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电影大全 > 二百五名字什么电影

二百五名字什么电影

发布时间:2022-09-03 13:52:10

① 有个电影里面叫二百五的角色是什么电影

新少林五祖

② 那个有二百五的搞笑的叫什么七小福啊

于占元当年创办的“中国戏剧研究学院”,名字虽然取得唬人,但要论规模在香港众多戏校中也只算得中等,而且校舍破败,条件简陋,所幸师傅并未误人子弟,教得认真。学生拜师、学艺、签生死约依足了旧式梨园行的规矩,父母一旦将孩子送入戏校,契约期内便要完全听凭师傅的教导照顾了。其时香港的梨园行当还未被电影击垮,尚有很多观众捧场,因此需要大批戏曲演员,于占元正是看此机会才办起戏校来的,归根结底还是为解决自己的生计问题而已。

“七小福”是一出京剧,也是一个戏班,更是于占元这群得意门生的总称。很多朋友都以为“七小福”指的是成龙等七个人,实际却不止。原来于师傅在一次京剧表演中,选了元龙、元楼、元彪、元奎、元华、元武、元泰七人担任《七小福》的主角(注:成龙当时的艺名为元楼,元龙则是大师兄洪金宝的艺名。待到后来,年长成龙五岁的洪金宝约满先行出师闯荡影坛时,成龙才顶了元龙之名),因为演出非常成功,于占元便借此组了个“七小福“戏班,既让徒弟们多增加些演出经验,又可赚些银两,正所谓“一箭双雕”了。

“七小福”戏班成员共有十四人,除去刚才提到的七人外,尚有元德、元俊、元彬、元振、元宝、元秋等人。只是随着岁月流逝,如今再回看这群师兄弟,元俊、元泰、元武几个在八十年代初期即销声匿迹;元振、元宝也只是混迹影坛,默默无闻;而洪金宝、成龙、元彪、元奎、元华、元德、元彬七人则成为当今香江影坛的赫赫人物,由此大众眼中的“七小福”便顺理成章地具体到他们七个身上。

地球人都知道,成龙师兄弟的电影成就完全体现在动作功夫片上,“七小福”除了能演动作戏外,而且个个是有名的动作指导。据笔者的不完全统计,香港电影金像奖设立至今一共发出二十个最佳武术指导奖杯,其中十二个落在了“七小福”手上,台湾电影金马奖九十年代以后开始设最佳动作指导奖,迄今已有八届,“七小福”却得了六次(注:其中包括与别人合作得奖次数,比如程小东、元彬合作的《新龙门客栈》、成家班、曹荣合作的《义胆厨星》等),说占了香港武指和功夫片的大半壁江山实不为过。至于他们为何都能在功夫片领域做到游刃有余,进而成为一代大家,归根到底还是和他们当年做戏曲演员有关。于占元本是京剧名武生,带的徒弟也主攻武生或者净行,所谓唱念坐打,动作杂耍皆须样样精通,可是要论起唱来,“七小福”中也只成龙一副好嗓子,而于占元也惟独对此要求低些,其他方面则是务必精益求精——后来洪金宝、元彪主演的《杂家小子》中两人大练猴拳,身手敏捷,面部表情又活脱一副猴样,便是当年“七小福”合演《美猴王》等猴戏的结果。而《A计划》中洪金宝、成龙扮贼唱戏一段,《华英雄》中元彪花旦打扮舞动银枪的台姿英风则更是作为戏曲演员的基本功了。

另外,戏曲演员和舞蹈演员一样,因为舞台表演的关系,尤善于掌握身体动作的节奏,运动起来,姿势潇洒,轻重缓急,错落有致,如果和音乐鼓点相配的话,那就可以称作舞蹈了。这一点在《玻璃樽》中成龙伴随着音乐和洋拳手对打可以得到印证——也正因为节奏感对于功夫片的特殊重要性,我们才不难理解跳舞蹈出身的杨紫琼、李赛凤、杨丽菁甚至章子怡缘何都能迅速成为一代打星了。

其实早在“七小福”的童年时代即与武侠功夫片结缘,原来于占元的女儿于素秋乃是六十年代香港最红的武侠片女星,于占元本人也经常在粤语片中做武师,有了这层关系,洪金宝、成龙这帮师兄弟很早就参与了电影演出,但和萧芳芳、冯宝宝这些当红童星比起来,“七小福”也只能算是跑龙套的,能够得到像《大小黄天霸》中六霸、七霸这等次要角色就已经很不错了。不过,在镜头前的历练和大银幕上的演出经验,却奠定了“七小福”日后辉煌的基础。

1971年,由于戏曲观众的大量流失,于占元的“中国戏剧研究学院”终于维持不下去了,成龙、元彪等师兄弟只好各自谋生。当时他们这些戏班出身演员走的都是进电影圈做龙虎武师的路子,似乎这样才算得上人尽其才,没辜负自己学戏时苦练的本事。成龙、元彪等人的运气还不错,在邵氏电影公司做了一段时间后,他们遇到了三年前先他们出师的大师兄洪金宝,当时他已经从龙虎武师升到武术指导了。经洪金宝介绍,成龙、元彪、元华等人开始为嘉禾电影公司做特技替身和龙虎武师,而在这段时间里,对他们来说最难忘的经历则是参与李小龙影片的拍摄工作。

《精武门》是李小龙从好莱坞回港后的第二部功夫片,在该片中,李小龙的刚猛有力的截拳道展露无疑,双截棍的威力,一人独斗群寇的豪气都令人观之热血沸腾。当时成龙、元彪在片中扮演的都是被李小龙暴揍的日本浪人,成龙还做了片末被陈真一脚踢飞撞在墙上的铃木先生的替身。“七小福”的另一位成员元华则幸运地做了李小龙的替身,片中需要李完成的一些杂技动作几乎都由元华完成,另外,元华还扮演了在“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标牌前戏耍陈真的日本学生,还有几句挑衅的台词——后来元华在喜剧片《龙的传人》中街头卖艺时,就曾吹嘘过给李小龙做替身之事,有趣的是片中扮演他儿子的周星驰就是李小龙的忠实FANS,他在《喜剧之王》中表演《精武门》“踢馆”一场将张柏芝凌空提起倒摔在地下那段的原版本则是由成龙扮演被摔的那个,而成龙在《喜剧之王》中也客串了一回“死跑龙套”的,观众看得搞笑,殊不知当年他也和星爷一样都是此等出身,想必他对片中“临时演员也是人!”一句也会有深刻的体会。

可以说香港的功夫片至李小龙才真正从武侠片中分化出来,历史背景也由古代变为近代甚至现代,呈现出一派崭新气象,并开始为世界影坛所瞩目,同时对洪金宝、成龙师兄弟日后的走向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李小龙之后香港功夫片大行其道,连武侠片大师张彻也开始涉足《马永贞》等近代豪侠功夫片,而模仿李小龙功夫片风格的打星也层出不穷:吕小龙、梁小龙、黄小龙…还有成龙。

“七小福”中和成龙是最早成名的,洪开始以武术指导闻名,后来开始自导洪金宝自演电影,首部作品是《三德和尚与舂米六》,其后主演的《老虎与田鸡》《林世荣》等片亦颇受好评。成龙则在李小龙暴毙后,被其原来的合作者罗维发掘,作为李的接班人。不过无论是跟风李小龙的《新精武门》,还是改编自古龙小说的武侠电影(《剑花烟雨江南》等),都没有取得成功。直到1978年吴思远借成龙拍《醉拳》才令其迅速走红。该片的谐趣风格及袁和平设计的活泼灵巧兼具杂耍性的武术动作简直就是为成龙量身定做,淋漓尽致地发挥了他在这一方面的天赋,同时也令成龙找到自己日后在功夫片领域的发展方向。自此,李小龙之后的又一位功夫巨星正式登场。

由于成龙谐趣功夫片的大受欢迎,也使得素来爱跟风的香港电影人纷纷改拍此类影片,其中自然滥作居多,却也不乏精品。除了成龙的《蛇形刁手》、《龙少爷》《师弟出马》外,洪金宝导演的《杂家小子》和《败家仔》也堪称上佳之作,这两部影片故事情节与《醉拳》大体相似,皆是少年受辱,遇高手学艺报仇的套路。片中诙谐幽默的武林高手(类似于《醉拳》中袁和平之父袁小田饰演的苏乞儿形象)都是由洪金宝担纲,成龙似的调皮闯祸少年则由元彪演绎,而两兄弟设计的武打动作则愈加精彩刺激,丝毫不逊于成龙的《醉拳》,因此也取得了极佳的口碑及票房——更重要的是,《杂家小子》和《败家仔》令元彪迅速出位,成为一代打星,在整个八十年代风头不让洪、成两位师兄。

至于“七小福”其他几位兄弟,元奎、元德、元华、元武、元振等人此时也都聚集在洪金宝、成龙的周围,同气连枝,大家有饭吃,或做武术指导,或在银幕显形,较之以前做武师的日子要好得多了,这正应了一句老话(可能不太合适):朝中有人好做官——不过话又说回来,靠人不如靠己,虽说师兄弟好得没话说,但如果自己没有实力,早晚也会被淘汰的,更何况这几位本身亦非等闲之辈,凭本事照样能出位,只是早晚的事罢了。

元奎为成龙的《龙少爷》、洪金宝的《皇家师姐》等片设计的武打动作已显示出自身实力。 作为导演,他与刘镇伟合导、 周星驰主演《赌圣》曾创下1990年香港最高票房纪录。 而当他遇上李连杰后,更是一展平生所学,充分发挥了李连杰的敏捷身手,经典的武术设计更是层出不穷。单以他与师弟元德联合为《功夫皇帝方世玉》设计的动作场面来说,李连杰与胡慧中在看热闹人群的头顶比武高来高去尽展潇洒身姿,而赵文卓与李连杰于监斩台里低矮的夹层中的打斗则是闪转腾挪却以灵巧取胜;再加上李、赵二人在染布坊内长棍对短棒的对攻——这一高一低,一短一长的巧妙对比真让人眼花缭乱、叹为观止,元奎、元德以该片获得当年香港电影金像奖的最佳武术指导奖确实也是实至名归的。至此,元奎与元德师兄弟联手在李连杰主演的《新少林五祖》、《中华保镖》、《赤子威龙》、《鼠胆龙威》等影片中设计了一系列精彩绝伦的动作场面,李连杰鲜明的造型,潇洒的亮相,静若处子、动如脱兔的矫健身手无不体现着元奎师兄弟的心血,从而也令他二人在香港的武术指导中独树一帜,自成一派。

元华给人的银幕印象一直是反派形象深入人心,在八十年代成龙、洪金宝、元彪主演的许多电影如《飞龙猛将》、《急冻奇侠》、《东方秃鹰》中,元华总是扮演功夫最厉害的反派,有时需要成龙他们师兄弟同时出招才能战胜他,其实以元华的瘦削身体,若没有些真功夫还真不足以抵挡自己三个师兄弟的轮番进攻。只是不断重复这等只靠拳脚功夫显威的反派角色,难免会令元华最后沦为如卢惠光、周比利等纯脸谱化的陪练打星。于是这位留着和林子祥一样的小胡子(《急冻奇侠》中元彪对其相貌的评价)开始在演技上下功夫,与周星驰合作的《龙的传人》、《情圣》、《漫画威龙》和与李连杰合演的《龙行天下》等片都充分展现了元华的喜剧表演才华,比之在成龙、元彪的影片中充当一号打手自然要生动、形象得多。另外,他为《急冻奇侠》和《龙行天下》设计的武术动作也干净利落,不落俗套、颇有新意,只可惜后来他在武术指导这一行当并未有太大发展,而是专注于银幕前的演出,还别说,倒也算得上别具一格,小有成就。

即便在“七小福”早年学艺时期,元彬也是最不引人注目的一个。八十年代其他师兄弟开始各领风骚时,元彬更是默默无闻,未见有何建树。他也甚少与洪金宝、成龙等师兄弟合作,相反倒投在另一位著名的武术指导程小东门下,与马玉成共同做了程小东的副手,辅助他为《新龙门客栈》、《东方不败》、《新鹿鼎记》等武侠片设计了许多经典的动作场面,因此深得徐克赏识,后来竟提拔他在《黄飞鸿三狮王争霸》中做了武术指导的正职,又在《黄飞鸿四王者之风》中担任了执行导演,一时声名鹊起。不过,元彬、马玉成设计的武术动作虽然深受程小东的影响,但却各有侧重:马玉成颇得程式凌空飞舞,飘逸潇洒风格之精髓,只是有时过于夸张,虚与实的结合差了些;元彬则武术招式的拆解上下足功夫,因此写实性很强,只可惜有时候又想学程小东的天马行空,结果难免弄巧成拙,这点在《黄飞鸿四王者之风》和《黄飞鸿之五龙城歼霸》中体现得很突出——至于后来元彬为“银河映像”的许多经典枪战片做指导的动作场面,固然精彩写实,但较之拍功夫片可以任意发挥,他在杜琪峰等人的导演意图控制下却又显得有些缩手缩脚了。

在整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洪金宝、成龙、元彪是香港最红的功夫片的明星,只要是他们领衔主演的功夫片,几乎都能获得极佳的票房收入,如果是三人合作的影片则更是票房卖座的保证了。因此当年这三兄弟曾合作过多次,最早是在《奇谋妙计五福星》中,该片是嘉禾为对撼新艺城的卖座动作喜剧系列《最佳拍档》开拍的,由洪金宝导演,开创了豪华明星阵容的群戏先河,影片以洪金宝、吴耀汉、冯淬帆、秦祥林、岑建勋(后来换为曾志伟)的搞笑戏为主,剧情主要是这五个好色男人调戏美女的桥段,还有一大看点就是洪金宝、成龙、元彪师兄弟三人硬桥硬马的动作功夫场面,(《奇谋妙计五福星》中元彪只露了一面,没甚戏份,待到后来的《福星高照》、《夏日福星》便是三人同时对敌的精彩武斗了)。只是在这套由洪金宝控制影片整体风格的“五福星”系列,成龙、元彪的戏份也只限于打斗,并无多大发挥。但到了成龙自编自导自演的《A计划》时,则是完全围绕成龙展开情节,无论洪金宝、元彪怎么卖力的打斗表演,却也抢不去成龙的风头。

说起洪金宝与成龙的关系,可以说是亦师亦友,据说成龙的许多功夫就学自洪金宝,而他入电影圈以来一直受到这位大师兄的照顾。因此两人之间的合作也是最多的,而且互相启发,对香港类型电影的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单说洪金宝,他不仅以《提防小手》和《五福星》系列开创了黑色功夫喜剧潮流和时装动作片,监制的“僵尸”系列电影更风靡一时。而且他除了动作功夫少有敌手外,还主演过几部颇受好评的文艺片,如在《八两金》中与张艾嘉谈情说爱,影片淡淡的乡愁和略显悲伤的爱情故事令人印象深刻,而洪金宝出色的演技也为该片锦上添花。另外,他在与成龙合演的《龙的心》扮演一个天生弱智的成年人,演技着实精湛,只可惜与同年郑则仕主演的《何必有我》题材撞车,不仅口碑不佳,票房也只收几百万,堪称洪金宝与成龙合作以来最失败的一次,使得成龙以后再不敢轻言演文艺片,而洪金宝却毫不在乎,后来又有与张曼玉主演的《过埠新娘》文艺片问世。此等勇气和对自身演技的突破在“七小福”中绝对可拔得头筹。

再说洪金宝对成龙的启发,因在《奇谋妙计五福星》中成龙首次扮演警察,才触发了成龙的创作灵感,才有了《A计划》中的民国巡警马如龙,才有了后来获得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影片的《警察故事》中的陈家驹。而洪金宝在八五年为德宝监制了《皇家师姐》系列,成龙就在八七年为嘉禾监制了《霸王花》系列——不知这个算是启发,还是对撼呢?另外,成龙、洪金宝、元彪在八十年代都成立了自己的电影公司,成龙的是威禾,洪金宝的是宝禾,元彪的则是泰禾,很明显都是依托嘉禾电影公司开创的。有了各自的事业,他们的合作就开始渐渐少了,三人合作的影片除了“五福星”系列和《A计划》外,尚有《快餐车》和《飞龙猛将》。《飞龙猛将》是三兄弟合作的最后一部作品,片中设计了一段洪金宝、成龙、元彪三人因误会展开混战的动作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殴成一团,非常经典,谁知这竟是三兄弟合作的绝唱了呢?不过,洪金宝与元彪倒是陆续有合作,比如《东方秃鹰》、《乱世儿女》(此片中洪金宝破天荒地演了一个大反派,与元彪恶斗一场最后被炸死)、《九五牛皮胶》等——其实近年来个人最喜欢的“七小福”作品当属元奎导演,元彪、元华、元奎、元德、金城武主演的《马永贞》,拳脚刀斧,枪战武斗的动作场面精彩绝伦,兄弟情义,帮派厮杀,情感阴谋、搞笑悲情,虽用传统手法演绎,却也令人荡气回肠。元彪的英雄、元华的搞笑,元德的反派都很出彩,只可惜该片是典型的叫好不叫座,票房极差,不知何故。

话说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这“七小福”经过几十年的风风雨雨,虽然发展重点不太一样,比如成龙、洪金宝、元奎在好莱坞,元彪留守香港,元华转投无线电视台做了电视剧演员,元彬则在内地混饭吃。但现在又三三两两聚在一起,合作拍片了。洪金宝为成龙的《highbinders》担任动作导演,元彪为成龙的《龙旋风》担任动作指导,洪金宝在元彬导演的电视剧《断仇谷》中担纲主演,元彪则与洪金宝在《拳神》中再次聚首……也许“七小福”作为演员在银幕前表演(尤其是成龙、洪金宝)已经开始老了,但他们作为动作指导对香港甚至世界类型电影所发挥的创造性作用却越来越重要——谨以此浅陋文章纪念为我的青少年时代带来无数欢乐的几个香港电影人!

成龙於一九六一年加入中国戏剧学院。他的师父就是著名的京剧大师于占元师父(于素秋的父亲)。于师父为成龙起了一个名,叫元楼。其他的师兄弟也是以元字为名。每天的操练包括脚上功夫、打斗方式、特技动作等。另外还有如拉筋、劈腿、翻斗等动作。除了练功外,他们更要做清洁、洗碗等的事务。成龙就是在每天接近十九小时艰苦训练中成长。在一次京剧的表演中,于师父选了元龙(洪金宝)、元泰、元华、元武、元奎、元彪和成龙,担演一套京剧《七小福》的主角。从此人们便称他们为七小福,而成龙亦从此获得很多舞台演出的机会,以后他们就不断在荔园表演。

③ “二百五”是怎么来的

二百五指傻头傻脑,不很懂事而又倔强莽撞的人。
来历传说:
源于战国故事:
战国时期,有个历史人物叫苏秦,是个纵横家。他说服齐、楚、燕、赵、魏、韩六国联合起来,结成同盟,对付共同的敌人——秦国,从而受到了大国君王的赏识,被封为丞相,史称“六国封相”。
正当苏秦在齐国积极效力的时候,遇上了刺客。苏秦被当胸刺了一剑,当天晚上,就不治身亡了。齐王听到这个消息,非常生气,立即下令捉拿凶手。可是刺客已逃得无影无踪,到哪里去捉呢?齐王灵机一动,想出了“引蛇出洞”的妙计。他下令把苏秦的头割下来,还让人用鞭子抽打他的尸体,弄得满头满脸都是血。然后把血淋淋的人头悬挂在城门口,张贴出黄榜,上面写着:“苏秦是个大内奸,死有余辜。齐王一直想杀了他,却没想到什么好的办法。今幸有义士为民除害,大快人心。齐王下旨重赏,奖励黄金千两,请义士来领赏。”
此榜一出,果然有人上了钩。竟有四人前来领赏,而且他们都一口咬定:苏秦是自己杀的。于是士兵把他们“请”到齐王跟前。齐王见到他们四个人,恨得咬牙切齿。可他还是煞有介事地问:“这一千两黄金,你们四个人怎么个分法?” 这四个人不知道中了计,还高兴得立即回答说:“这好办,1000÷4=250,每人二百五。”
齐王一听他们还乐滋滋地想着赏金,拍案大怒:“把这四个二百五推出去斩了!”这四个人就成了替死鬼被杀了。而真正的刺客,据说是秦国派来的杀手,早就逃回秦国去了。从此民间便留下了二百五的说法,人们常用它来形容傻瓜、笨蛋和被财色所迷惑的人。
源于民间传说:
从前有一个秀才,为了考取功名废寝忘食、发奋苦读,可是终其一生都不曾中举,连儿子都没有生。到了晚年,老秀才终于心灰意冷淡泊名利了,反而喜得贵子,添得双丁。秀才回想一生成败,不由得感慨万千,于是给两个儿子起名:一个叫做成事,一个叫做败事。从此秀才在家闭门课子,日子过得其乐融融。一天,秀才吩咐妻子道:“我要去集市上逛逛,你在家督促二子写字,大儿子写三百个,小儿子写二百个。”秀才赶集回来之后询问二子在家用功如何,老妻回答道:“写是写了,不过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两个都是二百五!”
源于推牌九:
牌九系一种赌具,其中有“二板”(四个点)和“么五”(六个点)两张牌,这两张牌配在一起就是十个点,在推牌九这一赌博活动中,被称为“毙十”。它在牌九里是最小的点,谁都比它大,它什么牌也“吃”不了,所以后来人们就用“二板五”(二板和么五的简称)这个词来戏称什么事也做不好,也管不了的人。时间久了,就把“二板五”叫成了“二百五”。
源于智商IQ:
IQ的意思其实就是智商,是衡量智力的一种指数,其最高指数为250。在140以上者接近极高才能(国外常把这种人称为“天才”),120~140者为很高才能,110~120为高才能,90~110为正常才能,80~90为次正常才能,70~80为临界正常才能,60~70为轻度智力孱弱,50~60为深度智力孱弱,25~60为亚白痴,25以下者为白痴。正常智力的界限为智商90~110。常理来说,正常的测智商的题库,能达到140的,就已经算是天才了,而据说爱因斯坦的IQ达到了180,所以250的智商,可以说是超天才。又有人说,天才和精神病只有一线之差,所以,250这个几乎无人可及的境界,更多的就是用来形容笨蛋了(有些人被形容为爱因斯坦,意思为他的话语行为是我们这些普通智力的人无法理解的,不是天才就是蠢材)。
其他说法:
据某中学语文书记载,古代人用银子按两划分,一般五百两是个整数单位,用纸包好,当时包五百两是为“一封”,而二百五十两就是“半封”银子,因为跟“半疯”谐音,所以后来人们也把疯疯癫癫的人做“二百五”。
从前有一个傻瓜,家道中落。有一天他去卖传家至宝,宝物上写“卖金二百五十八两”,结果他卖的时候有人和他讨价还价,硬是只给250,他想250就250,于是卖得金子250两,很多人笑话他少要了8两金子,笨蛋一个。从那以后人们就把做事糊涂的人称为二百五。
到了现代,据说有人学唱歌星伍佰的歌,怎么也学不象。别人说他顶多算半个五百。
山东枣庄、微山、江苏徐州方言“半熟(读作‘半浮’)”就是“二百五”的意思,这里把傻瓜或说话不正经、办事不认真、处事随便、好出洋相的人称为“半熟(读作‘半浮’)”。话说“二百五”
“二百五”不是一个很古老的词,不用说《尔雅》、《说文》、《康熙字典》不载,即便《辞源》、《辞海》也不见踪迹,只有《现代汉语词典》收有词条,却也未标明出处,只提示了一句“[方]半瓶醋。”“半瓶醋”出自元杂剧《司马相如题桥记》:“如今那街上常人,粗读几句书,咬文嚼字,人叫他做半瓶醋。”清代《石头记》六十四回有:“又有一等半瓶醋的读书人。”何谓“半瓶醋”,即“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比喻一知半解却好人前卖弄,也叫“半吊子”。其实,《现汉》只说对了一半,且拐了一个“弯儿”。“二百五”说的是“钱数”,与“半吊子”的关系更密切些。
如同“马大哈”源于马三立的相声《买猴》,俗语“二百五”的“根儿”恐怕也要从文艺作品中去寻。在稍早的文字记载中,我们可以看到,清代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发表于1903年-1905年)第八十三回:“原来他是一个江南不第秀才,捐了个二百五的同知,在外面瞎混。”1913年上海亚细亚影戏公司制作了由张石川执导的电影短片《二百五白相城隍庙》。丁楚鹤出演主角“二百五”,这个第一次走进上海的农民,由于不懂规矩,傻气四溢,闹剧不断,被演得惟妙惟肖,给人印象极深,此后“二百五”不胫而走,流行各地。1924年,陈独秀在《收回教育权》一文中言及“二百五”。1949年,上海大同电影公司又摄制了电影《二百五小传》,描写一位正直憨厚、爱打抱不平的评戏艺人,其绰号“二百五”。此后,“二百五”的“名气”更大,几乎传遍全国。
另外,据著名戏剧人翁偶虹说,早年昆曲本有《蝴蝶梦》演绎庄子幻化故事。梆子改名为《大劈棺》,增添了“二百五”、“三百三”两个灵童角色,颇有噱头,反胜昆曲。京剧《蝴蝶梦》基本翻自梆子,筱翠花(于连泉)挑班演出不见出色。上海名丑刘斌昆重新塑了“二百五”这一角色,独创漆布长衫、坎肩、小帽,酷肖纸质,其功夫极深,被抱出场后,鹄立椅上,右手拿烟袋,左手弯胸前,历时一刻,身无少动,观众诧为奇技,直呼其“纸人”。京剧《蝴蝶梦》有一对白:杂扮童儿道:“什么人鸡毛喧叫?呀,这个人好像我二百五十大钱买来的童男,怎么活了?不要紧,待我叫他一叫。特(忒),二百五。”童男答道:“怎叫我二百五……你买的是纸的,我是个人,怎会一样?”
“二百五”就是二百五十文大钱,就是“半吊子”。(但是实际上一吊钱是一千文,半吊子就是五百文了。)从以上分析来看,猜测“二百五”一词很可能产生于晚清民初。至于“半吊子”,可能就更早一些了。
楚剧是一个古老的地方声腔剧种,旧称哦呵腔、黄孝花鼓戏、西路花鼓戏。由清代道光年间(1821年-1851年)鄂东流行的哦呵腔与黄陂、孝感一带的山歌、道情、竹马、高跷及民间说唱等融合形成,1926年改称楚剧。楚剧有一出传统小戏就叫《半吊子卖鞋》,是搬演一个绰号“半吊子”的鞋匠腊月三十卖鞋过年的故事。说明那时就有“半吊子”一说。
二百五是“二杆子、半吊子、无所不至”几词各取词头“二、半、无”谐音而成,是一句骂人很重的话。

④ 以前有部电影 里边有几个小孩 还有几个坏蛋 其中有一个叫二百五 每次坏蛋老大叫那个 二百五的时候

十兄弟 年份:1995 永盛电影制作有限公司 长宏影视股份有限公司 联合出品 领衔主演:钟镇涛、张敏、释小龙、郝劭文 联合主演:罗家英、徐锦江、苑琼丹、黄一飞、郑祖、李力持、甘子正、林伟亮、胡凯欣、李建仁、宋本中 友情客串:石坚 演员表: 钟镇涛:陈大虾(十兄弟之父) 张 敏:慧娘(十兄弟之母) 黄一飞:陈大福 苑琼丹:陈大福之妻 石 坚:说故事的三叔公 徐锦江:胡大口大帅(无良大帅) 郑 祖:巫师(狂尸,大帅手下) 李力持:钻地龙哥斯拉

⑤ 有一部电影是主讲几个小孩子、里边有个男的还叫二百五,是一部

新少林五祖

阅读全文

与二百五名字什么电影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春节期间为啥不让换电影票 浏览:586
邵阳大祥区电影院 浏览:912
有一个小孩丢失的电影名字 浏览:129
电影院没有武汉日夜 浏览:657
333层监狱的电影名字 浏览:673
印度一部电影主角会接子弹 浏览:155
武打片大全电影南拳王 浏览:820
电影前路漫漫背景音乐 浏览:771
郑伊健泰国电影 浏览:279
豫剧电影全集大全在线观看 浏览:735
爱国电影八佰观后感300 浏览:748
泰国关于打胎的恐怖电影 浏览:500
教父1电影英文字幕 浏览:728
top拍的电影名字 浏览:739
正义联盟电影中文免费观在线观看 浏览:211
电影导演的因果 浏览:804
徐达夫是什么电影里的名字 浏览:724
香港的天使爱情电影 浏览:247
保护动物的电影观后感 浏览:31
什么电影的床戏是真的 浏览:5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