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求《大海啊故乡》的双手简谱!
《大海啊故乡》简谱:
(1)中国电影插曲曲谱大全扩展阅读:
《大海啊故乡》是朱明瑛演唱的歌曲,由王立平作词及谱曲。 该歌曲是电影《大海在呼唤》的插曲。表现了主人公对大海、故乡和祖国母亲真挚的感情。
《大海啊故乡》是反映海员生活的电影片《大海在呼唤》的插曲,表现了主人公对大海、故乡和母亲深挚的感情。1985年12月28日“当代青年喜爱的歌”评选活动二等奖。
该歌曲还有其他不同的翻唱版本:
1998年04月18日郑绪岚翻唱,收录在专辑《牧羊曲》中。
2007年06月11日董文华翻唱,收录在专辑《献给中国电影百年》中。
2010年01年10日杨洪基翻唱,收录在专辑《震撼·滚滚长江东逝水》中。
2010年07月01日黑鸭子翻唱,收录在专辑《红军装》中。
2. 映山红简谱
《映山红》简谱如下
(2)中国电影插曲曲谱大全扩展阅读
创作背景
这首歌却是一首计划外的作品。1973年10月29日到11月14日,傅庚辰写完了《闪闪的红星》剧本中所有的歌曲,完成了全部乐队伴奏总谱,回到北京后准备开始录制。就在这时,傅庚辰却在音乐组一次开会的办公室里发现了《闪闪的红星》文学剧本的第三稿。
其中有一首歌词写道:“夜半三更盼天明,寒冬腊月盼春风,若要盼得亲人回,岭上开遍映山红。”这几句话让傅庚辰怦然心动。最终他下决心舍掉已经写好的《手捧红星盼红军》和《热血迎来红旗飘》,改写《映山红》。
歌手简介
邓玉华,满族,1942年11月6日出生,国家一级演员,女高音歌唱家。1959年入中国煤矿文工团任独唱演员,197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78年被评为全国煤炭战线劳动模范,1980年入中国音乐学院进修。后任中国煤矿文工团演员、艺委会副主任、副团长。曾随东方歌舞团赴欧、非和东南亚各国访问演出。
3. 铁道游击队之歌的简谱
微山湖(电视剧《铁道游击队》主题曲)_简谱_民歌曲谱_中国曲谱网
http://www.qupu123.com/minge/sanzi/p1457.html
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电影《铁道游击队》插曲)_简谱_民歌曲谱_中国曲谱网
http://www.qupu123.com/minge/jiuziyishang/p1207.html
4. 四季歌简谱
四季歌简谱:
四季歌(1937年老电影《马路天使》中演唱的插曲)。
《四季歌》是1937年经典电影《马路天使》中一首脍炙人口的插曲。由田汉作词,贺绿汀作曲,周璇原唱,也是国人最为熟悉的《四季歌》。后人邓丽君、宋祖英等也翻唱过。
港人依照原曲,由杨绍鸿填词,陈松伶演唱,为粤语版。1989年香港拍摄电视剧《天涯歌女》纪念一代歌后周璇,由扮演女主角周璇的陈松伶演唱粤语版《四季歌》。
歌曲原唱:周璇/填词:田汉/谱曲:贺绿汀/音乐风格:流行,经典/发行时间:1937年
周璇的代表作,亦获得第12届菲格拉达福兹国际电影节评委奖以及中国电影世纪奖优秀影片奖,而上海百代唱片公司也特约周璇将《四季歌》和《天涯歌女》灌制成唱片出版发行。
5. 我爱你中国简谱歌谱
《我爱你中国》简谱如下:
(5)中国电影插曲曲谱大全扩展阅读:
《我爱你,中国》是瞿琮作词,郑秋枫作曲,叶佩英原唱的一首爱国主义歌曲,是1979年电影《海外赤子》的插曲。
1980年,在优秀群众歌曲评奖中,该曲被评为“优秀群众歌曲”。1983年,获得第一届优秀歌曲评选“晨钟奖”。1984年,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洲)歌曲集。2019年6月17日,该曲入选中宣部选出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优秀歌曲100首”。
6. 怀念战友简谱
《怀念战友》简谱如下:
《怀念战友》是由雷振邦作曲,雷振邦、赵心水作词,李世荣演唱的歌曲,亦是电影《冰山上的来客》的插曲,发行于1963年。2005年7月5日,该歌曲被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和中国电影家协会评为中国电影百年百首金曲。
《怀念战友》赏析
《怀念战友》是一首两段体格式的音乐,作品的第二段是第一段曲调的重复,但在演唱的歌词上进行了一定的改动。演唱者在演唱时要情感真挚,以深情地投入来表达出痛失战友的无尽悲情。
该作品是一首两段体结构的音乐作品,第二段曲调主要是对第一段曲调的重复,只是在歌词上进行了一定的修改,但在音乐情感的层面上来看,歌曲的前半段和后半段在音乐感情上有着鲜明的变化对比,与前半段稍微平和的音乐情感不同,后半段的音乐情感十分高昂。
在众多演唱者中,以歌唱家李世荣老师对《怀念战友》的演唱最为贴切真实,也正是由于李世荣老师的演唱,为整个影视作品带来了锦上添花的效果。
7. 送别简谱
《送别》,曲调取自约翰·P·奥德威作曲的美国歌曲《梦见家和母亲》。下面是我整理的送别简谱大全,欢迎阅览。
送别(扬琴伴奏谱)胡琴乐谱该歌谱演奏者为黄玲,歌曲名称为送别,歌谱类型为胡琴乐谱。
胡琴, 琴类一种,因为来源于北方少数民族,古代汉人称谓北方少数民族为“胡”,从北方传过来的琴,因此而得名。
蒙古族弓拉弦鸣乐器。
古称胡尔。
蒙古族俗称西纳干胡尔,意为勺子琴,简称西胡。
元代文献称其为胡琴。
汉语直译为勺形胡琴,也称马尾胡琴。
历史悠久,形制独特,音色柔和浑厚,富有草原风味。
可用于独奏、合奏或伴奏。
流行于内蒙古自治区各地,尤以东部科尔沁、昭乌达盟一带最为盛行。
后有同名人物,在该领域有一定贡献的有南京医科大学教授胡琴等。
简介
胡琴,又称乡胡、稽(同奚)琴。
历史悠久、形制古朴。
发音柔美,音色动听。
可用于独奏、合奏或为歌舞伴奏。
流行于辽宁、吉林、黑龙江等省,尤以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最为盛行。
流行于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
唐宋时期的胡琴曾传入朝鲜。
朝鲜成伣编《乐学轨范》(有1494年序)载:“……以黜檀花木(刮青皮)或乌竹海竹弓马尾弦,用松脂轧之。按用左手,轧用右手,只奏乡乐。”
历史
胡琴在唐宋时期,既是拉弦、又是弹弦乐器,两种演奏方法兼而有之。
与陈旸同一时代的北宋文人欧阳修,在他的《试院闻胡琴作》一诗中写道:“胡琴本出胡人乐,奚奴弹之双泪落。”
演奏方法则是弹拨,没有“用竹片轧之”的含意。
在另一首诗中有着颇为详尽的记载:“奚人作琴便马上,弦以双茧绝清壮。高堂一听风雪寒,坐客低回为凄怆。深入洞箫抗如歌,众音疑是此最多,可怜繁手无断续,谁道丝声不如竹。”这里显然描写的是两弦弹拨乐器胡琴。
可见,唐宋两代,胡琴正处于由弹弦乐器向拉弦乐器过渡的时期。
宋代的胡琴又称稽琴。
宋代高承公元1080年撰辑的《事物纪原》中有:“杜挚赋序曰:秦末人苦长城之役,弦鼗而鼓之,记以为琵琶之始。按鼗如鼓而小,有柄,长尺余。然则击弦于鼓首而属之于柄末,与琵琶极不仿佛,其状今稽琴也。是稽康琴为弦鼗遗象明矣。”照此记述,稽琴在北宋之时,仍靠弹拨琴弦来发音,而不是轧弦发音的拉弦乐器。
在宋代陈元靓《事林广记》(卷八)中,则明确地记载着稽琴是拉弦乐器。
文中说:“稽琴本稽康所制,故名稽琴。二弦,以竹片轧之,其声清亮。”把稽琴归于公元3世纪的稽康所制,显然是伪托古人的一种附会,这可能是陈氏效其“阮咸造阮”之说吧。
同是宋人,又同是记述稽琴,却记载着两种不同的演奏方法。
这充分说明,宋代稽琴仍处于由弹弦乐器向拉弦乐器的过渡阶段。
宋代晚期,中国北部边疆地区已经开始使用以马尾作为弓毛拉弦擦奏的乐器了。
在陕西榆林石窟第十窟的壁画中,画有一飞天用马尾弓拉奏卷首、二轸、二弦、圆筒形琴筒的乐器。
此窟年代约当西夏(公元1038年—1227年)时期,即与中原的宋代相交错。
在山西省繁峙县岩山寺的经幢(为“特赐广济大师之塔”)上,有一线刻乐器图形,一人正盘腿而坐,手持马尾弓拉奏。
有关学者认为,繁峙在元代之前即为蒙古管辖,并以大元为年号,此经幢为“大元二十三年十月十日”建成,即公元1236年,也正值宋代末年。
上述两处之乐器图像,均与今日之二胡维妙维肖。
这种用马尾弓代替竹片擦弦发音的乐器,是中国北方长期过着游牧生活的少数民族的创造,它是拉弦乐器向前发展的一个里程碑。
南宋之时,胡琴类拉弦乐器开始走上发展时期。
中国大批制造乐器用的丝弦,也始于南宋迁都临安(今杭州)之际,故丝弦有“杭弦”之称。
在当时文人的笔记、小说里也不时提及,在《绿窗新语》中的“金彦游春遇春娘”故事里,就写有:“金彦与何俞出城西游春,见一庭院华丽,乃王太尉庄。贯酒坐阁子上,彦取二弦轧之,俞取箫管合奏。”这“二弦”即是与胡琴形制十分相似的拉弦乐器。
明代,胡琴类拉弦乐器随着戏剧和曲艺的兴起而有所改进和发展,演奏形式也多种多样。
从明嘉靖元年(公元1522年)尤子求的《麟堂秋宴图》画卷中,就可以看到一种由胡琴、箫管和拍板三种乐器组成的合奏形式,图中所绘的胡琴,是龙首、卷颈、二弦、马尾弓,而且有了用以固定弦长的千斤。
这在陈旸《乐书》中的胡琴图上是没有的,但也保留着胡琴的较短琴筒、置轴方向和拴弦方法。
它较南宋《绿窗新语》中的二弦有了较大进步,与今日的朝鲜族胡琴和我国福建地区流行的南音二弦已较为接近。
朝鲜音乐家成伣编朝鲜古籍《乐学轨范》(1494年序)中载有:“胡琴,以黜檀花木(刮青皮),或乌竹、海竹弓马尾弦,用松脂轧之。按用左手,轧用右手,只奏乡乐。”可见,胡琴在明代已传入朝鲜。
清代,胡琴用于宫廷的瓦尔喀部乐和庆隆乐中,而前者还要使用四件胡琴演奏。
据民间传说,胡琴是经东胡人之手传入牡丹江镜泊湖一带及东镜城等地的。
后来成为朝鲜族人民所喜爱的拉弦乐器。
送别扬琴谱该歌谱演奏者为李叔同,歌曲名称为送别,歌谱类型为扬琴谱。
《送别》,曲调取自约翰·P·奥德威作曲的美国歌曲《梦见家和母亲》。
《梦见家和母亲》是首“艺人歌曲”,这种歌曲19世纪后期盛行于美国,由涂黑了脸扮演黑人的白人演员领唱,音乐也仿照黑人歌曲的格调创作而成。
奥德威是“奥德威艺人团”的领导人,曾写过不少艺人歌曲。
李叔同留日期间,日本歌词作家犬童球溪采用《梦见家和母亲》的旋律填写了一首名为《旅愁》的歌词。
而李叔同作于1941年的《送别》,则取调于犬童球溪的《旅愁》。
如今《旅愁》在日本传唱不衰,而《送别》在中国则已成骊歌中的不二经典。
沈心工也曾根据《梦见家和母亲》写过一首《昨夜梦》,但最终没有抵得过李叔同《送别》的'光芒。
歌曲歌词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瓢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问君此去几时来,来时莫徘徊。
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零落。
人生难得是欢聚,惟有别离多。
创作背景
《送别》曲调取自约翰·庞德·奥特威作曲的美国歌曲《梦见家和母亲》。
《梦见家和母亲》是首“艺人歌曲”,这种歌曲19世纪后期盛行于美国,由涂黑了脸扮演黑人的白人演员领唱,音乐也仿照黑人歌曲的格调创作而成。
李叔同在日本留学时,日本歌词作家犬童球溪采用《梦见家和母亲》的旋律填写了一首名为《旅愁》的歌词。
而李叔同作的《送别》,则取调于犬童球溪的《旅愁》。
送别 (电影《城南旧事》插曲)口琴谱该歌谱演奏者为约翰·P·奥德威,歌曲名称为送别,歌谱类型为口琴谱。
《送别》,曲调取自约翰·P·奥德威作曲的美国歌曲《梦见家和母亲》。
《梦见家和母亲》是首“艺人歌曲”,这种歌曲19世纪后期盛行于美国,由涂黑了脸扮演黑人的白人演员领唱,音乐也仿照黑人歌曲的格调创作而成。
奥德威是“奥德威艺人团”的领导人,曾写过不少艺人歌曲。
李叔同留日期间,日本歌词作家犬童球溪采用《梦见家和母亲》的旋律填写了一首名为《旅愁》的歌词。
而李叔同作于1941年的《送别》,则取调于犬童球溪的《旅愁》。
如今《旅愁》在日本传唱不衰,而《送别》在中国则已成骊歌中的不二经典。
沈心工也曾根据《梦见家和母亲》写过一首《昨夜梦》,但最终没有抵得过李叔同《送别》的光芒。
创作背景
《送别》曲调取自约翰·庞德·奥特威作曲的美国歌曲《梦见家和母亲》。
《梦见家和母亲》是首“艺人歌曲”,这种歌曲19世纪后期盛行于美国,由涂黑了脸扮演黑人的白人演员领唱,音乐也仿照黑人歌曲的格调创作而成。
李叔同在日本留学时,日本歌词作家犬童球溪采用《梦见家和母亲》的旋律填写了一首名为《旅愁》的歌词。
而李叔同作的《送别》,则取调于犬童球溪的《旅愁》。
歌曲歌词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送别(高伟编合唱版)合唱谱该歌谱演奏者为李叔同,歌曲名称为送别,歌谱类型为合唱谱。
《送别》,曲调取自约翰·P·奥德威作曲的美国歌曲《梦见家和母亲》。
《梦见家和母亲》是首“艺人歌曲”,这种歌曲19世纪后期盛行于美国,由涂黑了脸扮演黑人的白人演员领唱,音乐也仿照黑人歌曲的格调创作而成。
奥德威是“奥德威艺人团”的领导人,曾写过不少艺人歌曲。
李叔同留日期间,日本歌词作家犬童球溪采用《梦见家和母亲》的旋律填写了一首名为《旅愁》的歌词。
而李叔同作于1941年的《送别》,则取调于犬童球溪的《旅愁》。
如今《旅愁》在日本传唱不衰,而《送别》在中国则已成骊歌中的不二经典。
沈心工也曾根据《梦见家和母亲》写过一首《昨夜梦》,但最终没有抵得过李叔同《送别》的光芒。
创作背景
《送别》曲调取自约翰·庞德·奥特威作曲的美国歌曲《梦见家和母亲》。
《梦见家和母亲》是首“艺人歌曲”,这种歌曲19世纪后期盛行于美国,由涂黑了脸扮演黑人的白人演员领唱,音乐也仿照黑人歌曲的格调创作而成。
李叔同在日本留学时,日本歌词作家犬童球溪采用《梦见家和母亲》的旋律填写了一首名为《旅愁》的歌词。
而李叔同作的《送别》,则取调于犬童球溪的《旅愁》。
送别(奥德维作曲版、一四指伸张练习)小提琴谱该歌谱演奏者为奥德维,歌曲名称为送别,歌谱类型为小提琴谱。
《送别》,曲调取自约翰·P·奥德威作曲的美国歌曲《梦见家和母亲》。
《梦见家和母亲》是首“艺人歌曲”,这种歌曲19世纪后期盛行于美国,由涂黑了脸扮演黑人的白人演员领唱,音乐也仿照黑人歌曲的格调创作而成。
歌曲歌词
长亭外古道边,
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
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
地之角,
知交半零落。
一瓢浊酒尽余欢,
今宵别梦寒。
歌曲鉴赏
《送别》不涉教化,意蕴悠长,音乐与文学的结合堪称完美。
歌词以长短句结构写成,语言精练,感情真挚,意境深邃。
歌曲为单三部曲式结构,每个乐段由两个乐句构成。
第一、三乐段完全相同,音乐起伏平缓,描绘了长亭、古道、夕阳、笛声等晚景,衬托也寂静冷落的气氛。
第二乐段第一乐句与前形成鲜明对比,情绪变成激动,似为深沉的感叹。
第二乐句略有变化地再现了第一乐段的第二乐句,恰当地表现了告别友人的离愁情绪。
这些相近甚至重复的乐句在歌曲中并未给人以繁琐、絮叨的印象,反而加强了作品的完整性和统一性,赋予它一种特别的美感。
8. 电影西安事变插曲虞美人简谱
此曲是1981年上映的西安电影制片厂记录历史影片《西安事变》中的插曲,由中国电影音乐学会常务理事李耀东作曲。
这首歌曲《虞美人》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后主李煜所作的词。此词是一曲生命的哀歌,作者通过对自然永恒与人生无常的尖锐矛盾的对比,抒发了亡国后顿感生命落空的悲哀表现了一个亡国之君的无穷的哀怨。
电影《西安事变》插曲虞美人简谱:
9. 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简谱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简谱
(9)中国电影插曲曲谱大全扩展阅读:
《义勇军进行曲》是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歌曲,是电影《风云儿女》的主题歌,被称为中华民族解放的号角,自1935年在民族危亡的关头诞生以来,对激励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起了巨大的作用,后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
1935年5月9日,该曲第一版录音在百代唱片公司录音棚录制完成。1951年,人民唱片厂为满足国歌播放的需要,录制出版了由铜管乐合奏和管弦乐合奏组成的粗纹唱片。1959年,中国唱片厂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周年,录制出版了全套标准国歌专用唱片。
1978年,推出集体填词版专用唱片。1983年,中国唱片上海公司录制出版了恢复原词后的标准国歌专用唱片 。2004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正式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为《义勇军进行曲》。
2017年9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表决通过,于10月1日起正式实施 。
10. 谭晶 我爱你中国 简谱
《我爱你中国》简谱如下:
《我爱你中国》是电影《海外赤子》的插曲,由郑秋枫作曲、瞿琮作词。2012年歌手平安在浙江卫视播出的歌唱类节目《中国好声音》导师盲选时所演唱,由于平安用年轻人的方式,采用了轻摇滚的演唱风格,歌声清越激昂,台风大气,而为广大群众所熟知。
2012年底,平安参加中央电视台《直通春晚》比赛并荣获年度总冠军,并于2013年蛇年春晚舞台献唱《我爱你中国》。
2015年1月,在全球最大的视频社交网站YouTuBe上,平安演唱《我爱你中国》的视频已创下了超过千万的点击量,成为该网站史上被最多外国人听到的中文歌曲。
歌曲《我爱你中国》是电影《海外赤子》的一首插曲,创作于1979年,作词为瞿琮,作曲为郑秋枫。尽管歌词质朴无华,却有动人心魄的激情。歌曲《我爱你中国》把海外游子眷念祖国的无限深情抒发得淋漓尽致。每当唱起这首歌,都能让人体验到一派喷涌而出的激情,让每一个炎黄子孙心中都荡漾着对祖国的崇高之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