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有哪些推荐的台湾电影
谢邀!感谢关注奥斯卡,与你一起揭晓心中的谜底。
5、《卧虎藏龙》
豆瓣8.0分,将近20万人标记。李安导演带领中国电影走出国门,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
比起表面的刀光剑影,人心的情感和欲望才是李安要表现的江湖。再大的力量也无法化解的内心挣扎,李安却表达得风度翩翩、意境圆融。最好的武侠片之一。
台词:江湖里卧虎藏龙,人心里何尝不是?刀剑里藏凶,人情里何尝不是?
B. 台湾有没有拍过一些反应内战的电影,电视剧或纪录片
《古宁头大战》
制片:刘伯祺
导演:张曾泽
编剧:贡敏
摄影:钟申
剪辑:王其洋
音乐:骆明道
演员:王羽, 王道, 王珏, 梁修身, 杨群, 陈秋霞, 凌云
出品公司:中国电影制片厂
发行公司:中国电影制片厂
出品年:1980
1949年10月24日,人民解放军发动金门战役,因登陆船只数量匮乏,后援不继,至28日,解放军登陆部队三个团共9086人全军覆灭。台湾方面史称“古宁头大捷”。
本片于1980年夺得第17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剧情片录音和优等策划特别奖两项奖项。
黄埔军魂
制片:梅长龄
导演:刘家昌
编剧:邓育昆
演员:甄珍, 柯俊雄, 谷名伦, 车轩, 张美瑶, 恬妞
出品公司:中央有限公司
发行公司:中央有限公司
出品年:1978
1949年国民党退据台湾,在凤山恢复了黄埔陆军军官学校。连长教官江支森不求名、不求利,认真地以“铁的纪律、爱的教育”训练学生,上课时对学生严格要求,下课后将学生视如子弟。学生们都爱他又怕他。他的妻子绣春亦热爱他的事业,照顾着他的 每个学生,经常请学生到家中作客。为了让学生无拘束地在他家度周末, 他竟离家徜徉在校园里。原是胆小的学生刘志良,在江支森的教导下自觉锻炼自己,得知母亲病逝,却因在校组织同乐会,不能回家送终,在晚会上演唱悼念慈母一曲,声泪俱下,感动了全校师生。以后他成为该校的校长。顽皮的周浩庭也在转变,后来成为少将军官。三十多年间,江支森的官阶只从中尉升到中校。他虽没有子女,却受到学生的敬爱。在他退休离校时,校长带领全校师生,隆重地列队为江支森夫妇送行。
柯俊雄凭借本片于1979年夺得第16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剧情片男主角奖
《八二三炮战》一片楼上已有朋友提及,不再重复。
台湾所拍摄的战争影视剧多为抗日题材,内战题材数量极少(素材匮乏),内容扎堆于两次金门作战,新意不多。
推荐一部《皇天后土》(白景瑞导演,柯俊雄、秦祥林、胡惠中主演),虽说本片不属内战题材,但作为一部站在台湾角度上拍摄十年WG题材的影片,别有一番意味。
C. 台湾80年代电影有哪些
1981年侯孝贤拍出第一部长片<就是溜溜的她>,他独树一帜,大胆运用长镜头而造就出的独特视觉风格,后来则成了他电影作品的一项重要标记。随后他又推出了<在那河畔青草青>(1982年)他在这种复述青春与童真的过程中,他仍然没有放弃其惯有的长镜头视觉模式,悠长而沉闷,所以并没有人给他下过一个肯定的结论。而到了1984年则有了转机,随着他拍摄技术的日臻完善,作品<风柜来的人>推出后,使他获得了空前的好评,此时舆论界才算是首肯了其固守的电影艺术表现形式,一些国际国内的奖项,也给他的事业带来了巨大的转机。
<风柜来的人>所呈现的是一个平静、悠闲的渔村景象,主人公阿清和同伴们成天无所事事,他们看白戏、赌博、逞勇斗狠。终于有一次,他们把事情闹得太大,而被警方惩戒,于是结伴离开风柜——这个澎湖列岛中的一个小岛,他们栖息的家,来到了光怪陆离的高雄,一切都变了,他们对这个城市感到茫然、陌生、焦虑和恐惧。在两种生活状态的切换中,侯孝贤的想传达的心绪是不言而喻的。
对于孩童和少年时代的那种幻梦般的执迷,是这个时期侯孝贤电影的一大创作特点,即使是一些细琐闲杂的小趣,他都会以一种近乎偏执的距离和角度,去倾注自己情怀与关注。希望——失望,失望——希望,那种沾染着稚气面对着成长体验的情结,成为他早期作品里最重要的基调。也正如他自己所体验的那样:“莫如一个俯瞰人世的旁观者。温暖,但带着距离,所以更需要绝对的清醒。”
从<儿子的大玩偶>(1983年)中对宠溺娇纵的享受,到<冬冬的假期>(1984年)里对自然与社会、生活与现实的初步领悟,侯孝贤总是在利用着孩子们的视觉与思考,来发掘并且披露现实生活背后的一些创痕与阴影。充满了彷徨与无奈的岁月里,人们已经越来越习惯于拙劣地过活,然而孩子们却是无辜的,他们的眼睛中居然也衍生了不知所措的神色。人们都在找寻着奔忙下去的理由,那么又有谁来为孩子们解释清楚,那些他们根本看不太懂的林林总总,究竟都是在为了些什么。
<童年往事>(1985年)中,这种微妙的情结仍旧在继续着,不同于以往的是这种情结似乎已经有所依托,其实这种依托的端的和源头,则更多是来自于他自己一些成长经历。又是一个兀长的镜头给过来,我们看到那少年(侯孝贤)精赤着脚站在芒果树下,整个街道非常寂寥。远远传来脚踏车吃力轮转声,声音如此微弱,分不清脚踏车从哪里来又要往哪里去。树下面是一个独立世界,有人出来转一圈,一会儿又不见。坐在树上的少年侯孝贤清醒地感受到微热的风,安静的蝉声,人的活动 。他突然感到寂寞。好像时空整个凝结在那里……
我们在<童年往事>里,看到的是自己幼年时候玩耍过的游戏,蹲在门口等大人回来的经验,吃到一根雪糕的喜悦……这些琐碎的、平淡的,似乎只会吸引小孩子的情节累积起来,渐渐地打动了我们身边每一个人的内心世界。
从<恋恋风尘>(1986年)中的顾盼与滞等,到<尼罗河的女儿>(1987年)中的徇徇不羁与突然死亡,我们忽而发现了侯孝贤对于爱情观念的一种决绝与虚妄。而<<悲情城市>(1989年)的涌现,就已经把他那决绝的哀与乐、生与死的情结,完全地超越了童真与爱情的零碎表白。故事中再现了那个幻灭的时代,男与女、大与小、老与少,都混沌在一种从无奈到绝望的状态里生存着。与其是说那个令人痛至决绝的城市充满悲情,莫不如说是人们对自己命运与前途的焦虑与绝望,生离——死别,死别——生离,或许在这种伤情的故事里,唯一能令人畅释心胸的画面,也只有那长镜头下的远山近水……
陶醉在长镜头的古典写实形式,或许会是侯孝贤今生今世都无法放弃的情怀,而对于现实生活与田园野趣的执迷,也源自于其写实个性下的完整经验。而杨德昌的电影作品也在秉执这种特质,但是他这种写实的特质却与侯孝贤的乡土田园气韵截然相反,他把故事的触角牢牢地扎在了台湾城市的最深处,总是在揭批着那些披着改良外衣的生活与人性,揭开人性最卑微、最晦暗、最阴冷的最底层。
与侯孝贤一样,杨德昌的电影作品也启始于那些孩提时代的意趣与感悟。在最初<光阴的故事——指望>(1982年)中,他并没有过于偏执地坚守批判与怀疑的态度,而仅只是对于懵懵懂懂的青春,作了一次最委婉、最浅显、而又是最单纯的解读。女中学生淡淡的相思,在含蓄和缓慢的画面中给予呈现,既没有伤害,也没有冲突,只有那留存在记忆中的一幕幕可供回味的瞬间,在细腻的呓语声中向你委婉道白。道白这无奈的青春,体会这“光阴的故事”。
在随后的<海滩的一天>的创作中,这种天真、烂漫的情怀忽然原离了他的视线,一股迷惘而空虚的落寞情结,弥盖了他对爱情与生活的幻梦与憧憬。故事的调子饱涵着沉重,那种原离了生活环境,而又揭示着现象的侧面写实,把一种对人性的怀疑推到了观众们的面前。身在那个物欲横流的年代空洞而虚伪的社会环境下,人际关系足逐渐变得疏离、冰冷,任何情感与允诺都显得无比苍白而毫不可信。这个疏离、冰冷的人际关系链条,紧禁地捆绑着彷徨在那个时代、那个社会的每一个年轻人,爱没有了希望,恨也就无所谓痛快,生活自然而然地也就被搁置到了一种更加极端、更加边缘的状态。
这个疏离、冰冷的人际关系发展到<青梅竹马>(1985年)与<恐怖分子>(1986年),则成为更教人恐惧悲观的软弱道德行为,大都会五光十色的物质环境,只会更加剧这些个人的绝望与无助。<海滩的一天>毕竟在剧终时成就了两个独立而成熟的女性,而到了<青梅竹马>和<恐怖分子>,死亡、空虚的概念却展开了更为悲观的结论。到了<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1991年),更是延伸了<恐怖分子>的社会败德和软弱人性的“共犯”控诉。小四的杀人行为,被拓宽为六十年代台湾社会的封闭,以至于对纯洁、真诚的扼杀。如此看来,若说杨德昌是一位当代台湾社会道德观察省思者,也并不为过。
D. 求一部老电影应该是六七十年代拍摄的的 好像是台湾的
台湾故事片,共3部:《亡命少主》《鬼面忍者》《少主复仇》
出品时间是1982年,武术指导是李海兴,并在本片中担任配角。片子主演罗锐,鹿峰(扮演反派boss双贺贯天锤),江生(瞎尊者),李海兴(忍者角川),陆仪凤(角川艾子)。
故事是讲桃花三忍者的老大跟日本公主私奔并生下主角,后由于日本宫廷斗争,忍者集团全面出动,追杀公主及其可能继位的少主儿子。鬼面忍者就是主角的老爹,戴着铁面具,他被忍者集团的首领用某种药物控制了。忍者集团的首领用两柄金锤,号称“双贺贯天锤”,他和鬼面忍者并称是最强的忍者。主角修行了日本武功“迷踪七番天”以后,和他老妈日本公主、老爹鬼面忍者以及女主角几个人合力对抗双贺贯天锤,最后打败了他。电影里表现了很多忍术,看起来挺新鲜的,武打场面也不错,主角身体素质良好,肌肉发达,动作到位,打起来很漂亮。他主演了很多忍者电影,如《东方巨龙》、《影子军团》、《猛龙煞星》(《忍者在美国》)、《忍者在中国》、《忍武者》等,虽然都是小成本制作,但场面火爆,值得一看。他的缺点是演技不行,这可能是一直不红的原因之一,后来做武术指导还不错,有《羞羞鬼》等作品,指导的动作挺好看。鹿峰和江生是张家班弟子,早期跟随张彻拍的《五毒》、《残缺》等片子很有知名度。
E. 有谁知道,谭咏麟早期的台湾电影
台湾,1979年~1982年,国语电影时期
1978年 因乐队日渐走红,钟镇涛因形象良好被台湾片商看中,受邀赴台湾拍摄电影《小城故事》,温拿乐队发展因而受到影响,成员开始无所事事并被迫分头发展,谭咏麟签约香港无线电视拍摄《天虹》,次年初出版第一张个人专辑《反斗星》,1979年,谭咏麟签约台湾永升电影公司,前往台湾拍摄电影,合同期三年,乐队两员主将分头发展,温拿乐队即告无声明解散,期间钟镇涛也在台湾长期拍电影,1981年温拿其他成员亦相聚台湾,合拍影片和灌录唱片。
电影列表之影片顺序并非准确,很多时候是几部影片同时拍摄,谭咏麟均为领衔主演。
年代 类型 片名 香港片名 其他主角 电影中谭咏麟演唱的歌曲
1979 爱情喜剧 忘忧草 (爱的童话) 林凤娇
1979 爱情喜剧 花伴舞春风 林凤娇 插曲:陪我去寻梦
1979 爱情喜剧 结婚三级跳 (天生一对) 陈秋霞、归亚蕾
1980 爱情喜剧 一对傻鸟 (恋爱反斗星)林青霞、秦汉、陈秋霞 主题曲:无名
1980 爱情喜剧 工读生/暑期工读生(学生哥)应采灵 主题曲:这一刻多轻松 插曲:弹起来!唱起来!、寻找
1980 历史故事 误我青春三十年 (三十诱惑)周瑞舫
1981 爱情喜剧 欢喜冤家 林凤娇、陈友 主题曲:无名 插曲:又见面
1981 搞笑喜剧 乌龙行大运 (鬼马五福星) 温拿五虎、沈雁、张盈真 主题曲:乌龙行大运
1981 搞笑喜剧 东追西赶跑跳碰 彭健新、叶智强、胡冠珍 主题曲:一二三四跑跳蹦
1981 爱情喜剧 吾家有女初长成(佻皮俏冤家)彭雪芬 主题曲:无名
1981 社会讽刺 假如我是真的 胡冠珍、向翎 谭咏麟凭此片荣膺台湾第十八届金马奖影帝
1981 爱情喜剧 窗口的月亮不准看 (错体情) 胡冠珍
1981 恐怖 疯狂女煞星 陆小芬
1981 恐怖 霹雳大妞 (神勇女煞星) 银霞
1982 喜剧 百分满点 胡冠珍、刘梦燕
1982 恐怖 迷离幻境/惊魂风雨夜(凶劫) 林凤娇、张盈真
1982 恐怖 冷眼杀机 陆小芬
1982年合同期满,谭咏麟收拾行李回香港,发展电影和歌唱事业。
F. 有没有台湾拍的抗日战争电影或电视剧
1、《梅花》
电影介绍:
《梅花》是一部由刘家昌执导,张艾嘉,谷名伦,柯俊雄等主演的战争电影。影片于1976年上映发行。
讲述了在中日战争末期的台湾,一个小混混(柯俊雄饰),在目睹全镇人奋力协助中国政府对抗日军后,大彻大悟,决心做个顶天立地的中国人,最后以身殉国。
G. 请问台湾有没有拍过抗战题材或解放战争的电影
义胆忠魂
H. 台湾的历史影片
日治时期
日治时代台湾自制日语电影《莎勇之钟》,李香兰主演第一部在台湾拍摄的电影是1907年2月日人高松丰治郎率领日本摄影师等一行人在全台湾北、中、南一百多处地点取镜的《台湾实况绍介》。电影内容涵盖城市建设、电力、农业、工业、矿业、铁路、教育、风景、民俗、征讨原住民等题材[16]。第一部台湾人制作的剧情片《谁之过》于1925年由刘喜阳、李松峰等人组成的台湾映画研究会制作。不过即使剧情片,仍有相当多的影片。具有政治宣传的作用[17]。
1908年,高松丰治郎于台湾定居,开始在台湾北、中、南七大都会建戏院放映电影,并与日本及欧美的电影公司签约,建立制度化的电影发行放映制度。1924年后,台北的放映业者由日本请来一流的辩士(电影说明者),电影放映业愈加蓬勃起来。1935年10月,日本领台40年举行台湾博览会,以及隔年台北与福冈间开辟航空通运,这两件事推化造就了日治时期台湾电影放映业的鼎盛时期[17]
民国时期
台语电影兴起
主条目:台语电影
台语电影《旧情绵绵》,洪一峰主演。1955年,麦寮拱乐社歌仔戏团团主陈澄三与何基明导演合作,拍摄该团的拿手戏《薛平贵与王宝钏》,成为二战后第一部台语片,一直到1981年最后一部台语片《陈三五娘》为止,历经了二十多年的台语电影时代。根据统计,台语片的总产量将近两千部,产量最多时一年高达120部作品问世。《薛平贵与王宝钏》在当时台湾社会引起大轰动,皆创下当时票房纪录,[18],引来一窝风的台语歌仔戏跟拍风。
健康写实电影
1960年代,台海情势逐渐稳定,中央电影公司提出健康写实的制作路线,兼顾欧美写实主义电影下,聘请李行拍摄《蚵女》与《养鸭人家》两片。两片均颇叫好叫座。[16]。
60年代末期,知名导演李翰祥来台发展,并香港电影技术带进台湾。此阶段所拍电影类型除了初期的黄梅调,尚有历史宫闱片《如西施》及文艺片,其中以琼瑶原著为蓝图者占了8部。
胡金铨与新武侠片
1960年代,香港卲氏公司开始制作新派的武侠片,其中的两位主要导演胡金铨与张彻后来都来台湾发展。胡金铨于1967年为联邦公司编导武侠片《龙门客栈》缔造了绝佳的票房纪录[19],从此武侠、功夫、武打类型的电影成为台湾电影的主流之一,直到80年代才没落。胡金铨的电影发挥中国京剧的特色,结合弹簧床与吊钢丝的特技,运用蒙太奇电影手法,使得武打动作快速俐落,动静收放形成视觉韵律。
功夫片兴起
1971年,香港嘉禾公司推出李小龙主演的功夫片《唐山大兄》及次年的《精武门》均在台掀起一股功夫热潮,而台湾武侠主流自此就转化为功夫片、武打片继续在台湾流行。接著张彻在卲氏公司幕后支持下,于1974年率奇子弟兵姜大卫、狄龙等来台成立的长弓公司,也让功夫武打片,成为当时台湾电影的要角。
爱国政宣电影
1970年代中期之后,开始了一段台湾电影的爱国政宣片时期,如《英烈千秋》、《大摩天岭》、《战地英豪》、《女兵日记》、《八百壮士》、《梅花》、《笕桥英烈传》、《望春风》、《香火》、《黄埔军魂》、《成功岭上》、《源》、《皇天后土》、《假如我是真的》、《辛亥双十》、《血战大二胆》等。
除此,叫特殊的片种则有如《汪洋中的一条船》的自我勉励写实片及如《一个女工的故事》的文艺片。
学生电影类型
之后,李行、宋存寿、屠忠训等导演拍了一些如《小城故事》、《早安台北》、《候鸟之爱》、《欢颜》等清新的小品。之后,导演林清介则在《一个问题学生》卖座后,连续拍摄相同类型,以学生生活为主题的学生电影,这些类型电影包括《学生之爱》、《同班同学》、《男女合班》、《台北甜心》、《毕业班》等。而这波电影尚有《拒绝联考的小子》、《年轻人的心声》、《不妥协的一代》。此阶段学生电影成为台湾新浪潮电影出现以前的重要台湾电影类型。这些低成本独立制作方式,也让新导演有了拍片的机会。事实上,台湾知名导演侯孝贤也在此阶段接拍了《就是溜溜的她》、《风儿踢踏踩》等两部片子。
台湾新浪潮电影的兴起与没落
台湾电影“现代主义”化,可说是始于三支短片合而为一的黄春明原著改编电影-《儿子的大玩偶》(片中另有《苹果的滋味》、《小琪的那顶帽子》)。除了部分禁演引发的《台湾电影宣言风波》外,中影公司大胆启用新人拍摄乡土文学作品,也是确立台湾电影新浪潮的主因。事实上,于《儿子的大玩偶》之前,中影已先启用杨德昌、柯一正、张毅、陶德辰拍摄了《光阴的故事》,《在那河畔青草青》与《小毕的故事》。这些电影也促成了台湾电影的新风貌,更因票房卖座,让台湾新电影成为主流[16]。
《儿子的大玩偶》制作完成后,突破当时台湾政治与电影保守势力的抵制,于舆论、口碑与市场的支持下,为往后台湾电影的创作自由创造一片天空。其后,包括侯孝贤、杨德昌、张毅、万仁、柯一正、陈坤厚、曾壮祥、李佑宁、王童等也确定了以导演为主;形式新颖、风格独特、意识前进的台湾新电影。
一般来说,此波新浪潮电影中较重要的作品计有《风柜来的人》、《海滩的一天》、《看海的日子》、《老莫的第二个春天》、《玉卿嫂》、《油麻菜籽》、《童年往事》、《我这样过了一生》、《青梅竹马》、《杀夫》、《恐怖份子》、《恋恋风尘》、《桂花巷》。
该新电影绝大多数是由台湾政府所属的中影所投资拍摄,主要的推动者为中影主事者明骥与中高阶层的小野和吴念真。此三人,可说是促成台湾新电影的主要功臣,也对当时低迷的台湾电影产生重大影响[16]。
在此影响下,台湾业内原本拍摄商业电影的导演见状,也将此潮流引进商业电影境地,此种以乡土小说为类型的商业电影,计有《金大班的最后一夜》、《在室男》、《嫁妆一牛车》、《孤恋花》、《孽子》等。不过因为产量毕竟有限,1980年代台湾电影仍以如许不了主角的喜剧,与其他如著赌博片、犯罪片的商业电影。
另一方面,因为香港电影的成功,让台湾舆论上也开始出现对台湾新电影的批判声音。以艺术电影为主轴的台湾新电影的支持者与反对者逐渐壁垒分明,此因素,让集体的台湾新潮流电影方朝终于1980年代末期结束[16]。不但如此,在票房也大为失利。不过,相对的,此艺术电影,却同时间大受国际影展与各国艺术电影市场上的欢迎。
I. 有谁推荐几部七八十年代的台湾老电影
台湾老电影:
《搭错车》1983年
《望海的母亲》1986年
《鲁冰花》1989年
《金大班的最后一夜》1984年
J. 台湾第一部故事片是那一年的什么影片
由於台湾迷的一首怪绅士电影主题曲的启发,引起我的兴趣。对於什麽是台湾的第一部电影,不同的资料有不同的看法,....。下面这一段的看法好像比较不一样。
.....
台湾华语电影的正式开端,是在1925年。这一年,一群电影爱好者,刘喜阳、郑超人、张云鹤和李松峰等人成立了「台湾影画研究会」。其中任职台湾总督府的李松峰,透过教育会电影部在美国芝加哥购得一部摄影机,再请刘喜阳担任编导,拍摄了台湾人自己制作第一部故事片《谁之过》。
由台湾影画协会拍摄的《谁之过》,以及之后由文英影片公司拍摄的《情潮》,在票房上都不成功。1928年,「江云社歌仔戏班」受日本连锁戏的影响,在歌仔戏中穿插放映《杨国显巡案》和《江云娘脱靴》。这种新形式的做法轰动一时,票房的成功也令剧团能够继续维持下去。
连锁戏的成功使张云鹤和李松峰等人得到启示,再次集合一群电影爱好者,成立「百达影片公司」。1929年,他们拍摄了第二部由台湾人制作的故事长片《血痕》。这部侠义爱情片是仿效了当时中国的"神怪武侠片"而制作的。在公映的时候,空前盛况,卖座非常成功。
1931年,日本侵华,台湾也被迫进入备战状态。在文化上,日本对台湾严加管治,再加上资源缺乏和人材不足。所以在1931年至1937年间,台湾只生产了五部电影,而且还是以台日合作方式拍摄,由日本人当导演的。五部影片当中,《鸣呼芝山岩》和《荣誉军夫》是日本殖民者的政宣片;《怪绅士》是侦探片、《义人吴凤》是传记片、《望春风》则是一部爱情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