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国产大片 > 香港电影统治台湾市场

香港电影统治台湾市场

发布时间:2025-02-23 19:44:33

⑴ 为什么香港现在影视不如以前

以下是个人看法,非专业的胡扯,有错的地方请见谅,
个人感觉是市场变动引起的。香港电影的市场从宝岛台湾转移到了大陆。
从我们看过的大部分老香港电影的配音就能看出来,以前宝岛台湾是香港电影的主要市场,而八九十年代的宝岛台湾非常发达,所以香港电影理所应当的被带动起来了。
随着宝岛台湾的经济落后,香港的电影也就理所应当的开始不如从前了。
其实近十几年香港电影开始转向内地来拯救自己的电影地位了,但是因为年代的限制,香港的导演思维与大陆的老百姓是脱节的,他们拍的电影无法被大部分大陆人接受,再加上很多香港导演自身还存在一定的傲气,所以不愿妥协大陆市场,所以就出现了目前这种情况。而那些愿意做出改变的导演跟演员,甚至一些香港的歌手们,现在在大陆不是很吃香吗,其中不乏真心热爱这片土地的人。

⑵ 香港电影真的没落了吗

97回归后,香港电影开始走向没落,真的是这样吗?这样的时间节点难免会让人产生误解,事实上从90年代中期开始,香港电影已经展现出了疲态。如果说香港电影是一种情怀,那今天他已经是过去式了,如果把香港电影看做地域发展的产业,时至今日香港电影依蚂册罩然是前进的。经济危机,盗版,好莱坞电影的兴起,韩国电影抢占市场,sars,本土电影票房剧降都是造成香港电影衰落的原因

香港电影的拐点,在1993年达到顶峰后,开始走下坡路,单从电影产量就开始下降了

电影市场对比

1993年发生了两件事情,一是在美国 Turner 及Disney 购并New Line 与Miramax,二是中国电影改革的关键文件3 号推出,这都推动了香港电影走向衰落

香港电影(Hong Kong Film)是华语电影的先驱者。华语电影是分割成四个地方发展的:香港电影、大陆电影、新加坡电影和台湾电影。在1997年回归之前,香港已发展成为华语世界(包括海外华人社会)以至东亚电影的制作基地之一。几十年来,香港一直是电影工业基地之一和电影出口地之一,人们把它称做“东方好莱坞”。如何走向了没落,至少有这几个原因是起了决定性作用的

1、邵氏电影公司的转型

从80年代闷闹开始,邵逸夫的电影公司把重心转移到了电视剧上面,这也是为什么80年代电视剧如此火爆,而电影开始减产。曾经出品过很多精品电影的邵氏,不知道是窥探到了时代的脉搏,还是后起之秀电影公司的压力,工作重心转移。

2、台湾市场的流失:台湾市场是香港电影的主要输出对象,台湾本地电影的崛起以及香港电影的泡沫化导致香港电影在台湾的影响力锐减,台湾民众的重心回归本地电影。这个理由十三少是不赞同的,在1989年开始推行一年一度的"国片制作辅导金",大力扶植本土电影,确实是在逐渐压缩外来影片,香港影片在短期内受到了一定的冲击,姿旁但由于台湾本身的电影基因不够,本土片很难盈利,香港电影拥有更强的明星号召力和电影卖埠价值,于是大量的台湾电影制作公司纷纷将资金输送到香港拍片,然后以'出口转内销"的方式将这些影片以港片的形式再进口到台湾上映,这就是所谓的"台产港片",所以总体而言,香港电影并未由于台湾的本土化政策而受到大的冲击,所以这种理由是站不住脚的。

3、电影人才的流失:90年代很多的香港导演以及明星前往美国好莱坞发展,导演有吴宇森、徐克、洪金宝、林岭东、袁和平、于仁泰、唐季礼等,演员有成龙、李连杰、周润发、杨紫琼等。我们必须弄清楚香港电影由繁华走向没落的转折点具体是在93年,而大导演,大明星的流失几乎都是在95年之后,举几个例子,95年成龙凭借《红番区》成功打入好莱坞,李连杰和徐克在96年合作的《黑侠》上映,这才引起了美国电影公司的关注,周润发的好莱坞**作《替身杀手》更是在98年才出现。吴宇森93年赴美国发展,直到97年才靠电影《变脸》正式在好莱坞站稳脚跟,这样的例子大家可以通过翻阅他们的履历来分析,所以十三少想指出的就是:不是由于大批名导和明星赶赴海外发展才导致香港本土电影的不景气,而是由于香港电影的萎靡让他们失去了信心这才选择走向国际,同时作为已经在本土达到事业巅峰的他们何尝不希望走向更大的舞台?

4、盗版横行:把盗版泛滥归结为香港电影市场萎缩的罪魁祸首更是无稽之谈。当时的电影制作公司大多有黑帮背景,很多的影迷朋友都应该清楚。盗版商部分是有些后台,但谁也不敢得罪电影帮幕后的老大,他们经常会换着地方偷偷出售,一段时间内也让电影发行商亏了不少。后来电影制作公司就找到了这些盗版商,二者商议在电影放映的前两周,不允许在香港本土传播盗版,电影制作公司给予盗版商一些钱作为补偿,那拍好的盗版碟怎么处理?那还不简单,抬头望去,对面就是大陆,直接派几艘走私船一船一船地运到大陆去卖。所以其实很长一段时间里电影制作公司和盗版商是和睦相处的,有钱一起挣,他们是利益共同体,彼此之间的利益并未受到实质性的影响,所以这种说法也是不成立的。

5、好莱坞电影的发展

90年代好莱坞的电影可以说已经波及了全球热爱电影的影迷,派拉蒙、华纳等一大批电影公司相应美国尼克松政府对电影业实行了一系列税收减免政策,电影产业逐渐恢复,1994年电影品质可以说是电影史上最好的一年

2000年后,无间道的出现似乎预示着香港电影的复苏,但这更像回光返照一样,内地电影市场的崛起,电影人的相继北上,香港电影的港片也不再有真正的港片的味道,香港电影这是一个时代的结束,把更多的期待放在华语电影上或许是影迷的最好选择,当韩国电影,泰国电影,美国电影发展如此迅猛时候,我们应该坚定的支持华语电影的影人。

⑶ 这是一部“大胆”的电影,当时香港没一家公司敢拍,洪金宝接手了

1987年,嘉禾老板邹文怀办公室。

邹文怀、洪金宝、张之亮。

洪金宝和张之亮企图说服邹文怀同意拍摄《中国最后一个太监》,邹文怀一直不同意。

邹文怀:你俩都是聪明人,为何一定要执意拍这部电影?过审不用考虑了?票房不用考虑了?台湾市场不用考虑了?

洪金宝:我觉得我们应该拍!第一、剧本好;第二、我认为“细蚊(张之亮昵称)”做得到;第三、我自己参与,并且会搞定台湾市场。

这个真实的场景,2013年3月25日,洪金宝在香港电影资料馆接受著名香港电影专家蒲锋采访时,曾绘声绘色地描述过: 这是一部“大胆”的电影,当时香港没一家公司敢拍,我接手了!

洪金宝说这话,毫不夸张:

第一、张之亮彼时是个新人导演,在此之前从未拍过电影;

第二、这部电影的剧本是根据中国最后一个太监孙耀庭的自传改编而成,写尽其一生,拍摄难度大;

第三、题材太过“大胆”、敏感,拍好了能否上映都是问题,更别奢求票房了;

第四、张之亮在找洪金宝之前,几乎找了香港所有的影视公司——没一家公司敢拍,说明同行也不看好这部电影;

第五、当时的嘉禾正和新艺城battle,整个嘉禾都在拍灵幻恐怖片《僵尸先生》系列,拍这部电影势必要“浪费”很多资金和时间、精力。

洪金宝对这部电影不可谓不用心,除了主演莫少聪、温碧霞是导演张之亮敲定,配角刘德华是他自己来帮忙(刘德华和张之亮是无线艺员培训班的同学)之外,洪金宝自己在担纲动作指导并出演的同时,更是带着《僵尸先生》原班人马参与:林正英、午马、王小凤、陈友、田俊......

洪金宝说到做到,1987年10月24日,电影《中国最后一个太监》率先在台湾地区上映。凭借这部电影,张之亮在获得了第2届东京国际电影节“青年导演奖”提名的同时,更是在第8届香港电影金像奖和第24届台湾电影金马奖上大放异彩。

这部“大胆”的电影,因为洪金宝的“大胆”,成功了!

了解这部电影的拍摄背景之后,下面扒姐来聊一聊个人的观影体验。

这是一部关于小人物自传式的电影,但是却非常动人心魄。

就叙事方面来说,张之亮采用的是“线性叙事”手法,按部就班地按照时间讲故事。这样做的好处是,非常容易提起观众的兴趣——你看开头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更猜不到结局,同时他也非常好做悬念,是为大多数新人导演的拍摄手法。

影片开始,来喜(莫少聪 饰)因为看见同村太监衣锦还乡,心神往之。为了让自己的父亲(林正英 饰)吃上鸡屁股,他决定阉割自己,也去做一名太监。

来喜此举或许现在的我们很难理解,但是放在那个缺衣少粮的动荡时代,他还有更好的选择吗?

父亲最大的愿望是顿顿吃鸡屁股,他掐一朵菜花都要跟小伙伴分着吃,当太监是同村很多人改变命运的选择,就好像一束光,身处黑暗的来喜渴望抓住他。

更重要的是,彼时的来喜只是一个孩子,没有钱、没有背景、没有文化,拿身上的“一块肉”去换锦衣玉食,似乎是一件“很划算”的事情。

这种因为贫穷、愚昧造成的狭隘,是其悲剧一生的根源。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命运却跟来喜开了一个玩笑。

来喜用自己的“宝贝”去换名利,结果名利却成了镜花水月——他刚阉割,清朝就灭亡了!

可是当这个现实赤裸裸地摆在来喜面前时,他并没有醒悟,更没有回心转意,他还幻想着有朝一日能够入宫伺候他心目中的“真命天子”。

当来喜为被众人嘲笑所苦恼时,戏班的班主(洪金宝 饰)告诉他:做太监跟唱戏并无区别,不管做什么都要堂堂正正、有骨气!

这样的来喜尽管可悲,但却并不可笑,更不可恨。因为他的身上折射出了很多中国底层人民的精神状态,他们或许贫穷、或许愚昧、或许固步自封,但是他们真诚、他们善良、他们对美好生活一直满怀希望。

来喜虽然是一个太监,但是他也渴望着自己的爱情。

与招弟(温碧霞 饰)相识相恋之后,他能力所能及地给她所有温暖,但是给不了她性。在她怀上别人的孩子以后,他体会到了痛苦。这痛苦就像末代皇帝没有了太监服侍、招弟没有了性、父亲没能吃上鸡屁股一样——大家都在面临着痛苦的抉择!

这种痛苦是时代造就的,选择本无对错,个人在时代的洪流中,任何选择都是可以理解的,却也是苍白无力的。

但是即便如此,时代之下的每一个人,他们都用着自己的方式,对这片热土热爱着,对这个国家奉献着。

当来喜的“宝贝”被军犬吃掉以后,他才算彻底醒悟:原来自己梦寐以求、沉迷其中的时代,已经彻底翻篇了!

就好像“宝贝堂”里悬挂的那些太监们的“宝贝”一样:那只是时代留给他们的念想,不管有多么不舍,也不管仪式如何隆重,有些东西一旦失去,就再也回不来了。

电影的结尾,当来喜敞开自己,坦然面对自己的缺陷时,其实他身体上的那个缺陷在人性和人心上已经弥补了——对于一个男人来说,有些伤疤成为了勋章!

电影中来喜的“喜”和屏幕前你我的“悲”交织在一起,汇聚成了一曲小人物的悲伤赞歌。

但我们并不能以一种 娱乐 、猎奇的方式去看这部电影,以“完整”去俯视“缺陷”,本身就是一种缺陷!

在时代面前,个人竭尽全力而无法改变时,“缺陷”和“完整”毫无分别。

就好比你我曾笃信一份“铁饭碗”能捧一辈子一样,到头来还是还是无可奈何地看着“铁饭碗”被时代所抛弃。

当我们的精神被阉割,谁又不能说自己不是中国最后一个太监呢?

⑷ 描述台湾政治的电影

《被出卖的台湾》,2009年美国拍的,涉及台湾白色恐怖时期的江南命案等几个政治事件。
97年香港拍的《黑金》,反映台湾九十年代黑金政治。
08年香港拍的《弹道》,影射04年台湾选举期间的陈水扁枪击案。
梁朝伟演的《悲情城市》。

⑸ 梁家辉因为《火烧圆明园》这部电影称帝后,为什么被雪藏

搜来的消息

由于梁家辉主演的《火烧圆明园》是改革开放初期,香港与大陆的合拍片,当时两岸关系很不好,而香港电影发行的很大市场在台湾,几乎所有香港电影的资金都来自台湾那边。
当时台湾文化局有个规矩,凡是在内地拍过电影的演员,在台湾一律封杀。
梁家辉年纪轻轻拿了影帝,一下子成了台湾当局的目标,台湾公司让他写悔过书,他就是不愿意。于是在台湾,凡有他出演的影片,一律不准进院线。不能进台湾的电影院,就意味着失去一大块票房收入,所以整个1985年,梁家辉没得到一份片约。 结果失去了台湾市场,就等于没戏拍了。香港电影公司也不敢找他拍片。于是,在一出手就凭精湛演技征服金像奖的梁家辉就这样“下岗”了。 这段时间几乎成了梁家辉演艺生涯中最黑暗的日子。事业不顺的梁家辉改行搞设计,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自己做生意,自己当老板”——和一群从事艺手术的朋友一起在街头摆地摊做小贩,卖首饰和手工艺品,兼给无证小贩望风。

⑹ 为什么香港最早期的电影是普通话的

因为当年的香港电影还要顾及台湾市场,所以是以国语为主的。即使是后来粤语片兴起以后,大多数也要制作国语版。

⑺ 为什么中国要限制好莱坞电影的引进数量呢

我想大概的是有两点

第一点好莱坞电影很多很血腥和暴力的电影这个中国肯定是不让上映的。

第二点是为了保护中国市场,如果没有限制好莱坞的话中国国产电影就更发展不起来了


至于审查方面,周宝林说,进口片的审查标准与国产片一样,符合中国国情的在发放放映许可证后就可以在影院跟观众见面。

⑻ 香港电影为什么没落了

首先就是时代不同了。香港电影的时代是一个百花齐放的时代,不仅仅是周星驰代表的搞笑电影,成龙代表的动作电影,还有周润发代表的英雄电影。这些电影使得香港的电影引领着大陆的发展,大陆电影逐渐向香港电影靠拢,随着香港回归和大陆开放的进一步发展,香港电影开始走向了衰落,因为人们的审美趣味变了,变得更加多元化了。


这个也不能说是香港的电影的没落,只是香港电影的换一个新的模式了,这个模式与大陆的模式是不一样的,更多的是港式电影特有的内容,不知道大陆的导演或者是制作人会不会借鉴香港的这种模式,要是可以的话,会不会是大陆引领着香港的发展呢?

阅读全文

与香港电影统治台湾市场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喜宝电影抖音朋友圈图片 浏览:239
一部龙打架的老电影 浏览:847
电影院至少还有你求婚 浏览:45
隔璧女孩电影中文 浏览:505
香港电影粤语是原声歌曲 浏览:30
大学毕业年薪不到十万是什么电影 浏览:714
卓别林电影演员还有在世的吗 浏览:217
泰国降头电影男教师 浏览:900
画皮电影完整版男生版 浏览:594
认错英文电影 浏览:673
韩国电影点烟挡风电影名字 浏览:378
王源的电影大全视频 浏览:984
悬疑英文电影 浏览:182
818电影院 浏览:572
2012中文字幕高清在线电影 浏览:283
网络大电影妻诈下载 浏览:756
青苹果电影院软件下载 浏览:100
类似于亲情的英文电影 浏览:672
你们知道一部电影吗英语 浏览:59
芭芭拉电影女主角 浏览:5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