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红气球》观后感
《红气球》观后感(精选8篇)
细细品味一部作品以后,这次观看让你有什么体会呢?写一份观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观后感头疼,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红气球》观后感(精选8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这是一个有灵性的红气球,一个像被施了魔法的红气球,一个能听懂人话的红气球。
故事发生在19世纪,讲的是小男孩和红气球的感人故事。
法国战争结束后,整个城市一片荒凉。小男孩在路上遇见了一个红气球。他爬上细细的杆子伸手把红气球拉了过来,带回家里。可他的奶奶却不同意,将红气球扔出窗外。红气球并没有飞走,而是在窗口停留。奶奶走后,小男孩打开窗户,向他的朋友——红气球喊:“回来!”红气球主动飞到了他的面前。小男孩和红气球成了形影不离的朋友。看到这里,我不由得想起了我最心爱的玩具——毛绒熊。我也经常牵着它,抱着它……跟它一起睡觉。
更让我感动的是小男孩的善良。为了不让“朋友”飞走,他不怕脏,把绳子叼在嘴里;为了不让“朋友”淋雨爆炸,他顾不上自己淋湿,特地问路人借伞。小男孩为红气球着想的画面,真让我感动。
红气球最后被坏孩子砸破了。这时,所有的气球都飞来了,带着男孩慢慢飞上天空……
这部影片太感人了!
今天老师给我们看了一部电影,叫《红气球》。里面的小男孩非常善良。
一天,小男孩在放学的路上,看见一盏路灯上面有一个红气球。小男孩非常想得到那个红气球。于是,他先放下背包,然后爬上那一盏又高又滑的路灯顶端,再用手抓住气球的线,接着把线在手上绕了几圈,最后,小男孩咬住气球的线,滑下去了。小男孩心想:我终于不孤单了,有它陪我玩了。红气球也非常高兴,兴奋地对小男孩说:“主人,快把我带回家吧,我都在这里等了三四天,终于有人把我带回家了。”你们想知道,我如果就是那个小男孩的话,我会做什么呢?我也会像那个善良的小男孩一样,爬上路灯,把气球线咬住,从那个路灯上滑下来,拿着气球高高兴兴地回家。
小男孩和红气球一起玩的时候,非常有趣!红气球非常顽皮,小男孩想抓住气球,可是红气球偏偏不让小男孩抓住它。小男孩假装生气,转身就走了。可在这时,红气球却飞到小男孩面前。这回,小男孩一把抓住它了。我敢说世界上没有比红气球更顽皮的气球了。
我要给《红气球》这部电影打个五星好评,因为小男孩太善良了。虽然,他一心想保护红气球,可最终红气球还是破了。
我们在电影课上看了一部名叫《红气球》的电影。这个红气球比小男孩的头大好几倍。它圆溜溜的,火红火红的,像一个大苹果;又像一个巨无霸大樱桃;还像一个红艳艳的小太阳。
我觉得小男孩身手敏捷。小男孩上学的路上遇到了红气球。他爬上了路灯,伸出手解开了红气球的绳子,把红气球拽向了自己。接着,他叼着红气球,扶着路灯往下滑。
我觉得小男孩非常聪明。上学时,他抓不到红气球,于是假装生气走了。红气球马上飞到他面前来了。他突然伸出手来抓住了红气球。没过多久,红气球又飞了。这时,小男孩快速跑到一个墙角,红气球又马上跟了上去。红气球一到墙角,就被藏在旁边的小男孩一下子抓到了。
我觉得小男孩很可爱。他要到店里买面包。他对红气球一本正经地说:“你要乖乖地在这里等我。”说完,便放开了红气球的绳子,进店里买面包了。没想到,一群熊孩子来了。他们抓走了红气球,跑走了。小男孩买完面包,出来一看,发现红气球不见了,非常的慌张。此时,他心里想:这个红气球飞到哪里去了,真让我着急!
当我看到红气球被熊孩子用石头砸到,掉到了地上,此时,我很伤心又很生气,心想:这些人太过分了。红气球不会要永远离开小男孩了吧?幸好结局是完美的。
如果我也有一个像红气球这样形影不离的朋友,我会很开心很开心的!
一只红气球被一个小男孩从路灯上拿了下来。从此,它便成了他形影不离的好朋友。
这只红气球十分红,红得似火,红得像霞,红得如太阳……它还挺着一个圆圆的大肚子,犹如一个没了皮的大西瓜。它的下方还有一条又短又软的白绳子,方便它主人抓住它。
一天,下起了大雨,小男孩宁愿自己淋雨,也不肯让红气球淋到一丁点的雨。他牵着红气球跑着跑着,遇到一位善良的老爷爷。于是,他便问老爷爷:“请问,您能让我的红气球藏在你的雨伞下面吗?”“这当然可以!”老爷爷缓缓地说。小男孩一听,便迅速地把红气球藏在了他的雨伞下。小男孩带着心爱的气球经历了重重困难才回到家。
可奶奶却似乎一点也不喜欢红气球,把它给放飞到窗外。红气球却偏偏不走,留在窗外等小男孩把它牵进去。不久,小男孩果真这么做了,这真是“心有灵犀一点通”。
这小男孩一直把红气球当作宠物来养,保护着它,宠着它。红气球可真是他的好伙伴啊!
一个红气球,比其他气球大了一些,“尾巴”又短又粗。但是,这样美丽的一个气球却被绑在了路灯上。有一个小男孩从此处经过,看见了它,一下子跳了上去把它“救”了下来。
从此以后,红气球就像朋友一样跟着小男孩,像保镖一样保护着他。小男孩也对它爱不释手。
但是,红气球也被一些人伤害着,他们就是“追踪小队”。当他们看见红气球时,有的拿着石头去砸,有的拿着弹弓去打,有的直接去抓它的绳子……第一次,在小男孩的帮助下,红气球成功逃脱;第二次,小男孩也没有办法,他“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结果,红气球被一颗非常邪恶的“子弹”打破了“身体”,慢慢的,脸上的“皱纹”越来越多。红气球仿佛在说:“再见了,这个世界!再见了,我亲爱的主人!”在它“身子”快要扁的时候,一只“罪恶之脚”踩了上去。“啪”,一下子,气球破了,小男孩的心碎了。
这时,整个巴黎的气球都来了,它们聚在一起,来到了小男孩手上。小男孩抓着气球,慢慢地飞上了天空……
有部电影叫《红气球》,非常感人。这个故事发生在19世纪40~50年代,主要讲的是小男孩和红气球的故事。
影片中,有一天,小男孩去上学,走着走着,发现路灯上挂着一个红气球。小男孩想把红气球拿下来,于是就用手抱住灯杆,用脚勾住灯杆,慢慢地向上蹬,爬到了旁边的`阳台上。他站在阳台上,踮起双脚,想去拿红气球。啊,终于拿到红气球啦!小男孩又小心翼翼地往下爬,往下爬时,还用牙咬住气球的绳子呢!红气球看小男孩这么喜爱它,就和小男孩成为了形影不离的伙伴。
有一次,小男孩去买面包,叫红气球在门外等,红气球“答应”了。没想到,红气球被一群熊孩子抓住了,还拿走了。等小男孩出来时,发现红气球不见了,便赶紧去找。但小男孩找到红气球时,红气球已经“奄奄一息”了,小男孩非常伤心。这时,有一大群的气球飘向小男孩,这下可把小男孩给乐坏了。
我多么希望,我也有形影不离的伙伴啊!
从前,有个红气球,它与众不同。它红得鲜艳,圆得像皮球,大的像太阳,它的“尾巴”还特别短。
它像一个守护神,保护着小男孩;像一个朋友,陪伴着小男孩;像一个跟班,成天跟着小男孩。它还是一个精灵。它呀,还是小男孩从电线杆上捡来的。
它,要和校长PK。为什么呢?校长把它心爱的主人给关进了小黑屋。校长看见了红气球,想伸手抓,可哪能抓住轻盈的红气球呢?红气球似乎说:“抓不到我吧,我就是那么牛。”校长走了,是时候展现真正的技术了。红气球用出了第一大法:撞头功。它突然飞到校长后面,用头狠狠撞校长。校长怒火中烧,说:“你不但让我颜面扫地,还上头了!看我不抓住你!”校长还在走,红气球用出了第二大法:跟踪大法。它跟着校长,校长走到哪,它就跟到哪。校长遇见了自己的同事,和他聊了一会,红气球一直在校长旁边转。万般无奈下,校长只好把小男孩放了。红气球想:想跟我斗,没门!
红气球,如果我有你这个“守护神”朋友,我就幸福到极致了。
我看了一部电影——《红气球》,认识了一个名叫帕斯克的小男孩。我印象最深的是影片中的两个画面。
第一个画面是红气球和小男孩帕斯克成为好朋友的故事。有一天小男孩帕斯克,带着红气球去教室时,被老师关进了“小黑屋”。红气球就一直跟着老师,希望老师可以把帕斯克放了。在红气球不停的“骚扰”下,老师终于把帕斯克从小黑屋放了出来。我想:这个红朋友太讲义气了,真是有福同享有难也要在一起担当啊!第二个画面是小男孩帕斯克的红气球被一群调皮的男孩踩坏了。看到这,我的心情糟糕透了!当时我觉得那些小男孩好坏,为什么一定要抢红气球?不仅要抢还要破罐子破摔——得不到就把它毁灭掉。帕斯克十分伤心。看到这副画面,我觉得帕斯克又要孤独了。就在他伤心的时候,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所有的气球好像收到信息一样,都飞过来了。帕斯克看到这么多气球,心里高兴极了,就把气球系在一起,然后让自己坐在气球上飞向远方……大家都看得沉醉不已。有的目瞪口呆,有的鼓起掌来,还有的忍不住叫出了声……
我也有一个“红气球”。它和我一起睡觉,一起玩游戏,一起长大。还记得有一次家里空无一人,就只有我和“红气球”在家里,当时我心里害怕极了,那时“红气球”在我的身边,好像对我说:“小主人,你不要害怕,我永远在你的身边!”是的,“红气球”一直在我的身边。
这次电影可真令人难忘!
;
导演作品
红气球 (2007)
聂隐娘 (2007)
每人一部电影 (2007)
盛世里的工匠技艺 (2006)
最好的时光 (2005)
咖啡时光 (2003)
千禧曼波之蔷薇的名字 (2001)
海上花 (1998)
再见南国,再见 (1996)
好男好女 (1995)
戏梦人生 (1993)
悲情城市 (1989)
尼罗河女儿 (1987)
恋恋风尘 (1986)
童年往事 (1985)
冬冬的假期 (1984)
儿子的大玩偶 (1983)
风柜来的人 (1983)
在那河畔青草青 (1983)
风儿踢踏踩 (1981)
就是溜溜的她 (1980)
编剧作品
红气球 (2007)
最好的时光 (2005)
咖啡时光 (2003)
去年冬天 (1995)
童年往事 (1985)
青梅竹马 (1985)
冬冬的假期 (1984)
油麻菜籽 (1983)
在那河畔青草青 (1983)
小毕的故事 (1983)
俏入彩蝶飞飞飞 (1982)
早安台北 (1979)
翠湖寒 (1976)
制片人作品:
爱丽丝的镜子 (2005)
命带追逐 (2000)
去年冬天 (1995)
多桑 (1994)
少年吔,安啦! (1992)
大红灯笼高高挂 (1991)
小毕的故事 (1983)
演员作品:
盛世里的工匠技艺 (2006)Métro Lumière: Hou Hsiao-Hsien à la rencontre de Yasujirô Ozu (2004)
侯孝贤画像 (1997)
男生女相:中国电影之性别 (1996)
没有太阳的日子 (1990)
老娘够骚 (1986)
青梅竹马 (1985)
C. 第48届台湾电影金马奖评审介绍
第48届台湾电影金马奖评审阵容豪华,涵盖了动画、音乐、导演、编剧、表演及电影技术等多元领域的顶尖人才。以下是对几位评审的简介:
石昌杰,台湾动画创作者,动画教育的奠基者。他的作品如《台北!台北!》、《后人类》和《微笑的鱼》等,曾获得金穗、金马与亚太、柏林影展等大奖。他目前是台湾艺术大学多媒体动画艺术系的专任教授。他的作品《逐格造梦》与《数字艺术新浪潮》对台湾动画产业与艺术动画创作做出了宝贵贡献。
李欣芸,出生于高雄,赴美留学后专注于跨界演奏、流行音乐制作和电影配乐。她以电影《深海》的配乐获得了第42届金马奖最佳电影原创音乐奖,并且在2005年至2009年间,她的专辑《托斯卡尼 我想起你》、《故事岛》分别获得了金曲奖最佳演奏专辑奖和最佳作曲奖。
李沧东,韩国电影导演、制片人及小说家,出生于大邱广域市。他于2003年至2004年间曾被韩国总统卢武铉任命为韩国文化体育观光部长。他的重要作品包括《绿洲》、《密阳》和《生命之诗》,这些作品在坎城、威尼斯等国际影展上获得了无数奖项。
林奕华,香港出生的前卫剧团“进念。二十面体”创始人,也是导演、编剧及舞台创作的推动者。他以电影《红玫瑰白玫瑰》获得了金马奖最佳改编剧本奖,并且在回港后致力于推动舞台创作,编导了近五十出作品。
郎祖筠,国立艺术学院戏剧系毕业生,是一位全方位艺人,涉及舞台剧、相声、导演、主持、电影、广告、综艺、广播、配音、艺术教学及公益活动等领域。
张艾嘉,台湾嘉义出生,从1970年代开始在台湾及香港两地开展演艺事业,主演过超过一百部电影。她曾因《碧云天》、《我的爷爷》和《最爱》获得金马奖肯定,并且两次获得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女主角。近十年来,她减少了银幕前的演出,专注于幕后工作。
陈胜昌,曾任台湾中央电影公司职务,现任长荣大学媒体设计科技学系系主任,曾获第七届哥伦比亚影展最佳剪辑奖。他参与的电影作品包括《稻草人》、《不散》、《看海的日子》、《策马入林》、《香蕉天堂》、《无言的山丘》、《热带鱼》、《河流》、《你那边几点》、《不见》、《天边一朵云》、《黑眼圈》、《脸》等。
几米,生于台北,自1998年发表《森林里的秘密》和《微笑的鱼》后,陆续完成多部知名作品,并且在绘本创作领域掀起风潮。他的作品如《地下铁》、《向左走,向右走》、《微笑的鱼》等作品不仅被翻译为多国语言版本,还延伸到音乐、舞台剧、电影、动画等多个艺术领域。他最新的作品改编同名电影《星空》。
彭浩翔,生于香港,首部作品《买凶拍人》获得了香港金紫荆最佳编剧奖,之后又获得了香港金像奖最佳新导演奖、柏林影展最佳音乐银熊奖及香港金紫荆奖最佳创意奖。2010年完成的《志明与春娇》获得了第三十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编剧奖。
黄文英,美国匹兹堡大学和美国卡内基美伦大学的戏剧制作硕士与艺术硕士。她自1994年开始参与电影美术指导与服装设计,作品包括《红气球》、《最好时光》、《千禧曼波》、《海上花》等,并以《海上花》获得了金马奖最佳美术指导奖。
蔡国荣,东方设计学院专任副教授及台湾艺术大学兼任副教授,同时也是中华编剧学会理事长及中国影评人协会理事。他的影评广泛发表于各报章杂志,并且出版了《中国近代文艺电影研究》、《梦远星稀:中国明星影史》等书籍。他与王蕙玲及詹姆斯夏慕斯以《卧虎藏龙》获得了第三十七届金马奖及第七十三届美国奥斯卡最佳改编剧本提名。
蔡崇隆,英国东安格利亚大学电影研究,曾任公视“纪录观点”制作人,现为纪录片工作者,并担任台南艺术大学音像纪录研究所兼任助理教授。
钱翔,世新大学视觉传播学系电影组毕业,自1993年起从事电影广告MV摄影师工作,至今超过六百部广告作品。他参与的电影作品包括《蓝色大门》、《20 30 40》、《关于爱》、《片刻暖活》等,并在2010年完成了首部导演作品《归途》。
瞿友宁,电影、电视导演,作品如《假面超人》、《杀人计划》等。他曾获得三座电视金钟奖及四次优良电影剧本奖。
黄渤,出生于青岛,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他以喜剧电影如《大电影之数百亿》等闻名,并因《疯狂的石头》和《疯狂的赛车》而闻名。2009年以《斗牛》获得了第四十六届金马奖最佳男主角奖。
D. 如何解读豆瓣8.8电影《红气球》:希望总会出现在转角处
我觉得这部电影的寓意还是非常好的,因为每个人对生活都要抱有希望
E. 电影《红气球》观后感
电影《红气球》观后感
在观看完一部作品以后,相信你会有不少感想吧,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观后感了。现在你是否对观后感一筹莫展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电影《红气球》观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在我看来电影《红气球》是一个关于孤独的成人童话。全片很少有对白,电影讲述法国小男孩巴斯蒂安,无意中捡到一只红气球,红气球仿佛是小男孩饲养的宠物,时时刻刻跟在他的身后,让他每天单调的校园生活变得绚丽多彩。然而,红气球却被一群嫉妒巴斯蒂安的捣蛋鬼们抢走了,巴斯蒂安竭尽全力也无法阻止气球破裂漏气的事实。正当他呆呆地望着干瘪的气球不知所措时,整个巴黎的所有五颜六色的气球纷纷飞向满怀惆怅的巴斯蒂安。他重新露出了灿烂的笑容,紧紧地抓着这么多气球,任凭它们把自己带到空中,自由地在巴黎广阔的天空中翱翔。
小男孩的孤独让他有了一次奇遇,而因为孤独红气球被其他小孩破坏,最后却奇迹般的整个巴黎的红气球都飞向他。这样的结尾似乎太过完美,完美到不敢相信。但不妨将这样的安排理解为一种期许。生而为人,大家都有孤独的时候,或许是自认为孤独,或许是被别人孤立。作为平凡人,我们很少人能做到真正享受孤独,所以唯一能做到的只有身处孤独而对不孤独存有期许。
但又仔细想想,抱有期许就能改变现状吗?就算小男孩作为幸运儿获得了一次奇遇,往后他就不会再被孤立了吗?只要孤立他的人仍然存在,只要人的本性依然这样残忍,只要世界依然容忍不了异类,那么小男孩依然会被孤立,依然又会回到孤独的行列中来。不管童话多么圆满,最后现实一定会划下血淋淋的伤口。
小男孩带着红气球在巴黎街头奔跑,有一条街是我认得的。它在蒙马特高地上,叫做维兰街,我看过关于这条街的一部纪录片。片子是在街被拆除以后拍的,所以没有电影资料,但是那个导演搜集了所有的关于这条街的照片,然后拼在一起,最后,真的就成了一整条街。男孩跑过时,那条街已经破败不堪,我想那时候它也已经在拆了。就是它的末尾有一排向上的阶梯通向另一个街区的那条。电影里巴黎的街道总是杂乱,像是刚起床未经梳妆的少女的发梢,弯弯曲曲,隐隐匿匿,像藏着心事。于是总也记不清哪条是哪条,看了一部称心的法国电影,就起誓要记住在里面出现的巴黎街道的形象,至于为什么要记住?我也说不清,是为了以后在另一部电影里再次看到它时的会心一笑,还是心里隐秘的巴黎情节的曲折流露?或者真的只是觉得好看。好看是怀疑不了的,镜头确实会美化,但摄影师们为什么总选择巴黎来美化?
但遗憾的是,这条维兰街是现在我唯一的一次会心一笑。《天使爱美丽》里也出现了蒙马特高地,对这片高地最初的向往出现在高中的历史课上,巴黎公社的死守之地。但现在已经和《红气球》里面很不相同了,《天》里面的美化太明显了,让人一看就知道是修饰过的巴黎,广角镜下,什么都变得华丽起来。现在的巴黎老城街道,也在勒鲁什的《我最好的朋友》里面出现很多,那位的士司机对每条街的历史都如数家珍。这是很令人自豪的一件事,比如带一个外地朋友来北京逛,鸟巢和水立方就显得有些寒碜。
还有候麦的《面包店女孩》,当时看了之后我就死命地去记那些街道的样子,然后幻想突然有一天恍惚去巴黎的时候,能一睹个究竟,但现在还是忘了,究竟是我的记忆力不好,还是无聊的东西天生容易被遗忘?但除了那些不知名的街道,有些地方的名字却记起来很省力。比如法国电影资料馆,《梦想家》里面一群年轻人聚会的地方,拉着铁链门。现在肯定不是那个样子了,但只要记得这名号,总还抓着个辫子。
于是巴黎本身成了一个高效的生产者。它不但生产商品,艺术,它更生产各种光环。文学爱好者要去找波德莱尔的足迹,因为巴黎是一个开放的生产车间,它容纳了各种人物来给它的光环打磨抛光,但品牌只有一个。在这个产业链中,巴黎无疑骄傲地处于最高端,有些城市生产微波炉,有些城市生产艺术,但巴黎于此不屑一顾,它生产着对艺术的.信仰。
于电影尤其如此。从形而下到形而上,从机器到人物,从内容到形式,巴黎全面滋养了电影,没有巴黎,就没有现在这个样子的电影。巴黎是影迷的麦加。所以当电影本身把镜头对准巴黎时,就像朝圣者用脚步丈量出发地到麦加的距离,影像里力图给巴黎一件不但真实而且美丽的外衣,而观影者则无声无息地被这种神秘的视觉崇拜所俘虏。所以,关于巴黎的电影,不管是真实的,还是幻想的,都具有一种“神圣纪录”的特质,这种特质加强了巴黎的电影圣城的光环。
《红气球》的“神圣纪录”展现了巴黎的童话的一面,就像《天使爱美丽》展现了巴黎特有的神秘爱情。当小男孩跑过巴黎街道,其实质就是在展示关于巴黎的一个童话,若这个故事发生在纽约,那么它只是一个童话,而不是一个纽约的童话,只有巴黎才有这个特权。这个特权的合法性来源已如前述,包括巴黎的文化积淀、包容度以及它的电影圣城的地位。所以《红气球》与所有其它关于巴黎的电影一样,必然的会显示出它的光环来。我们不会意识到这种光环,但我们深受其影响,这无法否认,因为巴黎与电影虽两性而一体。
;F. 你喜欢《红气球的旅行》这部剧的人物设定吗
侯孝贤将自己新片命名为《红气球》,很显然是向上个世纪五十年代那部著名的法国儿童短片致意。尽管在他的电影中也出现了一个红气球和一个孤独的小男孩,但这两部电影却呈现出了两种完全不同的美学风格。拉摩里斯的红气球是一个带着浪漫色彩的童话故事,而侯孝贤的红气球则完全是他自己的,这部电影可以恰如其分的列入他写实主义风格的电影序列中。 巴赞在《被禁用的蒙太奇》一文中,高度赞扬了《红气球》(1955)回避蒙太奇,大量采用镜头段落的拍摄技巧。拉摩里斯严守影像空间的统一,使得一个完全虚构的故事真实可信。但是,这部电影事实上并不切合于安德烈巴赞关于“电影是现实的渐近线”的美学理论。这个通人性的气球,很显然是超现实的。
而侯孝贤才应该是巴赞真正的知音。他的红气球并没有丝毫的神性,在电影的开头对小男孩的殷勤无动于衷。一个童话里的玩具,是每一个孤独的孩子都会有的幻想。可真正应该关心他的母亲呢?又在干什么呢?这才是侯孝贤的电影所关注的。 侯孝贤的电影,不变的永远是长镜头,定镜拍摄,深焦摄影,空镜头这些招牌式的拍摄技巧,这就像他的签名一样。在电影里,有一个长镜头让我印象深刻。坐在公车上的小男孩凝视着车窗上的自己,他轻轻的亲吻自己。这时摄影机始终未动,但窗外城市的繁华通过深焦摄影巧妙的映在了玻璃上,与孤独的小男孩形成了对比。让每一个观众都深切感受到了小男孩成长中的寂寞。
G. 红气球上映
红气球这部电影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于不同的日期上映。首先,它在1956年10月15日在法国亮相,紧接着,丹麦于同年12月10日加入了放映的行列。西班牙则在12月21日加入了观众的观影之旅。在美国,红气球的首映是在1957年的3月11日,地点设在纽约市,纽约。此后,这部电影又在1957年12月20日在芬兰上映,为当地观众带来了视觉享受。
然而,红气球的故事并未止步于过去,它在2000年11月11日再次在美国的威斯康星国际儿童电影节上被展示,为新一代观众带来了新的观影体验。在2001年,电影在6月8日的洛杉矶同性恋和女同性恋电影节上也引起了关注,进一步拓宽了它的影响力。紧接着,同年11月10日,它再次在威斯康星国际儿童电影节上放映,延续了其与观众的联系。
最后,红气球在2003年3月27日再次在美国威斯康星电影节上上映,这表明了其持久的吸引力和跨时代的艺术价值。每次放映都为不同地区和人群提供了欣赏这部经典作品的机会,留下了独特的观影记忆。
《红气球》是一部34分钟的法国电影,法文原名Le Ballon Rouge,影片由Pascal Lamorisse和Georges Sellier等主演,最初于1956年10月上映。此外,我国还有同名的动画片。
H. 红气球的旅行:侯孝贤电影记录续编内容简介
《红气球的旅行:侯孝贤电影记录续编》是一部深入探讨这位著名导演作品的最新力作。三年前,一本详尽的电影记录集《最好的时光》由山东出版,其中汇集了电影小说、剧本以及丰富的相关文章,这些内容大多源自侯孝贤电影的幕后故事和评论,其搜集之丰富令人惊叹。当时,在台湾,这样的全面收录尚为空缺。
去年,台湾印刻出版社推出了九卷本的文集,我有幸参与其中,将《最好的时光》改编为繁体字版。有趣的是,简体版竟然先行面世,随后繁体版紧随其后。这次,我感到有责任填补空白,因为新发现的一些珍贵资料,包括一部新片《红气球的旅行》的幕后内容,促使我决定制作这部《续编》。
作为编辑,我认为这是履行对读者服务承诺的必然之举,因此,我在阅读了台湾的补充版后,决定集结这些新内容,为读者呈现一个更加完整的侯孝贤电影世界。新补充的章节,主要集中在第三部分“关于电影”,其中包含了导演的最新思考与电影艺术的深度探讨。
I. 求法国佬电影 红气球mp4格式下载地址!
弄个格式转换软件吧 资源倒是有 不过没有MP4格式的
http://119.147.41.16/down?cid=&t=4&fmt=&usrinput=红气球&dt=1002002&ps=720_540&rt=816kbs&plt=1958
是不是一个短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