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求电影活着的观后感。。。
电影是根据余华的小说《活着》改编的,但是相应地减轻了一些伤感的让人觉得很沉重的情节,以使看的人不会对生活失去希望。故事选择了40、50、60三个年代作为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经历了中国历史上的大动荡时期——抗战、内战、大跃进、文化大革命。40年代,主人公徐富贵赌博输掉了祖业,从地主家的阔少爷沦落为了一个佃户,气死了父亲,随后被抓去当壮丁打仗;50年代,富贵一家经历了大跃进,生活艰苦,但是却在挤牙缝一般的日子中存活了下来,富贵的儿子有庆因意外事故夭折,可谓白发人送黑发人,其痛可知;60年代,文化大革命悄然而至,在动乱中人们的生活生命毫无保障可言,富贵的战友春生被批斗致死,女儿凤霞在生孩子时因大出血也惨死了。电影中故事到此便谢幕了,结尾是富贵夫妇和女婿外孙一起活了下来。之所以说电影的改编减轻了悲伤的情节,是因为原著中,结尾只剩下富贵一个人活着,带着一头他梦寐以求的老牛。他的妻子、女婿、外孙都相继先他而去。面对这样的影片,此情此景,怎能不让人伤感,又怎能不让人震撼。
生命的意义是什么我姑且不去说,人只有先活着,才能去实现所谓的生命的意义。
是转载的,可以供您参考,注意尊重别人的版权,谢谢~
富贵的母亲教育他只要活着高兴,穷也不怕。少爷时代的他只知玩乐,生活颓废。穷了以后,他反倒找到了家庭的快乐,妻儿的幸福。赌博时他没想过回家,当被抓去打仗,每天踩在死人尸体上,不知道能否活着归家时,他又是如此地想家,想着家中的妻儿老母。在那种孤独绝望的时刻,人才会如此深切地想着一定要活着,一定要活着回家去。
他们往后的日子很艰苦,生活拮据,但是他们从来没有想到过死。我看到当富贵和他的妻子为死去的一双子女号啕大哭时,教室里的部分女同学也禁不住地抽泣起来,这就是人们对生命的珍视,对死者的惋惜以及对弱者的同情吧。电影完了,我心中想着的竟是要好好活着,莫名地想起了家中的亲人。每个人都要好好活着,因为身后都会有惦记他希望他活着的人。我们要对自己负责,也要对家人负责,活着不只是自己的事,而是关系着很多人的感情和命运的事。
《活着》这部电影,以一种轻松幽默的方式向人们讲述一个凄婉悲惨的命运。人们在自己的笑声中思考着生命这种东西,同时也在想着应该怎样活着。如同我,是无论如何不想过与片中人一样的生活,但是我却赞赏富贵面对打击面对挫折的勇气以及他在生活中勇于改过的精神。富贵的贤惠妻子或许在他人眼里有点儿傻,但是她的坚强却是我们都应该具备的。活着有很多的意义,每个人的想法不同,我们不必去苛求他人与自己趋同。我们所要做的便是,好好活着,勇敢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去追寻自己活着的意义。
2. 《活着》观后感
《活着》是一部获奖很多的老片,反映了中国四十年代至七十年代之间的大变革。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活着》观后感,希望能帮到您!
篇一:电影《活着》观后感
看完余华的小说《活着》再看张艺谋的电影版《活着》,深深觉得张艺谋就是上帝派来拯救小说《活着》残酷结局的天使,洒满温暖在人间,满满的正能量。小说相比电影更加残忍,让人痛心。电影的结尾是福贵祖孙一家人其乐融融坐在一起吃饭的画面,香火得以保留,亲情得以延续,这样的结局处理显得更加温暖,留有温情,给人希望。
我谈“赌”
影片第一个出现的镜头就是男主人公福贵在跟皮影班主龙二赌博。这场赌,福贵既是输了,也是赢了。输是因为福贵败家把家产全输光了,并和龙儿对调了身份,以前的大少爷变得狼狈落魄,老爹被他气死,怀孕的妻子也带着女儿离他而去,福贵的世界瞬间天昏地暗。又说福贵赢了是因为他和龙二的身份互换,在特殊时期龙二换来的身份使得龙二成为被批判的人,龙二反而死了,福贵反而保住了一条命。这个“赌”在影片中还有一个很有趣的情节就是福贵妻子家珍带着刚出生的儿子回到福贵身边,一家团聚,福贵问妻子起名了吗,妻子开玩笑说叫“不赌,徐不赌”,福贵信以为真,开心的说“不赌好,不赌好,我后来再没赌过,下辈子也不赌了。”可见“赌”对福贵是件好事,让福贵成长。“赌”的第三次出现是在福贵低声下气的向龙二借钱的时候,龙二说“我不赌了,免得以后像你一样。”可见龙二见好就收,也吸取了赌博害人的教训。“赌”最后一次出现是在福贵女儿凤霞要生孩子的时候,开玩笑说给他的孙子起名叫“不赌”,可见“赌”影响福贵的一生,福贵是真的改正“赌”,拒绝“赌”了。
我谈“皮影”
皮影也算是电影中的.一条主线,伴随福贵的一生,是福贵的谋生工具,更是福贵的护身符。福贵去向皮影班主龙二借钱,龙二借给他一箱自己曾经用过的皮影,从此皮影与福贵不离不弃,相依为命。起先唱皮影戏是福贵的一份谋生的工作,接着福贵无奈的去了兵荒马乱的战场给士兵唱皮影,后来福贵在村里给乡亲们唱皮影。在这样颠簸流离的日子里,福贵保住了皮影,皮影也保住了福贵。在电影中,皮影给人们带来欢笑,鼓舞人们,给人们希望,安抚人们的心灵,也是一种精神寄托。
我谈“尊严”
福贵本是天生好命的公子哥,却因为赌博输掉了一切,原先的高傲盛气便自然向生活低下了头。他向龙二低下头,他向生活低下头,他开始顺从一切别人说的、政策要求的、正确的事,一切的不反抗,只求保命,只求生活安稳,尊严面子这种东西变得一文不值,活着最重要。
我谈“小鸡”
小鸡在影片中出现过两次。第一次出现是在福贵送儿子有庆去学校的路上对儿子说的:“你看啊,咱们家现在也就是一只小鸡,鸡养大了就变成了鹅,鹅养大了就变成了羊,羊再养大了就变成牛啦。”有庆问:“牛以后呢?”福贵答:“牛以后就是共产主义。”第二次出现是福贵孙子馒头看着皮影箱里的小鸡问的:“牛以后呢?”是福贵妻子家珍回答的:“牛以后啊,馒头就长大了。”馒头说:“我要骑在牛背上。”这句“我要骑在牛背上。”实则表现出人不再受压迫,命运由自己掌握,自己当家作主的美好愿景。小鸡象征着希望,就算生活再怎么艰苦,福贵还是报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将希望传递一代又一代。原本装皮影的皮影箱最后装的是小鸡,也象征旧时代的过去,新时代的到来。
我谈“父爱”
影片中福贵的爱跟所有中国式父爱一样,严厉而不乏疼爱,但总是默默的默默的。看到女儿儿子的喜悦是一种爱,当他看到哑了的女儿对他笑他满眼流露出一种心疼的爱;在众人面前教育犯错的儿子,希望儿子吸取教训是一种爱;因为错打儿子给儿子揉屁股是一种爱;作为道歉他叫儿子去看他唱皮影戏,儿子跟他开玩笑他跟儿子追逐打闹是一种爱;他背着困乏的儿子去学校,三番嘱咐儿子把饺子泡热再吃是一种爱;他百般后悔当初自己不该让儿子去学校,就不会发生儿子被车子撞死的事,这样的后悔是一种爱;他细心给女儿挑选对象,关心女儿的终身大事是一种爱;女儿成亲那天离开的时候他眼里溢满一种不舍的爱;女儿生产的时候等待焦急是一种爱;他用自行车推着孙子,帮小鸡找住所,对孙子的疼爱也是一种“父爱”。
我谈“活着”
当福贵的命运被彻底翻牌,生活不再如意,家破人亡,开始流离失所,开始流浪,开始漂泊,开始领悟,开始谋生,开始奋斗,经历过生与死,目睹过生命的消失,感叹活着是多么的不容易,多么的重要,当生存成为最基本的渴望,与亲人的每一分相聚都是幸福,只希望日子过得平静,不被打扰,只要活着,什么都好。活着就有希望!
篇二:电影《活着》观后感
活着是一部电影,它诉说了一个人的一生。
从前,有一个少爷(葛优)叫徐福贵,他家很有钱。不这怎么回事,他爸爸爱上了赌博。他也随着爱上了赌博,他们徐家的三家院子被他爸爸赌的只剩下一家了,独为剩下了一家,也被这位少爷赌没了。
这位少爷曾经向他的夫人家珍许诺过,如果他夫人又怀了一个孩子,他就戒掉赌瘾。现在,他的夫人又真的怀了一个孩子,可是他还没有戒掉赌瘾。而且当着他的夫人面前赌了一场,当他夫人看着他的时候,他还让他的夫人马上滚蛋。
他夫人马上回家,带上她的孩子凤霞,打了一个包袱。在福贵的面前说了几句话,拍拍屁股就走了。
家珍在外面流浪了很久,当找到安顿的地方时,她肚子里的儿子已经出生了。
家珍一直没有工作,多亏镇长好心,给她了一个送水的活干。可送水的活可不是好干的,因为早上要水的人多,凤霞也帮着妈妈送水。终于,福贵在外面流浪找回了家,他们才团聚。我想,尽管现在的福贵不富,但他们家人团聚了是最富有的。
福贵因为没活干,整天在家里闷得慌。最后,龙二便给了他唱皮影戏的东西,让他去唱皮影戏。天大的祸说来就来了,那天福贵和春生再唱皮影戏时,国民党的军队突然来了,把福贵从老家带走了。我想,福贵现在没了老婆没了孩子的,肯定不想再活了。但是,他活下去了。
当福贵再次回到家的时候,他遇见了凤霞。风霞光冲着他笑,不说话。最后福贵一问家珍才知道 ,一场延续了七天的高烧夺去了凤霞的声音。看到这里,我心里暗暗的流眼泪,这么痛苦地事情,谁受得了啊!可是福贵坚持着。
接着,福贵的小儿子死了。凤霞嫁出去后生孩子大出血也死了。现在,福贵只有妻子女婿和孙子,但他很快乐。
看完活着这篇电影后,我突然感觉到,世界上有很多比我们生活更悲惨的人,我们能到现在,应该感谢生活。不管怎么样,你经受了今晚的风雨,明天的太阳也会一定升起。在这部电影里面,福贵给他的儿子和孙子讲过同样的一句话:“鸡长大了是鹅,鹅长大了是羊,羊长大了就会是牛。”日子会一天比一天过得好。
3. 活着观后感_影评解析评价_结局彩蛋
电影《活着》,改编自余华同名小说,被公认为是张艺谋导演电影作品中的上乘之作,《活着》讲述了在大历史洪流的无情冲刷下,小人物那不由自主的悲怆命运。片中由葛优、巩俐塑造的男女主角极具时代代表性,解读这些艺术形象,为我们提供了解读特殊时代语境下,命运与人性的钥匙。下面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关于这部电影的观后感_影评解析评价_结局彩蛋,希望你们能喜欢!
余华说,有时候,活着就是为了活着。就像路边的乞讨者,可能一无所有,可能两手空空。《活着》是一部意味深长的电影,值得我们每一个有思想的观众细细品味咀嚼。这部影片不仅为我们呈现了那个时代的苦难,而且还超越时空,为我们对生命意义的追问,寻求着某种合情合理的解答。影片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反应了一个时代底层老百姓的生活与酸辛,从开始,中国下层老百姓的生活就被搅的天翻地覆,从开始,中国动荡,政权更迭才是最大的受害者,在,同样又是这一群人,本以为应该美好的生活却再度遭打击。而活着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创作出来的,表达了活着的不易和对活着的渴望。
影片真正所传达给我们的不是对命运无奈的控诉,而是对人的生命本身所存在的敬意与感动、对世间至情至爱的讴歌和赞颂。当福贵一次次声嘶力竭的呼喊的时候,当家珍一次次泣不成声的悲痛的时候,当一次次的、运动打破宁静的生活的时候,他们还是携手一路走来。因为只要活着,就会有希望,有希望一切才有可能。所以,影片被设计成了一个更为温馨的结尾,福贵满怀深情的对外孙馒头说:“你是赶上好时候了,将来这日子越来越了。”这是生命的嘱托,更是希望的传承。而这种种的希望背后,最终的驱动力,正是这不变的爱、这是这未了的情。
千百年的历史,弹指一挥、唯见沧海桑田,而这亘古不变的唯有一个情字。亲情、友情、爱情,似乎在不同的时代拥有不同的表达方式。但其实质永远不变的守候在那里,穿越了此后漫长的激情燃烧的岁月而最终经久不衰。相信,这些才是我们坚持好好活下去的理由。以至于我们可以为此而忍受任何刺骨的疼痛。就像战场上的福贵说的那样:“什么都没有老婆孩子好,我一定要活着回去”。正是有了这一份坚持、这一份信念,他才能从枪林弹雨中走来、从尸横遍野中走来,在昏暗的灯光下与家珍相会。
《活着》这部电影,让我们了解了一个真实历史下的心理和生活状态,从,,下乡劳改,......时代在进步,经济在不断发展和繁荣,也许这一代的故事,再也不会在我们身上发生。活着成为了那个时代的一个奢望,甚至成了很多人唯一的追求,时候导致的逃荒,知识分子等等受到的,都成了那个时代有力的步伐,在那个年代,没有人可以左右时代,没有人可以反抗时代的力量,他们所做的就是默默忍受,默默坚持,直到拨开浓雾的那一瞬间,阳光洒向土地,生活重燃希望。
在此过程中福贵凭借着自己的信念与毅力超越苦难,承担起家庭的重担,在生活中磨练出忍耐和包容的品质。导演用道具“皮影”帮助福贵完成了一次精神层面上的人性回归和人生的成长。福贵从年轻时无所顾忌的赌钱和为所欲为到如今的敢于担当,他犹如风雨中飘零的浮萍,摇摇欲坠,始终不倒,面对着残酷的现实,福贵唯默默承受这些无法言喻的痛苦,撕破脸前的自尊,然后再继续生活。福贵的形象也是最普通的中国老百姓的缩影,体现中国人最淳朴而善良的道德品质。
家珍的形象是中国几千年封建压迫下的一位女性典型代表。福贵嗜赌成性,家珍作为一个妻子,是出于对丈夫的爱与尊重,出于根深蒂固的传统思想,哪怕丈夫在外花天酒地,嫖赌成性,也不曾责怪过福贵。
家珍,为了丈夫,可谓将自尊和颜面都弃之不顾了,不顾自己有孕在身,去茶馆低三下四地求福贵别再赌了。福贵将家产败光,变得一无所有,家珍没有埋怨。在重重的苦难面前,她依然是坚强地挺立着,这是一个坚强的女子。但同时她也聪明,心胸宽广。福贵最后落得倾家荡产的境地,但是家珍始终没有离开她,即使带着凤霞回了娘家,后来她还是回到了福贵的身边,与他一起面对生活的苦难,是一个有情有义的妻子。在旧时期,家珍就是当时女人的典范,她的忠贞与大度,对家庭的坚守更是福贵活下去的精神支撑。
其次,家珍是一个为了子女而活的母亲形象,一个女人可以为了自己的孩子而舍弃自己的幸福,付出所有的一切。有庆的意外死亡,凤霞的生产大出血离世,双重打击下她的世界崩塌了,可是她依旧坚强继续着今后的生活,在家珍身上,看到了成千上万伟大坚强的母亲形象。家珍,一个普通的女人,一辈子,为了自己的男人而活,为了自己的孩子而活,为了这个辛苦经营下来的家庭而活,却忘记了为自己而活。
电影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小说的主旨,小说的结局是除了富贵之外所有的人都相继死去,只剩他和一头老牛相依为命。足以支撑生命存在的爱情、亲情、友情都不存在了,而他还继续顽强地活着。所以余华说“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活着。”
这种对于活着本身的诉说似乎才是余华的本意。他像一个完完全全的旁观者,冷冰冰地叙述着福贵悲剧的一生,不带有任何主观情绪色彩,不去评判富贵对错与否,甚至不愿剖析富贵的内心,采用一种“隔离式”的叙事手法,仅通过对人物行为的白描来为读者提供这样一种形象,而对这一形象的内心活动却全然不管。
余华并不是在透过富贵的一生来向我们传达他具体的价值判断,并不是要告诉读者如何活着才是好的或对的,他所要传达的是高于此的对于生命本身的哲学性思考,想通过文字告诉读者究竟什么才是生命,什么才是活着,他在探寻活着的本质形态究竟是什么,并由此表达一种对于生命的敬畏。
这一点在电影上的表现是极为困难的,因此电影对主旨做了修改。结尾处家珍虽然患病却仍旧活着,在小说中应已去世的女婿和外孙也还健康无忧,四个人虽然经受了种种不幸与痛苦,却还能坐下吃饭聊天。对于这里的富贵来说,活着是充满希望的。他在结尾与外孙对话,“鸡长大就变成了鹅,鹅长大就变成了羊,羊长大就变成了牛,牛长大了馒头(福贵外孙)就长大了,就过上好日子了”这句给人以温暖的希望。在这里结局也在一定程度上构建了新的主旨,即只要坚韧地活着,不被无常的命运击倒,不因生活的痛苦而自暴自弃,就一定会看见活下去的希望。
《活着》无疑是张艺谋最好的一部作品,《活着》帮我们跨越了前后这个的特殊的时代,以小见大,塑造了鲜明而令观众难以忘怀的人物形象,展现的是像福贵、家珍、春生这样,在大时代洪流下身不由己的小人物演绎的悲怆题材,体现了人们共有的情感、那无法与命运抗争的悲哀。“人活着,就比什么都强,我们都是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你可不能去寻死啊!”福贵站在门外,拉着一脸落魄失魂的春生说出这句话。
时隔多年,重温张艺谋的《活着》,少了几分娱乐的心境,平添了几分人性的思考。
以上就是活着这部电影的观后感_影评解析评价_结局彩蛋,希望你们能喜欢!
活着影评
活着结局
活着观后感
活着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