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蔡明亮《你那边几点》《四百下》这两部法国电影新浪潮电影对台湾电影的影响
《四百击》是二十世纪法国电影“新浪潮”的开山之作,其叙事手法简单、直接,有一种穿透心扉的力量。这种简洁、朴实的电影手法在“新浪潮”初期甚至是一种必需的标记。这既是因为二战之后各国有良知有追求的电影人都对电影制造幻觉带来的邪恶在不断地反思,也与当时法国存在主义思潮甚嚣尘上有关,而且,新浪潮的那一代导演大都是影迷出身,在手执导筒之前,这些人都曾在法国电影资料馆猛磕先前电影史上的各种好影片,并撰写精彩影评呈现自己的电影主张。毫无疑问,这些导演既受到二、三十年代美国好莱坞电影技术的深刻影响,也受到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电影思想的深刻影响。他们以反抗法国“优质电影”为名,发展出自己的电影观念,并在自己的电影实践中发展出新的电影风格,从而开创了一个时代的新风尚。《四百击》作为揭竿起义之作,毫无疑问排在这一“浪潮”的浪尖之上。
蔡明亮把镜头对准都市人形形色色的生活。台湾新浪潮侯孝贤和杨德昌为主要推手,当然蔡明亮也是,他的电影题材不同于他们,焕发了台湾电影的活力。
『贰』 日本电影(六)——新浪潮和大片场的衰落(1960-1973)
在1960年代中期,日本电影历史上的一个激进转折点——新浪潮运动,如同一道闪电划破了传统与束缚的天空。这场运动起源于50年代中期的“太阳族”文学,一群反叛的年轻知识分子,他们通过赤裸的性欲表达对旧制度的质疑与迷惘,为电影界注入了全新的活力。
新浪潮的崛起</
新一代导演如大岛渚、吉田喜重、莜田正浩等人,他们的创作受到了法国新浪潮、左岸派和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深刻影响。大岛渚以《日本的夜与雾》(1960)为标志,这部作品大胆挑战政治禁忌,揭露社会阴暗面,直接导致了他与松竹公司的决裂,从而开创了独立制片的新纪元。他的作品,如《感官王国》(1975),将性与社会议题交织,成为世界影坛的一股革新力量。
吉田喜重则凭借深厚的文学素养,借鉴法国大师的手法,尝试革新电影语言。他的作品如《情欲与虐杀》(1969)和《英雄炼狱》(1970),展现了对艺术自由的追求。莜田正浩则以唯美主义见长,作品如《苍白的花》(1963),探索了人性深处的情感世界。
大片场的衰落与新生力量</
在大映和日活两大电影公司,新生代导演如进村昌平和铃木清顺,也带来了革新与挑战。进村昌平的《猪和军舰》(1961)标志其艺术探索的开端,日活的铃木清顺则因性与非道德的先锋尝试,最终被公司解雇,但他的坚持和胜利,塑造了日本电影的新风貌。
增村保造在大映的《卐》(1964)等作品中,深入探讨了压抑的性议题,而“色情线”和“粉红电影”潮流的兴起,如武智铁二和若松孝二的《白昼梦》(1964),预示了录像带产业未来的崛起。
技术与文化变革的催化剂</
性成为新浪潮的核心主题,不仅源于年轻一代的文化觉醒和西方思想的传入,更由于电视的普及对电影产业的冲击,迫使电影寻求更强烈的视觉冲击以吸引观众。这种变革在《sex Jack》(1970)等影片中达到了高潮,标志着大片场制度的瓦解和独立电影的繁荣。
然而,这场艺术革命并未持续永恒,1973年前后,新浪潮运动逐渐退潮,但其对日本电影史的深远影响却无法抹去,它不仅催生了新的电影美学,也推动了社会文化的深刻变革。
『叁』 新浪潮电影的特点
新浪潮电影的特点主要包括对社会问题的深刻关注、颠覆传统的叙事方式、对电影语言的创新以及对社会边缘群体的关注等。
首先,新浪潮电影常常将镜头对准社会现实,尤其是那些被传统电影忽视或避而不谈的问题。例如,在法国新浪潮电影中,可以看到对社会不公、青少年问题、性以及阶级冲突等议题的深入探讨。这些电影不仅仅提供娱乐,更引发了观众对社会现象的反思。
其次,新浪潮电影在叙事手法上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和颠覆。它们打破了传统电影的线性叙事结构,采用非线性、多视角、碎片化等叙事方式,给观众带来了全新的观影体验。这种叙事方式的革新,使得电影能够更灵活地展现复杂的社会现象和人物心理。
此外,新浪潮电影在电影语言上也进行了大量的创新。它们运用了新的摄影技巧、剪辑手法和音效设计,为电影注入了新的活力。例如,快速剪辑、手持摄影、跳跃式的画面构图等技巧,都成为了新浪潮电影的标志性特征。这些创新不仅提升了电影的观赏性,也使得电影能够更好地表达导演的创意和思想。
最后,新浪潮电影还关注到了社会边缘群体的生活和命运。这些电影往往以底层人物、少数族裔、女性等为主题,展现了他们在社会中的困境和挣扎。通过对这些群体的关注,新浪潮电影揭示了社会的多元性和复杂性,也呼吁观众对弱势群体的关注和关怀。
综上所述,新浪潮电影以其深刻的社会关注、颠覆性的叙事方式、创新性的电影语言以及对边缘群体的关注等特点,成为了电影史上一股重要的力量。它不仅推动了电影艺术的进步,也引发了社会对诸多问题的思考和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