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蒙古族有什么姓氏
1.蒙古部落及姓氏
内蒙卓素图盟土默特右旗, 从最初蒙民占绝大多数, 到后来关内汉人移民日益增多, 逐渐形成蒙汉杂居, 直至形成从总体上汉族人口占多数的局面。这种历史的演变在不同民族相交错的区域是一种普遍的现象。由于历史原因的这种蒙汉民族的融合, 逐渐使蒙古族所特有的姓氏与汉族的姓氏相融合, 并以汉字为载体, 从而成为中国姓氏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正象汉族的姓最早以国名, 城池名, 地域名, 先人字号, 官职等为姓一样,。蒙古族也是以部落名, 部落首长名, 地域名等,并按等级划分出不同的姓氏。如正统的成吉思汗的黄金家族博尔吉锦氏姓宝,清朝及清以前其历代后裔非官员者均奉台吉待遇。正统的元重臣扎勒玛所属的乌利扬罕部姓乌,清朝及清以前其历代后裔非官员者均奉塔布囊待遇。而因各种原因被视为非正统的人则不能用宝姓和乌姓,其他部落的蒙古人也有类似的情况。改取汉名主要是便于与汉人和外界交往, 同时还有传统的蒙古名在本民族内使用。
1836年, 即清道光16年曾发布严禁蒙古人取用汉名的规定, 但也没有也不可能真正的施行下去。因此,值得说明的是,蒙古人所用的汉字姓与百家姓中的姓及其渊源是不同的两回事。如:蒙古族姓中的“宝”姓就不在百家姓中。因此,人们所说的百家姓不是整个中国民族的姓氏全集,而是汉民族,或者说是汉民族被融合后的不完整的百家姓而已。蒙古族的汉字姓和百家姓中解释的含义完全是两回事。
2.部落与姓氏关系
蒙古族人的姓是和部落名, 部落首长名, 地域名等有密切关系,在宗室家族发展演变过程中姓也有所变化,有的按等级或类别又划分出不同的姓氏。如:成吉思汗黄金家族的部落博尔吉锦氏姓宝,清朝时大部分均有官职,无官职的也奉台吉待遇,元重臣扎勒玛所属的乌利扬罕部姓乌,清朝及清以前其历代后裔非官员者均奉塔布囊待遇。相当于宝姓的台吉待遇。宝,乌二姓是蒙古族最高贵的姓,历来如此。因而因各种原因,如犯罪,破落,或受排挤等不再相配的人被视为非正统的人则不能再用宝姓和乌姓,但这些人为纪念自己的姓,往往在改称它姓时用其同音字,如把宝改成鲍,包等。其他部落的蒙古人也有类似的情况。还有赐姓的作法,对多年在一起的外姓人或奴隶表现好的可以赐姓。多数情况是和部落名,首长名,地域名第一个音有关。
下表列出部分部落与姓氏关系:
----博尔吉锦氏 成吉思汗黄金家族 博尔--取近音“宝” 清朝时无官者奉台吉待遇
---- 兀良哈部 成吉思汗的功臣扎勒玛所属的部落, 数皇亲,兀---取同音“乌” 清朝时奉塔布囊待遇, 相当于宝姓台吉
----兀济业特部 据说成吉思汗的一支早期著名部落 兀---取同音“吴”
----其木得部 东迁时带来的蒙古部落 其---取近音“陈”
----白仞部 东迁时带来的蒙古部落 白---取同音“白” 白---蒙语察干的察的近音“常”
----白如大部 东迁时带来的蒙古部落 白---取同音“白”白---蒙语察干的察的近音“常”
----来哈德部 东迁时带来的蒙古部落 来---取同音“赖”
-----杭木顿部 东迁时带来的蒙古部落 杭---取同音“杭” 杭---取近音“韩”
-----林日如大部东迁时带来的蒙古部落 林---取近音“李”
-----西林特德部东迁时带来的蒙古部落 西---取同音“席”
-----包路处大部东迁时带来的蒙古部落 佟姓
上是指朝阳地区的情况,在其他地域,也有不同的命名方式,如:
喀喇沁旗——(校注蒙古纪闻)
博罕岱氏-------------------------------(今姓杨)
莽努特氏-------------------------------(今姓何)
齐默特氏--------------------------------(今姓陈)
札哈齐特氏----------------------------- (今姓于)
新楚特氏-------------------------------- (今姓章)
额勒图特氏----------------------------- (今姓白)
博鲁特氏-------------------------------- (今姓陈,也有姓李)
哈尔努特氏--------------------------- --(今姓韩)
札拉楚特氏------------------------------(今姓陶姓秦)
兀良哈氏---------------------------------(今姓乌)
博尔吉锦氏------------------------------(今姓鲍)
以上均为大族
土默特左旗(阜新) 吴姓蒙古人很多
塔布囊-------------------------------------皇亲吴姓家族
2. 龙蛇相争,古代代表什么人
图腾是原始人迷信某种动物或自然物同氏族有血缘关系,因而用来做本氏族的徽号或标志。今天我们华夏族自称“龙的传人”——即“龙的子孙”,华夏族与“龙”同血缘,“龙”就是 华夏族的总图腾。在其图腾的分支中有蛇、虎,这两种即为巴人的动物祖先——“虎巴”和“蛇巴”,这就反映出巴文化与华夏文化之间有着深厚的渊源,相互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古代巴人有“龙蛇巴人”、“鱼鳖巴人”、“白虎巴人”,其中在巴国历史上最强大的,最有影响的是“癝君巴人”即“白虎巴人,“白虎巴人”以其白虎为图腾,为其本族所崇拜的动物祖先。今天的土家族人民即为“白虎巴人”的后裔。
“巴”是一个古老的部族,也是一个古国的名字,其历史可以追溯到传说中的五帝时代。《山海经》记载“西南有巴国。太昊生咸鸟,咸鸟生乘厘,乘厘生后照,后照始为巴人”,认为巴的远祖是太昊。巴人活动在汉水流域中游一带。《华阳国志·巴志》中记居于“东至鱼夏、西至楚道,北接汉中,南接黔涪”。鱼夏今四川奉节,楚道今四川宜宾地区。“殷商时代巴人被称为“西土之人”,殷墟甲骨文中已有“巴方”,那时巴人活动在商王朝的西方。后来,巴人最终迁徙到了四川东部。四川东部丘陵地区,气候宜人,土地肥沃。巴人迁入以后,与当地的土著民族一同披荆斩棘,开垦土地,挖掘矿藏,原来较为落后的川东地区开始发生变化。
3. 满族人,祖籍辽宁省辽阳市,正蓝旗,姓白,清末朝里有文官,具体姓名不透露=_=请问我家原来满姓姓什么
辽阳满族白姓主要有三个家族:
1、【巴岳特 氏】辽阳这支后代大多属正白旗,祖上出自布里雅特巴尔虎(今乎伦贝尔以北得尔布尔镇一带)清康熙初年南迁归附清廷。最初被分在 盛京正红旗蒙古佐领、都京牛录下任职。到嘉庆24年又被迁至辽阳城东太子河北岸界官屯驻防,改为正白旗。当时该家族有兄弟5人是今天辽阳巴岳特家族的祖先,称“五位太爷”:长子“巴颜赤”;次子“达图”;三子“费雅图”;四子“阿思达图”;五子“库苏赖”。大太爷与二太爷的后代都住在高丽寨西街与东街。三位太爷与四太爷的后代住在西大窑乡界官屯。五太爷的后代住在燕州城屯。抗日战争时期该家族出了一位著名抗日英雄“白乙化”将军,曾任八路军第10团团长,1941年壮烈牺牲。今天巴岳特家族子孙繁盛分散在辽阳、锦州、沈阳等地,大多姓白,也有的姓 巴。
2、【巴尔虎巴雅拉 氏】辽阳这支后代大多属镶黄旗,祖上出自北海喀尔喀(今蒙古共和国境内苏赫巴尔托恰克图)本姓【色布尔得克 氏】,康熙31年高祖“乌苏吉思哈”与“吉普喀达”兄弟二人率部南迁入归附清廷,得到了康熙皇帝接见,并封为巴尔虎世袭佐领,改姓【巴雅拉】。次年被派往兴京岫岩县任职。到了乾隆五年,第四世祖“阿干什”又奉命调到辽阳任职,住在辽阳县首山乡鞑子营。所以今天辽阳【巴尔虎巴雅拉. 白氏】与岫岩县【巴尔虎巴雅拉. 白氏】是一个家族。该家族子孙中也出过名人,比如:清末辽阳著名辞学家“白钟麟”、“白钟毓”都出自该家族。
3、【白山巴雅拉 氏】辽阳这支后代大多属镶白旗满洲,祖上出自长白山,清顺治初年曾进北京,住在厂前胡同。到了三世祖“希德”时,因升曾任辽阳镶白旗校政衙门总办、官居四品,于是这一分支又迁回东北,其后裔就落户在辽阳。家族祖茔在辽阳城东南30里的望宝台,其后裔人口众多,分居在新城、八里庄、杨林子、立山屯、大通沟、蚂蜂泡等处,也有的迁徙至外地,民国以后取汉字姓白。8世孙“白永贞(1867—1944)”在北洋政.府时期曾任辽阳县文务总司司长,后来与著名史学家金毓黻一同编修《奉天通志》,他自己也编修过《辽阳县志》、《铁刹山志》等书,是民.国时期的著名史学家。
另外,辽阳的满族白姓还有 【乌苏 氏】, 【那拉 氏】, 【锡伯巴雅拉氏】..等。
您家的这个白姓究竟出自以上哪个家族,这还得须要更详细的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