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故事,主演是铁托朋友,导演饿死在城里,还有什么
曾经有那么几年,我国的甲A联赛里存在着一大“帮派”:前南帮。
当然这是开玩笑,因为那几年里在咱们国家见到的前南斯拉夫球员和教练简直太多了,连国家队主教练都是。
这么多前南教练的涌入,一方面是因为人家足球水平确实高,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大家对前南斯拉夫地区的人有一种先天的亲切感,甚至于在国际比赛当中不自觉就会为前南球队加油助威。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大家曾经同属于一个阵营,但这也不能完全解释得通,毕竟咱们对罗马尼亚、保加利亚这些国家的亲切感就弱一些。另一方面可能就是我们和前南地区文化交流比较多的原因吧。
五、为什么我们如此喜欢《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
据说,这部电影在我国的观看总人次能达到上百亿之多,从七十年代开始几乎每一代人都看过不止一次这部电影,而且也都非常喜欢,为什么一部前南电影会有如此魅力呢?
笔者认为,抛开经典的音乐、跌宕的剧情、精彩的表演之外,《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中还有两种情怀是最能打动人的。
一种是英雄主义情怀,当然是指瓦尔特,他就像前苏联的夏伯阳和我国的李向阳一样,已经成为了一种象征。
另一种则是家国情怀,在该片中集中体现在了谢德和瓦尔特两人身上。谢德对女儿的感情让人动容,这是人性的光辉。
而电影中冯·迪特里施最后的那句话则将《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这部电影的精神进行了升华:看,这座城市,它就是瓦尔特。
2. 南斯拉夫的哪些电影曾风靡大江南北
前南斯拉夫电影《桥》
1944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接近尾声,面临东西夹击的德国已走到了失败的边缘,然而他们仍不死心,为了挽救危局,德军计划从希腊经南斯拉夫撤退回本国,为了能够顺利地撤退,他们要竭力保住一座撤退途中必经的桥梁。
《战火天堂》
《战火天堂》改编同名畅销小说,导演运用了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相结合的表现手段、谱写了一曲在二战时期的壮丽悲歌,影片所有元素的运用,使本片达到很高艺术体现,极富感染力。影片一经上映就深受好评,被人们评为是可以与《辛德勒的名单》相媲美的史诗性巨作,并一举获得了2001年罗德岱堡国际电影节最佳男演员和最佳影片两项大奖,成为当时电影界最炙手可热的影片之一。
《持玫瑰花的军官》 《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铁托和我》《地下》
《无主之地》《猎鹰》等。
《苏捷斯卡战役》(Sutjeska,1973),本片是一部由前南斯拉夫政府支持拍摄的二战题材影片,根据南斯拉夫历史上最惨烈的一次游击战---著名的苏捷斯卡战役改编。影片从筹备拍摄到上映历时三年,前南政府曾派庞大的陆军、空军、装甲部队参加实地拍摄,战争场面拍得很逼真,突出表现了南斯拉夫军民在铁托的领导下,以寡敌众,以弱胜强的战斗业绩和爱国决心。获得了第七届莫斯科电影节特别奖。该片曾于我国上映,由长春电影制片厂译制分厂译制。饰演铁托同志的是已故英国著名演技派大师理查·波顿;另一主演巴·日瓦伊诺维奇是南斯拉夫著名的功勋演员,他所拍摄的200余部影片中,绝大多数都是二战题材,这其中的《桥》、《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夜袭机场》、《黎明前到达》等影片都给中国观众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貌似多半都是战争电影,可见该民族的战斗热情和不屈意志。
3. 前南斯拉夫一共拍了哪些电影,并且求他们的剧情介绍
<<桥>> 二战时期德军大举进攻南斯拉夫 当地游击对为了防止敌人的入侵派出了小分队炸掉德军前进路线上的一座大桥,但大桥十分坚固 须得到它的建造者的帮助才能炸桥 但有谁愿意炸掉自己亲手建造的桥呢? 经过努力小分队说服了大桥的建造者跟随小分队去炸桥. 中途几经磨难 再失去了对友宝贵生命的时候 你就能听到那手 经典的老歌;"啊 朋友 再见! " 最终小队成功炸毁了大桥 完成了任务 挽救了千千万万人的生命
4. 前南斯拉夫二战电影有多少部
桥 很经典的一部二战电影
5. 前南斯拉夫人喜著名的二战电影有哪些
1967年南斯拉夫电影《夜袭机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南斯拉夫一个旅的游击队和野战医院被德军三面包围,唯一的通道被空军封锁。游击队派柯察金小分队去执行“柯贝行动”,他们灵活机动地突存了敌军的重重封锁线,终于在夜里偷袭了德军机场,摧毁了敌人的空军基地,使游击队和野战医院安全转移。1973年南斯拉夫电影《苏捷斯卡战役》:根据南斯拉夫历史上最惨烈的一次游击战 ---著名的苏捷斯卡战役改编。
6. 求一些南斯拉夫和德国的二战片
德国拍的就看过决战斯大林格勒、最后的桥,蓝斯拉夫的多 黑名单上的人、游击飞行队,南方铁路之战,复仇者、巴尔干特快
PS:还是斯瓦辛格演的钢铁战士
7. 关于南斯拉夫的电影 帮帮忙
南方铁路之战
大与小
夜袭机场
内雷特瓦河战役
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
游击飞行中队
苏捷斯卡战役
开往克拉列沃列车
8. 南斯拉夫二战有哪些经典电影
1972年南斯拉夫电影《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
9. 推荐些南斯拉夫老电影,关于二战的经典
最震撼
《兵临城下》法国
导演:让·雅克·阿诺
主演:约瑟夫·费因斯 裘德·洛 瑞切尔·薇兹
瓦西里·泽索夫是乌拉尔山区的牧羊人,多年的放牧生活练就了瓦西里的好枪法,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打响后,瓦西里应征入伍。他一枪毙敌的绝招在不到10天的战斗里就狙杀了40多名德国兵,一时间“瓦氏神枪,例无虚发”的神话传遍整个战场。然而在之后的几天,苏军的狙击兵也连连被人枪杀,对方同样只使用一发子弹。真正的对手来了!
《兵临城下》改编自一个真实的故事,现实生活中的瓦西里在二战中共毙敌400余名,是前苏联著名的狙击英雄。和好莱坞的战争大片相比,这部由法国导演让·雅克·阿诺执导的影片不遑多让,影片中,瓦西里和德军狙击手斗法的镜头让观众不由窒息,新兵们乘船渡河的场面扣人心弦,而苏联全线反攻的震撼场景,又使人欣赏到一道视觉盛宴。
《兵临城下》也是欧洲影坛有史以来制作成本最高的作品,达到了9000万美元,这其中德国资金的注入,也使得影片拥有了反省德国历史的特别含义。
最难忘
《桥》南斯拉夫
主演:瓦·济沃耶诺维奇 斯·派罗维奇
1944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接近尾声,面临东西夹击的德国已走到了失败的边缘,然而他们仍不死心,为了挽救危局,德军计划从希腊经南斯拉夫撤退回本国,为了能够顺利地撤退,他们要竭力保住一座撤退途中必经的桥梁。
与此同时,一小队南斯拉夫游击队员奉命前去炸毁这座桥梁,桥又高又险,任务极其艰巨。如果能炸掉这座大桥,将阻断德军的退路,更有利于反攻。
为了炸桥,游击队找到了一个工程师,但这个工程师恰恰是桥的设计者。经过一系列周密的安排和惊险曲折的斗争,最终工程师亲手炸掉了自己设计建造的桥。
影片是南斯拉夫经典二战影片,真实再现一场激烈的大桥争夺战、一次勇气与信仰的考验。炮弹从头上掠过,大桥在脚下粉碎,一曲《啊!朋友再见》更是让人久久难忘。
最伤感
《西西里的美丽传说》意大利
导演:吉塞普·托那托雷
主演:莫妮卡·贝鲁奇
1941年,整个世界都被笼罩在二战的硝烟之中,但西西里岛仍是一片宁和,这里正是男孩雷纳托的家乡。他和所有13岁的孩子一样,天真、快乐、不安分,对生活充满幻想。终于有一天遇到了改变他生活的女人——玛莲娜。这位漂亮的寡妇令所有的男人着迷,也令所有的女人妒忌。
战争在继续。传来了玛莲娜丈夫的噩耗。玛莲娜为了生存,开始了出卖肉体的生涯。
影片没有惊心动魄的战争场面,但是战争留给女人的伤痕,永远无法愈合。
最悲情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前苏联
导演:斯·罗斯托茨基
主演:安德列依·马尔蒂诺夫 依莉娜·舍夫丘克
影片没有宏大的战争场面,只是表现了一场局部战斗,几位女兵在准尉的带领下展开与德军的战斗。影片结尾处,准尉在女兵们的坟墓前凭吊,观众们也都不由自主地为德国法西斯犯下的罪行,表示愤慨并为女兵们的牺牲流下热泪。
这部出品于1972年的战争影片,曾经获得过威尼斯国际电影节纪念奖、全苏电影节大奖以及1975年列宁奖金等多项大奖。在中国,《这里的黎明静悄悄》也享有极高的知名度。这不仅是因为片中有一幕在当时算是惊世骇俗的“裸戏”,更因为它将女性在战争面前的抉择表现得淋漓尽致,从而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战争,往往应该让女人走开,而在伟大的苏联卫国战争中,女人却大胆地走入了战争。影片中,女兵们曾拥有的梦幻般爱情生活和战争的惨烈残酷相交织。当这群充满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女孩子最终相继战死沙场时,影片控诉法西斯暴行的主题得到了完全的展现。
最经典
《辛德勒的名单》美国
导演:斯蒂文·斯皮尔伯格
主演:利亚姆·尼森本·金斯基 拉尔夫·费因斯
德国投机商人辛德勒是个国社党党员。他好女色,会享受,善于利用关系攫取最大的利润。在被占领的波兰,犹太人是最便宜的劳工。因此,辛德勒的工厂只使用犹太人。
然而纳粹对犹太人的残酷迫害使辛德勒越来越不满。1943年,纳粹对克拉科夫犹太人的残酷血洗使辛德勒对纳粹的最后一点幻想也破灭了,他清楚纳粹对犹太人的屠杀和奥斯威辛集中营的恐怖。从那时起,辛德勒只有一个想法,尽可能多地保护犹太人,使其免受奥斯威辛的死亡。
不久,战争结束了。下大雪的一天晚上,辛德勒向工人们告别,获救的1000多名犹太人为他送行。有人还敲下自己的金牙,打制了一枚金戒指,赠送给辛德勒,戒指上刻着一句犹太人的名言:救人一命就等于救全人类。辛德勒泪流满面,他为未能救出更多的犹太人而感到痛苦。大雪之中,犹太人目送辛德勒离开了城市。他的义举将永远被犹太人铭记在心。
《辛德勒的名单》让全世界感到震惊,这部深刻揭露德国纳粹屠杀犹太人恐怖罪行的电影,于1994年3月1日在德国法兰克福首映,德国总统亲自出席了影片的首映式。
最真实
《最长的一天》美国
主演:埃迪·艾伯特 保罗·安卡
此片描述的是被艾森豪威尔称作“历史上最长的一天”的诺曼底登陆战。这也是美国电影史上制作规模最庞大的一部战争片,从盟军和德军双方面的角度同时描述诺曼底登陆这一历史战役的来龙去脉,以及双方在此期间的重要反应,手法平实,场面逼真,仿如在观众眼前重现整个事件。并且粗中有细,无论决策的将军或登陆的士兵都显得栩栩如生,成绩相当难得。
影片的演员阵容也属空前,歌手保罗·安卡也演出了一个动人的角色,并为本片写了一首雄壮的主题曲。《最长的一天》被影迷奉为二战电影盖棺之作。
最幽默
《虎口脱险》法国、英国
导演:杰拉尔·奥利
主演:路易·德·菲奈斯
二战期间,英国轰炸中队第一支遣队在执行一次名为“鸳鸯茶”的轰炸任务中,一架飞机被德军防空武器击中,几个机上人员被迫跳伞逃生,并约好在土耳其浴室见面。但他们分别降落在德军占领的法国首都巴黎市内不同地点。
德军展开了全市大搜捕,而其中3位飞行员分别被油漆匠、动物管理员和乐队指挥所救。迫于形势,油漆匠和指挥家只得替代各自所救的飞行员,去和中队长大胡子在浴室碰头。在几次误会后,他们终于接上了头。
在热情的法国人的掩护下,飞行员们与德军展开了一场场惊险紧张而又幽默滑稽可笑的生死游戏。最终,油漆匠、乐队指挥和飞行员们一起飞向了中立国瑞士。这部影片拍摄于上世纪60年代,当年曾创下法国历史最高票房纪录,成为法国影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法国喜剧大师路易·德·菲奈斯与演技派明星布尔维尔配合杰拉尔·奥利天才的编导手法,使影片成为世界公认的喜剧经典之作。
或
《布谷鸟》\(俄罗斯\、《安妮日记》\(美国\、《狙击手》\(苏联\、《老枪》\(法国\、《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南斯拉夫\、《桥》\(南斯拉夫\、《虎口脱险》\(法国\、《六月六日登陆日》\(美国\共8部精彩的二战电影在每晚10时播出。 这其中《老枪》、《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桥》、《虎口脱险》
好莱坞在过去50年拍过的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题材的电影实在是太多了,值得一看的经典之作起码有好几十部,本文主要将重点锁定在描写战争场面的正统战争片,稍为边缘化的二战电影,像《辛德勒名单》、《忠勇之家》等精彩之作,均不得不割爱。
或
1。《西线平魔》1949年出品,描写二战末期德军与美军在比利时的巴斯托涅镇发生遭遇战的故事。本片最大特色是用了一批平凡的演员,全片外景在欧洲西部高原拍摄,白雪覆盖的天然美景和严寒气候,通过杰出的摄影加强了电影的张力。
2。《沙漠之狐》1951年出品,讲述德军将领“沙漠之狐”隆美尔,本片敢于将德军主帅塑造成英雄人物,曾引起美国老兵争议。
3。《桂河大桥》1957年出品,曾获奥斯卡最佳影片、导演、男主角等7项大奖。
4。《最长的一日》1962年出品,美国电影史上制作规模最大的一部战争片,手法平实,场面逼真。演员阵容空前,有约翰·韦恩、亨利·方达、肖恩·康纳利等。
5。《坦克大决战》1965年出品,叙事手法流畅,加上亨利方达等演员加盟,使影片保持了相当的娱乐性。
6。《大布列颠之战》1969年出品,由英国精英群起出动拍摄而成,片中战机遮天蔽日的空袭场面拍得壮观而逼真,效果震撼人心。
7。《巴顿将军》1970年出品,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等7项大奖。
8。《虎!虎!虎!》1970年出品,本片由美国与日本合拍,以近似个案检讨的方式交代日军偷袭珍珠港之所以成功的来龙去脉,曾获得奥斯卡最佳特别效果奖。
9。《中途岛》1976年出品,二战影片多以西线为背景,这部是极少以东线为背景的代表作之一,明星阵容强大,海战场面真实,使本片维持了相当的趣味性。
10。《拯救大兵瑞恩》1998年出品,导演斯皮尔伯格对二战情有独钟,此前曾拍过《1941》、《太阳帝国》、《辛德勒名单》等。本片被认为是有史以来最逼真的战争片之一,许多二战老兵给予了高度评价,称它为“最真实反映二战的影片”,尤其是长达26分钟的重现诺曼底登陆的壮观场面。
参考资料:http://..com/question/20435431.html?fr=qrl3
10. 二战电影在上游放水淹死下游的德国鬼子原来看过不记得叫什么名字了
《前南斯拉夫电影《桥》(1969)导演 哈·克尔瓦瓦茨导演演员 韦利米尔·巴塔·日沃伊诺维奇 斯·派罗维奇出品 南斯拉夫波斯纳电影制片厂出品地区 南斯拉夫类型 经典二战影片剧情简介 1944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接近尾声,面临东西夹击的德国已走到了失败的边缘,然而他们仍不心,为了挽救危局,德军计划从希腊经南斯拉夫撤退回本国,为了能够顺利地撤退,他们要竭力保住一座撤退途中必经的桥梁。 与此同时,一小队南斯拉夫游击队员奉命前去炸毁这座桥梁,桥又高又险,任务极其艰巨。如果能炸掉这座大桥,将阻断德军的退路,更有利于反攻。德军当然也明白这座具有战略意义的大桥的重要性,他们部署了一个团的军力守卫,还安排了对付游击队的专家党卫军上校霍夫曼坐镇在军营中,大桥四周可谓戒备森严。 游击队在步步逼近目标的秘密潜入过程中,不幸被德军守备队发现,一名战士为了掩护全体战友脱险,孤身留守阻挡顽敌,不幸负伤后又大声呼叫退走的战友将手榴弹投向自己,杀身成仁,不当俘虏。 为了炸桥,游击队找到了一个工程师,但这个工程师恰恰是桥的设计者。经过一系列周密的安排和惊险曲折的斗争后,多名游击队员前仆后继的牺牲,最终工程师亲手炸掉了自己设计建造的桥,他自己也与他最爱的杰作一同玉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