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国产大片 > 简爱电影中文黑白

简爱电影中文黑白

发布时间:2023-06-10 21:21:22

❶ 《简爱》电影哪个版本好看

《简爱》1944,舞台剧版
主演:奥逊·威尔斯 / 琼·芳登 / 伊丽莎白·泰勒
最粗鲁的罗切斯特和最美最程式化的简爱
最早的版本,泰勒在里面演小海伦。因为最早,所以表演程式化、看起来像舞台剧,故事没有细节,琼芳登似乎只有一种表情。着火后,罗切斯特直接从老房子里走出来,后来眼睛还渐渐复明。
《简爱》1971,台词版
主演: 乔治·斯科特/苏珊娜·约克
最硬派的罗切斯特和最显老的简爱
因为邱岳峰和李梓配音先入为主的缘故,总觉得这个版本的台词最好,事实上也是这样。中文配音版本是另一种形式的再创作,和英文版台词都有很大不同。里面的所有演员和其他版本相比,年龄都是偏大的,罗切斯特、简爱、梅森姐弟、圣约翰都是如此,圣约翰和不像其他版本那样略去。失明的罗切斯特住到芬丁,最终的对话非常精彩。
简爱离开罗切斯特时,他喊了10声“简”,撕心裂肺。
《简爱》1996,经典版
主演:威廉·赫特 / 夏洛特·甘斯布 / 安娜·帕奎因
最忧郁温柔的罗切斯特和最倔强的简爱
“简,你真是个很奇妙的人,简直不像人世间的生灵。我爱你就像爱自己身上的血肉。我爱你,说你爱我。”
扮演简爱的夏洛特是戛纳影后,虽然样子不大好看,但倔强的表情还是有简爱的味道。里面的细节设置很好,包括小时候海伦和简爱的感情,海伦给她带回面包,简爱为红发的海伦画像。因为太美好,所以当海伦去世时就感觉特别心疼。
几个版本比较起来,这是最忧郁最温柔的罗切斯特。
里面的简爱一走,罗切斯特骑马去追,但格雷斯普尔把家中点燃了,罗切斯特只好赶回,救火中他的一只眼睛瞎了。简爱继承了叔叔的遗产,成了有钱的妇人,她感觉到心底里发出的罗切斯特的呼唤,于是回到桑菲尔德。

《简爱》2011,偶像版
主演: 迈克尔·法斯宾德 / 米娅·华希科沃斯卡
最帅的罗切斯特和最像小男生的简爱
这个版本去年去美国的飞机上看了几个镜头。法斯宾德的罗切斯特是最帅的,但罗切斯特太帅的话,就不是罗切斯特了,法斯宾德演了个牛仔版的。简爱却像个小男孩,两个看起来非常不配,感觉不到20岁的年龄差距。特别是简爱的大脸,看着非常不舒服。男女主角不登对的话,电影没法成功。
为了迎合年轻观众吧,这个版本走偶像路线,除了罗切斯特,圣约翰、梅森姐弟都很年轻漂亮。

❷ 黑白片的简爱是谁主演的哪一年拍的里面演小简爱和海伦的事谁

简爱 Jane Eyre
类 型: 爱情 / 剧情
导 演: 罗伯特·史蒂文森 Robert Stevenson
编 剧: Charlotte Brontë
约翰·豪斯曼 John Houseman
主要演员: 奥森·韦尔斯 Orson Welles
琼·芳登 Joan Fontaine
Margaret O'Brien
佩吉 安 加纳 Peggy Ann Garner
萨拉 奥尔古德 Sara Allgood
约翰沙顿 John Sutton
亨利·丹尼尔 Henry Daniell
阿格尼丝·穆尔黑德 Agnes Moorehead
上映日期: 1944-10-4
国家地区: 美国
根据英国女作家白朗蒂最著名的经典言情小说改编,描写贫困出身的少女简爱得到一个机会离开孤儿院到神秘古堡中当小女孩的保姆,本来以为可以重享人间温情,不料男主人爱德华洛微斯特个性暴燥,行事神秘,令到她的感情饱受折磨。当爱德华决定另娶新婚夫人时,简爱黯然离开古堡。但在她惊闻古堡失火烧毁,而她所爱的堡主已变成瞎子之后,又忍不住重投爱德华的怀抱。数十年来这本小说曾四度搬上银幕,其中以罗伯特.史蒂文森导演,奥森.威尔斯和琼.方丹主演的这个版本表现维多利亚朝代的浪漫迷离气息最成功,演员搭配亦佳。

❸ 小说《简爱》共有几个电影版本:

《简·爱》电影海报《简·爱》小说自问世以来就不断被搬上舞台和大银幕。电影人对这个故事颇为热衷,半个多世纪以来,伴随着7、8个版本的《简·爱》影片的诞生,不同的电影人在各自的作品中用自己的角度阐述对作品的理解,同时也推动了这部经典名著在全球的普及。其中最早的一个版本是40年代好莱坞拍摄的黑白片《简·爱》,奥逊·威尔斯扮演罗切斯特,琼·芳登扮演简·爱,那时还是童星的伊丽莎白·泰勒在片中扮演简·爱在孤儿院的小伙伴海伦。

第二个版本是由英国奥米尼公司制作的电视电影,拍摄于1970年。由扮演过巴顿将军的乔治·司各特扮演罗切斯特,苏珊娜·约克扮演简·爱。这也是中国观众最熟悉的一个版本。1979年曾被引进国内公映。上海电影译制厂的大师们,如邱岳峰和李梓的配音,给这个版本增添不少光彩。影片精彩的对白及优美抒情的主题音乐曾广泛流传。第三个版本就是这部拍摄于1996年,由法国、意大利、英国联合拍摄的彩色版本,由擅长拍摄文学名著改编电影的意大利电影导演弗兰科·泽费雷利导演,在这之前,他曾成功改编了《罗米欧与朱丽叶》。

演员方面,威廉姆·赫特扮演罗切斯特,夏洛蒂·盖恩斯伯格扮演简·爱,阵容也是相当强大。加上苍凉静谧的英国荒原,神秘诡异的古堡,阴郁迷离的气氛,整部影片将一个维多利亚时代哥特式的爱情故事演绎得凄美动人。“你以为,我因为穷,低微,矮小,不美,我就没有灵魂没有心吗?你想错了——我的灵魂和你一样,我的心也和你完全一样……我们站在上帝脚跟前,是平等的——因为我们是平等的!”听到这句对白,相信许多众多的心灵中都会泛起回响的波纹。不美的人也可以有很美的爱情,如果她像简·爱一样,爱情会使她变美。

❹ 《简爱》的不同电影版本各有什么特点哪一部最好

每个人对于最好的评价标准不一样,所以无法作出哪一部最好的结论,不同版本特点如下:

71版的整体氛围塑造最好,特别是人物的对话、情感刻画最细腻,但是女主角太老;96版女主气质好(不愧是得奖的),但是对话、情感都没表达好,很突兀。

如果是为了原著,推荐去看1944年版的《简爱》,虽然是黑白映像,但是男女主之间感情的拿捏,眼神的欲忍欲迎,灵魂的碰撞诸此,个人觉得这版处理得最好。

整部电影的节奏也是很自如跌宕的,虽有些删减,但仍保有原著的情感意味,很贴切。(琼·芳登真的是我见犹怜了,个人觉得这版的简爱最有气质了。)

如果是为了养眼,可以去看看2011年版的《简爱》,这部电影无论是取景,还是演员的颜值都颇高(特别是男主,迈克尔的爱德华应该是所有版本里最帅的了),整部电影较好地呈现了十九世纪英国庄园风光,但采取的是倒叙手法,所以电影不太流畅。

加之个人认为这版的男女主之间的情感发展有些莫名,也少了原著所要表达的灵魂交流。

83版是最忠于原著的,人物外形,配音,场景,意境都非常接近原著。

《简·爱》(Jane Eyre)是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创作的长篇小说,是一部具有自传色彩的作品。

该小说讲述孤女简·爱自幼父母双亡,寄养于舅母家,备受虐待,后被舅母打发到孤儿院去。孤儿院环境恶劣,但她顽强地活了下来。毕业两年后,简应聘去当家庭教师谋生。

主人罗切斯特性格忧郁、喜怒无常,但经过较长时间接触,简发现罗切斯特心地善良,为人正直、刚毅,渐渐对他产生了感情。

当他们在教堂举行婚礼时,简痛苦地发现,原来罗切斯特有一个疯妻。简悲伤地离去。后来,与她离散多年的叔父病故,遗赠给她巨额财产。因不能忘情于罗切斯特,她重回故地,才知数月前疯女人纵火而死,罗切斯特为救她一只眼睛被砸了出来,另一只眼睛发炎也看不见了。

简立刻去向他倾诉衷情,两人终缔良缘。后来,罗切斯特在伦敦医好了一只眼睛,和简·爱生下了一个男孩。

《简·爱》中简·爱的人生追求有两个基本旋律:富有激情、幻想、反抗和坚持不懈的精神;对人间自由幸福的渴望和对更高精神境界的追求。

这本小说的主题是通过孤女坎坷不平的人生经历,成功地塑造了一个不安于现状、不甘受辱、敢于抗争的女性形象,反映一个平凡心灵的坦诚倾诉的呼号和责难,一个小写的人成为一个大写的人的渴望。

❺ 《简爱》电影中文版

《简爱》在线观看地址:
http://movie.inhe.net/121/1049/media/553.html

更多详情:
http://post..com/f?kw=%BC%F2%B0%AE

❻ 有一个版本的《简 爱》,黑白的,还是小时候看过的,是哪个版本不是1970年的。

关于1944年黑白版《简爱》
-
《简爱》(Jane Eyre,美国,1944),根据英国十九世纪著名的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小说改编。导演罗伯特·史蒂文森执导,奥森·威尔斯和琼·芳登主演的这个版本表现维多利亚朝代的浪漫迷离气息最成功,演员搭配亦佳,在气氛的营造上,颇能表达出原著里所含的歌德小说传统。但导演却扭曲了简爱的个性,剥夺原著引发妇女共鸣的极重要因素。史蒂文森对简爱童年孤独不屈个性的诠释大致忠于原著,但长大后的简爱,却显得过份柔和屈从。她在奥森·威尔斯所饰的罗切斯特的霸气下,就像默默躲在一旁等待主人垂怜的小可怜。原著中影响简爱最深的是代表女性力量的坦波儿小姐。但她却在电影中被删除掉,被代表父系价值观的里弗斯医生所取代。缺少了原著中充分的女性意识,电影中简爱不愿成为罗切斯特情妇的原因,已令人分不清是出于独立精神还是传统道德观的影响所致。而电影删除简爱离开罗切斯特以后,在生活与情感上达到完全独立自主的情节,也使观众不禁怀疑,她再回到罗切斯特身边,是因为走投无路还是出于自由意志抉择的结果。

❼ 小说《简爱》共有几个电影版本:

五个
简·爱 Jane Eyre (1934)
导演:
克里斯蒂·卡本纳 Christy Cabanne
主演:
Richard Quine
Lionel Belmore
Aileen Pringle
类型:爱情 / 剧情
更多外文片名:
Jane Eyre l'angelo dell'amore
片长:62 min
国家/地区:美国
对白语言:英语
发行公司:Alpha Video Distributors Inc.
上映日期:1934年8月15日 美国

简·爱 Jane Eyre (1944)
导演:
Robert Stevenson
主演:
奥逊·威尔斯 Orson Welles
琼·芳登 Joan Fontaine
类型:爱情 / 剧情
更多中文片名:
简爱
片长:97 min
国家/地区:美国
对白语言:英语
发行公司:ClassicLine
上映日期:1944年2月3日 美国

简爱 Jane Eyre (1970)
导演:
Delbert Mann
主演:
Susannah York
Jeremy Child
Helen Lindsay
类型:剧情
片长:110 min
国家/地区:英国 / 美国
对白语言:英语
发行公司:British Lion Films Ltd.
上映日期:1970年12月 英国

简爱 Jane Eyre (1983)
导演:
朱里安·埃米亚斯 Julian Amyes
主演:
提摩西·道尔顿 Timothy Dalton
泽拉· 克拉克 Zelah Clarke
类型:爱情
片长:UK:30 min (11 episodes) / USA:239 min
国家/地区:英国
对白语言:英语
发行公司:CBS/Fox
上映日期:1983年10月9日 英国

简爱 Jane Eyre (1996)
导演:
佛朗哥·泽菲雷里 Franco Zeffirelli
主演:
朱利安·费罗斯 Julian Fellowes
琼·普莱怀特 Joan Plowright
夏洛特·甘斯布 Charlotte Gainsbourg
类型:爱情 / 剧情
片长:116 min
国家/地区:法国 / 意大利 / 英国
对白语言:英语 / 法语
发行公司:Aquarius TV
上映日期:1996年2月9日 西班牙

❽ 简爱黑白电影 演员

简·爱》是2011年焦点电影公司出品的一部美国爱情片,由凯瑞·福永执导,由迈克尔·法斯宾德、米娅·华希科沃斯卡、杰米·贝尔等联袂主演。影片于2011年3月11日在美国上映。影片改编自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同名小说,讲述一位从小变成孤儿的英国女子在各种磨难中不断追求自由与尊严,坚持自我,最终获得幸福的故事。

米娅·华希科沃斯卡 饰 简·爱

迈克尔·法斯宾德 饰 罗切斯特

朱迪·丹奇 饰 费尔法克斯太太

杰米·贝尔 饰 约翰·里维拉

霍利·格林格 饰 戴安娜·里维拉

塔姆金·莫昌特 饰 玛丽·里维拉

❾ 求电影简爱,双语有字幕版(中英对照),最好是1996年版

你下载个风行 在里面搜就行

❿ 简爱中的对白翻译

由电影《简爱》说开去
上世纪80年代,电影《简爱》,貌不惊人、不卑不亢的简爱戴的帽子成了多情女子模仿的对象,尤其是城市姑娘和女大学生。简爱帽乍一看并不好看,但越看越有魅力。当年流行的简爱帽常用绢、纱等材质做成,颜色多是粉红、浅黄、浅绿等。帽子的帽檐像一个过了极限的大帽盖,从两耳向后渐窄,到脑后就没了帽檐,帽盔则很高、硬挺。帽子的整个外形在流线形中呈现出棱角。在帽盔和帽檐的结合部,一般会缚上一条二指宽的彩带。
1980年后,与时装配套的女帽,如法式帽、卡洛帽、水浪边帽等,受到欢迎。这类帽的式样很多,如皇后式、骑士式、圆顶式、蘑菇式、钢盔式等。1990年初,不少帽店还从国外进口各种款式的装饰淑女帽,如法式女礼帽、日式女帽、卷边式女帽、航空小姐帽、阔边帽等。这些装饰帽,多为西式女帽改制。
进入21世纪,帽子戏法已经被酷爱时尚的人们玩得风生水起。充满青春活力,给人轻松、自然印象的运动帽,像当年的栽绒棉帽一样受到两性老中青三代的喜欢。一种用毛线、绒布、呢料、麻料等各种不同质料做成的圆盘帽,因为几乎适用于各式各样服装的搭配组合,也成为老少咸宜的物件。
此时,人们选择帽子更多从装饰角度考虑,帽子的功能性几乎退居到了最后。具有画家色彩感的贝雷帽,外形小巧而带点俏皮,因为可随着服装气氛来调整帽子的佩戴位置,不论是歪着戴,或是中规中矩的正面戴,都相当出色,从而受到女子的宠爱。许多年前,那种灰不溜秋没有任何美感的鸭舌帽,今天被重新拾起,摇身成为不可忽视的魅力元素。
就在一阵RAP风吹起时,毛绒帽忽然满街跑了。这种带着一点幽默感的毛绒帽达到了取暖又有型的作用。更令人惊奇的是,男人们也成了毛绒帽的粉丝。于是乎,在需要或不需要保暖的季节里,时髦的年轻男人女人会头戴各种款型的简易毛绒帽子,出没于城市的大街小巷。帽子不再有性别。
影视剧影响深 鸭舌帽正角儿变反角儿 人人爱国防绿 真军帽孩子群中惹是非———
CHANEL的创始人夏奈尔曾说过:“帽子是人类文明开始的标志。”当一个赤身裸体的模特戴上一顶宽边帽子时,她便与现代文明画上了等号。
在中国的一段时期,帽子是身份的象征,帽式的单一,体现了公众单一的价值观念与身份诉求。上世纪80年代,全国人民清一色的服饰格局被打破后,女帽率先开始变换花样。进入本世纪,随着服饰个性化、多元化思潮的涌动,许多帽式又成了人们的共爱。
上世纪50年代,全国上下基本上不兴戴帽子。旧款式帽子一律被废弃,新款式帽子可供选择的品种又太少。
50年代初,曾经流行了一阵蓝布六角帽,穿列宁服的女干部几乎毫无例外地要以它配套。后来,蓝布、扁平圆形的帽盔,前边以布袼褃做一月牙形遮檐的工人帽,被军人、工人、干部、学生共同爱戴。只不过在颜色和帽徽上加以区别,灰色的多为干部帽,蓝色的多为工人帽。中国引进它时的官称叫做“前进帽”。
旧时,国民党的特工人员常用这种帽子遮挡前额,再戴上大墨镜挡住面孔,所以这种帽子又被称为“特务帽”,但共产党的地下工作者也戴它,它就又有了另外一个名号“列宁帽”。50年代后,戴这种帽子的以铁路司机居多,矿工次之,于是它便有个形象的称谓“工人帽”。又因其造型,得名“鸭舌帽”。
中国人头上戴一顶鸭舌帽,被称作伊万诺夫式。只要沾上一点儿苏联的边儿,似乎就代表苏维埃精神,就意味着是一个“布尔什维克”。
后来,戴鸭舌帽成了电影中国民党特务的单一模式,一戴就会被人戏称为特务,鸭舌帽也就不大招人爱了。50年代末,苏联与中国交恶,中苏关系的恶化导致了苏式服饰退出中国舞台。
“文革”时期的大街小巷,到处都能看到戴军帽的。那时,为了追求帽子的“型儿”,半大小子们很认真地在帽子里面撑上纸板儿。为了表现一种“帅”劲儿,一些男孩还要在帽顶上沿着缝儿,用手指转着圈地捏,直捏到帽子看上去挺挺的,有种“大檐帽”的感觉。
女学生、女青年也时兴戴军帽。头发长的就把头发都塞进帽子里,似乎戴上军帽就神气了许多。
在商店里,买顶像军帽的帽子并不难,而搞到一顶真正的“国防绿”军帽,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因此,同样戴军帽,也能分出高低来。有真军帽,也有假军帽。即使是真军帽中,又有布军帽和将校呢帽之分。
一段时间,学校里时有抢军帽的事情发生,甚至有为军帽打架、流血的。这种风潮一直持续到70年代后期。
1956年夏,出现了以白咔叽布做成的六块瓦式的圆帽,周围加了宽檐用以遮阳,被称为“太阳帽”。又因为帽檐略呈卷状,被称为“荷叶帽”。但随着“服装改革”,这种帽式就让给了学龄前的儿童和婴儿吧
火车头帽又叫雷锋帽,曾经是代表一个时代精髓的帽子。因为头戴火车头帽、乐于助人、大公无私、舍己为人的化身——雷锋的画像挂满了全国各地。
火车头帽最初是部队军人冬天戴的一种麻绒帽,属于军队制服。从50年代开始,迅速在全国各行各业盛行开。
火车头帽是机制帽,一般是黑色、蓝色或者绿色,硬质帽盔,麻绒护耳,护耳上缀有宽宽的带子,以便在下颌处系紧。由于它的造型比老风帽等帽子好看,又适应不同脸形,所以那时在基本没有什么选择余地的男人世界中,火车头帽有着很强的吸引力。
在文化与物质同样匮乏的“文革”年代,冬季最时髦的装束是将校呢服装,头顶上的时髦则是栽绒帽子,以棕色居多。这种帽子除了颜色与军棉帽不同外,式样一样。除了帽盔,两侧和后脑还有一圈可翻上翻下的护耳部分。但无论天气多寒冷,年轻人帽子的绒耳朵总是被整齐地收上去,而不放下来,这样才显得有英气,显得“一不怕苦,二不怕死”。
由于这种帽子比较实用,在当时适应的年龄范围很宽,一个家庭从爷爷到孙子三辈人都戴这种帽子。在为数不多的几种棉帽式样中,栽绒帽算是中等水平。
70年代初,一顶灯芯绒面料的栽绒帽5块多钱。为防止弄脏帽里儿,不少人在帽里垫一个白色的帽衬,为的是好拆好洗,一个帽衬2角。
另有一种棉帽,样式与栽绒帽没有太大区别,是布面的,没有栽绒,价格也低,而比栽绒帽高级的是羊剪绒帽和毛皮帽,戴的人并不多。
翻开许多老照片就会发现,上世纪50至70年代的工作照上,常有女性戴着白布帽的形象。这种帽子形状是圆顶,周围一圈较宽松,沿边可以用线绳抽起来,松紧根据自己的头围决定。
最多见的戴白帽形象是纺织女工,不仅有在机器前的情景,而且出席各种会议甚至上街游行,大都头戴这种小帽。
上世纪60年代起媒体上出现的女劳模,大多都戴着圆顶白布帽。不光纺织女工如此,连售票员、保育员、清洁工、饭店服务员、精密仪器车间的女工等,一律这样打扮。一时,这种帽被统称为女劳动帽。戴这种帽的形象也被认为是可敬的劳动妇女形象。这既区别于烫发别发卡的资本家太太,又区别于髻罩髻的旧时代家庭妇女,而且还不同于鬓边插朵鲜花的村姑村妇。
女工们以头戴白布劳动帽为光荣,大凡照职工合影时,几乎全体都戴上帽子,以体现强烈的团队思想,也许这就是那个时代人们头脑中的企业形象设计意识。被领袖、领导接见时,更不会忘记戴上劳动帽,因为戴上劳动帽自然就标志着自食其力,标志着是国家的主人。
80年代以后,白布劳动帽的使用范围越来越小,各行各业出现了形形色色的帽型。仅售货员就因各商家要强化自己的广告形象而专门设计帽型,所以一店一样,什么颜色都有,什么帽形都敢戴。有家商厦,将女售货员服饰设计得如同国民党女机要员。随着职业装由革命化向时装化发展,白布劳动帽的风光也就不再了。
服饰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和民族的历史沿革是息息相关的,不同历史时期各具有特色。同时电影善于从日常生活的各种关系、民族和社会传统中吸收其最典型的营养,把它抽象为符号,反映出时代、民族和社会特征,因此电影中的服饰不完全是历史的再现,而是特定时期的符号。这时电影表达的某种意念时会自觉或不自觉地产生双重或多重意义,造成不定向的指涉和更为复杂、矛盾的结果,那么服饰本身也具有了一定的社会意义

浅谈电影与服装艺术设计
服饰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和审美情趣的载体,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服饰标志着一个民族的审美情趣的高低,而电影则传递着所演示的民族的穿衣文化,所以谈到电影我们当然应该谈谈服饰文化了。服饰在影视中作为一种传达信息的外在媒介与文化符号,无论在气氛营造还是对于人物心理的象征以及文化学意义上的指称都是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影视文化作为一种意识形态,无可厚非,而意识形态从来都是代表一定阶级的经济利益和政治主张的,从来都是具有民族性、倾向性的。尽管每一部影片所展现的服饰文化形态、内涵各不相同,但是其中包蕴的文化阐释大体是相通的。电影场景中,我们很容易从导演的精心安排的角色服饰中得到某种信息的暗示,在导演表达的空间的拓展之中,观众所获得的除了直接的感官感受之外,更多的是一种文化上的角色暗示。因此作为一种角色形象包装的最基本元素,服饰在这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银屏上人的角色远离戏剧性和人为性的同时,依靠服饰这一充满符号象征性的外来道具,具有了某种补充、附加意义。下面笔者将以一些具体的实例,从服饰对角色心理表达与形象塑造上、服饰色彩带给人的视觉冲击、服饰对场景的烘托与营造、以及服饰本身所具有的文化及社会学意义四个方面来分析服饰在影视作品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一、服饰在影视中对角色心理的表达与角色形象和塑造上的视觉功效
影视中的服饰是根据剧本和导演对剧中的人物和事情的描写、刻画而进行设计的。影视服饰不同于舞台上的戏曲服饰,戏曲服饰经过几百年的沿袭旧制已成为人们认可的塑造舞台人物的一种外在手段。影视服饰忠实于生活,设计依据就是生活,到生活中进行社会调查,成功的服饰设计能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是丰富电影语言必不缺少的一部分。影片中的角色服饰的构成不是中国传统服装基本元素。为了营造超级视觉效果,吸引现代大众的眼球,在角色服饰设计上,要在形象的塑造和角色的心理表达上能给观众带来视觉上的功效,我们设计师不能不做出认真的思考。
服饰对人物内心世界的直观化和象征化上,与作为一种对角色心理的外在化表达的媒介相比,在影视中服饰更多时候被应用在对角色的形象的塑造与衬托上。曾经依靠电影《卧虎藏龙》获得奥斯卡最佳艺术指导奖的香港著名影视美术指导叶锦添在该片中的出色表现是最好的说明,正是依靠着他在服装、造型等方面的匠心独运,才营造出这部具有中国古典山水意境的武侠杰作,同时借着这个机会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传统兼顾具有创新的浪漫美学风范。在《花样年华》中,我们忽略了张曼玉不再年轻的脸庞,却醉倒在她妖娆身体衬托车繁花似玉的旗袍上,影片中二十六件旗袍的花色面料各有巧妙,纤细合度的裁剪,在形象视觉上使张曼玉这位金马影后时而忧郁,时而悲伤,时而大度,每一件旗都揭示了女主人的心理,在影片中她不停的换衣服,换不掉的却是女人柔美成熟的气质。在影视中有些过度的泛滥造型往往让人产生一种思维的误区,认为服装在对人物的塑造上便是扮酷,事实上作为角色出场时观众接受到的最直接与最直观的元素,服饰对人物形象的树立与深化所起到的功效远远是其它道具无法比拟的。
二、服饰色彩在影视中对受众的视觉冲击功效
服饰色彩在影视之中占据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它虽然只是色彩这个大概念中的一小部分,但是少了它,影视作品就等于少了灵魂一样,它的运用向我们传达的震撼,远不可用言语所能沟通的。不用色度的色彩可以唤起与人们生活经验相关的各种联想。色有冷暖两个体系:红、橙、黄等色可使人联想到阳光、火焰、灼热的金属、火热的土地等,称为暖色;青、蓝、紫等色可使人联想到水、冰、寒冷的夜空、凉爽的浓荫等,称为冷色。在色彩的感受中,人们对色的冷暖感受最为鲜明,由于暖色容易引起兴奋,使人产生活跃、扩散、突出的感受;冷色则趋向于抑制,使人感受到收缩、退避、宁静,因此在影视色彩的处理中,可利用色冷暖特性构成情绪色彩,并与其他的造型因素,声音因素相配合,表现出更为复杂的情绪含义。
感觉生理学早已证明,色彩是富于主观性的感觉。所以电影艺术家总是把色彩看作是有助于深刻表达作品思想的一种手段,看作是从情绪上感染观众的一种重要的造型因素。电影中的色彩应该比现实生活更高,更完美,更具有感染力和艺术魅力。它连同景物同周转环境的色彩搭配和变化来洪托整部影片的色彩。从而塑造人物,表现人物的性情。如《阿甘正传》中,让我印象尤深的是阿甘在影片中经常穿一件浅色的土米色的裤子、黑色的皮鞋。剧中有一幕正是阿甘身着这身经典行套在静静林荫道上奔跑的样子,天空的淡蓝色与阳光的投射,明亮清澈的色彩,把阿甘塑造成了美德的化身,诚实、守信、认真、勇敢而重视感情,是十分纯洁的形象,一切色彩的运用,影片自始自终都在感染一种温情和善意的,甚至还加入了诗意化的万分,这使得影片显得柔,影片对传统道德观念的宣扬和体现正着手在这种纯然的色彩体系中。
三、服饰对影视场景氛围的烘托与营造上的视觉功效
好的影片,往往经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的主要原因不是影片本身的情节,占主要的是影片中给人以震撼力的画面和演员营造的气氛,而我们所说的画面除了影片应合情合理具有的场景和道具外,服装更是功不可没。它不仅可以辅助演员表达所要的性格特征,而且还是概括影片所在的时代背景最有利的工具,只有这样才能展现出独特风貌的服装文化形态和内涵,才有可能为影片烘托气氛,给人以视觉冲击力。
《十面埋伏》故事的背景是明朝,讲的是锦衣卫和飞刀门的斗争,影片的出场就是黑压压的一片衙役,黑色本来就显得压抑,却正好把那时后的锦衣卫逼人气氛给刻画出来,然后第一个场景就是在万众黑中一点红的歌妓出场,让我们视觉为之一亮。一件织锦的红色绣花斗篷,中间一排精制的绣扣,显现出现代艺术与古代艺术的碰撞。她里面的那件V领连衣裙,精制的裁为二片不仅显出歌妓的那种妖艳,又紧紧的扣住了明代服装的主题。在这里我们可以再次谈到王家卫的电影,王家卫的电影世界主要围绕现代都市之下的边缘男女展开,从而凸现出现代物质主义之下人的内心世界的疏离、隔绝、茫然与流离失所。在他的角色服装上看似漫不经心之下却蕴藏着导演的用意深远。《花样年华》张曼玉于大上海十里洋场的穿行中,一座城市欲迎还休的浮荣繁华丝竹声便在这一身身旗袍中体现淋漓尽致。
国外的电影中,着重于服装对影视场景氛围的烘托与营造也并不鲜见。曾经红遍全球的商业大片《泰坦尼克号》中,富人们每天四次的礼服将旧贵族阶层的生活的糜烂与虚荣刻画得入木三分。在美国导演斯皮伯格的名片《辛德勒的名单》中,主角辛德勒出场时,对油亮的皮皮鞋、笔挺的西服、西服上礼花的大特写以及二战中德国军官们举办的舞会上舞女旋转着的舞裙的抓拍,都成功的烘托出了法西斯纳粹们生活的纸醉金迷,反衬出了战争的残酷,为以后辛德勒在这场战争中所做出的抉择埋下伏笔。
四、服饰在影视中所具有的文化符号学及社会学意义
服饰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和民族的历史沿革是息息相关的,不同历史时期各具有特色。同时电影善于从日常生活的各种关系、民族和社会传统中吸收其最典型的营养,把它抽象为符号,反映出时代、民族和社会特征,因此电影中的服饰不完全是历史的再现,而是特定时期的符号。这时电影表达的某种意念时会自觉或不自觉地产生双重或多重意义,造成不定向的指涉和更为复杂、矛盾的结果,那么服饰本身也具有了一定的社会意义。
在影视中,暧昧性的产生来自于众多影像元素,有时也建立在这些元素的对比关系上,作为电影一种表达的特殊载体,在这里将联系这种暧昧性关系来着谈一谈作为影像元素之一的服饰道具在一部影片中所起着的文化符号以及社会学上的载体意义。在一部电影中,作为电影表现的元素,有时候某些服饰道具是导演作为一种象征与暗寓而刻意安排,来用以指称某种意义,这种意义建构在文化学层面上——“文化符号”,它在人类认识自我和自然的过程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同时电影作为一种导演或自觉或不自觉多意义的表达,又具备着某种社会学的意义,无疑是与影片中作为文化符号存在的具体元素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从比较文化层面上看,西方文化有一种强调视觉的优先性和首要性的传统。我们可以以德国新电影的代表作《罗拉快跑》与《生化危机,启示录》以及美国导演科波拉的杰作《现代启示录》为例予以说明。
《罗拉快跑》中,为了拯救男友,罗拉与命运展开一场别具意味的赛跑。影片以分段叙事的形式,展现了不同时期几种不同的命运,在整个奔跑过程中罗拉始终穿着一件与她红头发相得益彰的红色吊带背心,象征着她的话力、性感与奔放,尤如一只火鸟在城市中奔跑。《生化危机,启示录》同样女主人公的形象毫无例外被塑造成一个野性与性感的混合物,女主人公穿上性感的吊带背心,在一个由性失衡的世界里,她的外貌编码成具有强烈的视觉色情冲击力的形象。通过吊带背心这一电影表达元素的特殊媒介,女主人公成为一种女权宣言式的“文化符号”,同时却具有着社会学上的男性霸权色彩。
与这两部电影表达的不同意义是美国导演科波拉反映越战时期的经典战争电影《现代启示录》,在男主人公落入上校手中并被关在地牢中时,身着黑色长袍的上校第一次正面出场,脸上略带微微藐视的神情出现在地牢缓慢开启的门后,成为电影史上最惊鸿的一瞥的出场,这里作为道具的黑色长袍在衬托上校清教徒式的虔诚之余,更具有一种耶稣式的符号象征。从而衍生出更深层次的社会思考,显然作为表达工具之一的黯然长袍这一特定服饰在这里起着到关重要的作用。
在影视作品中,服饰作为这一特定的文化意义在其中所占的地位不仅仅只是局限于传统审美之上,无论是对角色心理塑造,色彩给人的视觉冲击力有多大,对场景氛围的烘托与营造上,还是本身所具有的文化符号和社会学意义上,服饰都是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仅仅作为一种表达手段来说,服饰作为一种道具在与影视话语表达空间的拓展上都有值得更深层次研究的可能性与价值性

阅读全文

与简爱电影中文黑白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电影新宿事件在线观看 浏览:613
电影杀瓜大结局 浏览:749
法国电影欣赏课教案 浏览:104
第一PPT爱情电影 浏览:576
土匪八爷卖人票是什么电影 浏览:773
电影刻在你心底的名字原著小说 浏览:544
法国电影保险套人 浏览:158
你没有看过那部电影是吗英文 浏览:970
电影里表白的英文台词 浏览:624
电影喜马拉雅插曲名字 浏览:66
陈坤周迅李宇春演的一部电影叫什么 浏览:375
结局男孩的爸爸去世的中国电影 浏览:781
图解泰国电影食人狂魔 浏览:40
爱情电影英文插曲 浏览:591
法国电影我指控 浏览:729
雄师电影成龙 浏览:72
小学亲情电影观后感 浏览:662
周星驰张学友合作电影 浏览:629
你的婚礼电影票价位 浏览:966
乌鲁木齐花田电影小镇情侣厅买几张电影票 浏览: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