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一部电影,剿灭农民起义的,一个将军,忘了是刘德华还是李连杰饰演的
投名状 (2007)
导演: 陈可辛 / 叶伟民
编剧: 须兰 / 秦天南 / 林爱华 / 黄建新 /许月珍 / 何冀平 / 郭俊立 / 阮世生
主演: 李连杰 / 金城武 / 刘德华 / 徐静蕾 /郭晓东
类型: 剧情 / 动作 / 战争 / 古装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 / 香港
语言: 汉语普通话
上映日期: 2007-12-12(中国大陆) / 2007-12-13(香港)
片长: 126 分钟 / 110 分钟(删减版)
又名: The Warlords / 刺马
⑵ 有部影片二战意大利战俘营长官刚升少将,结果意大利投降了.是什么电影
异想天开大逃亡 What Did You Do in the War, Daddy? (1966)
导演: 布莱克·爱德华兹
编剧: 威廉·皮特·布拉蒂
主演: 詹姆斯·柯本 / Dick Shawn / 西吉奥·凡东尼
类型: 喜剧 / 战争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语言: 英语 / 德语 / 意大利语
上映日期: 1966-08-31
片长: 116 分钟
又名: 乌龙将军少爷兵 / 战地飞龙
⑶ 电影 巴顿将军问题
链接:https://pan..com/s/1-8TgkxEVIkJ6jx3q0tNhyA
《巴顿将军》是由20世纪福克斯电影公司于1970年出品的历史片,该影片由弗兰克林·斯凡那执导,乔治·C·斯科特、卡尔·莫尔登、詹姆斯·爱德华兹等主演。影片主要介绍了1943年在北非,英美盟军遭到绰号叫“沙漠之狐”隆美尔元帅率领的德军反击,展开了一场大规模的战斗,结果美军遭到惨败陷入了困境的故事。该片于1970年上映,获43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剧本、最佳导演等7项奖。
⑷ 这个电影叫什么名字
奥斯卡奖电影《巴顿将军》
巴顿将军的剧情简介 · · · · · ·
1943年3月,巴顿(乔治·C·斯科特 George C. Scott 饰)率美军在法属摩洛哥登陆后临危受命,担任美军在北非的第二军团长,性格强势、钟情古典文化又熟稔战史相信灵魂转世的巴顿很快用铁血律令扭转了北非部队的散漫风格,连番激战后与蒙哥马利统率的英军合力将“沙漠之狐”隆美尔赶出了北非。随后升任第7集团军司令的巴顿筹划占领西西里,战斗中巴顿抢在蒙哥马利之前连下军事重镇,立下赫赫战功的同时饱受非议,部下指责他用士兵的生命换取荣耀,在成功占领西西里后,巴顿因严厉训斥一位士兵遭到媒体的谴责,铁血将军只得公开道歉……然而长于战争的巴顿又迎来了新的重任
⑸ 《从奴隶到将军》原型是什么
罗炳辉。
《从奴隶到将军》这部电影许多人都看过,却很少有人知道这部电影主角的原型就是罗炳辉将军,他出生在云南彝良一个穷苦的家庭,受尽地主盘剥,连参军都被人嫌弃。
那个年代,像罗炳辉这样的穷苦人有很多,敢于反抗革命的却没有几个人,罗炳辉从小就性格倔强,11岁时因和地主争论而遭记恨,第二年,地主找借口冤枉罗家,12岁的罗炳辉上县城告状。
从此都知道罗炳辉是不好惹的,有一次在街上,罗炳辉看见几个当兵的把一个恶霸给教训了一顿,这让罗炳辉有了参军的想法,那样就可以替穷人打恶霸了,可是滇军嫌他穷没有收他。
一直到1915年,罗炳辉参加了唐继尧的部队,由于他在战斗中敢打敢拼,深得唐继尧的器重,成为了唐继尧的亲信副官,1921年唐继尧下野去了香港,也把罗炳辉带去了香港。
在香港期间,罗炳辉目睹唐继尧生活奢靡,花的钱都是民脂民膏,深感唐继尧所说的救国救民都是骗人的,鉴于此罗炳辉多次提出要请假,却都被拒绝,最后他留下一封书信悄悄离开香港。
人物介绍:
罗炳辉将军是电影《从奴隶到将军》中主人翁罗霄的原型。罗霄是彝族人,是个奴隶娃,连名字都没有,别人都叫他“小箩筐”,他的家庭就是奴隶家庭,世代给吐司当奴隶,受尽吐司的剥削和欺压。后来罗霄不堪忍受迫害,逃亡在外,做了一个小叫花子。
少年时,罗霄加入滇军,当了一个马夫,再后来成为一名战士,参加军阀间的混战,练成了一手好枪法。在讨袁护国战争中,罗霄升为连长,北伐战争中,罗霄又升任团长。
奉命攻打红军,罗霄在与红军的接触中,逐渐认识到红军才是穷人的队伍,是为穷人打天下的,是仁义之师。于是,他毅然决然地率部起义,加入了红军,并出任师长。
⑹ 割自己腿上的肉煮给守城将军吃,是什么电影
是电视剧,讲春秋战国时期的故事
⑺ 求一部电影美国古代战争的,,只记得主角好像是个将军在最后决战中他的士兵投降了,只有他在抵抗,
《爱国者》(The
Patriot)是由罗兰·艾默里奇执导,梅尔·吉布森、希斯·莱杰、朱莉·理查德森等主演的一部史诗战争片,于2000年上映。梅尔·吉布森在片中饰演男主角本杰明·马丁,一个美国独立战争期间的英雄
⑻ 《战上海》电影中国民党军长刘义是真是真实的人物吗是哪里人投降后的生活情况如何
《战上海》电影中国民党军长刘义是真是真实的人物,真实的名字为刘昌义将军。
刘昌义将军号彦峰,河北任丘人,生于1905年12月6日。西北军军官学校高级班毕业。1945年1月任第19集团军副总司令兼涡北挺进军总指挥,1949年1月任淞沪警备司令部副司令兼北区兵团司令,4月代理第51军军长,5月25日在上海率部起义。后任中国人民救济总会上海市分会顾问,民革上海市委常委兼对台工委副主任,民革中央团结委员,全国政协委员。
《战上海》幕后花絮:
影片根据上海解放的史实改编,通过敌我双方在上海所进行的几次重要较量,重现了人民解放军在上海党组织和工人群众的协助下,攻占上海的辉煌战史。影片战争场景气势恢宏、规模庞大,是同类战争片中的代表作品。
该片不仅塑造了我军将士英勇善战、不怕牺牲的感人形象,还揭示了当时国民党军队内部复杂的矛盾和分崩离析的局面,在尊重历史的前提下,将之全面深刻地呈现给观众。
以上内容参考:
网络-战上海
⑼ 有一个有陈庚将军的老电视剧或电影叫什么名字
有两部电影《陈赓蒙难》《陈赓脱险》 八一厂84年拍的
《陈赓蒙难》 (1984)
导 演:严寄洲 姜力军
编 剧:王军
主 演:杨绍林 徐金金 肖惠芳 刘汉 曹杰臣
上 映:1984年
地 区:中国大陆
故事梗概:1931年9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第十二师师长陈赓,在鄂豫皖苏区反围剿战斗中负了重伤。因伤势恶化,经组织安排于当年10月只身潜入上海就医。1933年初,陈赓在伤愈将归时,由于叛徒告密,上海英租界巡捕房特务头子汤姆逊伙同叛徒顾顺章查明了陈赓的真实身份,陈赓因而不幸被捕。蒋介石得知这个消息,立即让宋美龄出面交涉,将陈赓引渡到南京。蒋介石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他与陈赓之间有过一段特殊的历史关系:1924年,国共合作之初,陈赓是黄埔军校第一期学生中出类拔萃的人材,他曾引起过当时任黄埔军校校长的蒋介石的注意。1925年,在东征广东军阀陈炯明的战斗中,陈赓曾冒着枪林弹雨救了蒋介石,对此,蒋介石涕泪俱下地感激陈赓的救命之恩。后来,他要陈赓脱离共产党,当他的侍卫参谋,但遭到陈赓的断然拒绝,二人关系由此而破裂。这次陈赓被捕时,正值蒋介石准备发动对红军的第四次围剿,蒋意欲迫使陈赓投降,以充作他瓦解和进攻红军的工具。汤姆逊深知蒋介石的意图,为了防范陈赓在押解途中逃脱,将陈与因意外而被捕的教会大学女学生玛丽铐在一起,交给了南京当局派来的宪兵队长蒋庸。陈赓对于汤姆逊采取的特殊措施十分警惕,他怀疑玛丽是个受过专门训练的特务。因此,对她充满了敌意和戒备。陈赓被押解到南京后,反动派立即对他展开了一系列的"诱降"和"迫降"活动。先是由蒋介厂授意一些"黄埔"出身的将校军官在"同学会"上用他们获得的显赫地位和利禄引诱陈赓;继之,又推出大叛徒顾顺章,企图用顾的现身说法来动摇陈赓的信念,但都遭到了陈赓的斥责和嘲骂。恼羞成怒的反动派将陈赓投入监狱,并用酷刑折磨他。患难之中,陈赓和玛丽逐渐消除相互的猜疑,加深了了解。玛丽向陈赓诉说了自己的不幸遭遇,陈赓则用革命的道理启发她,使她开始了新的思索。在陈赓被关押期间,党组织和以宋庆龄为首的"中国民权保障同盟"极力设法营救。宋庆龄和"中国民权保障同盟"总干事杨杏佛先生特地从上海赶到南京,在监狱中查找到了陈赓,宋庆龄公开揭露了南京当局残酷迫害共产党人和无辜群众的罪行,并当面质问蒋介石,要求他立即释放陈赓。蒋介石一面应诺放人,一面又策划了新的阴谋:以"陈赓越狱潜逃"的谎言欺骗社会舆论,同时秘密地将陈赓押解上船,离开了南京。
《陈赓脱险》(1984)
导 演:严寄洲 姜力军
编 剧:王军
主 演:杨绍林 徐金金 肖惠芳 任广智 张引棣
上 映:1984年
地 区:中国大陆
故事梗概:押解陈赓的小火轮悄悄地行驶在长江上。宪兵队长蒋庸在陈赓的一再追问下不得不说出:这次秘密押解是要去南昌面见蒋介石。陈赓意识到将要迎接一场新的、特殊的斗争。善良的玛丽不愿因自己而拖累了陈赓,竟想用碎碟子砍下自己与陈赓同铐的左手,以帮助陈赓跳江逃走。陈赓被玛丽的自我牺牲精神所感动,为劝阻了玛丽并向她讲述了1932年在上海会见鲁迅先生时的动人情景,给了玛丽极大的精神鼓舞。在与陈赓一同被囚禁和押解的特殊经历中,玛丽,这个文弱的女大学生、虔诚的教徒逐渐地认识了社会,认识了自己,也认识了中国共产党人。她的政治信仰开始发生了本质的改变。陈赓被押解到南昌后,正忙于与红军作战的蒋介石,出于政治、军事上的迫切需要、亲自出马"对付"陈赓。他先是把自己服用的"西洋参"送给陈赓补养身体,然后又以"前敌总指挥"和"南京卫戍司令"的官衔做诱饵要陈赓签"悔过"书,并要他给黄埔军校出身的红军将领写"劝降"信。陈赓以讥讽的态度戏弄和嘲骂了蒋介石,揭露了他镇压革命、卖国投降的种种罪行。气急败坏的蒋介石在欲放不肯、欲杀不能的困境中,使出了最后一招:长期幽禁陈赓。陈赓又被秘密押回了南京,关在一座围墙高筑、戒备森严的别墅里,。蒋介石的机要秘书邓文仪得知陈赓与玛丽释去了前嫌,便有意地布置舒适的生活环境,意欲利用玛丽来软化陈赓,消磨他的斗志。在与世隔绝的情况下,陈赓采取了"将计就计"的对策,他先在暗中周济宪兵班长米孝祖,赢得了同情和帮助。尔后,又利用蒋庸和他太太想攀附权贵、升官发财的心理,制造"上钩"的假象,终于帮助玛丽首先逃出了虎口,使玛丽能将幽禁地点的照片和一切情况传递给鲁迅、宋庆龄等爱国民主人士。蒋介石幽禁陈赓的阴谋被揭露了!宋庆龄等人再赴南京,义正辞严地要求蒋介石马上释放陈赓。慑于宋庆龄、鲁迅等人的巨大声望及杀害陈赓可能会引起"黄埔生离心"的严重后果,蒋介石被迫释放陈赓。汽笛长鸣,车轮飞转。陈赓将军在几经磨难之后,终于冲破樊笼,踏上了新的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