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请电影达人帮我找一部片子
《绝代艳后》
1770年的凡尔赛宫,正在举行一场奢华的婚礼。14岁的奥地利公主玛丽·安托瓦内特,嫁给了16岁的法国王子路易·奥古斯特。
三年前,玛丽的母亲玛利亚·泰莉莎女王为了与法兰西帝国停战,选择了政治联姻。而此时11岁的玛丽还是一位活泼好动、任性而懒惰的刁蛮公主,多方延请的名师也未曾将她变成淑女。即使是从法国请来专职教师,也被玛丽的小聪明戏弄的团团转。
三年后的这一天,玛丽迎来自己的婚礼。哈布斯堡王室和波旁王室将这场婚礼操办的奢华异常,丝绸和宝石点缀着天使般的少女。马蹄声响,维也纳空气中潺潺的音乐声渐渐变成了法国宫廷上空低吟浅唱的浪漫,面向阳光,14岁的玛丽摘下饰物,脱掉衣服,用赤裸的身体表明自己从这一刻起不再是奥地利的公主,等待她的是从公主变成太子妃,而后成为法兰西皇后的命运。
新婚之夜,什么也没有发生。生理缺陷让年少的王储彬彬有礼。无法怀孕的玛丽背上了卑劣的名声,不明真相的贵族和民众指责她不能为法国生下一个王位继承人。奢华的宫殿一角,她偷偷流下眼泪:在这个把吃饭睡觉洗澡都要按规按矩呈现在每个人面前的荒唐地方,连哭也要哭得如此压抑。年轻的王子出于补偿心理开始任由玛丽的胡作非为,唤醒了玛丽内心沉睡的火山,她一生中最奢靡的享乐时光因此开始。精神上的空虚转化成对物质的疯狂需求。爱美的天性有了金钱的支持,瞬间壮大。为了巴黎的假面舞会,玛丽在深夜偷偷溜出宫,在这个没有人认出她的地方放肆。在舞会上玛丽邂逅了风流倜傥的瑞典贵族菲尔逊,两人虽相互倾慕,但玛丽只留下一个背影便消失了。当晚,路易十五因为水痘猝死。睡梦中的王储被推上王位成了路易十六。而玛丽在一夜之间变成了法国王后。一时间歌舞升平,金壁辉煌的凡尔赛宫中,裙角飞扬的女孩彻夜不眠。狂欢中的人们只看到绕梁笙歌中纯真的笑靥,却看不到华丽背后那一颗不被世人理解的孤独灵魂。
路易十六登基后,根治了自己的生理缺陷,王后终于诞下第一位公主。有了女儿的玛丽开始远离各种化装舞会,搬进了凡尔赛宫内的大小特里阿农宫。法国人帮助美国人打了胜仗,在庆功宴会上,玛丽又看见了年轻的瑞典军官。路易十六的缺席促成了情人之间的缱绻缠绵……
秋天来临的时候,王后11月大的女儿夭折。而不久后发生的“项链事件”更是让法国民众愤怒到了极点,王后的奢靡和自私使国家财政出现巨大的赤字。人们对王室越来越不满,波旁王朝开始动摇了,这个曾让整个巴黎倾倒的王后更是被称作“吞噬了大半个共和国的一头凶猛的野兽”。人民与皇室的积怨也最终引发了法国大革命的爆发……
『贰』 曾火爆亚洲的香港电影,为何如今已不复当年的辉煌
曾经火爆亚洲的香港电影之所以逐渐没落,原因有三点。第一,电影人才青黄不接。第二,外来影片的冲击,第三,投资成本的下降。
总结虽然香港电影曾留给我们非常多美好的记忆。但是不可否认,现在的香港电影已经没有优势,要想再次崛起,还需要新一代香港电影人的不懈努力。让我们期待香港电影的再一次崛起。
『叁』 洋电影风光不再,国产片正在崛起!2019好看的电影都有哪些能不能推荐几部
2019好看的电影有:《复仇者联盟4》、《X战警:黑凤凰》、《玻璃先生》、《蜘蛛侠:英雄远征》、《流浪地球》、《疾速追杀3》等。
4、《蜘蛛侠:英雄远征》
《蜘蛛侠:英雄远征》依旧由导演乔·沃茨执导,汤姆·赫兰德继续饰演蜘蛛侠彼得·帕克。这部电影讲述:经历了第一部的成长经历后,蜘蛛侠又会面临怎样的危机。
5、《流浪地球》
作为2019年上半年最火的电影,它不一定故事情节感人肺腑,科幻环节全部合理,但你却难以割舍,不得不看,因为它的背后代表的是中国科幻电影的正式起航。
6、《疾速追杀3》
《疾速追杀》系列概括一下就是,“金盆洗手的顶级杀手想过平凡生活,但总有不长眼的非得惹他,抢了他的车还打伤了他,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还杀了他的狗,然后顶级杀手就灭了他的整个组织”。
『肆』 港者时光机:今天等我来 陈奕迅
欢迎乘坐港者时光机,穿越回1970至1989年的音乐旅程,系好你的安全带,我们即将启程。
今日车票/
首先,我们抵达的是1997年9月1日这一站,陈奕迅的今天等我来如约而至。
这首歌是陈奕迅在Duo演唱会中的经典开场,它见证了歌手与听众的初次相遇,也预示着陈奕迅音乐之路的辉煌起点。或许在那个时刻,他未曾料到,这首歌曲不仅照亮了那日,更照亮了整个时代的记忆。
故事与旋律/
如同梅艳芳所说,陈奕迅的歌声如同天才与白痴间的微妙平衡,直抵人心。从有心人的合作到今天等我来的独白,他的嗓音流淌着香港乐坛的风云变幻,记录了时代的变迁和个人的成长。
尽管林夕曾言“十年出不了一个陈奕迅”,但岁月流转,他的音乐魅力却历久弥新,尽管粤语歌坛面临挑战,但陈奕迅的影响力依然不可忽视。
时代的呼唤/
在数字化音乐和网红经济的冲击下,音乐创作的环境发生了剧变。然而,陈奕迅的音乐,以其真诚和力量,依然能在喧嚣中发出独特的声音。尽管唱片体系或许已不再如昔日辉煌,但有才华的歌手和音乐人依旧坚守,寻找属于他们的舞台。
尽管商业化让歌手面临诸多挑战,但音乐的初心并未磨灭,每首歌曲都承载着歌手对艺术的执着追求,即使没有“歌神”之名,仍有无数好歌在等待被发现。
乐观的未来/
尽管时代变迁,港者时光机依然致力于挖掘和传播粤语歌的魅力,期待在数字世界的海洋中,找到更多对音乐有共鸣的人。在这里,我们不仅回顾过去,更期待未来,因为好歌与音乐的热情永远不会消退。
如果你热爱粤语歌,欢迎加入我们,一同探索那些尘封在记忆深处的旋律,让音乐的力量连接起我们共同的情感。港者时光机,期待你的加入,共同回味那一段段永恒的旋律。
『伍』 香港电影没落了吗原因是什么
香港电影巅峰是1990年前后五年,时间划分,大概是1985年到1995年。前期李小龙在70年代相当于给香港电影打基础,2001年的《无间道》宣告香港电影最后辉煌。在1997年后香港回归,香港电影便逐渐衰落。
虽然这个时间点卡得很巧妙,但香港电影的衰落,主要是因为美国对于电影技术上的工业革命。当美国电影技术工业革命成功过后,一如近代工业革命的国家相同,立刻站在行业制高点。
美国在90年代后期,已经拍出这些作品:《终结者2》《泰坦尼克号》《星河战队》等等。2000年左右,美国电影已经全面进入电脑数字特效电影,《黑客帝国系列》《指环王系列》《蜘蛛侠》等等。
但同时代的香港电影还在拍功夫动作片,拍警匪黑帮片,拍武侠奇幻片,拍喜剧爱情片。而整个香港除了徐克导演和周星驰导演(蜀山传和少林足球),其它香港电影都没有意识到电影技术革命落后的致命性。
这是最主要原因,其它重要原因大概还有几个。
一是香港本土市场的狭小。
香港本土只有700多万人口,外加台湾2300多万人口,差不多三千万人口,再算上东南亚和日韩的隐形市场,电影市场的消费基础勉强足够了。
美国90年代后期的商业大片,动辄上亿美元的投资,香港本土市场太过狭小,根本撑不起这么巨大的投资。
二是香港电影已经做到巅峰,人才却也外流了。
香港市场太小,当时大陆电影市场又没有发展起来。像吴宇森,成龙,李连杰,周润发,杨紫琼等等男女巨星都先后进入好莱坞。而且不只是他们进入好莱坞,还带着背后香港电影根本的精英团队。
虽然等成龙等巨星回归华语电影都老了,已经过了巅峰期。但成就不只是成龙一座奥斯卡终身成就奖,还有将中国功夫片传播到了全世界各个国家,成为中国流行文化的一张名片和丰碑。
三是大陆市场的崛起,香港电影人才集体北上
1997年过后,大陆的改革开放已经有二十年,经济迅速发展,而大陆是有14亿人口的巨大市场。当时市场没有现在这么好,但张艺谋的《英雄》打造的两亿多票房,也不是香港本土能够对比。
所以,同时代的香港电影人,除了成龙,李连杰这类功夫巨星。其它香港电影人,集体选择北上发展。
四是香港电影人才集体北上后,香港本土人才青黄不接
香港功夫动作片巨星的老去,香港上世纪女星的嫁人或者老去,香港歌手偶像的老去。再到香港导演和精英人才的集体北上,香港本土自然面临人才青黄不接的窘境了。
『陆』 这本香港电影谁知道啊
喜马拉雅星
『柒』 求大神帮寻一部电影
钢琴课
钢琴课(简坎皮恩执导电影)
编辑
本片是由新西兰著名女导演简.坎皮恩执导的一部浪漫爱情片,也是一部反映女性觉醒为出发点的佳作,获得第46届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和最佳女主角奖。片中女主角荷莉.享特的表演特别出色,她以柔美的手语和坚定的目光成功地演出了一个内心丰富却被禁锢的美丽哑女形象,使她成为第66届奥斯卡影后。男主角为哈维.凯特尔。故事讲述美丽的哑女,她不能说话却弹得一手好琴,也就是以钢琴为媒,她勇敢地找到了她的真爱。影片中有多首古典乐章,钢琴曲会让人如痴如醉。
剧情介绍
《钢琴课[2]》影片讲述,19世纪中期的新西兰有着优美的自然景色和丰富的矿产资源,还有廉价的劳动力。一批又一批的殖民者纷纷飘洋过海,去那里实现自己的发财梦。苏格兰女人艾达是一个面目清秀、性格内向的小妇人,她不会说话,有一个9岁的女儿弗洛拉。艾达遵从父亲的安排,嫁给远在新西兰的斯图尔特——一个她从未见过面的男人。
钢琴课海报(11张)
船把她们送上新西兰荒凉的海滩,艾达和弗洛拉等待斯图尔特来接她们。她们只有简单的行李,却有一架黑沉沉的钢琴。斯图尔特带着一帮土著人来接艾达,因为道路难走决定把钢琴留在海滩上。
艾达思念自己的钢琴,只好求助于邻居贝恩斯,请求贝恩斯带她和女儿去海边看钢琴。他们来到海边,艾达急切地扑向钢琴弹起来,弗洛拉在琴声中舞蹈。贝恩斯默默地望着她们,他从这震撼人心的音乐中了解了艾达的心,并迷恋上了她。于是他主动提出以自己的80亩地换取海滩上的钢琴,斯图尔特很高兴,贝恩斯提出要艾达给他上钢琴课,斯图尔特也满口答应了。艾达起初并不答应这个交易,她认为贝恩斯是个粗人,不配碰她的钢琴,但是在斯图尔特的威慑下也只好答应。为了弹琴,艾达只好每天去贝恩斯的小屋上钢琴课,弗洛拉和一只小狗在外面玩。艾达专注地弹着琴,可贝恩斯却不练钢琴,只是痴迷地望着她,对于他来说,上钢琴课是一种很美的享受。
贝恩斯知道艾达极想重新拥有自己的钢琴,于是向她提出“以物易物”:在她弹钢琴的时候他对她做些事,如果她同意,一次算一个键。艾达同意了,对于贝恩斯来说,这不是单纯的游戏,这是情欲的表达。
斯图尔特问艾达贝恩斯的钢琴弹得怎样,艾达只是笑了笑,毫不知情的斯图尔特很满意。在长久的交往中,艾达和贝恩斯的感情与日俱增,不料他们在一次裸体相对时被不谙世事的弗洛拉发现了。弗洛拉告诉了斯图尔特她不明白为什么一直是妈妈教琴而贝恩斯为什么一直不弹,为什么有的时候在弹而有的时候却没有任何声音,于是,斯图尔特就有点怀疑了。
贝恩斯因为太爱艾达于是决定把用土地换来的钢琴送给艾达。斯图尔特起初还以为是贝恩斯变卦。不再教贝恩斯钢琴的艾达其实也早已习惯了弹琴的时候有贝恩斯在,也已经爱上了贝恩斯。于是她决定去找贝恩斯。但是被斯图尔特发现了,他用木板把门窗钉死,软禁了艾达。第二天一早,斯图尔特又拆下了窗上的木板,告诉艾达他信任她,于是出去干活了。而艾达在送给贝恩斯信物时又一次被发现,斯图尔特暴怒了,失去了理智的他砍掉了艾达的一个手指。然而,艾达是无法说服的,这也许是一种意志的力量。斯图尔特终于彻底绝望了,他带着枪来到贝恩斯的小屋,要他带艾达走。
有情人终成眷属,贝恩斯带着艾达和弗洛拉以及钢琴离开了小岛。在船上,艾达在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后,终于决定抛弃这象征了她沉重的痛苦记忆的钢琴,她把它掀到了海里。
贝恩斯与艾达组成了幸福的家庭,艾达以教钢琴为生,贝恩斯请人给她做了一个银指套,每当银指套与琴键相撞时,总会发出一种奇特的声响,它融入了钢琴美妙合谐的音符之中,创造出了另一种完美的旋律。 艾达也渐渐开始学说话,但是声音粗得吓人,她只是在黑暗中独自一个人说话,倾诉自己的心声。
5影片特色
一部关于爱情的电影,很精致。英国哑妇人艾达带着九岁的私生女费罗拉和她心爱的钢琴,远涉重洋,到新西兰与素未谋面的斯图特结婚,斯图特却嫌搬运麻烦将钢琴送给贝恩斯。贝恩斯跟艾达学钢琴,两人因而发生恋情,斯图特盛怒之下打断了艾达的手指。
《钢琴课[3]》配乐为英国简约派(极少派)作曲家MichaelNyman。贝多芬失去了听觉还能谱写出抗争命运的篇章,如果一个聋哑人失去了弹奏钢琴的手指,她还能演出优美的乐章吗?毫无疑问,导演告诉我们这是可能的,尽管那是无声的乐曲,却绝对是最永恒辉煌的,她用别样的方式阐释了音乐的美妙。不仅是给人带来听觉上的愉悦,更多的乃是心灵的交通,正是由于彼此心灵的碰撞,艾达才和贝恩斯产生了感情,并且心甘情愿的为之奉献一切,哪怕是自己的双手甚至生命。面对强大的丈夫,面对他的充满野性的行为,面对寒光闪闪的板斧,艾达没有退缩,依旧用她坚强冷峻的眼睛把一切融化其中,她甚至有些蔑视了。在她与钢琴在起坠入大海的瞬间,她的眼神仍旧那样温和,让人心碎。因为她只是想和她的伙伴多呆一会儿,然后在爱的指引下获救。也许她就应该和她的钢琴一起埋葬,那样将会有更大的冲击力。然而显然不能,因为艾达乃是爱情的胜利者,理应获得爱的幸福。
6影片制作
《钢琴课》是新西兰著名女导演简·坎皮恩执导的以反映女性觉醒意识为出发点的一部影片,它讲述了一个凄美感人而又令人迷醉的爱情故事,其间描写的女性沉默的激情,表现人的内在的情欲冲动,优雅浪漫而又充满原始野性。在这里,音乐成为女主人公心声流露的寄托,她将她的生命与爱全部融化进她的琴声之中,世上惟有知音和爱她的人才能领悟。就艺术效果而言,影片达到了一种极致,它以钢琴为载体,使美妙的爱的音符成为沟通思想感情的媒介,把一个将音乐作为自己心灵寄托的哑少妇和一个外表粗俗而内心情感丰富的男子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
导演简·坎皮恩曾经这样说:“我对剧本思考越深,就越加明白,必须有一个客体来赋予这个故事以特殊性。在诸多方案里我选择了钢琴,钢琴可以说是人类双手的神秘创造,它是文明的象征。从视觉上说,钢琴与新西兰土著人的生活构成了鲜明的对照。罗曼蒂克的激情存在于我们的生活当中,并且有时我们会为它而活。尽管我相信这并非是完全明智的生活方法,也明白它所带来的结果常常是危险的,但我仍会珍惜它,并且相信它是伟大勇气的象征。”
剧情逐渐进入性骚动和肉欲的境界,这个过程没有丝毫矫揉造作和人为的反差。三者都体现着各自的人性:辛勤耕作是爱达丈夫的人生理念;贝恩斯像那片未开化的原始森林,充满着毫无雕琢的野性和本能;艾达对钢琴的迷恋是因为弹琴弥补了她语言的障碍。原始美的吸引力跟琴声的古典韵味一样,对人的本性有不可抗拒的魔力。亨特扮演的艾达,虽然没有一句台词,但激情饱满,表现力强到几乎等同于呐喊。帕昆扮演的女儿更是非同寻常,她继承了母亲的强烈个性,身上还带着教徒般的偏执和军师似的主见。两人均获奥斯卡奖。影片对女主角“红杏出墙”的观察多半是从小孩的视角,因此它的风格有一种似懂非懂的神秘和爱憎模糊的深邃。影片跟《霸王别姬》并列戛纳金棕榈奖。
7影片评论
一句话点评
一个凄美感人而又令人迷醉的爱情故事;
细腻地展现了维多利亚时代一个哑女深邃的情感世界;
反映女性意识觉醒的佳作。
名家评论
备受瞩目的电影《钢琴课》是一部描写男女之间性爱力量超过理性力量的电影,影片中的女主人公不仅有孩子的拖累,而且在语言表达上也有障碍,可她却背叛了有教养且有一定经济实力的丈夫,同另一个富于男性魅力的人发生了性关系。事实上她本人并非像人们所臆测的那样狂放不羁,而是一个腼腆的、有时甚至给人以僵硬感的女人。她曾让人感到她的内心被厚厚的一层铠甲包裹住了,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女人,却在某天突然委身于一个外表粗犷、内心细腻的男人。通过肉体的交流,两人产生了肉欲上的强烈渴求,继而产生了热烈的爱情,最终女主人公为此离开了自己的丈夫。换言之,理性的丈夫没有叩开她的心扉,而那个带有野性、给人以危险感的男人却通过性爱成功地走进了她的内心深处。这部出自女性导演简·坎皮恩之手的电影,通过女性自身,深刻地揭示了女性性爱的秘密,因而受到了全世界的广泛瞩目。
——日本著名作家渡边淳一
新西兰女导演简·坎皮恩编剧并执导的《钢琴课》由不甚美丽却魅力非凡的女子霍利·亨特担纲主演,在钢琴的黑白琴键下,故事开始蔓延。似乎没有任何象征现实的意义,一切的剧情只凭着女人的直觉和感官展开,美丽、平静,却有着一种超越理性的力量。《钢琴课》便是这样一部让人不敢轻易去碰触的女性电影。
简·坎皮恩的电影是黑白色的,一如钢琴的琴键。她电影中的女主人公有一种超越感,有着对于单纯无比的爱情的坚持,这似乎正是女性电影永远想要表现的主题……如果有人欣赏,那么这个女子就会获得幸福,否则坚持的后果便只有死亡,死于纯真的静。
——著名影评人封黎华
精彩影评
▲挣扎化为舞蹈
加拿大人一直说:这世界上至少要有四片枫叶——一片给男人,三片给女人。就是说,这世界上至少要有两个人——一个男人,一个女人。如果说男人像山脉一样隆出地表,那么女人就有如河流陷入进去;如果说男人是令人颤栗的白昼,那么女人就是使人不安的夜晚;男人是极端锋利的象征,女人是无限柔软的象征;男人是战士,女人是梦想家。
简·坎皮恩的《钢琴课》是一部几乎堪称完美的女性电影。所谓女性电影是指它向人们展示的不再是女人世俗意义上与男人的对抗,而是一个内心独立、能够在精神上自足的女性在经过挣扎之后,与现实达成和解的过程。
如果你愿意,也可以把它看做是一部成长电影。这里所说的成长,不是指通常意义上的从少年世界到成人世界的青春成长,而是一个已然成熟的人,成熟的女性,如何在生存环境和精神世界的冲突中寻求平衡,以获得内心平静的过程。
影片把环境设置为一个幽闭荒芜的海岛,就是为了要让一切沉淀下来。在这样一个舞台上,没有声音,只有旋律,每一个人都在默默地饱受煎熬,然而把挣扎变做无奈之后,却又沉醉其中的舞蹈。
生命是一场无休止的挣扎,男人将之化为战争,女人将之化为舞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