀揣剪刀,代替教堂里的女学生参加日本人的圣诞庆祝会,去赴一场悲壮的死亡之约。
一、背景故事
原著名字是金陵十三钗,写的却是鬼子入侵、国破家亡的事;写的血流成河、生灵涂炭的惨剧,却是从女子书娟觉得极至耻辱的初潮写起。一九三七年十二月十二日,日本的炮火在南京肆意轰炸,历代名城被炸的处处千疮百孔,百姓抱头逃窜,诺大一个南京城,却无一藏身之所。
只有一座建在中国这片土地上的洋教堂,因为是美国人所建,所以在连天炮火中能安然无恙。所有的事情都是在这座天主教堂里发生的。在书娟只顾为自己的初潮备感羞辱的时候,一群秦淮河妓女为了逃命来到这里。
二、票房信息
影片《金陵十三钗》于2011年12月15日登陆中国全国院线。截至2011年12月18日晚24时,在不到四天的时间里,影片在全国公映场次近5万7千场,观众人次近350万,总票房近1.5亿成为当周的票房冠军。
影片上映的第二周累计票房达到2.04亿,观影人次达到475万,截至2011年12月25日晚24时,总票房达到3.56亿。第三周票房1.32亿,第四周票房7200万。该片在中国内地电影市场为连续四周周票房冠军,同时也是2011年华语电影票房冠军。影片最终的中国总票房为6亿元人民币。
B. 金陵十三钗 这部电影 为什么叫这个名字
因为最后给日本人去演出的是十三个人。
C. 金陵十三钗是什么意思
《金陵十三钗》是2011年张艺谋执导的一部战争史诗电影,根据严歌苓同名小说改编。克里斯蒂安·贝尔、倪妮、佟大为、张歆怡、黄天元和渡部笃郎等联袂出演。影片于2011年12月15日在中国内地上映。
电影的故事以抗日战争时期的南京大屠杀为背景,讲述了1937年被日军侵占的中国南京,在一个教堂里互不相识的人们之间发生的感人故事。一个为救人而冒充神父的美国人、一群躲在教堂里的女学生、14个逃避战火的风尘女子以及殊死抵抗的军人和伤兵,他们在危难的时刻放下个人的生与死,去赴一场悲壮的死亡之约。
角色介绍
1、约翰·米勒
演员:克里斯蒂安·贝尔
在片中的身份一开始并不是神父,而是一位入殓师,一个爱钱如命的酒鬼,只为负责给死去的英格曼神父化妆,才进入了教堂。但为了救助教堂里的学生,留了下来成为一名伪神父,他同时也收留了“金陵十三钗”(十三个青楼女子)。
2、玉墨
演员:倪妮
13个躲避战火的秦淮河上的风尘女子之一。当女学生们不甘被日军凌辱,准备集体自杀,被以玉墨为首的妓女们救下,成为了保护众人的英雄。
D. 金陵十三钗和金陵十二钗到底是什么意思
1、《金陵十三钗》是2011年张艺谋执导的一部战争史诗电影,根据严歌苓同名小说改编。
1937年,日军入侵南京,战火中,六朝古都化为废墟,众多中国军民被困城中。一支十数人的国军德械教导队余部在长官李教官(佟大为饰)指挥下,从日军手中救出了一批教会学校女学生,而李教官等人,至此丧失了出城的机会。
幸免于难的书娟(张歆怡饰)等学生返回文彻斯特教堂,随她们一起来到的,还有受雇远道至此收敛神父遗体的美国人约翰·米勒(克里斯蒂安·贝尔饰)。
此时的南京城中,逃难的人们蜂拥进安全区和教堂寻找庇护,十四名风尘女子强行进入教堂避难,其中精通英语的玉墨(倪妮饰)希望借助约翰的身份为一行人提供更多保护。教堂的墙壁,并不能阻挡日军的铁蹄,教堂内的人们,将面临孰生孰死的选择 。
(4)金陵十三钗电影名字是什么意思扩展阅读:
《金陵十三钗》媒体评价:
影片拥有两个重要的视点,一个是女学生的(旁白)、一个是好莱坞明星克里斯蒂安·贝尔扮演的伪装神父约翰的,这看似矛盾的叙事方式经过了精心安排:女学生的视点是幸存者的证词,提供了历史叙述的合法性,约翰的视点则是带有普世情怀的国际人道主义。
加上国军骁勇善战,这些都与官方在这一段历史上的态度完全吻合,因此此片会是关于南京大屠杀的华语电影里,获得内地观众及媒体好评最多的一部。(《南方都市报》评)
《红楼梦》是一部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人情小说,举世公认的中国古典小说巅峰之作,中国封建社会的网络全书,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小说以“大旨谈情,实录其事”自勉,只按自己的事体情理,按迹循踪,摆脱旧套,新鲜别致,取得了非凡的艺术成就。
“真事隐去,假语村言”的特殊笔法更是令后世读者脑洞大开,揣测之说久而遂多。后世围绕《红楼梦》的品读研究形成了一门显学——红学。
E. 金陵十三钗是什么意思
金陵十三钗是电影《金陵十三钗》里的人物形象,是指以玉墨为首的金陵的十三个风尘女子。
《金陵十三钗》是2011年张艺谋执导的一部战争史诗电影,根据严歌苓同名小说改编。克里斯蒂安·贝尔、倪妮、佟大为、张歆怡、黄天元和渡部笃郎等联袂出演。影片于2011年12月15日在中国内地上映 。
电影的故事以抗日战争时期的南京大屠杀为背景,讲述了1937年被日军侵占的中国南京,在一个教堂里互不相识的人们之间发生的感人故事。一个为救人而冒充神父的美国人、一群躲在教堂里的女学生、14个逃避战火的风尘女子以及殊死抵抗的军人和伤兵,他们在危难的时刻放下个人的生与死,去赴一场悲壮的死亡之约。
角色介绍
1、约翰·米勒演员克里斯蒂安·贝尔
在片中的身份一开始并不是神父,而是一位入殓师,一个爱钱如命的酒鬼,只为负责给死去的英格曼神父化妆,才进入了教堂。但为了救助教堂里的学生,留了下来成为一名伪神父,他同时也收留了“金陵十三钗”(十三个青楼女子)。
2、玉墨演员倪妮
13个躲避战火的秦淮河上的风尘女子之一。当女学生们不甘被日军凌辱,准备集体自杀,被以玉墨为首的妓女们救下,成为了保护众人的英雄。
3、孟书娟演员张歆怡
教堂中女学生之一。父亲成为汉奸,面对同伴的质疑与嘲讽时,展现出坚定的一面。她还救了秦淮河的十三位妓女,在面对日军时,即使内心十分害怕,但却不胆怯。
4、陈乔治演员黄天元
前教堂神父的养子,也是这群学生中唯一的男生,所以担任起保护女学生安全的责任。在最后缺少一个女生的情况下,男扮女装和玉墨一行人去了日本人的“庆功宴”。
F. 金陵十三钗是什么意思,结局是什么含义。
看完该片,我脑子不断重复这个问题,也是这部电影带给我最直观的印象。
表现外国人的高尚情怀?我觉得可以,这是本片展现给我的全部内容所能够给出唯一合理解释。但是,电影的题目貌似是?我怎么总觉得十三钗才是电影要塑造的核心呢?
好吧,或许真的是十三钗!这部电影要表现的是妓女们的高尚情怀,这是一个十二个妓女为十二个女孩牺牲的故事。我想说服自己,但发现这更难,妓女们一直唧唧歪歪,电影用了百分之八十的时间表现他们的自私、放荡不羁的天性、恩将仇报。却从最后20分钟开始,一个个突然成了英雄……
或者,张导的层次早已超出观众的想象了,其实他要表达的是一个时代。没错,就是那个时代的人性中的善与恶!历史背景可是南京大屠杀哟!这个高度可以吧?但是不知道大家发现了没有,这部电影把地点从南京换成圣彼得堡,好像对剧情木有任何影响。
其实张导自己也说了:“我不会讲故事”。如果我记得没错的话这是他在20世纪说的话,源于一部叫做《代号美洲豹》的电影……现在21世纪了,这么长的时间里,上个剧作进修班、补习班之类的时间还是有的吧?为啥张导的剧本非但没有长进,反而变本加厉的狗血了呢?
为了弥补自己的弱点,张艺谋的电影绝大多数都是改编自小说,这最大的便利就是省去了对剧本情节的构思。但即便是改编,时至今日,张艺谋的电影依然无法像随便一部90年代的那种一年生产几百部、画面颜色发青的香港电影那样,去合理的、完整的、让观众看了舒服的、精彩的讲一个简单的故事。
很多人说这部电影最大的问题是缺乏一个戏剧高潮,不,我认为这部电影有高潮,这个高潮从影片开始时开始,影片结束时,这高潮甚至还未结束。没错,这部电影处处是高潮,场场是精彩,可拼起来就进入低谷。
一、关于十三钗。
我和GF边看边议论:这部电影正八经的名字应该叫《殡葬师》。因为殡葬师不仅当上了主角,还成了电影所表达的核心价值的载体。而事实上,十三钗即便不是主角,那也必须是这部电影的灵魂、精神内核、主旨依附的对象……看看导演做了什么吧。在影片结尾处,不断的出现穿越镜头,十二个妓女用风情万种的步伐向我走来,我觉得很别扭,浑身起鸡皮疙瘩,但我很理解张导,他想告诉我,眼前的十二个妓女是烈士!我要让他们变得高大!变得崇高!变得让观众对他们肃然起敬!我尽力了,但我的确做不到,不是因为我能力有限,而是因为这十二个妓女的确没有在电影里做出什么让我特别信服的事情,除了女1墨姐,除了那个无厘头的爱上一个贫血状态的小正太,为他冲进地狱的豆蔻。但你要知道,她不是去给他拿药,真的不是,她是去拿琴弦……
不知你是否有同感,至少我在电影百分之八十的时间里目睹这12个妓女你争我斗,和唱诗班的小女孩打斗间接致使后者被爆头,小姑娘们不计前嫌,在危急关头没有出卖地窖里的她们,而是宁愿牺牲自己险些被强暴,可某钗却在之后的情节中依然恬不知耻的不依不饶,说小姑娘们的坏话,我那时候还真就想让她们出去被xx了,不是出于牺牲,而是出于泄愤。
除了这个情节,剩下的就是卖弄风情、挖苦士兵、调戏洋人、贪生怕死,为了一只猫不惜让小姑娘们陷入危险的境地。甚至有一个钗,导演让她当烈士,她却哭着喊着要回去。
如果要让观众为这些风尘女子感动,是要付出代价的,必须告诉观众,她们虽然身体肮脏,但内心深处却是纯洁。我甚至做好了迎接这种转变的准备,却险些被闪到了腰。这群妓女一夜之间突然变成了烈士。就因为女孩们要跳楼。钗们纷纷表明立场,做出这么重大的牺牲,原来是为了跟着头牌混啊……弄半天不是因为心疼小女孩们那脆弱的心灵啊。也可能是我理解错了,要么就是导演告诉我的方式错了。
其实很多钗都有属于自己的剧情分支,包括琴弦钗、胖钗、高挑钗等等,但他们内心的转变呢?他们或许是有故事的人,都是被逼良为娼,那她们善良的一面呢?我看不见。
是什么促使十三钗完成了这么重大的转变?决定人生命运的转变?牺牲自我的转变?就因为墨姐的一句话?
二、佟大为杯具了。
他到底来干啥啊?我没记错的话,影片开始阶段的战争场面足足有15分钟!好像还不止?我没看表,但我想知道的是,这15分钟对这部电影有什么作用?表现士兵的忠烈?张老师做到了,我觉得影片开头那些爆破兵要比十三钗更能感动我。
很难想像在一部电影的前20分钟里占绝对主导地位的角色,既不是主角,也不是配角,而是为配角送鞋的……
佟大为再次杯具了,他到底来做了个啥?早早的牺牲了,为了保护教堂里所有人的性命。还是那句话,对剧情有作用吗?我并不是说每一个人物的出现都必须和剧情的发展和推动起直接作用,但佟大为这个人物甚至没有和教堂里所有的主要人物产生直接的关系……好像两部电影同时播放,一部战争片,一部灾难片,战争片那边的人死光了,灾难片继续着。
更悲催的是,佟大为的死木有引起教堂里任何一个人的注意,除了书绢,真是死在黑影里了。
三、关于高潮。
个人观点,影片第一个高潮完全可以设计在女孩们跳楼的情节中。这时妓女们情节铺垫充分的前提下,产生良心的转变。当然,为了烘托转变,为了让高潮更具戏剧效果,他们可以一个一个的来,比如一开始,墨姐扔下一句话:“我要替他们去!你们去不去,自己考虑吧!”然后,剩下的钗们在思想斗争,每一个钗的内心世界在这一刻集体爆发,一个一个的从地窖里走出来。这样是不是更好?是不是更能自圆其说呢?如果觉得这个情节太俗,没关系,在下只是举个例子。可以在设计一个别的,反正只要别像张导这样匆匆带过就好。
四、关于结局。
期待着贝尔回家种田的时候想起墨姐的屁股,可惜他还在开车,电影就结束了。倒不是说一定要加入许多不必要的累赘让结局饱满,而是本片的结局确有头重脚轻的嫌疑。可以带给观众一个惊奇,比如书绢现在在何处?和谁在一起?或者和贝尔成为养父女的关系?又或者,多年后的一条音讯、一个线索让墨姐和十三钗的生死又蒙上一层面纱,引起观众的猜想,或许墨姐会回来呢?是不是都比开着车结束要还很多?
书绢的独白贯穿了整部电影,那么说话者是不是可以出现一下?至少交代一下书绢现在的处境,她的生活状态,或者是以一种什么姿态来回忆整篇故事的。至少让这个独白有一个合理的解释……如果没有,那么最好不要用独白,因为看过成百上千部电影的我有一个习惯性的感受,那就是电影中一旦有独白,要么就是倒叙,要么就是艺术片。这部电影不会是艺术片吧?
五、关于张艺谋。
简单地说,张艺谋就是那种,喜欢玩味低级趣味的人。这话尖酸刻薄,但另有所指,我所说的低级趣味的含义是:无关紧要的细节。张导的乐趣在于:如何把十个锣鼓敲响?用木棒根本不够格,至少也得用水!怎么把灯笼点亮是个学问!如何把做足疗和一个时代的人性联系起来?如何宰一头牛?琴弦不够美,沾了血才够美!战争的废墟中,一个士兵捡到了一只小女孩的皮鞋。这些都是很美好的细节,但仅仅是细节,是电影中低级别的趣味。
那么高级别的趣味是什么?就是上文所说的,戏剧高潮,合理的、感人的情节起伏。但放眼内地电影,能做到这如此简单的一点,是多么艰难的一件事,大多数中国导演总是没学会走就想跑,不是长镜头就是晃镜头,鱼眼镜头,跳跃剪辑……
例如,贝尔给墨姐化妆的一场激情戏,细节拿捏的细致入微,但这场戏结束之后,直接切入十三钗正齐的发型和学生装,站成一排,完全可以表现出他们都接受了男1高超的化妆技术的洗礼。为什么还要再拍摄一组男1为其他钗化妆的镜头呢?为了表现钗们的性情?他们的从容?他们的可爱?张导,把好钢用在刀刃上吧,在该使劲儿的地方使使劲儿吧。我已经看够了,我知道他们是妓女,也习惯了他们交谈的方式,这没什么新奇的了,这些真的不是那么重要。虽然我还是不能相信他们在那个时刻能睡得着,在他们牺牲的前夜。
归根结底,金陵十三钗就是这样一部电影,如同张艺谋导演的其他电影一样,想说他好的人可以分析得头头是道,因为细节太多。但大多数观众看完总是觉得不怎么舒服,少了一点什么。实际上,少了的绝不仅是一点。
G. 《金陵十二钗》是《红楼梦》的别名,但是为什么张艺谋拍一个电影叫做《金陵十三钗》呢
十三钗那是原著小说的名称,张并没有改动。
但是张中后期的作品老是借用典故的名字,却不说典故的事。这很不好,容易对青少年误导。比如十面埋伏,那是成语,指的刘邦重用韩信,设计围困项羽的故事。后世很多同名文艺作品,比如琵琶曲,剧目,电视剧等等,说的都是这件事。而张的电影十面埋伏却是编个乱七八糟的故事,用了这么个人民群众都有所指的名称。这很不好,对青少年是有误导的。小孩不容易明白十面埋伏的来源出处。同理还有,满城尽带黄金甲
H. 电影为什么叫金陵十三钗
1.因为最后的高潮是十三钗替换十三个女学生去赴宴。
2.十三是个不吉祥的数字,与影片氛围契合。
3.十三也可以理解为泛指。
4.赴宴十三钗实际为十二钗加一男孩,影片名与事实对照,呈现出戏剧性的效果。
5.按原书名。
6.金陵是南京的别名
I. 金陵十三钗什么意思
金陵十三钗是电影《金陵十三钗》里的人物形象,是指以玉墨为首的金陵的十三个风尘女子。
《金陵十三钗》是2011年张艺谋执导的一部战争史诗电影,根据严歌苓同名小说改编。克里斯蒂安·贝尔、倪妮、佟大为、张歆怡、黄天元和渡部笃郎等联袂出演。影片于2011年12月15日在中国内地上映 。
电影的故事以抗日战争时期的南京大屠杀为背景,讲述了1937年被日军侵占的中国南京,在一个教堂里互不相识的人们之间发生的感人故事。一个为救人而冒充神父的美国人、一群躲在教堂里的女学生、14个逃避战火的风尘女子以及殊死抵抗的军人和伤兵,他们在危难的时刻放下个人的生与死,去赴一场悲壮的死亡之约。
角色介绍
1、约翰·米勒演员克里斯蒂安·贝尔
在片中的身份一开始并不是神父,而是一位入殓师,一个爱钱如命的酒鬼,只为负责给死去的英格曼神父化妆,才进入了教堂。但为了救助教堂里的学生,留了下来成为一名伪神父,他同时也收留了“金陵十三钗”(十三个青楼女子)。
2、玉墨演员倪妮
13个躲避战火的秦淮河上的风尘女子之一。当女学生们不甘被日军凌辱,准备集体自杀,被以玉墨为首的妓女们救下,成为了保护众人的英雄。
3、孟书娟演员张歆怡
教堂中女学生之一。父亲成为汉奸,面对同伴的质疑与嘲讽时,展现出坚定的一面。她还救了秦淮河的十三位妓女,在面对日军时,即使内心十分害怕,但却不胆怯。
4、陈乔治演员黄天元
前教堂神父的养子,也是这群学生中唯一的男生,所以担任起保护女学生安全的责任。在最后缺少一个女生的情况下,男扮女装和玉墨一行人去了日本人的“庆功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