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韩国男人老婆跑了和岳母结婚了的电影
与年轻岳母的那些年/年轻的母亲/年轻的妈妈
原名/连载:젊은 엄마
地区:韩国导演:孔子关 主演:李银美 朱人哲 何延禧 语言:韩语
Ⅱ 求《阳光灿烂的日子》 《英雄》《花样年华》《毕业生》影评 3000字以上
这是我个人最喜欢的一部国产电影,也是个人认为目前为止国内最好的青春片或爱情片。
把这部片子定位为青春片或者爱情片并非臆断,姜文和王朔其实并不是在这个片子中讲述文革,而是在讲述文革期间的他们自己的青春和爱情,《阳光灿烂的日子》这个片名本身就说明了问题――没有谁会认为那个特定的年代真是一段阳光灿烂的时光,但是电影开头就需要我们仰视的伟大领袖雕像也好像在用他的巨手指点我们:“……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因为对于这群孩子来说,没有父母管教,没有老师的约束,有的只是啤酒、老莫、香烟、武斗和内参片的文革只是一段让他们尽情闯祸的日子,这种无止境的自由在孩子们看来是最阳光灿烂的生活。与此相呼应的是,在电影的结尾,电影胶片的颜色由彩色变成了黑白的,也许姜文认为文革的那段日子应该是马晓军人生中最多姿多彩的时光,跟那段最肆意的生活相比,现在的他纵然开着卡迪拉克也已经失去了当年那灿烂的色彩。
既然是青春片,爱情当然是少不了的,撬锁那段场景其实是暗示了马晓军在爱情刚刚开始萌芽时的好奇心理,所以他撬开的第一把锁当然就应该是锁着避孕套的抽屉,因为好奇的而引发的探索也从此一发不可收拾,直到遇见米兰,确切的说应该是遇到了米兰的照片。在那个经典的把玩望远镜的场景中,马晓军有了生命中对异性的第一个灿烂的发现,所以当时看到的米兰照片居然是彩色的,然而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们应该记得那个时候是没有彩色照片的,一直到80年代初彩色照片都还是刚刚出现的奢侈品,所以随着对米兰神秘感的逐渐消失,她的照片也在马晓军眼中失去了初见时的光彩,变成了原有的黑白色。在疯狂迷恋米兰的时候,马晓军也从同伴那里听说了米兰的“事迹”,但是对米兰的好感使他根本没有去理会那些传闻,然而米兰与刘亿苦关系的暧昧,游泳池里面一干人等为米兰的争风吃醋,使得他对米兰所有美好印象的一次次被打破,最后将米兰踢入游泳池的那一脚明白无误的表示了此刻马晓军对她的不屑与厌恶。
与之对应的另一个情节是:米兰第一次出场的时候,在马晓军的眼中她的步履如此轻盈,神秘不可测,高不可攀,可是在电影快结束时米兰爬上游泳池展示身材的那个场景中,观众会留意到在马晓军视角中,米兰爬上游泳池的动作是如此的笨拙,在仿佛是马晓军审视她的眼光的摄影角度里,观众也会和他一样感觉她是如此肥胖,这跟第一次见到米兰时她戴着墨镜距人千里之外的记忆差距是如此之大,已往马晓军能够近距离接近米兰无非是她让他给自己倒水洗头或者用自行车载着她去农场,而在对曾经爱恋过的异性的所有神秘感消失殆尽后,马晓军终于摆脱压抑了很久的感情冲进了米兰家里,扯断了那根想早就渴望扯断的束缚在米兰脚踝上的钥匙链,之后那个在国内影院公映版中删去的米兰半裸的镜头表现了马小军渴望发泄的青春冲动,也见证了他与那段怀着朦胧的爱情感觉在屋顶上穿行的青少年马晓军的决裂。
就像文革中的阳光在那个特定的时代如此灿烂以至于不真实一样,片中唯一的雨中的场景在全片暖洋洋的色调中也显得如此不真实,也许正因为不真实,所以马晓军不真实的幻想都在这个场景中成为了现实,在这场雨中场景里,马晓军出人意料地一改往日的小心翼翼,放声大米兰的名字,当米兰问他“你怎么了?”的时候,他在片中毫不犹豫地唯一一次当她的面的说出了那句一直萦绕在他心里的话——“我喜欢你!”,而米兰也如他所愿,和他紧紧拥抱在一起,这是整个影片唯一一次令人欣慰的拥抱,然而却那么不真实,因为这场雨是一场在阳光最灿烂日子里显得如此不真实的雨………雨过天晴后米兰依旧在和刘亿苦打情骂俏的现实,证明了他的幻想真的只是一厢情愿,生日宴会上那个和刘亿苦对战的场景也不过是马小军脑海中未遂的壮志!其实从来没有过那么温情的雨,从来没有过那么灿烂的阳光,也从来没有过那么壮怀激烈的青春!
顾长卫的摄影技巧在在影片的结尾得到了最大的发挥――马晓军被踢下游泳池,他在水中的无助同时也象征了他的被孤立,,这段非常意识流的镜头很好的表现出了那种窒息感,但是镜头中表露出来的些许沉沦与疏离好像又在表达他的一种玩味感,也许是在呼应影片结局志得意满的马晓军开着名车细数儿时伙伴的落魄时的那种成就感吧!
最后提一句,马晓军忧伤地在屋顶上漫步时,以及在夕阳的橙色阳光中骑车带着心爱的米兰穿行在林间小道上时,所放的背景音乐是马斯卡尼的歌剧《乡村骑士》里的间奏曲,这首来自国外歌剧的古典音乐与中国文革时期的爱情配合的如此协调,以至于最早引用这首间奏曲的那部《愤怒的公牛》反而被我认为是不适合配用这首曲子的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庆幸,能在第一时间在深圳新南国电影城看到老谋子的首部武侠巨作《英雄》。说庆幸不为过,24日起每天只放两场,而每场限量50张(只有50张而已!!!),50元的票价说起来算高了,看过了,激动之余,50块钱是太值了。
影片一开始,自己的心就已经被浩大的场面所震撼,无名奉命去见秦王,黑马扬蹄,乌云扑面,缁衣战士,黑旗招展,一个长镜头,无名出场。秦宫殿前几千人肃立,场面非常壮观。配合这种气势自然少不了好的配乐,在作曲大师谭盾融入了更多民族的风情音乐中(片中鼓点的感觉尤为出色),鼓声隐隐响起,营造出一种非常肃杀的气氛。这还不够,片中主题曲被世界顶级小提琴大师帕尔曼(帕尔曼何许人?!看过《辛德勒的名单》你就不会忘了他的音乐,就正如人们无法忘记那段历史一样)演绎得足以谋杀你的心,那种包含了中国古老的高音,听起来有一种远古大漠的苍凉感觉,影片中小提琴和古弦交相演奏,营造出何其悲壮的气氛!!!
我一直比较欣赏张曼玉,欣赏其人,不如说欣赏其出色演绎的各种角色,说起武侠片里最出色的表演莫过于《新龙门客栈》那个泼辣、率真的老板娘,说入木三分不为过。看《英雄》之前有种莫名的期待,片子进行当中倍感欣喜---在飞雪和残剑初次相见时,张曼玉一袭绿衣,背后是飞瀑?毕拢�┟乐良?--惊艳!!!若看了她在《英雄》里塑造的角色,一定会让你目瞪口呆,那一招一式,一颦一笑,真是绝了!目前而言,国内女演员想要超越她,难,难,难。
让人最期待的不仅仅是惊艳,还有武侠片最重要的主题--动作。李连杰最为醒目。“棋馆大战”中,无名与长空本是同门师兄弟,由于个性与抱负不同走了不同的道路,影片的第一场重头动作戏就在两个人之间展开。无名长剑,长空银矛,在巨大的棋盘式庭院中打斗起来,黑色的空间与深色服饰,非常漂亮。程晓东的武术指导和以前的《笑傲江湖》、《东方不败》、《新龙门客栈》相比,最大的变化是更大气、更惟美、更浪漫了。那种古朴的古画风格,在动作设计上有了很强的美感和韵律。李连杰甚至称“《英雄》已把功夫片拍到了巅峰”。这是一种光影的流动!!!!!!“真像在色彩中流动!”和“视觉的盛宴”---著名摄影师的杜可风和著名作曲家谭盾如是说。
有意思的是,陈道明饰演的秦始皇是迄今为止最另类的一个秦始皇。他变得很有人情味儿,当得知残剑放弃刺杀他的机会后,他顿起惺惺相惜之意,说:“想不到最了解我的人是我通缉的头号要犯,而不是满朝文武。”---比他演的康熙好多了。
有人质疑梁朝伟的演技,我一定跟他急,我相信,如果《英雄》少了这个“英雄”,一定会失色不少。他演的残剑是武艺高超又胸怀天下的大侠,在结尾时,当得知无名故意没杀秦王时,飞雪非常气愤,责怪残剑劝阻了无名,拔剑相向。为了证明自己对飞雪的情义,残剑抛去长剑被误伤。
他当时的表情深情复杂,让人难忘之余,直扼腕感慨~~~~~~~~~
老谋子把片子拍得宏大、唯美,他也忘不了要煽情---残剑与无名如同灵燕穿云似的追逐,既有相惜之情,又具诗情画意。当时水珠飞溅,落在已经死去的飞雪脸上,如同泪珠隐隐,配以画外伤感的音乐---你的眼睛已经湿了。。。
老谋子拍农村题材成名并登上巅峰,这是他的转型处女作,他呈现给大家的是一种全新的动作模式:富有节奏感、兼具酣畅淋漓的打斗动作与画面的艺术美感。老谋子就是老谋子,他是大师,他眼高手高,他的创作并没有局限在“快意恩仇”这个纯粹“侠义”的主题上,而是上升到国家和民族命运的高度。不是硬套,是‘含’在里面的,通过故事情节的发展、递进,潜移默化地传达出来,让你强烈地感受到,被震撼。我们赞许《卧虎藏龙》在好莱坞的成功,但又好象缺少了一些什么,除了动作以外,真正能让人记住的就没有多少东西了。而同为大师的陈凯歌也拍武侠,把个《吕布与貂禅》拍成了“怪胎”。老谋子的《英雄》一定会成功的理由很多,据说在国外试映时,国外多家片商看了更是为之动容,称《英雄》是“一部充满中国特色的武侠巨制”,本身存在更多历史元素。老谋子说要让中国电影走向世界,让世界认识中国电影。《英雄》所要负载的正是这样一种使命。这样一部前所未有的集艺术电影魅力和超凡商业价值于一身的电影大片还有什么理由不成功呢?!
有人把《英雄》和《天脉传奇》相比,个人认为不能比,《天脉传奇》老套的故事情节,让人感觉特假的电脑特技,说什么好呢,《英雄》光是人物的服装、道具就把它比下去了,呵呵,实在是没法比。
还有人把《英雄》和《夕阳天使》相提并论,个人认为不妥当,《英雄》是娱乐的但同时也是蕴涵文化的,而《夕阳天使》不过是直截了当地模仿好莱坞的成功模式,拍一个亚洲版的《霹雳娇娃》而已,仅此而已。
诸多理由、诸多感慨,只因笔拙,难以详尽,想要让大家知道的是,《英雄》不能不看,《英雄》征服你和我的同时,它有理由完成它所负载的使命----征服好莱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看完花样年华,我一直在想,他们各自的另一半都已经走到了一起,他们彼此又相爱,为什么最终没在一起,为什么他们要走到一起那么难。后来上网时查到对花样年华的一句话评述---无法抗拒又绮丽无比的东方之美。这首先与文化有关,他们坚守着自己的道德底线,尽管自己的另一半已经出了轨,但他们坚持着说“我们不会和他们一样的”.他们害怕别人的眼光,本来没什么的两个人,因为畏惧别人的闲言闲语困在房间里不敢出门,其实感情是两个人的事,为什么要那么在意别人的看法呢。这也过渡到另一个原因,他们无疑是软弱的,明摆着的事实了,苏丽珍还是下不了重手打老公,周暮云也没有当机立断叫回妻子,教训一番.他们走到一起,假想着出轨者走到一起时的情景,想探究他们是怎么走到一起的,电影里有很多周暮云和苏丽珍排演的“情节”,非常巧妙而创意得把他们不敢直面现实的懦弱表现出来.他们害怕别人,更畏惧自己的情感,两人的在共面现实的时候终于擦出爱的火花,但在社会基本道德观念的限制下,他们畏惧这段情感,周暮云选择了远走新加坡.他们在预演着离别,结果苏丽珍难过得大哭了,这时他们才了解到对彼此的爱已经很深。他想带她走,即使如此,他问得那么含蓄,那种王家卫式的对白-----假如我有多一张船票,你会跟我一起走吗?感情无分对错,却往往伤人最深.这电影让我联想到燃情岁月,催斯汀爱上了自己非常疼爱的弟弟的爱人,但他从来不懂压抑自己的感情,自由奔放,挑战自己,挑战社会,似乎不在意别人的看法,虽然他对自己的弟弟抱有很强的负罪感。东方的婚外恋影像,含蓄压抑;秋日传奇则表现的奔放热情,会不由自主的拥抱激吻.谈王家卫的电影,不得不提那唯美的画面,即使琐碎的生活细节,他也能拍出那么美的意境,比如张曼玉提着饭盒去买个面,也能让人看得津津有味,镜头随着人物的走动缓缓移动,很慢很慢,拍一条很昏暗的小巷子,一个很妩媚的女人走过,就是这样的情节,但却从苏丽珍的动作和神情中表现出她的气质,个性特征,她就在那里等着,发着呆,擦了擦汗,漠然的神情看得出她有些忧郁。就这样的镜头,加上电影的背景音乐,很有节奏地扣动着我们的心弦,一下一下,带着我们走近他们的生活,他们的内心世界,他们的情感的挣扎。可以说背景音乐的配合使得电影不致枯燥,背景音乐的成功是毋庸置疑的,它在电影里不时的出现,充满力度的吟咏,每一个音符都触动我的心.音乐与唯美的影像无疑产生了化学作用,轻轻带着我们走进这个故事。音乐给出故事的节奏,怀旧美丽的影像给出了视觉盛宴,我们就跟着这种节奏听这个故事,看着他们哀伤无奈. 我在想,即使不看电影只听这部电影的音乐,我也能欣赏一个半钟;即使只是看电影里几个美丽的画面,我也能对着他很满足的看很久.电影那么多的慢镜,有时镜头要在主角的脸上,手背影上停留那么久,这么慢的节奏,全长只有一个半钟的电影内容却很丰富,讲故事有条不紊,这不由得让我对王家卫拜服.好的电影即使在细节上都做得那么出彩,当苏丽珍听说周暮云病了,几下快速的剪切配合她急促的脚步,紧张的神情,其实她对他的在意已经不必多说什么去证明了.如此快速的剪切,在整部电影中缓缓讲述,镜头慢慢推移的慢节奏下,很容易就凸显出来.街灯,夜雨----暧昧的准备.电影不止一次给巷子里昏暗的灯光一个特写,甚至有几秒,镜头就停在了那里,有时灯与雨配合着一起出现,一男一女,因为夜雨困在了同一个屋檐下,街灯洒下昏暗的灯光,就这样谁也走不开了,站在那里,暧昧的气氛缓缓涌动,他们都想逃避对对方的情感,这样的空间里,他们只有去面对. 有篇文章说----婚外情是种病。我在想,专一在这个世界上是不是存在的,或许人的情感根本不可能专一,但对情感的责任却可以,有了自己的另一半的男人,看到另一个动人的异性,内心产生微妙的变化,但责任感会让他停止对她的目光与想念,不致让情感深陷,也许没有专一,只有深与浅的区别。这是对人性的探讨.“ 你知不知道,从前的人,要是心里有了秘密,不想让别人知道,他们会跑到山上找棵树,挖个洞,把秘密全部讲进去,在用泥巴封住,这个秘密就会永远留在这棵树里,没人知道.”后来周暮云走到遥远的他乡,在寂静的古建筑里,对着石柱的一个洞,讲着他的秘密,音乐随之而起,我不由得沉醉在电影的浪漫情怀中,他能对谁说呢,说自己曾经的这段情感,现在又是怎样的感情?只有那个洞知道,也许导演想说,“我有段特殊的回忆,不想和谁分享,但我想倾述.”这个故事,以及以后的故事有了开始。我们都在走向花样的年华,有一朝,当花样的年华我们回首方得一见,那样的记忆是惆怅的还是像过脸的清风一样,轻轻,不留痕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是一个情节简单的故事,简单到我可以猜出结果的故事。60年代的美国,这是一个怎么样的世界呢?主人公,一位刚毕业大学生,对未来充满了迷茫。亲人和朋友的祝贺只是过眼云烟,这样的祝贺给他带来的不是满足感,而是更多的空虚和迷茫。
聚会上罗宾森太太引诱了这个入世不深的主人公——班,这给班带来的不是性的满足感,而是更多的愧疚感,迷茫并未消除,而是伴随着两人接触的频繁而加深。
上帝是仁慈的(这或许有点客观唯心主义),班最后明白了他所要的是什么,一味的只是追求性的满足感只会带来更多的空虚,他要的是真正的爱情,而不是畸形的性爱.这是发生在60年代美国的故事,那时如果能够在中国发生,我觉得可以称其为奇迹.
想想看,四十多年前人家就有这么高的觉悟了,而看看90后的我们,一副自我感觉非常良好的样子,殊不知他们缺乏的东西太多太多了.他们生活在物质丰富,但精神生活极度匮乏的年代,物质上得到了满足,精神上却是贫瘠的.我想正是这样才导致了90后的无知吧。
继上篇博文后我再次发出感慨,90后需要的是多一份的责任感,而不是自我的好感和不负责任的成就感.这可是一种错误的价值观.
小生写的很不容易,请各位自觉点,不要随便转载。
Ⅲ 按要求作文。 弟子对大师诉说:“我要疯了,我的妻子、孩子、岳父、岳母全住在一个惟一的房间中,房
作文写作要求
学习目标
1.内容具体、感情真挚地叙写故事,清晰地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2.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
3.根据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
考点聚焦
1.根据既定的文题自行确定中心写事。
2.围绕给定的话题或者中心词自拟题目编写故事。
3.依据给出的材料扩写、改写故事。
4.给出开头续写故事或者根据结尾编写前文。
(知识累积)
记叙文是一种以记叙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在行文中还结合描写、议论、抒情等方式来共同表现一定的思想主题。写好写“事”类的记叙文应注意以下几点:
1.记叙的要素
任何一件事情,都是由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这六个方面的内容构成的。作文时要把这些要素尽可能地交代清楚,也可以在自然环境或者人物语言中间接地交代。
2.记叙的结构
所谓结构,是指文章的组织、构造、布局,即文章的总体表现形式。结构是文章的“骨骼”,写“事”文章的常见结构方式有:
① 以时间推移为顺序。也就是按照事件发生的起因、经过、结果来叙述某件事情。
② 依照空间的变换来安排。有较大的地域跨动或者游记类文章多有运用。
③ 以时间为“经”、空间为“纬”的纵横交错的结构形式。一般不止一条线索的记叙文多采用这种形式。
④ 以作者的认识发展为顺序。那种以作者对某事物认识的逐步深化为线索贯穿事实材料的记叙文常采用这种结构方式。
3.细节描写
写“事”类文章的细节描写要做到:
① 注意表现生活的本质,盲目的、只顾表面现象的细节描写只能属于赘笔;
② 细节必须真实,不是来自生活的编造的细节,常会由于违背生活逻辑而损害全篇;
③ 要用到关键处,滥加运用会淹没描述对象的主要特征;
④ 准确简练,避免随意铺陈,拖沓冗长。
卓越思维
告诉读者一个故事,在故事中表现作者的思想情感、人们的喜怒哀乐、社会的价值取向,就是最常见的写“事”作文。写“事”作文重在写“事”神在言“情”,也就是用具体生动、波澜起伏的故事表达一定的思想主题。
深入生活获得第一手材料,是将故事写得曲折和生动的必要前提。在已经拥有故事素材的基础上,要让笔下的故事更加精彩脱俗,以下技巧可以助你一臂之力。
1.悬念法
在作文中设置悬念,可以增加故事的曲折感,使情节跌宕起伏,造成文章的层次美,发人深思,引人入胜,因而也更能吸引读者的目光。这样一波三折、层层设悬的巧妙构思,使得故事情节既出人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收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2.抑扬法
通过抑扬对比,作者的思想感情得到升华,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写起来也易于操作。
3.巧合法
有道是“无巧不成书”,学生作文《朋友》中的“我”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买到一本心仪已久的好书,但因为曾有约定:“谁要是先得到《搜神记》,绝不能忘了好朋友”,犹豫万千终于忍痛割爱,把爱不释手的书寄赠好友。不料就在“我”将书邮寄出去的那一天下午,却收到了好朋友给“我”寄来的同一本书。作文就在这样的“巧合”中对“朋友”作了具体而生动地阐释:好书令人心仪,友情更应珍视;真诚的付出定会得到丰厚的回报。
4.背景法
有人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将一张婴儿熟睡的照片和一张母亲微笑以及母亲伤心欲绝的照片分别叠放在一起,前者人们依然认为是婴儿熟睡,后者人们却认为婴儿已经死亡。可见,同样事情,如果在不同的背景下发生,给人的感受必定大不相同。例如老师家访,本不是件稀罕事儿,但一名学生将老师家访的时间设定在“因为家里穷,我不得已辍学”的“正月初十”,而且是一个“好阴暗,好阴沉,乌云压得人喘不过气来”的伤心天气,写成作文《那天,班主任来接我》,让阴沉的天、连绵的雨、泥泞的路映衬老师对于学生的关怀与一名教育工作者的伟大责任。作文以景衬人,人物形象鲜明;借景抒情,思想主题深刻,给读者留下了极深的印象。
5.组合法
所谓组合,其实就是将几个类似材料选取一个为主,综合其他材料合成另一件深刻完整的新事情。例如有这样三个材料:A、有一个住宿生病了,两天没有吃饭,老师就买了饺子送到宿舍,学生深受感动;B、另一位老师给几位中秋节不能回家的学生分发月饼,劝他们不要想家;C、还有一位老师对违纪学生做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使该生决心改过自新,做一名合格的中学生。三个故事都表现了老师关心教育学生这一主题,但单独成文又都嫌表达不足。如果把这三件事情糅合在一起,改写成:八月十五那天晚上,一名因违纪而闹情绪且已两天没有吃饭的学生躺在宿舍床上,想着每年这一天一家人团圆的情景,再加上自己犯了错误又孤单一个,便有了更想回家的念头。这时宿舍门开了,老师提着月饼走了进来,学生不禁感动得泪流满面,承认了错误并决心做一名合格的中学生。再看一看,情节是不是生动多了?
6.联想法
写“事”作文并不是单纯地讲讲故事而已。任何形式的文学作品,不是给人以美的熏陶,就必定有思想上的启迪,从而引起读者内心的共鸣。著名作家金马的《蝼蚁壮歌》,写了群蚁被大火包围之后迅速抱成一团蚁球滚动着突围。在突围过程中,蚁球外沿的蚂蚁不断被烧死,但蚁群最终得救了。作家接着由蚁联想到人,文章结尾说,如果人们也能像蚂蚁那样万众一心,就能克服任何困难。这个联想,就起到了化腐朽为神奇的作用,让文章的主旨得到了升华。
以上六法,只是在我们已经拥有故事素材的基础上让笔下的故事更加精彩一些的常见技巧。要知道,仅有方法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在日常的生活中留心观察并且注意积累,在我们的头脑中储备了大量的作文素材,才能在写作时做到胸中有丘壑,下笔如有神。
[中考名题一] 走进网络、拥抱自然、关注热点、研究课题、参加竞赛、服务社会、善待他人、学做家务……生活处处是课堂。这些多姿多彩的课堂能开阔视野,增长才干;能锻炼体魄,磨练意志;能使心灵得到净化,智能得到开发……
请以“这也是课堂”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文体不限; ②字数不少于500字;
③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2003年温州市初中升学考试语文试卷)
这是一个标准的命题作文。看“走进”“拥抱”“关注”等词,知道应该是以写“事”为主,注意题目中的那个“也”字,它告诉我们选材范围最好定在“课堂”之外。
可以描绘一次失败的经历。例如“我”曾经认为只有校园内的课堂才是真正的课堂,直到经受了一次挫折和失败后才认识到外面广阔的世界也是课堂。也可以描述一回成功的体验。虽然“我”平时没有意识到“我”所关注的对象的特殊之处,忽然有一天发现从中受到了教益和启迪,于是明白了许多。还可以客观地描述一种状态。例如从自然、书籍、网络或者同学的交往中得到了许多,意识到自己的种种不足,并且认真总结自己的心路历程,表述“我”对“课堂”的理解。
[中考名题二]题目:风雨中,________ _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体不限;④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2003年湖南省长沙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语文试卷)
这是一道典范的填空型半命题作文。“风雨中”限定了故事发生的大环境,也暗示了作文应该表现的主题:要想成功,无不先经过风雨的洗礼,世间没有平坦的大路可走。
“风雨”环境的设定,可以在自然环境之外,更有像下面的诸多情况:你很想迈进文学的殿堂,但是几经奋斗总不能如意;你无私地关怀着朋友,到头来他(她)却离你而去;你希望得到老师的笑脸,但老师总不能走进你的生活……这些生活的风风雨雨,更需要我们笑着面对人生,面对失败和悲伤,用自信、自强扬起生命的风帆。
奠定了这样的感情基调之后,在补充题目和作文内容的选择上,还要尽量摆脱一些相对集中的话题,如一般同学可能考虑风雨中“找到友情”,你不妨构思风雨中“失去了朋友”,让内容更新颖一些。如果能够将自然界的风雨与生活中的“风雨”有机融合,让作文情景交融,效果会更佳。
[中考名题三] 一个中国学生到日本一个果园参观,看到每棵收获结束的果树上都留着几个果实,学生很纳闷。农场主人回答了学生的疑问,原来这些果实是给鸟儿留下的。
请以《留下》为题写一篇文章,字数不少于600字,诗歌不少于20行,文体不限。(2003年广东省深圳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语文试卷)
一看这道作文题,我们耳边也许会情不自禁地响起那首熟悉的歌曲:“请把我的歌,带回你的家,请把你的微笑留下……”我们的审题、选材,不妨就从这首歌曲着手。“留下”是一个动词,我们可以从环保与保护动物的角度入手:生活中,如果我们多留下一片绿地,也许家园就多了一份美丽的春色;如果我们对动物多留下一丝关爱,也许我们会收获一份温馨。我们的思路继续扩展,延伸到社会:我们诚信待人,或许留下的就是美好的赞誉与幸福;谁自私狭隘,或许留下的更多是唾弃和悲哀……
由上面的构思,我们可以提炼出这样一个主题:生活需要爱心,需要付出,也需要公平。围绕这一主题,选择适当的材料写故事、编童话,作文并不困难。
[中考名题四]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但结果往往靠不住,“坐吃山空”“望洋兴叹”的情景总时有发生;而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大事的成就,或者小事的做成,靠的是坚忍不拔,靠的是踏实苦干,靠的是勤奋学习,靠的是团结合作,靠的是……
请以“靠”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以写你的经历、体验、感受、看法和信念等等。
注意: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但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字数不少于600字。(2002年江苏省盐城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语文试卷)
这是典型的话题作文,不过既然是写“经历、体验”等,当然以写事言理型的作文为佳。我们不妨采用添加法缩小和明确“靠”这个话题的选材范围。
正面立意,可以写同学、师生之间的一次成功的合作,或者同学、老师、父母给予“我”的帮助,让“我”感觉到了人间的真情可以依靠。也可以写“我”某次艰辛成功的历程,靠信念、意志终于成功。反面立意,不妨选择不自强不自立的一味依赖依靠导致的一次惨重的教训,让“我”认识到只有靠自己、靠实力,才能立足于这个社会。
本题可写材料及范围均甚为广阔,更要注意有创新意识,靠“新”靠“奇”取胜。
[中考名题五] 生活中,人与人之间有种种交往,如师生之间的交往,同学之间的交往,朋友之间的交往,亲人之间的交往……请以“交往”为范围写一篇文章,可以写你的经历、体验、感受、看法等。
注意:⑴题目自拟,⑵文体自选,⑶不少于500字,
⑷不得出现真实姓名、校名,否则扣分。(2002年广东省佛山市初中升学考试语文试卷)
本题只限定了写作范围,也属于话题作文的范畴。题目已经提示可以写经历、体验,那么善于叙事的同学不妨就记叙自己在和人们交往过程中的得失悲欢的故事,抒发交往中的真情实感。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化的时代,班级、学校、家庭、甚至网络,无处没有与别人交往的需要和空间,回忆过去的点点滴滴,搜寻记忆中最深刻的事情、最真实的情感,用积极的笔调,描述出人际关系的一片晴空。注意以情感人,在叙事中洋溢感情,在情感中凸现主题。
[魔师点化]
结合以下要点努力会让你的作文更加优美:
① 深刻隽永的立意,
② 新颖独特的材料,
③ 巧妙别致的构思,
④ 生动传神的细节,
⑤ 诗情画意的环境,
⑥ 丰富多彩的修辞,
⑦ 标新立异的个性。
湖北省高考满分作文--《米粒-谷粒-血汗》
这是他第一次到女同学家吃饭,走进她家的大门,他才知道什么叫奢华,这是怎样的一个家呀:乳白色的天花板,古铜色的墙壁,青蓝色的地毯……“啧啧,北京故宫也不过如此吧!”他在心里暗自赞叹。
上饭时,热情的主人给他盛来了满满一碗雪白的米饭,颗颗雪白的米粒散发着诱人的香气直往他的鼻孔里钻,他咽咽口水告诫自己,“千万别吃得太快,要文雅一点。”他几乎
是数着米粒进口的。吃到还剩浅底的时候,他犯难了:“是吃得一粒不剩,还是故意留点底儿?”父亲送他上车时的叮咛又在耳边回响了:“娃儿,城里人一辈子也没碰过泥土,他们不知道种田的辛苦,不知道米粒的珍贵,你以后吃饭要故意留点底儿,别让人家把咱看扁了,以后吃完之后千万别再舔碗了。”其实,他早就养成舔碗的习惯了,每次吃饭时,父亲总要看着他把米粒吃得干干净净才让他离开。可现在究竟是吃得干干净净还是留点底儿呢?他偷偷抬眼想从主人的碗里得到一点启示,却发现主人早已吃完,正坐在对面的沙发上看着他,碗筷也不知什么时候撤走了。他现在感到自己仿佛是一个正在舞台上表演吃饭的小丑———以前父亲盯着他吃饭,心里是一怀的亲切,可是现在?他也说不出那种奇怪的感觉。
无助的他用筷子无助地在碗里捣腾着,突然那雪白的米饭迸出了一点黄色,那是一粒谷,和父亲那古铜的脸有着一样的颜色。他的心颤抖起来,小时候给父亲送饭的一幕又浮现在眼前,那是一个炎夏的正午,父亲坐在田垄上吃着他送的饭,也是吃到浅底的时候,几粒黄色的谷露了出来,“扔掉吧,阿爸。”“胡扯!”父亲像豹子一样吼了一声,他一辈子也没见父亲如此愤怒过,接下的情形更让他终生难忘:父亲将筷子插在田垅上,用那满是泥巴的手将谷粒一粒一粒地拈起来放进嘴里,锁着眉头,然后是艰难的一咽……“孩子,那是咱农家的血汗呀!”父亲对满腹委屈的他说。
“是的,这是咱农家的血汗。”他夹起一块豆腐,想将那米粒连同那颗黄色的血汗一同咽下,“也不知怎么搞的,现在米价怎么这么低。”主人有意无意地说了一句。
“农家的血汗不容亵渎。”他心里说着,将碗里的东西畅快地吞了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