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01年到1937年,台湾的电影很大一方面上受到日本电影的影响。因为当时台湾正处于日本的殖民统治时期,所以很多日本电影里的惯例被台湾的电影制作人所接受。第一部在台湾拍摄的电影是1907年2月日人高松丰次郎率领日本摄影师等一行人在全台湾北、中、南一百多处地点取镜的《台湾实况绍介》。电影内容涵盖城市建设、电力、农业、工业、矿业、铁路、教育、风景、民俗、征讨原住民等题材。第一部台湾人制作的剧情片《谁之过》于1925年由刘喜阳、李松峰等人组成的台湾映画研究会制作。而非剧情类型的教育片、新闻片、宣导片也成为日治中期以后台湾本地电影制作的主流,一直到日本战败为止。这里面,又以描写原住民少女帮助日人的《莎勇之钟》(又称莎鸳之钟、莎韵之钟)为其代表。
1908年,高松丰次郎于台湾定居,开始于台湾北、中、南部的七大都会兴建戏院,并与日本及欧美的电影公司签约,建立制度化的电影发行与放映制度。1924年后,台北的放映业者由日本请来一流的辩士(默剧旁白),电影放映业愈加蓬勃。1935年10月,日本领台40年举行台湾博览会,以及隔年台北与福冈间开辟航空通运,这两件事更推化造就了日治时期台湾电影放映业的鼎盛时期。
❷ 台湾电影的主要特色。
《喜宴》导演: 李安; 获柏林电影节金熊奖及金马奖最佳影片
《悲情城市》导演: 侯孝贤 获意大利威尼斯影展最佳影片“金狮奖”
《一一》导演: 杨德昌 获戛纳影展最佳导演奖
个人认为三部影片的共同点
当 个人 家庭 家族 在遇到外来变化时各个阶段的变化 如何应对 克服困难 面对未来
喜宴 描述了一个移民到美国的华人家庭 东西方文化的冲突 同性恋及中国固有的家庭伦理
悲情城市 描述了一个家族在时代动荡 面对大环境转变的无力和兴衰
一一 描写的是现代都市生活 人与人的关系 是多变的 短暂的 疏离的 与前两部影片相比这部影片很贴近一般观众的生活周遭
以上电影的资料在网络里都有 输入电影名字找找吧
❸ 关于台湾眷村文化的小说,散文和电影有哪些推荐
朱天心《长干行》、《未了》,孙玮芒《斫》、《回首故园,眷村生活素描》、《卡门在台湾》,苏伟贞《离开同方》
电影电视
电影《小毕的故事》、《搭错车》、《老莫的第二春天》、《竹篱笆外的春天》、《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陈木根的邻居们》、《黑暗之光》、《美丽时光》,《蝴蝶》、《爸,你好吗?》
公视电视剧集《再见,忠贞二村》、电视纪录片《想我眷村的妈妈们》、公视单元剧《蟹足》、中视连续剧《光阴的故事》
舞台剧
《那一夜,我们说相声》、《这一夜,谁来说相声》、《回头是彼岸》、《我妹妹》、相声瓦舍《影剧六村》系列、表演工作坊《宝岛一村》
❹ 台湾的文化与大陆相差甚远,有什么记录台湾文艺的电影
下面给大家推荐几部自己喜欢的台湾文艺片,仅代表个人意见
一、《河豚》
这部电影拍摄于2009年,采景在香格里拉,被誉为最接近天堂的地方!不得不说这部电影拍摄出来的镜像真的让人有一种向往。
大致剧情为季玲(朱芷莹 饰)在一场意外之中失去了儿子,陷入了绝望和悲痛之中无法自拔。在整理儿子的遗物时,季玲发现了一张神秘的纸条,在纸条的指引之下,季玲决定前往人间仙境香格里拉,在那里,或许还留存着她和儿子之间的羁绊。 途中,季玲结识了名为艾利克斯(吴中天 饰)的男子,两人结伴而行,随着时间的推移,成熟稳重的艾利克斯渐渐吸引了季玲的注意。婚姻生活因为丧子之痛而陷入困境之中的季玲,无法压抑心中对于艾利克斯的感情。之后,季玲于意外之中坠入了山谷,被藏族人家收留,并因此结识了善良淳朴的藏族男孩(格桑定主 饰),在和男孩相处的这段时间里,季玲心中的阴霾和迷雾渐渐散去
不错的两部台湾文艺片,推荐大家可以有时间看一下
❺ 如何看待港台文学的影视改编
个人感觉香港的影视文学改编是一个非常成功的商业模式,香港文学产生的佳作无数,也促成了香港影视的大丰收,在香港台湾,文学没有像内地一样有严肃文学和商业写作的分野,也没有所谓传统文学、网络文学、畅销文学的区别,文学就是浑然一体的文学。文学小说作品出来之后,除了接受批评家的研究、读者的阅读,就是要寻找机会去做影视改编了,将版权收益最大化,是非常合理的市场行为。