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谁有再见乌托邦
链接:https://pan..com/s/1iELhHkfn64eNHi1cMfm6Dw
作品相关简介:《再见!乌托邦》是由盛志民执导的纪录电影,于2009年3月25日在香港国际电影节上映。该片讲述了怀揣摇滚乐梦想的农村小伙吴珂、魔岩三杰乐队、录棚打工的男孩小畅三者之间所发生的故事。
㈡ 求 再见,乌托邦 百度云免费在线观看资源
链接:
作品相关简介:《再见!乌托邦》是由盛志民执导的纪录电影,于2009年3月25日在香港国际电影节上映。该片讲述了怀揣摇滚乐梦想的农村小伙吴珂、魔岩三杰乐队、录棚打工的男孩小畅三者之间所发生的故事。
抢首赞
不是电影,是日本很长寿的一个电视剧,叫世界奇妙物语
㈣ 推荐几部反乌托邦电影
《动物农场》
《美丽新世界》
《1984》
㈤ 一部很乌托邦的国外电影讲的是一群年轻人逃出现代城市生活,寻找到一座小岛,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
The beach
剧情简介
版本一: 莱昂纳多所饰演的美国年轻人,平时酷好优游网络世界寻找刺激! 有一天,他找到了旅行社提供的便宜旅程,于是决定到泰国寻找在网路上得知的人间天堂--海滩。 在他投宿的三流旅馆中,他意外地看上了一个法国女孩(维吉妮·拉朵嫣饰演),不料该女孩有男友陪同,他只能幸幸遥望……。 有一天,一个诡异的光头佬(罗勃卡·莱尔饰演)对莱昂纳多透露一些莫名的秘密后,未久即遭横祸,只留下一张神秘地图。好奇的莱昂纳多开始寻线追循,并相信的确有个天上人间般的海滩。他试着说服法国男女友同行,同时也拷贝了一份地图供另外的人一起前去探险。 他们终于克服了种种障碍来到疑似海滩乐园的地方,然而面对他们的除了一大片大麻田之外,就是个持枪的猎人,在奔逃之馀,终于来到传说的海滩…… 各形各色的人聚集在一起过着单纯而原始的生活,然而看似平静的生活,随着一件件意外及秘密的迸发,而进入心惊胆跳的日子中……莱昂纳多,一个虽然被宠爱却又被算计着的青年,该如何冲破层层危机?并与所爱慕的人在一起呢? 他之前所另行拷贝的地图又会带来什么样的灾厄? 版本二: 描述美国记者李察到泰国度假,偶然从旅馆获得一张神秘地图,遂跟一对途中遇上的法国情侣共同找寻传说中的人间乐土。原来在那里已有一批先觉者组成社区,生活其中,他们为了享受原始的逍遥生活而跟在岛上种植大麻的当地农民订下协议,不能对外透露踪迹。然而,失落的地图引诱了四名男女前来冒险,农民用暴力将他们的社区解散。
[编辑本段]幕后花絮
一句话评论: Innocence never lasts forever. Somewhere on this planet it must exist. Paradise Found - Innocence Lost It's the experience that matters It really was some kind of paradise 幕后制作: 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紧接着《泰坦尼克》走红后的新作,由《猜火车》导演执导。本片借用荒野冒险片的类型,表达回归自然的主题,但欠缺峰回路转的发展和扣人心弦的危机,对于人性的探讨非常浅薄。
[编辑本段]制作发行
制作公司: Figment Films [英国] 发行公司: 20世纪福克斯家庭娱乐公司 20th Century Fox Home Entertainment [巴西] ..... (Brazil) (DVD) 20世纪福克斯公司 20th Century Fox [日本] ..... (Far East) 20世纪福克斯德国分公司 20th Century Fox of Germany [德国] ..... (Germany) Filmes Castello Lopes [葡萄牙] ..... (Portugal) 20世纪福克斯电影公司 Twentieth Century-Fox Film Corporation [美国] ..... (worldwide) UGC-Fox Distribution (UFD) [法国] ..... (France) 特技制作公司: Bionic Digital [英国] ..... (computer graphics) (as Bionic Digital Ltd.) Framestore Ltd. [英国] ..... (additional digital effects) (as Framestore) Pennicott Payne Ltd. [英国] ..... (shark design) The Computer Film Company [英国] ..... (digital visual effects) 其它公司: AFM Lighting Ltd. [英国] ..... lighting rental facility ARRI Media [英国] ..... camera and grip equipment Air Studios [英国] ..... score recorded and mixed at Angel Studios [英国] ..... score recorded and mixed at BBVC/Kelly's Eye Ltd. [英国] ..... video assist equipment Blowup [英国] ..... stills laboratory Camera Revolution Ltd. ..... libra stabilised head Cine Image Film Opticals Ltd. [英国] ..... (digital front and end titles) (subtitles) Dakota Music Services ..... music preparation Flying Cam Inc. ..... close range aerial photography (as Flying-Cam Inc.) Flying Pictures ..... aerial services (as Flying Pictures Ltd.) Goldcrest Post Proction Facilities [英国] ..... adr recorded at London Records ..... soundtrack published by Midnight Transfer [英国] ..... telecine transfers Peerless ..... opticals (as Peerless) Pinewood Studios Ltd. [英国] ..... foley recorded at Reel Sound Ltd. [英国] ..... sound post-proction (as Reelsound Ltd.) Salon Ltd. [英国] ..... post-proction Santa International Film Proctions Co. Ltd. [泰国] ..... proction services: Thailand Shepperton Studios Ltd. [英国] ..... sound re-recorded at (as Shepperton Studios) Steeple Post Proction Services [英国] ..... post-proction consultancy (as Steeple Post Proction Services Ltd.) Studio 51 ..... opticals Sylvia Wheeler Film Services [英国] ..... negative cutting (as Sylvia Wheeler Film Services Ltd.) Sylvia Young School ..... children's choir (as The Sylvia Youn Theatre School) Syncspeed Post Prod [英国] ..... sound transfers (as Synxspeed Post Proction Ltd.) Technicolor [英国] ..... color timing Tomato Films Ltd. [英国] ..... titles (as Tomato) VS Service Ltd. [泰国] ..... additional lighting equipment (as VS Services Ltd. Partnership) Wescam USA Inc. [美国] ..... wescam provided by (as Wescam Incorporated)
[编辑本段]原著评论
当艾力克葛蓝的小说《海滩》于1996年出版后,马上在书评界获得一片好评,如,纽约时报的书评说:“令人惊讶的天才作品!”;书单书评说:“充满想像力的作品,融合了电影名作《现代启示录》般的丰富意念。” 如潮的佳评并未吸引以《猜火车》崛起影坛的导演,丹尼鲍尔之注意,还是他的朋友强力推荐下《海滩》这本书中的惊人意象:“一个与世绝缘的岛上,有一个秘密组织”,这才引起丹尼鲍尔的好奇。 丹尼鲍尔说:“《海滩》这本书的成功在于大家的推荐,因为《海滩》的议题能对现代人引起共鸣,因为《海滩》说出了一个重点:自然不是人类想改造就能改造的!看过《海滩》的人虽然都会拿来与经典名著《苍蝇王》来做比较,但是《海滩》的文字以及意象上的处理,却也是极佳的,难怪读者会对《海滩》的评价如此高。”
㈥ 托马斯·莫尔和《乌托邦》的介绍、
托马斯·莫尔【目录】1.生平简介
2.早期的政治生涯
3.婚姻与家庭
4.著作《乌托邦》
5.与马丁·路德关于宗教的论战
5.关于亨利八世的离婚
【生平简介】
托马斯·莫尔 ( St. Thomas More又作Sir Thomas More , 1478年 2月7日 — 1535年 7月6日 )是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者 ,圣人也是《 乌托邦 》一书的作者。
1478年, 莫尔生于伦敦的一个法学家庭,毕业于牛津大学 ,曾当过律师 、国会议员、财政副大臣、国会下院议长、大法官 。1535年因反对亨利八世兼任教会首脑而被处死(莫尔主张教皇权力的至高无上)。1935年,在他逝世四百年后,被罗马天主教会的教皇Pius XI册封为圣人,在1980年与主教费舍尔一起被John Paul II尊为守护上帝的殉道者。7月6日,他殉难的日子将被所有天主教徒所铭记。在英国历史上最伟大100个名人中评选中名列第37位。
【早期的政治生涯】
在1510年到1518年 ,莫尔担任伦敦市其中一位行政司法长官,一个相当重要的、负责任的职位。他身居高位却能真诚待人,作人民的公仆,因此赢得了信任和尊重。 1517年 ,他进入宫庭为国王服务并做了亨利八世的导师。在完成了一次出使神圣罗马帝国的外交使命后,被授以骑士爵位。作为亨利八世的导师和枢密官,他成了政府中颇有影响的官员,并作为亨利八世与沃尔西主教的联络官。
1523年莫尔成为英国下议院的议长,1525年,他担任英国北部的行政和司法长官。
【婚姻与家庭】
在1505年 ,27岁的莫尔娶了他的第一任妻子 ──小他十岁的珍·Colt。根据他女婿和第一位的传记作者──William Roper,莫尔原本打算取约翰·Colt的第二个女儿。但是,后来又觉的这样子珍·Colt会感到羞辱与丢脸,因为她妹妹比她早结婚。这段婚姻很快乐,他们有四个小孩,三个女儿──玛格利特(莫尔最喜爱的小孩,昵称为Meg)、伊莉莎白(Beth)和Cicely(Cecy),和一个儿子─ ─约翰(杰克)。 他们家,不仅仅只有他自己的小孩,他另外还领养了一个孤儿──玛格利特·Giggs。 他是一位很忠实的父亲,当他不在家时,他通常都要求他的孩子们给他写些东西,即使他们并没有什么特别的事情要和他说。 他希望女人和男人一样聪明,所以他教育他女儿的时间和精力就和他教育他儿子的时间和精力是一样的,这在当时是很少见的。 1511年 ,珍去世,莫尔以最快的速度娶了他的第二任妻子 ,这样他的小孩子们才会有母亲。他的第二任妻子──爱丽丝·Middleton大他7岁,是个寡妇 。 她和莫尔并没有小孩,即便如此,莫尔仍认养了一个小孩并命名为爱丽丝。 莫尔说他的第二任妻子 “既不是珍珠,也不是女孩。”(原文为“nec bella nec puella”)其意义为她既不漂亮也不年轻。伊拉斯谟甚至刻薄的描述了她的鼻子是“ 鸟身女妖的鹰勾鼻”。 即使在现实上他们的角色大不相同,但是莫尔和他的妻子显然的变成很充满深情的面对对方。虽然他不会用他教育或训练珍的方式来教育她。在他写给他自己的碑文中,莫尔赞扬珍帮他生了四个小孩,也赞扬了爱丽丝当了个温柔的继母。他公开宣布他无法说出他最爱哪一任妻子 ,也表示希望他们死后能够团圆。
【著作《乌托邦》】
在1516,他完成了一部著名而又颇具争议的作品——《乌托邦》 ,以一个旅客拉斐尔的见闻,描述假想岛屿国家乌托邦的政治制度。作品主要引用自己和Peter Giles的对话。作品展现了“最有价值和最有尊严”的城市Amaurote。
乌托邦将现实中的欧洲国家与完全有序合理的国家乌托邦进行对比。在乌托邦,私有财产不存在,存在着绝对的宗教宽容。作品的主要内容反映在社会对秩序和纪律的需要,而不是自由。乌托邦能够容忍不同的宗教习俗,但不会容忍无神论者。认为如果一个人不相信上帝或来世,他绝不能被信任的,因为,从逻辑上讲,他将不会得到任何部门的承认。
莫尔用小说作为手段描述了一个虚构的国家,自由讨论现实中倍受争议的事务。乌托邦对宗教的自治来源于圣经自治。
乌托邦作为乌托邦文学流派的先行者,其中详细介绍了理想的社会和完善的城市。虽然乌托邦是一个文艺复兴运动的产物,但其结合了柏拉图古典完美社会的概念和亚里士多德的古罗马修辞策略(cf. Cicero , Quintilian , epideictic oratory)),它的影响一直持续到欧洲的启蒙运动。
【宗教的论战】
乌托邦中证明莫尔非常重视和谐而又严格的等级制度 。所有挑战传统和现行制度的都将被视为危险。实际上,他认为最大的危险来源于异教徒对已建立起的信仰的挑战。对于托马斯·莫尔来说,最重要的是保持基督教徒团结,而路德的宗教改革运动正是在离间和破坏这种团结和秩序。
他以一个作家的方式作为个人反击的第一步。他协助亨利八世创作了为七项圣礼的辩护( 1521 ) ,以论战回应马丁路德关于天主教会罪恶的囚禁 。路德与Contra Henricum 作出反驳,争锋相对的回应成了摩尔的主要使命。在双方的论战中混杂了很多对人身攻击的过分侮辱 ,这进一步加深了摩尔为乌托邦中所描述的秩序和纪律而奋斗的信念 。
【关于亨利八世的离婚】
1502年 ,亨利的哥哥──阿瑟去世,亨利变成英国王位的法定继承人。并在1509年娶了他哥哥的妻子── 阿拉贡的凯瑟琳、斐迪南二世和伊莎贝拉一世的女儿。亨利八世娶妻的意义是为了维持和西班牙的同盟。亨利也发现到他正爱着凯瑟琳 。儒略一世宣布圣经里面并不允许一个男人和他哥哥的妻子结婚。(这是根据利未记第20章第21节)这个宣布有一部分是照着凯瑟琳的声明,她的第一次婚姻并未圆房。
多年来亨利八世和凯瑟琳的婚姻进行得是很顺利的,但是凯瑟琳一直无法帮亨利八世生个儿子做王位继承人。亨利后来迷恋于凯瑟琳皇后的一位宫女── 安妮·博林 。 在1527年 ,亨利命令自己的枢机主教 沃尔西 (Wolsey)向教宗申请离婚。但根据圣经的禁令,教皇拒绝让亨利八世与凯瑟琳离婚。1529年 ,亨利把沃尔西撤职,由托马斯·莫尔继任此一职务。此时陷入爱河的亨利开始相信新教徒所说的教皇只是罗马的主教而已,因此教皇无权管理全部的基督教教会。
【莫尔小故事】
托马斯.莫尔曾与朋友诺福克有一段经典的对话∶
诺福克∶在英国,谁不服从国王,就没有好结果。
莫尔∶我已经再三思索考虑了,但是,我不能违背自己的良心。
诺福克∶托马斯,我怕你将要付出很高的代价。
莫尔∶自由的代价的确很高。然而,即使是最低级的奴隶,如果他肯付出代价,也能享有自由。 [编辑本段]同名人物 此托马斯.莫尔非彼托马斯.莫尔,为区别他俩而被译成托马司.默尔,但两人总是被混为一谈。他是古爱尔兰著名的诗人兼作曲家,性格狂放不羁,生于1779年的他喜好交结朋友,他在欠尼迪大学学习的时候交结的3位朋友在1798年的一场动乱中,一个被迫害致死,一个下落不明,一个被吊起来活活打死。默尔在愤怒中做出诗歌《少年吟游诗人》(也就是《黑鹰计划》片尾曲)。中年时期,默尔的狂放逐渐收敛,他在经过一个乡村时听到一首十分好听曲子,调子悲伤而委婉,令他想起了昔日的三位朋友。但美中不足的是没有词,于是他便整理曲子做出了词,这首歌就是日后大名鼎鼎的歌曲《夏日最后的玫瑰》,1969年,前西德电影《让阳光再次照耀》(又名《英雄少年小海恩》)引用此歌,着实让它大红大紫一时。1852年,托马司.默尔在沉默中死去,享年73岁的他连个墓地也没有,名气也远没有英国的托马斯.莫尔大。所以很多人都会把他和《乌托邦》的作者托马斯.莫尔混为一谈。
㈦ 求一部电影的名字,应该是反乌托邦电影。未来人都生活在地下,每个人
电影 微光城市
㈧ 求一部乌托邦式的黑色幽默的俄罗斯电影名字
街上有个算命的非要给我算算,经不住诱惑就算了,他拿我手看了看,突然给我跪下说:您有皇帝命。我给了他一耳光,说:你TM的吓朕一跳。
㈨ 有个反乌托邦的电影,求片名,以前看过介绍,都忘了是否已经上映,大致核心如下
《记忆传授人》(The Giver)是一部2014年的科幻电影,改编自乌托邦同名小说。由菲利普·诺伊斯执导,由编导过《尘雾家园》的瓦迪姆·佩尔曼担任编剧,大卫·叶茨(《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下)》)任导演。主演包括布兰顿·思怀兹、梅丽尔·斯特里普、杰夫·布里吉斯等,影片于2014年8月15日在北美上映。影片主要讲述了一个完美的世界,在一位少年成为“记忆的接受者”之后崩塌的故事。他必须独自承受痛苦、恐惧和孤单,同时也知道了什么是温暖、幸福和爱,就此得到了他以前所不曾有过的经验。
㈩ 乌托邦是什么意思奋斗和宫崎骏的电影里面都有。
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莫尔在他写的《乌托邦》一书中,描绘了一个他所憧憬的美好社会,那里一切生产资料归全民所有,生活用品按劳分配,人人从事生产劳动,而且有充足的时间从事科学研究和娱乐,那里没有酒店、妓院,也没有堕落和罪恶。乌托邦用于比喻无法实现的理想或空想的美好社会。
(图为摩尔《乌托邦》一书中的乌托邦地图)
什么是乌托邦
乌托邦是人类对美好社会的憧憬,是人类思想意识中最美好的社会,如同西方早期“空想社会主义”。西方一位学者提出的空想社会主义社会,美好,人人平等,没有压迫,就像世外桃源。乌托邦式的爱情也是美好至极的 。
乌托邦主义是社会理论的一种,它试图藉由将若干可欲的价值和实践呈现于一理想的国家或社会,而促成这些价值和实践。一般而言,乌托邦的作者并不认为这样的国家可能实现,至少是不可能以其被完美描绘的形态付诸实现。但是他们并非在做一项仅仅是想像或空幻的搬弄,就如乌托邦主义这个词汇的通俗用法所指的一般。如同柏拉图《理想国》(Republic)(它是最早的真正乌托邦)中所显示的,通常某目的是:藉由扩大描绘某一概念(正义或自由),以基于这种概念而建构之理想社群的形式,来展现该概念的若干根本性质。在某些其他的场合,例如摩尔(Sir Thomas More)的《乌托邦》(Utopia,1516),其目标则主要是批判和讽刺:将乌托邦中的善良人民和作者当时社会的罪恶作巧妙的对比,而藉之谴责后者。只有极少数的乌托邦作者——贝拉密(Edward Bellamy)的《回顾》(Looking Backward,1888)即是佳例——企图根据其乌托邦中所认真规划的蓝图来改造社会。就其本质而言,乌托邦的功能乃是启发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