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有哪些中文配音超过原来影片的配音
老一辈上海电影译制厂的电影!
当你看那些原版电影时候,你会觉得,真的配音版本更好听。
小时候的不少电影,不单单是用来看的,还是用来听的,简直就是听觉享受。跟现在那些听起来一个调调的国语配音,完全不是一回事。
他们不少人我都不认识脸,但却对他们的声音和每一个角色无比熟悉。某种程度上,他们是一代中国人的记忆。
最后向老艺术家们致敬!
② 上译厂经典电影100部有哪些
1、《音乐之声》
主要配音演员:李梓,毕克
其他配音演员:邱岳峰、林彬、张同凝、潘我源、赵慎之、尚华、乔榛等
一部景色壮丽的爱情电影,丁建华亮丽充满活力的声音和茜茜公主的性格很契合,施融这个英俊小生专业户虽然声音不像童自荣那般华丽,但他自带率真有亲和力的特点,他和丁建华在这部电影中的配合是非常完美的。其他如曹雷等配角的表现也可圈可点。
③ 刘广宁演的亚沙子是哪部电影里的
配音日本电影《白衣少女》中温柔善良的少女亚沙子。
④ 刘广宁配音的印度电影歌曲
原音好听
⑤ 国家一级演员评选名单里面为什么没有“乔榛,毕克,童自荣,邱岳峰,刘广宁,丁建华”等配音演员的名字
这些属于功勋演员了。
一级演员已经配不上了。
祝你好运。
⑥ 蒋笃慧、林芳雪、廖静妮、周思平、邢金沙、王晓燕、童自荣、刘广宁、急求这几个人配音过的所有影视作品!
http://ke..com/view/60257.htm
这个是“配音演员”的网络资料。
里面有各个人的代表作,你可以直接点击他们的名字,看各自的资料,我觉得网络网络挺全的。
⑦ 刘广宁的配音作品
《魂断蓝桥》玛拉(费雯丽饰)
《悲惨世界》芳汀
《尼罗河上的惨案》杰基
《苔丝》苔丝
《生死恋》夏子
《望乡》年轻阿崎
《熊猫的故事》玛丽
《天云山传奇》冯晴岚
《十月围城》中饰演慈禧
《天鹅湖》奥杰塔
《大闹天宫》大仙女
《阳光下的惨案》雷德芬太太
《天书奇谭》村妇
《吟公主》吟公主
《叶塞尼亚》露易莎
《绝唱》小雪
《冷酷的心》莫妮卡
《大篷车》妮莎
《基督山伯爵》海蒂
《孤星血泪》艾斯黛拉
《沙鸥》《胭脂》《天山行》《白衣少女》《父子情深》《鹿苑长春》等
⑧ 你知道我们国家有哪些著名配音演员他们都配过哪些影片的声音
李梓 (1930.12.23-) 女配音演员。
原籍河北栾城,生于石家庄。中学时 代在北平求学。1948年赴山东解放区 、入华东大学。1952年 肄业于山东大 学艺术系。后任上海电影制片厂演员 ,1954年任译制片配音演员,是中国 影协第四届理 事。曾为《音乐之声》 、《白夜》、《阴谋与爱情》、《被 侮辱与被迫害的人》、《红与黑》、 《红 菱艳》、《红色宣传员》、《简 爱》、《巴黎圣母院》、《望乡》、 《叶塞尼娅》、《英俊少年》、《 啊 ,野麦岭》等三百余部译制片配音。 还曾为《居里夫人》、《安娜·卡列 尼娜》等外国电视连续剧 配音。
丁建华 (1953-) 女配音演员。
山东诸城人。高中毕业。1971年参加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东海舰队文工团 任演员。1976年任上海 电影译制厂配 音演员。先后为《追捕》、《远山的 呼唤》、《安重根击毙伊滕博文》、 《卡桑德拉大 桥》、《情暖童心》、 《昏迷》、《细雨梦回》、《莫斯科 之恋》、《无头骑士》、《茜茜公主 》等 百余部外国影片配音。
刘广宁 (1939.1.27-) 女配音演员。
原籍福州,生于香港。1959年上海第 四女子中学高中毕业,次年入上海电 影译制厂任配音演员,是中国影协第 三、四届理事。曾为《叶塞尼娅》、 《绝唱》、《吟公主》、《生死恋》 、《白衣少女》、《大篷车》、《望 乡》、《苔丝》、 《尼罗河上的惨 案》等近三百部译制片配音。还曾为 《天云山传奇》、《沙鸥》、《胭脂 》、《夜上海》等国产片、电视剧配 音,并参加广播剧演播
乔榛 (1942.11.17-) 配音演员、译制片导演。
上海人。1965年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 表演系,同年入上海电影制片厂任演 员。 1975年任上海电影译制厂演员 、导演。1984至1986年任该厂厂长。 曾担任《魂断蓝桥》、《叶塞尼娅》 、《美人计》、《生死恋》、《红衣 主教》、《寅次郎的故事》、《安娜 ·卡列尼娜》等二百余部译制片的主 要配音演员,并任《坎贝尔王国》、 《罗宾汉》、《湖畔奏鸣曲》、《三 十九级台阶》等十余部译制片导演。 其中《追捕》、《苔丝》、《国家利 益》分别获1979、1982、1983年文化 部优秀外国译制片奖。1980年后曾主 演《珊瑚岛上的死光》、《R4之谜》 等故事片。
陈汝斌
1932年生于北京市。1950年调入东影演员科任配音演员。40多年来曾为《复活》、《被开垦的处女地》、《静静的顿河》、《蝴蝶梦》、《舞台生涯》、《神秘的黄玫瑰》等近500部外国影片配音。还曾在国产故事片《地下尖兵》、《兵临城下》、《寂静的山林》、《黄英姑》等多部影片中担任主要角色。并曾担任译制片导演、演员剧团团长、译制片分厂厂长等职。
尚华
1922年,一个啼声嘹亮的男婴出生在山东省黄县的一户普通人家中。从商的父亲尚勉臣欣喜异常,为 了将来男孩能子承父业,他前思后想为儿子取名“尚乃忠”。固执的父亲当然没能料到,成年后的乃忠并 没有成为一个精明的商人,反倒在另一个艺术领域中叱咤了大半个世纪。 尚乃忠的青年时期,正逢国内战乱不断,但丝毫没有影响他对于京剧艺术的痴迷。即便随着父母颠沛 流离到哈尔滨当了一家五金店的学徒,仍然经常独自一人偷闲跑到戏院里过把瘾。“一定要当个演员”这 样的梦想,就这样悄悄地在一个少年人的心中萌动着…… 19岁跟随全家来到上海落户后,尚乃忠第一次违拗了父亲的意愿,弃商从文偷偷报名考进了当时的上 海现代电影话剧演员专校。他在这所私立学校中潜心攻读,刻苦学习语言、表演等一系列课程,像一块干 渴的海绵汲取着艺术的养料。 毕业后,尚乃忠如愿开始了自己的话剧表演生涯。从1942年到解放初期,这一干便是八年。在这青春 放飞又略显艰辛的艺术旅途中,他辗转于京津沪各剧社之间,参加了《雷雨》、《原野》、《林则徐》等 诸多著名剧目的演出。很快他便成了剧社的主要演员。但是,固执的父亲对于家里出来这样一个“戏子” ,感到颜面无光,每每回到家中,尚乃忠最不忍见到的就是父亲痛惋的目光。考虑良久,乃忠遂给自己取 了一个艺名“小臣”。最终,为了避免大家误解他为“陈先生”,又给自己正式取了一个名字——尚华。
向隽殊 (1925.4.7-) 女配音演员。
原名徐佩华。原籍四川巫山,生于北 京。1943年就读于北平京华美术学院 音乐系。1949年入华北大学文艺部戏 剧科学习,结业后任东北电影制片厂 译制片配音演员。是中国影协第五届 理事、第六届全国人大代表。先后参 加近三百部影片的配音。其中有影片 《复活》、《静静的顿河》、《战争 与和平》、《舞台生涯》、《人证》 、《蝴蝶梦》等,以及外国电视连续 剧《女奴》、《石人圈》等。此外, 还曾为《冰山上的来客》、《杜十娘 》等许多国产影片的女主角配音。19 57年于文化部1949-1955年优秀影片 评奖中获个人一等奖。1981年获金鸡 奖配音演员特别奖。
曹雷 (1940-) 女演员,译制片导演、演员。
浙江浦江人。1962年毕业于上海戏剧 学院表演系。1965年入上海电影演员 剧团任演员,先后在《金沙江畔》、 《年青的一代》等影片中扮演主要角 色。1982年起任上海电影译制厂配音 演员兼译制导演,先后为《非凡的艾 玛》、《爱德华大夫》、《国家利益 》、《最后一班地铁》、《蒲田进行 曲》、《姊妹坡》等外国故事影片的 女主角配音,并担任《斯巴达克斯》 、《战争与和平》、《靡菲斯特》、 《看得见风景的房间》、《柏林之恋 》等外国故事片的译制导演。其中《 国家利益》、《斯巴达克斯》、《靡 菲斯特》等影片曾获广播电影电视部 优秀译制片奖。还曾为《鹰冠庄园》 、《画家的女儿》等外国电视连续剧 的女主角配音。
孙敖 男 (1932--)
长春电影制片厂一级配音、演员。1932年出生在北京。1951年到中央电影局表演艺术研究所学习,1956年调到长影厂当演员。当演员期间,他曾在影片《三进山城》(饰王翻译官)等十余部影片中扮演不同个性的人物;从事配声工作以来,为400多部外国片、200多部国产片配音。如《永恒的爱情》中的哈迈德、《蝴蝶梦》中的德温特先生、《两个人的车站》中的普拉米·谢尔盖维奇、《斯特凡大公》中的大公、《疯狂的贵族》中的萨吕斯特、《独立与死亡》中的佩德罗皇帝、《诱拐报道》中的古屋数男、《杀人狂》中的夏邱、《警告》中的季米特洛夫等男主角,均由他配音。其中,《永恒的爱情》、《蝴蝶梦》、《两个人的车站》均获文化部优秀译制片奖。
李真 女 (1935--)
长春电影制片厂配音演员兼译制导演。1935年生于北京市。1958年考入长影厂,参加了第一期演员培 训班学习毕业后到长影演员剧团从事译制片配音工作参与创作的作品至今已超过300部集。其代表作有《 两个人的车站》(苏),为女主角薇拉配音,该片获文化部优秀配音而获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奖;参加 配音的还有:《岸》(苏)、《爱情与女王》(美)、《邦斯舅舅》(英)等。此外,还担任了《寅次朗 的故事》(日)、《稻草人》(苏、又译“丑八怪”)、100集电视剧《卞卡》(墨西哥)的译制导演。 1988年被文化部评为“尖子”演员。现为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
沈晓谦
沈晓谦是80年代中期加入上译的,也可以说他赶上了上译最后的辉煌时期,曾经有人说沈晓谦的音色比较像已故的邱岳峰老师,感觉在一些词句上也许有些类似,但整体感觉不是很像。沈晓谦的音色也是哑哑的那种,比较适合配坏人的角色。
赵慎之
有谁会忘记《望乡》里阿崎婆那充满孤独和辛酸的声音呢?为阿崎婆配音的就是赵慎之。赵慎之与苏秀是70年代以后公认的专门为老太太角色配音的高手
杨成纯
杨成纯曾担任过上海电影译制厂的厂长,他的声音冷峻潇洒,与邱岳峰的风格相似。代表作品有《追捕》中的矢村、《野鹅敢死队》中的“军师”、《海狼》、《逃往雅典娜》中大卫·尼文扮演的角色以及电视剧《加里森敢死队》中的卡西诺等等。杨成纯80年代末举家前往美国定居,现在在美国一家华人电台工作。
童自荣
上海电影译制厂配音演员,生于1944年,1966年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话剧表演系,1973年开 始从事电影配音工作,为中外影视作品千余部配音,其中担任主要角色的约三百部。
邱岳峰
(1922—1980)原籍福建福州,生于黑龙江呼伦贝尔。早年就读于福建高级工业职业学校,北京 外国语专科学校。1942年后相继在天津大亚剧团、艺风剧团、上海影人联合剧团、天旅剧团、国艺剧团、北京紫竹林剧团任演员。1950年后任上海电影制厂译制片组、上海电影译制片厂配音演员。善于以具有丰 富表情的不同声音再现银幕形象。曾为《伟大的公民 》、《安娜·卡列尼娜》、《警察与小偷》、《科伦上尉》、《白夜》、《第四十一》、《红菱艳》、《 悲惨世界》、《简爱》、《凡尔杜先生》、《大独裁者》等二百余部外国影片配音。
毕克 (1931.7.21-) 配音演员、译制片导演。
原名毕德泉,又名德全。山东济南人 。1948年蚌埠崇正中学肄业。1950年 后在上海金鸡旅行剧团 、广西宜山地 委文工团话剧队任演员。1952年后在 上海电影制片厂翻译片组、上海电影 译制厂任配音 演员、导演、艺委会副 主任。先后为《海之歌》、《白痴》 、《仅次于上帝的人》、《阴谋与爱 情》 、《警察局长的自白》、《苦海 余生》、《卡桑德拉大桥》、《尼罗 河惨案》、《阳光下的罪恶》、《 拿 破仑在奥斯特里茨战役》、《老枪》 、《追捕》等约五百部译制片配音。 还为多部国产美术片、科 教片配音。 后兼任译制片导演,执导了《兆治酒 馆》、《铁面人》、《老枪》、《罪 行始末》、《总 统轶事》、《威尼斯 面包师的儿子》、《远山的呼唤》等 译制影片,其中《远山的呼唤》获文 化部 1981年优秀外国译制片奖。
⑨ 刘广宁的去世,对配音乃至影视行业影响有多大
25日清晨,著名配音演员刘广宁因病去世,享年81岁。随后,他的儿子潘争贴出了一个朋友圈来证实这一事件,并表示由于疫情,他母亲的葬礼将很简单,疫情结束后,他将决定是否举行适当的追悼会。在晚年,刘广宁对翻译电影逐渐远离公众感到无能为力。她说,翻译的电影是一种戏剧,它通过中文再现了电影的灵魂,而不仅仅是原来的字幕可以简单地替换。“我希望得到各方面的支持,使这部曾经在百花园绽放的译作获得应有的地位。刘广宁女士的离开对配音行业甚至影视行业都有很大的影响。虽然这位老艺术家已经离开了,但她的作品却留下了她的声音。
⑩ 配音公主背后的辛酸,刘广宁道破译制片衰落根本原因是什么
在上海译制片厂三代演员中,每个人的声音特色都不一样,网友们给予的评价也各有千秋,其中公认的最好听的声音有两位,一位是李梓,另一位就是今天文章的主角刘广宁。
四、 背后辛酸,谁能看穿
配音公主背后的生活并不是和公主一样。刘广宁在上海译制片厂和其他同事一样过着平凡的生活,银幕上的才子佳人其实和他们相隔很远。
刘广宁曾回忆说,当年孩子很小的时候发烧,爱人下干校,大儿子跑到公用电话亭打给她,但是能怎么办呢,这边的配音工作一刻不能停还要加班。她挂掉电话心急如焚,但是马上还要换成热情的声音继续跟着角色快乐的表演。个中心酸可想而知。
也许是因为亏欠家庭太多,刘广宁在1991年办理了提前退休和全家一起移居香港这个她出生的地方。在香港刘广宁又回到了她当年毛遂自荐去上海译制片厂的状态,她一个一个机构去跑,看看有没有语言方面的工作可以做。功夫不负有心人,在香港的十七年,刘广宁仍然可以干着和老本行相关的工作。
刘广宁在香港有两方面工作,一是进行普通话推广和教学工作,她的学生从大企业家到律师医生再到亚洲小姐都有。另一方面她还为商务印书馆等机构录制磁带和碟片。她的声音依旧美丽,依然在传播美好的东西。
2008年刘广宁回到上海,如今的她和老朋友一起经常聚会和互动,现在的她继续在电台、电视台,甚至在舞台上发挥她的余热,继续从事着她所喜欢的事业。在电影《十月围城》中她还出镜饰演了一次慈禧太后,搞笑的是居然还是别人给她配的音。
五、 译制走低,一语中的
现在在国内译制片还是处于低谷期,一方面和笔者写过的大环境有关。另一方面刘广宁提出了她自己的看法:当年的上海译制片厂,大家分工明细,各负其责,每个人都是不惜代价的去完成自己的工作。对口型的演员一遍遍的数口型,再和翻译一起调整语句长短和气口。配音演员拿到台词要首先复对,然后再一遍遍的排练。不能看到演员张嘴了再说话,而是要揣摩人物表演节奏和演员同时开口。等到正式录音时已经是排练了很多次的结果了。其他音响、音效等辅助人员也跟着演员一遍遍排练,务求精益求精。说到底两个字:考究!
而现在电影的配音工作总是要求很短时间之内完成。还有一方面待遇低留不住人才,另一方面也没有人愿意去深究角色和人物,总是拿着剧本快速配音,对语言的翻译也不是反复推敲。
在笔者看来,刘广宁老师的看法正点破了一个关键,那就是娱乐快餐化的问题。但笔者还是认为,我们的影视作品在适应市场变化的同时还是不应该放弃对经典的追求。因为经典恒久远,艺术永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