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台湾80年代电影
蓝心媚
顽皮家族 The Funny Family (1986)
⑵ 推荐80年代在中国有影响的台湾电视剧或电影。
连续剧:
10.珍珠传奇(1989)
9.追妻三人行(1989)
8.京华烟云(1987)
7.昨夜星辰(1984)
6.还君明珠(又名乱世情缘)(1987)
5.情义无价(1988)
4.几度夕阳红(1985)
3.八月桂花香(1988)
2.一剪梅(1984)
1.星星知我心(1984)
电影:
鲁冰花
妈妈再爱我一次
风柜来的人
童年往事
恋恋风尘
星星月亮太阳
梁山伯与祝英台
养鸭人家
大地儿女
烟雨蒙蒙
⑶ 有谁推荐几部七八十年代的台湾老电影
台湾老电影:
《搭错车》1983年
《望海的母亲》1986年
《鲁冰花》1989年
《金大班的最后一夜》1984年
⑷ 大陆80十年代引进的台湾电影
汪洋中的一条船
妈妈再爱我一次
鲁冰花
搭错车(台湾班底,算香港电影吧)
源
恋恋风尘
童年往事
悲情城市
玉卿嫂
风柜来的人
⑸ 台湾70~80年代电影
我来帮你解决问题,无聊电影
⑹ 找一部八十或者九十年代的感人的台湾片
是台湾电影《豆花女》(又名《金枝泪》)
上映:1992年
导演:陈朱煌
主演:狄莺 李小飞 谢小鱼 苏育云
影视赏析
《豆花女》又名《金枝泪》、《妈妈再爱我一次》的姐妹篇。这部影片我先后两次仔细的观赏了,里面的情节感人肺腑,两次都令我热泪盈眶。
品味这部悲情影片,我是从两个方面去思考的。首先,我认为这是一部以生活为线索的影片,另外,它又是一部以母爱为情思的影视作品。
女主人公金枝的丈夫在捕鱼时,船沉不幸遇难,撇下金枝和尚未满周岁的女儿。生活的不幸酿成了金枝的生活重担,可金枝没有退缩,她勤劳、能吃苦,以卖豆花为营生,一个人 将女儿抚养长大。在女儿六岁那一年,金枝搬到了姨妈家。在那里,她遇到了她的第二任丈夫——生活的依靠天柱。天柱是一名煤矿工人,没有妻子,与儿子相依为命。金枝的出现让天柱的生活激起了涟漪。二人在姨妈姨丈的撮合下走到了一起。可是,命运就会作弄人,天柱的儿子小鱼根本不愿意他们的结合,拒绝承认金枝是他的母亲,还在同学的教唆下,把金枝看成是陷害他和爸爸的妖怪,并装神弄鬼的折磨金枝。可是,金枝面对这一切,毫无怨言,毫不迟疑的一而继往的对儿子献上她那最圣洁的母爱。面对装神弄鬼的儿子,性情暴躁的天柱忍无可忍,发出非打死儿子的狂言,可是金枝的话无不令人肃然起敬“要打死他你先打死我”。可这一切仍然未能打动小鱼的心,他对生活、对爸爸绝望了,企图寻求短见,在与母亲的僵持中跌进了深潭。金枝没有丝毫的犹豫跳下潭中救起了小鱼。当高烧退去的小鱼第二天醒来发现自己紧紧拥抱的继母时,回忆以前的一切,他终于明白了自己的错误,接受了这位伟大的母亲。
历经苦难挫折的一家四口终于以团结幸福告终,四人过起了幸福快乐的日子。在餐桌上他们有说有笑,默默关心着对方,小鱼对母亲更是尊敬有加,有一次因为坚持要自己喝光母亲为他准备的早餐莲米粥,以至在课堂上放屁而备受责怪,但他却浑然无怨。
但是,灾难却无情的从天而降,天柱为了保护自己的同事杀猪仔,在煤矿倒塌事故中被无情的夺走了双腿。他无法承受这一切,性情变得暴躁恶劣,无法承受金枝为了他们的生活深更半夜磨豆花的凄凉。他的一切表现又何尝不是他作为男人对妻子的愧疚?他的无常的表现又何尝不是对其妻子深深的爱?
在金枝的悉心照料和鼓励声中,天柱重获了生存的信心,并能拄着拐杖来到金枝卖豆花的地方时,惊异的金枝再也忍不住了,扔下豆花担狂奔向天柱,两人紧紧的拥抱在一起,生活似乎又重现了生机,重现了希望……
可是,灾难性的打击再一次降临。在一个刮台风的日子里,天柱因为担心在外卖豆花的妻子,因为惦记着金枝没有带雨衣,拄着拐杖出门送雨衣去了。可就在两人相见的那一刻,天柱不知道是由于意外,还是由于过度兴奋,不幸从阶梯上滚落下来,抛下妻子儿女永远去了,留下好好照顾小鱼的遗愿。
金枝的生命再一度失去了依靠,这一次的负担更重了,多了一个需要照顾的儿子,生活因此更加辛苦了,积劳成疾的金枝倒下了。金枝倒下后她的儿子和女儿的行动让我不禁感动了,为了母亲,他们撒了善意的谎言,更让人震撼的是,为了完成天柱临终时的遗愿,金枝牺牲了自己的女儿,成全了儿子的求学旅程,小鱼成功的考取了外国的博士生。可生活的困境并不允许小鱼出国留学。但为了儿子,金枝再一次牺牲了她的亲生女儿,要求自己的女儿将将要出嫁的积蓄拿出来了。金枝女儿的辛酸与牺牲让我们潸然泪下,而金枝的话语更是让人无法不为之动情“正是你是我的亲生女儿,妈才那样狠心啊!比起小鱼,你幸福多了,至少你还有我这个亲生的妈”。
亲情的无私、母爱的伟大成全了小鱼的出国求学之旅,未来的幸福在金枝看来已指日可待。殊不知,生活最大的厄运却在后面,儿子小鱼在国外求学时因为实验室起火,他为了营救其他的同学又被无情的夺走了生命。而这一切金枝却浑然不知,女儿不忍心,也根本没有勇气对金枝说实话。在期盼中等待儿子归来,望着儿子求学地的方向,坐在椅子上的金枝已经白发苍苍,可小鱼却始终没有回来,没有回来……
生活对金枝太残酷了,可残酷下的金枝焕发出的人性光彩却无不令人肃然起敬。面对厄运,她顽强的与命运作斗争,没有退缩,更没有颓废。在残酷生活下所表现出来的人间真情更为突出,异乎寻常的继母的爱不能不让人泪湿枕巾。那一幕再一次在我脑海里回响,小鱼在全校师生面前朗诵其的获奖作品“我的妈妈”之后,意外发现生病的妈妈竟然在场时,母子俩在众目睽睽之下的拥抱以及那经久不息的雷鸣般的掌声。
我也是小时候看的,当时看得眼泪哗哗的~那个小男孩跟他妹妹卖冰棍的情景记忆犹新~
⑺ 台湾八十年代有哪些电影
1981年侯孝贤拍出第一部长片<就是溜溜的她>,他独树一帜,大胆运用长镜头而造就出的独特视觉风格,后来则成了他电影作品的一项重要标记。随后他又推出了<在那河畔青草青>(1982年)他在这种复述青春与童真的过程中,他仍然没有放弃其惯有的长镜头视觉模式,悠长而沉闷,所以并没有人给他下过一个肯定的结论。而到了1984年则有了转机,随着他拍摄技术的日臻完善,作品<风柜来的人>推出后,使他获得了空前的好评,此时舆论界才算是首肯了其固守的电影艺术表现形式,一些国际国内的奖项,也给他的事业带来了巨大的转机。
<风柜来的人>所呈现的是一个平静、悠闲的渔村景象,主人公阿清和同伴们成天无所事事,他们看白戏、赌博、逞勇斗狠。终于有一次,他们把事情闹得太大,而被警方惩戒,于是结伴离开风柜——这个澎湖列岛中的一个小岛,他们栖息的家,来到了光怪陆离的高雄,一切都变了,他们对这个城市感到茫然、陌生、焦虑和恐惧。在两种生活状态的切换中,侯孝贤的想传达的心绪是不言而喻的。
对于孩童和少年时代的那种幻梦般的执迷,是这个时期侯孝贤电影的一大创作特点,即使是一些细琐闲杂的小趣,他都会以一种近乎偏执的距离和角度,去倾注自己情怀与关注。希望——失望,失望——希望,那种沾染着稚气面对着成长体验的情结,成为他早期作品里最重要的基调。也正如他自己所体验的那样:“莫如一个俯瞰人世的旁观者。温暖,但带着距离,所以更需要绝对的清醒。”
从<儿子的大玩偶>(1983年)中对宠溺娇纵的享受,到<冬冬的假期>(1984年)里对自然与社会、生活与现实的初步领悟,侯孝贤总是在利用着孩子们的视觉与思考,来发掘并且披露现实生活背后的一些创痕与阴影。充满了彷徨与无奈的岁月里,人们已经越来越习惯于拙劣地过活,然而孩子们却是无辜的,他们的眼睛中居然也衍生了不知所措的神色。人们都在找寻着奔忙下去的理由,那么又有谁来为孩子们解释清楚,那些他们根本看不太懂的林林总总,究竟都是在为了些什么。
<童年往事>(1985年)中,这种微妙的情结仍旧在继续着,不同于以往的是这种情结似乎已经有所依托,其实这种依托的端的和源头,则更多是来自于他自己一些成长经历。又是一个兀长的镜头给过来,我们看到那少年(侯孝贤)精赤着脚站在芒果树下,整个街道非常寂寥。远远传来脚踏车吃力轮转声,声音如此微弱,分不清脚踏车从哪里来又要往哪里去。树下面是一个独立世界,有人出来转一圈,一会儿又不见。坐在树上的少年侯孝贤清醒地感受到微热的风,安静的蝉声,人的活动 。他突然感到寂寞。好像时空整个凝结在那里……
我们在<童年往事>里,看到的是自己幼年时候玩耍过的游戏,蹲在门口等大人回来的经验,吃到一根雪糕的喜悦……这些琐碎的、平淡的,似乎只会吸引小孩子的情节累积起来,渐渐地打动了我们身边每一个人的内心世界。
从<恋恋风尘>(1986年)中的顾盼与滞等,到<尼罗河的女儿>(1987年)中的徇徇不羁与突然死亡,我们忽而发现了侯孝贤对于爱情观念的一种决绝与虚妄。而<<悲情城市>(1989年)的涌现,就已经把他那决绝的哀与乐、生与死的情结,完全地超越了童真与爱情的零碎表白。故事中再现了那个幻灭的时代,男与女、大与小、老与少,都混沌在一种从无奈到绝望的状态里生存着。与其是说那个令人痛至决绝的城市充满悲情,莫不如说是人们对自己命运与前途的焦虑与绝望,生离——死别,死别——生离,或许在这种伤情的故事里,唯一能令人畅释心胸的画面,也只有那长镜头下的远山近水……
陶醉在长镜头的古典写实形式,或许会是侯孝贤今生今世都无法放弃的情怀,而对于现实生活与田园野趣的执迷,也源自于其写实个性下的完整经验。而杨德昌的电影作品也在秉执这种特质,但是他这种写实的特质却与侯孝贤的乡土田园气韵截然相反,他把故事的触角牢牢地扎在了台湾城市的最深处,总是在揭批着那些披着改良外衣的生活与人性,揭开人性最卑微、最晦暗、最阴冷的最底层。
与侯孝贤一样,杨德昌的电影作品也启始于那些孩提时代的意趣与感悟。在最初<光阴的故事——指望>(1982年)中,他并没有过于偏执地坚守批判与怀疑的态度,而仅只是对于懵懵懂懂的青春,作了一次最委婉、最浅显、而又是最单纯的解读。女中学生淡淡的相思,在含蓄和缓慢的画面中给予呈现,既没有伤害,也没有冲突,只有那留存在记忆中的一幕幕可供回味的瞬间,在细腻的呓语声中向你委婉道白。道白这无奈的青春,体会这“光阴的故事”。
在随后的<海滩的一天>的创作中,这种天真、烂漫的情怀忽然原离了他的视线,一股迷惘而空虚的落寞情结,弥盖了他对爱情与生活的幻梦与憧憬。故事的调子饱涵着沉重,那种原离了生活环境,而又揭示着现象的侧面写实,把一种对人性的怀疑推到了观众们的面前。身在那个物欲横流的年代空洞而虚伪的社会环境下,人际关系足逐渐变得疏离、冰冷,任何情感与允诺都显得无比苍白而毫不可信。这个疏离、冰冷的人际关系链条,紧禁地捆绑着彷徨在那个时代、那个社会的每一个年轻人,爱没有了希望,恨也就无所谓痛快,生活自然而然地也就被搁置到了一种更加极端、更加边缘的状态。
这个疏离、冰冷的人际关系发展到<青梅竹马>(1985年)与<恐怖分子>(1986年),则成为更教人恐惧悲观的软弱道德行为,大都会五光十色的物质环境,只会更加剧这些个人的绝望与无助。<海滩的一天>毕竟在剧终时成就了两个独立而成熟的女性,而到了<青梅竹马>和<恐怖分子>,死亡、空虚的概念却展开了更为悲观的结论。到了<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1991年),更是延伸了<恐怖分子>的社会败德和软弱人性的“共犯”控诉。小四的杀人行为,被拓宽为六十年代台湾社会的封闭,以至于对纯洁、真诚的扼杀。如此看来,若说杨德昌是一位当代台湾社会道德观察省思者,也并不为过。
⑻ 跪求一部80年代台湾的爱情电影!!!!!!!!!!!!!!!!!!!!!!!
⑼ 80年代台湾最感人的一部电影叫什么名字
很多感人的电影都是出现在发生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