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谁能发给我美国的一些电影啊
海滩
如此的夜晚
大进军
险地
姻缘订三生
死亡城
苦海孤雏
老人与海
烽火异乡情
父亲离家时
无情大地补情天
以眼还眼
锦绣人生
官方说法
人鼠之间
爱与欲望
人性枷锁
恶徒末日
虎胆忠魂
长方形盒子
胡桃钳王子
新天堂乐园
修女传
修女大盗
第十三号
十七号
第一号
夜与雾
日以作夜
末代启示录
西北前线
西北区骑警
北国寻金记
北极星
西北西
大智若愚
诺亚方舟
军官与间谍
九个月
拉玛九小时
芝加哥噩梦
圣诞夜惊魂
黄金广场大劫案
畸恋山庄
守夜
我们爱黑夜
私枭夜渡
消魂大夜班
恐怖夜校
狂爱
夏尔洛结婚
将军之夜
野蛮之夜
恐怖夜
特别的一夜
巫山风雨夜
奇妙的一夜
夜间护士
夜必来临
夜行客
惊险重重
夜晚的游戏
午夜画廊
屋漏偏逢连夜雨
小偷斗大贼
午夜大逃亡
离婚前夕
朝朝暮暮
月光照铁衣
五分钱电影院
黑街喋血
宫廷秘史
好女孩
神奇呼声
下次就快乐
下一站格林威治村
血海翻天
大都会传奇
纽约之夜
纽约纽约
纽约的帽子
新的命运
求婚妙术
新土地
新门房
沥血金鹰
巡弋飞弹
升职记
别让我走
永不放过
永不让步
小鸟依人
豺狼计划
永不沉闷
西部浪子
荧光幕后
海龙号
超越终结者
街中地狱
甜酸苦辣母女会
勾魂游戏
夜夜破胆
祈求
恶夜之吻
对抗纳粹
领航员
闪灵杀手
冬日之光
疯狂欧洲假期
拦截目击者
女人的等待
蔷薇的记号
血泊飞车
偷渡天堂
风流女伯爵
裸体午餐
蚂蚁雄兵
致命关头
深闺惊魂
边城侠盗
路上之夜
我的继母是外星人
我的左脚
东方快车谋杀案
阿卡丁先生
浩气盖山河
蚊子海岸
黛琵姬的诱惑
魂断威尼斯
不可能的任务
热泪心声
中途岛
午夜牛郎
死亡密使
穿墙隐形人
门当户不对
欢乐满人间
玛丽布朗的婚姻
金臂人
大战巴墟卡
擒凶记
梦幻骑士
一袭灰衣万缕情
原野游侠
曼波狂潮
大联盟
豪勇七蛟龙
地老天荒不了情
包法利夫人
谍海龙虎斗
麦坎纳淘金记
龙吻
万王之王
战略大作战
木匠兄妹故事
小子难缠
侏罗纪公园
裘诺与孔雀
万兽之王
西泽大帝
纽伦堡大审
超时空战警
地心探险记
万世巨星
心声幻影
地球沦亡记
美妙生活
铁娘子
法外之徒
天祸
玉女情怀
流氓警察
春花秋月奈何天
古屋惊魂
桃色控诉
无辜的魔法师
泠眼人
惊异大奇航
妙亲家与俏冤家
印度支那
月夜
双重意识
以父为名
昆兰事件
火线大行动
恶夜追缉令
法国风味
天涯寻亲记
肯塔基老家
芝加歌之恋
逃犯的手铐
春光奏鸣曲
春风秋雨
香笺泪
卖俏生涯
郎心狼心
十日谈
纳粹屠城
阿迪将军
女人城
我要爬上最高峰
冰人来了
潜航大作战
战时新娘
调查局间谍
我需要你
我要活下去
我要回家
勇往直前
慈母泪
有其父必有其女
西线反谍战
红颜未老恩先断
太空争雄
最毒妇人心
田野泪
顽童历险记
袋鼠拳王
西部开拓史
翡翠谷
古寺情魔
间谍
间谍战
金色豪门
弓箭之家
陌生人之屋
秘屋
纸屋
北海渔夫
妙管家
芝加哥剿匪
跨湖屋
龙虎山大决战
魔犬惊魂
追捕者
春满兰宫
故事
北旅馆
美利坚饭店
神偷盗宝
魔鬼骑兵团
宝马良缘
天龙特攻队
希望与荣耀
高速公路大疯狂
今夜你寂寞吗
蜜月大饭店
特警雄心
超神传说
这个杀手不太冷
芳心乱坠
迷情
爱到发烧
幸运数字
蒂凡尼早餐
暂借的情人
精子奇缘
天上人间
幻海凶灵
盗日者
女仔追男仔
傲骨
罗马别恋
铁面王子
月亮上的人
惊世启示录
雌虎狂龙
换脑怪杰
间谋奇兵
谍影迷魂
极地情天
性的窥看
爱上美人鱼
花都屠龙
玛莉亚的情人
夺命豹子胆
嫁入黑帮
变相怪杰
宇宙天王
变形人魔
豪客光临
衰鬼宝贝
血腥风暴
飞越绿林
第六感生死缘
魔鬼外父
邂逅维也纳
未来先锋
禁夜隔墙花
欲艳迷情
纪念品
隐形怪杰
谁伴此生
四个羁基的男人
星际战警
怒海潜将
鹰击长天
终极密码战
浪漫俏佳人
瓶中信
圣女贞德
地球浩劫
超级警探
大都会
小贵族
危险情人
爱情狂想曲
天使不设防
黑帮女婿
摩登齐人
横冲直撞执到宝
冲出午夜
午夜快车
午夜之眼
午夜狂奔
热天午夜之欲望地带
无敌爱美神
巨猩乔阳
拥抱激情
风云再起时
民暴之女
小娇的诱惑
创奇者
冲绳战士
梦幻街奇缘
珍妮花的欲望续集
破镜奇案
危情十日
选美小姐
人之初
杀出火地狱
火星任务
战火浮生
烈血暴潮
幕后情人
迷离花劫
断爱的世界
江湖好汉
黄绿天师追女仔
巴黎浪族
女金刚智破钻石案
暗恋家族
美女自白书
凤舞红尘
龙威小子
亲爱的妈咪
蒙娜丽莎
八十年代夜生活
抢钱也疯狂
古怪屋
超级轰天雷
暴劫快车
幻海魔灵
神与欲
深海异形
怪物公司
星空战士
月之女神
月光情人
月满抱佳人
枕边谋杀案
格斗之王
致命思想
变节小人物
文明之旅
衣柜里的男人
红娘先生
肥妈先生
抱得有情郎
木乃伊归来
仙歌妙舞
午夜追杀
黑狱风云
暴力先锋
夹心情
心灵音乐
曲终情未了
剑侠雄心
叛舰喋血记
年少轻狂
新娘不是我
扭计大少
我的保镳
妙计扭乾坤
我的小狗斯齐普
浓情伴我心
宝贝俏佳人
初渡艳阳天
亲亲坏情人
无悔今生
情深到未来
狗脸的岁月
告别艳阳天
慕德家的一夜
不羁的天空
穿梭三千年
天外飞仙
爱情插班生
两颗真挚的心
归途
三个蓝月
芳心情浓
赤裸探戈
惊劫梨花
柔道龙虎榜
天生杀人狂
飞虎神鹰
漂流芳心
一吻定江山
纽约黑街
纽约风情夜
纽约故事
借借你的爱
千钧一发
怪诞城之夜
九月之痒
忍者敢死队
第九道门
龙潭虎威
谍海军魂
逐水流情
梦露别恋
谍影疑云
隔世天机
摩登情圣
浓情蜜意
此时彼刻
零点追击
铁血情奔
狂野的爱
护士贝蒂
肥佬教授
美丽的谎言
欲擒故纵
瞒天过海
冲上云霄
烽火人间
绝地战将
财有财路
岸上风云
美国往事
夕阳武士
爱情吉日
梦中情人
亲情无价
岁月的童话
情牵梦美人
笑中有泪
野豹敢死队
玻璃之爱
终极细胞战
周末大行动
抢钱至尊
走出寒冷
边缘煞星
非洲之旅
娇娃万里追
B. 谭元元的演艺经历
“她一上台,就会吸引所有的视线。”有人这么评价芭蕾舞台上的谭元元。看体貌,谭元元是为舞蹈而生的人,五官精致、头颅圆而小,身材纤细,身高166cm,体重只有47 公斤。坐在沙发上,谭元元下颌上扬,肩膀下沉,脖颈、手臂修长。
从丑小鸭到天才少女
当5 岁的谭元元看到电视上播放的《天鹅湖》,开始学着立起足尖模仿天鹅的动作时,她并不知道这会对自己将来的人生有怎样的影响。
11岁,谭元元开始学习芭蕾
17 岁,在德国斯图加特芭蕾舞学校进修
18 岁,成为美国三大芭蕾舞团之一的旧金山芭蕾舞团最年轻的独舞演员
21岁,成为该团历史上最年轻的首席演员,至今仍是世界顶级芭蕾舞团中唯一的华人首席演员
二十年前的谭元元,是一名舞蹈“后进生”。谭元元10 岁考入上海芭蕾舞蹈学校。父亲不赞成元元学舞,但妈妈坚持认为女儿有天赋,一家人争执不下,只好通过抛硬币来决定。结果还是“去”,但谭元元开始学舞比同学晚了近一年。 由于入学晚,谭元元总跟不上进度,自卑得很。“周围的同学都已经跳得很像样了,我还站不稳,那时我就是丑小鸭。”谭元元回忆道。
谭元元身体条件出众,平常练习中偶然流露的闪光点被当时学校的老师林美芳和陈家年看在眼里。他们每天给她补课,直到谭元元的水平赶上来。陈家年回忆年少时的元元说,“也可能因为我对她太严格,谭元元太爱哭了,整天哭。有一次,她又因为没达到要求掉眼泪,我问她,要哭,还是要练,只能选一样。她选练。”
采访当天,谭元元还与两位恩师见过面。她与舞伴在舞蹈学校的练功房排练舞剧《吉赛尔》选段,两位老师也到场指导。谭元元说,“他们还是火眼金睛,现在还是一眼就看出来我小时候的那些毛病。” 2007年,谭元元与已经移民加拿大的两位老师亲同一家人,几乎每年都会去加拿大的老师家接受“特训”
谭元元一直记着14 岁第一次正式登上台时的情景。那是1991 年在上海本地的比赛,她躲在后台,怕得要命,“觉得脚都不是自己的”。 于是,林美芳把谭元元踢上台。谭元元哆哆嗦嗦地上去了,腿止不住打颤,就这么撑到结束的最后一个动作,音乐都停了,她的腿还要颤两下。2007年的时候,谭元元边说边笑模仿自己当时“颤两下”的样子。当时林美芳的一句话让她记忆深刻,“就你这种水平,出去比赛第一轮就会被刷下来。”“紧张是因为自卑,自卑是因为确实差得远” ,那次比赛是谭元元唯一一次失败经历。
两年之后,谭元元站在了法国巴黎的国际芭蕾舞蹈比赛的舞台上,评委会主席的乌兰诺娃给了她满分。乌兰诺娃一直是谭元元的偶像,“精神上的指引”。当谭元元从乌兰诺娃手中接过金奖的奖杯时,乌兰诺娃通过身边翻译对她心目中的“满分女孩”说,要一直努力,才能继续精进。当时,旧金山芭蕾舞团的艺术总监海尔吉·汤马逊坐在观众席上,正为自己的舞团物色新成员。
1995 年,谭元元18 岁,是德国斯图加特芭蕾舞蹈学校的一名学生,正打算毕业之后,留在斯图加特芭蕾舞团继续舞蹈生涯。在巴黎与谭元元有一面之缘的汤马逊一直在努力寻找这个中国姑娘。在德国再次相见后,汤马逊力邀谭元元到旧金山芭蕾舞团做表演嘉宾。说是表演,其实是一场考试。一场双人舞和独舞表演下来,旧金山的观众和汤马逊都为她倾倒了。汤马逊拿出一纸合约,“来我们这里,你将是最年轻的独舞演员。”
谭元元说,“我当时想,还不错,就去了”。
一夜替补学新舞
很多人都认为谭元元是“一夜飞上枝头变凤凰”,但其实作为一名舞蹈演员,谭元元也有重要的转折期。18岁那年,她代表上海芭蕾舞团出访美国,被旧金山芭蕾舞团一眼相中。“那时我就按平日里排练的跳,或许是发挥出色吧,后来旧金山的人就来找我了,希望我加入他们,一切都那么自然。”谭元元说道。
谭元元当然没有放过如此好的机会,加入了旧金山舞团,而且是连跳三级,成为独舞演员,这是在舞团历史上从未有过的。不过,锋芒太露也未必是好事,尤其还是作为一个外乡人来到陌生的环境,“当然被人排挤过,别人都在想为什么一个中国人那么快能成为独舞演员,不过还好,后来我就用自己的实力让这些人改变了看法。”谭元元说道。
随后经过不懈的努力,谭元元渐渐在舞团站稳脚跟,而成为首席,却是一次“意外”。“当时,团里有位首席演员在台上拧断了手指,第二天的演出不能上了,团长就找到我,还递给我一盒录像带,说你能不能一夜之内把它学下来。我那时不管三七二十一就接了下来,很幸运我的表现还算不错,接下来的你们都知道了。”
完美的传奇与代价
在美国的大型芭蕾舞团,舞者分为四个等级:学徒、群舞、独舞和首席舞者。当时,旧金山芭蕾舞团另外两名首席是花了16 年才从学徒升到首席,最年轻的独舞演员也要23 岁;而谭元元才刚过18 岁生日。
少女谭元元一入团面临的是其他女孩对她的冷眼相待,因为她连跳两级被聘为独舞演员。“上台跳完以后,她们也无话可说。美国人很现实,你确实好,那也没话说。”刚到美国第一年的经历,就被谭元元轻描淡写地翻了过去。确实没有发生过什么戏剧性的情节,像任何一个初到美国、语言不通的中国人一样,谭元元也会跑到中国城的电话局给父母打电话,一听到父母的声音,就哭得稀里哗啦。一年后,谭元元适应了美国的生活,与同事的关系变得融洽起来,也开始用英语跟舞伴顺畅地沟通,还结识了一些在旧金山的中国朋友。谭元元的妈妈也开始常常到美国来探望她;几年后,父母索性就搬去了旧金山,跟谭元元住在一起。
1998 年,演出季的一天,当时旧芭的首席意外扭断手指,第二天的演出面临取消的危险。谭元元临危受命,要在一晚时间内,学会一部巴兰钦的舞剧《斯特拉文斯基协奏曲》。巴兰钦是 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编舞大师,他的作品大都节奏快、动作复杂,很难掌握;而有“音乐界的毕加索”之称的斯特拉文斯基,最爱在节奏上做文章。
“斯特拉文斯基的音乐很难懂,每个小节节奏都在变,这对我来说比较困难。”谭元元说,她之前既没有正式跳过巴兰钦的作品,也对斯特拉文斯基不甚了解。当时大家心里都打鼓,疑虑她能不能在一夜之间把这个半小时的舞剧都学会。结果谭元元办到了,“真是被逼急了,虽然一夜之间全部记了下来,但第二天演出一结束,就全忘了。”演出反响很好,有观众写信给舞团,问那天跳斯特拉文斯基的是谁。从那以后,团长就对谭元元特别信任。之后,谭元元又陆续得到很多机会,跳了巴兰钦的另一些作品和《天鹅湖》全剧。《天鹅湖》跳完以后,谭元元拿到了首席舞者的合同,那是1998 年,她才21岁。成为首席舞者后,她每年都要演出上百场,几乎担纲了舞团所有剧目的女主角,《天鹅湖》、《睡美人》、《吉赛尔》、《胡桃夹子》等;印有她照片的大幅海报常年挂在旧金山芭蕾舞团剧院的门口;她成为前总统克林顿的座上客,朱镕基总理访美时,她坐在艾伦?格林斯潘和朱镕基的中间。
2001 年,旧金山芭蕾舞团的第一次欧洲巡演为谭元元赢得了国际声誉。伦敦舞评家 Covent Garden 称谭元元为“旧芭王冠上最大的那颗宝石”;《纽约时报》舞评家Anna Kisslgoff,称她“结合了精致与大胆的特质”。日本权威《舞蹈》杂志评选20 世纪101 位舞蹈明星,谭元元是唯一的华人;2004 年,谭元元被评为“亚洲英雄”,登上了《时代》封面。在接受采访时,谭元元说她与众不同之处在于“夸张”,“舞台很大,观众很远,不放大肢体语言观众无法领会你的意思。” 她永远忘不了在巴黎那次比赛,一个评委对她说,“成为真正的艺术家,你必须要为心灵舞蹈,你必须去感知空间、了解角色性格,触碰自己的内在。”谭元元说自己并不一定能达到这个目标,她在努力地尝试。
“别人看上去我跳得很轻松,其实并不是那么回事。” 谭元元舞姿轻盈、流畅,而每一个动作下面,都凝聚了一个完美主义者对自己无尽的苛责。“如果在舞台上错了一步,我会懊恼一整天。台下有3000 双眼睛看着你,这让艺术家活得很累。一次你表现得不够完美,那就存在一个软肋。”谭元元腿上有3 次骨折的伤痕,这是她为完美付出的代价。除了3000 双眼睛的压力外,谭元元更多背负了中西方对一个天才少女的期许。芭蕾是西方的艺术,站在西方古典艺术顶峰的中国人少之又少。在美国,舞团的合同都是一年一签,首席并非终身职位,稍不留神就会被人取代。对谭元元来说,成功秘诀是把握好每一次机会。“一次成功不代表次次成功,一旦让人失望一次,很可能就再也不会用你,亚洲人扳回的机会可能更小一些。”谭元元说出一名年轻女人内心的惶惑和矛盾,“其实我自己并没有这样的顾虑,我的顾虑是怎么让自己不失望,怎么让自己满意。”
打开了另一扇门
在美国十几年的生活为谭元元打开了另一扇门。
本以为谭元元是个内向安静的人,但随着谈话深入,沉静的谭元元逐渐活跃起来,不时做出耸肩或双手摊开的“美国”手势,说到兴起时还会开心地大笑,有时说话会突然“卡壳”,因为她想不起那个中文单词该怎么说。到了2007年谭元元朋友很多,朋友圈子里中国人、美国人,艺术圈、非艺术圈的都有,甚至还有律师、法官朋友。谭元元说:“朋友不仅限于艺术圈,对自己是促进,也是件有趣的事情。”
“朋友们觉得我是一个很滑稽的人,因为我有时说话滑稽,喜欢开玩笑吧。”谭妈妈却告诉记者谭元元小时候很内向,不爱讲话,到了美国才逐渐变成现在这样。谭元元对此的解释是:“可能美国的生活环境比较轻松,生活的压力不大。跳舞的压力当然有,不前进就会后退。但是压力这种东西没有必要一天到晚都去想,否则对自己没有好处 。”
谭元元习惯了美国的生活、工作环境以及艺术氛围,旧金山的湿润气候和美景都让她喜欢。除了生活上、性格上,谭元元对艺术的理解也在改变。几年前,谭元元最喜欢的剧目是《天鹅湖》或者《吉赛尔》,但现在问她,她会这样回答:“很多人都问我最喜欢的剧目是什么,但一个艺术家不应该有最喜欢的,这样太偏狭,应该喜欢各个种类的舞蹈。除了芭蕾,爵士、街舞,我都喜欢,虽然我不会跳。”
美国芭蕾舞团的演出季从每年12 月开始,持续到次年5月,这期间几乎天天有演出。作为剧团所有18 个节目,其中包括两个大剧的主演,谭元元每周6天登台,每天工作13 个小时。尽管如此,谭元元还在大学里进修文学艺术,今年是第三年。因为打算在三年时间里拿到本该四年修完的学位,谭元元大部分业余时间都花在了写十几页纸的paper上。她说: “门门都想拿A,如果不小心有了一个B,那下次就要拿A+。”
最近刚刚结业的是戏剧课,考试内容演一出戏剧,谭元元选择了格温尼斯?帕特罗主演的舞台剧《证据》,她自己就演帕特罗演的那个角色。虽然不知在舞台上演过多少次戏,但在舞台上讲话却是头一次,这让谭元元觉得既新鲜又过瘾。
谈起未来,谭元元表示并没有想得很仔细,也没有确切的计划。唯一肯定的是,她会在事业达到顶峰的时候退下来,“因为这样会比较有成就感。”现在,30岁的谭元元,单身,与父母居住,开一部奔驰上下班。她既没有被荣誉所累,也让人看不出岁月在她身上留下的痕迹。看上去忙碌、辛苦的生活,她过得像跳舞一样,举重若轻。
没登过北京舞台
谭元元的舞迷遍布世界各地,但是因为档期的问题,在北京的演出一直未能成行。谭元元说有不少国内的演出商邀请她来北京演出。她也十分希望能为国内的观众献艺。但是她有个心愿,希望不是跳着西方的剧目《天鹅湖》或《奥赛罗》来北京,她渴盼能有机会演出中国民族特色的芭蕾舞剧,能够用她在西方积累多年的表演经验演绎最有传统美感的故事情节。《鹊桥》的演出成就了最完美的契机,憧憬多年的谭元元终于可以一偿夙愿,满怀期待的众多舞迷也终于有机会见到渴慕已久的“芭蕾女皇”。
在2012国家大剧院舞蹈节上,谭元元将再次来到中国,和现代舞大师玛莎·葛兰姆的亚洲弟子、台湾舞者许芳宜,美国纽约城市芭蕾舞团首席演员阿什莉·鲍德共同表演一出《穿越-三个女人的舞蹈》。在这场演出中,她们融合了古典芭蕾、现代芭蕾以及现代舞各舞种不同的舞蹈语汇,在演出中进行了一次特别的跨界,通过她们各具特色的作品和舞姿,展现不同背景下舞蹈女演员的多样魅力。 身高1.67米,体重 47公斤,笑起来嘴角会呈月牙状,喜欢穿旧旧软软的芭蕾舞鞋,走路习惯像天鹅一样挺直脊背和脖颈。来自全美三大芭蕾舞团之一——旧金山芭蕾舞团的上海姑娘谭元元平日就是这般模样。日前,谭元元为了新书《我和芭蕾》的发布专程回到上海。这部前后酝酿了五年的书稿,就像一本回忆录,记录了36岁的她自11岁掷 “硬币”决定命运,从舞25年来的经历。
就像谭妈妈说的,谭元元在芭蕾之路上脚力勤勉,也一路顺遂。11岁考入上海芭蕾舞学校,14岁在芬兰初获国际大奖,15岁在法国巴黎“第五届国际芭蕾舞比赛”首拿金奖。在大多数18岁少女还懵懂不知世事时,在德国斯图加特芭蕾舞蹈学院进修的谭元元,便已收到旧金山芭蕾舞团的签约邀请。只用了三年时间,谭元元便从独舞演员连跳两级至首席演员。18年来,谭元元每年演出百余场,担纲主演过包括《天鹅湖》、《吉赛尔》、《奥赛罗》、《小美人鱼》在内几乎所有的经典芭蕾剧目。
谭元元之后,国内能如她这般在西方芭蕾舞界立足的舞者少之又少。常常有人向她讨要秘诀,“可能是我对自己要求比较高,与自己的勤奋努力肯定也分不开。”谭元元笑着解释,即便当天要开记者会,她也会在设施条件不符的酒店房间练习“把杆”动作,或多或少保持自己的舞蹈感觉。
“我带着扎实的基本功进入国际芭蕾界,在刻画人物时,东方人特有的细腻会使我的表演增色不少。”在接受采访时,谭元元说芭蕾不仅仅是一门有关技巧的艺术,其动作和情感也需细腻切磋糅合,就像阴阳有抑、抑扬顿挫的结合一样。说起自己如何与众不同,谭元元笑称大概在于舞台上的强劲张力,“我们和电影演员不同,要为现场3000个观众服务。舞台很大,观众很远,不放大肢体语言观众无法领会你的意思。”
在跳舞中受伤,对芭蕾舞者来说是家常便饭的事。谭元元在书里也披露了不少平日向父母粗粗遮掩的受伤细节。比如2005年跳《吉赛尔》,她便因右胯骨脱臼想过将舞蹈事业终结,“找不到北,很沮丧,也心有不甘。”在2010年与德国汉堡芭蕾舞团艺术总监约翰·诺伊梅尔合作《小美人鱼》时,谭元元亦曾因脚尖受伤打过三剂封闭针。好在,《小美人鱼》让谭元元学会了怎么用灵魂跳舞,也为她带来事业的转折点,“它延长了我的艺术生命。”约翰·诺伊梅尔则高度称赞谭元元, “她把我的魂都跳出来了。”
芭蕾女伶跳舞的黄金年龄通常是28岁至35岁之间,谭元元将《小美人鱼》视为自己跳舞状态最好的时候,“现在也不错。”“如果没去旧金山,我可能现在不会站在舞台上;如果没有那两次受伤,我可能已从台上退下来了。”这两次受伤的插曲反倒让谭元元决定继续跳下去, “我那时就在想,如果自己能冲过伤痛线,能跳多久,我就要跳多久。”
不跳舞了会做什么?“我还是会做跟芭蕾有关,与‘美’有关的事。”她正色说道,但以后大概不会让自己的小孩再跳芭蕾了,“除非孩子有非跳不可的天赋。舞者在表面光鲜背后付出的苦痛代价,很少人能看到。” 《鹊桥》主演均是首屈一指的世界顶级芭蕾舞蹈家。俄罗斯马林斯基剧院芭蕾舞团的首席舞蹈家阿丽娜·索莫娃和雷奥尼多·撒拉法诺夫以及日本国家艺术院芭蕾舞团的首席舞蹈家依阿罗斯拉夫?撒连格、原岛里会都是当今世界芭蕾舞界极负盛名的舞蹈家。俄罗斯马林斯基芭蕾舞团有着200多年的历史,该团世界芭蕾舞大师乌兰诺娃曾经是我国老一代领导人非常喜欢的舞蹈家,多次来华为国家领导人演出,在世界享有极高的声誉。
谭元元表示,“很高兴这次能与世界最顶级的芭蕾演员们合作,他们的艺术水平都是让人敬佩的,也是长期以来我特别希望能同台演出的理想搭档。俄罗斯马林斯基芭蕾舞团的前首席乌兰诺娃是我的精神偶像,在我学习芭蕾的过程中也受到他们很多的影响和鼓励。当年我参加法国国际芭蕾舞比赛时,很荣幸得到了乌兰诺娃大师的赞赏和满分的鼓励,对于15岁的我是巨大的精神激励,当时的场景现在我还记忆犹新。我和俄罗斯马林斯基的首席雷奥尼多-撒拉法诺夫,在日本排练了一段时间的《鹊桥》,感觉棒极了!我们的配合很协调,舞步间也更加纯熟,我对北京的演出有更高的期待了。
在主办方的邀请下,谭元元暂时放下排练,提前来京主持“大师班”,与“谭迷”们见面,指导芭蕾学习者。这将是广大芭蕾爱好者们目睹巨星风采,与谭元元零距离接触的最好机会。
谭元元这次回国演出,既想把在美国定居12年积累的经验带回来,也希望把中国的芭蕾舞剧带出去。大师班的开办正是出于这一考虑。谭元元有长年在外国顶级芭蕾剧团担任首席的丰富表演经验,加上她独有的女性敏感纤细和超凡脱俗的表现力,已经征服了无数舞迷的心。为了给“谭迷”们留下最完美深刻的印象,主办方将租用解放军歌剧院大剧场作为“大师班”的活动现场。选择在解放军歌剧院举办“大师班”,其高昂的花费和良好的现场效果将不亚于一场正式演出。谭元元现场将表演精彩的芭蕾选段,舞迷可以邀请元元一起共舞,甚至“点舞”,让谭元元表演一些自己喜欢的经典片段。机会难得,名额有限,舞迷可以登陆本网站专题报名参加大师班。
谭元元说:“跳了这么多年《天鹅湖》和《吉赛尔》,能跳中国题材的作品最激动。”她表示,中国舞蹈家已经证明自己可以演绎最好的芭蕾,能在世界顶尖芭蕾舞团中挑大梁,但我们要做到的岂止是“和别人一样”?其实人们真正对你刮目相看的,恰恰是你身上独特的东方气质和中国情韵。对于即将要登场的北京首演,谭元元更是激动之情溢于言表:“第一次能在北京演出,心里非常兴奋。我希望在我最巅峰的状态下,为观众奉献一场完美的表演。”随着《鹊桥》赴日本、韩国、新加坡、法国、意大利、美国等国家的巡演,“要把这个美好的中国爱情故事带到更多国家去,把它打造成我们自己的‘天鹅湖’。” 第四届中国上海国际芭蕾比赛的闭幕式上,谭元元作为特邀嘉宾演出了《吉赛尔》片断。
演出的前半部分,谭元元以柔缓的舞姿、迷惘的眼神、轻盈的动作表现了乡村天真少女心如止水的内心。谭元元在完成少女向情圣的跨越中,以强烈轻盈的大跳、急速稳健的旋转、举重若轻的表演,很快将观众引入虚幻的异想世界。每个高难度动作,都在诗情画意般的激情中轻松完成。谭元元超乎寻常的感染力,让观众体会到灵魂出窍。
谭元元说:“我带着国内扎实的基本功进入国际芭蕾界,和各国顶尖艺术家的同台表演,使我提高很快。同时东方人特有的细腻表演,使我的创作与众不同。”
谭元元是在小学体育课上爬竹竿时被上海芭蕾舞学校的老师看中的,但当工程师的父亲希望独生女成为医生,因此拿到通知书后迟迟一年没去报到。后来在母亲坚持下,一家三口用投币决定取舍。五分钱硬币从空中落下时正面向上,寓意世界将多了一位芭蕾明星。 第一次奇迹出现在1992年,谭元元参加法国巴黎举办的第五届国际舞蹈比赛。到赛场时,师生俩傻眼了,为便于观看脚尖表演,欧洲的芭蕾舞台都设计成15度倾斜,这对一直在平地跳舞的中国演员,等于宣判出局。老师安慰元元:“就当练习吧。”比赛时,谭元元因膝盖巨疼,哭着不愿出场。情急中,老师一脚踢了过去,没想到借助这一脚的力量,谭元元的出场大跳特别成功。比赛结束,评委主席乌兰诺娃打出满分,评价说:“这是我20年来看到最年轻又最具古典表演风格的好演员,她前途无量。”没想到一场毫无希望的比赛竟让谭元元捧回金奖。
当谭元元第二年在日本名古屋举办的国际大赛中再次获得金奖后,1994年就被聘为旧金山芭蕾舞团最年轻的独舞学员,越过了学徒、群舞两个阶梯。
一次演出,女主角骨折,为了救场,团长问元元:“你行不行?”谭元元没有半点犹豫就接了下来。今天回忆起当初的情景,谭元元依然一脸兴奋:“那是出于本能,我必须抓住机会。”第二天上台竟然大获成功,旧金山各大媒体对这位意外出现的新秀给予很高评价。从此,谭元元成为全美三大芭蕾舞团第一个华裔首席演员,也是最年轻的首席演员。
旧金山芭蕾舞团的首席华裔舞者谭元元,不仅被美国主流媒体芭蕾舞杂志Pointe选为封面人物,美国公共电视台(PBS)的“美国舞蹈名演系列”也在全美各地播放她主演的芭蕾舞剧《奥赛罗》。
美国《世界日报》报道,Pointe杂志封面不仅有她穿戴着金色凤冠和舞衣的妙曼舞姿,而且称她是“旧金山芭蕾舞团的黄金女郎”(SFR''sGoldenGirl)。这本杂志以“谭元元生命中的一天”为题,贴身报道了她3月20日整天的活动,从上午参加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开幕酒会,到晚上10时30分演完芭蕾舞剧《唐吉诃德》后在如雷的掌声中向观众谢幕。杂志中有10多张照片,有她练舞的镜头,站在后台准备入场的身影,化妆的模样,以及走在街上赶场的情景,让人看到这个舞者一整天原汁原味的美丽。
旧金山芭蕾舞团名列美国三大芭蕾舞团,成员都是来自世界各地的顶尖舞者。谭元元1995年从上海来美加盟旧金山芭蕾舞团时,就已经担任“独舞演员”,更在短短3年间跃升为“首席舞者”。她是该团唯一在中国大陆出生的演员,也是美国三大芭蕾舞团唯一的华裔首席舞者。而在“美国舞蹈名演系列”中,PBS用90分钟播映了《奥赛罗》,把谭元元精湛的舞技和脱俗的美,推进了美国大众的视野,各地媒体的艺评家都认为这是一个难得一见的精典案例。
谭元元加入旧金山芭蕾舞团10年了。这10年里,她每天忙着演出、排练,为芭蕾付出所有的精力、体力和能力。“在旧金山,每年1月到5月是演出季,我每年在那里都要演100场以上,而一年一次的欧洲巡演也是雷打不动,一个月我至少要演20至30场。再加上我还要去日本等地演出,所以365天算下来,我几乎都在舞台上。”不过,面对繁重的演出任务,谭元元舞蹈着并快乐着。“如果说苦,就是我经常要在一个星期内演5、6个不同的舞剧,扮演5、6个不同的角色,而且还要在短时间内转换。这时我会觉得很苦。但一旦站在舞台上,这些辛苦就被抛到脑后了。”
除了跳舞,元元的业余生活时间很少,以至于属龙的她到还没男朋友。“个人问题还是顺其自然好。”不过,元元希望示另一半不是圈内人,这样对方会更尊重自己一些,也会更尊重她爱的芭蕾艺术。尽管谭元元在芭蕾舞坛上风光无限,但总有一天她也会离开舞台,那时她又会怎样选择?“如果有那一天,我会从事一些和芭蕾相关的工作。”一年多前,谭元元已开始学习画画、设计和舞台编导。也许,有一天她会从事一些幕后工作或开办一所芭蕾舞学校。谭元元说,虽然她演出任务很忙,但她还是抽空去美国圣玛丽亚大学攻读艺术系学士学位。而且,她打算用3年的时间读完4年的课程,所以除了演出,一个星期她还要交出10页纸的作业,很是辛苦。
提到退出。谭元元稍加思索后说:“我是个完美主义者,我绝不会跳到跳不动的那一天才离开。我要在最顶峰的时候离开,所谓激流勇退嘛。”
C. 鍗″竷濂囪虹數褰(涓轰綘甯︽潵鏈娴婕鐨勭數褰变箣鏃)
鍗″竷濂囪虹數褰辩‘瀹炲彲浠ュ甫鏉ユ渶娴婕鐨勭數褰变箣鏃呫
鍗″竷濂囪虹數褰变互鍏剁嫭鐗圭殑榄呭姏鍜屾儏鎰熸繁搴︼紝涓鸿備紬甯︽潵浜嗘氮婕鑷虫瀬鐨勭數褰变綋楠屻傝繖绉嶇數褰辩被鍨嬮氬父浠ョ埍鎯呬负鏍稿績锛岄氳繃缁嗚吇鐨勪汉鐗╁埢鐢诲拰鎯呰妭鍙戝睍锛岃╄備紬娌夋蹈鍦ㄦ祿閮佺殑鎯呮劅姘涘洿涓銆
鍗″竷濂囪虹數褰变箣鎵浠ュ傛ゆ氮婕锛岄栧厛鏄鍥犱负瀹冧滑鎿呴暱灞曠幇鐖辨儏鐨勫嶆潅鎬у拰缇庡ソ銆傝繖浜涚數褰变笉浠呬粎鍏虫敞鐢峰コ涓昏掔殑鐢滆湝鐖辨儏锛屾洿娣卞叆鍦版帰绱浜嗕粬浠鍐呭績鐨勬專鎵庛佹垚闀垮拰鍙樺寲銆傞氳繃缁嗚吇鐨勬儏鎰熸弿缁橈紝瑙備紬鑳藉熸繁鍒绘劅鍙楀埌鐖辨儏鐨勭棝鑻﹀拰鍠滄偊锛屼粠鑰屾洿鍔犵弽鎯滅幇瀹炰腑鐨勬劅鎯呫
鍏舵★紝鍗″竷濂囪虹數褰卞線寰娉ㄩ噸鍦烘櫙鐨勮惀閫犲拰闊充箰鐨勬惌閰嶃傛棤璁烘槸缇庝附鐨勮嚜鐒堕庡厜銆佹氮婕鐨勯兘甯傞庢櫙锛岃繕鏄鎮犳壃鐨勯煶涔愭棆寰嬶紝閮借╄備紬浠夸經缃韬浜庝竴涓鍏呮弧娴婕姘涘洿鐨勪笘鐣屼腑銆傝繖绉嶈嗗惉鐩涘磋╄備紬鏇村姞娌夋蹈鍦ㄧ數褰辩殑鎯呮劅姘涘洿涓锛屼豢浣涜嚜宸变篃鎴愪负浜嗘晠浜嬩腑鐨勪竴閮ㄥ垎銆
鏈鍚庯紝鍗″竷濂囪虹數褰辫繕甯稿父閫氳繃鎯呰妭鐨勫弽杞鍜岄珮娼锛岀粰瑙備紬甯︽潵鎰忔兂涓嶅埌鐨勬儕鍠滃拰鎰熷姩銆傝繖浜涙儏鑺傝浆鎶樹笉浠呰╄備紬绱у紶鍒烘縺锛屾洿璁╀粬浠瀵圭埍鎯呮湁浜嗘洿娣卞埢鐨勭悊瑙e拰鎰熸偀銆傚綋鐢靛奖涓鐨勭敺濂充富瑙掓渶缁堣蛋鍒颁竴璧凤紝瑙備紬涔熶細涓轰粬浠鎰熷埌鐢辫》鐨勯珮鍏村拰绁濈忋
缁间笂鎵杩帮紝鍗″竷濂囪虹數褰变互鍏剁嫭鐗圭殑榄呭姏鍜屾儏鎰熸繁搴︼紝涓鸿備紬甯︽潵浜嗘渶娴婕鐨勭數褰变箣鏃呫傚畠浠閫氳繃灞曠幇鐖辨儏鐨勫嶆潅鎬с佽惀閫犳氮婕鐨勬皼鍥翠互鍙婃儏鑺傜殑鍙嶈浆鍜岄珮娼锛岃╄備紬娌夋蹈鍦ㄦ祿閮佺殑鎯呮劅姘涘洿涓锛屾劅鍙楀埌浜嗙埍鎯呯殑缇庡ソ鍜屽姏閲忋
D. 邓超和一个外国女人拍的电影
片 名:《人间情缘》
踏上北京,黎小军一眼见得来到面前的是父亲黎昂和妹妹晓伍,不祥的预感扑面而来。
他问,妈妈呢?我妈呢!
晓伍失声哭出来。
这一夜,黎小军没回家。家,是甘家胡同?是部队大院?是八号院?是美国?
林子来了,这是他的发小,也是他的难友,更是他的兄弟。林子陪黎小军来到他母亲的墓碑前,林子知道,小军需要跟母亲倾诉。
坐在母亲墓碑旁的黎小军想到的是收养自己三年的甘妈妈;是在自己穷困潦倒时给自己饭吃的居委会边妈妈……
那是一个动荡的年代,父亲,一个老军人,被一纸调令派往三线。母亲,一位工厂的厂长正在面临批斗。于是,他被母亲送到了工人甘梨花家,他叫甘梨花——甘妈妈。甘梨花的女儿——甘露,她比黎小军小一岁,甘露叫他小军哥。
送别父亲那天,父亲说:“男人这辈子要过很多坎儿,没有人替你扛,万事靠自己。”父亲的这句话,伴随黎小军走过了一个个沟沟坎坎……”
母亲送黎小军去当兵,于是他不得不和甘露天各一方。 随着甘露下乡到甘肃,不同的生活却在不知觉中将他们拉开距离,但那块甘露倾尽所有,走出四十里的山路给他买下的宝石花的手表,黎小军始终珍藏着。
黎小军复员了,甘露追回北京。但黎小军知道青年点有个叫安在良的男孩儿四年一直在追求甘露。男人的自尊、母亲的反对、他犹豫了,残剩的相思已经不足以使他们下定决心,将彼此的未来联系在一起,甘露选择了离开。
之后,黎小军有了一份让人羡慕的工作,结识了一位相貌艳丽的女护士秦倩,但一场为了秦倩的械斗,他和林子被判三年劳改并失去了公职,家人和他断绝了亲属关系。
狱囚的黎小军病了,得了肝炎,狱医崔大夫给他出示了保外就医的证明。
无家可归,没有生活来源,黎小军住到了父亲单位分给他的一间平房里。在这里,他认识了居委会的边妈妈,边妈妈说:“从我做起,家里吃饭就给黎小军匀一碗,下饺子就给黎小军拨几个,烙饼就给黎小军剩一张,让他感觉到我们甘家口八号院居民委员会的温暖。”
这期间,黎小军遇到了查建英,部队文工团的歌唱演员。那是一个囚犯不能去爱一个革命军人的年代,黎小军为此再次被送回监狱。但随后的旧病复发,在崔大夫的帮助下,黎小军再次保外就医,查建英无微不致的关爱他,那是一段充满愧欠感的爱情,而这一切又让查建英感到莫名的不安,他们互相都活在了不安中……
生活难道注定就是这样的沟沟坎坎,周而复始吗?无望的黎小军永远带着的是那块宝石花的手表,茫然地漫步在北京的街头,直到他在街上遇到了一位请求帮助的伊莎贝拉,一个患有慢性绝症的美国女人。
也许是他那善良信诺体贴忧郁的一系列品德打动了伊莎贝拉,她认定了这是一位能够陪伴自己走完生命最后岁月的伴侣,她对他不求回报,一往情深……
黎小军接受了伊莎贝拉,也许是为了摆脱,摆脱已经经历着的一切,他出国了。
父亲不能原谅他的这种行为,家,离他更远离了。
在与伊莎贝拉的接触中,他感受到了亲情,学会了关爱别人。他开始懂得了像甘妈妈和边妈妈她们的母爱。为满足伊莎贝拉的心愿他与她结合了,陪伴她走完了她的人生之路。
当雨过天晴,黎小军和林子踏上回家的归途……他开始寻找善待生命的出口,他把自己余生精力投入到慈善事业中,经常帮助一些需要帮助的陌生人。
《人间情缘》分集剧情介绍
第1集
1969年夏天,十九岁的黎小军在甘家已经住到第三个年头。这天,甘妈妈的女儿甘露要听小军拉手风琴。小军闻言立即回家取琴。
在黎家,挨斗回来的邱琼默默地遮住臂上的伤痕。黎昂告诉妻子,派往三线的调令已经下达,他和女儿晓伍马上就要出发,临行来不及见小军最后一面。邱琼闻言流下眼泪,手忙脚乱地给儿子留下字条。一家三口赶往火车站。
回家取琴的小军见到字条,向车站一路狂奔……
黎家四口终于在月台相聚。父亲告诉小军,男人一生总要经历许多坎坷,万事要靠自己。
眼见列车载着父亲与妹妹远去,黎小军表示要搬回家陪母亲同住。邱琼立即喝止,并告诉儿子,自己即将面临隔离审查。小军望着母亲臂上的伤痕,无限忧虑。
半年后,小军和甘露在乐器厂门口等待邱琼下班。阮国庆和几位身着军装的青年飞车逼近,意欲调戏甘露。小军正待与对方争执,却看到母亲失魂落魄地走来。神志不清的邱琼凝视小军良久,终于认出了儿子,随即急忙与小军划清了界限。
望着母亲决绝而去的背影,心中积郁的小军捡起半截砖头扑向阮国庆……乐器厂的保卫干事立即冲出制止。阮国庆一伙骑车散去。
经过再三考虑,邱琼决定让儿子参军。懂事的小军答应了母亲,但心中却并不情愿。让他难以割舍的,除了母亲,还有青梅竹马的甘露。
小军决定临行前送甘露一件礼物,他想起了友谊商店里,那只甘露心仪已久的昂贵发卡……
与此同时,甘露也在为小军挑选着离别信物。为了给小军的风琴配上琴套,她来到理发馆,解开了美丽的长发……
第2集
黎小军卖掉风琴,给母亲留了一些钱后,立即去友谊商店买下发卡;甘露剪下长发,用卖头发的钱,为小军买了一只琴套。二人相约见面,望着甘露齐耳的短发,小军终于没有将发卡拿出……
西行的列车前,邱琼和甘家一齐送小军光荣参军。临别时,小军将发卡送给甘露,并叮嘱她一定蓄起长发。甘露追逐疾行的列车,却终于阻挡不了小军的远去。
小军的兵种是工程兵。新兵受训,竟和阮国庆分到一个排。二人分别担任一班和二班的班长。面对阮国庆的不断挑衅,小军一味的忍让,让班里其他战士难以接受。
战士小山东自作主张约阮国庆比武。深夜的土坡上,小山东很快将阮国庆打倒在地。紧要关头,小军及时赶到,责令小山东速回营房。小山东担心被强制退伍,听从了小军的告诫。
当干部们涌上土坡时,阮国庆已经狼狈不堪,黎小军却傲然屹立。二人分别受到处分。经过此事,阮国庆对黎小军愈发怀恨在心。
当小军的信寄到甘家时,邱琼也已在甘家等待多时。看着小军分别写给甘妈妈和甘露的信,邱琼心中的不悦难以掩藏。小军在信中与甘露相约,一个月后他利用惟一的假期,到十几里外的镇上与甘露通电话。
老乡秦伯家的鸡不见了,一直闹到工程兵连队。阮国庆抹着油嘴对黎小军说,你要倒霉了。很快,几根鸡骨在黎小军的饭盆中被发现…
证据确凿,黎小军百口莫辩,急怒攻心,态度越发强硬起来。考虑到小军一贯的良好表现,本欲从轻处罚的连长也被他的倔强所激怒,命令小军在院里罚站。
一夜过后,已经摇摇欲坠的小军仍然拒不承认。骑虎难下的连长下令关小军十天禁闭!
第3集
连长的训话在小军的晕厥中结束。高烧昏迷的小军几经治疗,终于转醒。善良的秦伯早已原谅了他,望着病床上憔悴的小军,心疼不已。
一场风波逐渐过去,迎接战士们的仍然是高强度的作业。阮国庆几次示好,均遭到小军冷漠回绝。
甘妈妈接到通知,一个下乡插队的名额分派到甘家。考虑到甘雨尙小,甘妈妈强忍心中不舍,安排甘露远赴嘉峪关。
小军心怀对甘露的深切思念,夜以继日地苦干,终于提前完成了艰巨的任务,获得一天假期。当他拖着沉重的双腿走过十几里山路,拨通了居委会的电话时,却只听到甘露的呜咽。甘露告诉他,自己马上就要远赴嘉峪关插队了。二人来不及互诉衷情,电话便被邱琼夺过……几经周折,小军和甘露终于找到机会说了几句贴心话。
邱琼告诉甘妈妈,她早已察觉小军和甘露的感情。她委婉而坚决地表示,二人并不相配。甘妈妈的自尊受到伤害,不卑不亢地表示绝不干涉孩子的情感。
甘露登上西行的列车,临行前仍然对小军牵肠挂肚。甘妈妈含泪将女儿送走,一路上,甘露闷闷不乐。车厢里,同赴嘉峪关的知青安在良默默关注着甘露。无微不至的关怀照顾,令甘露对其不再排斥。
在嘉峪关安顿下来后,甘露对安在良讲诉了自己和小军的感情。沉浸在相思之中的甘露,并没有察觉安在良眼中掠过的失落……
甘露接到小军来信,得知小军地下作业需要手表。安在良听罢,毫不犹豫地将自己的积蓄尽数拿出。
甘露拿着凑齐的钱,踏上了前往县城的四十里戈壁路……
与此同时,漆黑的隧道塌方,小军和其他战士的生命危在旦夕!
第4集
山坡上,连队展开紧急营救,附近的乡亲们也纷纷伸出援手。
黎小军点亮头灯,清点人数过后,发现牺牲了两名战士。局部的塌方仍在继续,小军紧急部署,由小山东带头,率队伍沿隧道缓缓向外移动。
再次埸方,小山东用身躯抵住落下的横木,让战士们逐一从身下钻过,自己却光荣牺牲了。
塌方堵塞了隧道,黎小军听到附近有挖掘声。奋力挖通之后,见到的却是同困隧道的二班。此时,又一阵猛烈的塌方袭来……
与此同时,遥远的嘉峪关,为黎小军买表的甘露还没有走到县城……
三个小时过去,隧道内的空气越来越稀薄。黎小军和阮国庆背靠着背,之前的恩怨,已经烟消云散。此时,小军想起了父亲的话:男人一生要经历很多坎坷,万事要靠自己。
再度塌方,阮国庆腿部受伤。小军背着他往相对安全的地点移动。阮国庆问小军此刻心中最想的人是谁。小军回答是甘露。说罢便缓缓合上了眼睛……
遥远的西北县城,甘露倾尽所有买下宝石花牌手表。为付邮费,甘露花光了回程路费,徒步踏上四十里戈壁路……就在甘露丧失意识,逐渐倒下的时刻,风沙中出现一个人影,正是牵着骆驼、迎了二十里路的安在良!精疲力竭的甘露终于昏倒在安在良怀中……
黎小军眼前出现朦胧微光,随后是嘈杂的人声。小军的意识逐渐恢复,他感到自己正被抬出山洞。放眼望去,周围是漫山遍野的战友和乡亲。
连队放假,黎小军来到川北兵工厂的门前。上楼的时候,小军瞥见一位白发老人正在扫地。小军在厂长办公室等待半晌,门开了,白发的扫地老人进来,正是父亲黎昂……黎昂决绝地和小军划清了界限。
作别父亲,小军来到嘉峪关,看到了与安在良相谈甚欢的甘露。
第5集
久别重逢,甘露喜出望外,小军却显得心事重重。回想甘露与安在良在一起的情景,小军敏感的意识到事态发生了变化。
深夜,相思难眠的二人坐在夜空下赏月,紧握对方的手,二人依稀寻回了往日的甜蜜。
此时,同样难眠的还有安在良,他担心原本属于自己的机会就要失去。安在良与黎小军彻夜长谈,他从容自信的态度让黎小军意识到,时间和距离会逐渐将甘露推向安在良。
清晨,当甘露捧着羊奶赶到小军住处的时候,安在良却告诉她,黎小军已经走了。甘露沿着小军离去的方向狂奔,却再一次没有赶上小军的脚步……
几个月后,提着行李的黎小军走出北京站,他复员了。黎小军首先来到甘家,却没有看到久违的甘妈妈。
回到家中,邱琼告诉儿子,已经托黎昂的老部下为其安排了工作,在电影厂做保安。
甘妈妈做了一桌丰盛的晚饭,没有等来小军,却等到了甘露的电话。甘妈妈含泪告诉女儿,小军已经复员了。甘露在嘉峪关寝食难安,决定立即赶回北京。天亮的时候,安在良已将甘露送上开往北京的列车……
黎小军请求母亲托人将甘露也调回北京,却遭到了邱琼的训斥。
甘妈妈想念小军,却没有勇气敲响邱琼的家门,只得在大院门口等候。正逢小军推车出门,小军一声亲切的招呼,让甘妈妈泪水纵横……
为甘露烦闷的小军骑车在胡同中闲逛,正逢两伙青年打架。情绪焦躁的小军喝退其中一伙,在另一伙的感谢和攀谈中,得知为首的青年叫林子。
小军与林子一伙相谈甚欢,主动提出请大家去莫斯科餐厅吃饭。小军喝得酩酊大醉,感到和这群兄弟在一起,心中畅快了许多。
第6集
回家之后,等待小军的是母亲无休止的牢骚。邱琼劝小军不要对甘露过于执着,不想喝得醉醺醺的小军却早已沉沉睡去。
甘露因中途下车方便,不仅错过了火车,还遗失了行李。望着疾驰而过的列车,心中万分焦急。
甘妈妈将小军约到家中,为两个孩子创造沟通的机会。可直到天色渐黑,却依然不见甘露身影。甘妈妈再没有挽留的理由,只得眼见着小军离开。
甘露披星戴月地赶回家中,适逢小军推车行至胡同口。二人相对半晌无语,黎小军这才领会了甘妈妈的苦心。甘露看着小军腕上的宝石花手表,百感交集,扑在小军怀中哭泣。小军约甘露次日到家中见面,决心郑重地请母亲帮忙调动。
第二天,甘露如约而至,在黎家经历了一场尴尬的会面。面对邱琼话里话外的刁难,甘露强压委曲,尽快礼貌地告辞。
甘露离开后,小军与母亲争执起来。邱琼反问儿子,是否真的决定与甘露过一辈子。小军闻言反倒犹豫起来。
几天后,邱琼通知小军已被电影厂录用。林子等人在莫斯科餐厅为小军庆贺。酒过三旬,小军向兄弟们倾诉了心中的苦闷。回家之后,小军再次要求母亲帮甘露调动。邱琼见小军决心已定,出于无奈,勉强答应帮忙托人。
甘露多日未归,安在良的电话追到了北京。甘露简短地告知正在办理回京手续,也许此后不再回嘉峪关……安在良放下电话,焦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一般
居委会每隔几分钟便叫甘露接一次长途。甘露难以摆脱安在良的纠缠,不禁心神不宁、坐立难安起来。敏感的小军早已察觉甘露的异常。甘妈妈想尽办法百般遮掩,却还是被小军接到了安在良的电话……
第7集
居委会,甘露无奈地再次接起电话。安在良问甘露是否因为黎小军而选择不回嘉峪关。甘露默认。安在良在电话中将多年来对甘露潜藏的感情一一坦白,并表示要呵护甘露一生。
甘露挂了电话,走出居委会。身后,电话铃仍然执着地响着……
黎小军来到居委会时,甘露已经离开。黎小军听到铃声迟疑地拿起电话。得知是黎小军,安在良让他转告甘露,如果三日内他在嘉峪关城墙上看不到甘露的影子,第五日便到北京接甘露。
黎小军回到甘家小屋,指责甘露脚踩两只船。说罢愤然离去。
甘露来到黎家,黎小军摘下腕表还给甘露。甘露告诉小军,这表是她走了四十多里戈壁路买的,差点因此赔上自己的性命。黎小军闻言心软。二人觉得能在北京相见已颇为不易,应该珍惜在一起的机会。
邱琼回家,看到黎小军和甘露,说已经托战友帮忙写了条子,看能否将甘露调回北京。看着二人欣喜的表情,邱琼冷静地告诫小军,一旦甘露调不回来,二人依然面临分手。
来到安置办公室,负责人一见甘露动了色心,对甘露动手动脚起来。甘露忍无可忍,狠狠地扇了负责人两记耳光。甘露平静地对安置办负责人说,感谢他帮助自己做出了决定……
从办公楼出来,看着黎小军一脸关切地迎上,甘露内心升起一阵酸楚。但她并没有将实情告诉小军。在饭店吃饭时,黎小军再次问起工作安排的事,甘露借故离开了……
甘露说想听黎小军拉手风琴,黎小军来到甘露家,一家人静静地听着悠扬的琴声。
此时,安在良推门走了进来,要将甘露接走。甘露含泪告诉安在良,其实她早已买好了回嘉峪关的车票……
第8集
黎小军并不知道,自己今后的命运异于常人的难测。如果与甘露在一起,也许会一辈子安居克己,但这样的生活却并非他的理想。送别甘露和安在良的小军,已经踏上一条前途未卜的道路……
没有甘露的生活依旧多彩,小军时常与林子等人在莫斯科餐厅欢聚,深得林子姐姐和其女同学的欢心。不久,好运到来,一位导演看中小军,邀其扮演一位美军少校。小军拿到一部正规的电影剧本。
小军向导演要来几张电影票,邀请朋友们看电影。人多票少,众人伪造了几张电影票,蒙混进场。在查票人员的呵斥下,大家狼狈地逃出电影院,却毫不影响年轻带来的愉快心情。
小军将演戏的好消息告诉朋友们。起初大家难以置信,直到小军拿出剧本,众人才欢呼雀跃起来,一窝蜂来到黎家。大家分饰剧本上的人物,嬉闹着为小军配戏。林子却表示小军并不像美军少校。在小军再三追问下,林子指出小军的鼻子不够高挺。
直到邱琼回家,众人作鸟兽散。邱琼告诉小军,父亲和晓伍即将回京。小军满心想着林子的话,告诉母亲要去医院整形垫鼻子。
黎小军独自来到医院,与分诊的护士搭讪,了解整形手术的相关情况。本以为会遭人反感,不想护士口罩上露出的一双美目,唯独对小军顾盼流芳。
小军介绍自己是电影厂演员,护士兴致勃勃地询问了拍电影的情况。二人你来我往相谈甚欢,直至医院下班小军也没有走进诊室,反而与护士秦倩约好一同回家。
当小军再次睁开双眼,已经是在医院的病床上。望着病床边笑意盈盈的秦倩,萧军早已忘记伤口的疼痛,感觉如沐春风一般。
医院内,秦倩彻夜守护,无微不至的照顾小军;议员外,她还在为难的应付着自己的男友——高干子弟大吉姆。
第9集
秦倩不断敷衍着霸道的大吉姆,同时又对小军的女性朋友充满妒意。望着为自己忙碌和吃醋的秦倩,黎小军春风得意。
小军和秦倩很快确立恋爱关系,闪电般如胶似漆。甜蜜之余,小军时常感到秦倩有些神秘,时而消失时而出现,并对自己的经历讳莫如深。
林子偶然撞见小军与秦倩亲昵的场面。他悄悄告诉小军,兄弟们曾为秦倩打过一架,并奉劝小军当心。小军闻言毫不在意。林子对小军说,家人已经安排他去当兵。想到兄弟即将分别,二人均感依依不舍。
秦倩终于和大吉姆提出分手。大吉姆坚决反对,并出恶言威胁。
小军出院,兄弟们到黎家为其庆贺,同时也为林子饯行。小军打电话邀秦倩参加聚会,听到的却是秦倩同事似有隐衷的支应。小军感觉有异,放下电话直奔医院。
医院里,秦倩遭到大吉姆威胁。二人纠缠之际,黎小军赶到。面对抉择,秦倩紧紧靠在小军身边。大吉姆愤然离去。秦倩将小军带回家中,告诉小军,自己家在外地,独自在京有诸多困难,只想找个可靠的人托付终身……
此刻,楼道里的电话铃声不断响起。秦倩一脸无助地望着小军。小军接听电话,接到大吉姆的挑战,二人相约在公园决一胜负。
正在收拾行李的林子接到小军电话,作别白发老母,与小辉等一众兄弟纷纷离家,四处集结人手……星夜赶往公园与小军汇
大吉姆率人赶到,当面便是一拳。埋伏在林丛中的兄弟们冲出,一场群殴不可避免……
凌晨,看守所内,小军从墙上唯一一扇小窗向外望去,天刚蒙蒙亮……
公安人员来到黎家。刚刚回家的黎昂接到通知,迅速赶往公安局了解情况……
第10集
拘留室内,眼见已经过了新兵集合时间,林子十分焦急,与同屋的羁押人员发生摩擦。二人势单力孤,又挨了一顿毒打。
大吉姆有很深的家庭背景,迫于压力,警方迅速定案。黎昂得知,由于案情性质恶劣,小军林子和小辉强制劳改三年。
虽然刑罚无法更改,但黎昂坚决要求见儿子一面。
见到黎昂,小军乐观地以为父亲是来接他出去的。黎昂告诉小军要强制劳改三年,让儿子坚强。派出所问黎昂是否签字。不签就表示断绝小军和家庭的关系;签了家庭就要受到诸多不良影响。黎昂毅然签上自己的名字。
拘留室内,林子喊人放他出去,他依然盼着赶快去当兵。与此同时,新兵站早已空无一人,只剩下林母孤零零地抱着儿子的行李。
邱琼听到儿子劳改的消息,立即歇斯底里。此后很长一段时间,神智均未恢复清醒。
茶淀劳改农场,黎小军觉得自己蒙受了不白之冤,一心想要上告。小军和管教谈,和其他一切能说上话的人谈,却始终无人理会。
最让黎小军难过的是,林子自从进了农场便一直躲着他,再没有和他说过一句话
黎小军因为劳改过于勤恳,致使其他劳改人员难以偷懒,逐渐招来旁人的记恨。
到了接待日,劳改农场四处洋溢着喜庆的气氛。黎小军也满心期望地等候家人探望。眼见其他劳改人员一一与家人会面,却唯独未见黎家来人。
第11集
晓伍到医院找秦倩,秦倩却不愿出面。晓伍只得带话说哥哥惦记秦倩。
邱琼精神失常越来越严重,家人束手无策。
黎小军的信寄到甘家,甘妈妈对小军十分关心,坚持让黎晓伍念给她听。从信中得知小军已经交了新女朋友,甘妈妈隐隐感到小军和甘家缘分已尽。
农场伙房丢失一般菜刀,教官紧急查铺,菜刀在黎小军床垫下找到了。所有人都知道这是大青陷害,但受苦的却是小军。管教罚他每日搬砖三万块,关小号十天。
黎小军为了排解心中的愤懑每天拼命搬砖,身体不适时咬牙硬撑,终于病倒。
崔管教回到农场,发现了大青的阴谋,将大青关进小号,接替黎小军搬砖。
崔管教告诉黎小军,自己为他的事到法院反映情况,但却没有任何结果,劝黎小军认命。
崔管教通知病床上的黎小军,他已患上肝炎,需要立即保外就医。让他出去后里女人远一些,不要再惹事端。
大院的武处长通知黎家小军保外就医,同时表明大院容不得劳改犯,黎晓伍的工作也将因此受到影响。
黎小军和林子小辉告别,二人鼓励他出去后和秦倩再续前缘。
崔管教告诉黎小军,保外就医的通知三天前就发到黎家了。但当黎小军走出劳改农场时,门外却空无一人……
回程的路上,崔管教驱车赶来。他见没人来接小军,特意赶来送他一程。崔管教叮嘱小军,不要因此感到失望,出去一定好好做人。小军充满信心地答应下来。
黎小军径直来到医院。秦倩一见小军立即惊呆。他告诉小军,二人已经不可能了……
第12集
黎小军亲眼看着秦倩和另一个男人相拥走远。远远地听见秦倩告诉那个男人,黎小军只是她的病人。
心有不甘的小军追到秦倩住处,秦倩承认对不起黎小军,但也告诉他,不是每个女人都会为了爱情结婚……
黎小军落寞地回到家中。晓伍见到哥哥非常高兴,母亲邱琼却因精神失常已经认不出自己的儿子,父亲甚至没有跟他说一句话……
吃饭时,邱琼痴痴地盯着黎小军,说,黎昂你多吃点,一碗面怎么够?小军在监狱里肯定比你吃得多,你再不多吃点,小军都把面吃光了……小军闻言,百感交集。
黎小军虽然身在家中,却时刻感到自己已被排除在家庭之外。渐渐地,他明白这个家已经呆不下去。晓伍找工作屡屡失败,正是因为政治面貌不清白——有一个劳教的哥哥。此番工作刚有眉目,亲人这一栏却还不知道该怎么填。
黎小军和父亲进行了一次谈话。小军只说自己是保外,并没说自己是因患上肝炎保外就医。父亲问起他和秦倩的事,叮嘱他以后看人要谨慎。
小军向父亲要来家中另一处住所的钥匙,他决定搬出去住,和家庭断绝关系,不再连累家人。父亲于心不忍,黎小军却对父亲说,是您教会我男人要承担责任。
黎小军回到家,从晓伍抽屉中取出大院秘书科的工作表格。在家人一栏,工工整整地填上父母的身份,并在自己名字后面,写上了已断绝关系。
黎晓伍进屋,看到这一幕十分伤心。
拿着妹妹给他的十元钱,黎小军头也不回飞奔出大院。
黎小军坐上开往电影厂的公交车,意外结识了歌唱演员査建英,二人相谈甚欢。黎小军来到原单位,想找份工作,不想却被人轰了出来。
第13集
小军来到昔日的工作单位,众人对其避之不及。小军向科长表达了自己的意愿,却遭到无情拒绝。
公车上,査建英远远望着黎小军。小军摸遍全身口袋,并没有找到零钱。犹豫再三,小军终于将十元全部家当放回兜里。不巧正赶上查票,小军被检票人员揪出,顿时感到无地自容。关键时刻,查建英站出,从兜里掏出一张车票,说这是黎小军的票,说罢晃了晃自己手中的军人证,为黎小军解了围。
下车后,小军坚持将车钱还给査建英。为破开十元钱,小军不慎上了小偷的当,最后的家当也被悉数卷跑。黎小军对小偷穷追不舍,不仅为了追回十元钱。他将满腔忿闷转向那个盗走他生活底线的人。渐渐地,小军感到眩晕,是疲惫和肝炎导致的体力不支,小军跟丢了小偷……
小军气喘吁吁地蹲下,一个狡黠的孩子走到他身边,说如果小军给他买玩具,就领他去找小偷。小军立即答应。孩子将他领到一所空房间内,小偷果然在此。小偷掏出刀子,小军反倒逼上前去,说有种扎死我,为十块钱搭条人命!小偷闻言崩溃,认错还钱。
黎小军捏着追回的十元钱,给孩子买了四块八的玩具。
黎小军找到査建英,双腿一软倒在竹椅上睡着了。醒来看到査建英还在,小军告诫査建英,自己患有肝炎,身上只有五块一角五分钱,还是个劳改犯保释犯。他让査建英离自己远一点。
甘家口八号院居委会内,管片民警小吴来与边大妈了解管片情况,说院内来了一个劳改保释犯。
部队小礼堂,査建英所在的文工团正在开会。散会时,冯团长要查建英留一下,并将国家级男高音徐健博介绍给査建英,让二人好好相处。
吴警官一边吃饭一边询问小军情况。小军从当兵的经历开始,如实汇报,眼睛却直盯着吴警官的面条。吴警官让小军每天写一份思想汇报,并且晚上八点之前必须回家。小军一一应承。
查建英和徐健博在部队大院漫无目地行走。徐健博提议为査建英表演自己独创的花腔男高音。
E. 关于当代美国电影~论文。。。。。。急!!!!!
美国电影中华人形象的演变
从现存的默片《娇花溅血》(Broken Blossoms)(格里菲斯 [D. W. Griffith]执导,1919)算起,美国电影塑造华人形象已有八十五年的历史。本文选择六部不同时期的美国电影,历史地分析、解读华人形象如何成为美国大众文化中种族、性别与政治冲突的体现。在二十世纪初,华人曾一度被塑造为热爱和平、与人为善的形象,如《娇花溅血》,但由于美国十九世纪末驱赶华人劳工后,「黄祸」意识的延续,好莱坞更热衷于将华人想象为对白人构成威胁的「野蛮的」他者,如《阎将军的苦茶》(The Bitter Tea of General Yen)(卡普拉 [Frank R. Capra]执导,1933)。到了中国抗战及欧美二战时期,美国宗教救世话语影响下的好莱坞及时推出了《大地》(The Good Earth)(富兰克林[Sidney Franklin]执导,1937)之类的影片,赞扬中国妇女的勤劳勇敢及对土地的「原始情感」。而冷战时期持续不衰的东方主义想象又投射出一批如《苏丝黄的世界》(The World of Suzie Wong)(奎因[Richard Quine]执导,1960)宣扬西方「白马王子」超俗爱情、东方女子感恩献身的神话故事。美国国内60年代起日益剧烈的种族冲突也使华人一时凸显成「模范少数族群」,「自愿」同化于美国主流白人文化,在银幕上演出了歌舞升平的轻喜剧,如《花鼓歌舞》(Flower Drum Song)(罗杰斯[Richard Rodgers]执导,1961)。作为难得一见反思西方中心的神话影片,《蝴蝶君》(M. Butterfly)(克罗嫩贝格[David Cronenberg]执导,1993)布下性别迷阵,揭露了西方男人的情感和身份危机,精彩地颠覆了西方冷战话语及东方主义的叙事模式。
美国电影中的华人形象可以作种种解读。按学者马凯蒂(Gina Marchetti)所论1:
好莱坞利用亚洲人、美籍华人及南太平洋人作为种族的他者,其目的是避免黑人和白人之间更直接的种族冲突,或逃避白人对美国本土印第安人和西班牙裔人所持悔罪及仇恨交加的复杂心情。
马凯蒂认为好莱坞电影的叙事运作方式是神话般的,利用多种故事模式迷惑观众,如:强奸模式、俘虏模式、诱惑模式、救世模式、牺牲模式、悲剧爱情模式、超俗浪漫模式及同化模式等。本文所分析的影片,都在不同程度上印证了这些好莱坞电影模式经久不衰的影响力。正因为如此,揭示了这些模式的意识形态内涵及其话语运作方式,对我们更深刻地理解好莱坞有着不可忽略的现实意义。
一 《娇花溅血》:种族危机与性别体现
《娇花溅血》讲述一位简称「黄人」(亦称「程环」)的中国人离乡背井到伦敦谋生,暗恋一位屡遭父亲蹂躏的英国少女的悲剧爱情故事。影片开头即明确表现东西方的文化差异。黄人到中国佛寺进香,祈求远赴他乡后的平安,但他一出寺庙,就遇上西洋水兵聚众闹事街头。东方的和平和西方的暴力一方面揭示了两种文化的差异,另一方面又体现了种族的性别定型。踏上异域后,黄人的行为与价值取向一直呈女性化,从而与爱尔兰拳击手巴罗所体现的西方男性化形成二元对立:前者为文弱、温雅的店铺伙记,后者为粗暴、强壮的酗酒工人;前者为浪漫的梦想家,沉溺鸦片,醉心审美,后者为施虐的父亲,折磨女儿露西而得快感。露西为黄人店中的东方精美物品而陶醉,黄人热心献出丝绸衣料,让露西得到前所未有的「家」的温暖。这一跨种族的恋情,威胁了西方父权中心的秩序,巴罗一怒之下鞭打露西致死。赶来营救的黄人与巴罗对峙,一枪击毙巴罗,将露西的遗体抱回店中,放于牀上,烧香超度,然后用匕首刺心自杀而亡。
马凯蒂指出《娇花溅血》标题本身透露了影片中「幻想」的施虐及拜物的本质:吉什(Lillian Gish)扮演的露西像一朵娇花,生长于贫乏之地,虽如期开放,但不可避免地被蹂躏而雕谢夭折2。在影片中,导演格里菲斯为强调东方(女性式的)的温文细腻和西方(男性式的)的蛮横粗暴,将黄人的牀铺同时塑造成一个战场和祭坛。黄人先是在牀边细心照料露西饱受创伤的心灵,然后在牀前尽力保卫露西不被巴罗带回家,最终又在牀边殉情自杀,完成了现世中不被认同的一段跨种族、跨文化情缘。由于格里菲斯在影片结尾时刻意营造香火萦绕的诗意氛围和黄人凝视露西遗体和匕首时的跪拜姿态,马凯蒂等西方学者认为黄人的自杀场景潜意识地表现了一种「恋尸情节」及视觉上的「性快感」,因此更为影片增添欲望和幻想的空间3。影片对这种欲望和幻想的定位也体现在露西身上:作为一个未成年的少女,她代表了一种超越性行为的,因此成为可望而不可及的纯洁女性。
正因为露西的纯洁,施虐的父亲成为《娇花溅血》被抨击的西方男性文化的掠夺形象。格里菲斯在影片中设置了两个象征性的「强奸」场面。第一,巴罗手持象征「阳具」的鞭子,鞭尾从他的腰间向前垂下,正面威胁着摔倒在地、面色惊慌的露西。第二,露西为躲避父亲,藏身在窄小的储藏间门后,而巴罗怒持利器,砸开门洞,破门而入,将露西揪出殴打。两个象征的「强奸」场景都表明了传统女性在西方专横的父权制度下的悲惨境况,也体现了影片的自虐—施虐的情节结构。
从性别的角度看,黄人所代表的是另一种当时可能令西方女性所倾心的男性美德,但却无疑是一种在西方被视为「女性化」的男性形象。勒萨热(Julia Lesage)称黄人为「浪漫的英雄」,一个倾向自审、谦卑、文弱、被动而终究无能的善良人。格里菲斯正是利用这个美学化的形象来表达一种道德观:「亚洲的文明及其利他的精神与欧美的非道德和粗糙相比而光彩耀眼。」4为了提高《娇花溅血》的美学地位,格里菲斯的影片在纽约市首映时,设计了一出由芭蕾舞演出的序幕,因此将影片定位于贵族及中产阶级才能欣赏的高级艺术品,而非当年移民众多的纽约人花五分钱便可观看的一般默片5。
不可否认,格里菲斯美化种族间的谦让和互容,在某种程度上是为了缓减他早年影片《国家的诞生》(The Birth of A Nation)(1915)中对黑人歧视的描写所造成的不良效果。这里,《娇花溅血》对东方文明的赞美本来为的是缓解西方社会的种族冲突,希望电影观众提高修养,认同高雅文化。但从电影史的角度看,格里菲斯在有意无意之间为好莱坞确定了男性华人在银幕上的一种典型的女性化形象,从此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 《阎将军的苦茶》: 性威胁与俘虏情节
当然,另一类众所周知的好莱坞男性华人形象与黄人的成另一极端——杀人不眨眼的军阀或土匪。在《阎将军的苦茶》里,专横跋扈的阎将军在中国目视无人,根本不把西方女传教士玫根的善意劝导放在眼里,当着玫根的面展示他下令集体枪杀战俘而毫不眨眼的绝对权威。不过,《阎将军的苦茶》转而刻意营造阎将军和玫根之间暧昧的情感游戏,因此有别于早一年发行的《上海快车》(Shanghai Express)(斯滕伯格[Josef von Sternberg]执导,1932)。
在《上海快车》中,同样杀人不眨眼的革命党首领是一位混血华人,在骑劫京沪快车后,对乘客中红极一时的西方妓女「上海百合」(迪特里希[Marlene Dietrich]扮演)垂涎三尺。为胁迫「上海百合」就范,他一方面威胁要用火钳弄瞎英国医生(「上海百合」以前的情人),另一方面强迫「上海百合」同车厢的中国妓女慧菲与他过夜。《上海快车》因此融合了好莱坞的强奸模式和俘虏模式,强调了华人对西方人的性威胁。按弗洛伊德的理论,瞎眼是男性去势的象征,而革命党首领用火钳烫伤一个德国鸦片商则意味着象征性的强暴占有之举。
《上海快车》的转折点是慧菲意外地复仇杀死了强奸她的革命党首领,从而解救了京沪快车上的「俘虏」,也完成了影片结尾处「上海百合」与英国医生的爱情梦。在复仇一场戏里,导演斯滕伯格以其特有的神秘场面营造,将华裔影星黄柳霜(Anna May Wong)扮演的慧菲的巨大身影投射到墙壁上,通过扑朔迷离的光影交错,重现了黄柳霜自《巴格达盗贼》(The Thief of Baghdad)(沃尔什[Raoul Walsh]执导,1924)之后所体现的阴险毒辣、深奥莫测的东方「龙女」或「蜘蛛女」的形象。但是,华人的性威胁一旦解除,《上海快车》即以好莱坞固有的白人之间的男女爱情大团圆结局。
回到《阎将军的苦茶》,中国军阀与白人女传教士之间的爱情则难以在常规的好莱坞模式中发展。影片开头,玫根初抵中国与她的白人未婚夫相见,不期在兵荒马乱中落入阎将军的行宫。与《上海快车》中的革命党首领相反,阎将军虽倾心玫根却不强加己意。相反,他让玫根尽其福音传教的义务,自由活动于行宫中,在情感游戏之间证明了最终是谁感化了谁。由于玫根轻信阎将军之妾,使阎将军军事机密外露,军火列车被打劫一空,从此阎将军丧尽权势,众叛亲离。
有趣的是,随着阎将军权势的削弱,他在玫根眼里的「文明」程度则不断增加,从一个野蛮的刽子手渐渐变成风度翩翩的绅士。阎将军的变化在玫根的一场白日梦中充分体现出来。玫根先是梦见阎将军以毫无浪漫色彩的游侠形象出现,这游侠酷似当时在好莱坞盛行(1926-52年间共出品四十六部)的侦探片系列《陈查理探长》(Charlie Chan)中女性化的陈查理探长,随后阎将军又以一副狰狞的、色情的傅满洲的形象出现,追逐玫根不放,使她从梦中惊醒。阎将军在玫根的梦中扮演了好莱坞假设的华人男性的两个极端:其一,善良但女性化或无性威胁的男子,如陈查理或早期的黄人;其二,阴险野蛮的恶魔,如傅满洲或1936-40年间影片《飞侠哥顿》(Flash Gordon)系列中要征服世界的华人奸臣「无情的明」(Ming the Merciless)。
玫根的梦既表达了好莱坞对华人男子形象二元对立的思维,也揭示了这种对立实际上来源于西方人内心的矛盾,一方面向往异国的奇情,另一方面又恐惧他者的威胁。与自己普通乏味的未婚夫相比,在玫根眼中的阎将军既是性威胁又是性诱惑,等到片尾阎将军人去财空时,玫根宁愿留下来服侍阎将军。她穿上阎将军赠送的丝绸中装,跪在阎将军跟前,但一切都已太晚了,因为阎将军此时已服毒自杀,面带性征服异族女性胜利后的欣慰而逝,留下玫根一人在遗弃的行宫里哀叹人世苍凉,命运叵测。
《阎将军的苦茶》在一些细节上回应了《娇花溅血》,玫根身着丝绸中装与露西相仿,而阎将军的自杀更与黄人相似。从象征意义来看,这两部影片——加上《上海快车》中革命党首领的遇刺——都证实了好莱坞叙事模式对华人男子至少是要象征性「去势」的欲望,即从银幕上根本除去华人对西方女子的性威胁。不难想象,好莱坞从此很少再编织华人男性与西方女性的爱情故事,取而代之的是西方白马王子征服东方美女的演绎不尽的缠绵情爱(如本文第四节将述)。
三 《大地》:农妇土地与原始情感
马凯蒂推测《阎将军的苦茶》将中国描述成「一个任何事情都可能发生的奇异、危险、混乱的地方」,为的是转移当年饱受经济萧条之害的美国观众的注意力6。这一推测也许言过其实,但数年后《大地》对中国灾荒和贫穷的渲染,的确可能给美国观众一种高人一等的自豪感:美国社会已经进入了现代化,而中国人却还在水深火热中挣扎。美国观众的自豪感还可以来自他们宗教救世的信仰:中国农民像美国建国初期的拓荒者一样,本着对土地坚定不移的信念,克服天灾人祸,建立属于自己的家园。《大地》改编自在中国生长的美国传教士后裔赛珍珠(Pearl S. Buck)的同名英文畅销小说,其中的基督教关联自然不言而喻。
《大地》中的中国农妇勤劳勇敢的形象,被称为是美国电影史上的突破,一改早先刻板的华人形象(如鸦片病鬼、滑稽厨师、洗衣店员等配角,及前文所提阴险妖女和野蛮军阀等主角)。影片描述一位农妇欧兰历尽千辛万险,生儿育女,勤俭节约,默默地帮丈夫种田持家,在荒年也坚决不肯卖地,而宁愿沿途乞讨到南方,维护了立家的根本,最后又为丈夫纳妾安度晚年。影片结尾,欧兰悄然病死,丈夫望着窗外的桃树,缅怀妻子而感叹:「欧兰,你就是土地。」厄尔林(Richard Oehling)认为影片中中国农民对土地的热爱是西方人无法想象的,只有在「原始的」中国才可以理解。厄尔林进一步指出,「《大地》使中国农民的形象变得真实可爱,成功奠定了后来40年代战争片中中国农民形象的塑造。」7诚然,另一部改编自赛珍珠小说的影片《龙籽》(Dragon Seed)(康韦[Jack Conway]与比凯[Harold S. Bucquet]联合执导,1944)同样渲染中国农民对土地的热爱,为了不让日兵收获粮食,他们自愿放火烧毁田园农庄,进山避难,让儿女加入游击队保卫土地。
《大地》代表的形象突破与时局有着密切的关系。一方面,日本的入侵使中国成为美国的盟友;另一方面,好莱坞接受《上海快车》和《阎将军的苦茶》等片在中国屡遭抗议而禁演的教训,在《大地》拍摄时邀请中国官员预审剧本,到中国购买道具,又在洛杉矶动用众多华人自愿者参与摄制8。虽然中国官方对完成的影片不尽如意,但雷纳(Luise Rainer)扮演欧兰的成功,使她荣获当年奥斯卡的最佳女主角大奖。值得说明的是,时至40年代,好莱坞明文规定男女主角不得由少数族群人扮演,使得白人演员为「扮黄脸」而化妆得奇形怪状,面目全非,丝毫谈不上甚么真实或美感。
四 《苏丝黄的世界》:白马王子与超俗爱情
到了放映《苏丝黄的世界》的60年代,「扮黄脸」现象已经结束,女主角已由华人扮演。这部东方主义色彩浓厚的爱情片描写美国白人画家罗伯特到香港寻求自我,爱上苏丝黄小姐,克服种族、阶级和文化的鸿沟,有情人终成眷属。苏丝第一次在轮渡遇见罗伯特即以不标准的英文宣称自己是「美琳」,一位富家「处女」。罗伯特进入九龙城,街道两侧拥挤的货摊、行人和车辆组成一幅东方主义视野中典型的杂乱无序的第三世界城市景象。这一景象令人回想起《上海快车》片头京沪快车被北京古城的行人和动物阻挡的景象,而时隔近三十年,两个景象都表示西方文明的视野对第三世界落后的无奈。然而无奈并不等同无能,在《苏丝黄的世界》里,罗伯特即肩负起改变东方落后无知的责任。他在所住旅店的酒吧里发现「美琳」原来名叫苏丝,是当地颇负盛名的舞妓。泼辣、迷人的苏丝,在罗伯特面前展示自己性感的身体。为了拯救苏丝「堕落」的灵魂,罗伯特请苏丝作模特儿,挖掘她所体现的东方美,从而逐渐改变了她个人形象的艺术品味。
《苏丝黄的世界》依据东方主义的典型话语模式,让罗伯特代表西方文明的视野重新解读「愚昧的」东方,创造出东方人所「不能理解」的「新」意义。一天,罗伯特惊讶地发现苏丝穿了一套在街上买来的昂贵的欧式服装,责怪她「没有任何美感」,装扮得像「下贱的欧洲街头妓女」,进而将苏丝脱个半裸,在银幕上演了一出脱衣舞。讽刺的是,罗伯特从来不曾为苏丝作香港街头妓女的中国服饰提出异议。更讽刺的是,他让苏丝穿上他为她购买的中国古装行头,将她装扮成西方人想象中的「东方公主」。这里,罗伯特重新「创造」东方,为的是强调自己的主体性:是他让西方的「艺术品味」在不知自身价值的东方女性身上「体现」出来。他将作为古装公主的苏丝绘入画中,从此创造出另一个比现实「更美」的苏丝,而丝毫不顾苏丝本人是否认同这种「美」的体现。
似乎单让罗伯特在艺术上「拯救」苏丝还不够,《苏丝黄的世界》又让罗伯特在影片高潮时演出了英雄救美的惊心动魄场面。苏丝与罗伯特同居后经常不辞而别,消失几天后才重返。心怀疑惑的罗伯特跟踪后发现原来苏丝有个私生子,寄养在山上的贫民窟里。适值香港大雨倾盆,山洪暴发,危及贫民窟。苏丝为救孩子,冲破警察的阻拦,冒雨奔向山腰。罗伯特紧跟其后,在钉蓬被洪水冲垮前救出苏丝,但孩子已不幸身亡。影片结尾时,苏丝在庙宇烧香为孩子的亡灵超度,答应同罗伯特移居美国,因此满足了白马王子的心愿。如果说电影中的孩子一般代表将来,那么苏丝的孩子代表的便是第三世界没有前途的将来。所以,作为第三世界贫困、落后的记忆标志,这位无辜的私生子就在好莱坞的超俗爱情故事里轻而易举地一笔勾销了,因为影片要观众憧憬的是苏丝脱离第三世界后与白马王子在西方世界的幸福前程。
五 《花鼓歌舞》:移民故事与文化异同
如果说西方中心的意识形态在以上分析的电影中都以主流话语的形式出现,《花鼓歌舞》则通过华裔移民主动认同美国文化的同化模式,表现西方中心的无所不在。这部改编自畅销百老汇歌剧的电影全部由华人扮演,通过爱情三角的价值设计和两代移民的观念冲突,既赞美了孝顺、贤惠等传统中国美德,又支持华人接受主流文化、享受现代文明的意愿。香港在影片中是美丽和她父亲非法移民的出发地,他们躲在船舱的木桶堆里漂洋过海来到旧金山。美丽自幼许配给他人,此行正是为践婚约。父女初到旧金山,人生地不熟,幸亏美丽灵机一动,在唐人街唱一曲花鼓歌,让有心人带见夫婿(一位开餐馆的花花公子)。但花花公子倾心舞女琳达,而琳达又爱慕吉姆。花花公子介绍美丽到吉姆的父亲家暂时居住,贤惠的美丽打动了吉姆恪守中国传统的父亲,使他有心为吉姆拉线,从而使吉姆陷入两难的三角恋。一次吉姆与琳达驱车郊游,琳达亲吻吉姆,让他享受「美国式的」爱情表示,但如同《苏丝黄的世界》中的罗伯特,内向的书生吉姆在咄咄逼人的新女性面前颇不自在。
《花鼓歌舞》不仅掩盖了当年美国日益剧烈的种族冲突,抹煞历史,粉饰太平,而且还设计了一个各取所需、皆大欢喜的大团圆结局。倾向中国传统美德的吉姆和美丽与沉溺西方物质生活的花花公子和琳达终成眷属,表示美国这个移民国家可以容纳各种趣味、各种理想。这一「融合」主题在另一首歌曲〈大杂碎〉中得以展示:美国社会就像美国人发明的中国菜「大杂碎」,蔬菜、肉类样样都有,而且味道不错。众人高唱〈大杂碎〉这首歌的场合是吉姆的姑姑宣誓加入美国籍的日子,其用心不言而喻。作为美国「新发现的」模范少数族群,华裔似乎避免冲突而追求融合,因此成为好莱坞同化模式的最佳选择。
不可否认,《花鼓歌舞》中歌舞升平的唐人街只是好莱坞自欺欺人的掩饰。在西方主流文化里,唐人街如同军阀混战时的中国,是暴力和危险的象征。唐人街这种恶劣的形象到了80年代仍未消解。《龙年》(Year of the Dragon)(奇米诺[Michael Cimino]执导,1985)即将纽约的唐人街描述成黑社会垄断、暗杀成风地狱般的社区,唯有一位改姓「怀特」(White意指「白人」)、愿为美国越战战败而「复仇」的白人警探孤军奋斗,对唐人街开战。受西方中心与东方主义话语的双重钳制,怀特先在一次餐馆枪战中「英雄救美」,但不久就强暴了美丽的华裔电视台女记者,进而肆意占用她的公寓进行反黑帮活动。怀特的行为再次证明「占有异国女人即占有异国土地」的殖民心态,只是《龙年》的异国就在纽约,而这「异国论」又进一步揭示,美国主流文化从未将唐人街视为美国本土社会的一部分。应该注意的是,80年代的美国华裔社会已渐渐成熟,华人社团联名向好莱坞抗议影片辱华,逼使《龙年》在公映时不得不在片头加上「纯属虚构」之类欲盖弥彰的遁词。
六 《蝴蝶君》:性别迷阵与身份危机
对西方中心的神话进行最彻底颠覆的影片之一是《蝴蝶君》。影片的故事在两条重迭的线索中发展:一是冷战时期东西方之间错综复杂的间谍战,二是东方主义话语中典型的西方男子征服东方女子的爱情游戏。这里说「游戏」,是因为东西方之间犹疑不定的性别—政治迷阵的最终结局,是东方仍然是谜一样地不可思议,而西方到头来自欺欺人,意欲征服他人却无情解构了自己。
影片开始,法国驻北京使馆外交官加利马尔在一次音乐会上被宋丽玲演唱意大利歌剧《蝴蝶夫人》的美妙歌声感动,爱慕之心油然而生,主动追求宋丽玲。宋丽玲不无嘲讽地提醒加利马尔,歌剧《蝴蝶夫人》之美是西方人幻想出来的美,不一定被东方人所认同。这部歌剧赞颂一位日本女子因美军情人离别后哀诉其思念之情,数年后发现情人已娶白人太太而痛苦不堪,殉情自杀,以完成一种坚贞不移的理想。然而,加利马尔无法从东方主义这种刻板的单向思维中自拔,自认是一位西方男子气十足的白马王子,理所当然地要征服才貌双全的东方美女。加利马尔几经周折后如愿以偿,占有了宋丽玲的身体,在文革中回法国后又惊喜地得知宋丽玲像《蝴蝶夫人》故事所述为他生了个孩子。当他们离别多年在法国重逢后,加利马尔惊讶地发现过去的一切都是骗局,宋丽玲原来是中国间谍,两人因此双双入狱。更惊人的是法庭宣布宋丽玲是位男性,丑闻公开后一时成为头条新闻。
其实,这一耸人听闻的间谍案取材于法国真实的故事,影片改编自黄哲伦的同名畅销舞台剧。彻底颠覆西方中心神话的高潮设在影片结尾,此时宋丽玲被法国驱逐出境,乘机回国,而加利马尔则在监狱里自演一出《蝴蝶夫人》后在极端痛苦中自杀。加利马尔的自杀场景意韵深远。他一边用录音机播放一曲哀怨的《蝴蝶夫人》,一边以蝴蝶夫人的扮相粉墨登场,面对走廊上观看的囚犯宣布:「我,加利马尔,就是蝴蝶夫人。」然后用破碎的化妆镜片自尽,而不知就里的观众还在为他精彩的表演热烈鼓掌。加利马尔自杀表演时的诚恳自白揭示了西方想象中的东方美女最终不过是一个幻想,一个可望而不可及的概念,这个概念促使西方男子追逐幻想中的东方,最后意识到这个终生期待的幻想不在异国,而在自身的表演中!加利马尔最精彩的自身表演也是他自我终结的时刻:他不再幻想占有蝴蝶夫人(他原先占有的蝴蝶夫人宋丽玲早已无情地欺骗了他),因为此时此地他自己已经成为蝴蝶夫人(一个永远不会欺骗他的「她」)。
加利马尔一生所窃取的间谍情报中没有任何一条比他生命终结时所发现的事实更真实:东方主义的完美男人(白种人)和完美女人(东方人)归根结底都不过是西方话语制造出的幻想。周蕾因此指出,加利马尔死心塌地地按这种幻想生活,以致走向极端而自恋自身(即自己的幻想)而死13。好莱坞故事的迷惑模式在影片《蝴蝶君》中绕了一大圈后回头颠覆了自己:西方男性(加利马尔)—东方美女(宋丽玲)—蝴蝶夫人(宋丽玲)—蝴蝶夫人(加利马尔)。换成性别表述,他(西方男性)所幻想的她(蝴蝶夫人)最终不过是幻想本身(他和她的一体性),西方中心内在的身份危机由此揭晓。
显然,影片《蝴蝶君》对西方中心的颠覆是从西方男性身体(自我中心)开始做起。苏内尔(Asuman Suner)认为,现代主义意义上的男性主体性表现在身体对自然的完全控制,一旦经历变化、变异后身体失控,男性就因边界的模糊或瓦解而恐慌,其主体性也濒于崩溃,所以《蝴蝶君》不妨作为后现代的恐怖片来解读14。由此看来,加利马尔—蝴蝶夫人二者的可互换性从根本上瓦解了东西两方和男女性别的界限,颠覆了西方冷战和东方主义的双重话语,对西方观众造成「恐怖」效果。影片《蝴蝶君》精彩地解构了「殖民女性」(既对女性的殖民和被殖民者的女性化)这一西方话语策略,出其不意地来一个男性殖民者(西方)自身的女性化,而且将后者作为西方殖民幻想的本质。颠覆的结果是,西方中心本身是空洞乏味的,西方(男性)的主体性是危机重重的,靠幻想东方离奇、美妙的故事(如《蝴蝶君》及其他本文分析的影片)来充实自己向往扩张的殖民和占有的欲望。
影片《蝴蝶君》表明,对西方而言,东方终究是不可知的。西方想象出的华人形象宋丽玲主动向西方中心交还了东方主义所要的幻想:完美的女人(东方情人)和蝴蝶夫人(悲剧美),但他(她)同时也让西方看到西方所不愿面对的冷战事实:「背信弃义的」中国间谍和危机重重的西方主体。宋丽玲因此同时体现了西方视野中东方的迷人(爱情)和危险(死亡),二者合力摧毁了加利马尔(自大、自负而自欺的西方代表)。不可否认,华人形象的这种双重性正是长期以来驱使好莱坞叙事欲望的一个动力:幻想他者,编造爱情,满足观众,扩张自我。在好莱坞的想象中,华人就像隐藏在奇观的面具背后谜一般的东方女人(华人男性因此必须女性化,从黄人到宋丽玲皆如此设计),既诱人销魂落魄又危及生命安全。但这奇观的面具本身也是好莱坞的虚构之一。面具背后并没有甚么隐藏的真实,因为这面具本身就是好莱坞的真实,或真实的好莱坞:一个奇观的造梦机器,不停地在种族、性别与政治的交错层面间虚构自己的故事。
并不是很完整,仅供参考,请自借鉴。
希望对您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