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你印象深刻的香港导演是谁
李翰祥 李翰祥曾在两岸三地都拍过电影,但李翰祥是香港人,无论在何地拍摄的电影,都全部归入香港导演做出的贡献了。李翰祥的电影了可以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风月片,也就是后来引领香港市场之一的三级片,可以说李翰祥的风月片是香港三级片的开端和前奏,他的风月片受到市场的认可后,才渐渐有很多导演萌发了拍摄三级片的念头,但是李翰祥的风月片有更为突出的艺术追求,
主题上也多是一些偏于女性主义的作品,这一题材的优秀作品有《貂蝉》、《江山美人》、《后门》、《倩女幽魂》、《杨贵妃》、《梁山伯与祝英台》、《西施》、《缇萦》等,应该说李翰祥的优质风月片都是集中在他电影生涯的50年代和60年代,到了70年代,香港的三级片产业日渐成熟,李翰祥的电影也开始从其早期的风月片渐渐倒向于情色三级片,并且一年拍摄很多部电影的速度也注定在消费自己的电影热情和才华,其实统观李翰祥的整个电影生涯,风月片的拍摄贯彻始终,一直到90年代也有《金瓶梅》等电影出现;第二部分是历史片,其实就算是在李翰祥的这些历史片中,也可以看到一些擦不掉的风月片的痕迹,
这也可能是李翰祥骨子里的,无法剔除,比如《火烧圆明园》讲述叶赫那拉发迹的开头一段,很有风月片的暧昧感觉,其实我们也大可不必去分类李翰祥的电影,他的几部成就斐然的历史片其实多讲的也是女性在历史中的地位,其几乎所有的电影都有对女性从外形和内心极其细致的描述,李翰祥可以归入历史片的优秀作品有《火烧圆明园》、《垂帘听政》、《扬子江风云》、《冬暖》。
⑵ 李翰祥导演作品
李翰祥导演作品:
1、《雪里红》
《乾隆下江南》是1977年由李翰祥执导的香港喜剧片,刘永、李昆、姜南参加演出。故事取材于乾隆下江南之野史以及民间传奇。乾隆十六年,乾隆奉皇太后南巡到扬州,为体察民情,乾隆假扮商人撇下侍卫一人微服出访。
⑶ 跪求李翰祥的电影作品,【免费高清】在线观看百度网盘资源
资源链接:https://pan..com/s/1vpqDx2vdLHUBL6xuy1-MEA?pwd=qx5q
重案组探长文方(黎明 饰)自两月前妻子遇害后,脾气变得暴躁古怪,因对犯人动粗经常被人投诉。一桩妓女被杀案的调查过程中,文方认识了总区重案的高级督察纪少群(任贤齐 饰),并派手下帮他找回了被偷走的手机。妓女被杀案调查与一宗枪火案交织在一起,重案组和调查枪火案的分队联合行动,不料伏击行动遭泄露,双方在茶楼展开激战,文方手下兄弟身受重伤,纪警官也随后赶到,在协助追赶嫌犯途中被嫌犯开枪击中。妓女被杀案嫌犯初步锁定重案组探员高祥安(廖启志 饰),文方因包庇手下被停职。在众多兄弟的协助下,重案组抓到高祥安口中的戴渔帽的嫌犯,嫌犯对杀人案供认不讳。
⑷ 推荐一下李翰祥最好看的片子
独臂刀是张彻的。李翰祥的电影大致分为三类,宫廷片比较景点的有倾国倾城、瀛台泣血等,还有就是讽刺诙谐片,比如大军阀、军阀趣事等。你所说的风月片就多了,比如《风月奇谭》《声色犬马》《金瓶双艳》《风流韵事》等等
⑸ 李翰祥的主要作品
时间名称备注1953年《金凤》(与严俊合作)在台北“国语片展映式”上获最佳国语片奖、最佳女主角奖1954年《嫦娥》与姜南、古寿林合作1955年《雪里红》1955年《水仙》1955年《马路小天使》1955年《黄花闺女》1956年《窈窕淑文》1956年《移花接木》1957年《春光无限好》1957年《安用儿》1957年《丹凤街》1958年《貂蝉》获第五届亚洲影展最佳导演奖、最佳女主角奖等五项大奖1958年《全家福》1958年《给我一个吻》1958年《杀人的情书》1958年《妙手回春》1959年《江山美人》获第六届亚洲影展最佳影片奖、最佳女主角奖等多项大奖1959年《儿女英雄传》1959年《倩女幽魂》1960年《后门》获第七届亚洲影展最佳故事片奖、最佳女主角奖1961年《杨贵妃》获第15届戛纳电影节最佳室内彩色摄影奖,
第1届台湾电影金马奖优等剧情片 1962年《武则天》《王昭君》1963年《一毛钱》1963年《梁山伯与祝英台》第2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影片奖,
黄梅调电影从此风靡港台二十年之久,
邓丽君也因演唱插曲《访英台》获黄梅调歌曲演唱一等奖 1964年《七仙女》《状元及第》1965年《西施》第4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影片
第4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导演奖 1968年《冬暖》台湾文艺片经典作品之一1968年《四季花开》1969年《扬子江风云》获第7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情节片奖、
最佳男主角奖、最佳男配角奖 1969年《富贵花开》1969年《鬼狐外传》1970年《喜怒哀乐之乐》1970年《缇萦》获第十七届亚洲影展最佳女主角奖
第9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古装片奖 1970年《八十七神仙壁》1971年《骗术奇谭》1972年《骗术大观》1972年《只爱鸳鸯不羡仙》1972年《大军阀》获第19届亚洲影展描写人物最成功喜剧片奖1972年《风月奇谭》1973年《牛鬼蛇神》1973年《骗术奇中奇》1973年《北地胭脂》1973年《风流韵事》1973年《一乐也》1974年《金瓶双艳》1974年《声色犬马》1974年《丑闻》1975年《港澳传奇》1975年《倾国倾城》获奖影片1975年《捉奸趣事》1976年《瀛台泣血》1976年《洞房艳史》1976年《拈花惹草》1976年《骗财骗色》1977年《风花雪月》1977年《乾隆下江南》1977年《金玉良缘红楼梦》获第15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剧情片美术设计奖1977年《佛跳墙》1978年《乾隆下扬州》1978年《子曰食色性也》1979年《销魂玉》1979年《军阀趣史》1979年《鬼叫春》1980年《乾隆与三姑娘》1981年《徐老虎与白寡妇》1982年《武松》1982年《三十年细说从头》1982年《乾隆皇君臣斗智》1983年《火烧圆明园》获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优秀影片特别奖1983年《垂帘听政》梁家辉因主演咸丰皇帝荣获第3届香港金像奖最佳男主角奖1984年《火龙》潘虹因饰演李淑贤获香港国际电影节最佳女主角奖1986年《八旗子弟》1988年《一代妖后》(即《西太后》)1989年《金瓶风月》1989年《敦煌夜谭》1993年《金瓶梅》1993年《情人的情人》1993年《少女潘金莲》1996年《火烧阿房宫》(40集电视连续剧) 《八旗子弟》 .... 导演
《八旗子弟》 .... 编剧
《缇萦》 (1970) .... 编剧
《潘金莲》(1964) .... 导演
《武松》 (1982) .... 导演
《武松》 (1982) .... 编剧
《倾国倾城》(1975) .... 导演
《倾国倾城》 (1975) .... 编剧
《佛跳墙》 (1977) .... 导演
《乾隆皇与三姑娘》(1980) .... 导演
《一乐也》 (1973) .... 导演
《酷男之恋》 .... 导演
《儿女英雄传》 (1959) .... 导演
《一乐也》 (1973) .... 编剧
《风流韵事》 (1973) .... 导演
《徐老虎与白寡妇》 (1981) .... 导演
《声色犬马》 (1974) .... 导演
《乾隆下扬州》(1978) .... 导演
《雪里红》 (1956) .... 导演
《乾隆下江南》 (1977) .... 导演
《金瓶双艳》 (1974) .... 导演
《北地胭脂》 (1973) .... 导演
《垂帘听政》 (1983) .... 监制
《火烧圆明园》 (1983) .... 监制
《金瓶风月》 (1991) .... 美术指导
《敦煌夜谭》 (1990) .... 作词
《一代妖后》 (1988) .... 编剧
《金玉良缘红楼梦》 (1977) .... 导演
《浴室艳尸》(1952) .... 置景
《结婚廿四小时》(1950) .... 美术(制作设计)
《别让丈夫知道》(1952) .... 美术(制作设计)
《玫瑰花开》 (1951) .... 美术指导
《嫦娥》 (1954) .... 导演
《窈窕淑女》 (1957) .... 导演
《雨夜歌声》 (1950) .... 美术(制作设计)
《雪里红》 (1956) .... 编剧
《金凤》 (1956) .... 编剧
《黄花闺女》 (1957) .... 导演
《黄花闺女》 (1957) .... 编剧
《翠翠 》(1953) .... 导演助理
《马路小天使》(1957) .... 导演
《笑声泪痕》 (1958) .... 编剧
《笑声泪痕》 (1958) .... 导演助理
《安琪儿》 (1958) .... 导演
《给我一个吻》 (1958) .... 导演
《丹凤街》(1958) .... 导演
《丹凤街》 (1958) .... 编剧
《全家福》 (1958) .... 导演
《春光无限好》 (1957) .... 导演
《妙手回春》 (1958) .... 导演
《杀人的情书》 (1959) .... 导演
《貂蝉》 (1958) .... 导演
《水仙》 (1956) .... 导演
《水仙》 (1956) .... 编剧
《江山美人》 (1959) .... 导演
《杨贵妃》 (1962) .... 导演
《一毛钱》 (1964) .... 导演
《状元及第》 (1964) .... 导演
《状元及第》 (1964) .... 监制
《神仙·老虎·狗》(1961) .... 其他
《凤还巢》 (1963) .... 导演
《倩女幽魂》 (1960) .... 导演
《手枪》 (1961) .... 导演
《七仙女》 (1963) .... 作词
《七仙女》 (1963) .... 编剧
《情人的情人》 (1994) .... 导演
《火龙》 (1986) .... 导演
《垂帘听政》 (1983) .... 导演
《垂帘听政 》(1983) .... 编剧
《火烧圆明园》(1983) .... 导演
《火烧圆明园》 (1983) .... 编剧
《一代妖后》 (1988) .... 导演
《西大后》 (1988) .... 导演
《瀛台泣血》 (1976) .... 导演
《瀛台泣血》 (1976) .... 编剧
《大军阀》 (1972) .... 导演
《大军阀》 (1972) .... 编剧
《金瓶风月》 (1991) .... 导演
《金瓶风月 》(1991) .... 编剧
《武则天》 (1963) .... 导演
《武则天》 (1963) .... 编剧
《梁山伯与祝英台》 (1963) .... 导演
《梁山伯与祝英台 》(1963) .... 编剧
《后门》 (1960) .... 导演
《敦煌夜谭》 (1990) .... 导演
《西太后》 (1989) .... 导演
《西太后》 (1989) .... 编剧
《貂蝉》 (1958) .... 导演
《冬暖》 (1968) .... 导演
《王昭君》 (1964) .... 导演
《西施》 (1965) .... 导演
《缇萦》 (1970) .... 导演
⑹ 李瀚祥的主要作品
黄梅调电影
黄梅调电影在港台地区兴起于20世纪50年代,一直风靡东南亚华人地区30年,是一出经久不衰的剧种。当时,黄梅调电影甚至比功夫片还要抢手,港台地区的各大电影公司都争相拍摄黄梅调电影。可是能够傲视群雄的,只有邵氏一家公司而已,不光是因为邵氏资源雄厚,最重要的原因是因为邵氏有李翰祥这个金字招牌。毫不夸张地说,李翰祥是把黄梅调电影推向顶峰的人,他绝对称得上是黄梅调电影的代表人物。
1958年,李翰祥推出了自己的第一部黄梅调电影——《貂蝉》,影片获得了成功,市场反映良好,还在亚洲影展上斩获5项大奖。才华横溢的李翰祥并没有沾沾自喜,《貂蝉》对于他来说,只不过是一次市场试探,好戏还在后头。第二年(1959)上映了他导演的《江山美人》,这是让李翰祥名声大震的一部影片,按照当时的规模,这部影片算的上是一部豪华巨片,由当红影星林黛和赵雷主演,引起了极大的轰动,剧中几首经典曲目也在港台地区传唱不衰。《江山美人》在亚洲影展上攻城拔寨似的拿下10项大奖,李翰祥风头一时无两。
在59年到63年之间,李翰祥也转变风格,导演了多部不同类型和风格的影片,大都很成功,这也奠定了他日后多元化发展的道路。62年他拍摄完成了历史大戏《杨贵妃》,也是一部黄梅调电影,由巨星李丽华主演,影片同样获得了成功。到了63年,李翰祥的人生因为一部影片而完全改变,这部影片也令整个东南亚的华人为之倾倒与疯狂,这就是无与伦比的爱情巨制《梁山伯与祝英台》。一部《梁祝》,让李翰祥成为亚洲最具票房价值的导演,整个东南亚地区的华人都在追看这部电影,火爆程度远远超过了30年后的《泰坦尼克》。仅在台北,这部影片就公映了长达半年之久,很多观众连看了数十遍还拍手叫好,经典程度自不待言。有人曾经说过,《梁山伯与祝英台》的轰动程度是空前绝后的,电影工业的往日和将来都难以再现这样的场景,这话或许是真的。
《梁山伯与祝英台》是黄梅调电影的巅峰之作,也是李翰祥个人电影生涯中最成功的作品。李翰祥在《梁祝》之后就去了台湾,希望在那里实现自己成为电影大亨的梦想。当李翰祥再次执导黄梅调电影,已经是1977年的事情了。他1972年生意失败回归邵氏之后,只导演了一部黄梅调电影,就是林青霞和张艾嘉主演的《金玉良缘红楼梦》,当然无法重现往日辉煌,但也为自己的黄梅调电影画上圆满的句号。
风月片
如果说用一个字来形容黄梅调电影,那就是“雅”,清新淡雅,画面赏心悦目。要是用一个字来形容风月片,那就是“俗”,市井情趣,坊间笑谈。华语电影风月片,李翰祥是开山鼻祖,也是成就最高的一位。风月片和黄梅调电影走的是两个极端,李翰祥日后备受争议,也是由于他拍摄风月片肆无忌惮,挥洒自如。
风月片即情色片,彻头彻尾的商业电影,即便强如李翰祥,很多风月作品也难免流俗,为后人诟病。李翰祥开发风月片这一类型,其实也是不得已而为之,他在台湾创业失败之后,回到邵氏虽然还是导演,可早已一贫如洗,为了重振声威,他便把目光投向了容易赚钱的情色电影,没想到大获成功。后来他拍摄了大量同类型的影片,成为自己电影生涯中又一重要片种。
李翰祥72年回到邵氏之后的第一部影片,就是被视为风月片鼻祖的《大军阀》。今天来看《大军阀》,情色镜头只有少许,可是这在当时已经是开风气之先了。《大军阀》一炮打响,不仅为李翰祥重新积聚不少人气,也捧红日后叱咤影坛的笑星许冠文。李翰祥和许冠文继而还合作了《一乐也》、《声色犬马》等经典作品。
李翰祥非常喜欢研读《金瓶梅》,他的古典美学修养颇深,这在他早期的黄梅调电影中就可以看出。李翰祥根据他对《金瓶梅》的研究心得,拍出了《风流韵事之惠莲》、《金瓶双艳》、《武松》三部电影。其中尤以《金瓶双艳》成绩最为突出,堪称风月片代表之作。《金瓶双艳》的可贵之处在于,不拘泥于一般风月片渲染情色的套路,而是在表现情色场面的同时,更突出了对人物内心的刻画和原著精髓的把握,使这部影片成为具有一定艺术品味的风月片。
李翰祥的风月片还有一个最突出的贡献,就是发掘了一大批性感艳星,为香港影坛增“色”不少。经过他的提携,胡锦、恬妮、邵音音、余莎丽、白小曼、陈萍等等,她们都成为红极一时的性感女星,为邵氏奉献了无数佳作。
李翰祥的风月片最明显的特点就是“敢拍”,大大突破了过去港片的暴露尺度和观众的心理承受能力,这也是他风月片炙手可热的重要原因。另一个特点就是取材广泛,李翰祥的风月片的题材五花八门,戏曲、相声、中外名著、坊间笑谈、民间故事等等,只要是他觉得可取,他都会放到自己的电影之中。所以,李翰祥虽然拍摄了大量的风月片,可是没有一部有雷同的感觉,每一部都能出奇出新,保证了影片的质量。李翰祥风月片最后一个特点就是结构,他的风月片大多都是结构松散的作品,往往是确定一个主题,然后分成几个小故事来组成一部电影,和名著《一千零一夜》的结构很相似。比如他的《拈花惹草》,几个故事发生在不同的年代,本身没有什么直接联系,之所以能够把它们拴在一起,就是因为几个小故事都是讲述男女拈花惹草,它们主题相同。
李翰祥重回邵氏之后拍摄了大量的风月片,他后来似乎也是乐此不疲,虽然他的风月片没有多大的艺术价值,但是非常具有观赏性,放到今天看仍不落伍,并且他在风月片中对于旧时民俗形象刻画,也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影响资料。李翰祥就是“俗”,也要“俗”的与众不同,这样反映出大导演特立独行的处世原则。
宫廷片
宫廷片就是历史大戏,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史诗巨作”。李翰祥一直都有拍摄历史大戏的宏图伟愿,并且不断付诸于实践。历史大戏是李翰祥最看中的一个片种,制作态度极为认真,制作规模也是率创新高。
早期的黄梅调电影《貂蝉》、《江山美人》中,已经有了宫廷片的雏形,可这些影片以叙事为主,淡化了影片的时代背景,而时代背景恰恰是历史剧的重要组成部分。李翰祥1960年拍摄的《武则天》,是一部名副其实的宫廷大戏,人物命运紧扣时代主题,通过武则天一生的政治命运,反映出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变革,是一部思想性和观赏性并重的影片。
宫廷片由于拍摄周期过长,制作经费庞大,投资的风险也很多,所以李翰祥并没有过多的机会一显身手。导致李翰祥在台湾一败涂地的最直接原因,就是因为他自己投资制作的历史巨片《西施》票房惨败,电影大亨的梦想也彻底被粉碎。所以李翰祥本人也对拍摄历史巨片更加谨慎。李翰祥后期在邵氏拍摄的宫廷片巨制,只有《倾国倾城》和《瀛台泣血》两部而已。但是《倾国倾城》完全称得上是经典之作,全剧无论是布景、服装,还是人物刻画,都算的上是超一流的水准,拍出了但是港片罕有的大气魄,是一部经得起时间考验的经典电影。《倾国倾城》讲述了慈禧60大寿和八国联军进攻北京的一段历史,李翰祥将看似不相干的两件事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通过慈禧太后奢华的寿筵,反映出满清政府腐败无能的实质,这也是直接导致八国联军横行无忌的最根本原因。《倾国倾城》几乎动用了邵氏当时所有的一线红星,制作规模空前庞大,在不出外景的前提下,靠搭建的内景拍出了北京紫禁城的威严与肃穆,彰显了李翰祥深厚的美学功底。
李翰祥在邵氏不光是有宫廷大戏,他也拍摄宫廷小戏,这就是他的“乾隆皇帝”系列,这个系列都是由刘永主演,这也是刘永个人演艺生涯的巅峰时期。“乾隆皇帝”系列,李翰祥一共执导了5部,分别是《乾隆下江南》、《乾隆皇君臣斗智》、《乾隆皇与三姑娘》、《乾隆下扬州》、《皇帝保重》。这些电影戏说的成分很重,这或许也是今天清宫戏说剧的滥觞。这几部电影题材上是属于宫廷片,只是格局不大,都是从小处着眼,主要都是讲述乾隆皇帝轶闻趣事,结构上和风月片相似,都是由一个主题串起几个小故事,来组成一部完整的电影。“乾隆皇帝“系列的可看性很强,风趣幽默,很多情节还照搬了刘宝瑞的单口相声段子,趣味性十足。
80年代初,李翰祥来到了内地,与内地合作拍片,因为内地极为丰富的物力资源,也促使李翰祥宫廷大戏修成正果。《火烧圆明园》、《垂帘听政》都是在北京故宫实景拍摄,整体的气势和规模,都要远远地超越邵氏。
李翰祥作为六七十年代香港电影的代表人物,也是当时极少数走遍两岸三地拍片的电影人,他在无形中增强了各地区之间电影技术的经验交流,为华语电影事业的发展起到了一定地推动作用。李翰祥一生飘忽不定,作品的风格也随着人生境遇不断转变,不管是“俗”也好,“雅”也好,他那些有口皆碑的经典影片,将注定和他的名字一起永垂影史。
⑺ 盘点李翰祥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百度网盘资源
李翰祥电影,免费高清资源在线观看
剧名:乾隆下扬州 网络网盘下载观看链接:
⑻ 楚湘云的电影
楚湘云参演电影:《三十年细说从头1982》、《鹿鼎记1982》、《青春1000日1982》、《脑魔1982》、《搏尽1982》、《黄埔滩头1982》、《人皮灯笼1982》;
《飞尸1981》、《陆小凤之决战前后1981》、《千门八将1981》、《楚留香之幽灵山庄1981》、《飞狐外传、《魔剑侠情》、《大杀四方》、《销魂玉1979》、《军阀趣史1979》、《哈罗床上夜归人1978》。
代表作品介绍——
1、《销魂玉》
《销魂玉》是由李翰祥导演执导,谷峰,楚湘云等人主演的一部影片,讲述了三个青山精神病院病人讲述的奇异故事,透过三个青山精神病院病人讲述的奇异经历,带出因果报应的讯息。
2、《搏尽》
1982年的电影《黄埔滩头》由邵氏兄弟影片公司出品,刘家辉 / 楚湘云主演。
3、《军阀趣史》
《军阀趣史》(The Scandalous Warlord)是由李翰祥执导,艾飞、陈菁、强汉等人主演的一部喜剧片。影片于1979年2月9日在香港上映。
4、《魔剑侠情》
《魔剑侠情》是由楚原执导,狄龙、尔冬升等主演的动作片。该片讲述了尔冬升饰大侠阿飞,井莉饰李寻欢表妹林诗音,谷峰饰金钱帮帮主上官金虹,楚湘云饰迷倒阿飞的林仙儿之间发生的故事。。
5、《鹿鼎记》
《鹿鼎记》是1983年香港邵氏兄弟电影公司出品的古装电视剧,改编于金庸同名小说,由华山执导,汪禹、刘家辉等主演。该片讲述了韦小宝结识茅十八后进入皇宫的故事。
(8)李翰祥三级的电影大全扩展阅读:
中文名:楚湘云
外文名:Linda Chu Hsiang-Yun
别 名:冷艳美人,原名邓莲蒂
国 籍:中国
民 族:汉族客家人
星 座:处女座
血 型:O型
身 高:160CM
体 重:49KG
出生日期:1955年
职 业:电影演员
籍 贯:广东省梅州市
代表作品:《销魂玉》《搏尽》《军阀趣史》 《魔剑侠情》《鹿鼎记》
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香港邵氏电影明星,邵氏最红之一,外形美艳妖娆,气质冷艳高贵,是惟一被大导演李翰祥誉为罕有的美人。楚湘云最适合演名妓和蛇蝎美人,以《销魂玉》里的萧云玉和《魔剑侠情》里的林仙儿最具代表性,1983年仅28岁的楚湘云退出娱乐圈,90年代初曾短暂复出,客串过几部电影与电视剧。
⑼ 李翰祥拍过的所有电影
倩女幽魂》《江山美人》《火烧圆明园》《垂廉听政》《梁山伯与祝英台》《三十年细说从头》《大军阀》《军阀趣事》《乾隆皇与三姑娘》《徐老虎与白寡妇》《风月奇谭》《声色犬马》《金瓶双艳》《风流韵事》
⑽ 邵氏风月电影有哪些
有很多啊 欢迎来邵氏电影吧做客! 这个帖子还有海报 希望喜欢
《猎人》:日本导演杨树希(原名中平康)擅拍港式占士邦片。本片除性感及侦探元素外,焦点是狄娜的惊艳客串。金汉在片中与女下属有染,后因多名情人被杀而成嫌疑犯,唯一一本猎人日记,却成脱罪证物。。。导演:杨树希;年份:1969;演员:方盈、金汉、范丽、狄娜
《唐朝豪放女》,1984年夏文汐接拍邵氏的《唐朝豪放女》,大胆的露点演出已令世人惊叹,同年主演的台湾电影《杀夫》不仅激情而且入戏,更受到一致好评。
对于夏文汐而言,拍电影无所谓尺度,若是剧情需要,该脱就脱,毫不忸怩。
酒帘》:老盖有三个女儿,因生活逼人,借高利贷开色情场所《酒帘》。三个女儿为父还债,坠入风尘。大女被坏人所骗;二女虽有机会从良,但因出身不好而惨遭抛弃;三女嫁得好人家,却见酒帘生意不景,被逼瞒着夫家出卖肉体。老盖眼见三个女儿的悲惨命运有自己一手造成,痛不欲生。导演:罗马;年份:1976;演员:野峰、陈萍、林珍奇
捉奸趣事》(又名:闺房趣事) 李翰祥尽量回避色情、庸俗和低级趣味,以诙谐而形象的手法写尽了男女之间的情事,带起古装风月片的热潮。轿夫(宗华饰)混水摸鱼,斗胆假扮王爷与王妃偷欢,结果被拉去当太监。日本塑泥高手井上吉(谷峰饰)的夫人(林伊娃饰)与情夫山 田成(王侠饰)偷情…李翰祥作品,李菁、胡锦、宗华、岳华、陈萍主演。
《一乐也》,恬妮参演的风月片虽多(包括《一乐也》、《丑闻》、《洞房艳史》等),却仅限于狐媚妖娆,与男星的亲热戏虽也大胆开放,却从未有过真正裸露。
《毒女》,陈萍在《毒女》(何梦华导演)和《风流韵事》(李翰祥导演)中的大胆裸戏出位,成为70年代当红得令的“肉弹”。在邵氏期间,陈萍参演影片虽多,可惜以卖弄色相为主,一直未能有若突破。90年代中期,已接近天命之年,居然仍在舞厅表演脱衣舞为生,悲哉。
《应召名册》,在邵氏赶拍的《应召名册》中,余莎莉饰演自杀身亡的艳星白小曼,更以三点全露的豪放姿态,受到热烈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