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第一部在大陆上映的台湾电影
1984年,《搭错车》成为首部在大陆上映的台湾影片,在福建厦门、泉州等地连映3个多月。
B. 台湾最早有一部电影,男的是位屠户,因家暴被女人杀了,片名叫什么
杀夫 杀夫 (1986)
导演: 曾壮祥
编剧: 李昂 / 吴念真
主演: 夏文汐 / 白鹰 / 陈淑芳 / 章非
类型: 剧情
制片国家/地区: 台湾
语言: 汉语普通话
上映日期: 1986-01-24
片长: 100分钟
又名: The Woman of Wrath
杀夫的剧情简介:
故事讲述主人公林市幼年期间丧父,而母亲则被日军强暴后自杀身亡。籍此,她由叔叔抚养长大。由于生活困难,林叔为减轻生活负担,而将年轻的林市嫁给了屠夫陈江水,结果粗俗的江水新婚之夜就对林市施暴。林市不懂世事,往往依赖邻妇罔官的言论为社会标准。她虽然无法忍受江水的粗暴和虐待,但为了能勉强生存下去,也只好如同大多数同时代的家庭女性般地认命,试图暂时求得温饱,并以能打入村中妇女小社会为满足。罔官守寡多年,心态狭隘,经常与媳妇和彩发生争执。某日里因和彩揭穿她私通阿吉的情事,羞愧难当就忿而上吊,结果就被江水救下。结果她却因心理不平衡,转而怨恨江水对她的冷淡,故恩将仇报四处散播林市夜间房事时哀叫,结果林市不巧听到。但江水听到后,在夜间强迫林市发生性 行为时更要逼迫着林市哀叫,林市忍痛不叫,却遭来了更疯狂的虐待与施暴。江水在林市身上得不到性欲的满足,就更加兽性地虐待她,不给她饭吃。结果林市在饥迫之下四处寻求工作讨饭,恍惚中昏倒在路旁,江水倍觉受辱,就索性将林市带到了猪灶,企图以猪灶之恐怖迫她就范,结果林市当场就被吓晕,由此神情更为恍惚。但兽性的江水却仍不肯善罢甘休,还要对林市发泄兽欲,并污言秽语地辱骂林市死去的母亲。最终,林市在精神恍惚下,用杀猪的屠刀杀死了陈江水。虽然林市以暴力的手段为自己的权益做了一个了解,但她仍旧无法得到法律与乡民们的同情,她被示众后按律处死,而她悲惨、不幸的一生,也只能在一个道德悲剧中落寞地结束。
C. 台湾电影详细资料大全
台湾电影乃指台湾地区人民在台湾设立公司制作、编、导、主演,以国语发音之电影片。因台湾社会自由且富有创作力,因此能给予电影工作者良好的伸展舞台。不过因为种种因素,2006年台湾电影票房于台湾市占率仅1.62%,呈现衰退的现象。
基本介绍
- 中文名 :台湾电影
- 拼音 :tai wan dian ying
- 特色 :强调导演风格、注重台湾历史
- 崇尚 :以电影做为宣传工作
- 其它外文名 :대만영화
电影评论,台湾电影,历史发展,日据时期, *** 的影响,战后时期,解严时期,严后至今,衰退崩盘,低谷期,复兴热潮,困境突破,导演,理论专著,
台湾电影
台湾电影的特色,在于强调导演风格、注重台湾历史,并崇尚以电影做为宣传工作。这种特色让侯孝贤、杨德昌、蔡明亮、朱延平等导演,于国际影坛备受好评。但另一方面,因为此类型艺术电影娱乐性较差,于台湾并不叫座,反而依赖岛外票房来维持。
历史发展
日据时期
日据时代台湾自制日语电影《莎勇之钟》,李香兰主演第一部在台湾拍摄的电影是1907年2月日人高松丰治郎率领日本摄影师等一行人在全台湾北、中、南一百多处地点取镜的《台湾实况绍介》。电影内容涵盖城市建设、电力、农业、工业、矿业、铁路、教育、风景、民俗、征讨台湾少数民族等题材。第一部台湾人制作的剧情片《谁之过》于1925年由刘喜阳、李松峰等人组成的台湾映画研究会制作。不过即使剧情片,仍有相当多的影片。具有政治宣传的作用。
电影《莎勇之钟》剧照 1908年,高松丰治郎于台湾定居,开始在台湾北、中、南七大都会建戏院放映电影,并与日本及欧美的电影公司签约,建立制度化的电影发行放映制度。1924年后,台北的放映业者由日本请来一流的辩士(电影说明者),电影放映业愈加彭勃起来。1935年10月,日本“领台”40年举行台湾博览会,以及隔年台北与福冈间开辟航空通运,这两件事推化造就了日治时期台湾电影放映业的鼎盛时期。
*** 的影响
台湾自日治时期后期至解严前,电影产业的发展一直受到官营制片厂所主导。当时台湾电影的制作基本上也是以官营制片厂(台湾电影公司、中央电影公司、中国电影制片厂)所拍摄的新闻片与政治宣传片之制作为主。 1962年, *** 为促进本国电影事业的发展,由新闻局举办金马奖,颁发电影奖项鼓励优良国语影片及优秀电影工作者,也曾改由教育部文化局来主办,直到1991年,新闻局宣布决定将金马奖由官方全部转交给民间团体中华民国电影事业发展基金会主办。自1970年代以来,金马奖一直是华语电影界最受瞩目的电影盛会之一。官方的主导色彩在1980年代以后逐渐消退,但随着西方好莱坞影片的开放及风行,台湾的电影产业逐渐萎缩低迷。 近年来,由 *** 出资及主导的“电影辅导金”成为一个鼓励台湾电影产业及发掘台湾电影人才的重要方式;电影辅导金由行政院新闻局主管,其补助金额以“片”为单位,分为五百万元及八百万元两组。投入金额最少达十五部影片的一亿两千万元以上,其中,各项申请均有一定规范,例如五百万组目的乃鼓励第一次执导剧情长片新人导演。事实上,今台湾电影辅导金的设施,重点落实培育电影人才、促进影片制作能达一定品质和增加影片数量与素质,最后达到产业量能皆达的目标。 电影辅导金于2012年分为一般组、新人组及纪录片组,一般组最高可获二千万元(上限)之辅导金;新人组及纪录片组最高可获一千万元(上限)之辅导金;此外,电视电影可另外申请高画质补助,金额上限为三百万元。虽此电影辅导金带来许多批评,但若以“创作来活络台湾电影产业的角度”来看,仍多受肯定,事实上,许多人认为辅导金实为台湾文化的辅导架构。 过去《电影法》中规定,中华民国国民在中华民国国内设立公司制作、编、导、主演,以本国语言发音之电影片为国产电影;而中华民国国民在国外制作、主演,并以本国语言发音之电影片为本国电影。现在的标准则改由行政院新闻局依照拍摄与制作地点、导演与主要
演员,以及资金来源在一部电影中所占比例来认定。
战后时期
台湾闽南语电影《旧情绵绵》,洪一峰主演。1955年,麦寮拱乐社歌仔戏团团主陈澄三与何基明导演合作,拍摄该团的拿手戏《薛平贵与王宝钏》,成为二战后第一部闽南语电影,一直到1981年最后一部闽南语电影《陈三五娘》为止,历经了二十多年的闽南语电影时代。根据统计,闽南语电影的总产量将近两千部,产量最多时一年高达120部作品问世。《薛平贵与王宝钏》在当时台湾社会引起大轰动,皆创下当时票房纪录,引来一窝风的闽南语歌仔戏跟拍风。
电影《早安台北》海报 20世纪60年代,台海情势逐渐稳定,台湾“中央电影公司”提出健康写实的制作路线,兼顾欧美写实主义电影下,聘请李行拍摄《蚵女》与《养鸭人家》两片。两片均颇叫好叫座。 20世纪60年代末期,知名导演李翰祥来台发展,并香港电影技术带进台湾。此阶段所拍电影类型除了初期的黄梅调,尚有历史宫廷片《如西施》及文艺片,其中以琼瑶原著为蓝图者占了8部。 20世纪60年代,香港卲氏公司开始制作新派的武侠片,其中的两位主要导演胡金铨与张彻后来都来台湾发展。胡金铨于1967年为联邦公司编导武侠片《龙门客栈》缔造了绝佳的票房纪录,从此武侠、功夫、武打类型的电影成为台湾电影的主流之一,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没落。胡金铨的电影发挥中国京剧的特色,结合弹簧床与吊钢丝的特技,运用蒙太奇电影手法,使得武打动作快速俐落,动静收放形成视觉韵律。 1971年,香港嘉禾公司推出李小龙主演的功夫片《唐山大兄》及次年的《精武门》均在台掀起一股功夫热潮,而台湾武侠主流自此就转化为功夫片、武打片继续在台湾流行。接着张彻在卲氏公司幕后支持下,于1974年率奇子弟兵姜大卫、狄龙等来台成立的长弓公司,也让功夫武打片,成为当时台湾电影的要角。20世纪70年代中期之后,开始了一段台湾电影的政宣片时期,如《英烈千秋》、《大摩天岭》、《战地英豪》、《女兵日记》、《八百壮士》、《梅花》、《笕桥英烈传》、《望春风》、《香火》、《黄埔军魂》、《成功岭上》、《源》、《皇天后土》、《假如我是真的》、《辛亥双十》、《血战大二胆》等。 除此,叫特殊的片种则有如《汪洋中的一条船》的自我勉励写实片及如《一个女工的故事》的文艺片。之后,李行、宋存寿、屠忠训等导演拍了一些如《小城故事》、《早安台北》、《候鸟之爱》、《欢颜》等清新的小品。之后,导演林清介则在《一个问题学生》卖座后,连续拍摄相同类型,以学生生活为主题的学生电影,这些类型电影包括《学生之爱》、《同班同学》、《男女合班》、《台北甜心》、《毕业班》等。而这波电影尚有《拒绝联考的小子》、《年轻人的心声》、《不妥协的一代》。此阶段学生电影成为台湾新浪潮电影出现以前的重要台湾电影类型。这些低成本独立制作方式,也让新导演有了拍片的机会。事实上,台湾知名导演侯孝贤也在此阶段接拍了《就是溜溜的她》、《风儿踢踏踩》等两部片子。台湾电影“现代主义”化,可说是始于三支短片合而为一的黄春明原著改编电影-《儿子的大玩偶》(片中另有《苹果的滋味》、《小琪的那顶帽子》)。除了部分禁演引发的《台湾电影宣言风波》外,中影公司大胆启用新人拍摄乡土文学作品,也是确立台湾电影新浪潮的主因。事实上,于《儿子的大玩偶》之前,中影已先启用杨德昌、柯一正、张毅、陶德辰拍摄了《光阴的故事》,《在那河畔青草青》与《小毕的故事》。这些电影也促成了台湾电影的新风貌,更因票房卖座,让台湾
新电影成为主流。
台湾导演:陈国富 《儿子的大玩偶》制作完成后,突破当时台湾政治与电影保守势力的抵制,于舆论、口碑与市场的支持下,为往后台湾电影的创作自由创造一片天空。其后,包括侯孝贤、杨德昌、张毅、万仁、柯一正、陈坤厚、曾壮祥、李佑宁、王童等也确定了以导演为主﹔形式新颖、风格独特、意识前进的台湾新电影。 一般来说,此波新浪潮电影中较重要的作品计有《风柜来的人》、《海滩的一天》、《看海的日子》、《老莫的第二个春天》、《玉卿嫂》、《油麻菜籽》、《童年往事》、《我这样过了一生》、《青梅竹马》、《杀夫》、《恐怖分子》、《恋恋风尘》、《桂花巷》。 该新电影绝大多数是由台湾 *** 所属的中影所投资拍摄,主要的推动者为中影主事者明骥与中高阶层的小野和吴念真。此三人,可说是促成台湾新电影的主要功臣,也对当时低迷的台湾电影产生重大影响。 在此影响下,台湾业内原本拍摄商业电影的导演见状,也将此潮流引进商业电影境地,此种以乡土小说为类型的商业电影,计有《金大班的最后一夜》、《在室男》、《嫁妆一牛车》、《孤恋花》、《孽子》等。不过因为产量毕竟有限,1980年代台湾电影仍以如许不了
主角的喜剧,与其他如著赌博片、犯罪片的商业电影。 另一方面,因为香港电影的成功,让台湾舆论上也开始出现对台湾新电影的批判声音。以艺术电影为主轴的台湾新电影的支持者与反对者逐渐壁垒分明,此因素,让集体的台湾新潮流电影方朝终于1980年代末期结束。不但如此,在票房也大为失利。不过,相对的,此艺术电影,却同时间大受国际影展与各国艺术电影市场上的欢迎。80年代起,台湾当局新设立了电影发展基金会、电影图书馆,其功能乃为保存电影资产及推广电影欣赏。同一时间,促成设定了金穗奖。以鼓励动画、纪录片、实验电影和剧情短片制作为讲目的的奖项,也让台湾电影借由剧情片、纪录片、动画、与实验电影提拔出相当多的制作人才。
第30届金穗奖主视觉图 解严时期
台湾在20世纪80年代中叶起,随着社会经济泡沫及言论自由的达成,让导演为主导的台湾电影,将电影触角伸向过去禁忌题材,并回顾与探讨台湾近现代社会、历史与个人记忆。这阶段代表作有《刀瘟》、《香蕉天堂》、《童党万岁》、《牿岭街少年杀人事件》等。其中最震撼台湾的莫过于侯孝贤的《悲情城市》。这部片以一九份世家各成员经历台湾光复、二二八事件、及台湾光复初期的历程,具体而微地反映台湾人的历史经验,不但票房叫座,也在威尼斯影展荣获金狮奖,使侯孝贤成为国际瞩目的知名导演。之后几年,台湾电影于世界各地大小影展获得不少得奖纪录,这使得主管电影业务的“新闻局”自1990年开始,透过电影辅导金来支持艺术电影的制作。 在票房方面获得数亿台币的空前成功、同时也获得不少奖项,叫好又叫座的结果让台湾观众开始重新关注台湾自制电影。随着《海角七号》热卖,片商与观众均对台湾电影重拾信心,多部电影亦搭上顺风车取得不错的票房,如《囧男孩》、《九降风》、《花吃了那女孩》等等。《海角七号》同时也成为战后以来最卖座的华语片及台湾影史最卖座影片的第二名。 进入21世纪,台湾电影人在选角、摄制等方面更多的走出岛外,改编自台湾女演员刘若英的作品《我想跟你走》的其中一篇短篇小说《 Happy Birthday 》,刘若英本人并担任主角。
严后至今
衰退崩盘
台湾电影的衰退,最早可追溯至1992年,当时所有电影市场的配额,是在GATT中讨论,市场一直处在不利的位置,1996年起,每年产出量一直维持在15至20部,票房市占率盘旋在全台总票房1~2%间,这悲惨的景况到2003年达到谷底,这年仅推出15部台湾影片,总票房约NT1,500万元,不到总票房的1%,这样的票房相当于《铁达尼号》的40%,台湾影片当年愁云惨雾,台湾电影可谓是 *** 放弃的产业。
低谷期
2000年后,台湾的电影偶有佳作,如2000年的《卧虎藏龙》、2002年的《双瞳》、2005年的《刺青》等;但整体上,台湾的电影市场仍由好莱坞电影主宰,持续处于弱势。 不过在另一方面,台湾电影也有新的发展。鸿海集团董事长郭台铭曾发下豪愿要投入电影业。有人认为,该做法是效法Sony进军好莱坞模式,在拥有极强大硬体整合力量之后积极转进电影业,并谋取好莱坞600亿美元电影产业的代工数位商机。其中初试啼声的作品(同时也是唯一的一部)即为电影《白银帝国》。由于有郭台铭所属鸿海集团5000万美元的的大量投资,《白银帝国》成为大陆与台湾两地少见的高制作成本的商业电影。在开拍之时。而后郭台铭的精纬电影公司虽解散,但其长子郭守正的山水国际娱乐股份有限公司仍继续经营。
复兴热潮
2007年起的全球金融危机,在台湾居于优势地位的美商影视企业受到影响,使得台湾电影有了喘息的机遇。2008年,魏德圣执导的电影《海角七号》以大规模国际化商业路线(包括延揽日本歌星中孝介演出)并在内容上揉合本土特色,在票房方面成为战后以来最卖座的华语片、及台湾影史最卖座影片的第三名(不计算通膨),同时也获得不少奖项,叫好又叫座的结果让台湾观众开始重新关注台湾自制电影[19]。 随着《海角七号》热卖,片商与观众均对台湾电影重拾信心,加上好莱坞片厂筹措资金不易市场低迷因素减少大卡司的投入,多部电影亦赶上这波替补美国电影遗留下来的台湾市场争夺,因而取得较以往为佳的票房成绩,如《囧男孩》、《九降风》、《花吃了那女孩》等等;而2010年的《艋舺》,2011年的《鸡排英雄》、《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赛德克·巴莱》更被视为台湾电影票房的指标,2012年《阵头》、《爱》、《犀利 *** 最终回:幸福男·不难》、《痞子英雄首部曲:全面开战》 ,2013年《大尾鲈鳗》 都是台湾破亿影片;口碑与票房都颇受肯定。和以往国片低迷期时艺术电影挂帅的状况不同,以一般大众为市场目标的商业电影重新成为台湾电影的主流,以戏院上映为主的商业纪录片也开始取得一定的发展(如《翻滚吧!男孩》等);而好票房衍伸出商机,让片商有资本继续制作吸引观众的电影,也让台湾电影市场逐渐迈向资金提供、影片内容、观众票房三者均赢的正向循环。台湾电影历经廿年不景气后,蓄积的能量终在2008年爆发开来,形成一股“国片热潮”。 2008年台湾电影总产量(指制作及完成者)为36部,总票房约6亿1,085万元,市占率12.09%,较2007年之7.38%成长约0.6倍;2009年国产电影片总产量为48部,较2008年之36部成长约33%,总票房约1亿2,499万元,市占率2.3%,衰退八成以上;2010年国产电影片总产量为50部,总票房约4亿5,117万元,市占率7.31%,较2009年成长约2倍,以产量而言台湾电影已逐渐复苏之趋势。
困境突破
自1985年年起,台湾产量与发行量较多的如学甫、龙族、丽城、中影、上上、倍伦、新船、金壂、学者、龙祥…等各公司均因各种因素萎缩产量,其制片量一路下滑。不但如此,维系电影产业的上述几家公司,产业重心也移往如有线电视的影视产业。在产业无法支持下,惟剩台湾当局于文化维持的压力下,勉为其难出资维持。1998年,台湾电影生产不到20部,2001年1-10月间,仅达11部,至2006年,台湾电影于台湾市占率则仅1.62%。 就票房方面,以台北市首轮票房为例子,台湾电影的票房收入仅有163万元,占全部台北电影票房收入不到1%,比起美国好莱坞所占台北票房的95%以上相差甚远。因为台湾电影产量极低,票房惨澹,实已不足以支撑电影工业。因此有媒体业者认为“再多的影展奖项都无法遮掩台湾电影全面崩盘的事实。”不过在另一方面,台湾电影也有新的发展。例如鸿海集团董事长郭台铭即发下豪愿要投入电影业,并以电子业代工为概念,于2008年退休后拍100部以上的电影或电视剧。也有人认为,该做法是效法Sony进军好莱坞相同,在拥有极强大硬体整合力量之后,积极转进电影业,并谋取好莱坞600亿美金电影产业的代工数位商机。其中,初试啼声即为以台湾知名影评人焦雄屏主导的《白银帝国》。
电影《白银帝国》海报 《白银帝国》为台商郭台铭首度大幅投资的电影作品,于2007年上映。改编至《白银谷》,描写山西晋商的该部电影也是台湾知名影评人焦雄屏的首部导制作品,根据焦雄屏说法,她拍摄该影片的其中一个目的,是扭转近代中国对商人的偏颇感想。 《白银帝国》亦是少见的由海峡两岸合拍得高制作成本的商业电影,光是郭台铭所属鸿海集团就对该片投资5000万美金。另外,该电影的主要演员为香港电影演员郭富城及内地电影演员张铁林。而正因白银帝国的顺利开拍,有人认为郭台铭的加入,不但能于资本上挹注台湾电影,更能为台湾电影带来新想法与新视野。
导演
今台湾电影是以一群默默努力的电影工作者所支撑,也成为台湾电影的骄傲。这些工作者,除了侯孝贤与杨德昌已在国际影坛建立作者导演的地位外,台湾出身的李安、马来西亚来台的侨生蔡明亮也已成为世界瞩目的台湾导演。李安的《推手》让所谓后新浪潮电影踏出成功的一步。其后的《喜宴》也获得台湾本地与国际的票房上成功。事实上,前往美国好莱坞发展的李安,今与侯孝贤仍成为台湾电影代名词之一。
台湾导演:李安 除了李安、侯孝贤外,蔡明亮则一反新导演普遍探索怀旧或历史记忆的题材,并将触角深入都会男女生活中,其中,早其作品《青少年哪吒》观察都会青少年虚无而没出路的生命、得奖作品《爱情万岁》探触寂寞的都市男女互舔伤口、另外,几年后的作品如《河流》及《洞》更是 *** 描写黑暗都市的情景。相对的,蔡明亮电影虽给人一种现代寓言的感觉,但也因为十分灰涩难懂而曲高和寡。除此,其他在20世纪90年代出现的新新导演,如陈国富、徐小明、王小棣、易智言、陈玉勋、林正盛、张作骥,以及独立制作的黄明川、赖声川等,也都有水平以上的作品出现。台湾电影的历史进程,自台湾日治时期后期至台湾解严前,便一直为官营制片厂所主导的情形下发展。事实上,该阶段台湾电影的制作基本上也是以官营制片厂所拍摄的新闻片与政治宣传片之制作为主。直至今,台湾当局出资及主导的台湾电影辅导金仍是一个发掘台湾电影人才的重要方式。
台湾电影 今台湾有一批年轻纪录片导演。来自台湾社会各阶层的他们,其影片题材也五花八门。题材从探索严肃社会或政治议题到有的以自己或家人、朋友为拍摄对象皆有。其纪录片主轴,也从探索社会到探索个人的生活与问题。因为配合得当,整体成绩已渐受国际瞩目,并有不少的国际重要纪录片影展获奖纪录。另外也有如无米乐的叫好叫座影片。
台湾导演:侯孝贤 理论专著
陈飞宝编,1988,台湾电影史话。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 台湾电影导演协会,2000,台湾电影导演艺术。台北:亚太图书出版社。 陈儒修,1993,台湾新电影的历史文化经验,罗颇诚译。台北:万象图书。 Chen, Ru-shou Robert. 1993. Dispersion, Ambivalence and Hybridity: A Cultural-historical Investigation of Film Experience in Taiwan in the 1980s. Ph.D. diss., 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 川濑健一,2002,台湾电影飨宴:百年导览,李常传译。台北:南天书局。 电影资料馆口述电影小组,1994,台语片时代(一)。台北:台湾电影资料馆。 电影资料馆“本国电影史”研究小组编,1996,历史的脚踪:台影五十年。台北:台湾电影资料馆。 电影资料馆口述电影史研究计画,1994,电影岁月纵横谈,“行政院”文化建设委员会委托。台北:台湾电影资料馆。 黄仁,1994,悲情台语片。台北:万象书局。 黄仁,1994,电影与政治宣传:政策电影研究。台北:万象书局。 黄仁、王唯编著,2004,台湾电影百年史话。台北:中华影评人协会。 黄秀如,1991,台语片的兴衰起落。台湾大学政治研究所硕士论文。 焦雄屏编著,1990,台湾新电影。台北:时报文化。 焦雄屏,1991,台港电影中的作者与类型。台北:远流。 焦雄屏,1993,改变历史的五年:国联电影研究。台北:万象图书。 焦雄屏编著,2002,台湾电影90新新浪潮。台北:麦田出版。 李天铎,1997,台湾电影、社会与历史。台北:亚太书局出版社。 李泳泉,1998,台湾电影阅览。台北:玉山社。 林赞庭编著,2003,台湾电影摄影技术发展概述 1945-1970。台北:文建会。 刘现成, 1994。辅仁大学大众传播学系硕士论文。 卢非易,1998,台湾电影:政治、经济、美学,1949-1994。台北:远流。 吕诉上,1961,台湾电影戏剧史。台北:银华出版部。 欧淑敏,2004,日治时期台湾电影的政教功能。台湾师范大学国文学系在职进修硕士班硕士论文。 Rodriguez, Hector. 1995. The Cinema in Taiwan: National Identity and Political Legitimacy. Ph.D. diss., New York University. 三泽真美惠,1999,殖民地下的“新天堂乐园”:日据时期台湾电影政策之研究(1895-1942)。台北:前卫。 Wu, I-fen. 2002. Taiwanese New Wave Cinema: Historical Representation and Cultural Landscape. Ph.D. diss., University of Essex. 叶龙彦,1995,光复初期台湾电影史。台北:台湾电影资料馆。 叶龙彦,1997,台北西门町电影史 1896-1997。台北:“行政院”文化建设委员会、台湾电影资料馆。 叶龙彦,1998,日治时期台湾电影史。台北:玉山社。 叶龙彦,2003,八十年代台湾电影史。新竹:新竹市立影像博物馆。 Yeh, Yueh-yu. 1996. A National Score: Popular Music and Taiwanese Cinema. Ph.D. diss., 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 张昌彦、李道明主编,2000,纪录台湾:台湾纪录片研究书目与文献选集。台北:“行政院”文化建设委员会、台湾电影资料馆。 “中华民国”电影年国际推广组策划,1993,台湾电影精选,区桂芝执行编辑。台北:万象图书公司。
D. 邵氏电影第一部电影叫什么
《王哥柳哥游台湾》为著名导演李行处女作,介绍台湾各地风景之喜剧剧情片,虽然充满了戏谑的情节,但也带来了温馨与欢乐,在交通不甚便利的1950年代台湾影片市场一出品就受到相当瞩目。这部黑白有声片,不但为台湾台语电影开发新的片种也同时创造了极佳票房。
E. 林青霞演的第一部电影叫什么名字
林青霞的表演风格自然朴实、内敛细腻,善于表现人物思绪的繁杂和感情的起伏跌宕,从影21年共出演了100多部影片。是港台电影界唯一能横跨文艺、武侠两种不同电影风格的女明星,同是也是走红时间最长、光芒最闪亮的女明星。 这个从70年代的流行一步步走过90年代流行的特殊人物的确代表了一个特殊的时尚历史。这个从琼瑶片走出来的实力女星,用她21年的演艺史,帮我们记住那个已经渐渐远去的年代和曾经的流行。 就象她固有的侧头睥睨的形象一样,慢慢成为人们可记述的光影中一个闪闪发光的符号。 1973年,台湾导演宋存寿开拍改编自琼瑶小说的《窗外》,公开招考演员,两三百人去应征都没被选上;倒是没想过当明星的林青霞,某日闲逛西门町被星探发掘,就这样演上女主角江雁容。其实,宋存寿当时选了林青霞和她的同班同学张俐仁一同演出,但直至开镜前仍未决定谁当女主角。那天男主角秦汉到场,导演便问他两个新人之中,谁演主角比较适合,秦汉指着站在远处的张俐仁说:“这个吧!”但导演再三考虑,女主角比较瘦小、气质较忧郁,张俐仁看上去较强壮,还是林青霞适合一些。看来宋导演可比秦汉眼光独到呢!就这样,林青霞赚得生平第一部片酬——台币一万元整,当时折合港币只得1500元。 但是,因某些法律问题,这部电影未能在台湾上映,她与台湾观众见面的第一部电影是《云飘飘》。 1975年,在台湾中央电影事业股份有限公司拍摄的《八百壮士》中,饰演泅水渡江向驻守军人们赠旗的童子军,因其出色演绎而广受好评并因此获得第二十二届亚洲影展最佳女主角奖,成为台湾“首席文艺女星”。 1976年,加入琼瑶自组公司成为拍摄影片的御用女主角。与秦祥林、秦汉、邓光荣等合作,接连主演了《我是一片云》、《月朦胧、鸟朦胧》等根据琼瑶小说改编的影片,成为琼瑶笔下女主角的化身。在当时台湾影坛上,她和林凤娇以及秦汉、秦祥林并称“二秦二林”,一度成为万千影迷心目中的女神。 1977年,在李翰祥执导的《金玉良缘红楼梦》中,应导演要求,一改往日高雅清纯的少女形象,反串男角。成功地塑造了一个风流潇洒、具有叛逆性格的贾宝玉,成为当时诸多作品中的一大亮点。 在演出了多部琼瑶类型片之后,林青霞决定改变以前一贯的青春玉女路线. 1980年,她赴美国进修电影, 1981年,出演了由谭家明执导赴美国拍摄的影片《爱杀》。同年又回到台湾,在主演了包括徐克的《新蜀山剑侠》在内的几部影片后不久,再次前往美国 1984年,在主演了包括徐克的《新蜀山剑侠》在内的几部影片后不久,再次前往美国在圣地亚哥国际大学进修表演。 进修完毕回国后,林青霞把事业的中心转移到香港,接连主演了《警察故事》、《今夜星光灿烂》等一系列影片.这是她演艺生涯中的第一个转型期,这段时期她饰演了许多不同风格的角色,有英姿飒爽的革命人士,有黑社会的女流氓,有高贵典雅的贵妇人等等,展现了青霞多样化的演技. 1990年,她主演了严浩执导的女作家三毛编剧的《滚滚红尘》,饰演在动荡年代中颠沛流离的女作家沈韶华,因其精湛演绎获得了第二十七届金马奖最佳女主角奖。这是她一直期待的一个奖项,是她演艺道路上重要的一个里程碑. 1992年,林青霞与徐克再次合作出演了华语武侠片的巅峰之作《笑傲江湖之东方不败》.在片中林青霞彻底突破了其文艺戏路,反串男角,在其刚柔并济的精美演绎下塑造了一个经典的银幕形象:唯美凌厉,惊才绝艳的东方不败,在武侠片中迎来了演艺生涯的又一个巅峰。此后青霞找到了新的定位,饰演了一系列女扮男装的角色,深受观众欢迎.她与徐克,于仁泰,王家卫等合作拍摄了《新龙门客栈》、《东方不败之风云再起》、《白发魔女》、《东邪西毒》等多部武侠片,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1994年,在演绎了诸多经典角色后,林青霞结婚随后退出影坛。 2006年,2月19日,小行星中心(Minor Planet Centre)刊登的55987号文件,正式宣布批准将38821号小行星改名为Linchinghsia(林青霞)。
F. 台湾第一部引进的大陆片是哪个 还有哪些
领衔主演:庹宗华 主演(第一部):刘德华、王静莹、郎雄、谷峰、颜凤娇、斯琴高娃、柯俊雄(饰李国辉) 主演(第二部):梁朝伟、林志颖、吕良伟、吴孟达、关之琳、叶全真、柯俊雄(饰贺将军) [第一部] 地址一(迅雷): 地址二(电驴) 粤语版字幕: [第二部] 地址一(迅雷): 地址二(电驴): 这部影片很特别,它既不同于我们大陆的“主旋律”,也不同于台湾《八二三炮战》这样的反共片。 这是一部战争反思片,它与两岸的现代战争电影最大的区别,就是不再美化战争、不再鼓吹死亡的美好,也许战争的场面谈不上多么华丽,但“惨烈”二字却时时挥之不去。和《西线无战事》一样,故事从始至终无处不伴随着对生命的怜惜、以及对死亡的恐惧。影片的两首主题曲,不再是歌功颂德,而是渗入一丝哀调,深层地去思考战争中的生命。可谓国民党版的《西线无战事》。 可以说这样的片子在中国实在很难得。不过也有不好的地方,并非因为画面比较粗糙——这是时代技术所限,亦非演员的表演水准有待提高——部分演出的确显得做作,而是影片对解放军进行了丑化,平心而论,这部影片谈不上反共——这顶帽子戴得太高了,片中的共产党和缅甸军都是彻彻底底的龙套,但显然剧组还是刻意安排了几个让解放军丢脸的剧情来讨好当局,自然这还是意识形态在作怪。当然相比起仅仅距离本片公映的三年多前的《八二三炮战》,本片中解放军的形象还是比较正面的,至少片中解放军的两次广播充满了人情味,短短的几年,台湾电影中的共产党,就已经摆脱掉了百分百的小丑形象,从而有了人性,可以说当时台湾还是有很大进步的。 在世界各国的战争影片中,不乏有以战败方为主角的作品,除了《西线无战事》(一战片),还有德国的《斯大林格勒》、《铁十字勋章》,意大利的《阿拉曼》,日本的《没有出口的海》等等,这些影片无一不例外平等地对待各个国家的人物,而以战胜国为主角的亦有这样的作品,如《细细的红线》等等,在这点上,《异域》显然逊了一筹,意识形态给这部原本可以更伟大的影片蒙上了一层浓浓的政治色彩。 对于历史人物,不妨客观点,丑恶的人,不能简单片面地去否认他本来也是一个普通人(谴责恶魔而不思考恶魔形成的过程,是对历史的不负责任),而伟大和高尚的人,更无需用高大全的非人方式去表现。歌德曾经这样评价过一本《拿破仑传》:“记者、历史学家以及诗人们加诸于拿破仑的所有光环,所有的幻像,在这部书令人敬畏的写实面前都消失净尽,但是那位英雄绝不因此有所减损;其形象反而更加高大。我们由此知道,当任何人有勇气说出真实的时候,真实是多么辉煌的事物。”正如刘德华饰演的小杜所说的那样,中国会沦落到战乱不断的地步,正是因为有太多像李国辉将军这样忠勇的人,这话可谓充满了讽刺意味,但却是事实。 希望这部影片以后有够被翻拍,以更为中立的角度去看待这段历史,不妨参考一下德国影片《帝国的毁灭》,对有争议的历史人物正视而不美化,批判而不丑化。 香港粤语版为了减少公映成本,在基本不影响原来剧情的情况下,把一些多余的、可有可无的内容删掉。台版的确有些地方过于重复和罗嗦,不过港版有两个剧情我觉得很不应该删掉,这两个剧情是: 第一个:下雨天,士兵们闲着无聊就玩起“吹牛”的游戏。老郑说自己想要有钱花,伙夫头说想要娶媳妇,邓克保说想要平安地过日子、有一个家,小刘说想念姐姐和家里的那头牛,说着说着,众人沉默了……我觉得这个剧情很好啊,很能表达出前线阵地里的普通士兵的心情,为什么要删呢? 第二个:共产党的第二次广播:“各位同志,大家都是中国人,你们为谁牺牲呢?你们真忍心丢下父母、妻子、儿女……为高官们去卖命吗?”港版删掉这个情节,大概是因为觉得内容“重复”,确实在故事开头不久处已经有过共产党的第一次广播,但我觉得第二次的广播内容更加启人反思,不应该删掉。 本片的续集《异域之末路英雄》:很多人都觉得本片不如前作,包括我在内竟然也有几分这种感觉,可是本片的制作水准照理来说,无论从哪一方面看,都要比前作来得出色,但究竟为何会让人觉得不如前作呢?我个人总觉得本片似乎少了些什么,但却说不出来…… 不过,如果要论客观性的话,本片明显要超过前作。前作虽然基本比较客观,但多少有些丑化解放军的成分,而且部分情节还是有迎合讨好当局的嫌疑,而本片则将生命的意义提升到了比政治更高的高度,对缅甸军的民族情感作了表现,突出战争的悲剧性,对泰国军则是述而不评。 幕后制作:《异域》是由一部(台湾)禁书改编,曾经被(台湾)电检处禁演。导演朱延平认为,《异域》最重要的是使得台湾地区的电检制度前进了一大步。因为这部电影,群众举行了游行,电检处做出了让步,从修剪21刀到16刀,再到最后的一刀没剪。这部戏内地没有引进过,但是朱延平相信它的主题曲很多人都知道——罗大佑的《亚细亚的孤儿》。
你好【949075651a】
G. 中国大陆引进的第一部台湾电视剧是什么
书剑恩仇录
有7个版本
1960版电影: 书剑恩仇录(1960)
1976版香港无线电视TVB由郑少扰陪毁秋一手饰演三角陈家洛、乾隆、福安康,汪明荃饰演霍青桐,余安安演香香公主等
1981版狄龙之电影《书剑恩仇录》(1981年)
1987年tvb拍摄的《书剑恩仇录》演员:黎美娴 任达华 罗慧娟 彭文坚 梁佩玲 戚美珍 石修
1991版何家劲、沈孟生、刘雪华华视版台湾华视91版
1994版大陆拍摄的第一部金庸剧是乱扒94年由张兆华导演、丁亮等制作、黄海冰、王菁华、王卫国及杨雅娜主演
2002版赵文卓版书剑恩仇录赵文卓、关咏荷、吕良伟、颜颖思
咱大陆引进的是缓备1976年版本的
H. 求一部真正的电影!
网上盛传的什么所谓禁片都是扯淡,给你推荐几部吧。
卢卡斯莫迪森的兽性斗室(参加日舞影展时一半儿的评委和观众退场,绝对直逼人类内心深处的最黑暗的地方)
托马斯·克雷的处女作少年罗伯特性冒险 (05年戛纳影展最受争议的影片,很多评委也是中途退场,不过我觉得其实很一般。。。起码不如上面那部)
三池崇史的拜访者Q(这部不用多说了,估计你可能看过)
瑟拉多的谁能杀死孩子(被禁多年后出了纪念版DVD,刚一出就被抢购一空)
Olivier Smolders的Adoration(用纪录片的形式再现当年日本变态食人魔佐川一成枪杀,肢解并食用荷兰女学生Renee Hartevelt的全过程,影片的仿真度颇高)
Oswaldo De Oliveira1980的巴西女子监狱实录(已故的巴西B级片名导演代表作,到今天依然被很多国家禁演,美国定为X级恐怖片。)
祖拉斯基的萨满教(因为片中太多镜头过于暴力残忍直白和赋予挑衅性,曾一度遭禁)
Aleksandr Askoldov的人民委员(在祖国刚一上映就被禁,一禁就是20年,20年后才在德国上映,是一部关于人的尊严和爱的伟大影片)
另外还有很多,请发PM索要,谢谢。
I. 中国台湾导演李安导演的第一部电影是什么
李安1990年完成了剧本《推手》(“Pushing Hands”),1992年,他亲自执导了他的第一部作品,将《推手》搬上了银幕。这是一部反映在纽约的一家台湾人生活中的代沟和文化差异的喜剧片,这部影片在台湾获得了金马奖最佳导演等8个奖项的提名,并获得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及最佳导演评审团特别奖,该片还获得亚太影展最佳影片奖。
J. 张国荣拍的第一部电影是什么
哥哥第一部戏
《红楼春上春》
如果你已年满18岁,大可去看看。这是张国荣生命中的第一部电影,也是他接拍的唯一一部纯粹***,也是他后来最不愿面对与提及的一部电影。当时,许多谭咏麟的铁杆歌迷曾常常翻出这部电影作为攻击武器,侮辱张国荣是“咸湿佬”、“变态佬”。客观地说,这确是一部很烂的色情片,印象里只有一脸悲壮光着身子上窜下跳的张国荣、滔滔不绝的“波”浪与连绵不断的鬼叫。这部片子精彩的地方不在戏内,而在戏外。因为看着“哥哥”这种处女作,联想他现实中的一生,实在让人伤感与感慨。
1978年:《红楼春上春》《狗咬狗骨》
1980年:《喝彩》
1981年:《失业生》
1982年:《柠檬可乐》《冲击21》《烈火青春》(第二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男主角提名)《杨过与小龙女》
1983年:《鼓手》《第一次》
1984年:《缘分》《圣诞快乐》《三文治》
1985年:《龙凤智多星》《为你钟情》《求爱反斗星》
1986年:《偶然》《英雄本色》
1987年:《英雄本色II》(第七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男主角提名)《倩女幽魂》。
1988年:《胭脂扣》(第八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男主角提名)《杀之恋》。
1989年:《新最佳拍档》《倩女幽魂II》
1990年:《阿飞正传》(第十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男主角奖、第二十八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男主角提名、第三十六届亚太影展最佳男主角提名)
1991年:《纵横四海》《豪门夜宴》
1992年:《蓝江传之反飞组风云》《家有喜事》。
1993年:《霸王别姬》(第四十六届法国康城影展最佳男主角提名、日本影评人协会最佳外语片男主角奖、第四届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奖特别贡献奖)《花田喜事》《东成西就》《白发魔女传》《白发魔女传II》
1994年:《大富之家》《金枝玉叶》(第十四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男主角提名)《锦绣前程》《东邪西毒》(第一届香港电影评论家协会大奖最佳男主角奖)《记得香蕉成熟时之初恋情人》
1995年:《夜半歌声》(兼任执行监制)《金玉满堂》
1996年:《金枝玉叶II》(兼任联合导演)《色情男女》(兼任客串导演)(第十六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男主角提名)《大三元》《新上海滩》《风月》(第三十三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男主角提名)
1997年:《春光乍泄》(第十七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男主角提名、第三十四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男主角提名)《九七家有喜事》
1998年:《九星报喜》、《红色恋人》《安娜玛德莲娜》;受邀担任柏林国际影展评委。
1999年:《流星语》(兼任联合出品人)《星月童话》《布宜诺斯艾利斯零度》(《摄氏零度之春光再现》)
2000年:《枪王》(第三十七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男主角提名)《恋战冲绳》《烟飞烟灭》(兼任导演、编剧、剪辑)
2002年:《异度空间》(第三十八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男主角提名、第二十二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男主角提名、《明报周刊》演艺动力大奖最佳男演员奖)
2004年:获得第二十三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演艺光辉永恒大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